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读书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读书笔记
姓名:林飞飞
专业:语言学集运用语言学 学号:20130308 本次读书笔记是在我在阅读北京语言大学几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硕士论文后选定的一篇。我认为这篇论文能够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作者所研制《初级汉字表》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初级汉字表》对对外汉语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题目:对外汉语教学《初级汉字表》研制
摘要:本文在总结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大纲》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研制《初级汉字表》的科学依据及其字目选取的标准,并且详尽描述了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步骤“ 《初级汉字表》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即四年制对外汉语专业一年级与此相当的非学历汉语教学阶段”《初级汉字表》是笔者在分析对比现有各类字表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并进行适当的联想添加而成的“《初级汉字表》共选用了950个常用汉字”笔者认为如果初级阶段的学习者能认识这950个汉字,就能满足基本的阅读和日常生活需要,并为进一步学习汉语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还从语义的角度分析了《初级汉字表》的收字情况,结果表明《初级汉字表》的字目构成可以基本满足初级阶段教学用字的需要”另外,为了检验《初级汉字表》字量的合理性,笔者还针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进行了识字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级汉字表》的字量是基本合理的“
内容摘录
●汉字常用字的统计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常用字的统计研究 二、二十世纪前期的常用字统计研究 三.二十世纪后期的常用字统计研究 四.二十一世纪到现在的常用字统计研究 五.近几年汉字定量研究的新进展
在《中国语言调查报告(2007下编)》中,公布了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三年的汉字使用情况与现行规范字表的比较结果:
这些统计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6年中,中国社会的语言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与5现代汉语常用字表6相比,2005年有357个字,2006年有331个字!2007年有334个字是/一级常用字0中所没有的,与5现代汉语通用字表6相比, 这些数字分别变成了506!517!654“从连续三年的差异字中独用字的比较可以看 出,这三年来媒体用字情况之间的差异远比他们与现行规范字表的差别小”这些调 查结果反映了现代汉字和汉语词汇使用现状,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提 供了具体珍贵的资料“
● 汉字常用字的选字理论
作为理论性的研讨,有关常用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常用字的定义;
多数学者将常用字的定义表述为/社会上常用的,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在日常的各方面交往中经常要用的
二常用字的功能;
关于常用字的功能,则多数表述为:为学习汉字提供一个/覆盖面广而功能多
样(高家莺等,1993)的字集,主要是识字教学用字(苏培成,1994),用于教学是常用字的基础功能之一
三常用字的确定, 包括字量和字样 的确定;学者们对常用字字量和选字原则的认识比较一致:一是频度,二是使用度(或分布度),三是构词能力,四是常识
四常用字的特征”:
费锦昌(1988)将常用字的特征总结为三点:一是/很多能独立记录一个词,绝大多数又是记录复音词的基本成分“,二是/大多本身既是一个独立的字,又是另外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即常说的构字部件”,三是笔画/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现代汉字学》从文字学和社会应用的角度进行概括,把常用字的特征归结为:能产性!稳定性!时代性!简易性(书写趋简)“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常用字是各时代用字的核心,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汉语用字的基本集”因此,它的第一特征应是稳定性,其它特征都是附带而来的(王敏,2007)“
●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概说
改革开放以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一直飞速发展,为了有效地指导我国汉语水平考试和对外汉语教学,使这个学科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迈进,有关部门陆续制定过一些标准和大纲,《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大纲》是衡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测试所使用的总标准。
《大纲》在前言中指出其主要用途是: 1.作为我国初等,中等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初!中等)8和高等汉语水平考 试〔简称HSK(高等)8的主要依据“ 2.作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重要依 据” 3.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 4.作为编制汉语水平四级通用字典及其它辞书编纂的框架范围”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研制方法:采取以量化统计(分布和频率)为基础,辅以主观定性(专家联想干预)的办法研制而成“。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相关研究: 第一方面:讨论《大纲》词汇量问题的” 第二方面:有些是关于《大纲.中字词关系的处理的 第三方面:针对《词汇等级大纲》的内容的“ 第四方面:相当大一部分是讨论《词汇等级大纲》收词标准及其体例规范等细节问题的” 第五方面:从方便教学的角度,对5大纲6从词类的角度进行专项研究的 第六方面:针对的5大纲6制定原则展开研究的“
● 对汉语字词关系的基本认识 《马氏文通》中的提到的/字是可以充当句子成分的,作者还根据分布条件(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和功能,对/字进行了分类”此时的/字是一个语言单位而不是文字单位“。
章士钊(1907)在《中等国文典》里指出:/词是由/字到/句的中间单位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出版了,他认为字词的关系是:/词就是说话的时候表示思想中一个观念的语词”二,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如-人,!-马.!-红,!-来,等“有时要两个字以上组合起来才成为一个词,如-鹦鹉,!-老头子,!-便宜.!-吩咐.等”文法中组织句子,分别词类,是把词作单位;不问它是一个字或是几个字,只要是表示一个观念的,就叫做词“黎氏更注重词的意义,指出只有有意义的字才能称为一个词”可以看出,在词观念萌发的时期,学者们的字词观念存在诸多不同,但是己经有学者开始从意义上着眼来探讨词的问题了
“●
”随着语言的演化,有很多单音词变成了不能独立活动的语素(不成词语素),字词关系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个汉字仍代表一个单音词(成词的单音语素):如,天!地!人!山;一个汉字代表一个不成词的单音语素:如,民!击!危;一个汉字代表不同的词:如,花,(鲜花)!花(花费): 两个或多个汉字代表一个词:如,巧克力!奥林匹克!蜻蜓“ 综上,字!语素!词的关系可以简述为:语素是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现代汉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与别的语素组合为合成词”。汉字是记录汉语里语素的符号,汉字可以只对应一个单音词,可以既对应单音词又对应合成词的构词语素,也可以只对应不成词语素“也就是说,字和词是以语素为连接纽带的”。
由于有了语素作为中介,汉语的字和词在形音义诸方面都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在现代汉语中,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 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绝对多数
所以,一般情况下,学会一个汉字,就学会了一个或几个单音节词的形!音!义;学会一个汉字,就为学习理解由这个字参与构成的复音词打下了基础;学会了一个汉字之后,再学习由熟字构成的新词就比较容易了,例如:学会一个/灯字,不仅学会了单音词/灯.,也为学习/电灯!汽灯!油灯!车灯!壁灯!彩灯!华灯!红灯!绿灯!灯具!灯光等一大批由/灯字构成的复音词打下了基础;学了/电,学了/灯,/电灯这样的合成词便可以无师自通(李大遂,1998)“
● 《汉字等级大纲》的字量
《汉字等级大纲》共有汉字2905个(2864+41),包括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590个!丙级字附录n个,丁级字670个!丁级字附录30个,具体情况见下表:
《汉字等级大纲》存在的问题
《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的字量,比留学生的实际掌握的字量高出不少 就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甲级字的字量(800字)也是不尽如人意的
● 《汉字等级大纲》的分级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级似乎过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规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教学年级!HSK的关系是:
● 《汉字等级大纲》的字目调整也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有:357个字!2006年有331个字!2007年有334个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前2500个高频字中所没有的”2005年有398个字!2006年共有388个字!2007年有396个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前3500个高频字中中所没有的,高频用字的不同,源自于社会生活的变化,比如/驴!骡!锄!铲!犁!镰!秧!禾!秆!萝!筐!粪!浇0从2500高频字中退出,原因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日益远离我们的生活;/绸!缎!绢!袄!袍!薯!饺!糠。从高频字中淡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爹!姨!婶!侄0等亲属称谓词使用率减少,则可能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家庭!社会结构 发生的变化有关(王铁馄,2008)“如上所述,限于语料的范围,计算机技术的局限,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5常用字表6中的字目已经与当今社会的常用字有了出入,这 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语言生活中出现的用字差异,进行相关研究,适 时调整!修订现行的汉字规范”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 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生活用字的变化同步“由此,5汉字等级大纲6的字目调整也显 得尤为必要”
● 《汉字等级大纲》的制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5大纲6字词之间的数量比例来看,字词比例太低“ 《大纲》各级别字词对应情况具体如下: 其次,/由词到字的选字方法忽略了汉语中字词之间的特殊关系,没有体现出汉字(语素)的构特点”
● 《初级汉字表》选字的总原则
● 中国历代语文教育的识字量规定“
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语文教学,我国小学生基础阶段要求掌握的汉字的数量都在1500上下波动”虽然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与现代的语言教学不能相提并论,己经拥有汉语听说能力的母语学习者,和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母语学习者的识字量为我们划定了一个上限,也就是说,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识字量要求超过了1500字,那么这个要求应该是偏高的“ ●对于掌握多少字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人的书面交际(阅读和写作)需要这个问题, 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其中周有光的/汉字效 用递减率最具代表性:
也就是说,最高频的1000个汉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覆盖率是9006,以后每增加1400个汉字,覆盖率大约提高0.1“这表明,汉字总量虽然有八九万,但其中1000字是一个最基本的量,2400个字是一个最常用的量,3800个字是常用量”。
从现代汉字学研究中的频率统计的结果来看,500字是社会常用汉字的一个重要的数量,1000字是社会常用汉字的一个最基本的数量“ 简言之,1000字大概可以当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初级阶段识字的一个基本量”笔者认为,初级阶段的的字量是不可能被确切预估的,借用周有光(1984)的话,只能实现/最佳逼近,所以,在这里,笔者并不预先规定《初级汉字表》收字的具体字量,只把1000字作为选取参照对象的数量的依据,把1500字作为《初级汉字表》字量规模的上限“
● 《初级汉字表》的定性
《初级汉字表》的定性,是指在定量的基础上,综合考察汉字的使用频率,构词能力,构字能力,部件的难易程度!笔画数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决定该字目是否应该被选入《初级汉字表》” ● 《初级汉字表》的内容
1《初级汉字表》应选取使用频率高的字 2《初级汉字表》应选取构词能力强的字
3《初级汉字表》应选取语言交际中的常用字。另外,《初级汉字表》要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
4《初级汉字表》应选取能体现汉字系统性的字
● 《初级汉字表》选字方案一
一《初级汉字表》选字所参照的字频统计资料 字表1:《现代汉语常用字频度统计表》 字表2《扫盲用字表》(国家语委,2003)字表3: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用字的调查结果(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字表4《汉字单字字频总表》(旦骏,2004), 二.选取社会一般常用高频字
三添加构词能力高的汉字及初级教材用字 四补充语言交际中的常用字和语文性词语用字 五吸收构字能力强的/部件字和常见的姓名用字
● 《初级汉字表》选字方案二
一,选取社会一般常用字“ 二.添加构词能力高的汉字和初级教材编写的基本用字” 三.补充语言交际中的常用字和语文性词语用字“ 四.吸收构字能力强的/部件字0”
●两种选字方案的比较
●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读书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2 第一章 语言教学目的..............................................................................................................................2 第一节: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所追求的教学目的........................................................................2 第二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方面的追求和探索.................................................................2 第三节:跟语言教学目的有关的几个问题............................................................................................2 第二章 汉语语言教学.............................................................................................................................2 第一节:语言教学的重要性....................................................................................................................2 第二节:语音教学阶段及其主要任务....................................................................................................2 第三节:语音教学原则............................................................................................................................3 第四节:跟语音教学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3 第三章 汉语语法教学.............................................................................................................................3 第一节: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3 第二节: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3 第三节: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3 第四节:语法的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第四章 结构与功能.................................................................................................................................4 第一节:教学原则....................................................................................................................................4 第二节:教学的试验和探讨....................................................................................................................4 第三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中的几个问题............................................................................................4 第四节:专用汉语教学............................................................................................................................4 第五章 中国文化教学.............................................................................................................................5 第一节: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龙观讨论................................................................................................5 第二节: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 第三节:文化课的文化教学....................................................................................................................5 第四节:语言课内的文化教学................................................................................................................5 第六章 语言教学法.................................................................................................................................5 第一节:教学法和教学方法....................................................................................................................5 第二节:语言教学法的特点....................................................................................................................5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6 第七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说略......................................................................................................6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6 第二节:汉语研究....................................................................................................................................6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第一章 语言教学目的
第一节: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所追求的教学目的
如果从教学目的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教学的总体目的,虽然都有主张培养语言技能,但各自主张和做法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教学法流派主张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有的则侧重某种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培养的循序方面,有的教学法流派主张听、说、领先,有的则主张听、读领先等。第二类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教学主要目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个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来的。
第二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方面的追求和探索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到半个世纪了。我们也一直在追求一个正确的教学目的。如果从教学目的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初 到 70 年代后期,基本上是以培养汉语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为教学目的。第二阶段,从70年代末到现在提出并确立了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第三节:跟语言教学目的有关的几个问题
-语言教学目的代表语言教学的方向,体现语言教学的本质特性。-语言教学目的制约语言教学方法。
-语言教学目的的确定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依据的。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需要,(二)是理论基础。
第二章 汉语语言教学
第一节: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语音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如果我们有不好的发音,就会影响到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发音不好,口语表达不可能很流利,也有的人发音很流利,但是别人都听不懂。如果我们发音不好,辨音能力就差,这就影响对别人话语的理解。因此,在实际口语交际中,发音不准确,会影响交际,甚至会使交际不能顺利进行,也有可能造成误会。
第二节:语音教学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赵元任先生认为语音教学是外语学习中最难、也是必要掌握的地方,他主张用两个星期时间战胜所有的困难,语音教学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如果不能在两个星期解决这个困难,以后就容易形成不良的发音习惯。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第三节:语音教学原则
语音教学原则在这里可以分为两种教学原则和方法。(一)因素教学: 比如;70 年代的[基础汉语]到九十年代的[汉语初级教学]等书。基本上是采用因素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二)语流教学 :比如;70 年代的 [汉语课本] 80 年代的 [实用汉语课本] 等书,基本上是采用了语流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跟语音教学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
元音、辅音,是语音学术语,声母、韵母,是汉语音韵学术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这两套术语都在使用。在不同的教材里,使用的情况不完全一样。还有在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与声调音位,在很多专家的观点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章 汉语语法教学
第一节: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
语法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在汉语语法又可以分为几类:比如;从语言者的社会目的看,规定性的语法和描写性的语法,从所研究语言的范围看,又普遍语法和语别于法等等。在教学语法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类型,例如;从对象看,有母语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另外,母语汉语教学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有共同性,也有区别性。区别在于一些具体的要求不同。
第二节: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
随着世界各地的汉语事业教学不断的发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也不断的变化。如果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这本书,里面选了9本的9种教材和两个语法等大纲的汉语语法内容,可以把语法项目分为11 个部分:比如;词类、词组、句子成分、句子的分类、几种特殊句型、复句、动作的态、体温的方法等等。这些都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部分。
第三节: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这一节里,要介绍两个方面情况
(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如果从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来看,语法教学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三种:
一、演绎法,二、归纳法,三、类比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单纯使用一种方法的情况很少,就是同一堂课也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方法。多数情况是这几种方法都用,或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二)汉语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跟课堂语法教学的方法有关,不过跟教材的关系更为密切。不同的教材,在教学思想或所本的语法理论不同,对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也就可能不完全一样。第四节:语法的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人问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必要进行语法教学,不管在国内外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如果从这本书来讲,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对语言学习者掌握所学语言具有重要意义。从下面的几个理论,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第二,从心理学或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幼儿学习的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是不同的。成人学习的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等理论。
第四章 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教学原则
这里所谈的就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以什么为纲,我们也可以把它分为三种情况
(一)以语法结构为纲
(二)以功能、意念为纲、(三)以结构、功能相结合为纲。一直以来对外汉语的教学很少会单纯以结构或者功能为纲,大部分是侧重一方面再兼顾另一方面。在每个时期对外汉语学采用的原则教学思想和具体都没有什么改变。从20世纪的50年代到 80 年代都是以结构为纲。
第二节:教学的试验和探讨
从80 年代以来有不少的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试验中进行试验和探讨。他们都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三者都把结合起来,在这段时间,很少会看到以纯结构为纲或以纯功能为纲编写教材。
第三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中的几个问题 我们来谈一下这些意义与问题;
(一)功能,自从引进了功能法,这个术语就用得很广。因为用得太广了,如果要研究最基本的含义,有时也说了不清楚了。
(二)意念,作为心理学的一个范畴,是指人脑反映现在的思维活动。
(三)话题,有两种意义,是指一个句子被陈述的人或事,这叫作句子的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
(四)情境,就是语言交际的环境,相当于语言学中的语境,等等。
第四节:专用汉语教学
关于专用汉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70年代,在这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汉语预备教育。那时外国留学生要进入中国的高等学校学习专业,必须先汉语预备教育一到两年才可以。第二个阶段,从70-90年代,在这时期专业汉语教学迅速发展,同时也是被争论最激烈的时期。第三时期,从90年代到现在,是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最多的时期,而且汉语预备的方面也在继续加重。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第五章 中国文化教学
第一节: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龙观讨论
根据讨论的情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80-90年代,在这个时期主要是研究文化教学的任务和原则,与讨论中国文化教学的具体计划和措施。第二个阶从段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主要是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地位和性质,同时也讨论了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问题。总而言之,经过几十年的讨论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问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不要进行教学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教学的性质是什么?
(三)如何进行教学中国文化。
第二节: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象血肉相依一样的关系,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总之,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是基础,文学与文化是依托,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都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而不会互相矛盾、互相消弱。
第三节:文化课的文化教学
文化课的文化教学,在这一节分为三个方面,(一)国内外语类专业的文化课;开设各种课程,主要是有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三类,其中以语言类为主。
(二)国外中文专业的中国文化教学;在国外的上个世纪汉语教学是为了汉语研究服务,汉语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古代的文史哲学。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课;上个世纪对外汉语教学,一般都是给外国学生开设中国概况课,让他们知道中的政治、经济、历史等。
第四节:语言课内的文化教学
语言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语言交际能了,都是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也离不开文化知识,所以在语言课本身也包含着文化内容或文化因素的教学。
第六章 语言教学法
第一节:教学法和教学方法
语言教学法和教学方法是什么?每个专家的看法不一致的。但在这本书说;语言教学法就是外语教学法和第二语言教学法。另外,语言教学法体系主要有这些内容。
(一)对语言教学规律和教学性质的阐述。
(二)提出教学目的和任务。
(三)制定教学原则。
(四)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节:语言教学法的特点 语言教学法有这些主要特点;
(一)科学性,教学法的倡导者一定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构建理论体系。
(二)多样性,教学法的多样性,是以三个原因来决定的。
一、是行为的可选择性,二、是认识的不同,三、教学法的多样性跟教学法本身的性质有关。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三)综合性和可互补性,各种不同的教学法,一般来说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
(四)艺术性,语言教学确实具有艺术活动的某些特点。
(五)发展性,语言教学法无论作为一个体系还是体系的组成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处在不端的变化之中。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我们可以分成三个方面来讨论,(一)如何看待我们所使用的教学法,在50年代我们使用的是翻译法,60年代采用的是直接法,70年代我们引进句型教学法,80年代用的是功能法,但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些想法。
(二)教学法使用的特点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特点;灵活性、综合性。
(三)对外教学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把这些原则来评价标准 ;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
第七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说略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这个阶段的教学理论研究特点是,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法、教学思路,整体上以结构为纲,教学目的是培养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等等。
(二)创建阶段,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国正在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也迅速发展,而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阶段,从90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例如;理论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理论研究更系统化、汉语水平考试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等等。
第二节:汉语研究
在这一节汉语研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一)汉语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汉语语音研究,从70年代以来,研究语音的重点是如何教语音。
(三)汉语语法研究,从50到70年代后,主要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构拟和语法项目的切分与选择上。
(四)汉语词汇研究,可以把它分为两个方面;词语例解和近义词辨析、词频统计。
(五)汉字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汉字研究就是汉字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原则、方法
(六)教材编写,在50到80年代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以结构为纲。教材类型比较单一,种类不多。
…………………………………………………………………………………………………………………………………………………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读书笔记
1.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以后”可以单用,“以来”“以内”不行 2.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时点+„„”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3.以后/后来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单用表示未来。后来: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4.后来/然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5.之间/之内/中间
之间:两点距离以内。
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6.三年前/前三年
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
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头一天/前一天
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
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上/„„中/„„下
„„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心里/心中
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
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我们厂中„„”不行。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10.时间/时候
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的时候/以后 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12.明天/第二天 明天:今天的下一天。下一天:某天的下一天 13.最近/现在
最近:说话的前一段时间,或说话的后一段时间。现在:说话的时候,或说话前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14.一天/有一天/有时
一天:一昼夜,一个白天,过去的某一天。有一天:过去的某一天,将来的某一天。有时:有的时候。15.刚才/刚/刚刚
a.意思不同
刚才: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
刚:事情发生不久。与“很久”相对。还有恰好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的意思。
b.词性用法不同
刚才:时间名词,可作状语、主语
刚: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和“就”“又”连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中间时间很短,例如:“刚下课,他就冲出了教室。”某事即将发生但并未发生。例如“他刚要签字,电话就响了。”
c.否定形式不一样
刚才:~+没/不 刚:不是+~ 刚刚:两个词都可以换成“刚刚”。16.处处/到处
a.相同点
都可以表示各个地方。
b.不同点 到处:如后面是具体的动作,只能用“到处”。(即可抽象,可具体)处处:表示各个方面。(仅抽象)17.二/两
二:数字、序号、号码。重量、长度、容量也可用“二”。“二”在一些名词前,表示第二。“二楼”
两:百、千、万前面。个位数、量词和一些可以作量词的名词前面一般用“两”。(这里是不是有点不好理解,就是说,我们可以说“一年”,那么“年”是可以作量词的,所以,在“年”的前面,就一般用“两”,类似的还有“两辆”、两岁)
其实可以总结一下,其实就是说“二”是序数词,而“两”是基数词,为了区分才有了这两个不同的词,比较“二月”和“两个月”。18.口/名/位/个
口:家里有多少人的时候。
名:说明身份。例如“一名教师” 位:尊敬、礼貌 个:随便、口语。19.只/头/各/匹
只:比较广。(很多原来用其他量词的,现在都可以用“只”了)头:体形大。条:细长。
匹:马、骆驼、骡子、狼。20.一群/一批/一堆
一群:聚集的人或动物。
一批:同一段时间中或一次出现多个东西或人。一堆:堆积的东西。21.次/下/趟/遍
次:表示一件事情发生的数量,也可用于名词前表示重复出现的事务。例如“这一次的毕业晚会请到了知名校友参加。”
下:时间很短的动作,或尝试。例如“她听了一下,觉得是鸟叫。”
趟:用于一来一去的动作和火车。(注意,火车的一来或一去叫“一趟”)遍::表示动作从头到尾地完成一次。22.10多斤/10斤多 10多斤:11~19斤
10斤多:(10,11)斤
把斤看成小数点,所以14.0是十多斤,而10.4是十斤多。同样的,630000是60多万,63000是6万多。23.个个/每个(量词重叠/每+量词)
个个(量词重叠):①一般要出现“都”。有强调的语气。②不能说明宾语位置的事物。③不能表示习惯性行为(个人认为并非如此。例如“他每次吃饭都要点蜡烛。”“他次次吃饭都要点蜡烛。”两种都可以说,而“他每次打完球就去洗澡。”能说,“他次次打完球就去洗澡。”不能说,是因为“次次”后面不能跟多种动作,例如同样不能说的是,“我次次先刷牙后吃早饭。”
每个(每+量词):①一般也要出现“都”;②可以说明宾语位置的事物;③可以表示习惯性行为(同样的,这里见上一个括号)。24.一个个/个个
名量词前有“一”:
①表示every sigle one,一般有“都”,这个“一”不能省。②表示动作的方式,常有“地”,例如“一个个地走了出去。”③数量多,例如“一排排杨树。”
动量词前有“一”:
表示重复多次,不能省“一”,例如“我一遍遍地检查我的拼写。” 25.一一
表示一个一个地。例如“一一回复”。26.要/想
想:语气稍弱,想法,打算,不一定去做。和副词“有点儿”“很”“比较”搭配。
不想:没有打算。
要:强烈的愿望,是决定、决心。和副词“一定”“非”“决不”搭配。不要:用来禁止别人。(台湾剧里会有“我不要去。”这种说法,感觉有点撒娇的味道。)27.愿意/肯
愿意:心里的感觉,心里面接受甚至喜欢去做。和“很”“非常”搭配。肯:付出一定努力、作出一定牺牲。用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接受。在别人的要求下做某事,不加升读副词,自己主观付出,可以用“愿意”替换的情况下,可以加程度副词(但是我感觉,“他很肯吃苦。”还是读不通啊„„)28.应该/必须
应该:①认为怎样做是正确的。②猜测。
必须:不这样不行,一定要这样,没有别的选择。①命令、决定;②客观陈述。29.表示能力的“能”和“会”
会:①通过学习具有的某种能力。②没有某种能力只能用“不会”。③强调技巧。能:①强调能力,(例如,“他会开车”是说他有这个技巧,“他能开车。”是说他今晚虽然太累了,但是还是可以去开车回家的);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水平、效率,例如“能吃5个馒头”;③表示恢复某种能力。例如“他又能下地走路了。”
30.表示可能的“能”和“会”
能:客观上有条件做某件事。例如“1块钱就能买到一本书。”
会:主观愿意或估计某事可能性(这里的估计还是根据那个人的主观意愿进行估计)。例如“已经半个小时了,他不会来了。”
31.(如果)„„就能/(如果)„„就会„„ 就能:达到某种目的。就会:出现某种结果。
32.不能出来/不会出来/出不来
不能:不准许。多用于疑问或否定。(复习一下,能目前学到了三个意思,能力/可能/许可)
不会:没有这种可能性。(主观可能性,即个人意愿)
出不来:可能补语,没办法出来。(没能力出来,即客观可能性)33.表示能力的“能”与“可以”
能:善于做某事;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即“他真能说。”这里的“能”不能换成“可以”,但是“他能说一天一夜。”这里的“能”可以换成“可以”。)34.表示可能的“能”与“可以”
35.表示许可的“能”与“可以” 能:疑问句、否定句。
可以:肯定句、疑问句、否定句 36.听了听/听一听
动词重叠:①动作时间短,次数少,如果是双音节动词,不加“一”,加“一下”;②试着做某事;③使语气柔和、客气;④轻松、随便。37.来来回回
少数动词可以有AABB的重叠形式,表示量大。
(这里似乎是作者忘记讲二者的区别了,简而言之就是,前者已发生,后者未发生,可表祈使)
38.“我要帮忙他”为什么不对?
帮助:完整的词,(或者说,两个词素都是动词性)。帮忙:是动宾结构离合词,可以拆开。
离合词:①不能加宾语;②A了着过B;③A时量补语/动量补语B;④重叠是AAB 39.“你别吵她的架”为什么不对?
吵架是双方共同行为,单人不可控。相对的,“生气”则是单人行为,单人可控。如“你别生他的气。” 40.他很忙/他是很忙
他很忙:描述。
他是很忙:同意、肯定,“是”重读。41.他胖,我不胖
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含有比较义或回答问题。否则前面要加“很”等程度副词。42.高高兴兴/高兴高兴 形容词重叠一般为AABB,少量可以说ABAB,此时转变为动词。(有使动义)与之类似的词还有“热闹”“痛快”“轻松”等。43.很高兴/高高兴兴的
形容词重叠后,有表示程度的意思,所以不再加程度副词。(原文说形容词重叠有程度加深的意思,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比如“胖胖的”和“胖”,听起来后者程度更深,所以我改成了“表示程度”,不管是使之听起来可爱还是增加了描述义,总之是有了对程度的修饰,所以不再加其他程度副词。)44.人家/别人
(简单解释一下,“人家”不能用于“其他人”的意思就是不能用于“除了我方的其他人。”例如,“这里没别人,你就说吧。”)
45.咱们/我们
咱们:包括说话人和谈话的对方在内。我们: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对方。46.“我穿的一双鞋”对吗?
“一”表示不确指,当听话人知道是哪一个的时候应该用“这/那+(数)量词。” 47.这么/那么
这么:指代的事物离说话人比较近。那么:指代的比较远。说不清远近的,两者皆可。48 这么高
两种意思:①程度高。so②替代某种量度,this。49.这么/这样 区别在于,“这样”可以代替情况,例如“你怎么这样?”而“这么”不可以。相同点在于,都可以加动词,加形容词,加心理动词,加名词。加名词时有限制,例如只能说“这么一种人”不能说“这么的人”,而“这样”则两者皆可。(理解这两者的区别的关键就在于,“这样”是名词性的,而“这么”是副词性的。所以副词无法代替一件事,也不能作定语)50.很多/多少
“很多”的否定形式是“没(有)多少”。51.你想吃点什么/你要不要吃点什么
什么:①疑问②说不清楚的、不太肯定的人或事物。52.什么/怎么
什么:问事物。代替事物。怎么:问动作方式。代替方式。53.怎么/怎样(怎么样)
(其实用“怎么”问原因,本身就含有“惊奇”的意思,试比较“你怎么回来了?”和“你为什么回来了?”关于问性质情况,要注意虽然二者都可以,但是有不同,这里的不同就体现在“怎么样”是名词性的,所以可以代替一种情况,例如“他身体怎么样?”但是,不可以说“他身体怎么”。)54.怎么/为什么 怎么:表达一种奇怪的语气,觉得不正常。
为什么:正常情况。可以表示质问。(其实,说“质问”有些不恰当,作者举例是警察审讯时只能用“为什么”而非“怎么”,所以认为“为什么”表示质问,其实“为什么”是想知道原因,“怎么”是表达自己不理解的情感,这才是根本区别)
55.多少/几/多
多少:数量,大多数情况下大于等于10,可以不加量词。用于问电话号码。几:数量,大多数情况下小于10,一般加量词。多:问高度/长度/大小/重量/年龄等,加单音节形容词。“多少”可以表示很多,在“多漂亮啊”里表示感叹。56.别的/其他
别的:用于名词前。可以单独作主、宾语。经常置于“有”“没有”后面一般用“别的”。(我的语感觉得二者皆可,例如“你要是还有别的,也卖给我。”“你要是还有其他的,也卖给我。”)不能加数量词。
其他:用于名词前,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单独作主语、宾语时,一定加“的”。可以加数量词。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别的”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而“其他”只能是形容词性的,“其他的”可以是名词性的。)57.其余/其他
其他:①等于“其余”,大范围去掉一部分后剩下的。②没有大范围。其余:仅有①,例如不能说“我没其余的想法。” 58.其他/另外
其他:可以加数量词,但是不能用于“一”前面。
另外:可作副词。“我们另外想办法。”可作连词,补充说明。
(作者还说到,例如“其他”在名词前可省,但是个人觉得就算省略还是要加“的”,例如“我就做的一个汤,其他都是我妈做的。”改成“其他的都是我妈做的”更好;还有,二者其实语义有所不同,“其他”是已知范围内剩下的那部分,“另外”是未知范围的东西,例如“我不喜欢左边这三个,其他的还好。”就不能说“另外的还好。”但是就“另外”而言,可以说,“你给我另外定做一个吧。”而“其他”则不可以。)59.每/各
每:则重全体/全部(强调没用什么例外)。一般后面有量词,可以加数词。置于动词前表示“每当”“每次”。可以表示平均比率。
各:一个范围中不同的个体,侧重于表达不同。直接加名词。置于动词前,表示“分别”“每一个”。比较一下“各年的产量(可能是2010.2012,2013)”和“每年的产量(是2010.2011.2012„„)”
60.反问句中的“哪儿”/“怎么” 哪儿:①否认可能性。②否认情况。怎么:仅有①。(对事实的否定)61.很/太
很:客观程度高。
太:说话人的主观评价。①程度过头;②感叹,强调。(“太„„”多作谓语,比如,不说“太晚回家”,而是“回家太晚。”)62.不大/不太
不太A:①不太/A,A大多为积极意义,此时等于“不大A”,例如“不太干净”;②不/太A,A大多为消极意义,此时不等于不大A。例如“不太脏”。63.不大/打不
大不:非常不,很不。一般只能用在“相同/一样/高兴”等几个词语的前面。不大:不是特别„„。64.不/没
不:①表达个人意愿;②否定经常性、习惯性情况③对性质、状态的判断估计认知。
没:否定事实。65.又/再/还
又:已经发生的事,动词后常有“了”。否定形式,只能放在“没/不”的前面。再:将要发生的事情,相对于讨论时间的将来。
还:表示未停。否定形式,只能放在“没/不”的前面。(再没:强调主观感情。没再:强调客观事实。)66.“又”能用于将来吗?
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①将来肯定会出现②对将来的估计,后面又“会”“要”。
“又”“再”表示将来的区别:又+要,要+再;“又”含有觉得多的意思,“再”不含主观感情。67.又/也 又:同类动作、情况。也:不同事物中相同的动作情况。(简而言之,“我又吃了一碗。”是说,“我”这个人做了相同的事“吃了一碗”,即一共吃了两碗,而“我也吃了一碗”是说,“爸爸吃了一碗”,我和爸爸做了相同的事“吃了一碗”。)△ “又”表示事实或即将成为事实的重复。68.想再看一遍/还想看一遍
为什么“再”放在“想”后面,而“还”放在“想”前面?
因为“还”表示延续,想法多半是一直延续的,所以放在“想”前面,“再”表示动作的重复(可中断),所以放在动词前面。
另外,“再想想”当中的“想”表示思考问题,并非表示意愿,所以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其实,“再”也可以放在表示意愿的“想”前面,此时确实是想法的中断,例如:“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以后要是再想去,可没人理你。”)69.再吃点儿/洗干净再吃
再吃点儿:添加相同动作。
洗干净再吃:先后顺序,一般是习惯性或将来时。70.才
才+时间/数量:时间早,数量少,往小说。时间/数量+才:时间晚,数量多,往大说。
(其实“才”就是一个“>”,例如“才8点”,即“我的预期>8点”,就是说,我的预期应该是“大于8点的”,而“8点才来。”即“8点>我的预期”,就是说,“8点”是大于我的预期的。)71.再/才
再:先后顺序,用于将来的或者是经常的。才:表示条件,没有时间限制。72.不再/再不 再不:强调情感。不再:强调事实。73.比„„再/比„„更
比„„再:是表达“要求”,后面必须有数量词。
比„„更:客观描述,比较的二者程度都深,而其一更深。(文中还提到,如果用于未发生的事,“比„„更”可以有“一点”“一些”,而已经发生的事只能用“了”,但是,其实发生的事也可以加“一点”“一些”,可以不加“了”,例如“前天比昨天更冷一些。”“2001年的销量比2002年的更难以预测一点。”)74.并/又
并:并只能用在“不/没有/非”这些否定词的前面。用来否定前提。
又:通过否定前提,来否定一个结论、做法、心态。(举个例子,“他并不是三岁。”是说,你觉得他三岁,而我告诉你,虽然他看着小,但是他已经五岁了。而“他又不是三岁。”是说,因为他不是三岁,所以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你不用每天跟着他,而这里的“三岁”与其说是指年龄,不如看成一个“常识的前提”,即“三岁,所以不能自己照顾自己。”而我否定这个前提“三岁”,目的是强调,“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类似的还有,“我又不是开银行的。”言下之意是为了强调“我没有钱。”)75.都/全
全:强调全部(无例外),有一个确定的范围。都:强调几者之间的相同性。*(所以,“人人都想去。”不能说“人人全想去。”的原因就是,“人人”不是一个确定的范围,而且“人人”强调的是每个个体,而非一个整体,可以改成“我们班的人全想去。” 76.全/全部
全:用在名词前,“全”后一定是集体名词。
全部:用在非集体名词前。(文中提到的其他观点,值得商榷,比如“‘全部’常常和‘都’一起用,‘全’可以不用。”可是,并不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全很可爱。”只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全都很可爱。”)77.都/净
都:强调事物的共同性。净:含不满的情绪。78.都/已经
都:强调某种情况不是一般的情况。(例如,“你还不会?我都会了。”言下之意是,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的状态。)通过强调来表达另一个意思。已经:一般陈述。79.只/就
(这个点文中讲得有点儿乱,我重新整合,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具体如下: 只:动词前直接用,名词前变“只有”,强调少。就:一般放动词前。强调唯一性。)80.马上/立刻 马上:主观感觉短。立刻:客观的短。81.一时/一下子
(这里给的例句,我有点疑惑,比如说,本书认为“也许他只是一下子想不明白,以后他会明白的。”是个错句子,但是我的语感觉得可以,还有认为“这个问题一下子还解决不了。”也是错句子,我觉得也是对的„„)
一时:短时间。一下子:强调快。还有“一次”的意思,如“一下子选了六门课”。(感觉,“一时”更多用于现在的情况,而“一下子”用于过去的情况。)注:“一下子”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意思不一样: 她一下子就哭起来了。(变化快)她哭了一下子。(时间短)82.马上/赶紧/连忙/一下子
马上:即可以是可以决定的事(即可控)也可以是不可以决定的事(即不可控),即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将要发生的事情。连忙:可控。仅过去。
赶紧:可控。过去和将来都可以。一下子:不可控,过去。83.一时/一旦/一度
一时:短时间的一种情况。一旦:如果有一天。
一度:某种情况在过去某段时间里发生过。(时间并不短)84.一下子/忽然 一下子:强调快。忽然:强调没想到。85.表时间的“一直/总”
一直:强调持续,不间断。可用于表达情感态度。总:强调情况反复多次出现。可用于对某事的看法。86.表其他的“一直/总”
一直:①强调动作顺着一个方向不变。②引申的延续,职位从高到低,强调所指范围。
总:①最后一定是这样;②(让步,类似于“到底”,强调客观条件。)③(语气较强的)猜测。87.一直/从来
一直:时间不限,肯定否定都可以,强调状态不变。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加否定较多。(强调无例外)
注:“从来+没有+形容词/心理动词+过”和“从来+没有+这么/那么+形容词/心理动词+过”意思不一样,如“他从来没有认真过。”“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
88.一向/一贯/一直/从来
一向:稳定性,用于行为习惯、品行爱好等。
一贯:同上,但不能指过去或最近一段时间,可作形容词(如“一贯作风”)。从来:不能指过去或最近一段时间,不能作形容词。89.根本/始终
根本(不):否定前提,彻底。始终(不):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90.本来/原来
本来:①指过去如此,现在改变了。②按道理如此。(还指根本的、显而易见的事,例如“我本来就很好啊。”)
原来:①同“本来”;②发觉以前不知道的情况,突然明白某事。91.比较/稍微
比较:客观程度。(跟自己的标准比较后的结果)。
稍微:很小的程度,比较后的程度,也即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的东西进行比较。同时,后面还要有表示结果的词,如“一些”“一点儿”。(同时含有主观感情,觉得和理想情况不符。)92.有点儿/一点儿
有点儿:放在形容词前面。
一点儿:形容词后面,两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或者提出要求。
注:形容词+一点儿+了,表示对所希望的一种变化的实现的肯定。/形容词+了+一点儿,表示某种情况不符合要求或标准 93.正/在 正:恰好。
在:持续或进行。94.一定/必须 一定:保证,决心,要求别人,估计,客观条件。必须:要求别人,客观条件。95.不必/不是必须
不必:没有必要,不需要。
不是必须:可以这样,也可以不这样。96.肯定/一定 一定要:决心,命令。肯定要:推测。97.居然/反而
居然:对出现相反结果的主观评价。反而:没有评价。98.相反/反而
相反:①包括“反而”的意义,但后面一般有主语。②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对立。(客观)
反而:一般直接加动词或形容词。(主观)99.倒/但
倒:表示对比。(我觉得更像是出乎意料,惊喜,跟自己的一贯经验不同。所以一般后面跟好的事情)但:转折。100.却/但
却:副词,放于主语后,主观评价,不应该,不合理,不想,不公平。但:连词,主语前,表转折。101.反正
表示情况虽然不同,但是结果相同或者结果不变。
(这里的“反正”有两种情况,即“反正”强调结果和“反正”强调理由,前者如“穿蓝的也好,穿红的也好,反正别穿黑的。”,后者如“反正复习了也考不过,不看书了。”)102.最后/终于
最后:最晚的那个阶段。(客观时间)
终于:经过很长过程,出现了期望的结果。103.幸亏/多亏
幸亏:幸运,偶然的客观原因。语气副词。多亏:感激,有别人的主动帮助。动词。
相同点:因为某物或某事避免了不好的结果。104.向/朝/往
(这里有个表格,但是我觉得看表格还是有点乱,下面是我自己的整理和解释)往:不能表示对象,一定要有位移。(即不能说“往他学习”)
朝:不能有位移,所以不能放在类似“走、飞、跑”等动词后面,因为根据汉语的时间原则,先发生的动作写在前面,一旦动词写在前面,则发生了位移,与“朝”的语义冲突。(即不能说“走朝光明”)。向:皆可。
注意:表示对象的抽象意义动词一栏,其中“朝他学习”在某些方言中也存在,但是根据普通话,暂时总结为“朝”和“往”不能接抽象意义的词。105.对/向
向:后面跟的对象,可以是接受的对象,也可以是给予的对象。对:仅能跟接受的对象。(因为“对”的动词义是“对待”,在主语施加给宾语,单方向。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后一般是对象,而非方向。)106.给
(原分类太过琐碎,我重新分了一下类)
①引进接受者。包括具体的、抽象的。只有具体的给予,才能把“给+O”放在句末。
②引进受损者。(例如,“那一串钥匙他给我弄丢了。”)
③动作发出者。(其实这个也可以归入第一类,“小偷给警察抓走了。”警察即可以解释为“动作发出者”,也可以解释为“接受者”,“警察”拿到了“小偷”。)
歧义句:他给王明寄了一封信。
a:他寄了一封信,信是寄给王明的。b:他为王明寄了一封信,信是王明写的。
(“给+O”在非给予对象的情况下不能放在末尾的原因:先有动作再到达,和先选定对象再做动作都可以,“寄给我”强调东西到达我这里,“给我寄”强调对象是“我”,所以都对。但抽象意义的词,不存在“到达”,也就是不存在位移,所以“老师解释那个句子给我”是错的。看起来我解释了这个问题,但我又有个疑问,“老师解释那个句子给我听”似乎就是一个正确的句子了,我进一步的解释是,这两个“给我”的辖域不同,第一个“给我”的辖域应该是“解释这个句子”,所以要放前面,第二个则是“听”,所以应该放在后面,而因为“听”的施事是“我”,所以不能让“给我”离“听”太远。)107.对于/关于 对于:→● 对于书法很感兴趣。关于: 关于书法知道得很多。
①:“对于”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语后。“关于仅能放在主语前。(“关于”后面的是全句的主角,所以不允许主语冒犯,或者说“关于”后是话题。“对于”后与其说是话题,不如说只是一个“宾语”,这也是和“对”的动词义相关的。)
②“关于„„”可以作书名或文章题目,而“对于”不行。(因为“关于”后面是话题嘛„„)108.对/对于
①“对于”都可以换成“对”。②表示对待关系,仅能用“对”。
③能愿动词和副词“都”“也”“必须”后面不能加“对于”,前面可以。(因为能愿动词和副词后期待一个实义动词?)109.在„„看来/对„„来说
①“在„„看来”主要用来强调后面的主观看法是谁的;“对„„来说”强调跟所谈到的情况或者看法有关的人或事物。110.关于/至于
关于:用“关于”的句子只是一个话题。至于:谈论另一个话题,前后两个话题要有一定练习。*(这里的“至于”是“货是不错,至于价格,我觉得还是偏高。”里的“至于”。)111.为/为了
(说实话,这俩更像是时态上和语体的差别)
为:引出受益者,引出原因(“大家都为这事儿高兴。),较少引出目的(后常跟“而”“起见”连用)
为了:不能引出受益者(存疑,“我为了你做了一桌子菜。”不对吗?),较少引出原因(同样存疑),引出目的。112.从/自从
从:后面的起点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地点、范围或发展变化的起点。时间可以是将来的,也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需要跟“以后”“以来”“开始”“起”等词。一般与“至”“到”一起用。还可以表示通过的地方。
自从:只能接时间。只能是过去的时间。如果后面跟的不是名词,“以后”等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113.由/被 由:强调说明某件事的负责者是谁。(是主观安排,而非客观描述。)被:说明某个对象受某个动作影响产生了什么结果。(是客观描述)114.通过/经过
通过:是一个方式、媒介,然后达到一个结果。经过:是一个过程,然后产生一个结果。115.按照/根据
按照:遵从某种标准。
根据:得出结论的原因和基础。(之所以“按照法律”和“根据法律”都对,是因为法律既可以是一个标准,也可以是一个处罚的原因。)116.的/地/得 的:定语的标志,定语+的+名词 地:状语的标志,状语+地+动词 得:补语的标志,动/形+得+补语
注意: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面又有定语时,应该用“的”作标记,如“他的到来”。117.的
①表示性质,不加“的”
②表示领属,有的加,有的不加。(具体见118)③描写、说明,加“的”。118.她姐姐/小红的姐姐
经常不加“的”的,一般是“代词+跟自己有关系的人/集体”。“小红”不是代词,所以要加“的”。(我觉得吧,“小红姐姐”也不是不能说,就是会有歧义,可能是同位,即“小红”是这位姐姐的名词,可能是定中,即“小红”的姐姐。而“代词+人或集体”不会产生这种歧义,因为没人取“代词”为自己的名词。)119.开车的人/开车的时间
(这里建议大家看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那里讲得更加清楚和细致)
为什么“开车的是他哥哥”“他开的是奔驰”里的“人”和“车”可以不说,而“开车的(时间)是明天早上8点。”里的“时间”一定要说?
答:动词表示的动作都有必须跟它关联的名词成分,例如“开车”一定要有“车”和“人”,但是不一定要有“时间”,再举个例子,“游泳”一定要有人,不一定要有“技术”,所以“他游泳的(技术)很好。”的“技术”一定要说。也即,能省略的都是必须关联的名词成分。120.她穿着运动服/她正在穿运动服
V+着:①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处于持续状态。②动作行为结束后所产生的状态正在持续着。(前者如“导游拿着一面旗。”,后者如“花瓶里插着花。”)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121 笑着点头/笑了笑,然后点了点头 前者同时,后者相继。
122.过着愉快的日子/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前者未结束,后者已经结束了。123.”了“都用于过去吗?
在“明天下了班我就去找你”中“了”表示完成,而非过去。124.过去的时间或情况都要用“了”吗?
1.如果有“每次”“天天”等词,不能用“了”。因为“了”表示完成,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不强调完成,而是强调频率。2.几个连续发生的动作,虽然每个动作都已完成,但是只在最后一个动作加“了”,如“他走出去,拉开门,坐了进去。”
3.如果是想介绍情况而非强调完成,则不用了,如“昨天大扫除,小丽负责黑板,小王打扫地面,小李擦瓷砖”。
125.为什么“了”的位置不一样?
“他去了书店买词典”和“他去书店买了一本词典”的区别在于,前者进了书店,但是有没有买到,不知道,后者则买到了。126.他不回国/他不回国了
前者只是说他的打算,后者是原来打算回国,后来不准备回国了,表示情况有变。127.得了第1名/得了第1名了
前者是描述成绩,后者是达到某种程度,暗示某种期待,可能是爸爸许诺的玩具,可能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128.句末“了”有哪几种用法?
1.表示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
2.表达了肯定某个事实的语气。“李明早就结婚了。”(个人认为,这里是表示“完成”)3.表达感叹。如“太贵了”。129.他结了婚/他结过婚
了:通常是最近发生,对现在还有影响的事情。(这里有个词,“最近”,突然意识到还真是那么回事,我们倾向于把“了”用于最近发生的事,原因在于,“了”其实是表示一个动作对现在有影响的词,“吃了”,所以“不饿”,所以“不用再吃”,所以“可以干活”)
过:有经历,没有特殊说明,这个动作已结束。(对现在没有影响,但是增加了你的经验和知识)。130.哪儿上车/哪儿上的车
前者未发生,后者已发生,想问具体情况。131.他昨天来了/他昨天来的
前者中心在动作,后者重心在具体信息。
这里还提到如果问的是动词的宾语,常常用“了”,如“你把这件事告诉谁了?” 但是,“你把这件事告诉谁的?”也可以成立,区别在于,前者侧重“告诉谁”,可能谁也没告诉,后者侧重“谁”,一定告诉了某人。132.坐了一小时/坐了一小时了
前者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后者是从开始到现在的时间(现在还未结束)。注意,如果宾语是代词,要放在时间或数量的前面,“我找了他三次”“我等了你半个小时了。” 133.吗/吧/啊
吗:要求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吧:请对方核实自己的估计。相当于“对不对”。啊:表示惊奇,没想到。“你找他帮忙啊?” 134.不„„吗/不„„吧
前者表示没想到,“你不喜欢甜食吗?” 后者是否定的估计。135.不是„„吗
1.表示吃惊,没想到。
2.表示说话人的不满、责备、分辨。(我在想“我不是在这儿吗?”与其说是不满,不如说是强调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136.和/而/并 和:名词和名词。
而:形容词而形容词。“温柔而美丽”。
并:动词并动词。但是需要有递进关系或先后关系。继承并发扬
注意: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形容词并列在一起作主语或宾语,中间要用“和”来连接,而非“并”“而”。137.她和我都想去/她和我说她想去
两个“和”不同。前者是连词,相当于“and”,后者是介词,相当于“对”。“他要和我一起去”的“和”也是介词,相当于“同”。138.和/及
和:口语书面语都可以。可以连接作主语和宾语的形容词或动词。
及:仅书面语。仅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以和“其”连用。如“军人及其家属”。139.及/以及
及:仅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以及:可以连接并列的小句,连接后作为大句子的主语。有分类作用,如“鸡鸭鱼肉以及糖果糕点等商品应有尽有”。140.来客人了/客人来了
前者是“不速之客”,没有预料到的。后者是已经知道要来的客人。
通常情况下,汉语的主语表示定指的人和事物,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人或事物。141.好文章/写好文章了
第一个“好”:good,作定语,说明“文章”。
第二个“好”:完成,作补语,说明“写”的结果。这是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完成后产生的某种具体的结果。造句时把动作行为的结果直接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就行了。重要的作补语的动词有“到、着、见、、掉、完、光、倒、懂、会、成、走”等等。142.看见/见着
看见:“看而且有结果——看到”。见着:“着”作结果补语,表示“达到了目的”,所以,一开始是“有意去见面”,然后目的达到了。“着”作结果补语还有另外一种用法,表示动作或情况产生了不好的结果“吓着了/累着了/冻着了/烫着了/切着手”(其实从根源上说,并非表示“产生了不好的结果”,而是利用“着”的“附着义”,表示这个动作附着在宾语上了,包括“见着”也是。)143.叫住我们/叫我们
“住”作结果补语,表示使人或物体停留、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
“问住”,因为太难,回答不出来,思维和回答的停留,这是其引申用法。144.来/去
进来:向说话人方向移动,就用“来” 进去:远离说话人,就用“去”。145.说起来/说下去/说出来/说出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起来”表示开始并继续。
说起来容易:表示从某个方面评论人或事物。即从“说”的方面来说。说下去:继续进行或继续保持。说出来:由隐蔽到显露。说出去:向外转移、扩散。146.想出(来)/想起(来)/想
他没想办法:“想”的动作都没有发生。
他没想出办法:“想”的动作发生了,但是没有结果。
他没想起用过这个办法:以前知道,但是这一次没有出现在脑子里。147.起来/下来
起来:表示变化的开始,多由静态转为动态。
下来:表示从变化开始一直到完结,多由动态转为静态。(其实就是人心理对一些词的具象化,我们觉得“热闹”是更高的,而“安静”是更低的,所以说“热闹起来”“安静下来”)148.起来/开始
开始+V:多用在预定的,原来已安排好的活动。
V+起来:常用在不是事前有意安排的动作或情况。(除此之外,他们的形式也不同,注意一下动词的位置)149.下去/下来
住下去:表示继续住。从现在到将来。住下来:表示固定。从过去到现在。150.过来/过去
醒过来:恢复到正常状态。(其实我觉得是从离说话人比较远的状态,到离说话人比较近的状态)昏过去:失去正常状态,进入不正常状态。(同上,我觉得是从离说话人比较近的状态到离说话人比较远的状态。)151.好好打/打得很好
好好打:形容词+动词,表示做这个动作时的状态。这个动作可以是已发生的,也可以是还没发生的。(但是“好好打”“慢慢走”这类动词重叠形式,表示的是祈使)
打得很好:这是情态补语,对动作进行评价或描写,一定是已经发生了的。(这二者的区别还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动作本身,而后者强调的是对动作的评价)。152.能进去吗/进得去吗
他能进去吗?:是问他可不可以进去(是不是被允许进去。)这是请求对方同意。他进得去吗?:是问他有没有办法进去。这是没有办法实现某种结果。主要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153.“吃不了”有几个意思
这么多水果,我一个人吃不了。:这里的”吃不了“是吃不完的意思,“不”指向“了”。否定有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句式为:动词+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包括表示“完”的“了”)
今晚朋友请客,可是经理要我马上去出差,这顿饭我是吃不了了。:这是没可能去吃的意思,“不”指向“吃”,否定这种动作或情况的可能性。句式为:动词+得/不+了
154.写不清楚/写得不清楚
写不清楚:是可能补语,表示没有“写清楚”这种可能性。写得不清楚:是情态补语,这个动作已经发生了。表示可能: 肯定:唱得好 否定:唱不好
正反疑问:唱得好唱不好 表示评价:
肯定:唱得(很)好 否定:唱得不好
正反疑问:唱得好不好
155.学了一年汉语/来中国一年了
时量补语的位置:如果这个时间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那么句式是“V了+时量+(的)N”;如果是从一个动作完成到现在的时间,句式是“VN+时量+了”。156.他那件新羊皮大衣 定语顺序:谁的/哪儿的+(这/那)数量+怎样的+什么+名词。(主要看和名词的紧密程度)
157.他大概已经很久没给她打电话了
动词前状语顺序:语气副词+时间+地方+对象+怎么样+动词。158.我现在已经没有钱了
时间状语顺序:时间名词+介词短语(表时间)+时间副词+动词,如“今天早上+我+从八点起+就+开始做作业。”如果时间名词是一段时间,那么时间名词位于时间副词之后。159.都不/不都
都不喜欢:没有一个人喜欢。
不都喜欢: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160.都明天去/明天都去
我们都明天去:是说每个人去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指向“明天”。我们明天都去:我们每个人做的事情是相同的。“都”指向“去”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模板
一、教学对象/班级
二、课型:听力、口语、综合、汉字
三、教材:名称、第几册
四、教具:口型图、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内容:词汇数量、课文内容
六、教学目的、要求:重点词语、语法点;功能目标;技能训练
七、教学重点、难点:如“了”、“把”、同义词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100分钟
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复习旧课: 字、词、语法、课文,写、说等。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2)讲练课文:听、读、讲、会话、问答
(3)重点词语讲练:
(4)语法点讲练: 释义、形式、练习
3.活用练习: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4.小结与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记/思考/评估:成功与教训;值得注意的问题;哪些问题没讲清楚;哪些问题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等。
范例:
A、《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
[教学时间]: 2005年3月8日 [教学地点]:************ [教学对象]:汉语中级班 8人(其组成为:韩国学生5人,日本学生1人,奥地利学生1人,也门学生1人,均为学习汉语半年以上的长期班留学生)[课 型]:汉语精读 [所用教材]:《汉语初级阅读A》(熊文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教学内容]:第二单元附加练习“动宾词”部分;第三单元课文一《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掌握汉语的动宾词及动宾短语 掌握含“更”的比较句
掌握用“先„再/然后/接着”的句式来叙述事情的先后 [教学重点]:含“更”的比较句
用“先„再/然后/接着”的句式来叙述事情的先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点名;讲述“三八”妇女节的情况,并祝女生节日快乐。
二、复习检查
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三、开始新课
1、完成“动宾词”部分的练习
② 校对、讲解练习1(选择题,共10题)。要求学生个别回答,并将整句话念出来,不能光讲答案,教师对个别有难度的词语作适当讲解。③ 校对、讲解练习2(扩词,共12题)。要求学生个别回答,教师补充。
2、讲解第三单元课文一《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相关练习① 导入:询问学生关于他们国家的交通情况 ② 生词部分
A、请学生自学生词2分钟,找出不懂的词语,请学生相互解释,教师作适当补充 B、请学生用“挤”、“影响”、“解决”等重点词语造句 C、教师领读生词
第二课时
③ 课文部分
A、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询问难易程度
B、教师逐句朗读课文,解释语言点
1)在中国,自行车还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还是:仍然(是),仍旧(是)
例:已经是春天了,天气还是那么冷。2)你看
“你看”具有提示作用,表示下面要讲一些具体的问题。
例:这个房间太脏了,你看,桌子上都是灰尘。3)更
更:更加,通常有“更+adj.”表示一方在程度上超过另一方
例:他跑得很快,我跑得更快。还有“比„更„”的句式
例:(他跑得很快,)我比他跑得更快。
请每个学生用以上两种格式造句。4)先„然后/接着/再
这个组连词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使得句子更加连贯
例:早上起床后,我先刷牙,再/然后洗脸。
如果要叙述多件事情,则可以用“先„然后„接着„再„最后„”这个结构(中间的“然后„接着„再”顺序可以调换)。
例:早上起床后,我先刷牙,再洗脸,接着吃饭,然后整理书包,最后去上学。
请每个学生用这一组连词造句。
C、教师领读课文(长句需要反复领读几次)④ 练习部分
A、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共4题)。请学生个别回答
B、多音字注音(共6题)。教师先将多音字的各个读音列在黑板上,减低学生做题的难度。
C、用“更”完成句子(共6题)。请学生个别回答。D、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答案(共4题)。师生共同完成。
四、总结新课和语法点。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与生词,预习课文二《高速火车》。下次课听写生词。B、文章综合分析 课文1:《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田:你的身体真棒!有什么秘诀吗?小方:很简单,就是吃好,睡好,坚持锻炼。小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就说锻炼吧,我总是坚持不下来。小方:要锻炼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田:好吧,从下个星期开始,我每天坚持锻炼半个小时。小方:这一次希望你能坚持下去。用传统的方案课文一:
一、生词 秘诀 锻炼 坚持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二、语法点 起来的引申用法 就说~吧
三、本文
替换练习学习汉语
A:你的汉语真棒!有什么秘诀吗? B:........C、精读课《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收到我这封信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感到奇怪:天天见面,写什么信?是的,要写信,说说我的心里话。
我知道,从我出生那天起,你们就事事关心我,处处爱护我。我也深深感到爱的温暖。
现在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六岁的高中学生了。但在你们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对你们的过分关心,我开始感到失望,甚至有点儿反感。我觉得你们的关心,只是为了让我好好儿地读书,以后能考上名牌大学。
爸爸、妈妈爱我,可是不理解我。我爱学习,我也爱玩儿,爱交际。但你们只希望我整天坐着看看书、学习。我想去哪儿玩儿玩儿,你们就说:别出去了,静下心来看书吧;我想跟谁交际,你们就说:不要分心,专心致志地读书吧;我想干些什么,你们就说:不要浪费时间,认真努力地学习吧。为了上大学,我差不多是哪儿也不能去,谁也不能交往,什么也不能干了。
说真的,这种过分的关心就像一张网,处处限制我,让我十分苦恼。我想,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不只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获得知识的良好机会,但这不是我的最终目的。爸爸、妈妈十五六岁时已离家独立生活了。可十六岁的我却像网里的一条鱼。网里的鱼是游不到大海的。我真希望你们能放开手,让我走自己的路。我相信,我不会让你们失望,我会成功的。
祝你们健康、快乐!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文的讲解,学生巩固练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如何给家人或同学朋友写信,并学会本课所学的生词及句型,能够灵活运用比喻句等修辞
手段。新词:心里话、理解、关心、反感、专心致志 语法:比喻句
教学要求:复习巩固前一课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交谈,设计相关的语言情境,组织、鼓励学生参与交际,运用提问、会话或成段表达及讨论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时分配:2课时
教学对象:汉语学习中高级学生
教学方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
教具:明信片、生词卡片、黑板、记号笔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的认读与书写,句型的灵活运用及如何正确书写一封书信,能进行简单的交际沟通等。
教学难点:学生们对句型的理解与使用,如果无老师的英语提问可能听不懂,或者只是听懂而不知道如何使用或回答问题等。注意事项:1: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让每个学生都能跟着老师读,注意顾及所有学生。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二:新课导入,读生词。
(在新的课文学习开始前,教师可使用问题导入新课,如“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给家人或朋友写过信呢?”等)
教师先带读每个生词,然后让学生跟读,之后再请几个学生分别读,在读的过程中若同学出现明显或规律性的错误帮着及时纠正。三:解释生词短语
1:心里话(one's innermost thoughts and feelings):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情。为短语,“心里”指胸膛里面或思想里、头脑里。“话”指的是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话。
2:理解(understand/comprehend):懂;了解。如:你说的话我完全理解。3:关心(care for/care about):(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如:杰克很关心玛利亚。4:反感(dislike):反对或不满的情绪.如:他的话让我很反感。5:专心致志(concentrate one's energy on sth/devote oneself heart and soul to...):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很专心。如:杰克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
教师边教读新词的同时,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单词带着同学们书写,并让他们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书写几遍,达到能读能写的效果。学完所有单词后,教师拿出生词卡片,一个一个的翻页让同学们把看到的卡片上的单词读出来,并造几个简单的句子,老师在听读学生发音及造句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同学们犯的小错误,并对学生掌握生词意思与否有个把握。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能认读与书写运用新词。
四:课文朗读
教师带读新课内容,然后让同学们自行朗读课文二至三遍后找几个学生进行分段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把握,能熟练朗读课文。五:语法教学
1:可十六岁的我却像网里的一条鱼。(文中句子)此句把“我”比喻成“鱼”,是汉语修辞手法里很常用的比喻手法。学习句式:“XXX像XXX”(XXX looks like XXX)。首先了解比喻句概念。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该课出现的“XXX像XXX”句式,让同学们对比喻句有个大概的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在熟悉了句式后,教师给出几组词语,让同学们运用这个句式来造句。
练习:选用下列的词语造句(用二至三个词语造简单的比喻句,记得运用刚学的句式):太阳、青年、孩子、花朵、月亮、船、眉毛等。
在学生造句的时候指出学生使用不恰当的地方并及时纠正他们。
2:如何写明信片?
分别指出明信片左上方为收信人邮政编码(The addressee postal code),左下方写书信的正文(The Body of Letter),右上方则贴上邮票(stamp),邮票下方的三条线最上边的一条是写上收信人地址(delivery address),中间一条是写收件人的名称(The recipient's name),最下边一条是写你的地址(Sender's address),右边最下方为寄信人邮政编码(Return postal code)。情境演练:给每个学生发放明信片,让他们按着明信片书写的格式书写一封明信片,并在写完后互相交流各自书写的明信片。教师请三至四个学生展示下他们写的明信片,指出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并指出做得不够正确的地方,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并学会正确地书写明信片。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六:生词课文总结复习
1:将同学们分成几组,然后按小组分段朗读课文。2:集体朗读生词。七:教学反思
教师对课上同学们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以避免学生再犯,另外针对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及反馈做出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等。八:布置作业
1:将课上书写完的明信片寄出去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2:复习生词句型,分别用生词及“XXX像XXX”句式各造两个句子。3:预习下一课课文。
D、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教案
一、教学对象: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留学生20人。
二、教学内容:《体验汉语基础教程》第八课课文二
三、教具准备
1、一个钟的模型 2.、PPT图片若干 3.、情景视频
四、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时间的表达方法;
2、学生能掌握表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语言方式;
3、能简单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
五、教学重点
1、时间表示方法
一点(1:00)一点五分(1:05)一点过五分(1:05)两点(2:00)两点一刻(2:15)三点半(3:30)三点三刻(3:45)差五分四点(3:55)
2、时间词承担的语法功能
作主语 八点上课; 十一点吃饭 作谓语 现在九点;刚刚九点 作状语 我们八点上口语课
六、教学难点
时间状语在句中的位置
特殊词在时间中的表示(如“差”,“过”)
七、教学时间:45分钟
八、教学步骤(及措施)
(一)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出勤
(二)复习旧课(拨动钟模型的指针,快速问答,第一遍老师问学生,随后学生之间自己出题相互问,可拨动自己的手表相互问,也可以上台使用模型问其余同学)
1、现在几点?
2:05 2:10 3:15 4:45 5:40 1:30 6:55 „„
2、你几点上课?
9:00 1:00 2:30 10:00 „„
3、你几点有口语课吗?
4、你下午有课吗?
(三)导入新课
1、词语
(1)听写生词(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听写)板书1 ①哥哥②火车③来④到⑤去⑥出发⑦火车站(2)师生共同改正和解释听写汉字
2、学习新句型
(1)首先通过卡片的方式补充生词:早上(zǎo shàng)、上午shàng wǔ、中午(zhōng wǔ)、下午(xià wǔ)、晚上(wǎn shàng)老师进行解释后领读两遍,一遍慢速,一遍中速
(2)老师将准备好的短语卡片贴于黑板上,按语法成分呈列表状。板书2 哥哥 明天 来北京 火车 中午12:30 到北京 你 几点 去火车站 我 差一刻十二点 出发
(3)老师领读,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 3.听说
问:你哥哥什么时候来北京?(老师举起“明天”的卡片)答:我哥哥明天来北京。
问:火车几点到?(老师举起“中午十二点半”的卡片)答:明天中午12:20。问:你明天下午有课吗? 答:没有课。问:你去火车站吗? 答:去。
问:几点出发?(老师举起“差一刻十二点”的卡片)答:我差一刻十二点出发。
老师领读两遍,一遍慢速,一遍中速,随后老师问、学生答一遍。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反复问答听说内容。自由配对,分角色朗读,鼓励替代内容、增加细节,然后找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师生共同纠正发音错误、其他错误。
4、拓展或用联系
词语拓展:起床、吃饭、锻炼、洗澡、睡觉。看video,以剧中主人公的角色回答以下问题: ⑴你每天几点起床? ⑵你每天几点吃早饭? ⑶你每天几点上课? ⑷你每天几点锻炼? ⑸你每天几点回家? ⑹你每天几点吃晚饭? ⑺你每天几点睡觉?
5、语法句型小结
火车几点到? 火车中午十二点半到。你几点出发? 我差一刻十二点出发。你今天有课吗?
6、纠正病句: “火车到北京中午十二点半”。
7、布置作业
(1)课本中本课的课后习题;
(2)准备“说说你的一天”这一话题,下一节课作为请几位学生描述;(3)预习下一篇课文的汉字。
E、《开学》教学设计
一、课型:汉语综合课
二、教材:《中文听说读写2》
三、课文:第一课《开学》
四、教学对象:汉语初级班留学生(24个美国人,已学完《中文听说读写1》)
五、教学时间:一个半小时
六、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拆字法、组词法介绍自己的名字。2.学生能够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学生能综合运用讲解过的句型、词语来说明一件事情的原因。
七、教学内容: 1.38个生词 2.8个语法点 3.课文1段
八、教学重点: 1.讲解“了”的两种用法,并让学生学会“了”字句的否定格式。2.讲解“是„„的”的用法,让学生能感性体会到它的强调作用。3.讲解“觉得”在英语中的2个对应词条 4.讲解“再说”,并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
九、教学难点:
1.“除了„„以外,还„„”的用法 2.“不见得”的理解和运用。
十、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教师:同学们,假期结束了,学校开学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的汉语进步很大。这个学期,我们要来学习《中文听说读写2》。好,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课,《开学》。(等学生翻完书)
大家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你们开学时时怎么样的吗?
同学:(回答略)
教师:今年,你们是老生了,应该帮助新生,对吗?
同学:(回答略)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老生柯林是怎么帮助新生张天明的。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读课文第一段,并做出反馈,具体反馈情况如下:(2分钟)
如果该同学读得流利,无错误,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恩!读得很好。如果出现了错误,那一定要等到学生读完后再纠正,以防学生心理紧张,出现更多的语音错误。如果学生只错了一两个,那就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问他,这里是这样读吗?以期能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要是读出来还是错的,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若错的较多,就挑选几个比较严重的,不可全部纠正(纠正步骤同上),否则会影响学生信心,并注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纠正他。对于比较典型的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示范读后,要全班一块跟读。
2、讲解第一段中的语法点(注,所有语法点都要板书)。具体如下:(19分钟)(1)“了”的两种用法:表示动作,或者状态已经完成: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或情况即将出现(11分钟)
“了”的第一种用法:表示动作,或者状态已经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讲解它的用法; 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引导学生尽量说完整的句子,在学生回答完后,让他用同样的问题问他旁边的同学,以期达到尽量多操练的目的。
你作业做完了吗?
第一课《开学》你读了吗? 第三,讲解“了”字句的否定用法。
以“这本书(指课本)你看完了吗?”问同学。此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很可能会说,这本书我没看完了,即用否定形式。但很明显,他用的不对。所以此时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讲解否定的用法。很明显学生也知道怎样运用否定词否定,只是不知道否定的时候应该将“了”去掉,所以趁机讲掉。这是个简单的语法点,提示学生就好了,然后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一遍正确答案,最后,稍微提高难度,请一个同学起来自己造一个带“了”的问句,并问班里的某个同学。
“了”的第二种用法: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或情况即将出现。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得出“了”的第二种用法。
教师:学校就要开学了。那学校开学了吗?(此时学生很可能根据第一种用法说学校已经开学了,所以要接着引导)再想一下课文,他办完了注册手续,来到了新生宿舍,并没有说到上课的事情。所以,学校还没开学。这里的“了”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即将发生或情况即将出现。它经常跟”就要“”快要“一起”用。
其次,在第一张PPT的帮助下,操练这个语法点。(具体见随教案发的PPT)
注:1.在回答“球赛就要开始了”时,要用手指黑板上的“快要”以引导学生用快要来回答。不过,如果之前学生已经用过了,这个引导可以省略。2.学生答出每个答案后,正确答案会飞出。
(2)讲解“各”的用法和“各”跟“每”的区别,具体步骤如下:(3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对“各”有一个感性了解。
教师问同学来自美国哪个州,因为全班肯定不会来自美国每个州,所以教师问几个同学后,可说“你们来自美国各个州”,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各”的含义。
其次,讲解“各”跟“每”的区别。
在讲解之前,教师可说“那每跟各有什么不同呢?”,不要求学生回答。问完后要停顿一会儿,目的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迅速转入讲课。
“各”,强调的是个体的不同,而且它表示的也不一定是全部,全体。
“每”强调的是全体,全部的个体,经常和“都”一起连用。
第三,回到刚才的例子,教师可说“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来自美国,而且来自美国的各个州”。这句话最直接的说明了二者的区别。但因为密集到一句话中了,为了让学生好理解,教师的语速要慢,并有手势引导,如,“每个同学”可用手势在空中画一个圈,表示全部。
(3)讲解“是„„的”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5分钟)
首先,教师说明“是„„的”的用法:是汉语中表示强调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强调不同的内容。
其次,通过例子,让学生感性明白“是„„的”可以强调的内容
注:1.第二张PPT展示,内容加括号的表示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2.教师不能光读句子,还要做好引导,从而能让学生明白“是„„的”可以根据需要强调不同的内容
第三,操练语法点。(注意要让学生回答完整的句子,并让他就同样的问题问旁边的同学)
你是在哪儿读的小学啊?
你经常是怎么去物美超市的啊?
3、请同学从课文的开头读到“在美国长大的”,反馈同上。(2分钟)
4、讲解此段对话中的语言点,祖籍。(2分钟)
注:1.“祖籍”,此语言点主要是理解,以他们熟知的奥巴马总统的祖籍来让他们明白祖籍的含义。较简单,不需操练。
2.“张天明是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的”,这里有刚学过的语法点“是„„的”,要提请学生注意。
5、请同学从“请问”读到“不见得方便”,反馈同上。(2分钟)
6、讲解此段对话中的语言点。(36分钟)
(1)介绍自己的姓名,具体步骤如下:(4分钟)
首先,拆分一下“张”,因为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所以,学生能很快理解。
其次,介绍一下中国人介绍自己名字时常用的几种方法:
1.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字,所以很多时候会用拆分汉字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如“弓长张”和“立早章”
2.除了拆分介绍外,还会组词介绍。比如江,长江的江。
第三,让学生实际运用。
1.张天明的“明”是“日月明”
2.请一个学生就自己的中文名字给全班做一下介绍。(操作时要注意,首先得对学生中文名字清楚,其次选取时要选择容易拆分或组词时学生已经学过的词,否则学生会不知所措)
(2)讲解“有的„„有的”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4分钟)
首先,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来让学生明白“有的„„有的”的意思
其次,教师说明其用途,给学生理性认识:用来介绍整体中有共同特征的个体
最后,做简单操练。用下面的词造句,要求要用上“有的„„有的”
学生们 踢足球 打篮球
你们 来自纽约 来自华盛顿
(3)讲解“除了„„以外„„还”的用法,并区分“除了„„以外„„都”(12分钟)
讲解“除了„„以外„„还”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讲解其意思。它的意思是besides或in addition to 其次,通过例子来说明其用法。
我除了学中文以外,还学日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学中文,也学日语)
我们班除了John外,还有Jack也去过中国。(这句话的意思是John跟Jack都去过中国)
讲解“除了„„以外„„都”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讲解其意思。它的意思是except 其次,通过例子来说明其用法,并让学生感性理解。
除了John以外,大家的作业都做完了。(这句话的意思是John没做完作业)除了看书以外,晚上我什么事都愿意干。(晚上我不愿意看书)
比较二者的差异,主要通过在黑板上图形讲解的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用图形讲解除了„„以外„„还:先画一个圆,然后挨着这个圆再画一个圆。最后将这两个圆都画上斜线。表明,在原来的基础上加。
其次,用图形讲解除了„„以外„„都:先画一个圆,然后将圆的一部分去掉,最后将剩余的部分画上斜线。表明,排除一部分。
根据每个题下面的意思,选择正确的句型,将下面的词组连成一句话。(具体操作要结合PPT,展示第3张PPT)
(4)讲解“觉得”的另一种用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具体步骤如下(这个很好理解,所以不用太耗时):(5分钟)
首先,请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觉得”的用法:表示一种感受。
如:我觉得很热。
天快要下雨了,我觉得很闷。(含有“快要„„了”,之前讲过,在此做了回顾)其次,讲解“觉得”在这里的用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如:觉得方便,觉得好看 再次,“觉得”的后面也可以跟句子。如:我觉得他是个好人。
他觉得房间太乱了。
(5)讲解“再说”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因为在这个句子中还有个语法点“不见得”,所以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方法可能不行,所以要直接把它讲掉):(4分钟)
首先,讲解“再说”的用法:in addition,用来说明还有其他的原因。
其次,举例,给学生以感性的理解。
我不买这件衣服了,颜色不好看,再说,太贵了。
今年我不参加HSK考试了,题目我不会做,再说,错过报名时间了。
最后,操练,请同学起来造句。(叫两个同学。反馈:如果造句过程中出现了其他的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如若问题不大,则不予纠正,关键还是在练习“再说”。如果问题较大,则要简单纠正<如用正确的句子重复他所说的话>,不可用时过长,影响正常进程)
(6)讲解“不见得”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7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得出“不见得”起否定作用。
教师:柯林住在校外除了为了省钱、自由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短暂停顿,提供思考时间)
教师:我们来看课文,“我住在校外,除了为了省钱以外,还为了自由,再说,住在校内也不见得方便。”刚才我们说,“再说”是在原来的原因上再加上一个原因。这里柯林是在说他住在校外的原因。所以,“住在校内也不见得方便”也是柯林住在校外的一个原因。所以,在这里“不见得方便”是“方便”还是“不方便”呢?
学生:不方便。
其次,要让学生区别“不方便”和“不见得方便”
教师:嗯,它是有否定的意思,是对“方便”的否定。那如果是否定的话,柯林为什么不直接说“住在校内也不方便”呢?(短暂停顿,提供思考时间)
教师:原因是“不见得”跟“不”是有区别的。“不见得”是“not necessarily”,而不是“not”。除此以外,“不见得”表示的还是说话的人自己的看法。比如:物美离学校很远吗?有的人说,物美离学校不见得很远。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原来他们每次坐出租车去物美。
最后,举例,让学生有充分感性的了解。
汉字不见得难写,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练习。
贵的东西不见得质量就好。
7、请同学读完剩下的课文。(反馈同上,4分钟)(这一部分课文比较简单,所以串讲一下就好了)
(1)住在校外有这么多好处,张天明也想住在校外,柯林说:(请同学回答问题,并做出反馈)
期待同学回答:你刚来,在学校住对你有好处,可以适应一下大学生活
(2)柯林说,张天明如果想搬到校外住,可以找他帮忙。这让张天明觉得妈妈说的哪句话很有道理?(同上)
期待同学回答: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8、课后练习。(21分钟)
下面的说法对还是不对。(通过这个题目来检验学生是否听懂了语法点和理解了课文内容,上课前发给同学)1.学校开学了。(提及“了”的用法。)2.学生从全国的各个地方回到了学校。(“每”和“个”的区别)3.张天明自己一个人来学校。(“是„„的”句型)4.张天明的祖籍是美国。(祖籍的意思)5.所有的学生都住在校内。(有的„„有的)6.柯林觉得住在校内方便。(不见得)7.柯林认为住在校内对张天明有好处。(对„„有好处)
8.张天明的妈妈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张天明觉得妈妈说的很对。(有道理)9.柯林和张天明开始往新生楼上搬行李。(整体把握)
课堂活动准备6个纸板,每个纸板上写着住在校内或住在校外的一个原因。请6个同学上台抽取纸板,然后根据抽到的内容,分成“住在校内的原因”和“住在校外的原因”两组。在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板书好小组的名称,请学生根据小组名称站到相应的位置。(展示第4张PPT)请每一组同学尽可能地用到PPT上的重点词语或句型,将自己小组内纸板上的内容连接成一段话。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两分钟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句子说给大家听。
注意:1.很可能在分组的时候,有些同学因为对课文不了解而站到别的组内去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台下的同学参与进来,在台上同学分完组站到指定的位置后,教师可以让台下同学纠正同学的错误。
2.台上同学可能会偷懒,在造句时可能会尽可能少的用到提供的词。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教师可对台下的同学说:谁还可以用到更多的词语或者句型?
3.六个纸板的内容分别为:方便、安全、省钱、自由、不见得方便、适应大学生活
F、《老人的生活》中级综合课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学对象
汉语水平为中级的留学生
二、所用教材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成段表达能力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掌握相关语法点
四、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传统,儿媳,外地,满足,寂寞,提供 语法点:满足,提供的用法;句式讲解和运用
五、教学难点
动词的使用,句式的用法
六、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1课时
(一)说明讲课内容,重点
内容:课文中词语的读音,意思,用法 重点:动词的用法(满足,提供)
(二)学习生词(25分钟)
领读生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意思(每个词后有其英文标注)重点词语讲解:
老人:只需用图说明其意思
儿媳:用PPT上的人物关系图来解释意思
寂寞:简单举例来解释或用英语来说明,让学生照例句造句,需说明是一个表示心情的词(感观词)
传统:用中西方传统节日来对比说明。先告诉学生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来解释什么是传统,再让学生说说西方圣诞节的习俗来进一步了解词义 满足:先说明词性和它的两种用法(动词和形容词)。用课件上的例句来对比说明,再让同学用“满足”造句,告诉他们所造的句子是用了“满足”的哪种用法。最后让同学分别有两种方法造句,学会应用。提供:先说明词性(动词),再解释用法(1.提供+名词 2.提供+量词+名词 3.提供+形容词+名词 4.提供+量词+形容词+名词)。每种用法后有例句,再分别让学生练习造句
(三)复习词语,练习用法(造句)(15分钟)课后练习
1.复习课堂上的词语 2.预习课文
第2课时
(一)课文通读(5分钟)将课文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有一个传统”——“就和女儿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但是”——“怎样生活的呢” 第三部分:“敬老院”——“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但是”——“活动中心”
(二)课文精讲 课文第一、二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1.中国的传统是什么?
2.中国传统老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无法照顾老人? 4.你认为老人应该怎么生活?
5.你赞成中国老人的传统生活吗?你们国家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 重点讲解(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为辅)(20分钟)由„„来„„:(被动句式)(被动方)由(主动)来+动词 由儿子来照顾 所以: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如果„„就„„(表假设关系)
随着„„:随着+条件 随着社会发展
越„„越„„:越来越„„+形容词(表示程度增加)越来越多 越来越好 越„„越„„ 越吃越胖 吃—胖(因果关系)虽然„„却/但是(表转折)句式练习(10分钟)第3课时 课文第三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1.什么是敬老院?
2.敬老院中老人怎么生活? 3.你们国家有类似的机构吗?
重点讲解(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为辅)(20分钟)1.„„是„„:我是谁? 2.不但„„而且„„
3.对于„„是„„:对于(谁/什么)(来说)是(怎么样的)
对于老人是重要的
句式练习(10分钟)
第4课时
课文第四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现在中国的老人面对什么问题? 政府有什么新办法? 你有什么好办法?
重点讲解(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为辅)(20分钟)1.满足„„需求:满足(谁的)需求 满足(怎样的)需求 2.解决„„问题:解决(谁的)问题 解决(怎样的)问题 3.为„„提供„„:为(谁)提供(什么)句式练习(8分钟)课文总结(2分钟)
第五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热”在全球持升温,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万左右,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2005年7月20至22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揭牌,中国初步计划将在全球开办100所
孔子学院。
……
“汉语热”与“师资紧”一度成为2005年的新闻焦点,而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对外汉语专业将前所未有地备受关注。本报记者日前就考生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采访了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程娟、副院长张冠夫、对外汉语系主任郑贵友3位对外汉语专家。
文科后起之秀
程娟介绍,对外汉语是文科里的年轻专业,其本科生培养最早可上溯至1981年,北京语言大学等4所高校率先招生,北语最初的招生人数只有8人,以后逐步增加到20人,40人,最终到现在的90人,招生规模一直不断增长。
近两年来,对外汉语发展迅速,将近百所高校都设置了该专业。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更加迅猛,在国际交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据有关国际统计机构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国外使用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近一亿人,有约100个国家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机构内教授中文课程。相对于国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各国汉语教师严重匮乏,许多国家纷纷向我国提出了派遣汉语教师的强烈要求。
程娟认为,我国的一些优秀教育资源和特色教育资源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这些外国学生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前,自然要先过语言关,因此对外汉语热也是中国教育走向国际的体现。
对外汉语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它虽然年轻,但是实用,又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青睐这个专业。
课程涉及三方
对外汉语的定义是面向留学生,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专业。它的特点是中国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的兼顾。
据郑贵友介绍,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同时又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学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涉及3方面,一是中国语言和文化,重点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等课程。同时中文系的各种文史课程也全部保留。二是外语与外国文化,对外汉语专业属于外语类专业,招生时将看考生外语小分。该专业在低年级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等系列课程,在高年级开设英语翻译、英美文学、第二外语等课程。现在北语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时须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在大学四年级时自愿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外语课程占52学分,考生入学后大部分精力要放在外语学习上。三是教学方法的内容,学生接受一些教育学基础课程,如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学方法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等。郑贵友提醒考生,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量大,任务重。
综合素质要高
对外汉语教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代表国家民族形象,因此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程娟告诉记者,她的一位学生曾到哥伦比亚担当志愿者汉语老师,但是当地人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政府出于好奇邀请了志愿者,那里学习汉语的环境并不成熟,治安也很乱。但是这位志愿者自己举办了一个中国文化周,把带去的毛笔、中国结等东西展览出来,教人们写毛笔字,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他们称赞这是当地最好的文化周,报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程娟说,听到这个学生的经历,作为老师很受启发,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今后要“派出去”,当他到达异国时,不但要懂得怎么教好外国人,更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灵活、有效的营销手段及组织能力的多面手,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条件、环境下把中国文化传播得更广,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培养学生时,今后要更加注重营销、管理等能力的培养。
就业出口挺多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师资,储备师资。由于各高校招聘教师普遍设学历门槛,以往主要在留学生部就业的对外汉语毕业生近几年的考研率攀升。据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冠夫介绍,该院对外汉语系学生有40%考研深造,作为储备师资,今后将到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剩余60%毕业生就业,除了继续本专业的对口就业外,由于毕业生中外语言文化兼通,也能胜任涉外工作、跨文化交流工作,因此涉外机关、公司、媒体也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一大出口。目前,北京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国际部,对外汉语人才教小“留学生”的也越来越普遍。程娟认为,该专业毕业生“派出去”,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将是培养方向与就业方向。
有关院校介绍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四大高校,师资雄厚,学科实力强劲。
近年,各地高校陆续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在北京招生的学校主要有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