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物理上测试题 (10份)
期末物理题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5*2=30
1.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B.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D.水中的月亮
2.以下的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为0.6mm
B.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107g
C.人正常步行时速度约为1.2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3.物质的微粒直径在1-lOOnm之间时,就可以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
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一个量的计量单位?()
A.长度 B.体积 C.密度 D.速度
4.春节时你想给家人拍照留念,则家人到照相机的镜头的距离u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A.>f B.>2f C.=2f D.>f且<2f 5.下列各成语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6.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所测得的值比真实值()
A.大 B.小 C.一样大 D.都有可能
7.某同学在l00m赛跑中,用16s钟跑完全程,描述他赛跑快慢的正确叙述是()
A.他每秒跑的路程都是6.25m
B.他跑到终点时的速度为6.25m/s
C.他跑完50米所花时间为8s
D.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25m/s 8.
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图6 图5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9.利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干冰”撒到空中后它随即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10.下列关于误差说法错误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够完善引起的 B.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精密度不够引起的
C.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但可以设法减小
11.冬天我们常看见嘴里呼出的“白汽”,这实际上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
C.小水滴 D.液态的二氧化碳
12.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看到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在变小,可推断这是在()
A.沸腾前 B.沸腾时 C.无法判断
13.一束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时,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分别为()
A.90°,90° B.90°,0°
C.0°,0° D.0°,90°
14.6.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15.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物体放在焦点以外5cm处的主轴上,则成的像一定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30
1.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到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使人感觉到房间的大小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
2.有下列现象:(1)洗头后,用电吹风吹热风比吹冷风头发干得快;(2)湿衣服摊开晾在太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3)夏天雨后柏油路面干得比冬天快.这些现象表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有关;在发生以上现象过程中,这些水都要__________热量. 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 _。
4.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主单位“m/s”应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若宇航员将一小块矿石样本从月球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入射光线跟水面成55°角入射,如图Ⅱ-1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_,折射角将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8.一人骑车以5m/s的速度由东向西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同时同地向西匀速行驶,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人向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经过lOmin人与车相距_________________m.
9.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读作__________________.48℃的海波所处状态是_____________m.
10.lm/s=___________km/h.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上.若凸透镜f=10cm,物距u=3cm,则光屏上是否能收到像?___________.
12.如图Ⅱ—6某同学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__________℃,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2)加热_________________分钟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了3min,它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分钟;
三、作图题12 1.作出图Ⅱ-2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如图Ⅱ-3所示,两条反射光线是从同一发生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2.如图甲所示,请你画出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15分
1、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刹车。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答案:320m)
2、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24°角,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是多少?(注意作出示意图)(答案:
78°或12°)
3、已知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如:某远视镜片的焦距是1m,则该眼镜的度数是100度)。现有一副+400度的眼镜和一副-300度的眼镜,请指出哪一副是老花眼镜,并算出该眼镜镜片的焦距。(答案:度数为+400的眼镜是老花镜,该眼镜的焦距是4m)五.实验题,13分
图中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________的变化规律。(2)图中所示的温度是_______℃。
(3)当水温度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图乙上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4)从水的沸腾图像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第二篇:初二物理上测试题
二、单选题15*2=30
1.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B.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D.水中的月亮
2.以下的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为0.6mm
B.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107g
C.人正常步行时速度约为1.2m/s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3.物质的微粒直径在1-lOOnm之间时,就可以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
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一个量的计量单位?()
A.长度 B.体积 C.密度 D.速度
4.春节时你想给家人拍照留念,则家人到照相机的镜头的距离u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A.>f B.>2f C.=2f D.>f且<2f
5.甲、乙两实心球体积之比为5:3,质量之比为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
A.25:6 B.3:2 C.2:3 D.6:1
6.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的砝码已经磨损,则所测得的值比真实值()
A.大 B.小 C.一样大 D.都有可能
7.某同学在l00m赛跑中,用16s钟跑完全程,描述他赛跑快慢的正确叙述是()
A.他每秒跑的路程都是6.25m
B.他跑到终点时的速度为6.25m/s
C.他跑完50米所花时间为8s
D.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25m/s
8.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铝铁铜)分别放入三个量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原来盛水最少的量杯是()
A.放铝块的量杯 B.放铁块的量杯
C.放铜块的量杯 D.原来盛水一样多
9.利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干冰”撒到空中后它随即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10.下列关于误差说法错误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够完善引起的 B.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精密度不够引起的
C.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但可以设法减小
11.冬天我们常看见嘴里呼出的“白汽”,这实际上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
C.小水滴 D.液态的二氧化碳
12.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看到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在变小,可推断这是在()
A.沸腾前 B.沸腾时 C.无法判断
13.一束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时,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分别为()
A.90°,90° B.90°,0°
C.0°,0° D.0°,90°
14.质量为2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0g,若装满油后总质量为27.5g,则这种油的密度()
A.0.75103kg/m3 B.0.25103kg/mC.2.75103kg/m3 D.1.375103kg/m3
15.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物体放在焦点以外5cm处的主轴上,则成的像一定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30
1.在某饭店的一个长方形房间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到室内宽敞,主人在一面墙上装了一个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使人感觉到房间的大小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倍.
2.有下列现象:(1)洗头后,用电吹风吹热风比吹冷风头发干得快;(2)湿衣服摊开晾在太阳光下比晾在树荫下干得快;(3)夏天雨后柏油路面干得比冬天快.这些现象表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有关;在发生以上现象过程中,这些水都要__________热量.
3.一块质量为1.8kg的冰块,它的密度是0.9103kg/m3,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m,如果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m.
4.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主单位“m/s”应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若宇航员将一小块矿石样本从月球带到地球上,它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入射光线跟水面成55°角入射,如图Ⅱ-1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_,折射角将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33
7.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8.一人骑车以5m/s的速度由东向西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同时同地向西匀速行驶,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人向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经过lOmin人与车相距_________________m.
9.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读作__________________.48℃的海波所处状态是_____________m.
10.1g/cm3 =________________kg/m;lm/s=___________km/h.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上.若凸透镜f=10cm,物距u=3cm,则光屏上是否能收到像?___________.
312.如图Ⅱ—6某同学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__________℃,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2)加热_________________分钟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了3min,它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分钟; 13.李军在“测物质密度”的实验中
(1)只记得称得的金属块的质量为82.6g,请你帮他回忆一下,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入的是哪几个砝码?_____________.并标出Ⅱ—5中游码的位置.
(2)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三、作图题12 作出图Ⅱ-2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如图Ⅱ-3所示,两条反射光线是从同一发生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第三篇:初二物理上物理概念总复习
初二物理(上)物理概念总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清大学习
2010 12 25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不能。
声能在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
> V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合 km/h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st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是Hz。
声音可分为次声、可声、超声。可闻声:频率在 Hz之间。次声:频率低于20Hz。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低于
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倒开水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与热水瓶内的空气柱有关。3.响度:指声音的。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振动越大声音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产生的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的发散。例如,医生的听诊器。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4.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指。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分贝计量的是声音的响度。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中午要午休时,邻居家里大音量播放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变成。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 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光源。分类:,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⑤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⑥排纵队看齐。⑦木匠检查木条刨得直不直。
4.光速: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 3×108m/s = 3×105k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与声速相反,光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快。一般情况下,V气
V液
V固。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3.光路可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因为光进入我们的。分为两种情况:(1)物体本身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射入我们的眼睛;
(2)物体本身不发光,是由于物体表面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5.反射分和
⑴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反射。⑵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四面八方。条件:反射面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相等。
②像、物到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平面镜的作用:(1)(2)2.球面镜:
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凸面镜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镜,街头拐弯处扩大视野。2)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光。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牙医内窥镜是平面镜;五官科医生的额镜是凹面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进行实验。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选用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平板玻璃是半透明的,便于看到蜡烛的。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传播方向
(折射角=入射角=0度)。3.光路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玻璃上,只透过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纸板上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玻璃上,只透过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纸板上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这说明: 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也就是说: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物体通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3.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绿光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绿色;照在白纸上,白纸呈绿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黑色。
☆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是因为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七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2.红外线:在光谱中的红光以外存在,人眼看见。
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与物体本身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紫外线:在光谱中的紫光以外存在,人眼看见。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 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在焦点(F)。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5.测焦距:(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3)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侧。
3.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
不同点:平面镜是通过光的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成放大的虚像。相同点:都是由光线的反向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而且都是的。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以内;②烛焰在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正。物距等于像距(u = v = 2f),成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u > 2f,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f< u < 2f,v > 2f),成、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u < f),成正立、放大的。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点。⑵u=2f是实像放大和缩小的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⑷成实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和角膜的共同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像成在视网膜上。4.透镜焦度用ф表示,f表示焦距,则ф=。眼镜片的度数T=×100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5.取一副老花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器材:一个白纸屏、一把刻度尺、一副老花镜 步骤:
(1)将两个镜片分别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的光点(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镜片到光点的距离f1、f2(4)用公式算出镜片的度数.T=×100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显微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稍大。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望远镜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有关。☆简述测焦距的三种方法(近似值)
办法一: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使另一侧有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量出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二:把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透过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当字很模糊不清时,量出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三:利用凸透镜成像,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时,量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再除以2即为焦距。
☆简述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看外观,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方法二:对着课本上的字看,能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否则属于凹透镜。方法三: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的透镜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方法四:能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的透镜是凸透镜。
方法五:让一个远视眼透过镜片去看近处的物体,能看清楚的是凸透镜。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我们把物体的叫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温度不变。熔点:晶体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点:晶体形成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在路面上喷洒盐水,盐水使雪的熔点,积雪很快可以熔化。
三、汽化和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的高低; ⑵液体表的大小;
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空气、依附物、留下的液体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
⑴(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⑵。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用小纸锅烧水,能使水沸腾,而纸锅自身不会燃烧的原因是:由于水沸腾吸热,温度保持,使得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冰冻后,取出放置一会儿,可以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擦不干。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金属)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表面。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表面发生,所以一时擦不干。
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雪后寒”。☆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华成(霜),附着在冻肉上。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灰尘等。)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3.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
6.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电子带。电子绕核运动。
7.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单位:(C)元电荷
1e=
C
8.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9.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导体:导电的物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电荷。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绝缘体:
导电的物体。不易导电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金属镁的原子核带有12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带有12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1.6×10-19C ×12 =1.92×10-18C的电荷.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形成: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2.电路是。4.电路组成: ①:提供电能 ②:消耗电能 ③:输送电能
④开 关:控制电路的 5.三种电路: ①:接通的电路。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连接起来。(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引起火灾。)
三、串联和并联 串联:
定义:元件逐个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工作。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
定义:元件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开关作用:干路中的开关控制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个元件之间相互影响。
③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其控制作用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②各元件之间互不影响。
③开关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它所处的位置。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流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电流的通断。
3.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的单位:A mA、μA
1A=
mA
1mA=
μA 2.测量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负接线柱,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I=I1=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
第四篇:初二地理上教学计划
初二地理上教学计划
初二地理上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高二地理学科,学习中国地理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大多出生在中国,从小喝着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太熟悉了,离他们太近了。从很小的时候,我就通过父母、报纸杂志和电视网络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但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广,学生的理解难免有限。此外,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解不完整,使他们只知道一件事而不知道另一件事。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足以满足他们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求。另外,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了一年地理,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动力、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大部分都基本具备了学习地理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很多障碍,会有一些困惑,甚至有点烦恼。思考学生学习地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将是高二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二地理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天赋,培养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也与日俱增,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系来说,要在“学科中心”和“知识本位”下改革地方志地理课程,努力打造以区域地理和地方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个特点,同时又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基础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专注。反映全球变化情况,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差异、土地改良、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不仅对学生目前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有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合适的环境;创建“发现亮点”、“鼓励自信”的激励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体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出发,采用自主和对话两种学习方式(教学、合作、探究、发现等)。)实现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
2、具体目标
a、把“满堂灌”分成几个区间。对于目前发展领域的知识内容,我们应该大胆采用自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最近的开发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来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b、处理好预置和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认真组织和结合教材内容,明确课堂目标(立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创造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上的一代人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为问题的产生创造宽松的环境,预留足够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让探究者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享受问题的产生给自己和其他学生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为本的教师和教师为本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完全的精神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人性特征,实现“人格独立,精神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实感和真诚去影响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方案
1、地理学科充分发挥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每课时认真备课,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反思再实验。
2、在电子教室里记录第一节课,及时改正,以便及时反思和调整。并发布课堂记录的电子教案。
3、如果条件允许,对教室进行录音或录像,及时发现教室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4、与学生进行在线对话,交流感受,征求意见,改善课堂。
四、课表
第一章从世界上看中国第一周——第三周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四周——第八周
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第九周第——周第十三周
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周14周——周17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第18周第——周第20周
复习期末考试的第二十一周和第二周
初二地理上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三章陆疆万里行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
第五章长江万里行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xx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个学期的教育教学,这三个班均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地理一科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辩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抓好地理课的课堂教学。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中讲清讲透每个知识点,课后搞好教学辅导,做到认真细致、全面周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认真钻研《20xx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领悟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及后面的综合复习。
3、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重视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事及乡土地理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方式的复习和试题训练,为学生的生地会考取优异的成绩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切实搞好单元测试,分册测试,细致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加强课后的辅导,做到不漏一个知识点,不漏一个学生。
5、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6、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7、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二地理上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永年二实八年级5~8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班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和了解了基本的自然地理与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上学年教学要求基本达到。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学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12节: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讲述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与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通过具体实例讲述了中国壮丽的山河与优越的气候条件。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了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并具体说明了我国的土地与水资源状况。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了我国的交通业和工农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理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四、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思想目标: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知识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良好的人地观。
3、教学效果:争取使学生优良率达到%以上,及格率达到%以上,并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总之,新的学期开始,一定要把教学工作做到实处,使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二地理上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反映地理学的和社会的新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校八年级共四个班。本学期我任130班和131班的地理教学任务。从总体来看,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地理能力欠缺,成绩差距大。有的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决定对成绩好的,中等的,较差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内容有: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第一章讲述的是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讲述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第三章讲述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第四章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中国的疆域,人口,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教材的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成因是教材的难点。
四、教学措施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课标的要求指导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
2、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3、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4、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
第五篇:2012-2013八年级物理上教学计划
2012-201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万地春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 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开展讨论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测试工作和期中、期末的复习工作,完成教学工作计划。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