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
全国“新理念、新课标”
第四届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2013年3月29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新课标”第四届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会,这次活动云集了于永正、李卫东、将军晶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从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收获很多。在短短三天的教学盛会中,名师们以“把握课标理念精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宗旨,为大家演绎了各个年段、不同风格的阅读教学课。回顾这一节节的精彩,看似不同,每一节课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却都有共性:老师们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个人魅力,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最真实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表达,多元化地向我们展示了各地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大师们教学思路明晰,语言的幽默,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字词基础训练扎实
曾几何时,我们很多老师因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在上公开课时,过分的注重外表包装,追求浮华的课堂,失去了语文课堂应有的本真。而本次活动则鲜明地展现了自然的课堂,生活化的课堂,灵动而又扎实的课堂。授课老师们都从最基本的字词抓起,而且教学方法多样有效。如陕西的强晓姣老师上《献你一束花》一课时,教学“丧”字,她边写边告诉学生:一个字有两竖的时候,要错开写,互相礼让才和谐。在字词教学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特级教师武琼老师,她执教《荷花》一课时,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正确、流利课文的朗读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真正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综观语文课堂,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所有老师都无一例外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讲求方法,不吝啬时间,扎扎实实地教学,夯实阅读教学的基石。
二、注重读写结合
这次听到的课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堂课老师都会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练一练,注重读写结合。在于永正老师的《学习写人物对话》一课中,于老师一步步引领学生触摸文字,“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在于老师课堂上彰显,和学生一起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既扎实又有效。在李卫东老师的《生命,生命》一课中,老师让学生自学第2个故事,看看一株普通的瓜苗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生命的?用上虽然„„但是„„因为„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读写中生成多样化的理解,习得文本语言。将军晶老师在执教《维也纳圆舞曲》中说:读文章要剖出真实的问题,就会走进文章之中,就读懂了文章。学生在一次次练笔中,情感得到了释放,体验到了创造性的表达,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三、将背诵融入课堂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口诵心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背诵安排在课外进行,可是学生背诵不得其法,花时间多而收效少。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都把背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武凤霞老师的古诗文《伯牙绝弦》,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在教学1-4句时,她先让学生按句子朗读,能读正确流利即可;接着她将四句话按人物变换格式,采用师生合作读,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韵味;紧接着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尝试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当学生读到一定的程度后,教师又采用“引背法”,运用文中人物和重点词语作为提示语,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由于教师的指导步步落实,学生很容易就能把该背的内容背诵下来。教师在课内有步骤地具体指导学生边读边背边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式和精彩段、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而且课内背诵还能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记忆更多的名篇佳作。
四、关注文本表达形式
近几年,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反思阶段。从偏重内容分析到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转身,本次活动,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执教老师对文本表达形式的关注。他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例如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儿童诗《太阳》从学习提示中的思考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对于“哪些描写体现了‘太阳的顽皮、可爱”这一问题,学生在自学中可能会更多地指向文本内容,而忽略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文本的写作特色。教师出示引领性的学习提示:1.画一画文中的相关语句2.想一想这些语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品一品这样表达的效果如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语文学习的本真,提升学生赏析、品味语言的能力。在李卫东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让学生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看看作者在这部分故事中先些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分别将几个过程用一个词来概括。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情节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目光聚集到文中的连接语、过渡语,感悟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五、有效朗读:自然、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可是在当今教学中,我看到部分语文课上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大大多于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课文教师讲过了,学生听过了,书上的内容弄懂了,生字、生词解决了,课也就算上完了。这样一课课地讲下去,学生获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说的某一方面内容的“知识”,语言文字的训练被放到次要位置。叶圣陶先生对朗读这样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可是怎样的朗读才最有效?这是我们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在武凤霞老师的古诗文课堂《伯牙断弦》,在赵志祥老师的综合性学习《我爱读对联》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渗透文本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以对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口头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 ”“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让我感觉最深的地方就是: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和“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孩子去“自然、个性地朗读”。
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纵观本次活动,让我们领略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巅峰之作,提升了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让自己能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的。
第二篇: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观摩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15年中小学“名师之路”培训学习。本次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区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非常感谢区领导和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几位名师和专家的报告,经历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等的系统培训,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感受之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一,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幸幸福福做教师”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把教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作。有了对教育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转化为教学工作中的热情,你就会体验到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就有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动力。
第二、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根基,对学生的爱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基本功阶段,第二阶段是教学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是教学生成阶段,而第四阶段就是教师品德阶段。没有对学生的爱,你的课上得再好,荣誉得的再多,教学基本功再扎实,教学设计得再好,也不可能达到专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教师品德阶段,甚至连精彩的课堂生成都不可能出现。
感受之二:变,有变革才有创新。
第一,改变思维模式,有了新思维才会有新行动。由原来的重视“双基”教学转变成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改变对教材的理解,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挖掘蕴含在教材中教育素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断地开发新的教材资源,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代的发展合拍。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各种素养的养成……
第二,改变角色定位。让老师从课堂的中心进行合理的位移,转变成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话的交流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由原来的“主演”转变成“导演”,变成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恢复学生的“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张扬个性,发现自我。第三、转变备课方式。“一堂课备一辈子,一辈子备一堂课。”从单纯的备教材转变为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各种教学资源,另外还要备自己,备教学设计。备出挑战传统、异想天开的课,备出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课,为学生的成功引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同时也为教师自己的幸福积累资本。新课改的基本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老师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行列中,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老师的职责要求。
感受之三:思,有反思就有进步。
第一,反思是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记得一位专家说:“你努力地教一辈子的课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要坚持写几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长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反思、善于反思,要让反思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习惯,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的抓手。
第二,善于反思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我们上的、听的每一节课都有其精彩之处,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我们以后备课的资源,任何一堂课也都会有疏漏、失误之处,课下冷静思考,剖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和解决方法就会成就下一次的成功。另外,反思还可以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有效的生成,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有利于对教学的再设计。感受之四:读,会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第一、读书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读各位专家的教学设计、教育专著可以启迪我们的思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比他课堂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主要的来讲。”可见教师要担当历史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仅仅满足于学习和研究过的某一专业,是根本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职业本身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知识和不断增加新知识。科技迅猛发展,新知识迭出不穷,所以,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学习、了解、掌握大量的学科知织,使自己成为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厚的“T”型人才,从专业型教师逐步向综合型、学者型教师过渡,以适应未来社会和教育系统内部的竞争。这次培训,除了知识、理念上的收获,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无止境,教学无止境。
第二、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成为我们的指路明星。特别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多读书是不可缺少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一定是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教师一定是学生乐于接近的教师。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让书香伴随我们的教育事业一路同行。感受之五: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众多名师的成长经历启迪我们:要想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一定要融入一个集体,要有自己的协作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体。教学,不应是孤军奋战,教育研究更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努力。
第二、合作创造和谐。教学是一个需要奉献的事业,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业。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难免会产生落寞感,势必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悲伤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时,需要有人点拨,困难时,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为他人的成功祝福,为自己的成长欢呼,体会合作带来的和谐与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共同行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无限光明。
一天的培训结束了,狼吞虎咽下的知识还来不及“反刍”。培训给我指明了一条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丽的风景。
第三篇:《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 ——美术》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两天名师之路全国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培训心得。
在这两天几位老师给我们上了精彩的观摩学习课。第一位讲课的是深圳宝安区的骨干教师李雅凡,她讲了精彩的《变照片为黑白画》一课,在课程中利用老师自己的照片转变为黑白画,体现出了黑白画的黑白分明、简练概括魅力。在创作环节,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在大纸上创作。最后感觉孩子们的画面很有震憾力!
接着来自深圳福田区的校长胡陆葆讲的《心想事成的小鱼》培养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引领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提升人文修养。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一步一步的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体会水墨情趣,水墨变化中展现孩子们的童趣,最后用孩子们的作品做成整个一本绘本画《心想事成的小鱼》,而这些小鱼的心愿也正好是孩子们的心愿,极大的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种巧妙的课堂设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让我最影响深刻也是最感动的是来自台湾的陈致豪的一节课《外太空奇遇记》,从课堂的开场音乐就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整个场面很热,这种状态能很好的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其次陈老师的语音诙谐幽默,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另外让人最感动的是陈老师的课堂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习惯问题,在美术课长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时的课堂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细节问题全部注意到了,这其实是我们小学美术教育中最缺少的部分,而现在出现的误区是把技法理论甩不开,但是从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是,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的笔墨情趣,童真童趣,以及习惯的培养,比如怎么使用颜色怎么样把颜色挤进颜料盘,这么细小的细节,都是我们平时最容易忽略的细节,但是又是那么重要,陈致豪老师在课堂中也是不厌其烦的去教去讲,这些正是我们去学习的去改进的地方。
另外在任何时候不能遗忘我们的传统艺术文化,而是要把传统艺术文化创新,所以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们传统民俗艺术的美。
整个培训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氛,学生们对民俗艺术很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就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术。
来自天津的 魏瑞江老师上了《流水作画》魏老师经验丰富,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术课!他的课程很有震撼力!课前让学生们整齐报数,报数就是一条流水线,他要带着学生们流水作画。每个人的画纸不是固定的,纸上写上号码,每个同学画一部分再传给下一位同学,下一位同学根据上一位同学的画面来添画。流水作画体现同学们之间的默契。
学生们的思维被一张张画纸打开,老师给了学生们想象力的空间,一张张画纸里面有学生们无数的思维想法。这样画了一会,绘画方式改变了,画纸不动,人移动。让学生们动起来,这样的美术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结束后,魏老师现场拍卖了两幅学生作品,学生们都很开心自己的画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魏老师的这个环节设计的很精彩!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向魏老师学习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
美术名师的成长路径,做到四个修:修理、修艺、修心、修德。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
通过本次《名师之路》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课堂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艺术素质,为学生带来更多精彩的美术课程!
第四篇: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名师授课心得体会
王家楼小学 丁 腾
在2014年的12月6日至7日连续两天,我参加了“名师之路”走进榆阳---小学教学语文研讨活动。本次培训的内容非常周全:从优秀示范课到教学常规管理,从互动交流到合格教师的素质,从教师教学工作,到开展课题的研究,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在各方面对我们加以培训。北京、深圳、榆林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们的精彩讲座为我将来的努力初步地指明了方向。通过两天的培训,我获益颇多,也对教师这个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听完谢业莉老师的古诗授课,不仅深深的影响了我对课堂的教学,也让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责任。面对我们大部分刚刚上岗不久的新教师,赵志祥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课让我们树立起了认真备课、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里发展。教师应规范教学过程,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关爱他们。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赵志祥老师说的:其实不论什么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人们常说“教师是良心活“。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中的就是榜样和标准。在某种年龄阶段,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其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就是教师的责任感。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责任,是教师之本职。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的基本任务。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教师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性感,“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为了传授知识,我们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研修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更应该做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师爱,是教师之灵魂。这种爱要求是一种崇高的爱。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我们要把学生装在心里: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
爱与责任,相得益彰。“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也是辨证的统一。“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爱与责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需要全体教师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篇章,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师在付出了无私的爱的同时必将收获无限的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去灌溉祖国未来的花朵。
第五篇:名师之路
“ 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中小学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府谷县明德小学
张翠英
2013年10月25日-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大礼堂举办的名师之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暨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大家一起领略了田秋生、张连仲、马荣华等中小学英语界教育家、名师的风采,观摩示范课和凝听报告多达十多节次。
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专家们分别从《英语课程标准》、《夯实基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等专题报告中阐述了新课标在英语教学的合理运用,新课标的变动的实效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新课标的理念等。学习当中,我时不时会有许多的惊叹与触动,对课堂出现的精彩片段仍记忆犹新,收获多多。
收获一:英语教育---让普通孩子获益。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成员,著名英语教育家张连仲教授在报告指出:新课标理念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标准,不是精英教育的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他还就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案例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分析,迎来在座的一千多位老师的掌声,给我们更深层次理解《英语课程标准》指明了方向。
收获二:夯实基础,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如何夯实基础,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通过认真聆听全国优秀外语教师马荣华老师的课和报告后,我得知: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几个特征,即针对性(教学内容和学生)、可行性(学生认知水平)、趣味性(学生的求知欲)、时效性(精讲多练)和开拓性(延伸到课外)。
收获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生活英语化到英语生活化。
主维山老师示范的Look after the World,以精美的课件和流利的英语征服了所有在场的老师。他指出,我们老师深入理解教材与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时代的需求。他强调深入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深入理解教材的有益补充和发展,让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由衷的学习需求。
在这些示范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可见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