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教育学-第十章-班级管理五篇

时间:2019-05-13 03: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明教育学-第十章-班级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明教育学-第十章-班级管理》。

第一篇:简明教育学-第十章-班级管理

第十章《班级管理》测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3.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4.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5.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6.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班主任是与学生家长间单向传输的发动者 B、班主任是教学班的主要负责人 C、班主任是教学班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D、班主任是争取社会力量参与班级管理的动员者

二、名词解释

1、班集体: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的学生集体。//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德、智、体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集体。

2、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3、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在一定的目的要求下,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4、主题班会: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而召开的班会,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种较为普通采用的教育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班级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

2.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抓好学风建设;建立

班级管理指挥系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班级活动的类型有哪些?

答:班级例会;主题班会;学习活动;班级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劳动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4.如何做好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答:第一,要辩证地看待优秀生;第二,要帮助优秀生制定明确的目标长远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是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信心、有步骤地全面学习,正确认识升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不片面地卫生学所困,放眼未来,在成绩面前永不知足,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第三,要创造条件,帮助优秀生搭建发展的广阔平台;第四,要加强理想教育,不断地向优秀生提出新的要求。5.如何做好中间生的教育工作?

答:第一,理解关注,促进进步;第二,因材施教,目标激励;第三,提供机会,体验成功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答:(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4)培养正确的舆论

(5)培养良好的班风;

2、联系后进生的特点,谈谈班主任要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答:(1)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后进生的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

恒。

(3)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提一下问题:第一,要掌握其心理特点;第二,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第三,要创造适合后进生进步的环境,为其提供尝试进步、体验成功的机会。第四,要细心发现并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要有将之拨亮的技巧;第五,帮助后进生弥补基础学力;第六,要反复抓,抓反复。

3、结合小学(中学)实际,谈谈召开主题班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主题要明确,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2)内容要集中,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时代感、说服力;(3)形式要生动活泼,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4)准确要充分,班主任必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指导、注重实效,但不得包办代替。

4、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明确家访目的;确立坦诚、平等、合作的态度;家访要经常、全面地开展,避免告状式的家访;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争取科任教师的参与支持。

五、案例分析

1、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答:(要点)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应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曾刚的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吸收他参加班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能力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培养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2、班干部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都非常注重班干部的任用与培养。在选择班干部时,有的班主任认为为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让学生轮流坐庄,轮流当班干部;有的班主任认为,班干部就应当选择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来担任。您对此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答:上述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之处。好的班干部应具备以下几点条件:一是思想品质好;二是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三是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四是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五是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如果班干部实行轮流坐庄制,那些不具备当班干部的同学当上班干部后,不能形成榜样的作用,不能起到团结同学的作用,就会影响班集体的建设。同时,学习好的学生未必思想品质好,也不一定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因而也不一定是好的班干部。

3、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教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 “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你如何看待王老师的言行?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参考答案)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1分);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1分)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1分)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1分)。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分);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1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2分);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2分)

第二篇:教育学简明

古代教育

中国:夏--校 商--序 周--痒 西周:礼,乐,射,御,书,数;隋唐:科举制度

印度: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心大众

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文士学校--奴隶主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

雅典:文化修养,政治家,商人。重商主义 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神学和七艺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 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子: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老子:一切回归自然

学记: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 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不躐等:超越-----循序渐进。西方古代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哲学家 军人 劳动者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哲学家 亚里士多得德: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萌芽: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教育的自然性。一部教育学专著“教育学之父”

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

康德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裴斯泰洛齐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德智体全面发展。

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培养绅士。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奠基人”1806《普通教育学》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学。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制度:

1.前制度化:孔子的教育2.制度化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1.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

2.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 4.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立法教育,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定义)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晌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舒尔茨 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动力作用(教育者的观念;数量和质量;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知识再生产,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研究的功能,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与教育:(重点)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型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生文化:成因(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相互作用,家庭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特征(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具有能动性

发展动因(内发论:自身的内在需要;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中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少年时代和初中教育: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帮助少年起飞,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青年时代和高中教育:未来---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教育目的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意义: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教育目的的层次和依据

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基本精神(重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是人生阶段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2)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1)人身权;(2)受教育权 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学生的基本义务

(1)学生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3)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4)学生有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义务。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多样化)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教师的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专业素养)(重点)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与学生主要表现形式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的概念:广义:是各级各类学科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课程。课程分类

按课程任务分类(重点)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课程目标: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结果。

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我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教学计划的构成: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构成。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的结构:第一。安排课程表;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适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 教学的概念 :在教育目的规范下,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作为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一般任务

(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学、有领导的认识。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的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教学过程的结构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1.引发动机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教学原则: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是教学要按照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要是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课的类型可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课的一般结构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如何上好一堂课: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学业成绩考察与评定: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的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道尔顿制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同时,班级授课制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它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足:第一,很难科学的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的意愿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第三,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教学策略的概念: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方案。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一)内容型策略(二)形式型策略(三)方法型策略(四)综合型策略实践的教学活动。德育的概念: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思想品德。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的内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学校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条件和保证。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的统一过程。

教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发、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3种:皮亚杰认知模式、麦克费尔体谅模式、班杜拉社会模仿模式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种管理模式。

班级的模式主要是人,即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班级管理的意义(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或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班体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地位与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1.班主任的颂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三)班主任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1)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2)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做出全面安排。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1)协助团队组织制订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2)帮助团队组织贯彻、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条件。(3)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第三篇:教育学第十章_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

一、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多选/填空)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

(一)班主任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社会生活规范的训练者。(二)班主任是学生发展潜质的发现者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引领者。(三)班主任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

二、班主任工作的时代任务。(多/选)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肃清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二)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充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三)恰当协调社会发展需求与家长教育意愿之间的关系。

三、班主任胜任能力的时代要求(实际上是班主任的能力)。(论述)

(一)教育教学能力。(多)。

班主任只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谙熟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才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有效统领和协调各科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教育工作。

新时期,要做好班级组织建设工作,班主任教师必须在上述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班级管理能力。

(论述:)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专业性强的工作,因此,班主任必修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新时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班主任要善于恰如其分地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计划,并使其具有可行性。其二,班主任应当善于巧妙地处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既保证班级建设的秩序性,又不挫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其三,班主任要善于在班级营造清新的物质环境与和谐的心理氛围。其四,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策划各种教育活动,并利用各种评价反馈系统对活动的展开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调控。其五,班主任要善于针对学生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道德反思能力。

对于教育劳动的从业者班主任来说,师德更有其特殊的意义。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是与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融为一体的,良好的师德品质是班主任专业劳动必须具备的资格。新时期,班主任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反思能力,反复比照自己的教育言行与社会的价值标准和师德规范之间的差距,不断发现并弥补自身缺陷,提升自我修养。

(四)精神关怀能力(填空/单选)

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第二节

(07论述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工作中主要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创造性地设计班级建设目标(多/简)(一)班级建设目标的意义(二)班级建设目标的设计与实践。

班级建设目标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合理兼顾远景目标,中景目标和近景目标。

二、合理为班级成员进行角色定位

(一)班级成员角色定位的意义。

(二)班级成员角色定位的原则与方法。

三、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一)班级活动的含义与价值。

(二)班级活动组织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多)1.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当具有系统性和目的性。2.班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形式的多样化。

3.组织班级活动过程中,要处理好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概念)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经过长期的班级生活而创造的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通常而言,班级文化表现为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简答)1.精心创造班级物质环境。2.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3.培育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风。(简答)

班级舆论和班风是班级团体认知水平和感情意志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填空)。

班主任应当重视如下四方面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要关注班级核心价值观念建设。

(2)要重视班级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实施。(3)要关注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性。(4)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节

班级是师生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兼具有自功能性与半自治性。

一、班级的特征。班级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将一定规模的学生组织起来,编织成相对正式的团体,以便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管理。

二、班级的结构与功能。

(一)班级的结构(填空/单选)

(概念)班级的结构是班级成员之间比较持续的种种关系的总体状态,它反映了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两方面的需求。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对全班工作负责的角色,即班干部;第二层是对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即小组长;第三层是只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即小组一般成员。班级的非正式结构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1)亲社会型(2)自娱型(3)反社会型。

(二)班级的功能

班级有助于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成员,这就是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班级为其成员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引导他们的生活目标;(2)班级为其成员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班级通过各种制度规范培养其成员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正确的社会行为方式(4)班级为其成员提供社会角色的学习条件,帮组他们积累交往经验、学会角色转换、提高角色担当能力。

班级有助于学生个体获得全面而系统的发展,这就是班级的个体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班级既为其成员提供满足归属要求、依存需求等基本需求机会,又为他们创造满足自我实现需求与贡献社会需求等高级需求的途径(2)班级为其成员提供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兴趣态度发展、社会技能发展等多领域的发展条件和机会;(3)班级成员在人格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很容易在班级生活中显露出来,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其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4)班级可以为其成员及时矫正人格及能力上的缺陷提供支持性环境。需要强调的是,班级功能实质是通过团体教育力实现的,而这种团体教育力必须在积极的团体规范下才能发挥作用。

班级管理

三、班级组织的发育

根据班级组织的人际关系特征、主要矛盾冲突、结构化程度,我们可以将班级组织的发育依次化分为三个重要阶段(选)。

(一)孤立探索阶段。此时的班级组织属于(松散型群体)(空)。

(二)群体化分阶段。

班级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划分特征,班级中的主要问题是群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冲突。

班级容易分化成顺应群体要求的学生与对抗群体要求的学生两大对立团体。群体分化阶段的特征通常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新的学生群体逐步建立。一方面,班级的各种正式组织已经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同学们在彼此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便三番五次成群地结成小团体,即出现了非正式组织。(2)班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学生心中不断增强,学生开始产生“咱们班“的心理概念”。在学生看来,班级活动不仅具有个人意义,更关系到班级的团体荣誉。

(3)班级目标与行为规范已近部分地被学生接受,班级自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4)班级成员的角色和地位取决于参与班级活动的程度、贡献及其所获得的评价。(5)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得到班主任、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之上,并以此来满足自尊和成就感的心理需要。总而言之,处于群体分化阶段的班级组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属于(合作型班级群体)。

(三)组织整合阶段。

组织整合阶段是班级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达到这一发展阶段的班级,其整体面貌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征:(1)班级成员和谐共处,有了很强的的集体意识。(2)班级成员的主体性、自主能力进一步提高,班级组织已达到自我管理水平,并能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3)各种角色权威或制度权威的影响力也渐渐减弱,班主任或教师作为学生作为学生依赖的对象、班级组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等形象也慢慢变得模糊,更多的时候是充当学生的倾述对象或“成人朋友”、顾问或参谋,成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的“首席”。(4)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能力逐渐形成与提高,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渐趋一致,自我个性的充分实现已成共识。(5)班级群体已摆脱本位主义的思维框架,能够根据逻辑原则和全局利益来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进入这个阶段的班级组织在朝着“自我更新的民主集体”的方法迈进(空)。

四、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外部管理)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内部管理)。

(一)班级岗位建设。

班级岗位建设的运作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岗位设置→岗位竞争→岗位实践→岗位评价→岗位轮换,整个程

序呈螺旋上升趋势。

1.班级岗位设置。班级岗位位置的原则是按需设岗。2.班级岗位竞聘。班级岗位竞聘的首要原则是自主竞聘。3.班级岗位实践。班级岗位实践的原则是注重过程。4.班级岗位评价。多元评价是班级岗位评价的原则。5.班级岗位轮换。班级岗位的轮换原则是定期轮换。

(二)班级规则建设

1.班级规则的含义:班级规则是调节班级主体间的关系,规范班级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行为准则。它由班级成员交往中自发生成的规则和学生及教师制订的自上而下的规则两部分构成(给解释填名词)。2.班级规则的类型。班级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道德规则)、(契约性规则)、(强制性规则)。道德规则属于“自律”性质。强制性原则属于“他律”性质,契约性规则恰恰介于二者之间,既包括“自律”的成分,也存在“他律”的空间。3.行为契约的制订。

(三)学习型团体建设 1.学习型团体建设的必要性。

2.学习型团体的特征。彼得·圣吉将学习型团体建设概括为“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结学习)和(系统思考)(多选)。

3.班级学习型团体建设。班主任在班级的学习型团体建设中还要对学生作如下几方面的具体指导:(多选)(1)对学生进行学生进行学习型团体自立指导。(2)指导学生掌握学科、教材的传统学习方法。(3)指导学生掌握与教授方式相对应的学习方法。

第四篇:教育学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办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有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此词。

(二)班级的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认知、情感、兴趣态度、社会技能的发展(2)满足需求的功能--归属、亲和、依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3)诊断功能--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4)矫正功能--同上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

(1)班级常规管理的概念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

三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作业要求等;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版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3)班级常规管理的作用

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2.班级平行管理(1)内涵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此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

(2)要求:实施对班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内涵: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要求: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4.班级目标管理

内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一次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要求: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降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一.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二.班集体的特征

(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

(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四)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一)班集体的形成期

(二)班集体的巩固期

(三)班集体的成熟期 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短期目标三种,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生活规律。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组织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间力量。他在学校教育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中,在协调本班任课老师的教育工作及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对教育对象来说,班主任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是指啊不能住人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2.班级设计目标的确立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知道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

其次要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交往网络;

此外,班主任还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角色责任:教育的责任;发现的责任,激活的责任;夯实的责任。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

方式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1.分析书面材料 2.调查法 3.观察法

(二)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包括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有效教育及管理: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3.争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1.借助社会力量到学校来影响学生;2.把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放到社会上去接受积极影响;3.学校与社会合作,形成有组织的来往,使其成为班级活动的一部分。

(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1.学习指导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计划。学习活动管理包括上课、课外作业、考试、学生的集体自修等

2.生活指导包括:礼仪常规教育,日常交往,生理卫生,遵纪守法,劳动教育。生活管理包括考勤、日常作息安排、维持各种活动纪律、清洁卫生、执行守则、保持学生正常秩序等。

(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六)建立学生档案:四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七)操行评定

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目的:教育 肯定 找出 指出 帮助家长了解 帮助班主任总结 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注意: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上海学生的情感。

(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包括1.基本情况 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 3.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应注意两点: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小结。

(九)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工作

心理特征:(1)自尊心强,充满自信(2)强烈的荣誉感(3)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注意点:(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后进生工作

心理特征:(1)不适度的自尊心;(2)学习动机不强(3)意志力薄弱 注意点:(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十)班会活动的组织

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

阶段: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

注意问题: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四.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误区 1.师道尊严、唯我独尊; 2.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3.枯燥乏味、缺乏情趣 4.解决问题,依靠家长 5.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五.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一)心理素质: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性格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二)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教育方向、关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严格要求。

(三)知识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能力素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等多种能力,全面了解学生,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中产生的问题。

第五篇: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十章 班级管理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十章 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童义

(一)班级

1、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2、班级组织的发展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班级组织应运而生。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6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国伯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组织的尝试,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型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班级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1、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总之,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page]

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一)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

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之一。一般来说,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二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三是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二)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时,首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其次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

(三)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四)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就是要围绕全班成员共同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page]

三、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是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page]

四、班集体的形成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一)班集体的教育价值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任何一个班级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在实现班集体的目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

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化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面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

[page]

五、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 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2)班级建立设目标的确立 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与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班主任的实施职权影响力要依据一定的组织法规和一定的群体规范,具体地说,一是国家的教育法令、学制、教育方针及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二是班级的目标、规范、舆论、纪律、班风等。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二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三是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1)班级中学生交往的类型 以交往双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来区分,有学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教师间的交往;以交往双方数量的多少来区分,有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个体与群众的交往、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不同类型交往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价值。

(2)班主任对学生交往的指导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知觉周围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②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 ①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②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③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主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班主任要协调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力量。具体地说,①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③调节各学科教育负担,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班主任应做好这些工作:①协助团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②帮助团队组织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③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具体地说,①要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情况;②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③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page]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C、赫尔巴特 D、康德

2、班级管理的本质在于(D)A、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B、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C、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D、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3、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依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其中班级 的制定最为重要的。(A)A、建设目标 B、建设途径 C、建设方法 D、工作程序

4、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C)A、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 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 C、学生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 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5、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A、个别教育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B、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了解学生

6、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平等、民主相融的氛围

二、填空题

1、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是1862年的 京师同文馆。

2、班级常规管理的核心是 班级规章制度。

3、实施班级民主管理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 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4、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学会 自治自理。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这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集体与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平行管理。

6、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民主型和 放任型。

7、班主任 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com

等工作的教师。

三、简答题

1、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2、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3、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5、班主任应如何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键入文字] www.xiexiebang.com/liaoning/

下载简明教育学-第十章-班级管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明教育学-第十章-班级管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房管理简明手册

    医院药房管理 ·输入期初库存 ·自药库拨入药品 ·药品入库(药库外采购) ·非处方出库 ·药品调价 ·处方发药 ·统计与查询 ·月结帐 期初库存初始化(输入期初库存) “期......

    教育学教案第10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10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地位与作用,认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把握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了解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 2.明确班级组织的概......

    生产线员工基础管理简明要求

    生产线班组培训材料生产线员工基础管理简明要求 一、员工安全与文明生产禁令20条 1. 严禁未经培训、许可、检查开动设备。 2. 严禁跨越、站立和攀附滚筒线。 3. 严禁跨越、......

    简明现代汉语

    《简明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读后感 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部分。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现代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语言表达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复习教案 江苏汤继宗 教学目的: 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2、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语言连贯题 3、平时练笔时力求做到用语连贯,语意贯通 教学重......

    教师考试——教育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大全5篇)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官方微信:gxjsks 教育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

    班级管理

    一年级班级管理措施及细则 一年级生活是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堂课,因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以游戏为主,而进人小......

    班级管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讲台上,和同学们在一起竞选班长,希望同学们支持我。我对班长的认识有如下三点: 其一:我认为班长不只个是称号,是个光环,而是份责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