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识谱教学
浅谈识谱教学
视唱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视唱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必须会视唱。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广大音乐教师创造总结出各种各样有关解决视唱难点问题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少教师把一节音乐课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教识谱,把本应是生动活泼又有趣的艺术课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课、技能训练课,而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这样一个模式。教一首新歌,把曲谱视唱下来了(其实只有少数人唱会了,大多数是“滥竽充数”),再填唱几遍歌词,这节课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而且基本上堂堂课都如此。至于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是否适应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则很少体现。音乐里更广更深的内涵,诸如色彩、情感与结构等就与孩子们更加无缘了,难怪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常很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怎样看待音乐教学中的读谱问题呢?我们首先应该从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征方面看,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即“先教识谱后听音乐或唱奏音乐”;不是“先发展视觉后发展听觉”,而是“听觉先于视觉”,音乐是通过音响来表达的。学生们对音乐没有印象之前就让他们读那些他们不能理解的生词一样不合逻辑。如果听和说是语言的准备阶段,那么听和唱也就是学习乐谱的准备阶段。
我们身边有许多从来没有学过识谱的儿童、青少年以至老人们都能把录音机里、电视里播放的歌曲、戏曲演唱得惟妙惟肖,基于这样一个道理,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乐谱只是音乐信息输入的载体,还不是音乐本身。在儿童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不应该把音乐教育目标的重点放在识谱上。“进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并不只是识谱,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识谱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但是,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教什么、不同条件与环境又是怎么教,这里面则包含着许多音乐教学的科学原理。音乐教学中内在的“美、情、趣”在单纯的识谱教学中是难以体现出来的。机械地练习识谱、唱歌所学到的是死板的歌曲,它很难使人感受到多少音乐的美,也不会激发起人们的内在情感,至多只能学到一些视唱的技能,而唱歌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美的感受,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美的感受、情感的表达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应主要让孩子们通过听、唱、奏、拍、跑、跳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去逐渐熟悉乐谱。教师应努力挖掘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审美因素,把视唱训练作为一个音乐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的过程,并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降低识谱难度,使学生把识谱能力的提高视为自觉的要求,使“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熟悉音符与乐谱,为识谱教学做好准备
一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乐谱,新鲜而好奇。在学生还不识谱的时候,先让他们熟悉七个音的唱名与音高的关系,为中年级的识谱教学做好准备,就象我们在识字前早已学会了说话,对每个字的发音都很熟悉了,才来认识这个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
一、二年级没有视唱旋律的要求,但不等于不唱谱,低年级孩子充满了对音乐艺术的渴望,他们喜欢唱歌,但又缺乏方法,往往会热情高涨地大声喊唱,这时就要求授课教师象爱护一棵幼小的嫩苗一样细心爱护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还要及时地给他浇水、松土,扶正那些倾斜的小苗。教师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一个生动的表情动作、每一次神情兼备的范唱,力求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同时让学生分辨每一首歌曲的情绪,并知道该用怎样的声音去表现。就连唱名的模唱练习也要求做到有声有色,有艺术表现力。这样就为中、高年级的识谱教学做好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初识乐谱、培养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进行识谱教学,是学生把先前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引起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与乐谱建立感情,便苦学为乐学。同时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识谱过程成为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探索过程。在歌曲的识谱过程中,那种单纯的、独立的、缺少审美的识谱训练,只会让学生对枯燥的识谱过程产生厌倦心理。我们要避免或改进这种脱离音乐本身的形式化的操练,在中年级阶段可以从音乐本身入手,通过唱歌的方法(唱名模唱、唱名背唱、视唱听唱、从听唱到视唱等),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的独立视唱。任何旋律都具有一定审美功能和音乐表现力。因此,旋律的模唱、视唱都是有强弱对比、速度变化,有感情处理的,跟歌曲的处理是紧密联系的,使识谱作为歌曲学习的一种自然演化,帮助学生把乐谱看成已经得到的审美感受一种图像。每一首歌曲的最终目的不是唱会而是唱好,充满情趣、富于美感。在唱好每一首歌曲的音乐实践过程中,学生体验到音乐艺术的美,同时也提高了音乐鉴赏力和感受力,发展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学生喜爱唱歌,就会把旋律的视唱作为歌曲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视唱便会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培养独立视唱能力与诱发音乐审美感受同时并举 学生进入五年级,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谱能力和审美能力。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日渐增强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独立视唱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歌曲的立意与情境之美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在解决难点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独立地视唱歌曲旋律,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竖笛演奏技巧,有效辅助视唱的顺利进行。再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诵和建立在歌曲美感体验上而不是音符正误方面的轻声学唱,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这只是歌曲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利用歌曲教学的第二步——歌曲处理,来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就在这一次次美的体验中,识谱能力的提高成为学生更强烈的要求。歌曲的处理也不止是停留在强弱、速度的对比上,教师更要牢牢抓住情感这条纽带,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才会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和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总之,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主动而自觉地要求学习音乐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优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识谱,自然地形成运用唱名表示音高的概念,比之强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而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硬性式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音乐本身丰富的音响、色彩,深邃的意境所诱发出的神奇魅力,扬音乐之长,改变那种音乐课即唱歌课的单一型教法,学生们一定会早日拿到走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成为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深层次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力的新一代。
第二篇:浅谈识谱教学
浅谈识谱教学
【摘 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识谱教学也是长期困挠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就是识谱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机械技能训练的感觉,枯燥而乏味。从实际教学中看来,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那么,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本人在多年的识谱教学中,领悟了一点微薄的知识。【关键词】 识谱 听赏 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音乐与数学相结合。数学中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 进行数学的运算。而音乐的简谱也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表达音调。虽然都是用1234来书写,但数学的数字可以是无穷大的,没有局限性。而音乐只用1234567 七个字,并分别把它唱成do、re、mi、fa、sol、la、xi,通过这七个音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声乐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因为小学阶段一周才两节音乐课,有时候这节课记住了,下节课又忘记了,与数字相结合的话,就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展开联想,加强巩固。
2、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又如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
3、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3、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师可以让学生先拍小鸭走路的节奏XX XX,然后说,小鸭子走路一不小心扭了一下脚,于是它就会XX XX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识谱教学
浅谈识谱教学
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
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
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第四篇:识谱教学
标题:(中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研究(小学版))作业
一.简述识谱教学策略有哪些?
二.结合教学实例,说说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答题内容:
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识谱唱谱教学不容忽视。《新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更好的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识谱学习呢?
一、多重感官,感受音高节奏
1、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由于这种特征,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能力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学谱的基础也应该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
2、看音乐
非语意性是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因此音乐的音高、节奏等要素具有抽象性,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更拿不了尺子去给它量高低长短,它在实践中又稍纵即逝,因此学生对音的高低节奏的概念相对模糊。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更能另他们接受。图谱中蕴含着旋律的高低、走向、声音的长短、强弱,大大帮助学生对旋律有更明确的感受。把音乐线条画出来是新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它把音乐变得“有迹可寻”,将音乐用这样明确的线条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感受了乐曲。
3、比划音乐
柯达伊手势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儿童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是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了一定的形象特征。教学中,教师还可用手势的“暗示”(细微的升高或降低的调整)来帮助儿童唱准音高。枯燥单一的练习音高,学生很快就会反感。根据孩子好动的年龄特征,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新教材在三年级时就逐步的引进柯达伊手势。平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一边唱音阶一边比划手势,有时再穿插“一个人比划一个人唱”的游戏,或者在比划手势的速度上进行加快等等方法,尽量不让学生感到练习乏味。孩子天生都是好动的,所以依照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汇总动动手指,应该能够事半功倍!
二、形式多样,培养识谱兴趣
1、通过游戏激发识谱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自制力弱的特点,我就从趣味、新颖的游戏入手,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于是我设计了很多的游戏,帮助低段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将学生领进门。
2、运用多媒体辅助识谱教学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其独特的魅力,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新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自带了有关音高节奏的游戏,这些游戏在课堂中享有很高的人气,学生百玩不厌。而且光盘里激励性的评价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
3、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学习乐器对增强识谱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能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选择器乐品种是,我们要注意面向全体的原则,首先要考虑演奏技巧不是很高、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有固定音高或音准比较容易把握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口风琴、竖笛、口琴等。低年级以打击乐器(如木鱼、沙球、三角铁、响板等)为主,帮助学生解决节奏方面的问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谱子的各个音乐要素。其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演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4、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这其中也包括识谱教学。不要把识谱定位在旧观念中死死板板地唱着书上的谱子,我们也可以唱学生自己创编的谱子。创编后一定要有反馈,有展示作品的创作才是真正有实效的创作,同学们通过反馈自己创编的旋律,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识谱唱谱能力。而因为是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就完全沉浸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巩固识谱成果
将音乐简而言之:就是七个音反复捣鼓来捣鼓去,可是要孩子们唱会这七个音真有这么难吗?其实识谱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行,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目标。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孩子视唱更是如此,一次不能引入太多音,七个基本音级要一个一个地引进。在新教材中我深深的体会了这一点:它不像老教材到了高年级之后,在每一课的练练环节中突然冒出一些长长的乐句要求学生进行视唱,学生马上被难倒了。而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将识谱学习隐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经意间、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这样孩子学起来负担不会太重,而且效果也较好。
1、先节奏后音准
2、先唱词后唱谱
3、先唱拼音,再唱“数字”
4、先乐句,后乐曲 正所谓“殊途同归”,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方法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打破陈规,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识谱教学真正有量、有质、有实效!
答: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就要强化听的感觉,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把识谱教学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识谱这种意识还没有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进行培养,从连贯的唱音节开始,逐渐的让学生认识音符,不管音符怎么出现他们都可以很快的认识这个音符是什么,其次在进行识谱的训练,从简单的到复杂的这样循序渐进的开展。低年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积累少,虽然对于音高有一定的概念,但枯燥的识谱效果不好。可以结合简单易学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先学会演唱,再进行唱名的教唱,有利于激发学生识谱视唱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篇:音乐识谱教学[定稿]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
维则青联希望小学 毕刚
【摘要】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文章剖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谱教学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关键词】音乐审美;小学低年级;识谱; 心理特点;音程感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纪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等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识谱教学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呢?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识谱教学的看法:
新课标对低年级(1-2年级)的识读乐谱要求是: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第二、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上述三个方面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课堂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①《什么动物出来玩》: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
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游戏②《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让学生掌握音符的唱名(123唱do re mi),这些都属于知识方面的快速反应,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并不困难,稍作说明和练习就能够掌握。
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课堂中我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有效提高音符教学效果。我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音乐课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开始认识音符,有计划的让学生分阶段认识、学唱音符。一节或几节课中只要他们掌握一个音符即可,循序渐进学会7个基本音。在认识的过程中让他们用柯达伊手势表示每个音的位置(do握拳朝下,拳放腹部下方位置。re手指伸出斜向左上方,手放腹部上方。mi手掌朝下,放在胸下方。fa拇指向下手上移至胸上方。sol手背朝外放锁骨处。la手腕自然下垂放耳朵下方。si食指向上指太阳穴位置。)通过手势及位置的变化,更形象的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如果已经建立了“听觉的快速反应”,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动作反应也是并不很困难的,那是属于对发声等器官的控制问题。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中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否则就“走调”了;再则,音准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这个获得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观念,在国外的教育理论中,称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唱名音程感”的训练是识谱教学的十分重要环节。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牢固地掌握音高感,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跳房子》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听唱法进行唱歌等教学,在听唱的过程中大力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为今后的识谱做好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小学低年级从感性欣赏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识谱教学打下基础。这种积累的根基在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了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这是二十一世纪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在实践这一新的理念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过新年》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初听歌曲,热闹的锣鼓声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随后引导学生说出过新年热闹的场面,在学生随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同时对歌曲旋律更加深了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带着过年时的欢快心情随琴轻声模唱,再次刺激了学生对旋律的欣赏和记忆。他们在多次欣赏、自觉记忆歌曲旋律后自己就能够将歌曲旋律模唱出来。这种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乐趣。学生在主动的参与着课堂教学,发挥着自己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上没有看到同学们眉头紧皱、疲惫不堪的样子,反而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十足。下课后一边走一边还哼唱着歌曲,好像真的过年了一样。曲谱就这样在欢快的气氛中轻松、愉快、自然地学会了。化解了的识谱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美的享受、以及快乐和自信。随着这种感性积累的逐渐增多,为今后学生的识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X XX XX |X.X X X | X X X O |,是本课的难点,我先给学生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歌曲中的附点八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及八分节奏等几个典型的节奏型在歌曲学习前先请学生练习拍击并加上旋律进行演唱,然后再学习歌曲。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歌曲中觉得非常的轻松,而且错误率也很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还总结出:
1.有的识谱教学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这样不但减轻了学习的重复性,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好朋友》(第三册音乐教材)这首歌曲有四个乐句,每一个乐句的节奏都完全相同,一、二乐句的旋律就最后一个音不同。我在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学习第一乐句,通过听辩、看谱,请学生找出后面三个乐句与第一乐句的共同点,然后再学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使学生除学唱歌曲本身以外进一步地认识了歌曲的音乐结构。
2.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将音阶里的各音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3.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对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知、体会主动的学习和表现,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