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美术课程纲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二、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鸢尾花、植物写生 第二周 巧用对称形 第三周 放学了
第四周 设计生活标志 第五周 生命之源 第六周 材质的美 第七周 用彩墨画鸟 第八周 用彩墨画鱼 第九周 刻印的乐趣 第十周 学画农民画 第十一周 提袋的设计 第十二周 降落伞 第十三周 别致的花瓶 第十四周 艳丽的大公鸡
第十五周 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第十六周 画家凡高
第十七周 大师画我也画 第十八周 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 精彩的戏曲
四年级美术课程纲要
大洪学校 2014年2月
第二篇: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美术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必修艺术教育课程 课程类型:小学美术 教学材料: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第七册 授课时间:40课时 授课教师:朱鹏程 授课对象: 【课程总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美术四年级 》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1、四季的色彩
2、生活中的暖色
3、生活中的冷色
4、快乐的人
5、自行车局部写生
6、猜猜我是谁
7、有趣的属相
8、棋牌乐—棋篇
9、棋牌乐—牌篇
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11、画水果
12、娇艳的花
13、多姿多彩的靠垫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15、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6、亲亲秘密一家子
17、泥玩具
18、漂浮
19、电脑美术---神奇的笔 20、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 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学安排:
1、四季的色彩(1课时)
2、生活中的暖色(1课时)
3、生活中的冷色(1课时)
4、快乐的人(1课时)
5、自行车局部写生(1课时)
6、猜猜我是谁(1课时)
7、有趣的属相(1课时)
8、棋牌乐—棋篇(1课时)
9、棋牌乐—牌篇(1课时)
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1课时)
11、画水果(1课时)
12、娇艳的花(1课时)
13、多姿多彩的靠垫(1课时)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1课时)
15、我们的现在和将来(1课时)
16、亲亲秘密一家子(1课时)
17、泥玩具(1课时)
18、漂浮(1课时)
19、电脑美术---神奇的笔(1课时)20、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1课时)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方式: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学习方式:
我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1)创设美术情境法:创设美术情境是促进学生爱学的有效手段。
(2)开展竞赛法:如定期开展“绘画比赛”,“手工展览”,评选小画家、小巧手,举行“摄影欣赏”、“名家名作欣赏”,扩展视野,提高欣赏能力。
课外拓展练习:
1、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用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效果作出评价。
2、观赏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出南北方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纲要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必修课程 课程类型:小学美术 教学材料: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上册 授课时间:20课时 授课教师:唐娇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美术四年级 》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1、四季的色彩
2、生活中的暖色
3、生活中的冷色
4、快乐的人
5、自行车局部写生
6、猜猜我是谁
7、有趣的属相
8、棋牌乐—棋篇
9、棋牌乐—牌篇
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11、画水果
12、娇艳的花
13、多姿多彩的靠垫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15、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6、亲亲秘密一家子
17、泥玩具
18、漂浮
19、电脑美术---神奇的笔 20、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 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学安排:
1、四季的色彩(1课时)
2、生活中的暖色(1课时)
3、生活中的冷色(1课时)
4、快乐的人(1课时)
5、自行车局部写生(1课时)
6、猜猜我是谁(1课时)
7、有趣的属相(1课时)
8、棋牌乐—棋篇(1课时)
9、棋牌乐—牌篇(1课时)
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1课时)
11、画水果(1课时)
12、娇艳的花(1课时)
13、多姿多彩的靠垫(1课时)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1课时)
15、我们的现在和将来(1课时)
16、亲亲秘密一家子(1课时)
17、泥玩具(1课时)
18、漂浮(1课时)
19、电脑美术---神奇的笔(1课时)20、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1课时)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方式: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学习方式:
我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1)创设美术情境法:创设美术情境是促进学生爱学的有效手段。(2)开展竞赛法:如定期开展“绘画比赛”,“手工展览”,评选小画家、小巧手,举行“摄影欣赏”、“名家名作欣赏”,扩展视野,提高欣赏能力。
课外拓展练习:
1、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用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效果作出评价。
2、观赏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出南北方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一)评价指标:
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课程评价: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2015年8月
第四篇:四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音乐第二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材料: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学习目标:
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其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
1、(1)认识变音记号,重音记号。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2、A、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B、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C、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D、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伴奏能力。
3、通过音乐学习,不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得到了培养,并且智慧得到启迪、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得到提高,4、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主题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3课时
主题“手挽手”教材内容“祝你快乐”“彩桥架倒台湾岛”“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这么一个主题,简称手挽手。第二单元 3课时
主题“跳起来”教材内容“马刀舞”“新疆舞曲(第二号)”“小步舞曲”“我和提琴”“跳吧,跳吧”。本课五首作品的特点非常的鲜明,通过感受和学唱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和民歌,再让学生即兴地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三单元 2课时
主题“家乡美”教材内容“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东方明珠”“杨柳青”“大雁湖”。分别是北京、上海、海南、内蒙古、江苏五个地名,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所以简称家乡美。
第四单元 3课时
主题“水上的歌”教材内容“划龙船”“水上音乐”“船歌”“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浆”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音乐”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第五单元 3课时
主题“童年的回忆”教材内容“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从这三首作品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并从中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统称为童年的回忆)
第六单元 2课时
主题“风景如画”教材内容“森林的歌”“荫中鸟”“小溪流水象叮咚”“茨藜花”这个命题较为自由,通过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从这四首作品中听辩各种小动物、各种鸟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我觉得这个主题取得非常的贴切。
第七单元 2课时 主题“校园里”教材内容“运动员进行曲”“打字机”“校园多美好”“冬夜静悄悄”。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学生的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自己的校园。
第八单元 3课时
主题“理想”教材内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种太阳”“小纸船的梦”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的种太阳;有航类的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个人觉得这个主题与内容是有血有肉相互相成。㈠从总体的知识点来看:
1、歌唱欣赏教学
四年级开始注重不同层次的歌唱及歌曲欣赏教学;按照演唱形式来分有齐唱、合唱、独唱、男女声领唱、二重唱。侧重点分别分布在第三、第四、第八单元中以不同的歌唱形式出现。在安排上我认为也很合理,比如:第三单元中教材要求着重让学生了解独唱与合唱两种演唱形式。(歌曲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全河、东方明珠。)第四单元教材马上承上启下,着重让学生了解齐唱与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在歌曲的风格上也很巧妙的选用了民歌具有地方的特色,学生很容易接受。一直到第八单元又出现了女声独唱与合唱的音乐欣赏,我认为这是作为一种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在歌曲的难易程度上有所加强,欣赏的水平也有所提高。这一单元很讨巧地结合了理想这么一个主题,使得学生没有一种烦琐厌倦的心理,很轻松的听唱这两首歌曲。
2、两声部歌唱教学
我们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册开始,学生接触到一首合唱作品。到四年级第二学期明确要求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立体性通过两声部的教唱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在本册教材中共安排了五个单元的两声部教学。
第一单元
《阳光牵着我得手》、《拍手拍手》都是齐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唱形式。
歌曲,《拍手拍手》首先唱好单声部齐唱部分,在学唱二声部时把全班分成二个声部,主要解决音准、节奏、速度等一些最最基础的问题,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为全册以后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铺垫。
歌曲《阳光牵着我得手》教唱中运用了一些辅助教学。比如;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音列、练习重点声部乐句等,这些都是两声部教学的基本功,学生初步接受和完成。
第四单元
听唱了二、三、单元的各种演唱风格后又安排了学生两声部歌唱教学。
歌曲《小螺号》、虽然没有直接的要求唱二声部,但需要学生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点难度,学生必须先学会二声部的旋律,运用已学的乐器吹奏为歌曲伴奏这为第五单元四声部乐器伴奏打下了基础。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在先前两个声部的基础上,每个声部都先自主
唱好齐唱与合唱部分主要解决音准、节奏、问题然后可以按照要求运用“母”称词来完成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这里也要求自编伴奏表演歌曲属于渗透教学。
第五单元
歌曲〈红蜻蜓〉〈白桦林好地方〉练习曲〈牧羊女〉。选材上非常好短小精悍。
这里歌曲〈白桦林好地方〉第二声部运用了旋律乐器演奏伴奏声部,可以是口风琴、竖笛等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的声部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声部的概念,以便在下面的两声部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每一个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锻炼学生对四个声部的配合和协作。这个练习在第四单元里已经有所操练学生应该没什么大的困难,主要是速度快慢、和协调安排问题老师们可以自己把握。
歌曲〈红蜻蜓〉继续运用前面几单元的方法(自学声部、运用称词、师检查纠正声部问题、范唱等)来学唱和巩固二声部教学。学生能更加自信地唱好两声部,进一步要求学生表现歌曲的意境。
第七单元
安排了歌曲《冬夜静悄悄》这首作品相比前几单元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看一看歌谱,该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是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中结合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来层层突破。
第八单元
在最后一单元放了一首综合性的歌曲《小纸船的梦》,这是一首表现性很强的两声部歌曲,作品要求很高,除了音准、节奏、声部和谐外还在声音音色、力度、表现和意境上均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前五单元积累的方法和歌唱技能尽可能的展现歌曲。
三、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本册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教育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学手段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课前5分钟属于复习及律动时间,所以要向剩下的35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成立兴趣小组。
(8)培优补差的途径:A、通过课堂教学。B、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四、课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学习记录卡(记录平时表现)、情景测验(期末测评)两种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师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生一期的音乐综合素质进行反馈。
学习记录卡(记录平时表现)
(1)、在第一堂音乐课上,教师要富有趣味性地向学生讲清楚填写学习记录卡的目的与意义,要想法激发学生对填写学习记录卡的兴趣和欲望。同时指导学生填写好姓名、学校、班、年、月等项目。并告诉学生怎样画音符和各个不同颜色的音符所代表的项目及填画时间。(2)、学习记录卡主要从“我给大家唱了歌”、“我给大家跳了舞”、“我给大家演奏了乐器”、“我给大家表演了游戏”、“我参加了文艺汇演”、“老师表扬了我”这些方面来记录学生每一课的表现,为了操作便利、富有情趣,我们设计了不同颜色的小音符,他们分别是“红、绿、黄、蓝、橙、紫”。
(3)、学习记录卡是根据每学期16周、一周两课时来设计的,要求在每节课结束后填写的,是学生对自己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所做的记录。记录的方式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画相应颜色的音符。如某同学在音乐课堂上当众唱了歌(不管是应老师要求还是主动表演),那么该同学就可以在这一周的相应课时中填画一个红色音符。为了防止学生乱涂,教师应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学习记录卡。
(4)、学期结束时,教师应对每个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统计,并填入“音符总数”一栏中,小音符总数在班上前五名的学生授予荣誉称号,并颁发奖品。
(二)、情境测验(期末测评)
1、设计要点
(1)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实际上就是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任
务。在音乐情境测验中,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表现性任务首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发展水平)出发,有机地对本学期的音乐教材或内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整、重组;也可从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需求、愿望等出发,适当地对教材或内容进行裁剪、删减,使内容更精彩。还可以创造性地将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音乐素材结合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更具活力和时代气息。
(2)精选主题、模拟情境 为了有效地完成情境测评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精心挑选
健康向上、充满情趣的情境测评主题(选用“乐器王国”、“鼓韵生辉”、“舞之旅”等)。根据所选定的情境主题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入情入境,而且能激发他们参与测评的兴趣,能营造愉快和谐的测评氛围,卸掉测评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在测评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发挥他们的潜能。操作说明:
a在评定等第时,如果是A等,就可获得5个小音符;如果是B等,就可获得3个小音符;如果是C等,就不能获得音符。
b测评结束后,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测评表的音符总数进行统计,并填入“音符总数”一栏中,小音符总数在班上前五名的学生授予荣誉称号,并颁发奖品。通过这些不同的评价方式,学生从传统评价中的“失败者”变成“成功者”,从被评价者变为评价的主人,使学生从被动的考试状态中解放出来,焕发出蓬勃地生机,从而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美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美术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美版美术教材十五册
授课时间:19课时 每班每周一节 40分钟
授课教师:侯寨二中 美术组 郑路 李静
授课对象:八年级4个班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和基本技能,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像,创造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美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及美化生活的习惯以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 课程内容:
欣赏评述: 0.前言: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绘画技法: 2.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3.墨与彩的韵味
4.笔墨的情趣
5.一版多色版画
设计应用: 6.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7.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
8.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9.居室的色彩搭配
综合·探索: 10.布置理想的家居
11.柜架陈设的艺术
12.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13.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14.奇异的结果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 欣赏评述:
内容标准 :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活动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绘画艺术的主题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感。
·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其不同的造型和装饰趣味。
·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
·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
·了解美术作品作为商品的价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邀请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访问艺术工作室或艺术作坊,了解美术展览的方式及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
·以联系、比较和归纳等方式,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介绍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
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是否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学习安排:第一?二周==0.前言: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第三?四周==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第二单元绘画技法:
内容标准 :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
·进一步学习透视知识,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种方法,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创造漫画和卡通形象,表达思想和情感。
·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运用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
评价建议
·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
·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
·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作浮雕和圆雕作品。
学习安排:第五?六周==2.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第七周 ==3.墨与彩的韵味
第八周 ==4.笔墨的情趣
第九?十周==5.一版多色版画
第三单元 设计应用:
内容标准 :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作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电话机、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各种手段绘制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的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评价建议
·能否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动手制作与完成作品。
·能否运用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设计方案,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体现创意。
·能否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用工具、材料的理由。
·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并从实用功能与设计的关系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学习安排:第十一周==6.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第十二周==7.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
第十三周==8.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第十四周==9.居室的色彩搭配
第四单元 综合·探索:
内容标准: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教学活动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海报或进行 CI 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
·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
·收集本班级的各种资料,设计出班级主页和学生个人的网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
·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针对一个共通的原理和法则,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评价建议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
·能否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
·能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能否积极地动脑、动手,用美术等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
·能否通过讨论或采用书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学习安排:第十五周==10.布置理想的家居
第十六周==11.柜架陈设的艺术
第十七周==12.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第十八周==13.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第十九周==14.奇异的结果
课程实施:
1采取主题式建构教学活动,统整艺术鉴赏与创作的学习。
2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能主动建构艺术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并强化其运用科技与资讯之能力。
3充分利用校内外有关的艺术资源(如艺术品、艺术资料、画廊或邀请艺术家蒞校展览、示范或讲演等),以活泼、深化教学活动。
课程评价:
1学习阶段的美术基本核心能力为评价学生学习依据。学习评价应包括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与成果,除作品的评价外,应该注意学生欣赏能力的评价。
3美术创作与欣赏的学习评价,可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并应用观察、问答、讨论、书面报告、测验、检核表、展演、专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评价。
4各种评价结果,应合理运用,做为教师改进教材、教法的依据,以及实施个别教学和辅导的参考。
所需条件:
(一)设置艺术欣赏教室、创作教室及美术图书资料室,所需设备参考美术科设备标准基本设备之名称及数量,逐年充实至 完善。
(二)有计划配合教材逐年添置设备,扩充美术教室内之软硬体设施,以利于教师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