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功》 说 课 稿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功》说课稿
弥向春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功》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三节《功》。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杠杆和滑轮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那些力做功,那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功概念的建立和功的计算。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将要学习的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接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引入新课: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上课便以课本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与观察。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生活实例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六大组来分析讨论引入新课中提出的“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 的机械”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斜面实验,教师给出实验器材,强调实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并能根据老师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分析讨论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在作进一步的讲解和总结。从而引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这样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功的概念。老师通过投影图片和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学生则根据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学生自然便能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教师顺势引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在研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搬课本多少和高度的不同),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同时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两个有关功的练习题,第一题是马用200N的力拉着重为1500N的车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100m,求:拉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焦?重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焦?第二题是一座起重机用钢丝绳将500Kg的重物从地面匀速提升5m到楼上,接着又将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钢丝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通过这两个练习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课堂小结:(1)、知识内容小结: 要求学生共同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的主要内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单位,老师加以强调。(2)、学习方法小结:总结如何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课外要求学生巩固好本节所学内容,完成对应练习,并预习第四节功率内容。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物理科教学工作,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对身心健康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的活动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养成坚持健康心理良好习惯.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三、工作措施:
1、领悟课标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
5、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15节以上。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批改作业
批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具体实验安排:
实验室分组实验计划表
周次
实验内容
第一周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三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第四周比较不同的物质的吸热能力
第九周让电灯发光
第十周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十三周测量电压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和电功率》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和电功率》教案 苏科版
一、小结电学物理量的关系:
二、习题训练:
⒈指出下列单位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⑴J·s;⑵A·Ω;⑶C·V·S;⑷w·Ω-1
11212
⒉一电阻阻值为140Ω,接在某一电源上,已知每分钟通过该电阻的电量为30C,求: ⑴电源电压;
⑵该电阻消耗的功率;
⑶每小时该电阻消耗的电功.⒊一只“220V 40W”的灯泡,接在家庭电路中使用,求:
⑴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⑵灯泡的电阻;⑶若此灯泡每天工作4h,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消耗多少度电?⑷若将此灯泡接入110V的电路中使用,则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 ⒋如图所示,R1=R2,当S断开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S闭合时,R1消耗的功率为P2,则: A:1∶2 B:2∶1 C:1∶4 D:4∶1 ⒌三个相同的电阻由原来的串联连接改为并联连接,接在同一电源上,则第个电阻消耗的功率变为原来的: A:11 B: C:3倍 D:9倍 93⒍两盏灯的额定电压相同,它们的额定功率分别为P1、P2,若把它们串联接到电压为它们额定电压的电源两端,它们的实际功率之和:
A:P1+P2 B:P1·P2 C:P1P2/(P1+P2)D:(P1+P2)/P1P2 ⒎两只灯泡L1、L2分别标有“110V 40W”和“110V 25W”的字样,当它们串联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时,试讨论它们的发光情况.⒏将“220V 500W”的灯泡与“220V 15W”的灯泡串联接到380V的电路中,结果: A:甲灯烧坏,乙灯完好 B:都完好 C:甲灯完好,乙灯,烧坏 D:都烧坏 〖作业〗
练习完成《学习指导》P176“测试:A卷” *教后记*
CH 9 电功和电功率(习题课)
【教学目的】 熟练解决本章题型.【教学重点】
各关系式的熟练应用.【教学难点】
各关系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学程序】
一、习题训练:
⒘0.5kg的铝壶中装有2kg、15℃的冷水,现将水烧开,已知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求: ⑴水和铝壶需吸收的热量.⑵若此铝壶内装有一电热丝用来加热,接在家庭电路中使用,不计期货热损失,烧开一壶水需10.4min,求电热丝的功率及电阻.⒙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用电器R1标有“12V 6W”字样,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00Ω,若使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12Ω,R1刚好能正常工作,求电源电压是多大?若电流表使用0.6A的量程,3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电流产生的条件;
2、电压的作用;
二、导入新课:
要控制电灯亮暗,就要调控通过电灯的电流,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
三、新课教学:
1、活动14.1 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1)演示实验;
(2)讨论:
a、手电筒工作较长时间后,灯泡亮度变,由于电流 ;猜想引起这个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家用照明电灯,灯丝由于高温会不断 而变的越来越细,则亮度会,这时电流会变 ;这个电流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3)结论:
影响电路中电流因素:
a、电路两端的电压; b、导体;
2、电阻:
(1)定义: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质属性,即使没有电流通过,电阻仍然存在;
(3)单位:
欧姆、千欧、兆欧
1兆欧=1000千欧=1000000欧(4)了解常见用电器电阻值;
3、活动14.2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 讨论:交通畅通与否和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2)思考与设计:
在电压相同,用电器相同情况下:
a、比较同长、同粗细锰铜、镍铬导体电流;
橡胶、玻璃、油;
3、练习:
区别下列导体和绝缘体:
醋、酒、香油、酱油;
四、小结:
1、控制变量法;
2、导体、绝缘体的分类、特点;
五、作业:
P82 练习1、2
教学内容:第二节 变阻器 教学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构造;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教学重点、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应用;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电阻的定义,单位及进制;
2、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越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4、一导体被均匀拉长后,电阻一定变大吗?
二、导入新课;
要控制电灯亮暗,就要控制通过电灯的电流,怎样能方便控制电流的大小呢?
三、新课教学;
1、活动14.3 是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地变化 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2、常用滑动器材设备:
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
3、活动14.4 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1)构造:滑片P、金属杆、电阻丝、瓷管、支架; 电阻丝:电阻较大的合金线,绝缘漆隔开; 瓷管:绝缘体;(2)结构示意图:
思考:如果连接在上面两个接线柱或下面两个接线柱,它们能起变阻作用吗?a、左转,电阻变大,怎样接线? b、右转,电阻变大,怎样接线?(3)制造原理:
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的;(4)使用方法: a.串联在电路中;
b.通过电流不能超过最大电流;
2、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成反比;
五、作业:
完成P92绘制曲线;
教学内容:第三节 欧姆定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欧姆定律;
2、计算有关电压、电流的有关问题; 教学程序:
一、复习: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分析表格
1、表格2数据(P91);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公式:电流=电压∕电阻; I = U ∕ R ;
应用:三个量中知道任何对应两个量可以求另一个; 注意:单位要统一是国际制单位;
2、例题讲解:
例1:有一盏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解:I=U/R =220v/807Ω =0.27A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为0.27A。
例2:有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正常发光,要使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电压?
解:I= U/R;
U=IR =0.45A*6.3Ω =2.8V 答:要使灯正常发光应加电压为2.8v。
例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解:R=U/I =7.2v/0.4A =18Ω
答: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8Ω。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U = U1 + U2 ; I = I1 = I2 ;
欧姆定律得到: U = I R ;
所以 I R = I R1 + I R2 ;
结论:R串 = R1 + R2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4、思考:推导出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四、小结:
1、测小灯泡电阻时,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2、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五、作业: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
2012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5、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和月考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