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第一篇: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 :

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 :

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 :

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7、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8、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9、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20、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21、创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人是:钱梦龙。

22、良好的阅读习惯有:

1、勤于读书的习惯。

2、健康读书的习惯。

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3、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24、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25、阅读能力有: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26、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如: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说明文中的事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

27、写作教学训练的任务:

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3、思维训练,4、语言训练,5、技能训练,6、文体训练,7、写作速度训练。

28、写作教学过程包括的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3、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4、交流批评,互相沟通。

29、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和体验,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30、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第1条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1、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1、口语交际的态度;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

3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方法:

1、提高自觉性;

2、严格要求自己;

3、反复训练;

4、典型激发;

5、教师的示范作用。

33、教育史上曾有过的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34、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5、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包括:语感、记忆、思维、想象、左右脑协调活动能力等。

36、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37、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作者的思路展开,思路包括:

二、问答题

(一)作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任务有哪些?

1、育人训练。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

2、积累训练。学生写作,首先要有所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积累材料主要有如下途径: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说到底就是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思维畅达,言语活动才能有序的进行。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越具体,越全面,越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越丰富,越有价值。善于想象和联想、深入的思考生活。

4、语言训练。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鲜活、丰满,文章才能光彩照人。只有语言文质兼美,做出来的图画才能味笃情浓,栩栩如生。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取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表达方式、修改文章等的训练,这是写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训练。在审题方面,要准确理解问题含义,弄清写作的要求;在立意方面,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在选材方面,要做到真实、典型、新颖;在谋篇布局方面,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基本结构的归纳;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要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要指导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语言要简明、得体,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7、写作速度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是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快速作文也需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二)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

教师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是无限的,教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用“用教材教”。一个知识渊博、热爱自己工作、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具体注意事项有: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掌握教材的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是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的关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第一要素。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只有熟悉了整本书,明确了整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根据教学单元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的方法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主要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

(三)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1、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过程中,教学内容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运动形式即决定着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素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等,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

5、依据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6、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教学方法适用于个别教学,而有些则可能适用于小组教学或班级教学。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1、测定学习成绩。通过评价,可以测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了解其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情况,客观的评定其语文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鉴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

3、检验管理水平。评价过程可以检查学校是否全面、正确的贯彻教育方针,是否积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管理语文教学等。

4、获取反馈信息。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能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主动的配合学校教育,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5、预测发展方向。语文教材评价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测试所取得的资料,不但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在某种成都上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反战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的教育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体现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养成全球性文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练习。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六)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1、导向作用。无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有目标的学习像是赛场竞争。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推进作用。前边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成为进入新境界的障碍;前边的任务完成得好,就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阶梯。

3、控制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4、评价作用。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5、管理作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

(七)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多样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2、综合性原则。教学方法设计要求综合的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恰当的选择和合理配合教学方法。

3、灵活性原则。教学活动的多变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情景,发挥最大功能。

5、优化组合原则。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各自的积极方面,弥补各自的消极方面,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

(八)研读过程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写略写。

2、内容要素分析。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说明文中的事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

3、写作技巧分析。让学生认识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构思、剪裁的技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等。

4、语言分析。分析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即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和语言风格分析。

5、重点分析。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需要突出重点,包括特点、要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讲讲部分一定要抓住重点。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

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 :

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 :

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19)、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20)、创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人是:钱梦龙。

(21)、良好的阅读习惯有:

1、勤于读书的习惯。

2、健康读书的习惯。

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2)、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23)、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24)、阅读能力有: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朗读法、默读法、摘记法、摘要法。(25)、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说明文中的事理; 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26)、写作教学训练的任务:

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3、思维训练,4、语言训练,5、技能训练,6、文体训练,7、写作速度训练。

(27)、写作教学过程包括的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3、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4、交流批评,互相沟通。

作文教学的原则有两条:

1、写和阅读联结

2、写和生活联结

(28)、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和体验,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29)、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第1条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0)、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1、口语交际的态度;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三个特征是:突出交际性、强调互动性、注重语境性。

(3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方法:

1、提高自觉性;

2、严格要求自己;

3、反复训练;

4、典型激发;

5、教师的示范作用。

(32)、教育史上曾有过的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33)、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4)、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包括:语感、记忆、思维、想象、左右脑协调活动能力等。

(35)、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36)、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作者的思路展开,思路包括:(37)、两个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8)、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生成性(39)、“四步教学段”是作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1925年提出的阅读教学程序。(40)、“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学。(41)、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

(42)、新中国第一套较为规范、完备的分科式语文教学大纲是《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初中、高中《文学教学大纲》。

(4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美育的原则;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44)、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突出的新的教育思想是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45)、精度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重点深入研究-咬文嚼字融会贯通-读思结合边读边记-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46)、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主要表现有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的表达。(47)、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学习(48)、立意要达到的要求是正确、深刻、新颖(49)、教案的特点有可操作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二、问答题

(一)作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任务有哪些?

答:

1、育人训练。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

2、积累训练。学生写作,首先要有所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积累材料主要有如下途径: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说到底就是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思维畅达,言语活动才能有序的进行。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越具体,越全面,越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越丰富,越有价值。善于想象和联想、深入的思考生活。

4、语言训练。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鲜活、丰满,文章才能光彩照人。只有语言文质兼美,做出来的图画才能味笃情浓,栩栩如生。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取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表达方式、修改文章等的训练,这是写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训练。在审题方面,要准确理解问题含义,弄清写作的要求;在立意方面,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在选材方面,要做到真实、典型、新颖;在谋篇布局方面,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基本结构的归纳;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要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要指导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语言要简明、得体,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7、写作速度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是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快速作文也需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二)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

答:教师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是无限的,教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用“用教材教”。一个知识渊博、热爱自己工作、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具体注意事项有: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掌握教材的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是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的关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第一要素。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只有熟悉了整本书,明确了整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根据教学单元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

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的方法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主要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

(三)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1、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过程中,教学内容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运动形式即决定着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素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等,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

5、依据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6、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教学方法适用于个别教学,而有些则可能适用于小组教学或班级教学。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1、测定学习成绩。通过评价,可以测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了解其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情况,客观的评定其语文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鉴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

3、检验管理水平。评价过程可以检查学校是否全面、正确的贯彻教育方针,是否积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管理语文教学等。

4、获取反馈信息。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能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主动的配合学校教育,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5、预测发展方向。语文教材评价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测试所取得的资料,不但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在某种成都上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反战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的教育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体现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养成全球性文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练习。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六)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1、导向作用。无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有目标的学习像是赛场竞争。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推进作用。前边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成为进入新境界的障碍;前边的任务完成得好,就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阶梯。

3、控制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

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4、评价作用。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5、管理作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

(七)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多样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2、综合性原则。教学方法设计要求综合的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恰当的选择和合理配合教学方法。

3、灵活性原则。教学活动的多变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情景,发挥最大功能。

5、优化组合原则。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各自的积极方面,弥补各自的消极方面,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

(八)研读过程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写略写。

2、内容要素分析。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说明文中的事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

3、写作技巧分析。让学生认识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构思、剪裁的技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等。

4、语言分析。分析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即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和语言风格分析。

5、重点分析。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需要突出重点,包括特点、要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讲讲部分一定要抓住重点。

(八)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设置悬念法;创设情景法;应用法;联系实际法;回顾导入;直观导入法;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等等。

第三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阶段。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四章

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

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

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例子:134-135)

第六章

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94页表)

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

第七章

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

第八章

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话题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

话题作文训练注意: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

第九章

综合性学习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p283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十章

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能动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2、大语文教学观:由河北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概念核心是:确认语文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契合。他的指导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并且提出“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实验证明,他的观点和概念是成功的,并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

3、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这两种形式。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为主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等。

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语感能力?

答:语感: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心理学上叫做直觉能力。

培养能力: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

第四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

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

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 :

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 :

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19)、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20)、创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人是:钱梦龙。(21)、良好的阅读习惯有:

1、勤于读书的习惯。

2、健康读书的习惯。

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2)、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23)、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24)、阅读能力有: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朗读法、默读法、摘记法、摘要法。(25)、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说明文中的事理; 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26)、写作教学训练的任务:

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3、思维训练,4、语言训练,5、技能训练,6、文体训练,7、写作速度训练。

(27)、写作教学过程包括的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3、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4、交流批评,互相沟通。

作文教学的原则有两条:

1、写和阅读联结

2、写和生活联结

(28)、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和体验,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29)、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第1条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0)、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1、口语交际的态度;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三个特征是:突出交际性、强调互动性、注重语境性。

(3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方法:

1、提高自觉性;

2、严格要求自己;

3、反复训练;

4、典型激发;

5、教师的示范作用。

(32)、教育史上曾有过的课程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33)、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4)、语文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包括:语感、记忆、思维、想象、左右脑协调活动能力等。

(35)、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36)、语文课堂教学要围绕作者的思路展开,思路包括:(37)、两个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8)、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生成性(39)、“四步教学段”是作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1925年提出的阅读教学程序。(40)、“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学。(41)、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

(42)、新中国第一套较为规范、完备的分科式语文教学大纲是《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初中、高中《文学教学大纲》。

(4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美育的原则;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44)、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突出的新的教育思想是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45)、精度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重点深入研究-咬文嚼字融会贯通-读思结合边读边记-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

(46)、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主要表现有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的表达。(47)、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学习(48)、立意要达到的要求是正确、深刻、新颖(49)、教案的特点有可操作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二、问答题

(一)作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任务有哪些?

答:

1、育人训练。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

2、积累训练。学生写作,首先要有所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积累材料主要有如下途径: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写作训练,说到底就是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思维畅达,言语活动才能有序的进行。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越具体,越全面,越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生动,越丰富,越有价值。善于想象和联想、深入的思考生活。

4、语言训练。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只有血肉鲜活、丰满,文章才能光彩照人。只有语言文质兼美,做出来的图画才能味笃情浓,栩栩如生。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选取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表达方式、修改文章等的训练,这是写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训练。在审题方面,要准确理解问题含义,弄清写作的要求;在立意方面,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在选材方面,要做到真实、典型、新颖;在谋篇布局方面,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基本结构的归纳;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要写清楚,写具体,恰当运用议论、抒情;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的顺序,语言准确、平实;议论文要指导学生立意,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表达准确、严密;应用文语言要简明、得体,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7、写作速度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是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感情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快速作文也需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需要加强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二)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

答:教师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是无限的,教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用“用教材教”。一个知识渊博、热爱自己工作、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具体注意事项有: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掌握教材的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是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的关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第一要素。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只有熟悉了整本书,明确了整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根据教学单元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的方法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主要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

(三)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1、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配合过程中,教学内容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运动形式即决定着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素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等,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

5、依据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

6、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教学方法适用于个别教学,而有些则可能适用于小组教学或班级教学。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1、测定学习成绩。通过评价,可以测定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了解其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情况,客观的评定其语文学习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鉴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

3、检验管理水平。评价过程可以检查学校是否全面、正确的贯彻教育方针,是否积极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管理语文教学等。

4、获取反馈信息。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能了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主动的配合学校教育,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5、预测发展方向。语文教材评价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测试所取得的资料,不但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在某种成都上预测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反战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的教育思想?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目标体现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养成全球性文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练习。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六)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语文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1、导向作用。无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有目标的学习像是赛场竞争。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语文教学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推进作用。前边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就会成为进入新境界的障碍;前边的任务完成得好,就会成为攀登新高峰的阶梯。

3、控制作用。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包括语文教学内容的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等。控制着教学进程,包括教学过程阶段的安排,时间的长短等。

4、评价作用。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5、管理作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

(七)选择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多样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优化组合。

2、综合性原则。教学方法设计要求综合的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恰当的选择和合理配合教学方法。

3、灵活性原则。教学活动的多变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之适应新的教学情景,发挥最大功能。

5、优化组合原则。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各自的积极方面,弥补各自的消极方面,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

(八)研读过程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详写略写。

2、内容要素分析。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说明文中的事理,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诗歌中的意境,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等。

3、写作技巧分析。让学生认识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构思、剪裁的技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等。

4、语言分析。分析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即语法分析、修辞分析和语言风格分析。

5、重点分析。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需要突出重点,包括特点、要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讲讲部分一定要抓住重点。

(八)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设置悬念法;创设情景法;应用法;联系实际法;回顾导入;直观导入法;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等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

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

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

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确定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知识积累,二是能力形成,三是思想培育。

3、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4、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在内容上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紧扣学科教学的特点,二是文字准确简明。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语文教材的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

1、智德启迪。德,在这里主要是指思想品德修养,其中包括对国家、民族、社会、自然、事业、他人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和感情所产生的坚定的纯正的、高尚的行为。智,在这里是指智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维品质。

2、语文历练。

3、语言积累。

4、知识扩展。

※综合组元法。在30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了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国文百八课》,一种综合组元法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文百八课》中的108“课”,实际上就是108个单元。

※如何使用好中学语文教材?(抓住要点)

用好教科书,充分发挥教科书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关键是教师要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能有实实在在的“货色”给学生;二是要有责任心,即愿意花力气,下苦功夫,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还得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审慎选择,把握特点。教科书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根据:

1、根据主观意趣来选择;

2、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所谓把握教科书的特点,主要是指:

1、把握教科书总体结构的特点;

2、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

3、把握教育教学任务在教科书中是如何体现、如何落实的。

二、总揽全局,点面统筹。

1、把握好整套书和一册书;

2、一册书和一个单元;

3、一个单元和一个教学项目。总之,“总揽全局,点面统筹”就是要求我们用系统的方法来驾驭教科书。

三、依纲守本,用活教材。强调依纲守本,这是教学活动的原则性的体现。

1、灵活处理教学程序;

2、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和修正。※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确定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的依据: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根本原则。

1、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语文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语文形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思想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

2、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统一的规律。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是紧密地融为一体的。

3、读、写、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

4、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语文各个教学阶段、各种教学形式、各种训练方式中都渗透着德育美育因素。

※如何贯彻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1、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

3、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可以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的思维训练,可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进行“个别——一般——个别”的思维训练。

4、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5、培养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因素的强大的推动力。(教学实例《范进中举》:进行读、写、听、说的语文训练,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概括、分析、比较、想象、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P89)

※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的依据:教学方法的两重性、多样性、受制约性等特征。

1、教学方法具有两重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方面,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教学方法的受制约性。任何教学方法都受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特点、教学时间和设备条件等的制约。(教学实例《皇帝的新装》P97)《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从整体上看,运用了自学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地分析,运用了讲述、提问、讨论、批注、练习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

2、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改革至为重要的课题。

3、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具体指导可以从一般思想方法的指导、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和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的指导、语文听说读写学习方法的指导五个方面入手。※发现阅读法: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中学生自学能力的构成: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用注释,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查找资料、编制目录索引,能够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读物作圈点、摘要、笔记、评注等。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包括有比较明确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有比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较坚强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我检测、自我调控的个性修养等。

※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的一般目的: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1、丰富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造就品格。阅读还可以影响人的情感,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就是“移情”。

2、发展智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就是习惯。

※阅读教学过程:在教学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教材(课文)的认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阅读教学过程。

※ 课文教学的过程: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阅读规律,一是“预习——听课——巩固、运用”的教学规律。

※ 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五个环节:

1、认读;

2、了解课文大意;

3、对课文内容作种种划分,以达到深入理解;

4、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和扩展;

5、结合课文作练习、留作业。※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朗读: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这就是朗读。

※一般的心智技能是在一般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像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属于一般的心智技能。专门的心智技能活动是在某种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和反映出来的。阅读教学技能就是一种专门心智技能。

※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导入的类型:

1、总结情况,检查预习;

2、承上启下,建立联系;

3、激疑设问,启发思考。

4、渲染气氛,调动情绪。

5、变换刺激,引起兴趣。

※引起动机的有效方法:

1、鼓励:鼓励对任何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鼓励是对给以充分肯定的反馈信息,会起到强化的作用。

2、及时了解个人成绩;

3、明确学习目标;

4、获得成功的满足;

5、共同讨论的影响;

6、限时和竞争的影响。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2、提问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思路。唯其如此,才能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

第五篇:《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行为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期,50和60年代盛行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理论家普遍把学习看做是有机体在特定环境中对刺激所作出的行为上的被动反应,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刺激一反应”(S-R)联结公式,其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因此称为“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第一,主张心理学研究应局限于有机体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内在的意识活动或心理过程;

第二,主张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学习结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因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刺激指作用于有机体并可能引起其反应的因素对有机体所施加的影响;反应则是对作用于有机体刺激的应答。

第三,有机体的任何复杂行为都可以还原为一系列简单行为的简单组合。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

(一)课程目标

在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和设置上,主张应该把基本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言语行为(或语言习惯);

(二)课程内容

在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提倡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编制教材

1.小步子原则;2.促进学生积极反应原则;3.提供及时反馈原则

(三)课程实施

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强调模仿练习和强化的运用;

(四)测量评价

在语文课程的测量评价方面主张测验外显行为和进行客观测验。

三、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课程观的评价

(一)积极方面:提出了程序教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消极方面:

第一,过分强调模仿和练习

第二,客观性测验只适合语文基本常识和名句名篇记诵的测量。用它来测量评价语文高级技能(如篇章的阅读理解、对诗歌的鉴赏、写作等)是不适当的。客观性测验的标准化强调学生对文学问题看法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如何制定灵活的教学和测评内容成为了语文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其理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与研究对象相适应。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应该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分析和研究人性。

(二)关注个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要关注每一个人,强调个体的个别差异,重视研究特定个体的心理特点。

(三)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要与研究对象相适应,尤其反对行为主义依靠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对人的心理进行推论的简单做法。

总之,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从各个方面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进行了反驳,开启了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

(一)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

(二)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以选择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为原则

(三)课程实施

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 2.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协同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3.创设一种真诚、和谐、被人关怀和理解的学习氛围 4.课堂时间和上课形式的自由 5.异质分组

6.着眼于学习过程的学习 7.从做中学

(四)教育评价

在语文课程测量评价中实施“情境性测量”和自我评价。

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课程观的评价

(一)积极方面

重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及个体差异,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消极方面

1.忽视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只注重课程要符合学生个人的自发兴趣和爱好,忽视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认知学派学者认为学习者透过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种资料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识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主张已有知识对人的行为和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

第二,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加工由外部环境输入的新信息的过程

二、认知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

(一)关于语文课程的设计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课程设计观主张,语文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合理的认知结构,要做到:

1.目标设置三维化

语文内容知识(陈述性知识)、语文基本技能(程序性知识)和语文高级技能(策略性知识);

2.教材编制结构化 认知心理学家强调教材结构要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符,编制教材要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具体包括布鲁纳的“螺旋式上升”、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原则,图式理论的教材要促进学生图式的习得和精致。

(二)关于语文课程的实施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在实施语文课程中要按照学生加工语言文字信息的规律和认知活动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加工语言信息的内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的活动方式要能够为学生顺利展开认知活动和解决问题创设适宜的外在条件。

(三)关于语文课程的测量评价

认知心理学在测量评价方面注重评估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这种结构的功能与外在表现。

第四节 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

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的一种认识论范畴。该理论认为,认识并非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创造的,不存在唯一的、真实的和客观的实在;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

一、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

第一,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情景;

第二,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于社会协商; 第三,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

第四,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和监控; 第五,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第六,强调“少就是多”和“学会如何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

(一)课程设置

1.语文课程要反映复杂问题和真实情境,要用真是复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

2.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认知工具,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开拓学生的课程资源; 3.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多接触社会,通过实践学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超文本,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二)教学设计

1.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协商制定的;

2.语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分析应该是开放而灵活的,并将伴随着学生学习进程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3.语文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采取相应的、灵活的教学策略。

(三)课堂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探究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四)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应该遵循这样几条基本原则:

1.以知识建构为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2.以意义的建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依据,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3.强调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4.评价必须考虑学习发生时的具体背景; 5.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6.既重视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下载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笔记 1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笔记 性质 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 课程:即经验,是学习者生活经验的总和,是学习者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 课程内容:(课程要素)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六章)

    第六章 语文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主要指课......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九章)[范文模版]

    第九章 写作教学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重“知”轻“能” 我们的写作教学一向注重写作知识和写作文体,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背景”与“领域”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列维· 斯特劳斯的归纳 1.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 2.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 3.语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整理(最终定稿)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 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通常所说的“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1950年6月,在《初级语文中学课本》......

    定稿·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 课后习题汇总(共5篇)

    目录 绪 论 .............................................................................................................................................. 5 一、......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基......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关于教学设计的界定,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史密斯和雷根的表述,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址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