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课堂进行1
重总结、勤反思、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对教学后记的理解
汕头市龙湖区新溪第一中学 王才彬
曾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它强调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多次的反省。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如此,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进行多次的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向45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那么,如何在上完一节课后能够及时地总结、反思并记录呢?这可以通过写教学后记。所谓教学后记是指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之后及时地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写在该教案后面的一种文字记载方式。它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备好课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帮助教师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又能加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增强对当地学生的适应性。教学后记的涉及面很广,包括对教材的处理,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的设计,教法、学法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记教师自身的教学后记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受教育者,而教师则是教学的施教者,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学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因而教师自身应该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1.总结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新课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引起学生高度思维的提问,合理的时间分配等记录下来,为以后提供教学参考。“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该实验只用萌发的种子做实验,我在备课时注意到初一学生因为知识的限制,可能存在着这样的疑问:“是什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否是萌发的种子释放出的气体?”于是我就多准备了煮熟的种子和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来做对比实验。当我先用萌发的种子做实验时,学生真的弄不懂这是什么气体,气体又是从哪里来的。于是我就问学生:“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哪种含量增多?”再让一位学生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同时也用煮熟的种子做对比实验。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确实是萌发种子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我将此实验记录在案,作为讲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例子,对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教学,体现了教师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了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
2.查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即将教案中处理不当,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教师的备课毕竟是纸上谈兵,尽管力求准确完美,但由于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真正全面地把握好每一节课,即使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讲传染病时,因为刚好是甲型H1N1流感开始流行,所以我就讲了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和预防的一般措施,并让学生发表意见,整节课学生都很活跃。但由于备课时并没有准备这方面的内容,导致用时过多,从而没有按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我总结一下:可以把甲型H1N1流感单独作为一节课来讲,才不会讲得仓促又使这节课不完整,同时又能对学生认识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在授完课后,要多作自我反思,及时地对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如教学目标是否能完成,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板书、练习、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如果课后不能及时地总结、查找不足之处,并记录下来,附上解决方法,那么,下一次的教学中便有可能重蹈覆辙,达不到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目的。
3.记教学灵感,采撷精彩闪光点 所谓教学灵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在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时就是因为他跨入浴缸洗澡时,浴缸里的水向外溢出,从而激发了阿基米德灵感的产生和思维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因为灵感的产生和思维的突破,忽然感悟到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个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在讲学中,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后,都会感到很兴奋、活跃,此时常会有一些有趣的语言、行动、范例、随机应变能力等随教学而出。如在讲“骨的成份和物理特性”时,我取出一根草鱼肋骨,轻轻用力使鱼的肋骨弯曲来说明骨的弹性时,但因为用力过大使鱼骨折断,这是我预料之外的事。于是我灵机一动便给学生提出备课时所没有准备的问题:“为什么用力过大骨会断裂?这能不能说明骨不具有弹性?”让学生先思考,然后我再总结:“骨具有很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但骨所承受的压力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骨所承受的压力不一样,如成人的股骨能承受263kg~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kg~276kg的压力,但如果骨承受的压力超出一定的范围,骨就会断裂。”象这些精彩的片段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稍纵即逝,如果课后能够及时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它将会直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后记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之后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所提的意见、建议及要求等方面获得的信息反馈。这些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有些是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学生的思维误区或独特见解等。如我在让一位学生讲“软体动物门”时,她的准备很充分,讲得也很好,而且能结合潮汕俗语“大头蚌开嘴就臭”来说明河蚌的两片贝壳如果已经打开(闭壳肌松开)就说明河蚌是死的。我给予该生充分的肯定,自己也虚心地接受这一例子。这样既表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了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能进一步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记在教师互听评课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这是一项最具体最实在的借鉴材料,为推动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各学校都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我校举行的公开课有教师教学优质课、观摩课、复习公开课和新教师汇报课等,听课的有各组人员、各级领导及生物科的同仁,通过听对方的说课及其他教师的评课,吸取别人有用的教学经验,这样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让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后再评课也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在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时,因为小鱼活蹦乱跳,有的跳到桌上,有的跳到地上,有的尾鳍贴住显微镜的物镜,使得学生很难仔细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整节课也有点乱。课后有位老师给我提建议:“可以用滴管向小鱼的鼻孔内滴1-2滴70%的酒精,使小鱼呈麻醉状态,这样小鱼既不会死亡又易于进行观察。”我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即用该教师建议的方法,效果真的很好,于是我便在教案后面把它记录起来。由于有经验的教师能从各个环节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因而应及时地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再经过“精加工”就会不断地改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因此写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此以往,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教法会越来越灵活,教学能力就会越来越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会逐步提高,完成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总之,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捕捉教学“灵感”,及时查漏补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加强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能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因而我们应重视教学后记的写作。
第二篇: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
单位: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中学
姓名:宫爱民
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
齐齐哈市铁锋区扎龙中学
宫爱民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心潜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说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和控制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个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达到目标。也就是说,准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标准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教师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教师在上新课前,首先要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参校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目标。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课堂上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实施方面都做了深层次的改革。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对知识的讲解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在学生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当然,除备好课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研究怎样才可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化英语教学方法
可以说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会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②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③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所起的的作用都有所不同,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并且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在教学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就可以通过班机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比如谁比谁高或矮,谁是最高、最漂亮的,谁跑的最快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学生身边的事情,甚至是本人的,因此学生很乐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在愉快的教学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五、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成为习惯性意识,并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想法设法开展不同形式的英语学习竞赛,包括小组之间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例如在教学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在教学有对话的课文中,开展小组对话表演和比赛,看谁的对话正确、流利;在教学长篇的阅读文章时,鼓励学生用“一口气”读法或限时快读的方法进行课文阅读,看哪位学生能又快、又准地完成任务。此外,鼓励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报告,根据所学的对话和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改编和表演,开展小演讲活动,用英语做游戏,猜谜语,学唱英文歌曲等等。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内和课外活动,既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觉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
六、注重感情投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感情去赢得学生的感情。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教师给予学生一分爱,学生会回报教师十倍的情。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朋友,学生也就更加愿意和教师交朋友,他们会把自己心中的快乐和痛苦 甚至心中的秘密告诉你。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师生一起不断地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才能更多地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泰戈尔说,“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英语课的首要任务虽然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必须要与英语教学本身想结合。教师要把情感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
我们知道,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他向学生提出意见和要求时,学生会认为“老师是为了我好”、“老师说得对”,从而产生肯定的影响,愉快地加以接受。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学生喜欢的老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功课的努力程度也一定很高,因为学生会把老师的爱同化到他所教的学科上面,因而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课堂上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积极参加到课堂语言学习活动中,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成绩也就会更好。
可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处的融洽,教师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并用真心来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就一定愿意学习这位教师所教授的学科。
几年来,本人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尝试,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浅显地总结了这点教学心得,并运用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同时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英语水平。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语文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感知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有效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实例,谈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优化
在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指在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融进信息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的方法和途径,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别开生面的变化。我认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从以下五个方面极大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化促进小学低年级情趣化识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识字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课件与识字巧妙的结合,不仅从趣味性角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认读,识记生字,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字、词、句、文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反复和学生“见面”而自然获得,不知不觉中,生字就掌握了。学习的空间是自主的,学习的形式是有趣的,学生学在其中,练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变识字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当学生处在情趣化教学中,识字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便会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极强的特殊状态,也就是他们身心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识字教学效率达到了最优化。如教学“星”字时,大屏幕显示星星闪烁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星姥姥,谁能念好我的名字星(xīnɡ),我就和他交朋友!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练习“星”的读音。(读准星xīnɡ)同时显示星星眨眼的动画。星星眨眼这一富有人性与童趣的设计,令每一位小朋友跃跃欲试和星星交朋友。在教学“暖” 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调动学生诸多感官来识字
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如,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生字的第一印象【1】。在识字课中,通过听声音,学习“闹钟”、“小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学习“太阳”、“月亮”;通过视频进行动作模拟,学习“洗脸,扫地,升旗”等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原本苦涩的“咖啡”了。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我的做法是:上课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班级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太阳》这一课是说明文。与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课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开展“天文知识大家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有关太阳系的知识,确定教学内容。课上,由学生主持宇宙探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探险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网上探索。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内容记录在留言板上,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开展交流会,教师进行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及时进行指导。
在集体交流时,我出示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课件,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解说,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第四篇:优化课堂提问
优化课堂提问
善教者,必善问。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经常用启发性的问答法进行教学,他主张教学要“循循善诱”,运用“扣其两端”的追问的方法,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寻求知识。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布鲁纳(美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设计合适的问题
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低级认知问题和高级认知问题。
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一般不会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而高级认知问题则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不唯一确定,促使主动思考。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不仅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还必须问题明确,不能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当然还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准备对策。
二、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
提问必须把握时机,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时刻。例如,教师讲到“北京人用火”时,提出一个问题:“当时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怎么会知道„北京人‟用火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活跃开来。正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出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猿人居住的洞穴里厚达6米的积灰烬,一张是留有火烧痕迹的石器和残骨。紧接着教师连续问:“火从哪里来?火有什么用处?……-”层层设问,使学生深刻领悟了“火的使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教学重点。
如果找不到提问的时机,或提不出什么问题,或者不根据需要无端地提问,都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烦,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注意提问的策略
一般情况下,上课之初,要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以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从平稳向活跃的状态发展,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时,就要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的思维由高潮转入低潮时,可以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学生非教学行为的出现。同时,每提一个问题后,要有一定的时间停顿,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
四、面向全体、及时反应,促进交流
提问要面向全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责任感,同时便于教师全面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差异,因此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问题的合理分配,容易的问题,让一般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可让优秀学生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参与和成功的快乐。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及时评价,正确分析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和误答得原因,分析个别学生的对答与全班大多数同学理解的异同等等。切忌笼统评价,简单处理。同时,教师通过评价、说明、再次提问,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创设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问,是讲、练、思的融合,是教学方法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然鸦片输入对中华民族带来了如此深重的灾难,清政府为何还有人反对严禁鸦片呢?”“中国的禁烟是引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
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败、鸦片战争的性质非常有用。
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会他们求异思维的方法,悉心引导学生,从书本中、从教学中、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教会学生善于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中心思想来思考,提出问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目标。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应作为专门的教学艺术,引起教育者的重视。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设问艺术,所以课堂提问艺术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
第五篇:如何进行课堂评价
如何进行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几个标准的总结
第一,看演示黑板多少。拉开课桌未必就是高效课堂,但没有黑板却难以实现高效课堂的真正理想。黑板相当于超市的货架,没有货架的超市岂能称为超市?当然也无法指向人人、实现分层。
第二,看学生活动得如何。学生是个别在动,还是全体在动?是主动在动,还是被驱使在动?动有三看:听声音,看动作,看表情。一节好课,要从三个维度来评价:课堂氛围,参与人次,学习效益。
第三,教师讲些什么。要看讲解是否服务于学,是灌输还是启发,是教导还是诱导,是告知还是梳理思路。当然初期可以精讲,但建议尽量少讲。好教师一般能“不教而教”。
第四,是否使用环节摸式。模式未必适合每个学科,但没有模式的课堂往往会更加糟糕,模式是基本法度,有时候模式也是生产力,有模式至少可以让每节课“保底”。
第五,导学案是不是能“制导”。导学案承载了“育人”与“会学”的诸多功能。导学案不是习题集,是学生学法的“学步车”,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驶向终点的方向盘,亦是教学效果的检测仪。
第六,测评不是考试。高效课堂立足实然目标,抓住应然目标,抵达必然目标。实然目标寓于应然目标,即通过学会,然后会学,体会乐学,生成创学,实现从新课改“三维目标”到高效课堂“四维目标”的跨越。测评既是考察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是寻找和查看学生能力的生长点的过程,对学习情感和精神成长做出验收的过程。
第七,课堂评价几个标准
预习三要: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不会的”问题。
展示三性: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小组三评:互动的程度、拓展的宽度、生成的高度。
课堂三环: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三生:生活、生态、生命。
学习三法:独学、对学、群学。
学案三背:学生、学情、学法。
课堂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学习三宝:双色笔、活页夹、纠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