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转变观念,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人生观,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活动,对于如何使理论真正进入头脑并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1.提高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大学生能否真心实意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质,靠单纯的理论灌输,知行分离,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实践教学要求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调查、参观、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参与实际活动,可以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现象或事件进行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把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品质,最后养成行为习惯,实现“灌”与“启”、“输”与“导”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目前,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城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这是学生普遍关注但又很困惑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偏激看法,而要改变这些偏激的看法,单靠课堂上理论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置于理想的环境之中很难奏效。实践教学使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有利于他们在亲身感受中去思考,去理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通过了解认识国情和发展现实,解决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社会问题认识上的错误观念,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教育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又缺乏社会经验,对国情了解不够,有些消息难辨是非,很容易被误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
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实施过程中其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以下一些现状:形式单一。目前的实践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单兵作战”或“闭门造车”,形式比较单调,多以参观为主,学生以接受者的身份被动听、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难以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覆盖面窄。组织实践教学涉及诸多方面,如经费、安全、师资等,这必然影响参与学生的人数,使实践教学不能覆盖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上的广泛性。时间不连续。很多时候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进行或集中起来搞一些突击性活动,没有连续广泛的开展,断断续续,缺少稳定一贯的运行机制,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实效性不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主题讨论时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睡大觉,参观考察一路留影拍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不自己写而是在上抄袭,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思想观念不正确。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是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政治素质、思想意识等培养要靠“灌输”;部分领导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没必要开展,或者虽同意开展,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一些学生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保障机制有欠缺。比起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组织起来更复杂,涉及诸多保障条件,如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安全保障等,这些保障条件的欠缺,使实践教学基本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协调合作不畅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依靠任课教师,它还涉及宣传、团委等诸多部门,没有建立通力合作的协作机制,得不到认真的关注,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必然造成资源浪费,效果不好。考评体系缺乏科学。考核的标准、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动态、参与的积极性等缺乏一个客观、明确的规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操控性,很难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动态性,看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让他们懂得“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就达不到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实践体验中自我思考与提升的效果。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观念到行动都进行革新。
1.转变思想观念。思政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效整合校内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动员一切有利因素科学合理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优化实施体系,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将实践教学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保障实践教学开展的经费支持。
2.完善课程管理。根据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实践教学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出具体的规定,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信心。
3.加强教学组织。任课教师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应转变教学观念,多渠道多路径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1)安排合理灵活的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把握理论教育的核心,又要面向社会现实。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2)坚持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3)明确成绩考核标准。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理论素质和道德品质。
4.建立实践基地。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社会,从事社会性工作,建立实践基地,可以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载体,真正做到课外课内相结合,理论实践相促进。
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效果,切实发挥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定稿]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汪小莉
(鄂州职业大学 人事处,湖北 鄂州436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二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有待完善;三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普及面不广,亟待加强;四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机制不够科学,尚待健全。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指出了相应改进途径。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1)04-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接受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虽然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但从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角度分析,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及现实的诸多因素,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包括部分思政课教师,常常把思政课与政治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当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声筒,所授内容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简单翻版,枯燥无味,又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讲授方式也刻板单调,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
不仅思政教学过程存在以上问题,而且还存在忽视社会实践的现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不能脱离实践,客观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只有紧密地联系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来指导实践。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同样也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和“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 ]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 ] 按照这一要求,高校思政课在理论教学外,还应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指导学生直接参加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经过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收稿日期:2011-05-11
作者简介:汪小莉(1980-),女,鄂州职业大学人事处,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
一是忽视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少数高校领导严重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更是追求短期效应,认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 “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所以重视专业课是应该的,而思政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效果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因而无足轻重。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更是被忽视,要么未被列入教学计划;要么即便被列入教学计划,也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和具体实施方案而被理论教学所代替。
二是误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它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表现形式。二者有相通之处,但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为该课程教学目的服务。它可以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思政教育,但并不意味思政课实践教学就只有社会实践一种手段。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有课外实践,也有课内实践。而谈到实践教学,人们往往注重课外实践而忽略了课内实践。其实象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课内实践教学形式在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方面也能起到明显作用。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有待完善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摸索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与大学生的专业联系紧密,活动形式操作性强,效果良好,在今天仍不过时。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大学生成长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着,原有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这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挖掘这些活动的潜力,大胆创新,充实新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引入实习实训、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参观考察等新型实践形式,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使这些活动开展得更加务实,更贴近群众,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增强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普及面不广,亟待加强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开展的教学环节,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高校要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将大多数同学组织起来参与其中,使在校大学生普遍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参与的愿望是强烈的,但制约因素也很多,有些学校受条件的限制,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已经“异化”为只有少数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特长学生参加的、在假期集中进行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却没有机会参加。常常是学生骨干队伍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实践报告也是写得有声有色,但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却没有开展起来,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完全成了“精英实践”,这就偏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本意。学校应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积极性。同时,注意推出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重点活动和传统优势活动。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机制不够科学,尚待健全
当前,很多高校实践教学还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计划安排,活动的开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没有实践教学的课程规划、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文件依据,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评价流于形式。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仅仅只是要求每个学生交一篇实践报告或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材料,高校再根据这些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而且还容易导致
部分学生弄虚作假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容易助长其他不良学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进途径
要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 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反思, 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开拓工作思路, 创新教育方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价值观念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逐渐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中国社会也正处于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无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在基本理论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更需要与时俱进,突显其时代性和前沿性。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社会需要什么, 自己缺少什么, 将自身的思想与社会实际统一起来, 做到知行统一。无论各个高校的领导还是师生, 都应当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思政课中的重要地位, 切实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切身体会、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当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深刻领悟党在现阶段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拓展实践内容,创新教学形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任何理论在今天要焕发生命力就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思政课教学也一样,必须结合时代特色而不断创新。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应努力把今天社会变迁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情况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应尽量采用多样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做到“三个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结合社会发展”进行拓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 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来说, 教师的作用是外因, 学生的作用是内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出发,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把学生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服务于实践。在21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工学团”思想并赋诸实践,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4] 这恰恰说明了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当前,很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引厂入校等项目,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付诸实践。思政课教学恰恰可以依托这些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比如在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也可以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即“双基地”的建设等。
二是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上注重“两个课堂”。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要注重课内实践,也要加强课外实践。(1)课内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即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形成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专题讲座、演讲辩论、模拟教学、读书活动等。课堂实践教学的明显优势是:紧密联系书本知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课外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即在课堂教学外,依托学校、社会资源开展的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道德素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又包括校内
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内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文化艺术节活动、科研征文活动、演讲、辩论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外开展的思政课非传统理论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形式:参观考察、志愿者行动、见习实习、公益活动、爱心活动、挂职锻炼、科技咨询通过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自动手,达到加深认识、强化记忆、自觉践行的目的。
(三)普及实践对象,建立健全体系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多数高校存在以点代面的问题,而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究其原因还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机制不够健全,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从如下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转轨,政府对高校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的缺口不断增大, 特别是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主要依靠贷款获得跨越式发展 ,很难拨出大量款项开展实践教学。用于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师资配备、经费物质的投入也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有一定经费作为其推行的保障。诸如联系实践基地,师生亲临实践场所的食宿与路费,组织调研及调查报告的出版,都需要支出相关费用。基于此,中央提出了“提供必要经费”、“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达到生均15-20元”的要求。但从目前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师资及经费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须下大力气进行改进,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二是评价体系要科学。评价体系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监督环节。这一环节如果缺失,或者不科学,那么实践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各高校应当建立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各方面、各环节都应规范到位,让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组织部门都有足够压力和动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发挥聪明才智,取得教育实效,使考核工作成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考察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教师不仅要进行指导,更要记入成绩,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座谈研讨等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并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5]
(四)构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做到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思政课教学效果,达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环节,必须和课堂教学一样进行规范组织,把实践教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使实践教学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成为记录和评价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科学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学生实践整体规划和计划,安排相应学时,设计一定学分,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对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者, 还是对于广大学生, 都是一项全新的挑战。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仍需要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 J ].广西社会科学,2004(9):189.[2] 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OL].(2005-01-19)[2011-05-02]..[5] 王春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探析 [ J ].沧桑,2011(1):40.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政治和精神素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受到高校学生自身及高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很好的发乎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成了高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下就在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开展意义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该如何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时代在进步,高校教育的思想理念也随之在发生改变。现如今的高校教育追求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现在的高校除了追求对学生文化成绩、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和精神素养的培养。高校只有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开展意义 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黑板”为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因此国务院发布“思想政治理论05方案”来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教学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05方案”能够在各大高校进行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师或高校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去基层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农民工的子女学习,帮助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去充实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的思想整理理论的同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思想理念。1.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是次重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注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和形式,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参与。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先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在身体力行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其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站在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上,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促使其从社会实践中觉悟理论、升华感情、磨练意志。
2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不足
2.1受社会因素影响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目前多数的高校教育具有功利化主义风气,大多数大学一类的校长关注的是学校的排名,学校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对学生价值观等政治教育理念非常薄弱。而且大学一类的高校的教师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几乎致力于评优,评教授等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只强调最终结果,对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太注重,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自己讲课,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并不大。而且在大学一类的高等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共设有四门,分四个学期上完。这四门课在大学一类的高校中是必修课,但是很多学校实施的却是大班教育,往往是几百个学生聚集在阶梯教室听教师在上面讲课。而上过这些课的学生都知道,教师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往往都是按照书本内容传统教学,然后再把一些历史事件和马克思主义结合,首先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再告诉学生它的适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无聊,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大学等高校在期末考前,教师会统一给学生划分重点范围,而这种“实用化”教学模式也加剧了学生功利化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2.2高校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下,大部分教师的教授模式都是充分突出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多数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其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师从根本上没有对学生参与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产生认识,加之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要求比较高,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反思
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存在的以上不足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校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地转变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以下是笔者对高校如何高效高质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1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各高校要清楚的认识转变以往教学模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首先高校要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次高校要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研究中,并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再次高校要积极建立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学技能较高,具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力的师资队伍。最后高校要积极地制定一套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向适应的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在出试卷时不要太过注重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理论知识考题,而应该在出卷时让学生结合当前实事热点,对近代史纲要或毛泽东思想进行知识观点论述,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
3.2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水平
要想高质高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由于现在的很多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都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添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感性例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上课的集中率。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现实,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除了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准备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一段与当前所讲内容相符的视屏等材料,让学生能从实际事例中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教导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安排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政治思想教育学习中。如在教学近代史纲要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模式,通过拜访周边老人,去了解他们眼中的历史,再与书本历史和新闻讲解相对比,隔天再让学生上台分享收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争取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对此的重视。当然在大学一类的高校,在四学期内都会有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大评分标准。但是很多学生都将其看作是一种形式主义,往往实践教学报告都是网上抄取来的,所以为了真正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教师应该在学生上交理论实践报告后,可以抽查学生,通过随机向学生提问他实践报告上的内容来了解学生是否有真正的参与到政治思想的实践活动中。3.4积极地将公益实践活动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公益活动积极地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某几节课时,带着学生去课外进行公益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以高职类维修专业的高校生为例,教师可以带他们去经济困难家庭,帮助他们维修生活中的有故障物件,如帮他们维修脚踏车等,不仅能够帮助困难家庭节省维修成本,感受社会的关爱,同时也能在帮助高校生增强集体参与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时,还能帮助高校生掌握自身的专业技能,毕竟对高校生来说,比起文学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而对大学类的高校生,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教师可以带着他们去给农民工的子女补习英语,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工,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无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增加英语学生的自信心,为将来有意愿当老师的学生提供教学经验。毕竟比起对于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偶尔的公益实践教学更能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慢慢的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4结语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各高校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史美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9).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
马鞍山师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征求意见稿)
(2011—2012学)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马鞍山师专思政理论课教学团队围绕着把思政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这一宗旨,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结合学校周边的教学资源,以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在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目的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理论和实际得到较好的结合,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兴趣,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为加强组织和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课程安排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高职学校的教育规律、高校思政课的建设规律、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热点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二)实践性原则
进一步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让大学生亲身 参与、切身感受到祖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增强自豪感、责任感,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灵活性
结合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多,经常深入工厂、学校、社区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在时间和方式上灵活机动安排,正常教学时间和课外时间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期内与寒暑假相结合,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相关人士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实现“生活即教育”理念
三、课时安排
我校的“两课”实践教学采取的是“6+2”模式。6是指两门主干课程在一学期中各开展3次大的统一组织的实践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次);2是指学生的寒暑假开展2次实践活动(寒暑假开展的实践活动由校学工部和思政教学部共同承担)。除此之外,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还包括各任课教师自行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每学期课时总计:72(理论课时:36课时/实践课时:36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总计:课程每学期课时总计48(理论课时:24课时/实践课时:24课时)。
四、具体课程方案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时间为 节点开展实践活动,每月设计三个菜单,任选一个菜单实施:
1.10月(第一学期);3月(第二学期)
⑴ 播放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复兴之路》,(8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影片并展开讨论交流感想)。⑵ 利用一天时间,感受时空穿梭,从历史到现代再到未来,设计参观市博物馆、朱然墓(历史)——蒙牛、达利园或星马公司(现代)——市规划馆(未来)(8课时)。
⑶ 参观采石公园,了解马鞍山地域文化(8课时)。
2.11月(第一学期);4月(第二学期)
⑴ 设计从菜园子——菜篮子——菜盘子线路参观考察,从学校周边蔬菜大棚——安民蔬菜批发市场——安民菜市场——学校食堂亲身感受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商品价格情况(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8课时)。
⑵ 参观半山花园社区,开展社区志愿活动(8课时)。
⑶ 邀请道德模范或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开设讲座及座谈会(8课时)。
3.12月(第一学期);5月(第二学期)
⑴ 结合“一二九”、“五四”运动等纪念活动,组织校园红歌会(8课时)。
⑵ 结合元旦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如给父母打电话、发短信、做家务等,要求写体会(8课时)。
⑶ 要求每位学生读一篇经典著作,课堂交流(8课时)。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模块方式分三个实践主题: 实践主题一:认清历史机遇,明确人生责任,坚定成功信念 1.人生专题讲座 2.爱国基地参访; 3.核心价值对话
实践主题二:锤炼道德品质,强化公民意识,践行职业道德 1.校园文明调研; 2.德育小品汇演; 3.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主题三: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遵守职业法规 1.旁听案件审理; 2.参访改造人员 3.开设模拟法庭。
(三)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寒假
1.实践春节前困难群体帮扶等志愿活动。2.实践中华传统孝文化。
3.调研农民工、留守子女或空壳家庭情况。暑假
1.“三农”问题研究实践活动。2.公益支教服务实践活动。
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活动。4.低碳环保社会实践活动。5.“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6.专业实习实践活动。7.时政热点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四、工作要求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以菜单形式设计的,具体开展哪项实践活动由两门课程的备课小组讨论决定。
2.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学工部和团委负责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参与指导。
3.在实施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备课组集体讨论决定具体方案,设计好线路图,做好安全教育,任课教师亲自带队,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并将调课时间安排报基础部和教务处备案。
五、考察和考核
我校思政课程考核采取3+3+4方式,即分为平时思想表现、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三个部分,平时思想表现包括考勤、好人好事、兴趣小组或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理论考核采取期末开卷考核;实践考核要求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思想政治实践手册,由课代表和任课老师共同管理,做到每次实践活动有记录、有体会、有验收,作为实践考核成绩评分标准。本课程考核由学生平时表现占30%,社会实践考核占3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共同组成学生课程总成绩。
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考核由学生网评+教师互评+领导打分三部分组成,作为学期奖惩依据。
第五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论文
《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现代篇】 读后感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尚品格。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这些民族精神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心中,让民族之魂一代代弘扬和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关键词】 弘扬 培育 民族精神 现代青年
引言
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激励民族发展、促进文明传承的重要因素。数千年来,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亿万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断进步,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古老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弥新,战胜困苦而玉成。但是,对于我来说,不,应该是对于大多数现代青年而言,接触它都应该是在书本上,以死记硬背来留住它,没有和它零距离接触过,所以对它没有那么刻骨铭心,甚至渐渐淡忘。当然,我们不可能身临其境的重温那段艰辛的历史,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地翻阅那一本本记载着伟大的书籍,深入的思考民族精神这一永恒主题,积极参与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关乎未来、意义重大的事业中来。
古老的长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标志,奔腾的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图腾。面对现代蒸蒸日上的中国,我不禁常常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依然生机勃勃?是什么力量让中华文明经历千年儿依然生生不息?从《民族之魂》中我知道了那股力量是什么,那就是民族精神!《民族之魂》一书主要写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伟大实践,如“五四精神开新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众志成城抗非典”、“九天圆梦看神舟”等共十四章内容,把精神内涵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对每一个素材所反映出的精神,都参照党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提炼。
《民族之魂》的第一章“民族精神代代传”,从这一章内容,我明白了民族精神的发端、传承、核心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先民不畏艰险、开创文明的伟大实践中萌芽”。这让我想到了大禹,一提到大禹大家都会想到“三经家门而不入”,他的手上磨去了指甲,腿上磨去了毫毛,生了偏枯之症,但仍然坚持在大风暴雨中不停地工作。他治水十年没有见过妻子,没照顾儿子,治水中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终于带领民众去得了成功疏导洪水的伟大胜利。大禹治水的事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公而忘私、百折不挠,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维护统一的英勇斗争中凝聚”。中华民族是一个屡遭劫难的民族,但是有这样一批人站了出来:“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东”,精忠报国的岳飞;“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舍生取义的文天祥;抗击倭寇、保卫海疆的戚继光,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他们誓死保卫着我们的民族,是他们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是他们将民族精神凝聚。现代的青年不应该仅仅只是死记硬背民族精神那点精髓的内容,而应该了解隐藏在背后的艰辛故事,并将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看到书的第四章“红军不怕远征难”我想到了这首毛泽东的《长征》在语文课本中可是背的滚瓜烂熟,想必25000里爬雪山过草地长征,我们在历史课中已经非常熟悉了,小时候在听奶奶讲长征故事的时候,就会想他们真的不怕疼、不怕死吗?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坚定的革命信念。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青年的理想渐渐模糊了,信念渐渐动摇了。他们不再以“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理想,他们觉得读书无用;不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信念,觉得金钱至上;不再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为准则,觉得金钱权利第一·····所以现在才会有婴儿奶粉不敢吃怕有三聚氰胺,蒙牛不能喝怕有黄曲霉素,摔倒的老人不敢扶,幼儿被车碾而旁人事不关己高挂起······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有一个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并为自己的信念付出······苦了、累了的时候就想一想革命前辈们留下的长征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坚持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前面是对手,后面是祖国 人生啊,能有几回搏”看到《民族之魂》的第十四章“人生能有几回搏”我突然想到了胡乔木的这句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08年奥运,和刚刚已经结束的12年伦敦奥运都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不知道看到今年的中国女排你会不会想到80年代中国女排那史无前例的“五连冠”的辉煌霸业——1981年首夺世界杯,1982年秘鲁世锦赛再度登顶,1984年折桂洛杉矶,1985年再夺世界杯,1986年荣膺五连冠。很久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会有很多辛酸的历程。当记者采访这些获奖运动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成功真的不容易,他们为此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代价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是什么力量 在支持、陪伴着他们呢?我想托起鲜花、奖牌、掌声和荣誉的正是运动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心和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是运动健儿在赛场下严格刻苦训练,坚韧无畏的意志和献身运动为国争光的事业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民族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振兴中华;也看到了人生的价值——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而生活在温室里的现在青年还有多少人想着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多少人是为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而去拼搏?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真的太脆弱了,我们禁不起绵绵细雨,更禁不起狂风暴雨。小时候自己拥有梦想,并为之拼搏,但是那时候缺乏成熟和理智;长大了,多了点成熟和理智,同时也多了很多现实,害怕失败,害怕累,所以很多小时候的梦想都不复存在,没有了动力当让就不会拼搏了。看书看到这里,我躺在床上发了很长时间的呆,脑袋里一直想着这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我的人生已经过了二十多载,可是我所做的成绩呢?我的目标遥遥无期,我的人生陷入迷茫,我为了梦想而用尽全力拼搏过吗?没有。年轻就是资本,我想趁着自己年轻多干一些绽放人生价值的事情。我注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希望靠着自己的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当然,我希望更多的现代青年能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
2012年6月18日是载入中国历史的一个日子,是中国人民骄傲的日子——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行。《民族之魂》第十七章“九天圆梦看‘神州’”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上太空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大家应该还记得飞船舱门开启的那一刹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微笑,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心中。但是,谁能看出那坚毅的笑容后面,是20年的艰辛付出。如果大家想了解那些艰辛,可以看一下《航天英雄杨利伟之背后的故事》这一节目。胡锦涛说过“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住久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今天的神舟九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王总一新的凝聚力,再一次显现出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很多人已经白发苍苍,很多人甚至听不见成功的掌声,不能亲手捧起胸前的勋章,然而他们将最耀眼和最灿烂的青春献给了祖国,他们无怨无悔。很多现代青年可能会和我一样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不可能有那么伟大”,是的,我的确没有那么伟大。但是,我们可以去接受伟大,去了解伟大,我们更应该去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因为我是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可以不伟大,但是我有义务去培养伟大的下一代青年。如果你告诉我你不是一名教师是不是就不要了解了,那我想说:如果你不是,你就更应该去了解伟大,因为你肯定会为人父为人母,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位不平凡的人那将是你一辈子的责任和义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是民族精神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民族之魂》揭示了这些简单字体背后的辛酸历史,让我们记住历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现在的我们正是承载着青春的羽翼,本就应该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但是,我们那丰满坚强的羽翼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我们必须靠自己努力的奋斗慢慢成长才会有。任何事情都是会有代价的,而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我们的青春。虽然我们不生活在古代,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还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更应该有精卫填海的毅力、夸父逐日的勇气和飞蛾扑火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要用这样的民族精神来抵抗现代社会的某些黑暗,用爱国主义来抵御以出卖国家利益为利益的败类;用团结统一来抵御台独、藏独等一系列分裂国家的行为;用爱好和平来抵御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者;用勤劳勇敢来低于那些好逸恶劳的人渣;用自强不息来勉励那些害怕失败和挫折的人,杜绝现代社会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性的冷漠,不断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社会充满爱······
参考文献
书籍:《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伍雄物撰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
《中华之光中国女排三连冠的足迹》,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记事》,机械工业出版社 《神州:载人航天的故事》,科普出版社
《“两弹一星”元勋传》(上、下卷),宋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视频:《打击侵略者》
《东方巨响——中国“两弹一星”实录》 《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