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新闻出版职业教育培训会总结材料
参加新闻出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专题会总结 为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安排2015年新闻出版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新闻出版行指委)拟于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举办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专题培训班,我院派两位老师参加此次培训班,总结如下:
一、培训目的
紧密结合新闻出版、文化传媒产业转型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政策与形势分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强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课程的研修培训,探索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新闻出版教材开发和“中-高-本-硕”贯通体制机制建设,达到提高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新闻出版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二、培训内容
培训课程包括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与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闻出版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2014年新闻出版行指委总结、布置2015年新闻出版行指委工作计划、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讨论、上海迪斯尼乐园的长远影响等内容。
三、参加会议人员
第 1页 /共 4页
国家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宏葵;上海市教委高教处赵坚处长;上海版专陈斌校长(上海理工大学)、陈敬良校长、滕跃民常务副校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江西新闻出版、湖南大众传媒等新闻出版高等职业院校的委员和骨干教师等四十多位代表。
四、给我们启示和收获
1、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重点提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2、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待。积极探索“社区学校”模式。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 2页 /共 4页
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推进职业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训会上海市教委赵处长提出: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五年规划中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步骤:新入职教师培训计划,(三个月规范化培训、1-5年专业能力培训和1年企业实践经验、5-10年专业主任轮训、2-3名资格证书,培养教学名师为目标。
4、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
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实现“中-高-本-硕”的贯通。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5、大胆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6、职业院校应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提出“职业人文”、“工匠精神”等说法,加强文化育人的途径,学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专业技术史介绍、价值观渗透、学生社团、基础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开展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7、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影视类人才培养模式
第 3页 /共 4页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介绍秉承“创意点亮人生”的校训,积极探索“引台入校”、“引台入教”的双元育人模式,大胆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影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先通过课堂学习,然后进入校园电视台模拟制作电视节目,最后进入湖南卫视节目生产基地真实的制作节目,通过这一系列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毕业就具备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可以直接上岗工作。
总结人: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 4页 /共 4页
第二篇: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工作总结
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规划与部署下,在国家师资培训项目办的统一调配和指导下,自2006年教育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来,本基地共承办了全国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4期共5个班,培训了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共计125名的中职骨干教师,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级师资培训任务。培训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赞誉,连续三年网上学员评教达90分以上。
一、基地发展历程与自身建设
1、基地介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学院立足湖北、辐射全国,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四种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国际化意识)、“五种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440余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3亿,年办学经费突破2亿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1.6亿元,拥有53个校外实训基地、211个实验师训室。现有教职工1213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教授、副教授29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轻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共69个专业。建有国家精品专
业建设项目1个,示范性建设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及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空中乘务等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同类学校中具有较大影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5月批准而建立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本基地承担机械、模具、数控、电子、计算机以及工商等各专业门类的师资培训工作。自2006年教育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来,已开办全国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28期,累计培训全国各地中职骨干教师2875余名。
近年来,基地在加大职业教育改革体系构建的同时,也加大了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截止2010年,基地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17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6个,仪器设备20000多台套,共投入资金10634.4万元。
2、师资培训的机构设置
对国家师资培训工作,学院与基地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学院成立有“国家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马必学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李望云任副组长,基地负责人、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任基地办公室主任,各相关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并配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各一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国培师资的日常工作及组织落实各期国家师资培训任务。
按照“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严格要求、热情服务”的培训工作方针,国家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培训工作程序与操作规范。每师资培训项目计划下达后,由“国家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有各相关二级学院主要领导与培训工作专班责任人参加的“培训准备工作”专
题会,明确工作任务与要求,讨论培训工作实施的组织方案,并对培训各环节的工作给出指导性意见;各工作专班根据培训的专业门类、培训要求以及培训时间,制订各专业的培训执行计划,拟定培训教学进程,经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再进入实施阶段。
依据工作小组讨论制定的各项方针,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将项目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分别具体到负责人。办公室具体负责师资培训过程中的各项事宜,申报培训经费,任命培训辅导员,组织学员活动,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和联系,处理学员在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联系培训专家和培训专业讲师,确定并保障培训进程的顺利进行,全面负责学员在培训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
3、学员接待和接待人员基本职能
在参培学员报到之前,学员接待专职工作人员就与他们建立了联系,随之与他们交流培训相关信息、答复有关培训的各类咨询,并传送一份详尽的“学员报到指南”。
为保证接待工作有条不紊,基地制定了详尽的接待方案与“接待人员守则”,实行答复学员咨询的“首问负责制”工作方式,强调培训是教育服务、接待工作要以培训学员满意为第一要务,接待工作人员务必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安排好学员的食宿。本次接待地点安排在入住酒店,实行学员报到和住宿安排“一条龙”服务,简化了报到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对同时有多个专业的学员来报到时,我们采取“集中接待、分系安排、各尽其责、统一协调”方式接待安排好全体报到学员。在发给学员的资料袋里,除常备物品与教材外,还有一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介绍资料和2009年培训手册,使学员从一开始就了解本期开班的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与培训安
排、培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4、培训讲师与培训督导
基地要求培训授课教师在开班前两周必须编制好培训项目的授课计划,计划必须以培训方案为依据,并要求按照预定的教学模块来设计,每一个教学模块中要体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结构设计与讲授时间的分配。
在培训教学的过程当中,基地还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担当培训督导工作,负责检查培训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学质量,跟踪了解学员的专业学习动态,并指导授课教师实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上,基地鼓励授课教师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并将我院“全国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成果应用于职教师资培训当中。如“逆向工程项目一体化教学法”、“工作任务引领式教学法”、“专业技能示范操作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项目(如冲塑模具结构设计)单元式教学法”、“工作情景中的小组研讨学习法” 等这些具有职业教育改革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培训教学中都得以广泛采用,并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说:“我们通过参加中职师资培训,不断学到了专业领域中最前沿的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还从“武职”学到了职业教育中育人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很多参加过我基地培训的学员反映:通过试行运用在武职学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校的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每年参加培训的学员自发组织为基地赠送锦旗,对基地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参加武职的国培,不仅学到了知识,磨练了技能,还交到了朋友,建立了受益终身的沟通桥梁,收获太大了,感谢
武职,感谢国培!”
5、组织专家讲学
在培训过程中,基地邀请全国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或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教授来基地讲学,对参培学员传授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引导中职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讲授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每次专家演讲结束后,进行现场答疑解惑时,学员都非常踊跃地与专家沟通对话,把自己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想法与感受一股脑地倒出来,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学员们感到受益匪浅,普遍认为“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6、校企合作模式和学员实践
在学员进入企业实训前一个多月,基地就多次派遣专门人员外出联系学员的实践企业,进行反复沟通与协商,对学员企业实践教学做出周密细致的安排,直至签订校企协议。
在学员企业实践期间,对集中安排的学员实践点,基地派出随队专业指导教师与辅导员各一名,分别负责学员的专业实践指导与生活安排;对分散的实践点,基地随时保持与学员的联络,并委派实践项目负责人与专业教师定期前往巡查,及时解决学员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基地还设计了“学员企业实践情况反馈表”与“学员企业实践考核表”,分别由企业培训负责人与基地实习指导教师填写,并在回收使用后整理存档。
由于基地的组织工作到位、带队教师认真负责以及学员们的积极配合,校企关系呈良好发展状态,基地与多家企业与公司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项目研究
1、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项目研究的组织工作
基地主管院领导高度重视师资培训项目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学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事来抓。1999年基地就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所2003年又下设“师资培训项目研究课题小组”,组员由院内5名资深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副教授、各专业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该小组每学期都进行一次师资培训项目的研讨活动,拟定研讨方向与研究课题,并组织所定研究课题的开展。2008年1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中,学校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2、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指导培训项目,以培训项目为载体,推动师资培训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是服务于培训工作的,因此,基地培训项目研究的课题是基于培训实践而产生的。在师资培训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培训项目研究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诸多问题的途径;反过来,培训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也需要我们去认真总结,从而产生新的培训方面的研究课题,这就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培训项目的研究工作。基地认识并总结了这一规律,在进行师资培训的同时,组织专、兼职人员开展培训项目的研究工作,这对本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师资培训的整体水平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1、组织基地培训教师轮训
基地每年都派遣多名教师到国内大型企业公司、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外
职业院校进行培训,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识水平与专业技能。截止2010年,基地外派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专业教师累计394人次,还选派了158名教师到国外职业院校培训学习。
2、引进企业资深技术人员,以老带新
2009年,基地从广州、武汉等地聘请4名在企业从事多年技术工作的工程师来基地从事专业教学工作。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使不少青年教师逐步承担起培训的教学工作。
3、组织教学竞赛与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课程讲课竞赛、电子课件制作竞赛以及开展专业教研活动,是基地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通过竞赛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可极大地激发青年教师潜心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的热情,促进了基地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4、提升教师学历层次
为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保持优化状态,基地制定了一系列激励青年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层次的措施。学历的提升对稳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基地打算继续采用这种激励措施。
5、自编培训教材
基地组织我院赴德学习归来的教师介绍德国的职业教育状况、灵活多变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及在职业技能培养中对传统教材的处理方法。借鉴以上经验,基地尝试采用由培训主讲教师执笔、多位教师参编的形式,自编实用性与针对性都很强的专用“教材” 与“手册”,并设计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经培训实际使用,学员反映良好。
截止2010年,基地组织培训教师自编培训实用教材共145本。其中,公开出版的有81本。
四、主要经验、做法和体会
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基地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秉承“高端技能的人才培训,优质资源的学历教育,优质岗位的就业保障”的办学特色,将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到中职师资培训当中,强化实训实操,注重能力培养,将培训内容拓展到行业的技术更新与持续发展。
2、不断对学员传授职业教育新理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并通过模拟教学过程、学员示范课与开展讲课竞赛多种形式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亲身体验,此种直观教学形式使学员们收获极大。
3、因材施教,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来自不同省、市与地区的学员,有着不同的专业经历,年龄差异比较大,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这对培训的教学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我们召集培训授课教师进行商议,研究了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即按计划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对跟不上进度的学员,当堂进行一对一的的辅导,同时还在课余时间为其开“小灶”。
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员的“个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是使学员经过培训都有所收获的成功经验。
4、加强基地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学员的信任感
在培训期间,基地领导首先从关心学员的生活入手与学员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根据学员的各种意见与要求,责成相关的部
门与人员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予以解决;对受基地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满足的要求,也要做好相关的说明或解释,尽可能取得学员的谅解。
基地精心组织羽毛球赛和足球交流赛,参培学员、培训讲师、基地工作人员按照自由抽签方式组成比赛队伍,比赛精彩纷呈,加深了学员之间的感情,也加强了学员与基地之间的沟通,对整个培训起到了良好有益的作用。
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拉近了基地与学员之间的距离、使学员对我们建立了信任感,同时也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棘手问题因此都化解于无形之中。
5、做好学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从学员接待开始,通过网络和电话预先向学员告知本基地在武汉的方位与详细地址,报到的具体位置、联络人员的姓名与联系方式;弄清学员到汉的时间、站点与联系电话,建议最便捷的乘车路线等,为了方便学员休息,每年的培训报到地点直接安排在住宿的酒店。
基地为学员统一安排标准间,每天安排交通车负责学员的接送。在饮食方面,考虑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口味各不相同,统一就餐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安排学员在学校的教工食堂就餐,让学员能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还为每个班的学员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其职责是组织培训班的各种活动、关照学员的生活,调节学员的情绪与缓解心理压力,向基地领导传达学员的需求与意见。
6、做好学员职业资格考证的申报工作
培训学员对“国家师资培训结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是十分注重的,特别是各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在职业教育“双
师型”师资培养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基地充分利用学员的基本条件,指导其申报对口的专业门类与申报等级、正确填写申报表、完善支撑材料,以增大申报成功的几率。
2008年—2010年,参加国家师资培训的所有学员都申报了职业资格考证,并获得了不同专业与等级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获证率为100%。2008-2009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07位学员参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资格评定,获得一级技师9名,二级技师51名,三级高级工47名;电子商务专业82名学员参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师行业资格评定,全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32位学员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五、结语
五年间,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基地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以上的工作成绩。目前,基地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支符合新时期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这一艰巨工作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一定会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下,在教育部职成司师资处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部署下,继续加大培训基地的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不断创新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提高职教师资培训质量,积极发挥出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应有的作用,为满足中职校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职教特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推动中职校的教学改革,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三篇: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清华大学高效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里,我校正值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职业教育的春天里,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效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七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经历难忘,让我亲身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和校训,使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觉悟来思考职业教育教学和学校国家示范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如滔滔之江水,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碰撞那久违的火花,更碰撞出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清华教授“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对您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成为职教的一份子而惊喜万分。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思、所想、所为能表达出来。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认识
孙雅筠老师做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报告,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二、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有思想
1.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总的看法和基本信念,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前景目标、规划,进而转化为教学思想,是教学理念的升华,才能激励自己为之奋斗。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在追求发展,但认识不同,体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因此,要有自己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以及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教育教学的改革,积极投入到国家示范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去。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大好形式下,更要有自己新观点、新技术、新思想,收集、学习、整理一些好的做法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零星之火燎原之势引领、带动、辐射、示范周边的人、教师、兄弟学校,一起参入到教育事业中,就必须要制定符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
法,去完成教育事业的美好使命,不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这新的时机。
2.混沌初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课程应从专业岗位出发,不是以储备知识做为教学起点,是对于完成产品或服务项目的专业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工作为目的,促进该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而不是学科的完整性;认识到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强调在实践中的整体性学习和社会性的学习;关于内容选择的标准是怎么做,怎么做的更好,采用“串行结构”的教学,更要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理论知识、粘合知识”形成系统的工作过程知识。
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循规律
1.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核心工作。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核心工作。是围绕在“新式课堂”内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贯穿下去的工作,核心是教学改革,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进行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对接工作环境、教学评价对接工作标准,进行“教”,并同时进行施之“育”,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并施之教学艺术化,使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为本的改革,形成项目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以明确工作任务、到制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教师过程指导、专家点评的一系列活动,因此要符合教育的规律、职业的规律、职业教育的规律,并时刻把握实践教学的动态变化,及时修正,符合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是工厂、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员工”的局面,搅起一湾深水,呈现一派生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
2.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来临,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
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善研做
1.使教科研形成一种文化风气。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代表了一个学校教师的能力、水准,不是一个个人在做,而是一个教学团队在一起做,加以引导疏通使之成为学校文化风尚,是学校在建设、发展和育人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超越制度层面而存在的,是一个无形的“场”。它所表现的是学校大多数人在学校中体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就是要把“校长要教师如何做”变成“教师自己要如何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才是应该首先考虑的文化。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学会为他鼓掌,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的团队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使实操更具教学凝聚力。
职业院校区别于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征是在于职业性,就是今后踏上岗位所要从事的工作,虽然在学校期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他们会为对所教专业的教师的高超技术而赞叹,哪怕就是一丁点的技术,也会令他们神驰向往,总会聚集在老师的身边问这问那,帮他们看看是否做得更好,喜欢在操作中得到快感,让别人也体验成功的快乐,喜欢在表扬中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大大增强了专业课堂内的凝聚力。抓住这点投其所好,让他们在操作中步步为营,能够使他在操作中表现更有集中力,让学生们一颗颗心聚在一起,激励学生团结奋斗,不断进取,使课堂内更有凝聚力,每个人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归属感就越强,凝聚力就越大。就要求教师不但会讲还会做,而每一个实操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产生凝聚力,激发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前
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平等意识等,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约束、控制的工具,还具有教育功能。
最后,作为中职学校,我们的课程建设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给与社会发展状况相符,由于企业需求挂钩,还要以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为宗旨,以德育教育为抓手,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希望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能更进一步,也希望我能为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清华大学高效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里,我校正值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职业教育的春天里,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效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七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经历难忘,让我亲身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和校训,使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觉悟来思考职业教育教学和学校国家示范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如滔滔之江水,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碰撞那久违的火花,更碰撞出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清华教授“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对您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成为职教的一份子而惊喜万分。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思、所想、所为能表达出来。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认识
孙雅筠老师做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报告,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二、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有思想
1.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总的看法和基本信念,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前景目标、规划,进而转化为教学思想,是教学理念的升华,才能激励自己为之奋斗。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在追求发展,但认识不同,体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因此,要有自己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以及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教育教学的改革,积极投入到国家示范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去。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大好形式下,更要有自己新观点、新技术、新思想,收集、学习、整理一些好的做法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零星之火燎原之势引领、带动、辐射、示范周边的人、教师、兄弟学校,一起参入到教育事业中,就必须要制定符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去完成教育事业的美好使命,不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这新的时机。
2.混沌初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课程应从专业岗位出发,不是以储备知识做为教学起点,是对于完成产品或服务项目的专业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工作为目的,促进该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而不是学科的完整性;认识到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强调在实践中的整体性学习和社会性的学习;关于内容选择的标准是怎么做,怎么做的更好,采用“串行结构”的教学,更要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理论知识、粘合知识”形成系统的工作过程知识。
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循规律
1.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核心工作。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是核心工作。是围绕在“新式课堂”内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贯穿下去的工作,核心是教学改革,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进行教学内容对接生产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对接工作环境、教学评价对接工作标准,进行“教”,并同时进行施之“育”,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并施之教学艺术化,使课堂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为本的改革,形成项目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以明确工作任务、到制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教师过程指导、专家点评的一系列活动,因此要符合教育的规律、职业的规律、职业教育的规律,并时刻把握实践教学的动态变化,及时修正,符合学校制定并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是工厂、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员工”的局面,搅起一湾深水,呈现一派生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
2.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来临,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善研做
1.使教科研形成一种文化风气。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代表了一个学校教师的能力、水准,不是一个个人在做,而是一个教学团队在一起做,加以引导疏通使之成为学校文化风尚,是学校在建设、发展和育人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超越制度层面而存在的,是一个无形的“场”。它所表现的是学校大多数人在学校中体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事态度,就是要把“校长要教师如何做”变成“教师自己要如何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才是应该首先考虑的文化。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学会为他鼓掌,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的团队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使实操更具教学凝聚力。
职业院校区别于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征是在于职业性,就是今后踏上岗位所要从事的工作,虽然在学校期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他们会为对所教专业的教师的高超技术而赞叹,哪怕就是一丁点的技术,也会令他们神驰向往,总会聚集在老师的身边问这问那,帮他们看看是否做得更好,喜欢在操作中得到快感,让别人也体验成功的快乐,喜欢在表扬中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大大增强了专业课堂内的凝聚力。抓住这点投其所好,让他们在操作中步步为营,能够使他在操作中表现更有集中力,让学生们一颗颗心聚在一起,激励学生团结奋斗,不断进取,使课堂内更有凝聚力,每个人投入越深,体验就越深,归属感就越强,凝聚力就越大。就要求教师不但会讲还会做,而每一个实操目标的实现,都会使学生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产生凝聚力,激发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平等意识等,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约束、控制的工具,还具有教育功能。
最后,作为中职学校,我们的课程建设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给与社会发展状况相符,由于企业需求挂钩,还要以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为宗旨,以德育教育为抓手,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希望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能更进一步,也希望我能为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参加武夷山茶博会总结新
参加2009中国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
暨中国武夷山国际茶叶博览会
总结报告
12月4日-8日,市贸促会一行两人赴福建武夷山参加了2009中国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暨中国武夷山国际茶叶博览会。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学习了先进地区的举办茶叶展会的经验,而且宣传了日照绿茶,积累了客户资源,为更好的筹办第二届中国日照绿茶节打下基础。
一、展会及相关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福建省政府、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等联合主办,融体育、旅游、文化、茶业于一体,节会期间共举办了中国武夷山国际茶业博览会、全国脚斗士精英赛、三教泰斗武夷论茶、中国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高峰论坛、环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旅游景区自行车赛等十余项大型活动,参会人员上万人。
中国武夷山国际茶博会于12月5日-8日在武夷山风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馆总面积共计23000平米。同馆同期还举办了旅游展,占地2805平方米,邀请了福建海西地区20个城市共同参与,全部为特装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突出展示了当地旅游特色。其余为茶博会展区,又细分为中国名茶展区(全部为特装),茶壶、茶具及茶点展区,名茶企业展区(标准展位),台湾馆,民俗表演及万人品茗区等。这是武夷山继去年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之后,第二次举办茶叶博览会,并且经过积极争取,福建省政府决定,从第四届也就是明年开始,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将定期在武夷山举办。
本届茶博会运作方式上除了招展、布展交由专业会展公司运作,并由其在会刊往收取部分广告费外,其余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参展企业实行免除摊位费,只需交1000元押金,会后全额退还的政策。
二、本次茶博会主要特点
(一)政府投入大,展会档次高。
本届茶博会及相关节庆活动邀请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参加开幕式,福建省政府副省长洪捷序,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分别到场致词。为办好此次节会,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其中除小部分由福建省政府支持外,绝大部分由南平市政府承担。为了培育和打造品牌,所有摊位实行政府补贴免摊位费政策,对于邀请到的重要采购商和来自台湾地区的参展商,政府负责食宿接待。
展览规模大,档次高,共设个标准展位521个,特装展位36个,370多家茶企参展,六大茶类全部到齐,还有来自台湾地区105家茶企亮相本次茶博会。36个茶叶特装展都别具特色,布展水平高,很多企业不惜花10余万元精心设计特装效果,以求吸引采购商和观众的眼球。茶博会还专设万人品茗区和文艺表演台,摆放桌椅,让参观者在品茶的同时收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提升了茶博会的人气和氛围。
(二)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亮点突出。
除茶博会外,主办方还还同期举办了海峡旅游展、踩街、民俗风情展演、环武夷山景区自行车赛和全国脚斗士精英赛、三教泰斗武夷论茶、中国武夷山世界遗产保护高峰论坛、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建制30周年纪念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茶业、旅游、体育的互动,全面展示了大武夷的形象和魅力。
开幕式上举办的“武夷茶史诗”大型歌舞表演,由当地部门精心编排,紧扣武夷山水茶文化主题,主旨突出,场面宏大,不时赢得热烈掌声。
三教泰斗武夷论茶活动,则邀请到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教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三位泰斗齐聚一堂,共话武夷茶主题。当地政府还邀请电视台制就活动策划、制做了电视专题片,对于弘扬武夷茶文化内涵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组织、服务工作周到、细致。
组织、服务工作方面,大会专门招募了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布在展馆、接待酒店门口等显眼位置,向参会嘉宾和观众解答各类问题并提供矿泉水等物品。交通方面,组委会在主要酒店到会展中心之间开通了两条公交专线,每30分钟一班,参会人员凭有关证件免费乘坐。另外参会人员凭参会证件,大会期间还可以免门票进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为了提高茶博会人气,组委会还邀请当地旅行社带旅行团前来参观,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会展中心。以上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组委会在组织服务方面的周到、细致和热情。
三、参加本次茶博会的主要收获
(一)通过参观与交流,学习了当地举办茶博会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本次活动起点高,省政府为主办单位之一,展览方面则与专业会展公司合作,设计和布展水平都相对专业,体现了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
二是将茶叶、体育和旅游三个大活动有机结合,三位一体,增强了地方特色和综合优势,而且三个活动相互支撑,也增强了气氛,提升了人气。
三是在招展以及邀请采购商方面,要充分发挥茶叶等相关商协会的作用。像本次展会上,对于台湾参展商的邀请,基本都是由当地政府通过与台湾旅游协会、海峡茶协会的联系来实现的。在采购商方面,则借助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福建茶叶商会等协会的力量,通过他们邀请各自所属会员企业和单位前来参会、洽谈和采购。
(二)与参展商和采购商广泛交流,为明年绿茶节积累了客户资源。
在举办茶博会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参观了每一个展位,并主动出击,频频与参展商交流和交换名片。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武夷山大红袍的悠久历史和政府在加强生态茶园保护,完善茶博园和茶博馆建设,启动会展中心、茶叶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茶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等方面所作的工作。交流期间,对于一些比较知名和有特色的企业,比如当地大红袍、台湾高山茶以及名优茶具生产企业等,我们积极向其宣传、推介明年在我市举办的第二届日照绿茶节,很多企业当场表示愿意到时前来参加。另外在采购商方面,我们也主动找机会接触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部分省市茶叶经销商,交换了名片,也向其宣传推介了第二届日照绿茶节并邀请他们届时前来参加。
四、参加本次茶博会的几点启示
(一)政府的支持是成功举办茶叶展会的保证。通过这次茶博会上与组委会、参展商和茶叶专家的交流,大家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对于正在培育阶段、知名度不高的茶叶展会,不宜大规模进行商业化运作,一个知名展会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提供更多的支持。象本次活动,政府支持非常大。而去年政府相继投资2亿元新建了占地600亩,面积23000万平方米的风景国际会展中心,投资3亿元的武夷山茶博园也正在紧张施工中,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对于更好的办好茶博会特别是将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争取到武夷山来举办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把茶叶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来搞节庆活动是扩大宣传、提升人气的有效办法。
本届武夷山茶博会同旅游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既扩大了宣传力度也起到了提高人气的作用。日照既是新兴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水上运动之都,旅游、体育和绿茶三者同为日照的特色产业,如果以后能探索将茶叶展会与旅游或者体育等相结合,可以起到整合资源,扩大宣传,聚集人气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另外在展会期间搞一些特色文艺节目,也能够丰富展会内容。
(三)展会服务方面要想企业之所想、更加注重细节。虽然现在举办日照绿茶节在硬件设施比如场馆选择上有所局限,短期内可能无法突破,但是在软件也就是服务工作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一步我们应当通过改善和提高服务来弥补硬件方面的不足,比如对企业参展继续提供优惠政策,帮助其协调解决好在布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采购商在邀请和接待上考虑的更加周到和贴心,还可以学习武夷山茶博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和开通交通专线等等。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