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语文备课工具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言稿)(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3: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好语文备课工具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言稿)(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好语文备课工具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言稿)(范文模版)》。

第一篇:用好语文备课工具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言稿)(范文模版)

用好语文备课工具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语文教学点滴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我对二年级语文备课工具的使用情况,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按照上级的部署,做好本职工作。

今天我汇报分三个方面:一是对语文备课工具和语文素养的浅显认知;二是语文备课工具的初步运用;三是在使用语文备课工具中的困惑和建议。

首先谈一下,我对语文备课工具和语文素养的浅显认知。语文备课工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有六大栏目,有全册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各课目标分解描述、落实课标条目及核心素养关键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设计、课时安排、作业设计。备课工具突出的了单元课程目标的设计,各科目标依然是强调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重点是落实课标条目及核心素养关键词要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元素,教学活动环节和我们传统的备课样式大同小异。第二部分是基于单元整体实施建议与教学资源开发

一、整体实施建议

(一)每篇课文正文、助学系统的设计意图和关系

(二)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的设计意图和关系

二、教学资源开发;第三部分:单元学业质量检测建议与设计

一、单元质量检测建议

二、单元检测样题。

语文备课工具的具有以下特点: 1.增强了语文备课的整体性,让每一个单元都紧密围绕一个主题的教学指导思想更加突出,例如二年级第一单元仅仅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

2.更加关注三维教学目标,而且三维目标内在统一性更强了。3.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工具性地位 4.引导老师更加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5.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建设创新性高效课堂 6.强化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在备课工具的指导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督促自己更认真地学好课程标准,按照新课标去设计课堂教学,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语文备课工具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过程更加合理,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备课工具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师生互动设计,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努力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注重学生的自悟探究,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其语感,发展其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前在教学中,受现有教育体制的束缚,我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受备课工具的影响,我不断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我们必须清晰这个时髦词汇的内涵,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事半而功倍。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我也做了一些功课,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

积极寻找和挖掘语文备课工具与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密切联系。(结合幻灯片略讲)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语文备课工具的初步运用

我首先按照备课工具的要求,认真研读教参教材,首先把工具表格填写完整,利用备课工具模板制定好详实的备课方案;确定好每节课的三维目标,让三维目标更好地指导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备课中找出能进行语文素养教育的知识点,把语文素养渗透进备课工具和课堂教学,让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了;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课件展示链接第一单元的语文备课工具)

为了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文教育的内容,我在《我是什么》开场设计了猜谜语环节,云、雨、雪、冰雹四种自然现象用四个谜语导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知识。为了启发引导学生产生探索自然爱护自然的热情,我用图片形象地展示出了白云、乌云、朝霞、晚霞。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经常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之后,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话。例如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时候出乎我们的想象,他们也会说一些比较好的句子。为了体现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汉语言动作描写的魅力,我没有进行单纯地强调讲解,而是让孩子们反复体会课文中用到的生动的动作描写并让他们做一做这些动作,他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会更好地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为了增强学生的说话交流能力,我利用口语交际课,问大家喜欢动物吗?把你看到或了解到的有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交流交流。再评一评谁讲的内容有趣,谁说得好。为了增加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利用“我爱阅读”和“快乐读书吧”通过《企鹅寄冰》《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样的童话故事,顺势给大家推荐《海的女儿》《灰姑娘》等童话,并让同学们把读过的童话和大家分享。还有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我还利用课文后的田字格和《写字》书,让大家先描红再仿写正楷字体,首先关注孩子们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性。通过备课工具的使用,让我的课堂更具有语文特色,让更多的语文素养元素自然地嫁接到孩子们语文知识体系之中去。

最后是我在使用语文备课工具中的困惑及不成熟的建议。1.工具表格只是形式的变化多了一点;填好备课工具的表格用时较多;

2.备课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不应该千人一面,适合自己上课方式的才是最好的备课模式;

3.用好现有资源,发挥好教师教学用书(教参)的作用。课堂教学永远在追求更精准高效的路上,我会继续应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上好每一堂课。

以上是我对二年级语文备课工具的粗浅的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塘镇蒸北中学张伶俐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存在两种倾向;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存在两种倾向:第一是抹煞语文课程特点,人为强化语文政治因素;第二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扼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突出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挑战传统语文教学,大胆走进新课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当前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范读品读大胆说话自主与多样化的作业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训练:

一、让朗读焕发迷人的光彩。

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要求学生充分的读书,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重要过程和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朗读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些层面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呼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1、教师尽量运用真情范读

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在听音像材料的时候,他会觉的那很好,可是离他很远,没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只有范读。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时,老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被文章的美 1

景所陶醉,就会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不由自主的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范读能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2、教师尽量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文本。要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的朗读。例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在头脑中浮想鲁提辖和镇关西的精神风貌,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速,指导他们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经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读着读着,他们有的推出拳头,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神情严肃,一拳比一拳更猛,一句比一句读得更有气势。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们读来有味,有色、有声、有形、有神、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辉形象。

3、教师创设情境,提倡开放性朗读

在新视听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图像、音乐有一种格外的亲近。我们可以在朗读教学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能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他的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例如:不同的分组方式朗读,配乐朗读,接力朗读,主题朗诵会等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之间的统一,对学生的朗读都要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人人都乐意去读。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性情的舞台。例如,在教学诗歌时,就安排诗歌朗诵比赛,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就要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学生就能更好领悟诗的感情,更好感受人物形象。

二、让说话闪亮登场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机遇,安排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说话应该怎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我做了一点小尝试:

1、坚持课前“3分钟”讲演

讲演的要求是人人参与,按座号轮流上台演讲,每课一人,讲演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讲故事,说见闻,谈感受,评社会,议他人,演小品,校园生活,家庭经历,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说话的内容。

2、回答问题,大胆说话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往往根据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要尽量的让学生多说,要尽量让多个学生说,要尽量的让学生评议,老师万万不能越俎代庖.,让说话匆匆而过。这样的回答,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3、探讨问题,对话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三个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积极探讨,研究问题,这样,在小组合作形式的组织下,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会各抒己见,他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品的感情。例如,我在教<<在山的那一边>>时,让学生讨论”山”和”海”蕴含着什么深刻意思时,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是心中的大海和山,有的说是努力和信念,有的说是意志和美好的境界,有的说是克服困难和达到理想境界,当我再一次要求学生品读第二部分时,大多数学生们能坚定的说∶山比喻困难,海比喻理想,只要努力克服困难,就能实现美好理想.在愉快的对话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知不觉的领悟了作品的感情。在探讨问题中持之以恒的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既能使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又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4、品味语言,模仿创作

新课程语文教学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词汇训练,新课堂的语文课堂常常有这样一个环节: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词、句、段、背下来,然后试着模仿说一段话。这样,学生在领悟语言的魅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带动了作文教学,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有

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在山的那一边时>要求学生说说你喜欢的语句,并谈谈喜欢的原因,有位学生说了喜欢“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经过讲评之后,我说:你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你们能否运用拟人手法,说上几句话呢?同学们开始努力回忆,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发了言,他们能够体会到个人的主观感情能使大自然的一切受到感染,把事物赋予人的感情和思想,这就是拟人,他们知道了,悲伤时能感觉草木也会沮丧落泪,快乐时能感受小鸟也会放声歌唱,一下子又联想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我惊喜的看到了许多拟人的句子,这些都应感谢平时的模仿语言训练。

三、让作业丰富多彩

帮助学生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业训练应该像课堂教学一样,来一场真正的革命,使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在作业布置上常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完成具有选择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作业布置内容具有实践性。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设计作业也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增强实践性。具体内容可以包括“解决学习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例如:学习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地球上淡水资源是怎样有限的?水污染又是如何严重的?请你拿出具体的资料和事例来证明。经过师生讨论,确定以“资料查询”和“社会采访”两种方式完成作业。资料查询组重点通过查阅书刊、报纸,上网、看录像等途径搜集资料来证明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的严重;

“社会采访”组,在家长的协助下,分头采访环保局、自来水公司和城镇居民,亲身体验生活,感受水污染的状况。学生分头行动,一周后分组交流。分组交流结束后,我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面对水资源如此匮乏,水污染如此严重的严峻现实,我们是否坐以待毙?于是又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开始了:走上街头,义务宣传“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给全国人大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水资源。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看待生活,关注生活,学习的兴趣更浓,完成作业的自主性更强,作业效果之佳不言而喻。

3、设计作业的多样性。

实践证明,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告诉我们:作业也不应只是单

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注重朗读,提倡说话,开放作业,将会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进实践,迈向成功。

第三篇: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江苏省邳州市新桥中学黄传洲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培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分别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阅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培养、阅读、学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综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首要的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师深刻学习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了,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彻底的改变,从所谓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学生的好伙伴。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绝不是课堂中的命令者。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同样的三句话,“你必须怎么样”、“你要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这样”。学生听了对于每个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不同的,那么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课堂上能胜

任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标和任务。

二、激发、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徒劳,随之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兴趣还是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靠老师去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

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已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大胆的探索创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反之,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次,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能拓宽知识面,能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时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本科内容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外进行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一篇优秀的作品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学生能徜徉在其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慢慢能达到与作者的共鸣,慢慢地达到忘我的境地,仿佛如临其中。一些优秀的小说,名著,诗歌、散文、戏剧、名言警句之外,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漫画也要涉及其中。学

生完成阅读后适当引导学生背诵优美片段,抄写优美词语,并试着去写。在引导学生学会怎么选择积累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积累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完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写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然每位同学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很赞许的目光,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阅读,广阅读,学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其实,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的内容很多,从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比如字要认真的写,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读,并认真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的做。就拿写作来说,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经常收集信息及趣闻的习惯,经常搜集名言、格言、谚语的习惯,阅读其他文章有写随笔的习惯,熟记优美词语的习惯,先写题纲后作文并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经常参加小组辩论或者演讲比赛,经常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表达下课文情节,主动与别人交流,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借助节假日去光荣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回来描述下其中的过程,以及所见所闻写一篇小短文,或者描写下沿途的景色等等,这些良好习惯养成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到的有诸多因素,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提要】语文素养是我们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诠释:语文综合素养重在综合。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凡具本学段应当具有的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洽。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关 键 词】语文素养提高培养课程语感

冰山模型把语文素养分为了三个层次,即操作层、实施层和基础层。操作层是显露在外的,而实施层和基础层是隐形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要完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扎实实施层和基础层,作为未来的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语文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并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把语文素养从“立人”的高度加以强调,这在以往的有关语文课程的文件中是没有的,其意义是长远的,影响也是深刻的。语文素养是我们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有它的意义所在的。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从“素养”一词语的概念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来说,它应包括与语文有关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当然还包括应具备的知识和学习运用祖国语言相关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缺乏人文性的以应试为目的训练式,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使学生具备上述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语感的作用与地位

值得提出的是在论及“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时,《语文课程标准》还使用了“培养语感”这一个概念,把“培养语感”作为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在“总目标”

第七条中也设定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目标。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它与我们以往所说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什么异同?概括地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这是一种能力。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敏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它不仅仅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且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具体说,一个人在听话时,如能通过快速的感知,思维和情感体验,比较准确把握对方言语的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如能灵敏地捕捉到文章的意境,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能做到得体自然,富于感染;写文章时能做到文从字眼,准确达意。就组成要素来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准确而以灵敏的感受能力;语义感

是对词语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的敏感;语法感是对语法现象的敏感;语用感是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运用的敏感。就发展过程语感由许多不同的层次构成。儿童入学之前,他们在日常的口头言语实际中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一些言语的感性经验,属于较低层次。入学以后,他们除继续学习口头言语外,开始学习书面言语,学习语法规则及其它语文知识,并用之于听说读写实践,这样就逐渐获得了语言的理性经验,语感也就进入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认为,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首先,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都必须以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先决条件,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其次,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能力一般包括言语能力和篇章能力,前者是基础,而前又以语感为基础,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交流,可见语感能力的基础。最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雅俗。审美教育要通过形成良好的语感来完成,言语活动中的审美对象的感受、审美情感的诱发,审美能力的形成都必须基于语感,可见语文能力的最高境界——语文审美能力的形成要以良好的语感能力为标志。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培养和追求语感是一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经,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它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在言语实践中获得了言语感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言语和运用言语。

(二)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唯一途径

语感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运用和严格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它既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声语言的环境来积累语言经验,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去比较揣摩语言文字,提高语言修养来获得理性知识,它是既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又伴随着很强的理性认识的语言感受形式。现代心理学认为:语感是在大脑层上建立的相应的巩固的言语动力定型。在言语活动反复练习与实践过程中,大脑主管言语的区域里,因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言语信号刺激作用而形成了与之相应的言语活动联系系统——言语动力定型。由于言语动力定型中,构成其特有的动作方式的各个环节的动作,是按一定顺序构成的,因而,当这种言语动力定型建立并巩固之后,某种言语活动信号一旦出现,就可以自动地引起这一言语动力定型内各个动作的反应,于是,言语活动就可以自动化的发生。这种自动化的形式,就是我们说的“直觉”也即“语感”。所以,语感是人们言语实践的产物,换言之,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唯一途径。

具体地说,语感培养的方法有:

1、联系生活,获取语感

生活经验是语感活动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经验,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就会同第一信号系统的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不能成为信号,因而也就不易获取具体的语感。叶圣陶是这样描述语感的:“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做“语感”。他提出了一条基本原则:“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就会重蹈“死读书,读死书”的覆辙。因此,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所经历的生活,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深切的语感。

2、诵读揣摩,形成语感

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以明达文意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声音信息比文字符号更具

可靠性,学生在诵读课文时,口耳眼三种器官协同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语感。朱自清认为,诵读兼口治、目治、耳治,于培养语感最为有益。我国传统语文学习强调熟读成诵,反复揣摩,其科学价值之一就是体会语感。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的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创造完全的人格。”我们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代语言学习缺乏严格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既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还要探究一些语言规律,如词义,句义的领会,关键词语的把握,语序、标点,停顿作用的理解,段义的分析等,经过反复揣摩、思考、比较,进而体会文章比较深层的涵义,分辨出语言运用的细微差别,这才符合语感的学习心理。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叶圣陶说:“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是全面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而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那么,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3、强化训练,锻炼语感

语感作为一种高级的语言修养,要在严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语感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由易到难,要求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会有效。

首先,在语感实践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语感分析,加强语感训练的指导。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如内涵丰富的段落,流畅多变的句子,形成生动形象的词语,精当巧妙的标点等,向学生进行由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的分析,揭示其感情色彩,隐含意义和表达效果。其次,语文作业的布置应该以语感培养为主题,知识的练习要以应用性为主,如做辨析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的练习,分角色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意、练习、剖析课文语言特色的练习,这些都能使学生对书面言语有切实的体会,从而使语感得到锻炼。再次,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写语感随笔或日记、周记,这是一位特级教师所创造的。语感随笔是学生专门记录自己学习语言的心得笔记,是语感自我训练作业,它不仅要记录自己学习语言的心得(语感),而且还要对语言感受进行分析。长期进行这种练习,必将使语感能力得到发展。

4、掌握规律,强化语感

语感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还要在学习分析语文知识中取得理性认识和经验,并用之于新的言语活动的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语感的层次。在语音感、语义感、语用感的训练过程中,都应该注重学生学习中获取理性知识,在练习中取得理性经验,要坚持传授理法知识与训练语感能力相结合。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等语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感的必要条件。它为培养语感提供了理性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升华。

用以上方法培养语感,是因为语感大致有下面几个要素构成:

A、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大脑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能自然的产生联想,想象活动;

B、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时,能迅速即引起感情的反响;

C、能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意义;

D、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

E、凭借直觉,对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一个人上述几种能力很强,说明他已经具有敏锐的语感。语感敏锐的人,读到“春天”这样的词语,头脑中就会自然出现与下面的画面相类似的形象——朝阳里,初春的草丛中或树枝上冒出几片嫩绿的毛乎乎的叶子,上面滚动着几滴晶莹的露珠„„使人感到一种惊喜和一种振奋。语感敏锐的人能深切地感受到所读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感敏锐的人,对于运用得稍不恰当的词语虽可能一时说不清道理,但会立刻觉得不舒服,不协调,甚至如骨鲠在喉,非得设法换上更恰当的词语不可。因而,语感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这种能力和素养培养靠“架空分析”,靠字词“训诂”,靠“填括号”的所谓练习,靠“题海遨游”是没有什么用的,而要靠教师科学的,艺术的,充满感情的诱导,靠学生充分的阅读、品味,一定量的作文实践体验才可能获得。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语感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在语感培养方式上,叶圣陶先生“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乃至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新的教学理念,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一样,‘单兵独进’的发展观是片面的缺乏系统观念的”,必然会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最终阻碍整体的发展,只有系统的整体协调的发展才能得到根本的发展,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学生形成了如上述综合的语文素养,就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和教学效果就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和谐的“人的整体发展”中得以增强,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

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把语文文字包含的人文素养转化为我们的文化素养。当前,不管是实验区还是非实验区的教师都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形势可喜可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作为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当前的阅读教学正潜伏危机。在当代这样一个电话逐渐代替私人书信,电视日益代替读书看报的社会里,人们慢慢觉得,阅读似乎没有了什么意义。人们对阅读的重要性开始怀疑,尤其对经典阅读的重视程序正在急剧下降,“阅读危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有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注意:只要一提到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但丁的《神曲》;提到日耳曼民族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歌德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由此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一批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与时俱进,加强时代性,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同时,必须加强经典性,提高课程的力量。

作为民族的共同语教育,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语言,文学都是民族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就是指以语文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体现为两种类型,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养的必由之路,这问题又在于人的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不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外化的对象化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也正是由于不易检测评价的原因,文学方面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导致我们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提高语文素养是致命的一击。

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无疑是个标本兼治的有力措施。

张隆华主编《语文教育学》中说:“阅读从认识文字符号开始,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领会课文的意义,体会课文的感情,并凭借着课文练习阅读的技能,从而发展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有:朗读、默读、视读。朗读又叫吟诵性阅读或品味性阅读。就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视觉、运动觉、听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默读,又叫潜语读,其特点是视觉反应文字迅速,发音器官动作轻快,声音微弱无听觉感受;大脑借助手的动作进行快速的信息加工。视读,又叫直接阅读或速读。其特点是,大脑对通过视觉反映的文字信息直接进行处理,口耳都不参与活动。三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强大动力。

(一)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

3、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4、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

5、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

6、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7、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

8、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

1、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疑惑想不通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及时启发他。

2、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

3、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

4、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5、点拨法,启发学生思考,尽可能上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6、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7、有得法,学习能够有所得,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8、间接法,利用与语文学习有关联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间接事物,来引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9、反馈法,在教学中把学生学习的进步,获得的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10、竞赛法,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有效手段。四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有下列一些有效的做法:

1、建立教学常规,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每个老师制定的项目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2、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

3、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定势。无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运用语音文字表达,语感都是极其重要的。

4、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培养的具体方法有:

1、提高自觉性

2、严格要求

3、反复训练

4、典型激发

5、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上原则性方法的运用,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有较多的体现。而且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具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丰富的课堂和课后精神生活,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得到较好的体现,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

第五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刚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个解说中,显然“能力”仅仅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我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探究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语文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使他们不断地成长、成熟、发展。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为学生长大以后融入社会、能够立足于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自我发展不可缺的基本修养,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分别从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树立自己大语文观,三个大方面阐述了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章可寻,重在方法的掌握。

一、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语文产 1

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第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既是他们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兄弟姐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热爱老师、信任老师。《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了,他们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上的课。第二,在课堂上注重精讲精练,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在课堂中不仅仅获得知识,好要让学生在人群中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尊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精讲,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他们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第三,课堂上要美起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老师。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自信的目光,饱满的热情,漂亮的书法等等把学生吸引到身边来,和同学们一起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美的课堂来。

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是个性发挥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让学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有关资料,从而能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这样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明白对方讲话意思。

(三)在平等的气氛中让学生大胆说、积极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首要条件之一,任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花多些力气去引导学生早些进入课外的阅读层面,这样小学生一旦进入初中之后,他们就会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会提高得很快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认真写、大量写。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比积累和阅读难得多。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积累字词句,积累语文素养,积累语文中的情感。一个不懂文字的人是很难说他的语文水平很高的;一个连句子都不会造的学生,是很难读懂别人写的文章的;一个不会理解文章中别人的情感的人,是很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情感的。所以语文的积累,从小学做起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许许多多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因此语文积累就应从小学开始。

三、树立大语文观

学习语文,一定要把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好。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需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教育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与教育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还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大事或反映中学生生活的身边的小事来学习。从方法上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进行,如演讲、讲故事、朗读、看电影、排话剧、搞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等等。从途径上,可以从课堂走出去,与家庭、社会这种大课堂结合起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们就像刚刚学习飞翔的小鸟,无论他们将来长大是雄鹰,还是小小的麻雀,这些不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学习,能够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能够经受住风雨,享受蓝天的广阔与美丽。

通过这一次学习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谢谢您——陈校长。

补充:

面对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很多。他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我个人觉得孩子们的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社会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事情,例如:李刚之子的撞人事件,不仅不及时救助伤者,还扬言“我爸是李刚!”;李双江之子开车打人,还扬言“谁敢告我”;当老人病倒在街上没人敢上前救助等等,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当今社会,为什么?是那些孩子缺少家庭的温

暖,缺少物质财富吗?不是的!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还应该是对孩子们进行孩子们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这只是我的一点思考。再一次衷心的谢谢您,陈校长!

下载用好语文备课工具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言稿)(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好语文备课工具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言稿)(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河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闫利敏 摘要:语文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新概念。什么是语文素养?通俗一点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魔域一条龙 WWW.GM543.COM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摘 要:就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关键词: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要全面提高学......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精选5篇]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初探 夏卫兵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其落脚点在于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花,其终......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界经常争论的话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小观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

    提高语文素养

    充分利用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驾驭母语,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普遍关注和深入探究的话题。走进文本解读、......

    巧用手抄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巧用手抄小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 吴兴宇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学期网络教育《专题讲座》------学习报告所选专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姓名 _专业计......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