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教学 省2
“双语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念祖国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是彝族使用的语言,属藏缅语彝语支,分东部、东南部、南部、北部和中部6大方言。方言土语多,各方言或内部土语之间很难用彝语互相交际。彝族六大方言在云南境内均有分布,方言间差别大,加之云南彝族在境内聚居或杂居情况不同,聚居区内的彝族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在聚居区边缘带的彝族主要使用本族语外,与周边民族交际时使用周边民族语进行交际;杂聚区的彝族在家庭内部使用本族语交际,与杂居民族交际时则使用与之交往的民族语或汉语;居住在城区的彝族主要使用汉语交际,家庭内主要以彝语或汉语交际。然而由于彝语方言众多,差别较大,各方言之间难以用彝语进行交际,汉语就成了彝民必备的第二语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相互往来,共同生活,形成了双语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恰当地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双语关系,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科学文化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更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发展。然而由于一直以来由于教学用语和学生的语言基础的衔接问题上严重脱节,致使彝区教育质量不高,导致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我省部分彝区根据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和讲求实效的原则,开设“双语教学班” 对巩固学生人数,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彝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总结出了“母语起步,汉语会话过渡,双语并重,逐步靠近全国统一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国彝区的这种社会语言使用状况决定了在处理彝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过程中,不能采取仅用汉语教学的单一的教学体制。加之彝族地区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或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双语教育模式。由于双语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是一项仍需不断实践,摸索和改进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拟对我国彝族地区的彝汉双语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结合彝族山区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彝汉双语教学是提高彝族山区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山区彝族人民群众不愿让子女上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群众对教育目的不够明确。“读书为当干部,读书为当工人,找碗饭吃”的这种认识观念在凉山各地彝族地区相当普遍,如今由于国家不可能办更多的大、中专学校,因而升学的毕竟是少部分,大多数不可能升入大中专,要回到农业生产战线,迟点劳动还不如早点劳动。所以,彝族地区很多人看到年复一年的毕业升学率不高就失去信心,不愿意送子女上学,这在当今时代下的乡镇仍然表现更为突出。家长提心吊胆怀疑自己子女的前程是否光明,到头来能上大中专的是少数,多数人升不了学,这些落榜者走上社会后,由于缺乏技术技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结果是,因教育质量的低劣,难以取信于民,教育事业自然会随之而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正确处理彝汉双语文的过程中,发现彝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用彝语文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容易理解,能促进汉语文的教学,显著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注意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
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生活情景、社会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兴奋和活跃起来,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激起认知冲突,变被动的大脑活动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有效地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当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后,倡导“合作交流”改变“一问一答”,让学生通过发现式学习自己去探索新知。而在这种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是不一样的。因此,让学生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会互补、会开阔,最后集思广益,学生获得概念会更清晰,结论会更准确。学生的思维由此被真正激活。然后进入“问题解决”这一环节,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把课堂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与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学习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还将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我常常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从而形成新的思维成果。童学习双语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儿童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
三、“双语”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汉语学习向儿童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首先,汉语语言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语系,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和运用不同语言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其次,汉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并掌握 汉语语言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最后,早期儿童学习汉语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 汉语语言发音。
再次,“双语”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并掌握汉语语言使儿童有可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彝语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教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作为双语教师,首先就要用彝语和学生交流使之产生亲近感,然后摆正心态,不能鄙视少数民族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关爱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后进生,使其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学习好的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学习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产生紧张情绪,要及时利用各种教学表情和动作向学生传输信息
学生的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教师只要能把握好节奏,就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教学节奏通常指两个方面:一是指紧张度,二是指难度。一堂课的安排与设计,既要做到疏密相间,张弛结合,又要做到难易适中。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该详的地方详,该略的地方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的,说不清楚的,这就碰了壁了,其时学生心头的苦闷多么厉害,要求解决的欲望多么迫切。这种情况下,受教师的教,真好比久旱逢雨,庄稼就会蓬蓬勃勃地滋长。”教师此时的“教”,说得确切一点,就是启发,必须掌握好。对于问题要化难为易,化大为小,要使学生在思考、行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呈现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赞许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的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胡思乱想”,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辩论、关系和谐。在上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观点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观点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些。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总之,激活课堂气氛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四、教学中重视汉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注,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品德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景,而真正的交际活动应当由学生完成。当教师组织交际活动时,可以多组同时进行,然后再由一组或几组上讲台表演;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大胆活动。交际活动中,教师蓄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即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教学应处于“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境界,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是提高他们口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方面。
总之,双语教学的实施给彝区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对促进彝区的教育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繁荣、乃至意识观念的转变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发展彝族地区双语教育问题上,只要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坚定不移地引进机制和改革创新经验,取长补短,逐步解决和完善彝汉双语教育中母语教学与汉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纳和教材的设计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彝语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我国彝族地区的彝汉双语文教学将会开创出具有彝区特色的双语教育新局面。
第二篇:双语教学工作总结2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熊薇
本学期英语双语工作开展有效,取得一定成绩,下面我简单作一下总结。
英语教研组在第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了教材分析,同一年级组的几位教师进行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的整理,及讨论出了能结合学生、教材内容适当拓展的内容。我们用了三节课的时间进行整理,使教师真正对教材钻研了解后再进行教学,老师们感受颇多,我还记得当时刚进我校的是凤丹说,通过这样一整理我真的感到非常清晰了,每一课时,每一个重难点都在我脑海了。
双语组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也非常有实效,教研组长帮大家整理了一些基本常用的课堂用语及学科专用语,由英语老师你教一句,我教一句中强化了双语教师的对课堂用语及学科专用语的运用。本学期两组教研组公开课活动,有计划,有质量地开展着。通过每一次扎扎实实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的开展使所有的老师对课的把握能力较以前都有明显的进步。如:英语组的刘芳老师对课的设计、对课堂学生的调控及媒体运用促进教学几方面进步非常明显。李涤老师更是比以前成熟了,在我校进行的区级教研活动中,工作不满3年教龄的她,尽以成熟、稳健的教态进行了区级公开课的展示,他们班学生的语音语调更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赞赏。
在本次的校双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也涌现出了多位进步较快的双语老师。如:张樱丽老师,她娴熟的英语课堂用语真会让人误认为它是一名英语老师呢。张芝梅的双语课,完全把握住了学科的特点,深入浅出的教会了学生制作的过程。刘芳老师的双语自然课真是有那么点双语自然课的味道,深受学生欢迎。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加上学校良好英语氛围的创设,如: 英语每周一谈,英语广播,社区英语角,学校一年一度的英语节,促使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校的英语双语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
文化路小学
2010年
第三篇:双语教学工作计划2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熊薇
我校将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原则,以兴趣为主线,开发学生的潜能,多元化地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英语教学取得较大成绩,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并将英语教学成果逐步向各学科教学领域渗透和辐射。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先有感性认识,然后才上升到理性学习的特点,为了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受到强烈的英语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学校将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浓厚的双语学习氛围。特制定以下计划:
1、校园内创设英语角。学校将专门开辟一个英语角,里面有中英文对照的名人名言,英语国家的情况介绍等,供学生在课间和午休时学习交流。
2、校园内的标牌、班级文化牌等尽量用双语呈现。例如双语欢迎词,双语标牌,双语树名等。
3、各班教室辟出双语专栏,布置力求做到有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设立英语图书角,添置一些少儿英语读物;黑板报上设置“每周一句”(WeeklyEnglish)。
4、师生尽量用英语进行日常问候,如见面语、课堂用语和日常会话,让学生随处听到英语,用到英语。
5、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做好“每日一句”的活动。
6、让学生自编双语小报张贴在英语橱窗里,在学生中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
文化路小学
2010年
第四篇:遗传学双语教学试卷2
Genetics Final Examination 2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5 points each): BLAST OMIM RefSeq
lagging strand
1.(8 points)Define, compare and contrast kinetochore and centromere
Examine this pedigree(which is from your text)
2.(3 points)Is the trait recessive or dominant?
3.(3 points)Is the trait sex-linked?
4.(5 points)Certain people are almost certainly carriers.Indicate these(and only these)by shading on the diagram below:
You are doing research with yeast(S.cerevisiae).Your new gene(yfg3)is 1 cM.away from HIS3.You examine 100 tetrads and observe all 400 spores(this is actually sort of miraculous, since some spores usually die, but it nevertheless occurs).5.(4 points)What is the expected number of tetrads that contain one or more chromosomes with a recombination between YFG3 and HIS3 ?
6.(6 points)Considering all 400 of the haploid progeny without regard to their tetrads of origin,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ill observe:
0 recombinant spores 1 recombinant spore 2 or more recombinant spores
A technique developed by Streisinger et al.allows the production of meiotic half-tetrads from zebrafish of virtually any genotype.This is accomplished by using high pressure to block the second meiotic division.Blocking meiosis II leads to two meiotic products instead of four.When these diploid embros are fertilized by UV-inactivated sperm(which contribute no genetic information)they develop as females known as gynogenetic or matroclinous females.7.(5 points)If the mother is heterozygous for a centromeric recessive mutation causing a lack of pigmentation(call it albino), what fraction of the progeny would be homozygous(albino /albino)and show the albino phenotype?
8.(5 points)Another recessive mutation, near the centromere of another chromosome(call this second gene tubby), causes the fish to be fat.If mothers heterozygous for both mutations are “squeezed” to produce matoclinous progeny, what fraction do you expect to show the albino phenotype, the tubby phenotype, both phenotypes and neither phenotype?
9.(5 points)A third mutation, blind, is very far away from the centromere(over 100 cM.)on yet a third chromosome.When fish that are heterozygous for both albino and blind are are “squeezed” to produce matoclinous progeny, what fraction do you expect to show the albino phenotype, the blind phenotype, both phenotypes and neither phenotype?
10.(5 points)In a parallel experiment, you carry out a standard cross.F1 fish that are heterozygous for both albino and blind are are mated among themselves.Now, what fraction of the F2 do you expect to show the albino phenotype, the blind phenotype, both phenotypes and neither phenotype?
11.(4 points)Two wild-type alleles, 1 and 2, are present in a population in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omozygotes for allele 1 represent 36% of the population.What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is heterozygous?
12.(5 points)Here is the sequence of the template strand of a DNA fragment: 5' TCGCATTGCACGGCGACTCAACCATAGTCCCAC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best to use as a primer for DNA synthesis together with the above DNA as a template:
a)5' GGCGTAACGTGCCGCTGAGTTGGTA 3' b)5' AGCGTAACGTGCCGCTGAGTTGGTG 3' c)5' GTGGGACTATGGTTGAGTCGCCGTA 3' d)5' ATGGGACTATGGTTGAGTCGCCGTG 3'
13.Label each of the following short protein sequences as a)negatively charged(acidic);b)positively charged(basic);c)hydrophobic or d)hydrophilic but uncharged.(2 points each)QANQST LLWIVL ADEADE RKAHRH
14.(14 points)Label each of the following six statements as 1)true of DNA polymerase, 2)true of RNA polymerase, 3)true of both or 4)true of neither.a)Absolutely requires a primer with a base-paired 3' end.b)Absolutely requires a template.c)Uses UTP as a substrate.d)Uses dCTP as a substrate.e)Can have(usually has)a 3'-5' exonuclease “proofreading” activity.f)Adds nucleotides to the 5' end of a polynucleotide chain in accordance with basepairing to a template strand.g)Adds nucleotides to the 3' end of a polynucleotide chain in accordance with basepairing to a template strand.
第五篇:双语教学
伊宁市“双语”教学工作起步较早,从1995年起,市第七中学每年招一个“双语”实验班,理科使用汉语言授课。小学利用早读课实行口语强化训练,开始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工作。2004年,根据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2005年,市委、政府出台了《伊宁市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并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民意。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从2007年9月起在全市推行了“3+3”“双语”教学模式,即:民语学前教育全部实行汉语教学、小学起始年级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课程全部实行汉语教学,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母语言课的“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也充分的证明,“3+3”“双语”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本地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同时也符合广大少数民族家长的愿望,与目前全疆运用的三种模式相比,该市推行的“3+3”“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双语”教学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截止目前,伊宁市共建有民语中小学67所,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8350人。各民语学校均设有“双语”班,共开设“双语”教学班472个,学生17157人,占全市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61%。(市区有145个班,6031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35%;农村327个班,11126名学生,占“双语”班学生数的65%)。全市“双语”专任教师共720人(其中招聘592人,历年培训转型128人),占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总人数2948人的24%。城乡“双语”幼儿园教职工257人,其中公开招聘教师79人。两年多来,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越来越高,广大少数民族家长渴望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通过调研发现:73%的家长关注“双语”教学改革;81%的家长配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77%的家长了解“3+3”“双语”教学模式;100%的教师拥护“双语”教学。在推进“双语”教学发展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了“双语”幼儿园基础建设。2008年,伊宁市出台《伊宁市城乡“双语”幼儿园建设方案》。提出了2008年46个村及20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85%。2009年,35个城乡结合部全部建成“双语”幼儿园,少数民族儿童入园率达到了100%的建设目标。近三年,市委、市政府多方努力,通过干部捐款、财政补贴拨付等筹措资金近500万元,加强了城乡“双语 ”幼儿园基础建设,分别配备教材教辅、教学设备,落实了教师工资、贫困生补助等,促进了“双语 ”幼儿园的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2005年起,由教育、人事、编委、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成立伊宁市“双语”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到2008 年共招聘8批“双语”教师592人。每年教育局统一对招聘教师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予以解聘。2009年,把592名“双语”教师中具备条件和考核合格的356名纳入市财政编制。2009年,由州教育局在全州范围内招聘了“双语”教师245人,进一步加强了“双语”教学力量。
同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汉语学校代培、校本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在职民语教师中有128人转型为“双语”教师。现全市40岁以下在职民语教师有1374人,其中正在参加培训的262人。2009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伊宁市中小学“双语”及40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方案》,计划在2015年前将1374名在职民语教师全部培训完毕。目前,全市8所汉语学校建立了“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市财政每年投入16万元培训资金,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是广泛开展教学交流,结对互学促进“双语”教学发展。组织开展了“双语”教师教材分析、教案编写,案例分析,集体备课、说课、上研讨课,加强交流,提高教学能力。每年还开展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调讲赛、口语大赛、汇报演出等竞赛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召开了五届“双语”教学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双语”副校长座谈会,总结推广“双语”教学先进经验。
采取了“结对互学”模式,选派汉语学校骨干教师到民语学校任“双语”副校长,主抓“双语”教学和民语教师汉语强化培训;民语学校“双语”骨干教师到汉语学校任教研组长,加强教法交流和研究。“双语”副校长桥梁作用显著,民汉学校之间同上一堂课,换班上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一日体验等活动不仅加深民汉师生感情,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48所民、汉学校教师结成89个“一帮一”对子,“532工程”人员帮带作用发挥明显。
四是内地初、高中班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促进“双语”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伊宁市内地初中班报名始于2004年,当年报名人数为1200余人。2009年为1555人。内高班报名始于2000年,当年报名人数为40余人。2009年为627人,报名人数逐年攀升。内初班、内高班家长、学生的宣传也激发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兴趣,有利促进“双语”教学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