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2-2017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
【2002年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登颧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003年北京卷】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 12 【2004年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 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③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 2005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12
①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 不同点:
【2006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 12 【2007 年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⑥
⑦
④
⑤
②
③
①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1分)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 12 【2009年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②
①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2010年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
③
①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2 【2011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①12.(7分)(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2012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 堤 [明]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 12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2013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2014年北京卷】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1】
/ 12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2】
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015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
【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4】
【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 12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2016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
黄昏。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 12 【2017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 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释:【1】树杪:树梢。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 12
2002参考答案:
(1)BE(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2003参考答案:(1)BE(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写法)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2004参考答案: 12.(1)C(2)A 13.第一问2个要点:(1)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2)“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2005参考答案:
① D ② C ③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2006参考答案:
12.(1)DE(2)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2007参考答案:
①(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2008参考答案: 12.(10分)①(2分)A ②(4分)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 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③(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2009参考答案:
①(2分)D ②(3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作者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2010年参考答案:
①A ②(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2011年参考答案:
(1)B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有误。由“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可知卖饼儿生活之贫困与艰辛。“歌一声”的叫卖透露出的该是生活的不易,而非“童趣”,语言平实而非“生动形象”。
(2)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涵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与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
/ 12 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第二问:略 2012年参考答案:
10、①C ②DE
11、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2013年参考答案: ①B(“遗忘”错误理解了诗中的“仰”)
②在这首古风诗里,李白塑造了鲁仲连倜傥风华,功垂青史,高洁淡泊的形象,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在人才辈出的战国时代,鲁仲连尤其以高风亮节,雄才大略而出类拔萃。这赞语表达了李白所艳羡,也是李白的才华自诩。“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当情势需要合力抗秦的时候,鲁仲连应时现身,如明月出海,一扫雾霾,照耀天地,成就功业,声名远播,千秋万代为后人仰慕。这比喻与史实寄托了李白出世建功,名垂青史的雄心壮志。这是李白当下或表层的人生追求。2014年参考答案: 14.(11分)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2015年参考答案: 16.(3分)C
17.①(3分)B ②(2分)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19.(6分)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2016年参考答案: 15.A 16.B 17.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017年参考答案: 15.C 16.B 17.参考答案: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 12
第二篇:北京2002~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汇总11.23
北京2002~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汇总
【2002年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登颧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
2002答案:
(1)BE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年北京卷】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答:(体裁)
(内容)(写法)
2003参考答案:(1)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2004年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2004参考答案: 12.(1)C(2)A
13.第一问2个要点.(1)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2)“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 梅的精神品格。
【2005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2005参考答案:
① D“漏声断”表示夜深。
② C“清笳乱起”是现实之景;“铁骑无声”是梦境。
③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2006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2006答案
12.(1)D E
(2)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2007年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2007答案
①(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2008答案 12.(10分)①(2分)A ②(4分)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 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③(4分)(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2009年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③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2009答案
①(2分)D
②(3分)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5分)
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作者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2010年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09年北京卷答案】
①A
②(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①“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慨朝政昏暗,贤愚颠倒,世路艰难之情,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前四句景物描写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压抑、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
②尾句是本诗的诗眼,诗人卒章显志,抒发人生仕途坎坷艰难的悲愤之情。结合诗句来分析,“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两句是说“人生亦如自然万物,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河水一去不返,万事盛衰不一,有如波澜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际遇的感慨。“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以落日的余晖(徂晖)为浮云所掩蔽,比喻玄宗为谗邪所惑。“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意谓“枳棘(有棘刺的树木)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屈鸾凤去栖息;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鹓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作巢占据”,来比喻贤愚颠倒、是非不分,“小人得志,君子失所”,揭露了统治者亲信奸佞、压抑贤才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际遇的激愤。
【2011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①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2011年北京卷答案】
12.(1)B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有误。由“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可知卖饼儿生活之贫困与艰辛。“歌一声”的叫卖透露出的该是生活的不易,而非“童趣”,语言平实而非“生动形象”。
(2)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涵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与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第二问:略
【2012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 堤
[明]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2012年北京卷答案】
10、①【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2013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2013年北京卷参考答案] ①B(“遗忘”错误理解了诗中的“仰”)
②在这首古风诗里,李白塑造了鲁仲连倜傥风华,功垂青史,高洁淡泊的形象,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在人才辈出的战国时代,鲁仲连尤其以高风亮节,雄才大略而出类拔萃。这赞语表达了李白所艳羡,也是李白的才华自诩。“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当情势需要合力抗秦的时候,鲁仲连应时现身,如明月出海,一扫雾霾,照耀天地,成就功业,声名远播,千秋万代为后人仰慕。这比喻与史实寄托了李白出世建功,名垂青史的雄心壮志。这是李白当下或表层的人生追求。
[解析]
[译诗] 古风(其十)
齐国素有风流倜傥的才俊,其中尤以鲁仲连特别高妙。它就如一轮明月深藏海底,一朝涌现就展开璀璨光耀。击退强秦的声威振动天地,后人世代仰望那余辉朗照。把千金重礼看得很轻很轻,回头向着平原君淡淡一笑。
我也是个淡泊闲适的人啊,展开胸襟我们可以做同道。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当功成名就,鲁仲连却淡淡一笑,谢绝了重金酬谢。这种淡泊情怀,真可引为千古知音。这细节描述与直抒胸臆揭示出李白淡泊高远的人生追求。这是李白终生或深 层的人生理想。这首诗,诗人李白借助鲁仲连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把鲁仲连的出仕比喻为明月出海底,表现了对他的极高评价。“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一句而来,说明其光芒穿越时空,照耀后人,使人敬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这两句说平原君要以官爵千金相赠时,他却推辞离去,足见他高尚的品格。李白就是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热爱自由,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希望自己也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功成身退。
第三篇:8年北京高考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2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 堤
[明]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答案为:
10、①【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2011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①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为:
12.(1)B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有误。由“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可知卖饼儿生活之贫困与艰辛。“歌一声”的叫卖透露出的该是生活的不易,而非“童趣”,语言平实而非“生动形象”。
(2)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涵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与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
2010年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答案为: ①A ②(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①“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慨朝政昏暗,贤愚颠倒,世路艰难之情,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前四句景物描写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压抑、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
②尾句是本诗的诗眼,诗人卒章显志,抒发人生仕途坎坷艰难的悲愤之情。结合诗句来分析,“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两句是说“人生亦如自然万物,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河水一去不返,万事盛衰不一,有如波澜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际遇的感慨。“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以落日的余晖(徂晖)为浮云所掩蔽,比喻玄宗为谗邪所惑。“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意谓“枳棘(有棘刺的树木)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屈鸾凤去栖息;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鹓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作巢占据”,来比喻贤愚颠倒、是非不分,“小人得志,君子失所”,揭露了统治者亲信奸佞、压抑贤才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际遇的激愤。
2009年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案为:
(1)D 解析:七句是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八句则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的风光。(2)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解析:这首词写词人虽因风浪受阻,但却并不颓丧懊恼,而是很达观,泰然自若。这一点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是很相似的。另外,这首词中“一船秋色”“十里湖光”也可体现出词人豪迈的气势,因此说张孝祥属于豪放派。
(3)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富有主观想象色彩,词人不说自己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却说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体现了词人的达观。“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两句,写出词人面对风遏行舟的这种情况的心境。泰然自若,也体现了他的豪放与达观。
解析:分析时主要抓住词人被风浪所阻,却不颓丧懊恼,而达观淡定的词句进行赏析。
2008年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为: 答案:(1)A
解析:“是日”是“今日”之意。
(2)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表现了自己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解析:注释中交代的作者身世,以及诗中“愁”“逐客”等字眼都有助于理解这两句诗。(3)①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②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2007年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问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为: ①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2006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答:【
】【
】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
***************************************************************** 答案为: ①D、E 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解读本诗主要抓住陶诗的特点及一贯的思想主题,本诗也不例外,它主要描写了田居生活的乐趣,因此选项中的相思主题与原诗相去甚远。结合具体诗句,明了思想感情,那么这里的乐趣就不难表达出来。
2005年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不同点:
***************************************************************** 答案为: 12.
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解析:“漏声断”是停的意思。
2.解析:无反衬手法。“铁骑无声”写军队阵容的整肃。
3.解析:略
相同点:
第四篇:2002-2017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2002-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总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
【2002年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登颧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003年北京卷】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年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 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第五篇:2011高考诗歌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全国新课标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全国大纲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参考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应为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天津卷)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参考答案】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江苏卷)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参考答案】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参考答案】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福建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晓至湖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参考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浙江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参考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 “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四川卷)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参考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参考答案】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湖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参考答案】(1)和风细雨。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参考答案】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参考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确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2、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3、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典故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人生无论贤愚的确最后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