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PHOTOSHOP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在计算机教学中是一大重点教学内容。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模式的应用创新,来提升PHOTOSHOP的教学质量,以期为我国PHOTOSHOP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际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PHOTOSHOP 教学模式 创新研究
任务驱动法是近年来研究较为热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各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效果不一。任务驱动法简单来说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究。将该种教学方式应用于PHOTOSHOP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PHOTOSHOP的运用熟练度,提高PHOTOSHOP的教学质量,增强PHOTOSHOP的应用价值。
一、基于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现状
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引入应用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如果任务驱动法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对于PHOTOSHOP教学质量、效率的促进效果就不显著,从而影响PHOTOSHOP教学模式创新的进一步进展。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的手段就是加强探讨任务驱动法在PHTOSHOP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确定存在的关键性阻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缺乏事实基础
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对该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PHOTOSHOP的情况、对于PHOTOSHOP的感兴趣程度、教学进展、教师PHOTOSHOP的教学能力等。因此,在任务驱动法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导致的结果就是任务驱动法设计的方案无法顺利的执行,学生无法快速的适应该种与自身情况有所偏差的新型教学方式,进而拖慢PHOTOSHOP教学的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无法收缩自如的尴尬情况,对于进一步促进PHOTOSHOP教学进展较为不利[1]。
(二)任务驱动法应用没有进行分等级处理
PHOTOSHOP是一种图像处理功能较为健全、完备,并且在不断完善的图像处理软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程度不一是正常现象。学生存在的差距会随着教学的进展而不断显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等级”。任务驱动法在应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出来的问题是平均水平,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而言过于复杂,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无法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效果。
(三)任务驱动法应用方式单一
任务驱动法存在的另一个影响较大的问题就是任务驱动法应用方式单一,具体体现为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总概括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该种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倦怠,不积极的现象,对于PHOTOSHOP教学进一步发展较为不利。
二、基于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解决目前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文所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探究,对学生的兴趣方向进行掌握,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进行调查,对于学校所能够提供的学习环境进行考察,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讨论。进行教师教学观念的改进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宣传、培训。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调整学生心态以及竞争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符合学校现状以及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二)确定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模式的创新内容
基于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就是确定创新的方向以及内容。PHTOSHOP教学创新内容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主要包括双向性问题提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决,同时学生能够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决。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下:比赛教学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让等级相似的学生进行比赛,最终由教师进行判定;挑战式教学法,等级低的学生能够向等级高的学生挑战,学生能够自由组成团队进行相应的挑战等,在PHOTOSHOP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方法进行不同种类的组合,也就是多方法教学模式[2]。
(三)观察任务驱动法下PHOTOSHOP教学模式创新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完成之后,就要确定该种创新的价值以及实用性,对观察教学模式创新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状态,学习进展以及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并以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之前教学方式下的教学结果进行比对,确定该种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对于PHOTOSHOP教学产生较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具体的教学模式创新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俐.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以制作数码证件照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8): 222-
222.[2]张国荣.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3): 221
-222.
第二篇:基于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阜宁职教中心:张玲玲
[摘要]:在中职《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可操作的任务,在任务的实践中以学生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任务驱动、Photoshop、教学、情境
任务驱动法教学使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动有趣。在Photoshop这门课程中广泛应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能力。下面就一节课设计为例,谈谈我对任务驱动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一点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含义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任务驱动法正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空间,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自活动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
三、课程“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在“用Photoshop拼接图像”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设置和查看图像的大小,理解层的涵义,掌握层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能利用素材合成新的图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主题的图片,这对学生是一个难点,所以,提出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教师给学生展示阜宁县职教中心宣传画册,用网络教学系统广播预先制作的由多张图片合成的职教中心图片(同时打开其中使用过的单张图片),并观看几张用 Photoshop拼接成的效果图片。并且提出问题:刚才的图片我们在画册中已经看到,怎样把几张图片合成到一个页面中?怎样调整它们的尺寸?你想制作出相应效果的图片吗?
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第二,教师布置任务:现在请同学们用 Photoshop为《阜宁职教一日游》制作一幅展示阜宁职教代表性景点的图片(或设计有多张相片的你的艺术相册的一页;为你的相片或者风景照片加上相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概念放在校园网 BBS公告板上,在提供的学习资源里呈现学习目标。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可集中提示或讲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点拨,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合作,帮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对典型方案加以点评。
第三,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要展示的图片(可以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图片,但要掌握时间),开始进行小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遇到问题可以在校园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里寻找解决方法,还可以打开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或通过 BBS向老师和同学提出,以求得帮助。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及网络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教师巡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进行个别答疑和辅导,普遍问题则统一讲解;继续鼓励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增强协作学习精神。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任务。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学生在具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操作技巧的目的。分小组完成任务,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
第五,成果展示交流及总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让学生交作业和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让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组织交流、评价作品,评选最佳创意图片,最美观图片等(评价标准见后表),教师进行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把优秀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六,教师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确保重、难点的突破,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作品制作完成后学生提交作业,并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作品的闪光点和创作体会,并对他人的作品的创意、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品评,大家一起评选最佳作品。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
采用成功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成就感。让学生介绍、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可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良好习惯。
三、“任务驱动”教学下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作了许多的探讨,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相当地难以衡量。教师特别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师如何利用此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如何利用它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以及如何操作实施都是值得关注的。
四、“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必须明确、具体在课程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与编排非常关键。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项项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单纯靠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已不能满足日益个性分化的中职生,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接受力,需巧妙地找到他们的最佳接受点,本学期将大胆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教学法作了彻头彻尾的改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实验为中心,在很多环节上碰到了困难,如合适任务寻找困难、授课时间安排麻烦、设备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等,虽然我为此也付出了很多课余时间,但功夫不怕有心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成功地解除了职高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和压抑感,让他们都感受到自己也是可塑之才。(2926)
[参考文献]:
[1]张霞.高职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5).[2]管雪.用“任务驱动”提高学习品质——《漂亮的底纹》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6,(6).[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4]朱利民,赵利敏.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第三篇:走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走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立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分析化学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明确任务,一步一步进行,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任务驱动主动参与自立合作探索创新。
在技术快速发展和劳动组织方式的不断改革过程中,现代企业的员工除要掌握快速变化和不断深入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是发现评价和促进这些能力发展的一个持续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变得无能为力。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一定要有实践教学环节,以往我校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权力控制之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收获就是验证实验目的,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在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借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既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任务应该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点,但任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仅以某些操作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也有悖于教学的目标。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在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修约的教学中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主要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能里入手做,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更加细致。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教师明确任务,分组,让学生使用量筒、移液管、滴定管、托盘天平、分析天平并读数。教师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效数字组成,四舍五入修约规则是否合理。
第二步,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在教师引导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紧张的高潮期。每组拿出自已的读数结果和拟定的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由每组选出代表阐述各自原观点。
第三步,进入交流讨论期,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讨论,互相展示操作或交流实验,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否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这一步骤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在教学节奏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学生交流讨论每组读数,教师引导,指出学生在读数和修约规则上存在的问题。
第四步是总结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给出有效数字明确的定
义,总结出科学的修约规则。
三、如何把握教学与任务设计的关系
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来设置任务,同时任务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布置的任务要遵循循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探索新知识,这样逐步提高,并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适应学生,贴近学生。
(一)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学习目标,如分析结果的处理。
第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与特点,做
到因材施教。
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分析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四,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以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任务趋动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学生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这个目标的驱动下,自己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技能培养这个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实践任务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自学,互相帮助,努力探索。教师表面上是个“旁观者”,其实是个“导演”。
(三)重视任务完成以后的评价
对学生是否完成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评价学生自立学习的能力,对于分析化学常用的评价法,有观察和测定结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等对学生作出评价,在任务的完成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在巡视学生完成任务时注意。观察学生在遇到困难是时,是否主动查找课本的相关内容?学生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是否会互相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信息途径。测定结果的评价,能评价学生应用知识操作时出现问题能否正确判断,分析原因,常用的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个人自评的优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组内互评的优点是体现了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组间互评的优点,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评价别人,使得各组之间在协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协作。教师点证,优点是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将任务完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
第四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体系,还要想到融进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本文将重点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任务
1.趣味性与成就感的统一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其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使课堂教学失败。
下面以讲解《信息技术》高中第二册的《优美动听的声音》一节为例。用cooledit软件进行一句话的录制,然后通过改变采样频率的方法得到不同的音质,通过不同的播放频率得到不同的声音(男声变女声)。首先使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愿望,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声音的数字化”小知识。最后让学生用“录音机”录制一段声音并试听,并通过改变录音音量和效果来试验,并将自己理想的作品保存下来,老师可以播放学生的作品以示鼓励,从而在有趣的试验中完成教学任务。
2.完全感与探究欲的结合
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70%,可以说操作课上好了,信息技术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由于学生操作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误操作,对系统的损坏在所难免。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不怕失败,虽然会给维护教师增添工作量,但教师也不能因小失大。教师在强调尽量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出现问题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应就问题的出现加以引导并给予鼓励,不要怕出现问题而责难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而减少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尽量在操作前给予提示,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提高课堂的效率。
如在讲到MIDI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同一段音乐用MIDI播放,然后用录音机进行线路录音成WAV格式,以对比的方法看两种声音的容量大小,以加深学生对MIDI音乐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许多:如没有改变录音的音源,录不到声音,没有改变“录音机”缺省的60秒录音时间使时间不够长等问题。因此要预先给予提示,并指导操作,并可以通过Wingroov等软件让学生体会Midi音乐的多乐器特点,并给学生出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改编一首现存的Midi音乐成自己的乐曲。
3.灵活性与具体性的关系
任务的设计本身不可能考虑得十全十美,况且信息技术以操作为基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固化所有步骤,任务的完成是以结果为目标,中间过程应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设计任务时的操作不应作为重点,给予提示即可。但在关键的步骤上必须加以强调,特别是特定的操作、不可回避的步骤一定要给出,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合理组织课堂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实施课堂教学,分五个步骤:
1.任务的提出: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2.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
任务设计中已经考虑过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所以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暗箱”式的思路,给予达到的途径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任务往往有一个时间差,对任务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进行必要的暗示还是需要的。但应以“暗箱”式给出,即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千万不可固化步骤,以禁固学生的思维。
3.学研结合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探索知识规律和奥秘、寻求获取知识、掌握科学规律的方法。
没有必要的条件(比如学生需要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学生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的操作。如果学生有心进行的尝试性操作,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当时确实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给予鼓励,并在日后满足其条件。比如学生想自己看相关的讲解光盘时,我们不要替代讲解,可以通过虚拟光驱等形式在网络教室中给出,让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老师”。
4.检验与评价
任务的完成好坏也要在任务设计中予以考虑,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检验与评价时就不会出现自己预想不到的结果,以免仓促之间没法解释或离题太远。当然原则上检验与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这样说,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上,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
5.扩展和细化
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对于学生来说,求知欲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任务的设计是有弹性的,那么完成的好坏也是有差距的,所以“不能让学生吃得太饱,也不能让其饿着”,这就是教学过程结束前对任务的扩展和细化,即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应提出扩展的意见,对有难度的学生应给出细化的要求。如在讲到多媒体录音一节时,完成既定的任务后可以加上一句话“会录音了的同学可以考虑将VCD上的声音录下来,还不太会的同学可以参考‘录音机’的使用学会给已录的声音配上更好的效果”。
三、课外任务的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课外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任务可能比任何学科都多,但不能以传统的形式给出。我们知道,素质教育以先进的现代技术和理念为基础,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被国家教育机构所重视。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余也能用到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手段来获取知识和能力本身就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延伸。在设计课外任务时的原则应以应用为主,通过应用来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应用不只是信息技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比较全面、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对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与实践。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这一模式的远景将是非常美好的:即将来的教师可能完成其历史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种电子学习的方式已经为思科等国际性大公司所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应用到学生、应用到教室相信只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终身享受。
第五篇: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
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对社会从业人员(特别是报考职称考试的在职教师)进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使这些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它,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字:建构主义 任务驱动法 photoshop教学
1、认识建构主义,理解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
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它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通
过建构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而这恰恰是21世纪所需人才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具体方式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适合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规定的几个任务,启迪学习者的思维,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者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不仅仅教会学习者使用计算机,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与技巧,而是上升到培养学习者获取、分析、存储、传递、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习惯和科学道德,培养学习者一种适应新时代生存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2、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任务‛
photoshop是功能强大,迄今为止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它可以把数字化摄影图片、剪辑、绘画、图形以及现有的美术作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处理,使之产生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社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的基本信息素养中不仅仅只包括办公自动化,photoshop软件的熟练使用尤其重要(特别是在职教师报考职称时必须通过photoshop考核)。我们将运用‚任务驱动法‛对这些社会从业人员进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使这些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它,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知道‚任务驱动法‛给传统的传授式、灌输式的枯燥课堂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风格,受到广大学员欢迎,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变化,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主要是基础各异的学员对同一任务反应各不相同,任务设计的把握成了现实操作中的‚瓶颈‛,对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学员,任务的大小,任务难易程度难以把握与设计。
可以这样说,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注意了任务的情
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适当而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了一个任务链,以便学员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一般原则如下:
2.1 ‚任务‛的主题源于生活,体现‚技术〃人文〃生活‛基本理念
生活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任务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现实生活来刺激教学活动,以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员的情感体验,帮助学员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让学员在生活实例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问题。例如学员在市中心都能看到巨幅的房地产商建筑效果图,这些图看上去美轮美奂,风景宜人,真是让人有一种马上想购买的冲动,那么这些建筑效果图后期是通过photoshop怎样处理的呢?一个好的‚任务‛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动机。
2.2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我们要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完成购物卡的设计,很明显它将运用到在photoshop中如何使用标尺,直线工具,复制图层,填充,移动工具,添加图层蒙版,画笔工具,横排文字工具、图层样式、拷贝图层样式、粘贴图层样式、不透明度等工具等子任务。
3、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photoshop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一般以‚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顺序,展现教学内容。学员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加以总结、概况其一般规律,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任务驱动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反过来,成就动机构成了学习者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系统。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进一步说明‚驱动‛学员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和‚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的成就动机。‚任务‛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它的指向是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形成。‚任务驱动‛的过程就是通过‚任务内驱‛走向‚动机驱动‛的过程,是‚由外到内看世界‛的微观体现。例如,现在我们要讲图层这个概念,《中文版photoshop cs2完全自学手册》p210页的荷花小仙女,我们分析任务得出结论,它由4个图层组成,通过将纸上画的图像与计算机上画的图像作一比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图层的概念。通常纸上的图像是一张一个图,而计算机上的图像则是可以在多张如透明的塑料薄膜上画出图像的一部分,最后将这些塑料薄膜叠加在
一起,就可浏览到最终的效果,每一张塑料膜在photoshop中被称为所谓的图层。下面要求学员按照提供的素材完成‚任务‛
当然要使学生学会自我驱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引导和培养学员的成就动机,真正实现自我驱动,形成可持续式的学习。在photoshop教学中,我们将任务分成一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
一般任务属于必须熟练掌握的,浅显易学,一般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一些基本操作。例如,关于photoshop的选择和图层内容就属于一般任务,我们设计这样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图片中选择内容,按照提供的图片的样张,拼凑出一副广告图。通过完成任务,学员可以掌握各种选择工具的基本用法提高。
提高任务是为了学员的开拓发展而设计的,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例如给出《中文版photoshop cs2完全自学手册》p520礼品袋立体效果设计这个任务,这个任务涉及到的子任务包括如何使用渐变工具,移动工具,自由变换,合并可见图层,曲线,矩形选框工具,取消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画笔工具,图层样式,拷贝图层样式,粘贴图层样式,添加图层蒙版等工具。当学员遇到困难时,可以‚依葫芦画瓢‛,根据所提供的图片素材,按照样张所示,模仿制作。
创作任务则是根据要求的主题,学员自由创作,可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创作一张北京2008奥运会的宣传海报。创作任务主要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员。
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对学员所完成的任务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可以帮组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员完成的任务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员对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扩充,学员的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是否有提高,从而分析出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差异,为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
对于学员完成任务情况的掌握,我们主要采用课堂检查和作业检查两种方式:对于简单的一般任务,采用教师课堂检查的方式,通过巡视,教师将每个学员的操作情况记录在表。而对于部分复杂的任务,则采用作业检查的方式,教师检查评定,并将部分优秀作业公布点评。针对任务完成的质量,可以组织学员相互讨论、交流、评价,让学员在互动中学习。在讨论交流中,学员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同时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为更好
地完成下一个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任务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学员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的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义,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法‛在以应用为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设臵任务情境成为学员的主导者,而学员能够根据教师设臵的任务自主地增强学习动力,自主阅读,自主实践,并能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我们相信‚任务驱动法‛必将越来越趋于完善,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参考文献: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第1版
【2】李艺 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 第1版
【3】 郭芳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殷琳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中
国基础教育网
【5】 于森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photoshop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辽宁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67-68 【6】 蒋有明 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初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2):24-26 【7】 张丕军
杨顺花
中文版photoshop cs2完全自学手册
海洋出版社
2006.10 【8】 斯腾伯格.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