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后反思(梁军)

时间:2019-05-13 03: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找次品教后反思(梁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找次品教后反思(梁军)》。

第一篇:找次品教后反思(梁军)

《找次品》教后反思

马滩小学:梁军 最近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我上了这节“找次品”的公开课,上完课后感慨颇多,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体现“由易到难”的思想。

教材首先出示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我认为在学生初次接触“找次品”问题时,对从5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难度偏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于是我在课本例1的前面,增加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较易掌握,当学生理解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然后再来探究5个、9个的情况。这样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思想。而且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是均分3份思想的基本模型,把这种情况加以研究确实有必要。另外,考虑到“找次品”的问题比较复杂,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将教学内容限定在称量物品的个数是3的倍数的情况展开探究,为下节课探究不是3的倍数的情况作好铺垫。

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我在教学中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开始就设计了让学生猜“2187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猜无论如何都要一千多次,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首先研究3瓶、5瓶、9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均分3份来称所需的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2187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经过探究后发现从2187瓶中找一瓶次品只要称7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

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欲望。

三、体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就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首先从9瓶中找1瓶次品的几种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是否无论是多少瓶都是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就必须再用一个例子去试验,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篇:浅谈找次品的心得体会(梁军)

浅谈《找次品》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马滩小学:梁军

《找次品》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借助天平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一个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的不合格品(也就是次品),并且事先已经知道不合格品比合格品轻或重。以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髎力。

教学中,我以实物天平及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并逐个击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适时渗透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下,是我针对本节课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抓准时机,自然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从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桥梁。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又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抓准时机,适时渗透,不断使学生一点一滴的感悟数学思想。

如在教学《找次品》这课中,当我提出问题“三瓶外观一掺一样的口香糖,其中有一瓶是轻一点的,用天平称量,怎样找到它?”时,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有的同学想到的是用砝码逐个称量,需3 次能够保证找到这瓶次品;有的同学想到的是把其中一瓶视为砝码,剩下两瓶与其比较,需2 次能够保证找到次品;还有的同学是在三瓶中,任意拿两瓶放在天平的两端,如果天平平衡了次品是剩下的一瓶,如果天平不平次品就在天平高的一边上,无论天平平与不平只需1 次就能够保证找到次品。显然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说出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可是为什么这种方法最简单那?”我接着又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感悟这种方法的妙处。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实际上这种方法是把3 瓶口香糖分成了3 份,天平两端各放一份,还剩下一份,如果天平不平次品在天平高的一份里,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在剩下的一份里。这种方法妙就妙在不仅能够通过天平不平确定次品在天平上的一份里,更可贵的是还能够根据天平平衡推理出剩下的一份 是次品。实际上是给天平又增加了一个无形的托盘,而增加的这个托盘不是直观能够看到的,是通过学生的思考获得的。而这种思考恰恰就是一种数学思想——推理。我认为教师就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所以,当学生回答到“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在剩下的一份里,也就是剩下的一瓶”时,我抓准时机,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看,同学们,他的这种方法多好啊,天平不平次品在天平高的一份里,如果天平平衡了,他还能够通过思考推理出剩下的一份是次品,他用到了推理的数学思想,所以 1 次就把问题搞定了。”说完后,我又及时板书“推理”二字,使学生对推理思想加深印象。问题是通过学生思考解决的,作为老师只是告诉学生这种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体会到了数学思想,而且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学思想,想必一定很有成就感,自然会对推理的数学思想理解深刻,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之中。

二、重视主体,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提供条件。如在教学《找次品》中的第二个环节时,五瓶口香糖中找一瓶较轻的次品。我给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请你用5 枚硬币代替5 瓶口香糖在简易天平图上摆一摆,称一称,并把你称的过程简单的记录在 课堂小卷上”。这里面“请你”一词实质上就是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呢?首先、问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在这个问题的前面同学们已经通过天平的实物演示研究过在 3 瓶中找 1 瓶次品的方法,为 5 瓶中找 1 瓶次品积累了经验,学生完全能够有能力独立完成。其次、用5 枚硬币代替5 瓶口香糖在天平图上想象着称,这里面强调的是“想象称”,天平实际上是不会真动的。所以整个称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精力集中,不容被打断,也不容分散精力。第三、通过3 瓶中找1 瓶次品方法的总结5 瓶中找 1 瓶次品方法,归结起来无非是两种方法,要么是(1,1,3)分法,要么是(2,2,1)分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很多,学生完全能够通过独立思考想到两种分法。所以,在教学中,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摆的都很认真,称量的思路方法记录得也非常的清晰。而在教学《找次品》第三个环节时,在9 瓶口香糖中找一瓶次品,我提出的学习要求是“四人小组活动,完成表格。(每人至少完成一种方法并记录自己称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习要求中明确提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在这里要求学生之间要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呢?与5 瓶中找一瓶次品不同,9 瓶中找一瓶次品的难度加大了,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用树形图代替实物称量,方便了学生的思考。但不容忽视的是9 瓶中找一瓶次品的方法明显增多了。为了学生们能够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解决问题方法中总结出最优方法。所以,在这里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集思广益。一节课中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前面的一次活动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面一次活动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关注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有机的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分散难点,化难为易。

《找次品》这一课的教学中要达到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是“通 过观察、猜测、推理,总结归纳出“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方法,即物品的总数是3 的倍数平均分成三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物品的总数不是3 的倍数,分成3 份每一份的数量最接近,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 要想顺利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三个难题:1.分3 份及为什么分3 份。2.能平均分的为什么平均分。3.不能平均分的为什么每一份的数量最接近。只有真正的解决了上面3 个问题,学生才算是真正的理解、掌握了找次品的方法。为了把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浅入深适时的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个击破。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在教学《找次品》的第一个环节中,“三瓶中找一瓶次品”就已经渗透了“分3 份及为什么分3 份”的思想。3 瓶分3 份,天平两端各放一份,还剩下一份,如果天平不平次品在天平高的一份里,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在剩下的一份里。所以分3 份不仅能够通过天平不平确定次品在天平上的一份里,更可贵的是还能够根据天平平衡推理出剩下的一份是次品。实际上是给天平又增加了一个无形的托盘。在 这一教学环节中,并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分3 份及为什么分3 份的思想,虽然犹如蜻蜓点水般的一点而过,却成为了学生开启思维的钥匙。为教学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埋下了伏笔。在教学第二环节中,五瓶中找一瓶次品就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把物品总数分三份的思想深入学生心中。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白无论怎样称量实质上都是把物品的总数分成了3 份,天平两边各放一份,还剩下一份,只是每一份的数量上有所不同。无论天平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够把次品锁定在3 份中的一份里。因此,在前两个教学环节中,已经解决了“分3 份及为什么分 3 份”这一教学难点。为教学第三环节9 瓶中找一瓶次品扫清了障碍。所以在教学9 瓶中找一瓶次品,只要解决后面两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突破了。而后两个难点又是连带关系,只要解决了前一个,后一个就不攻自破了。所以,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9 瓶中找一瓶次品的方法。然后汇报时总结出四种方法,分别是: 9(3,3,3)分法,至少2 次保证找到次品。9(1,1,7)分法,至少3 次保证找到次品。9(2,2,5)分法,至少3 次保证找到次品。9(4,4,1)分法,至少3 次保证找到次品。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学生很容易得出平均分成3 份是最优方法,并对学生总结的最优方法给予及时的肯定。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 什么平均分成3 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是最少的,这种方法到底好在那?”引导学生质疑,进一步研究问题。用9(3,3,3)分法与其余3 种方法对比,通过课件演示得到答案:用天平称量之前,次品可能在3 份中的任意一份里,要想保证称完一次后,次品锁定的范围最小,就得让每一份中的数量都达到最少。而9(3,3,3)分法每一份数量都相等,自然每一份的数量都是最少的。称完之后锁定次品的范围就是最小的,所以方法也是最好的。能平均分的为什么平均分这一教学难点突破以后,不能平均分的为什么每一份的数量最接近这一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就这样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适时地渗透到了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把难点化易,既充实了整节课,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的提高在于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点滴积累。积累来源于每一堂课的课前准备,课上互动和课后反思。

以上是我对《找次品》这一课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第三篇:教学反思《找次品》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本课教学,有成功也有困惑:

一、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一)、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天平,认识天平平衡与不平衡时分别表示的含义。接着演示两个物品中有一个次品,如何利用天平找出次品。然后由学生猜想如果是三个物品中有一个次品呢?在小组内说说想法,想办法验证一下。最后再进入教材内容。

(二)、重视“数学化”。

用语言描述找次品过程,当遇到使用天平次数较多时,叙述起来十分麻烦。在例1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更乐意用绘制简单天平示意图的方式表示找的过程。可是随着物品个数的增加,这种方式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方便。“繁”则思变,教材137页第5题用简单文字加箭头的方式清晰描述过程10个物品分成3份:3个、3个、4个

找次品。这种方式比画天平简洁得多,但有没有更简便的记录方式呢?《教参》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树形图。这种树形图用小括号代替了“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别是几”的叙述,一目了然。同时还吸收了箭头示意图的优点,用两个分支表示称得的不同结果。但我觉得“天平两边各放3个”这类语言能否符号化,使图示更具有数学味,也更简洁。当天平两边各放3个平衡时,再将4个物品分成3份,1、1、2,后面也应按前面格式写明“天平两边各放1个”,接着按平衡或不平衡分析,这样思维才能完整体现。

(三)、对比教学,找优化方案。

在教学例2时,学生们发现9个物品不可能按教材所说分成4份(2,2,2,3)放在天平上称。因为将其中两个2放在天平上称过以后,剩下的2与3是不同能可时放在天平两边的,所以这种分法应该改为分成5份,即(2,2,2,2,1)。而这种方法实质与9分成4,4,1是一致的。因此,学生认为教材这种分法不合理。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因为9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因此学生们普遍选择了分3份。个性化解法丰富多彩,除了教材中提到的4,4,1;3,3,3外,还有2,2,5和1,1,7两种不同分法。这些分法中除平均分成3份以外的分法外,其它都至少需要称3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所以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二、两点困惑

其一、找次品的题目一般都是求“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在使用树形图记录中,是否必须在最后标明谁是次品。

其二、当所分物品是偶数个(4、6、8)时,我发现学生更亲睐于将其平均分成2份。这种分法在总数是4和6时,并不影响最少次数,但如果是8个物品时,如果平均分成2份,则至少需要3次,而如果分成3份(3、3、2),则只需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所以,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应尽量将物品分成3份,能够更好找出次品显得有些牵强。在练习中,有部分学生仍旧痴迷于平均分成2份的方法,在“做一做”中就有部分学生将10分成5和5,用这种分法同样也能做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该怎样评价?

第四篇: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找次品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1)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民主导学中 渗透“退”也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展示交流中体验“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接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本节课就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首先从9瓶中找1瓶次品的几种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次数最少,是否无论是多少瓶都是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那?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就必须再用一个例子去实验,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不足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2)另外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3)在板书中由于看到黑板是一块,本来设计的板书临时改为2列,结果出现了板书中“操作方法”占了2行。

总之,这次教质活动给我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找到自身的不足,方可对症下药!我深信,只要我们想方设法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到他们的现有知识起点,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使他们乐学、爱学、好学,定会为学生和自身成长辅垫出一条坚实之路!

找次品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这么多内容如何在40分钟得到落实;都是值得深思的。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与不足。

二、过程注重循序渐进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3瓶口香糖中找少了2粒的口香糖,在学生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再过度到从5个,9个、12个。这样首先是一次验证,其次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了解决概括需要例子的充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本节课我还提供部分典型的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即节省了时间,有很好的提供了归纳优化的数据。其次,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幻灯片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注重猜测与验证

猜测与验证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波利亚认为:“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积极地参与发现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猜测与验证来实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在得出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得出结论,把9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的次数是最少的。然后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是不是所有的3的倍数的数都把它平均分成3份后,所称得的次数是最少的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拿一个是3的倍数的数去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在课#from 找次品教学反思来自 end#结尾时,我也让学生大胆猜测不是3的倍数的数你认为应(都江堰》教学反思)该怎样分呢?这样学生有了刚才是3的倍数的数的分法的经验,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四、拓展开启学生思维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当待测物品是27个、81个、243个、729个、2187个,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找次品教学反思文章找次品教学反思出自,此链接!。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但最终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2、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3、没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应该从以上几点进行调整。

找次品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此,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如我首先安排了从5个中找次品,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找次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安排了8个,继续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继续发现多种方式找出其中的1个次品。最后安排了9个找出次品,这次提高难度要通过写一写的方式找出次品。总结以上三种情况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如分几份最好?每份几个最好?引导学生发现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学科的特色。我在教学时渗透了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找次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的开始我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在学生众多的策略中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这过程中,就渗透了不完全归纳法,优化策略、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围绕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在解决问题中展开观察、操作、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沈佳老师让学生借助圆片,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思维训练为目的,把5个零件和8个零件作为学生研究的起点,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虽然本课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有些细节问题还是应该注意的。如:对于孩子们发言的点评还应该再有一些针对性;时间的控制再合理些,如在5个中找次品的时间再压缩一些为8和9再节省出一些时间会更好。让课堂时间分配更加合理。

第五篇: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的教学反思

在学生初步掌握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后设想了好几种方案,教师采用分组检验,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评价巧妙地寻找最优方案蕴含在竞赛活动中,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发现了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方案。随后教师又提出在8个物品中找次品,有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在多种方案的比较中又发现,如果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则要分得尽量平均。这个结论不是老师给你,而是学生从众多方案中自己悟出道理来的。这样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探究能力,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

这节课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设计,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和不足之处。

一 优点

1.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用故事引入,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发挥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主体意识。而后又加以课件来解决他们心中的某些疑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学中渗透 “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猜“从81瓶仙丹中找出孙悟空吃了3粒仙丹的那一瓶,就是找次品。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猜无论如何都要81次,有的说42次。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首先研究2瓶,3瓶5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平均分3份来称所需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81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

经过探究后发现从81瓶中找次品只需4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学习欲望,二、不足之处。

在得出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后,我适当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地分别说出了所要称的次数。这一拓展,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

1.本节是思维训练课,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2.在板书设计方面做得不够好。

总之,这节课自己能找到自身的不足,方可对症下药!我相信,只要能想方设法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到他们的现有知识起点,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使他们乐学、爱学、好学。“数学是一种活动”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一定的感悟。在初始教案设计阶段,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重在从具体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找其中1 瓶次品的规律,重在结果的呈现。而后期教案设计则围绕着2 个数学活动:在5 瓶和9 瓶中找到1瓶次品展开。课前直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至始至终贯彻: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反思、讲解、再总结。教学重点从教学结果转向了教学过程。数学活动之间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数学活动与数学活动之间则用反思来联结。整个教学过程重在对学生做了什么与想了什么之后进行反思。因此,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每个环节做什么、反思什么、教师讲解什么,一目了然。

下载找次品教后反思(梁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找次品教后反思(梁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1 一、创设情景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次品》教......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不可平均分3份)》教学反思 中南小学罗艺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1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

    《找次品》

    《找次品》教学设计 科右前旗第二小学 李向民 《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三份,并且三份数量接近时,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 2、能够......

    《找次品》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找次品》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次......

    五年级《找次品》听课反思

    五年级《找次品》听课反思山西省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暨送教下乡活动在忻州市的繁峙县进行,长治的一位老师讲了人教版五年级《找次品》。课堂教学中的有这样的几个环节:片......

    找次品1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找次品教学反思。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