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宁安市第三中学
刘爱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
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
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
服饰除污小窍门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
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
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方法
水与人体的关系
鸡蛋壳上刻字
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
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
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
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
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
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
调查生石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活动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在生活中的化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做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工作。(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是研究性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有意识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做到: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目标、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进行研究,在研究不断调整自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4)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会快速收集、利用、处理和纷杂的信息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课程的开设应做到:利用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录相、网络文摘等,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效果;同时指导学生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资源进行开发,为学生会学习打好基础。(5)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层次开发课程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开发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学规律,根据学的心理特点及社会动态进得课题研究的指导: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自觉学习,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根据当地资源,合理开发课程;不断进行反思,因此在生活中化学开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删减或增加一些内容。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型教师。
五、学习建议
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由于平常忙于学习,对很多化学知识了解不多,建议先做常识性介绍,然后给学生观看一系列视频录像,最后同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分组讨论,并进行一些相关实验。
第二篇: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纲要
民勤五中学校课程《化学与生活》纲要
【课程名称】 化学与生活 【课程主讲教师】仲作平【课程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学习时间】9课时
【授课对象】 初三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化学是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实验的科学,也是实用的科学。高中学生学习了一定量的化学知识后,已经感知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并没有将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缺乏求知的欲望。本课程涉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为深切的体会到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化学。【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关于“衣”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内容:认识常见衣物的材料及其性质,介绍衣物的洗涤和保存方法。
第二部分:关于“食”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具体内容:饮用水、汤的营养问题;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物质;水果的营养;食物的相生相克等。第三部分:关于“住”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内容:居室及大气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部分:关于“行”中的化学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内容: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新课程的到来,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高了,仅仅课本上的知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常识性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觉得开设此门课作为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做一个喜欢化学更会生活的人。
第三篇: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校本教材
总策划:王培军 策划:袁天林 本册主编:李来续
本册副主编:徐新萍、崔剑英
前言
化学、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化学、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综合初中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这明确指出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的重要性。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凡此种种,无不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综合初中能力。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化学、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了生活中许多关于生化方面的常识,如:洗衣粉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洗手、洗头方法;蔬菜怎样吃会更有营养等。通过学习,拓展了思维,增强了实践和应用能力。收集本地动植物并制作简易标本;收集食品标签、药品说明书等,从而达到在学习中认识,在生活中应用、再认识和提高的目的。让生化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正确的方法指导生活,纠正原来存在的谬误,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用药等习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并关心和爱护身边的生物。
校本课程小组成员:李来续 徐新萍 2013年3月
第四篇: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
—厨房中的化学
【情景与需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目标】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难点】
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课程实施】 引入: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1.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
⑵小组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达标过程
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 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
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时,曾经用米汤来书写“无字密信”.请问:
①如何读出该密信中的内容?
②用酚酞试剂是否可以书写密信如果可以,该如何读出?
③你还有其他方法书写密信吗?
2、与同学交流,说明书写和阅读的方法.教师实物演示,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这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对于厨房中的这些物质,你所知道的它们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其中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有哪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书写结果.小组汇报,复习所学知识.2-2达标过程
除了同学们列举的反应外,还发生着很多很多的化学变化.下面 列举的问题,同学们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⑴我们可以用食醋制作软壳鸡蛋,用食醋清除暖瓶中的水垢;⑵自来水和矿泉水当然是不同的,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不同什么地方吗?谁能用化学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⑶(想一个其它的题目)
3、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扩大知识面.其实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化学反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的静静放置着的鸡蛋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食物在烹煮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如炒菜,炒肉,煮鸡蛋等等).4、音像资料:炒菜的学问
学生倾听,了解新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
在前边同学们提到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同学们知道近十几年来家庭燃料发生怎样的变化吗
事实上,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住用,通信交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5、展示各种燃料:
从柴草开始……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天然气的利用我们广大农村应用的还不多,但城镇居民已广泛使用.对于天然气以及家庭所用燃料问题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考一考大家!⑴“西气东输”指的是从大西北把天然气向东部沿海城市输送.所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管道煤气的成分是不相同的.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不同:
⑵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气体分子数相同,根据此结论,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上述两种气体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燃气灶由灶体,进空气管,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c、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
燃料 热值(J/kg)价格(元/kg)原煤 2.1×107 0.8 天然气 3.9 × 107 2.8 煤气 1.56 × 107 4.0 液化气 4.7 × 107 3.0 酒精 3.0 × 107 4.0 汽油 4.6 × 107 4.3 柴草 1.7 × 107 0.3
6、学生思考
书写化学方程式,比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果你是一家之主,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你通常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请你分析,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
(3)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 a、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理由是________.b、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4)你还知道有哪些更好的能源吗? 如果把青岛市消耗的燃料全部按热值折算成消耗天然气,假若此值为日耗天然气5.5×106立方米,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相当于消耗多少吨原煤(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天然气热值为3.9×107J/kg, 原煤的热值为2.1× 107J/kg).假设上述原煤平均含硫元素2.5%,则改用天然气后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
7、学生列出计算式
教师给出计算结果,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数字上感受到加强环保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8、小结
简单回顾本节课新学到的知识,说出自己新学习到的、最感兴趣的知识,巩固所学,培养兴趣.【教学反思】
1、本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厨房为线索,以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从厨房中的化学材料, 化学反应, 化学燃料, 化学与安全为专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地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觉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松宽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并用,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讲,议,辩,练相互穿插,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3、这节课需改进的东西很多,问题的设计,环节的衔接,语言的精炼,时间的安排等诸方面都需要更精益求精.另外,教师可考虑增加探究性的题目.【课堂评价】
1、实践能力:A()B()C()D()(自评打分)
A()B()C()D()(教师评价)
2、创新能力: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
3、评价等级:甲()乙()丙()丁()(教师评价)
第五篇: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发课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实用性为目的
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创的佳谣,在整个课题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内容是学生喜欢的,有实效的,并探索出一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在琅琅上口的童谣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当学生创作的童谣再回到学生的手中,他们诵读,传阅,再创作,育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
(二)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的开发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都是些学生喜欢乐见的东西,丰富有趣,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实际,不仅不会当成一种负担,相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泼校园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生活的再认识,新童谣来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失为一条创新思路。
(三)贯彻学生主体性
课题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和调控,解决一些学生不能解决难题,保证了课题有序、有效性。除了确保学生主体性,更重要是使用中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享受者。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新的创意。
(四)突出课程的持续发展
课题坚持生成发展观,做到无形无本是前提,有形有本不定型。童谣内容上涉及安全、卫生、礼仪等各方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随着征集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主题,不断补充丰富已有主题的内容,开发挖潜促使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促使课题动态发展,滚动前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创编童谣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身边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传唱童谣,儿歌获得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2、亲近、欣赏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良好行为规范。
(二)提高目标:
1、了解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为规范,发现身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习惯;感受各行行为习惯或规范对人们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加以总结。
2、在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编童谣,掌握创编童谣的技巧,并通过传唱童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体验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激发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开展创编和传唱童谣的活动。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童谣教学活动的研究
设计和开展童谣诵读和童谣创作指导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童谣,初步掌握童谣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在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童谣操的创编
创编童谣操,使学在日常的做操过程中,内化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童谣选编创作
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逐步积累童谣素材,形成富有特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童谣集。
(五)加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文学素养,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不良现象。
3、根据搜集的资料,尝试用童谣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总结。
4、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5、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发现环境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6、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汇集童谣创编成果。
7、围绕发现的重点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结果、设想解决办法并通过童谣形式进行叙述。
8、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在校园、社区展示童谣创编成果
9、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10、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12、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五、课程的实施
(一)第一轮: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童谣收集活动;
继续充实整理图书室的书籍,建立了童谣书籍专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共同收集童谣,在收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认识童谣,对童谣产生兴趣。
2.童谣朗读活动
教师对收集到的童谣进行分类整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童谣的诵读活动。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童谣,感知童谣的语言、韵律、特点、内容、形式,为创作童谣打下基础。(1)保证时间,每天的早读为童谣的诵读时间,加强检查,给予保证。(2)保证数量,每周背诵两首童谣。(3)建立童谣诵读记录本,首先建立班级童谣记录本,每个教学班有专用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此外,中高年级学生每人一个专用记录本,抄录童谣,积累童谣。
3、在诵读的基础上开展童谣创作
(1)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立体创作队伍
(2)全面展开童谣创作指导课的教研,编写出高质量的童谣创作指导课教案。(3)上好童谣指导课,为学生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将新式童谣传教给学生。
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月一个大主题一周一个小主题,一周一小结,每班一周出一版童谣专刊手抄报,一月整理一本班级童谣。引导学生进行新童谣的创作。
(4)使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结合,开辟“童谣快报”栏目,激发学生的投稿热情;童谣创作和班级评比挂钩机制,每周评出童谣创作优胜班,和每周童谣新星;举行各种形式的童谣发布会,班级发布会,个人发布会;评选童谣创作新星和童谣创作优秀家庭;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5)做好童谣的收集整理,每周编写的童谣,由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择优汇集成册。
4、推广传唱童谣
课内传唱童谣,如学习习惯、文明礼仪方面的童谣;课间游戏传唱童谣:同学们将童谣编排成皮筋舞、跳绳操等课间游戏,在课间进行活动。
5、督促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
(1)配合学校大队部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班级中也配有相应的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建立值日班长制,设有班日志,《学生园地》上开辟“表扬栏”等。
(2)、审核评定。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即开始考核评定,考评工作做得细而实,针对争章的细则,哪几条小队长评,哪几条由老师评,哪几条由家长评,事先均安排好,要求大家评得公平合理,最后由中队委审核通过。
(3)、表彰。
表彰是对学生鼓励的一种手段,表彰形式多样,我们采用的是颁发小红旗的形式,每争一面旗,将它展示在教室墙上的活动阵地上。达标争旗活动使全体队员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合力。同时,大队部每月还进行一次优秀中队的评比,只要达标都能评上。
6、成果收集
(1)挑选一批学生创编的优秀童谣汇编成《福田小学行为习惯新童谣》(2)创作丰富的学生自编个人童谣集
这一轮的研究中学生创作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研究初步整理出相应资料。把学生创作的童谣优秀成果装订成册,编成使用教材,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边使用,边创作,边共悟,并由学生带入家庭和社会。
(二)、课程开发持续滚动的开发研究(1)、第一轮童谣集的使用研究
对于第一轮已编写成册的童谣使用教材,怎样使用好,发挥其最大效应,力求跳出学科教材的使用形式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和研究。形式可以诵读比赛,小报展览,节目表演,开主题班队会等。
(2)、已有主题的在创作再研究
对原有的主题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提炼出更优秀的童谣作品。(3)新的童谣主题的再确定,再创作
根据季节变化的不同,重大节日文化传统,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学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等,确定新的创作主题,进行新内容童谣的创作。
(4)、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循环体系
原有主题的再创作,新的主题的确定又促进了原有主题的深化,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创作体系,使整个内容纵横深化发展。
(三)、第二轮开发研究成果的总结(1)、将首轮开发成果整理归类
对首轮开发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对使用中的新童谣,新主题创作的童谣整理成册。
(2)、对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类,交流小结
由各子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归类小结,将结果整理成册。
(3)、举办成果论证和展示活动(4)、研究成果编撰印刷修订成册出版
六、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