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观后感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观后感
观看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视频后,让我学到了很到知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主动、积极、全面发展为宗旨。作为教师应注重在各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音乐教学活动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能更快速、更准确、更形象的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它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教学改革新途径,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网络资源对提高幼儿审美情趣、挖掘幼儿潜能、培养幼儿自主性等方面的体会。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较普及常规电教媒体的运用。教师要正确使用常规电教媒体,并较熟练地运用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去。如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幼儿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同时,教师可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性质以及教育目标,选择运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潜力,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多媒体电脑让幼儿的视、听感官充分感知,使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音乐形象,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如:小班欣赏《小鸭的舞》中,教师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第一页是一幅美丽的春天背景图,紧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随着音乐节奏摇摇摆摆的走到池塘边,又“扑通”跳到池塘里去了。孩子们通过观看活动的画面,更加形象的理解了小鸭的动态、习性。同时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多媒体音乐画面中尽情地去模仿、去表演。
一种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小鸟飞”、“小鱼游”等表现抒情的三拍子音乐;“大象走”、“狮子走”等表现四拍子低沉缓慢的音乐;“小兔跳”、“青蛙跳”等表现二拍子活泼欢快的音乐。
另一种是有节奏的表演小朋友们生活、学习、行为的律动模仿。如:“刷牙洗脸”、“梳头”、“系鞋带”、“穿衣”、“叠被”、“洗手绢”、“擦玻璃”、“扫地”、“拍球”等动作。再一种是模仿生活中的音响节奏动作。如:火车开动--咔嚓;钟摆声--滴答,滴答;鼓声--咚咚,咚咚咚;知了叫--知-了;马蹄声--哒,哒哒:汽车喇叭声--嘟赌,嘟赌等等。
综上所述,科学的音乐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恰当运用网络资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将始终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
第二篇: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幼儿园音乐教学对于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开放性与先进性对幼儿园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借鉴,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教学;应用
幼儿园是一个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机会的空间,是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与思想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指导者。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强调对学习者的情感培养,以及对创造能力的挖掘,从而使感性与理性平衡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内涵的分析,对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
1.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
原本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应该与动作、语言紧密地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音乐本身。原始的音乐需要人作为演奏者的参与,而不是作为听众。原本的音乐更加地贴近自然,可以充分地使人体验与学习音乐,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儿童。通过对儿童进行原本音乐的教育,来达到综合提高儿童音乐、舞蹈、语言的目的。
2.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与语言结合、教学与动作结合以及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教学。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定的标志。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将语言教学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语言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创造力,对于音乐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动作的教学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也有很多的体现,通过舞蹈或声势与音乐的结合来对幼儿的节奏感以及音乐欣赏能力进行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与反应力。另外奥尔夫教学法中奥尔夫乐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操作简单的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可以充分地激发起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育特色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应从游戏中入手,通过即兴的教学来引导幼儿对音乐做出反应,通过即兴的节奏来培养幼儿的听力和音乐创造力。实践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幼儿亲自实践来对音乐进行体会,并增强幼儿的相互配合能力,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音乐素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1.回归原本,通过动作与语言进行教学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原则,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语言动作的结合,通过语言与动作的节奏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例如在进行语言融合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幼儿以一定节奏来念自己的名字进行自我介绍,使幼儿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起来。通过练习,幼儿的节奏感会逐渐形成并提高,从而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念出名字,为其他的教学做好铺垫。幼儿园儿童生性好动,因此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来使幼儿通过日常的一些动作来增强节奏感。例如跑步、走路等非常普通的动作中都有着很强的节奏感,可以成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良好素材。另外,借助声势的练习,伴随着歌曲来利用身体打出节奏,不但可以使幼儿的节奏感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贴近民族,以童谣民谣等作为素材
民族音乐是通过一个民族的不断积累而形成的音乐成果,具有较广泛的传唱度,并且有着经典性与优美性。利用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童谣、民谣等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幼儿园儿童的音乐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童谣民谣等音乐形式简单,并且一般比较短小,非常适合幼儿音乐教学,因此充分地利用民族音乐对幼儿的音乐素养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建立起幼儿的主流音乐审美观。
3.激发兴趣,即兴地进行音乐教学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即兴教育的原则,通过开展即兴的音乐活动来使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机应变,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在课间可以通过拍打课桌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或者通过教师的暗示来使幼儿主动地进行配合,从而达到发挥幼儿想象力的目的,充分地提高幼儿的音乐品质。
4.综合实践,将音乐与其他领域结合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对于实践有着很高的重视,因此幼儿园教学中应该注重幼儿的音乐实践,通过亲身的演唱、演奏、歌舞表演等多领域结合教学来提高幼儿的综合音乐水平。教师要多组织音乐实践活动,通过一些简易的乐器的演奏以及班级的合唱等活动,利用多个领域的综合教学来提高幼儿园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总结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原本性、民族性、即兴性和实践性上。通过对结合了语言、动作、舞蹈的原本音乐的教学来使音乐教学回归自然,使幼儿成为学习主体。民族性是对民族音乐、语言、风俗、舞蹈等的结合,来使本土的音乐文化更好地发展,同时使幼儿更好地融入到音乐当中。
参考文献:
[1]芦静.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4):117-118
[2]张博.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生活,2010(4):59-60
[3]秦文华.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以济南市城区为例[D].山东大学,2013
第三篇: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黄巧
摘 要: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对课本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应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前提,紧跟时代步伐,和上时代节拍,大方地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音乐教育;应用
两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真正用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角度去体会、去看待中学的音乐教育。当我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的种种关于音乐课的情节又浮现在脑海。“古典音乐太深奥了,听不懂”、“民歌不好听”、“老师,给我们听几首流行歌曲吧?”。我们传统的教材大多数是艺术音乐或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仅仅学习课本的内容学生感觉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形成一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矛盾现象。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 “popular music”(有时简称为 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对流行音乐的解释, 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研究者那里经常各不相同。我国一般把“popular music” 翻译为“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 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听众包括了各个文化阶层,中学生也是其中一个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音乐教育界,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并不一致。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流行音乐不能作为教育的内容”,因此不能进课堂。上述观点表露的慎重态度可以理解,但是,从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中学音乐教育所担负的职责来看,上述观点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还值得思考。
据调查学生们普遍喜爱音乐,但偏爱流行音乐。
在一份调查报告第1题 “你喜欢音乐吗?”的选择中,选择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87.1%,选择不喜欢的不到1%,但是大多数同学倾向于喜欢流行歌曲,从第3题“你喜欢哪一类型的音乐”的多项选择中可以看出,喜欢流行歌曲的占83.68%,喜欢古典音乐的占33.05%,喜欢民族音乐的占19.36%。在第11题中设计了一个可以自由作答的问题“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是:请简单写几句话”,不少同学写道“大家都听我也听”、“好听、好玩”、“流行歌手动感时尚,是我们的偶像”等等。
由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较浓厚,但偏爱流行音乐。造
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流行音乐本身具有时尚动感、情绪鲜明、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高中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其次,流行音乐已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辐射到社会各个角落,并逐渐融入校园;再次,音乐教材自身的不足以及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学校音乐教育在学生音乐兴趣的引导上丧失了主动权;最后,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具有受支配性,从众意识较浓,在流行音乐及其文化的强势传播中,学生们还缺乏独立辨别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新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了学生是课程的核心。而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所以学生有无学习内部动力是能否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根本原因。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此,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其次,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有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1、流行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歌曲《同桌的你》、《祝你平安》、《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大多流行歌曲音域窄,旋律简单,易传唱,真声为主,比较简单,容易学,不必追求民族、美声那样高难度的演唱技巧。
3、流行音乐风格多种多样,如:轻柔自然的、说唱叙事的、民谣风格的、高亢有力的、进行曲式的等。为同学们学习音乐、追求个性的音乐风格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为表现音乐提供了平台,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最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和创造音乐。
4、流行音乐娱乐性强,将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律动感。
把流行音乐大方的引进中学音乐教育中去,首先是音乐教育者要有正确的意识。目前大部分音乐教师主要接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大多数是艺术歌曲和内涵较深的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强调民族、美声两种唱法,没有学习通俗唱法,更没有认真仔细地研究流行音乐。有的教师认为流行音乐艺术性不强,演唱方法简单且不规范,在教学中不提倡流行音乐,甚至有的教师鄙视流行音乐,坚决不允许学生唱流行歌曲。显而易见,教师的这种状况是与学生实际不相符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是与时代发展脱轨的。单会唱几嗓美声、民族,会弹几首钢琴曲,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真正的音乐教师。一个真正的音乐教师应该以社会发展为背景,走进学生生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和上时代节拍,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
构。对音乐内容有深刻的体验,对音乐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对音乐发展有辩证的思考。
流行歌曲词曲创作的水平优劣各异,良莠不齐,商业味道浓重,多数作品反映了当前歌坛追求刺激的浮躁心态,近来更有不少从港台传过来的诉说直白情爱和宣扬宿命论的作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能引进音乐课堂。教师在创编教材时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给学生推荐作品内容健康,技艺上乘的作品。让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流行歌曲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曲调源于民间素材、富于生活气息,都可以选录给同学们听。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音乐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表达,对生活气息的一种传递。一首经典的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故事、一段岁月、一段历史,甚至是一个时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这样的歌曲,它们紧跟时代步伐,充满生命力和时代感,我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比如反映体育健儿们拼搏奋进的歌曲,如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等,这些歌曲或意味深远、坚定有力,或积极进取、催人奋进,让学生可以在音乐中联想到运动健儿的执着和努力,赛场上的激情与英姿;一些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材料,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曲风清新,旋律动听,歌词淡雅,如老狼的《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何炅的《桅子花开》,歌曲中弥漫着对校园生活的依恋,对学生生活的回味及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学生在演唱这些歌曲时,能从中受到好的熏陶和感染,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把好了选材这关,我们就可以大胆创新的引用流行音乐了。
一 让流行音乐为古典音乐开道
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作品之前,介绍 S.H.E 的《不想长大》,并说明此曲的主旋律来自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古典音乐作为素材,并打着这些世界著名音乐家的旗号,作为自己作品的最大卖点,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由此向学生以事实说明古典音乐你们所认为的过时的不时髦的音乐,而是真正价值连城的“古董”。此类的作品很多,韩国组合的《组曲》引用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主题改编的,介绍肖邦时就可以引用周杰伦的《夜曲》。在欣赏歌舞音乐时,可以先唱起《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学生。欣赏《彝族舞曲》 时,先唱起《九百九十九朵枚瑰》,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欣赏民歌时,可以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在讲到民族乐器时,播放周杰伦的《东风破》,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
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从而得出“民族音乐是精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 利用偶像效应
周杰伦自出道至今,一直是大多数学生追捧的偶像,堪称流行乐坛的典范。平时可以有意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周杰伦,之后像介绍贝多芬或者莫扎特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周杰伦,布置学生事先了解周杰伦的生平经历,性格,教育情况,主要作品风格特征,作品价值等。而对这些情况学生平时都有所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就会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途径。同时,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则又可以展开一系列课题:如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形成;黑人节奏和节奏创作课等。近年来周杰伦音乐风格略有转变,将西方音乐和中华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又可以展开一堂关于中西音乐的辩论课。所以,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联想,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流行音乐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以之为载体,将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我们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过程中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让流行音乐为古典音乐开道,利用偶像效应,采用时尚的教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 让流行音乐走进欣赏课
以器乐欣赏的方式引入课堂,辅助教学。流行音乐是一种非常开放、自由、包容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一切规则束缚,表现手法多样,音乐风格迥异,融入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在流行歌曲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配器手法,这些器乐参与在歌曲表现当中,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和了解了其中器乐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器乐不同的音色与特点。朴树的《白桦林》中洋溢着俄罗斯音乐风格,尤其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吉它与手风琴的运用。经典的萨克斯演奏曲目《回家》,很好地为歌曲渲染了气氛,学生在欣赏时,能对西洋乐器产生极大的兴趣。还比如学生喜欢的周杰伦的歌曲中也有许多民族乐器的运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老师在向学生们介绍民族乐器时,适当地引入周杰伦的歌曲片段,不仅能体现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学生也会从中领略其独特的魅力效果,从而对民族乐器产生好感。如果老师善于将流行音乐中的积极效应挖掘出来,将它们引入课堂当中,将会是音乐教育的一笔财富。
20世纪初,德国音乐教育界对美国爵士乐涌入表现出惶恐和不安,并与“美国文化入侵”展开过无情的斗争。年代中期,以劳尔和吉斯勒为主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把爵士、摇滚乐以及其他娱乐音乐排斥在外。当今,德国音乐教育界尽管对流行音乐看法仍有分歧,但一贯以保守著称的德国人也最终顺理成章地把流
行音乐纳入了学生的音乐教学内容。我在《德国音乐教育概论》得知,德国福特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音乐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中„„我才感慨学生这种可贵的能力不但从未得到过承认甚至从没有人去留意。而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为学生将来一辈子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本领,忽视了提高国民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以兴趣作为基点的原动力。大众媒体不仅仅为我国中小学生每周45分钟的有限音乐课堂提供了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更为学生将来离开校园后,承担起他们终身享用音乐的最主要途径。流行音乐质量的参差不齐,我们的流行音乐的应用不仅仅能丰富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提高学生鉴别好音乐的能力。
流行歌曲走进课堂完全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在互动中无形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带来的无限乐趣。虽然流行音乐良莠不齐,这是流行音乐的性质所决定。但我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有两面,流行音乐有着他自身的优势和无法阻挡的冲击力。我们利用它的这些优势和冲击力来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解决一些存在已久的现象,只要我们在选材上把好关,把握好度,就不会动摇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教学地位。
注释: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 年, 644 页。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
[2]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7
[3] 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 薛小利.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学[N].音乐天地,2008.[5] 谢嘉辛、杨燕宜、孙海编.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7] 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音乐艺术, 2003 年第 3 期
[8] 吴跃跃,李平平.高中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N].音教园地,2009 5
[9] 姚姚.借助流行音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J].湖南教育,2007.[10]资利萍.重论流行音乐进课堂[N].中国音乐教育,2009
第四篇: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
王小林
教育领域的幼教改革与发展是当下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让幼儿接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幼儿教育教学,是幼儿能力素养得到培养的当务之急。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幼儿园课程相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管理效能,促进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能力素养;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
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其在下一学习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幼儿对新知识的建构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原有的认知是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条件。幼儿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个性的特殊时期,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调动幼儿主体活动积极性为目的,让幼儿在玩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玩耍。首先,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幼儿心理需要,其本身可以给幼儿以成功的喜悦。其次,在多媒体操作活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鼠标对多媒体操作活动进行操作,满足幼儿对于游戏的渴求,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的学习情景、呈现的学习内容要与幼儿原有的知识基础紧密地联系起来,幼儿就能在面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时随时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由教师“控制的过程”转化为幼儿教师指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建构的过程”。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幼儿兴趣;把握幼儿的学习风格;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学习风格指个体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它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每一个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感知通道来获取所呈现的信息,即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及动觉来获得信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活动之前要了解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并将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风格与适当的教育活动方法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幼儿更好的获取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幼儿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多媒体系统的应用适合幼儿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那么幼儿将会更加有效地学习,并且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亦能实现“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三、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课程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电脑教学方式的调整,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幼儿提供获得成功和成就的机会,进而在成功和成就的刺激下增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动力与激情。从一定程度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学过程中对于改善幼儿园教学策略,提高幼儿自信心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四、处理好“辅助”与“主导”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与“其他教育手段”的关系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幼儿是主体,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多媒体辅助教育活动功能再齐全,但它毕竟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能辅助教育活动,而不能主宰教育活动。教育活动过程是幼儿的认知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虽然多媒体的演示和操作要靠教师来设计和运用,但教育活动中激趣、导学、训练、评价、反馈等一系列环节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由于教育活动中多媒体部分地代劳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有余力注意幼儿个体化、个性化的发展,因材施教。所以,我们不能以多媒体的演示代替教师的引导,只能将其作用定位在“辅助”上,让它为教师的支持、幼儿的探索,为教师的引导、幼儿的认知,为教师的启发和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服务。多媒体作为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手段,使用它应有选择性,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和媒体本身的特点来确定是否使用和怎样使用。不能因为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就忽视了其他媒体的教育功能。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这种先进的手段,使用要适时、适度。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其它教育手段,它和其他教育手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对各种教育手段的使用我们也应有所侧重,扬长避短,实现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尤其对于生命初期的幼儿来说,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育与其他教育手段(操作、讨论、练习等)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组合,顺应幼儿的思维发展趋势,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能随时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用于教育活动。并能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的特点,很好地组织幼儿认知学习内容的难点、疑点、枯涩抽象的知识点,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大大提高幼儿园教育效率。这样才能把握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体现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优势。教师应努力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设计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与实施现代幼儿教育。我们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规律,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更应该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我国在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幼儿园教师应该深人研究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状,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借鉴于参考。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赵舒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美术和活动的优势,包括怎样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课程的意义,以及应用的具体方式,软件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对于教育者来说,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之一,是怎样扬长避短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为诱饵的学习服务,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美术 应用 整合 优势 信息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已势在必行。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我通过对美术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下几点:
1.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感受性、新颖性丰富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进行美术活动是以“美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视觉形象,吸引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接受信息。它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符合“感知——思维——创新、技能”这一美术活动的心理过程,因而更能使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增强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产生并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起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例如,进行《小鸟的家》活动中,我先以金丝雀动听的鸣叫声导入课题,再以多种形式鸟窝的PPT及鸟类生活情节的录像片进行展示,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形象的处理,使幼儿在眼观画面、耳听音乐的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面具》活动中,我以录像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头戴面具边歌边舞的活动场景,通过欣赏,使幼儿在了解面具的产生、用途及其不同艺术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表现的欲望。
2.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交互优势,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发展多向思维
主体性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有了主体性,才会主动学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交互性强的优势,可使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变过去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从而使幼儿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品质。如在《自然界中的线和美术作品中的线》活动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先以CAI课件的形式为幼儿展示了各种题材、各种类型以线造型的美术作品,通过设问“这些美的线条是哪里来的?”运用多媒体为幼儿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接着,我又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讨论等学习方式欣赏另一组作品,仙人掌照片及其写生作品;画家毕加索及其《自画像》,影星陈佩斯及其漫画像。使幼儿在自我体会、感悟的基础上得出“美术作品中的线来自然界中的线,并使对自然界中线的提炼、概括、夸张”的结论。这样,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与传统的讲解传授相比,效果非常显著。
3.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示范和作业评奖,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讲评幼儿作品,是同幼儿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中以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作品,利用其放大功能可以清楚看到每幅作品的优点,不仅有助于幼儿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而且缩短了理解的过程,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整合是一种创造性教学和研究的过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