第一篇:感悟音乐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追求
感悟音乐——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追求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 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 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 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感悟音乐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一般认为,认知性的教学其教育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它在认识论上的特点是从现象中抽象出概念,从概念中理解现象;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其在德育、智 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性训练主要针对人的某种操作技能的形成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在教育上的特 点,是在认知原理的基础上,以模仿为途径,以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能力或操作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育 主要在职业教育和行为能力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而小学音乐教育就其自身规律来看,把教学追求的重点放在了 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术的训练都是不适宜的。这种追求,说明了我们的普通音乐教育还没有找到适合自 身规律的方式方法,仍然是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模仿。从小学音乐教育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专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使未来的公 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是从建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 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而 是让受教育者获得音乐素质和得到音乐审美陶冶的“美育”范畴。
从课程特点性质来看,在学术上,音乐是有着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但作为小学的教育客体,知识性和 技术性的深度和难度在大纲和教材中有着恰当的限定,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培养音乐基本素质的感悟性内容。从 教材的四部分内容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 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 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助性教学 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 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于音乐的 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 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 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 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 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 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从表面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 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 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 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在这里,逻辑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情感 活动起支持作用,它促进了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另一方面,音乐知识教学并不 是完全的抽象和逻辑界定,而总是把概念界定与感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的——或者以感悟某个音乐对象来印证 某个音乐概念,或是从某个概念出发来感悟某个相对应的音乐对象,这是音乐教学的一般常规。在这里,感悟 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可想而知,音乐知识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达到认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实 现培养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以认知音乐知识本身为终极目的,那么,音乐教育功能仅仅 实现了其文化承传的作用,便失去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现实社会存在的基础。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 中感悟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 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并非小学音乐教学排斥认知活动,相反,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有教学内容中都是会运用到,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知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认知,而更多的认知目的是为学生更好 的感悟音乐服务的,本末不能倒置。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是掌握音乐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作为课外活动,广泛 适度地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技能训练是可取的,但课堂上的教材教学,音乐技能训练的范围、内容、程度 一定要把握适度,要以感悟音乐为重点,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良好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 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 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 能力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及音乐教育特 点的科学认识,教学引导上,特别是教学评估上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 学习总是以音乐知识掌握的量,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
教学实践中的这种倾向必须予以纠正。第一,教师要深刻正确地领会教学大纲对课程的目的、目标和任务 的要求,使教学能够围绕实现这个总目标总任务而进行。第二,真正实施音乐的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第三,由于音乐素质主要表现为一种形象思维 能力、情感能力和心理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音乐的感悟,重视开启学生的心理动力,诱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第四,教育管理者要正确引导音乐 教学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发展提高情况,纳入到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中去,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学活动。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 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音乐教学感悟
教学感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成为一种生存的技能。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是音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任何音乐作品都是作者潜心创作的(称为一度创作),它是创作者对自然和社会内在情感体验的精神产品。音乐属于表现艺术,词曲作者创作完成的音乐作品要传达给听众,需要表演者的二度创作。此外,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是通过声音的各种形态及其运动过程来表现内容的。它随时间的移动,瞬间即逝。这要求审美主体在感受音乐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听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教育要非常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是建立了表现为外部信息和自身内部信息结合物的新思想,或是产生这种新思想的过程。很显然,这是创造。因此,加强感悟就能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课程标准》指出:“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表现。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感悟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感悟
微 笑
我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勤思考,总结经验,寻求不足,这样教学才会有收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谓“教,然后知不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而不思,不知己之不足,终日浑浑噩噩,最终只能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勤练对音乐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天天坚持练基本功不容易,但要头一次懒却很容易,在工作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音乐技能就会日渐荒废,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是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使自己在保持原有的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
要想当一名好老师不仅要对孩子有一颗无私的爱心,还需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这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广泛涉猎有关方面的书籍,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素养,并熟练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次,彻底改变音乐课就是教歌课的落后模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审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自然成了一种乐趣。好多小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什么原因?通过学习陈老师的讲座我有这样的感触: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小学生爱学音乐的兴趣很重要,教师的能力素质会影响学生一生,那么好的教学也可为学生将来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第四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悟音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悟音乐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数学课一样来 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 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在我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一直把感悟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 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 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助性教学 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 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于音乐的 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 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 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 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 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 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从表面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 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 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 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在这里,逻辑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情感 活动起支持作用,它促进了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另一方面,音乐知识教学并不 是完全的抽象和逻辑界定,而总是把概念界定与感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的——或者以感悟某个音乐对象来印证 某个音乐概念,或是从某个概念出发来感悟某个相对应的音乐对象,这是音乐教学的一般常规。在这里,感悟 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可想而知,音乐知识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达到认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实 现培养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以认知音乐知识本身为终极目的,那么,音乐教育功能仅仅 实现了其文化承传的作用,便失去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现实社会存在的基础。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 中感悟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 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 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音乐教学的感悟
关于音乐教学的感悟
音乐是一种寄托情感、抒发感情的的艺术。她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人的心灵。让美妙的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吧!优秀的教师会把孩子领进天籁之国、纯净美丽的殿堂。
当我们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时,我们的教师首先会升华自己,把世界上最美好、最纯净的音乐奉献给她们,让那一颗颗天真无邪的心灵在跳动的音符中升华、体验。
每当我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一名音乐教师,还应该是启迪孩子智慧的领路人,说不定我们的学生里面有莫扎特、有贝多芬。要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音乐在孩子们的心理似乎很神秘、很高深。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她们步入音乐的世界。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妈妈的摇篮曲中入眠,在爸爸的笑声里欢乐。在平凡的世界里去寻觅、体验音乐的魅力,也是我们教师的一份职责之一,只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音乐蕴藏于平凡的生活之中,她们才能走进音乐,激起兴趣。生活中不经意间的金属撞击,一片卷起树叶,都可能产生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现实中孩子们的音乐智商参差不齐,只有教师积极的引导,把孩子们心中高深莫测的音乐通俗化、普通化,这样他们才能易于接受,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师不要局限在课堂之内,要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火热的生活,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倾听、在生活里探究。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让美妙的音乐伴随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学会创造音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去体验、感悟。我们的教学通常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我们习惯于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对于那些五音不全的同学似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关于怎样上好音乐课,又是我们音乐教师永恒的课题,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细节的把握,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的互动,让你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最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游戏。比如在教学简谱时,可以把简谱做成卡片标上1 2 3 4 5 6 7,学生去唱着辨认,唱对的就去把自己变成哪个音节,这样就变成七组,教师弹奏哪个音节时,哪个音节的学生就走出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视唱时,再进行各组轮换。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也可以把每个音符都设计成各种小动物,让学生动起来,在愉快的歌声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尽量的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让她们充分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每首歌的意境,因为每一首歌都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用诗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是诗的意境,再配上美妙的音乐。学生就会自然地投入美妙的情境中。
教师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音准、节奏、调式、色彩等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形式美。教会他们如何辨析音乐的情绪,为日后欣赏音乐的艺术表现,辨析音乐的情感能力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学会聆听健康,优美,向上的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