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摘 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而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 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对学生 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考 方法 生活化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1-01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样是 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学会思考,学会阅读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能盲目的阅读,要带着问题阅读。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不足,常常担心学生对课文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尽可能多的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教师讲授的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比较少,造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差。要改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探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避免提问的形式化。如果教师在提出比较难或多个问题后,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匆匆的结束学生的思考状态,就很难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多思善想,让学生大胆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科学阅读,重视方法指导
当前社会,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阅读教学现代化方面,要依靠阅读科学技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应强化阅读的“科技”意识,阅读是读者与读物的现实统一。其次,应把握阅读的双重转化原理,尤其要注意由“得意”到“及物”的转化,这是物化、表达的过程。再次,应该重视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为主,但应降低难度、降低要求。略读与快读是补充,在教学中,应三者综合应用。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应遵循快读到略读到精读的顺序。实验证明,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快读训练,一直延续到小学高年级毕业,不但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为此,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科学阅读指导,从而有助于优质阅读有效开展。生活化阅读有效进行
在新时期下,我国一直致力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力求满足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生活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让学生能够将语文阅读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学生这个年龄所能接受和认识的,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大,以致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多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比如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或是事件等。如此便能够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倾听和认知。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的信息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生活信息,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图画、文字等形式来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演绎课文中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使其能够从文本中体验出生活。优质阅读评价有效开展
评价,很多学校,乃至教师往往忽略其重要性。然而,殊不知,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非常之大。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测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证。只有设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开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如何,才会拥有评价标准,即教学目标既测评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也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测评一般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文章的教学结束后,课程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阅读教学结果预期的实现程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评价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准则。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反馈到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或策略,纠正不当与弥补不足。阅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收获是指学生以教学目标位参照标准,测评自己的学习水平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设定的要求,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与策略。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科学阅读方法的合理指导,生活化阅读有效开展,以及优质阅读评价,从而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化定位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教师的“指挥棒”转。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要体现“双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化角色,在课堂上起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意识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角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存在偏颇,不知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双为主”。而实际上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出足够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应当绝对是学生学习伙伴,要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这样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
2.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3.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成为搞活课堂的引导人
教师的教学活,才能带动学生的学法活。为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3.1灵活组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地教,而我试着打破常规,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被组织到一块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学时,我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同中求异,使知识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3.2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能达到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
3.3巧妙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如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
4.突出主体,培养意识
人本主义者认为,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并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并在生活和行为中普遍产生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将会大大的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目的主要在增长学生知识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各方面的能力。认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学生的配合程度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有的老师课上砸了,埋怨学生“配合”不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而不在于体现老师教学水平怎样,讲台毕竟不是舞台。
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是倡导民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在教学研讨上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作为研究者的老师和研究对象的学生其目的是一致的,即提高学习者的能力,促进学习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与学生应保持“平等协商”的关系,力避“一言堂”。二是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对于人的惰性,是一次真正粉碎性的打击。“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竞争即是逼那些依恃“有食”而安于现状的“笼鸡”成为“无粮野鹤”,竞争就是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靠实力去获胜。这样竞争就成了迫使人们挖掘自身潜力,不断追求进取的真正动力。
5.明确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受教者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现代儿童教育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空的容器,教育者的责任是用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装满它。其实,蒙台梭利和重视儿童内在潜能激发的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而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为形象思维。由此看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其内在潜能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认真反思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智力因素和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看。一般来说,小学生会在各种心理因素中表现得有强有弱。当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对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做出适当的调节。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6.我们要热爱语文
因为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活中体验它、探索它、感悟它……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的起步段,小学生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时候让学生爱上语文,喜欢语文,培养出学生对语文的感情,让这种情感在此阶段生根发芽,为以后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微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体验作文获得感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 唐彩芳
作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作文不仅是语文知识、写作技能的综合应用,更是一个人思想、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的地位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也一定是举足轻重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以来的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其写作教学方面始终是个空白,没有编写具体内容要求。因此,相比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坚持自行摸索,但终究难成气候,也鲜有成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对写作没兴趣、缺素材、文章缺少角度层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在策略上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在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在发现与赏识中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乐意写作,热爱写作。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充分利用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相当重要的。随着教改的深入,现在的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创造,把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阵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读引写,让读写真正融为一体。模仿学习教材的写作风格,创造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明确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美景。借鉴《春》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仿写一段秋天或者冬天的景色。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故事的续写。学了《卖炭翁》这首诗,对诗歌进行改写……这样形式多样的练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降低对作文的要求,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长处,这一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重要。学生本来就害怕写作,如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经常批评,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情的流露,只要是他们用心写的教师就应该多多地欣赏他们。对他们的文章多一些赞美和鼓励,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写作兴趣。“你写的真棒”、“你越来越进步了”、“你是未来的作家啊”、“开学到现在你的作文有了突飞猛进”……,这些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时时刻刻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舞了他们的干劲,使他们更加乐意写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在品读与赏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的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来,那是不可能。所以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很多都是经典的好文章,一定要重视品读,理解掌握一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的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专注和兴奋。像这种生动的语句,平时让学生多注意积累。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和源泉,写作是阅读的自然抒发,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很难写出一手好文章,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好书来积累写作的素材。要督促学生养成摘抄赏析美文的好习惯,每天有空就摘录一些好词好句,读读背背,品读赏析,经常能写写阅读的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展各种各样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黑板报评比、编写知识小报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各种主题的征文比赛等等,给他们及时地评奖、发表优秀作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的素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在启发与追问中拓宽写作思路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看到作文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教师应降低要求,先不论学生作文写的好坏与否,至少要写得出有话可说。针对学生写不出的这种现象,我觉得教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要发扬发问的精神,反复思考,多多提问。比如作文题目是“追梦路上”,启发学生思考:谁在追梦路上?我还是他?首先确立了写作的对象。什么梦?文学的梦?写作的梦?还是跳舞的梦?确定了材料的范围,是属于哪个方面的。为什么是在路上?说明这个梦还没有实现。这样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明确了写作的方向,选的材料应该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碰到的困难、挫折或者其他的小插曲,自己是怎么样积极地去应对的,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作文也不愁写不出了。再比如“我想为你做件事” 这个作文题目,看到题目先确定这个“你”是谁?是老师?是家人?还是同学?再考虑这个“想”字,说明这件事还没做,只不过是想做。所以有的同学看到题目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匆匆忙忙就动笔写我为你做这件事的经过,显然是错的。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个题目的重点应该是“我为什么要为你做件事”。这样的启发追问多了,自然而然就开阔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四、在点评和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每次点评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长处。对于明显的缺点、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立意不高、选材不当、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内容缺乏真实性等等,一定要及时地指出来,让每个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文章存在哪些的不足,以便好好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的反复修改、批阅是教师的教学的任务,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一次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修改中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教师批改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要及时、尽快地批好讲评好。如果学生写的作文教师十天半个月还没有批好,那学生写了些什么很快就忘得差不多了,十天半个月后学生拿到作文可能只看一下教师的评语就扔到一边去了,教师批改的再认真,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批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尽快、尽早。
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比如写作时间的安排问题,中考语文一共一百分钟,写作文最多五十分钟,如果写作的速度太慢,那么考试肯定要来不及,因此训练学生写作的速度同样显得尤为重要。每次作文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作文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文,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们势必会提高写作的速度,在有限的时间里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作文。这样的训练多了,写作速度就自然没问题了。
学生的作文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选材新颖性、如何挖掘材料的深度、谋篇布局等等,有待于今后努力改观。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作文教学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尝试,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写作的道路。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课程的学习,我对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实用文以实用为目的,与文学文体在文体特征、写作特点、规律和方法、社会作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是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的一种应用型文章体裁,因此在小学重视实用文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为将来走向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许多老师对实用文的教学往往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一味地把各种实用文的格式和要求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背、去记,这样做的后果往往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了应该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实用文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来,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改变,应该充当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去阅读、去探究、去实践,真正了解实用文的作用。另外,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实用文学起,例如:请假条、留言条、决心书、日记和读书笔记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总之,我个人认为教实用性文章时,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些实用文的方法,学以致用。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故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起点,大部分是在八年级的下半学期进入物理科目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开始时还能够听得懂,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在九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教学成效不高。故此,本文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教师传授学生高效预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确保课堂听课高效性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程前一定要教授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做到有目的、有主次地进行听课。例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特性》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首先要将内容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己疑惑或难懂的知识点,并将简单的知识点通过预习独立掌握住,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将其基本掌握。如,声音的三要素有哪些?教师在上课前要通过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简单的提问,以便确保学生预习的效果。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标出的疑难点便是学生听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就能确定听课的主次,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教学有效性的最佳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高效性的切入点。例如,教师在教授《噪音的危害和控制》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短片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各种声音,然后由教师的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噪音的来源有哪些?”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与噪音有关的例子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
探究性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做合理的预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逐步引导到课程的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的规律和现象。例如,在讲授《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为什么我们在推一张桌子时,很省力?而在推一辆汽车时很费力?”这样的提问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出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来使学生在听课中自主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维方式的形成。
四、强化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原型,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例如,教师在教授《串联和并联》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实验操作,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看实验想象的体验感,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城市夜间在树上闪烁的各种漂亮的小灯时,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各种颜色的灯光交替出现呢?”。有的学生就会出于激动表述自己家的服装店前也有这样的装饰,而且这种景象很多学生都有体会,熟悉的事物总是学生探索新事物最好的开端。为了弄明白其本质原理,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而产生高效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成效。
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还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磁现象和磁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磁现象内容的短片,在观看之后,通过展示磁铁的吸附功能来讲解磁场的知识,并组织学生也动手来感受一下磁场的存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磁现象?”这个问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使得学生在组内形成交流与合作,进行积极的探讨,将自己课堂上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充分展示出来。而在组间则形成了竞争,看哪一组得出的答案最全面、最正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远远胜于教师独自的讲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成效。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科学的方法施教,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