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教学心得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总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习?初中物学中如何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学”上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主体作用呢?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将我工点滴体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会介绍如下: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学科表现出极大的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所以在物理新课实时,认真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所以在物理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所以在物理新课实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一个概念和规律、公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所以在物理新课实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注重让用学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生已学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掌握基础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第二篇:物理教学心得
物理教学心得15篇
物理教学心得1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共振教学的感悟
发生共振的条件是: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时,物体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当外界的策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学生学习欲望达到“共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和家长的策动力“频率”要接近学生学习的欲望的“频率”,这里既要搞清楚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的“固有频率”,还要搞清楚使策动力频率更加接近学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途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研究社会的需要,需要知道工作的目的,努力改进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两者达到共振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2、整体法与隔离法教学的感悟
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学习中用得很多,当我们要求解外界对一个整体的作用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系看成一个系统,不再区分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更有实效性;当需要研究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就需要进行隔离,把需要研究的物体单独隔离出来,研究外界对它的所有作用,从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作用。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首先从整体着手,再进行隔离分析。这对我们教师的工作和对学生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对学生研究首先是对学生整体的研究,研究他们的整体水平,整体的需要,整体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对我们物理学来说,什么是学生最为有用的,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的要求等等。然后才是谈具体的教学研究,每一节课该怎么上,怎么处理等。这也对我们社会生活有所指导,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总是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看法,这就要有一个首先看整体,再看个体的方法。当然,不同的人需要研究的整体和个体是不同的,比如国家的领导人首先应该考虑国家利益,然后才能考虑集团利益,最后是个体利益。辨证唯物论指出: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能得到最大发挥。
3、建立物理模型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很多,而建立模型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和周围的物体有作用和联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完各种因素,总是考虑主要的,影响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比如我们平时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都忽略了空气对物体运动的较小影响,当然如果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空气阻力影响比较大,就不可忽略了。把物体的运动抽象成模型,就可以用模型所遵循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了。物理的学习就是要学会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需要。这一物理学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会面临许许多多,各种问题交错的复杂局面,有时候让我们焦头烂额,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就要用考虑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来建立各种模型,用解决模型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不要斤斤计较,把许多次要矛盾考虑进来,使问题无法解决。
辨证唯物论指出: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4、临界问题教学的感悟
在物理学习中由量变到质变,由一种规律转变为另一规律的现象普遍存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物体,水平拉力从小开始慢慢的增大,物体就会从静止变成滑动,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经过最大静摩擦力的临界状态变成了滑动摩擦力。被斜面上绳拴着的小球,当斜面体发生加速度运动时,在一个方向上的加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会逐步的减少,经过压力为零的临界状态,就会离开斜面。从这里看到,要发生质的飞跃,就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我们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量的积累。我们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靠平时认真的学习与积累,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多到知之甚多的一个积累过程。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如果不愿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努力,而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或者急功近利、企求“侥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持某种物质的相对稳定,又要注意“防微杜渐”,要能够提前防范。
发展观指出: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5、选择参照物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上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了参照物才能考察其它物体的运动规律,没有参照物就谈不上物体所遵循的规律。只是许多时候我们都默认选地球和与地球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这里我们明显看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选择好了参照物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比如,一艘在匀速流动的河水中匀速沿河岸航行的船,从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过了半个小时,船上的人才发现,返回追回漂浮物,问再过多少时间能够追回漂浮物。此题选岸作参照物就比较麻烦,如果选水作参照物,则非常容易解决。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是要考虑方法的,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我们要变换一下参照系,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归,这对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相当好的指导意义。
物体学的内容宽广而又深厚,虽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它的许多分析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物理教学的任务,不要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科学本身的传授,还可以发展到一个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启迪。
物理教学心得2
我在北京已经教了好几届的初中学生,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具体如下: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压强的定义时时,我先让学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义,接着让他们与压强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清楚压强、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几个物理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以上是我近几年物理教学工作心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物理教学心得3
一、高中物理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校的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xx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我们既要面对学生素质较差的现实,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消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重继承而不重创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三、物理教学探讨
3.1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3.2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3.2.1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3.2.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作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我负责初中72班,初中96、97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初中教学在完成新课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第一轮总复习。初中教学重点在初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衔接,思维模式的转变,物理模型的建立上。
二、成绩和缺点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效益
(1)重三基。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习《超重、失重》一节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我布置学生课外站在磅秤上亲自实验,从而加深了对这一物理过程的理解。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延伸。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设法将难懂的知识通俗化,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在学习《波的传播》中我把问题口诀化:“上下坡反向”、“向右看齐”等。
(2)重能力。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习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对一道习题,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小制作小组,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家学习。我把四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习总组成员。我和四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月考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行编号,更有利于学习的共同进步。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变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成绩自然而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错题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还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感想。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比较好的得5分,有一些错或不整齐的给4分,错的较多的给3分,数量较少的给2分。对这样的措施,学生一开始还比较重视,时间一长就疲塌了,错题仍然错,不见长进。
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对错题集整理比较好,符合要求的打个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只用红笔勾出错处。由于有些章节题目较难,多数做不好,只有少数几个得5分,也有时题目比较容易,多数能得5分。这样,学习好、整理认真的学生经常得5分,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得5分,学生的错题集上只出现5分,不出现其它的分数。一学期下来,我发现错题集比原来整齐多了。每次错题集一发下来,学生都翻开看看,有的自言自语的说:真好,又得了一个5分。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5分,却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可以转化成继续努力的愿望。虽然我不再做更多的工作,无形中作业质量也提上去了,错误率明显下降了。
三、方法和措施
(1)坚持课堂随时练
在平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习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习。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
我每周都要抽一节晚自习,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坚持章节单元练
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习巩固。我精选习题,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习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我在周报上给予公布,以形成激励。
(4)坚持物理天天见
在初中教学中,我又坚持物理天天见。由各班课代表负责统一安排,每天由一个中等偏上的同学精心挑选一道习题,抄在后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思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在和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我每个班随机找15名学生进行研讨。让他们总结一下前一段学习中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老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应该避免哪些,你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月考后,开边缘生动员会。我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会,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并激励他们,你们有一个好的前途,很有希望,但考试成绩不理想,一定要仔细分析原因,相信你们会更优秀!也有些学生入学基础差,但我并不因此而忽视他们。除了平时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谈话之外,还专门为他们开激励会。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方。
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探究与实践共行,汗水与心血同伴。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去奋斗、去探索。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工作中去,为我校建成示范性中学而努力!
物理教学心得4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物理教学心得5
20xx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县教体局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作为教师,作为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师,课件的制作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能更加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面对知识裂变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多面性、广泛性、自主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产生,所以对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势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培训的内容主要是:PPT课件制作,Flash课件制作,PS图片处理。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培训机会不多,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时,我也深感压力的巨大。认为首先应该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我们教师来说,PowerPoint课件是最早接触的。利用PowerPoint可以创建出非常漂亮的幻灯片文稿,这些幻灯片中既可以有文字,还可以包含图画,表格,统计图表,组织结构图,甚至可以有声音,乐曲和动画效果,还可以为这些幻灯片设计出统一或不同的背景。利用PowerPoint可通过各种形式放映幻灯片,我们可以在本地的计算机上直接播放制作好的幻灯片,也可连接到特定的投影仪上进行曲放映:既可以在完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放映,也可以由使用者手工控制播放:可以令每张幻灯片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切入到屏幕上,使得放映效果生动有趣。这次培训,主要学习了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动画的设置、声音的添加、影片的添加,设置不同的背景,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个人主页,还有如何将Powerpoint课件转化为flash课件。
在培训之前,我可以说是只会欣赏flash,对制作Flash课件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半天的培训,我了解了很多,也会跟着制作了。通过培训我对制作课件有了新的认识: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不同的制作软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短短两天的培训,我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物理教学心得6
初中物理新课标跟之前的物理课程有了不一样的要求,也有了比较多的变化。物理课程不仅应该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样也重视技能的训练,而物理新课标则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结合了。接下来,深圳汉普森英语的辅导老师就来给同学们说说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新课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深圳汉普森英语的老师指出,初中学生更初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物理知识,没有注重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其实是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新课标则体现了更加关注社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毕竟物理知识只有贴近生活后才显示出它的魅力,同学们也才能够感受得到。
初中物理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深圳汉普森英语的老师指出,之前的物理教学不管学生愿意或者不愿意学,老师就一味的教,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育,不注重科学研究,也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而新课标教育则注重科学研究,并且也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趣味性。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样一来,同学们再遇到不能解决的一些物理问题,也能够利用自己形成的学习能力极好的解决它们。
无锡名思教育的辅导老师表示,初中物理新课标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学科和学科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并且还相互渗透,特别是物理和数学。过去的教学都是把不同的学科孤立起来了,很少将学科相互联系起来,所以同学们在解题的时候都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答物理题目。
以上就是无锡名思教育的辅导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的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体会一番。
物理教学心得7
对于中学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十来年,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鉴,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崂山中学、潍坊中学在教改实验中设计的三段式课堂结构: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实验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师毛波在讲“长江三峡”一文时所创设的“创设情境——美读感知——品味理解——想象创造”四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的成功范例。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地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物理教学心得8
从事物理教学几年,发现有好多同学不会学物理,怕学物理。他们老是感觉到物理难,我也常常感觉力不从心,觉得累。我常想,面对这样的生源,怎样尽可能的教好物理,教会学生呢?下面我就物理学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因材施教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物理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每一个都很重要,我们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掌握并加以应用的。靠死记硬背,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但大多数同学就不行。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学科的特点,解题时尽可能多的画图来讲解,并不时穿插一些俗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对题意、规律、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也要求学生学会画图。经过几年的探索,学生对此反响很好,称此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也有利于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的掌握。
3、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热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来创设这种愉悦的氛围呢?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津有味,课堂充满和谐、活跃的气氛。
其次,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 “亲其师,信其道”。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具有课堂改革意识的教师,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现代合格而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心得9
在教学中,我认真执行物理规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努力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在物理学习方法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新课程改革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而物理实验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一个物理与一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这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我们在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解题时,要注重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例如: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那么就要控制保持电阻不变,而要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那么就是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而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除了上面举例之外,还有许多。例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用这种方法。
二、新课程改革要重视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将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这一逻辑推理方法就叫做物理类比法,它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初中学生运用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路,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效率。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的,例如:在电压一节的教学时,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所以学生很容易通过类比法的学习,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再例如:初中物理新课程学习中,我们可以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
三,新课程改革还要重视其它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例如运用等效替代法在解决长度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的应用以及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电器的电阻等等。例如运用推理法解决牛顿第一定律、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结论等等。再例如运用推导法,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等等。
总之,我认为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特别注重探究实验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牵涉的面广,影响的因素不定,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把自己在教学过程想到的、看到的好的方法,经验及时写下来,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努力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物理教学心得10
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对上学期整体工作的回顾,我有如下一些具体心得:
1、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3、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4。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考试考的是题,所以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解题的过程。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练习,学生难以做到熟练准确。每次练习其实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缺陷的一次填补。以前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要多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另外,要适度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不能过分的扩充知识。不然就会喧兵夺主——扩充的知识既不是考试的重点,又占据了学生大脑的大部分空间。转移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利于重点知识点的深化。然而“读书便唯读书”的观点,是我一直都很反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扩充,但是太多太杂,扰乱思维,适得其反。《老子》有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们要培养的是新一代的社会栋梁,那么就不能让他们成为杂而乱的麻!让他们的思维向深度发展,太浮于表面的“博”只能是门门懂样样瘟。在知识的扩充和兴趣的培养上,我得出了新的观点——潜心书本,关注兴趣。备课时自己的思路要以课本为牵引,讲课时要指引学生的思维围绕着课本、以及资料展开。如果思维脱离教本过远或者思维扩展过快,由于学生的思维有限,便很容易出现上课走神。如果这个现象长久了,对于智力不太好的部分学生来说,这将成为他们的困扰,随后变为负担,然后自我放弃,最后轮为差生。。
物理教学心得11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谈谈物理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学好物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与老师们交流和探讨一下。
一、严爱兼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给他们知识,更要给他们细心的爱护和严格的管理,也就是严爱兼施。因为知识重要,但是懂得如何“学知识”和“学会做人”更重要,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全面的知识,而且要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既能严格要求,又能爱生如子。实践证明:有些事情需要用爱心来暖化,但是有些时候更需要用严格的要求和纪律来约束,离开了纪律和约束有很多事情会走形和打折扣。所以我的观点是:该爱则爱,该严格必须要严格,而且一定也不能留情,即“爱而不溺,严而不疏”。这样一来,学生对你的感情是“敬”、“怕”、“爱”的交织,有话既想和你说,干任何事情时又不会肆无忌惮,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
1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总结出一些便于理解与记忆的规律让学生记下来,如:
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当电阻R变大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也要变大(即大都大,小都小)
2、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时可以假设让物体的接触面长毛,则毛偏向的方向即为摩擦力的方向。
3、用电高峰时开的用电器最多,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导线两端的电压最大,2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最小,灯泡最暗,烧开同样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最长。
自己总结的这些规律语句不一定多么通顺,语法也不一定好,但记下来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特别是复习时的作用更显而易见。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缺补漏。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五、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心得12
一、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
二、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低。对这类问题我没有责怪学生无知,更没有认为是出怪相而批评学生。我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三、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物理的方法,对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物理教学心得13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是电学知识的入门篇,是今后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为了能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从本堂课开始即对电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我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有机地将各种电教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十分轻松、和谐、学生抱着极大兴趣中进行。从而,使电化教学手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功能。
新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放映科利华物理电子备课系统光盘上清晰逼真的静电竖发、冬天漆黑晚上脱毛衣时放电等片段后,学生情绪渐趋兴奋,接着演示静电除尘实验,并通过视频展示台的摄像头,将整个实验过程反映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机屏幕上,保证每个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通过一连串的现象再现和实验演示,再加上逼真的视听感觉,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对有关电学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时机提出“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的课题,于是学生带着好奇与急切求知的心情投入到电现象的学习探索中去。
二、合理展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功能。
1、完成旧知识的复习与新知识的教学的连接,课题引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最简单的起电方式是什么?得到摩擦起电的结论后,我就通过摄像头,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透明玻璃板上放置的各种轻小的物体,然后将放有轻小物体的玻璃板置于视频展示台上,由学生在展示台上演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这样做既可放大了实验现象,增加了实现现象可见度,又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前后连接。
2、顺利实现各知识点教学的过渡。当学生通过实验投影演示,掌握了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后,为了实现对这一知识的复习,同时对下一知识点教学的自然过渡,我安排了带电体吸引通电小球的实验,学生主观察的是:通电小球被吸引→与带电体接触→接触后又弹开这一过程。为了提高这一过程的可见度,我利用摄像头将通电小球在大屏幕上进行特写,使每个同学清晰地观察到了通电小球的整个运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能顺利地回答通电小球被吸引的现象,同时又产生接触后为什么又被弹开的疑问。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地进入了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
同样,在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结论后,又面临一个巩固复习并向下知识点教学过渡的问题。我利用powerpoint,向学生出示一个练习题,A、B两轻质小球,A带正电,则B一定 带负电吗?我将此题做成了彩色的,使大屏幕上出现亮丽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该题讨论的热情,通过学生的热烈的讨论后,得出B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通过对B球是否带电的讨论,教师提出检验一个是否带电,我们需要用验电器,这样,很自然地实现了由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向验电器教学的过渡。
3、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本课重点是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而教学难点是做好带电体间相互作用的实验,为了突破该教学重点与难点。我使用了多媒体幻灯片、摄像头及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另一方面,利用摄像头,通过电视屏幕直接让学生观察带电体间相吸、相斥的实验现象,另外,请一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直接用彩色水笔在幻灯胶片上填写不同带电体的相互作用的表格,这样做,既保证了实验现象的清晰度,又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电荷量、中和现象的应用与防护不是本课教学难点,故在该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学生自学,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我利用幻灯出示自学提纲,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三、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功能。
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我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得到反馈,我利用幻灯出示综合练习题,由学生在规范的答题白纸上独立完成,然后,我抽取其中几个同学的答卷,通过摄像头,将学生的答卷反映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同学来评析,这样做可避免以往由学生上黑板练习而造成浪费时间,增大学生心理压力、反馈不真实等问题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概念辩析及规律应用能力和错解评析能力。
四、实验诱导,培养探索精神的功能。
学生在紧张的综合练习及完成作业评析后,我在结束全课前用放像机放映了一段:“模拟星系运动”的实验录像,这是利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学生课后能自己动手制作的趣味实验示例,这一环节的安排,目是的:
1、放松一下学生紧张的情绪;
2、再一次将学生领回了充满神奇和色彩和具有无穷魅力的物理世界中来,同时使学生了解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于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精神。
电化教学手段在本堂课教学中,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放大演示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示了演示实验现象的动态过程,强化了学生感性认识,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有效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电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物理教学心得14
本人任教初二物理,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让学生自信快乐地学习:
初中学生年龄在十三四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5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对平面镜提出了许多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车旁的镜是不是平面镜?课堂上说实话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边做边表述,行吗?”我赶紧让他上台表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先将两只手电筒放在等距离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个位置。”(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动。实验结论的描述时,也有同学大胆质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为什么像总会更高或更低些?我动一动玻璃板后,有时又能用不亮的手电筒接到像呢?这位同学对实验的评估,我在自制教具时并没有考虑垂直问题(因为玻璃板事先有要求做成垂直支架),这一来倒在课堂上让学生给解决了,这让我深信:学生的细致可以超出教师!
3、思教学之过: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如:(1)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2)摩托车旁的镜子是不是平面镜?在问题罗列后又立刻出示演示,虽演示能吸引学生,但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许学生能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课后的学情调查中,一位同学和我交谈说:“老师你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蜡烛可找到像,因为在家我玩过镜子接火炬游戏。”看来我低估了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在“二平面镜成虚像原理、三平面镜的应用”不敢放得开,约只用了15分钟,特别对“虚像”这一难点没有板书,只用多媒体显示,且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简略,对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可能不利。对“潜望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也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给学生。
4、想教法之变: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法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一堂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像《平面镜》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物理教学心得15
从XX到现在,我多次担任家教任物理教学,在这段时间里,我带过高一的也带过高二的学生。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正逢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我们那是不一样,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我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总结了一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注意点。
一.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物理家教或物理教师,决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可呆、不知所搓,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中间休息时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辅导的学生基础比较差,经常不勤于思考,所以如果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我觉得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3.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心中应该有底,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或留下后遗症。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物理选修班学必修1、2及选修3—1、3—2、3—3、3—4、3—5选4。看的时候主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比如我们在3—1上学到磁通量这一内容,书本上只有很少的一段文字,如果新老师不注意阅读3—2电磁感应部分就不会知道这一内容的重要性,电磁感应主要就是围绕磁通量变化,如果在3—1把磁通量讲透,3—2的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学生就水到渠成的掌握了。
2.多做题目。
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做题是少不了的,理科教师必须通过做题来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3.多向老教师请教。
在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情况下,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这样可以吸取教学经验,把握重点难点内容,还可以让自己走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点成熟,成为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
以上几点是我对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也是我对教学方面的总结。由于经验尚少,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生涯中,我将会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并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毕业后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第三篇:物理教学心得
物理教学心得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教学心得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物理教学心得2
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紧张而忙碌,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讲台的我,刚开始以为对付中学物理知识性问题不在话下,只是经验不足而已,其实不然,在这一年来深入教学实际中,才发现,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学时没有搞清,在大学也未认真思考过,要教好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诚然,中学物理不需要那么深入的理解,但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渊博的知识,才能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诸方面居高临下,运用自如,避免一叶障目的现象。这一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各位老教师的不断提携。教研组老师第一次查看我的教案时就指出,要多看别人写的教案,多总结别人教案的优点,特别是教案中的教学后记的记录。其实,认真及时地写好教学后记,是教师责任心强、教学积极进取的表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其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经验教训,为后一轮教学提供最佳方案,教学后记写什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例题课,可记问题的多种解法和比较,物理现象的延伸变换,问题的延伸变换,答案的引伸变换,学生思想的独特点、创造性、认知偏差、错误思路和思维障碍等。理论课,可记教学方法的优劣所在,改进方案,学生疑虑点和认识偏差等。另外,学校领导提倡我们多听课,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听好课。教学经验是教好书所必需的,但一个人的经验和才干毕竟有限,这就必须吸取他人经验以补己之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的老教师的课,二是多阅读有关物理教学的书刊。把人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性、心得体会,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采百家之花,酿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绝不可生搬硬套。若真的这样做了,并持之以恒,就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处理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筹。
除了备好课,积极向老教师学习以外,我挖掘自身长处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人类迈入了21世纪,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一个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它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语言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为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要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工夫,这是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良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生动活泼的素材,学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况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学生普遍地从中感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的应用,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完全被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这时可能连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活跃起来,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轻松地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难点和突破重难点的效果。这特别是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形象地用动画模拟出来,使物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另外,在演示实验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有些实验,虽然能在实验室中做,但因为各种因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把现实和虚拟的东西对比起来学习,还可以把部分实验室做不出来的实验模拟到多媒体课件中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我们教师因材施教,所以,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新式武器,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对上学期整体工作的回顾,我有如下一些具体心得: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物理教学心得3
电磁感应一节是八年级教材的最后一章。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了较深的体验,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已经认识到电和磁有一定的联系——电能生磁、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探究,我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
1、探究什么条件下磁能生电;
2、什么是切割磁感线运动;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探究什么条件下磁能生电
师:第一个揭示电和磁有联系的科学家是谁?(展示课件奥斯特实验)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启发引导: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
师: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下面我们一起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
生甲:要通过磁获得电,需要有磁体和导线;
生乙: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
生丙:控制电路通断需要有开关。
……
【问题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找出完成探究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很难认识到应该用线圈代替导体;用灵敏电流计代替电流表。我采取的方法是因“生”而异:学生基础好的,先让学生实验探索,当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时,再对实验器材提出改进。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曲折与艰辛,不是一蹴而就的;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直接指出为了增加实验现象的可见度,用线圈代替导体;用灵敏电流计代替普通电流表。
师:怎样把导线放在磁场中?
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找到尽可能多的放置方法,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做好铺垫。1、静止或者运动;2、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前后运动;3、斜着运动……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二、利用直观,类比切割
【问题2】由于磁感线是一个抽象的模型,看不见,摸不着,另一方面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建立切割磁感线的概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直观教具。取两块较厚的长方形泡沫,长的竹签若干。将竹签两头削尖,扎在两块泡沫之间,两块泡沫代表磁铁的两个磁极,长的竹签代表磁感线。在学生发现获得感应电流的现象后,师演示导体的运动方向,从而建立“切割”的概念。
方法二、课件展示镰刀割韭菜或者用镰刀割麦子的场景,师演示导体的运动方向,很形象的比喻成镰刀割韭菜或者镰刀割麦子:上下运动切割不着韭菜或者麦子,而左右运动或者前后运动才能切割韭菜、麦子。
三、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关的因素
师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
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展示:四个学生合作,一名学生解说操作要领,两名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另一名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设计说明】学生经历了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电流方向有关之后,再进行此实验探究,已经不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此探究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发现“真理”的甜头,激发他们乐学、爱学。学生的精彩展示是这一节课的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美好情感。
物理教学心得4
大学期间的家教经验发现: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却不是学习的佼佼者,他们通常对作业不能认真对待,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丛书;而一些学习很刻苦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学习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书,天天埋头苦学;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这些是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新事物,进而树立起对物理知识的自信。
高中物理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但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直观,又有趣。既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会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记忆犹新。
课本中的定义让他们发挥想象能力去理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进而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又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只有不断的给与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产生,物理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物理教学心得5
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物理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
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物理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个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物理教学心得6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学生,并努力探索培养物理优秀学生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1991年以来,我校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政治思想健康、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特别是王泰然、任宇翔、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五位同学分别在第22届、第25届、第26届、第27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在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中获一、二等奖各8人次,获上海赛区一等奖94人次,20人参加国家集训队.在令人瞩目的成绩后面,一般都有科学规律的东西.
有人可能认为培养优秀学生主要靠课外小组和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侧面来总结取得这些成果的经验.
我们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总结成三句话:追根寻源真一点,实验研究多一点,能力要求高一点,简称三点教学法,因此我们称自己的教材为三点法教材.
我们的三点法教学完全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物理竞赛辅导,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真一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像王泰然和任宇翔在高二阶段就给其他同学作过二十几次讲座,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同学也不例外.
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获金牌或学有所成的学生进了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后,有机会还回来给小同学谈自己的体会.例如1994年暑假任宇翔从美国回国探亲一个月,来学校给95、96届学生讲了10次课.他向小学友介绍物理学中一些新进展、中美物理教学中的差异以及他们当年学习过程中曾激烈争论过的问题,使听课的学生大受裨益.暑假,谢小林和陈汇钢两位金牌获得者又为97、98届同学讲了十多天课.他们既讲物理知识,又讲国家集训队队员奋发学习的感人事迹,使小同学们大开眼界.
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199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上,原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沈克琦教授在他的题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报告中说:我听到两名得金牌的上海学生讲他们的老师如何培养他们的情况,我认为这个经验倒很值得推广.他们说他们的老师不是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要求他们给同学讲课,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
(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
(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3)给特优学生安排一些特殊实验.
我校有一批进口物理仪器,性能比较好,涉及的实验内容面也比较广.这批仪器的说明书是英文或日文的,我指定一名学生准备某一个实验,要求他先翻译好说明书,准备好器材,然后带领其他同学做实验.这个主讲的学生还要准备好一些讨论题,在实验后供同学们讨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此类实验虽然有时和高考、竞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实验对优秀学生很有好处.
三、能力要求高一点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
(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一般的习题都是按力、热、电、光的顺序来讲授的,但我们比较倾向于按照解题方法来讲解物理习题.例如理想化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替代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对称法、图象法等,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到学习的某一阶段,集中将一批用解决方法相同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由不会用到会用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每隔一定阶段让这种方法再出现一次,以加深这种解题方法在大脑中的印象,达到牢固掌握,应用自如的目的.
(2)采用台阶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解题方法.学生有一道难题不会做怎么办?老师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而是另外出几道与这道难题内容相似,难度较小一点的题让他去做,或者是出一道内容完全不同,但所用方法有某些类似之处的题让他去做,直至他领悟出这道难题应该怎样解为止.我们称这种方法是搭一个台阶让学生自己往上爬,用这种台阶法进行习题教学能使学生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解那道难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物理教学心得7
1、新课引入
时间:不超过3分钟
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
2、预习交流
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
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
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
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物理教学心得8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物理教学心得9
在教学中,我认真执行物理规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努力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在物理学习方法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新课程改革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而物理实验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一个物理与一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这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我们在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解题时,要注重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例如: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那么就要控制保持电阻不变,而要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那么就是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而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除了上面举例之外,还有许多。例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用这种方法。
二、新课程改革要重视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将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这一逻辑推理方法就叫做物理类比法,它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初中学生运用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路,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效率。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的,例如:在电压一节的教学时,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所以学生很容易通过类比法的学习,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再例如:初中物理新课程学习中,我们可以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
三,新课程改革还要重视其它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例如运用等效替代法在解决长度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的应用以及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电器的电阻等等。例如运用推理法解决牛顿第一定律、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结论等等。再例如运用推导法,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等等。
总之,我认为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特别注重探究实验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牵涉的面广,影响的因素不定,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把自己在教学过程想到的、看到的好的方法,经验及时写下来,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努力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物理教学心得10
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因此,对于年轻高中物理教师怎么教以及教好这门学科也是一大难题;我据这两年在教学上的探索,有以下反思。
一、重视把握教材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以及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老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而把握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做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注意高频考点在教材中的分布。
3.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注意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
根据新课程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需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于了解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认真批阅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三、充分驾驭课堂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也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对老师素质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能否驾驭课堂成为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驾驭课堂我的体会是:
1.充分认真地备课,预先设想授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3.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及时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板书、引入的方式、例题的选择、课后的小结等等,然后我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备课本注明并写下反思,两年下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的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心得11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
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
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
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
③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
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
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
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
(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
(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
(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呀袄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
(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
(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
(3)用钢铁制造的大块在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
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1)理解透彻,记得牢
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
(2)语言简炼,记得快
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
(3)反复强化,记得准
对有些知识,需反复强化记忆。即凡涉及到该内容时就不断强化刚形成的条件联系,并及时运用、巩固,以加强记忆。
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
(2)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总之,阅读、观察、实验、思维、记忆、练习等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物理教学心得12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效率的高效显得及为重要。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因而要求教师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分析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 “五有”即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 ; 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的练习。要提前备好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重视集体备课。
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符,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顺利毕业,合格升入新的学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教学工作应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节节清、章章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学生,更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在物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时,就应该进行系统复习(注重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通过单元测试 , 综合练习,过去中考和模拟考的测试卷的练习,整理一系列典型题反复练习,进一步帮助掌握和巩固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应试能力,力争在初中升学考试中有好的成绩。
物理教学心得13
通过这次物理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作如下总结。
一、让学生懂得做好笔记的重要性。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是经过浓缩的,可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精华”,还得把内容讲细,讲完整,要补充很多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笔记,把各知识点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笔记,对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题目都没法解答。
二、牢记基础知识
有人说物理是理科中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可我认为物理是理科,却又像文科,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密度公式、浮力公式、吸热公式等。还有很多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等,这些知识在上新课的时候,逐渐向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读、写,让学生记。
三、合理选择教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一听就明白,课后却糊涂,做练习题时,心中没有一点底,也有人反映说每节课的内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属于正常的教学进度。问题出在哪儿呢?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该记的没有记住,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于是问题越堆越多,学生觉得记不了,更不要说综合运用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要学好物理好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学时,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
2、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
3、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没有收获的心理。我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记忆,复习某部分的知识,然后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结果多数学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题目。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觉到,物理还是可以学好的。
4、在教学中不要拼命赶进度,否则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甚至让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而对学好物理失去信心。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跟教材讲课,重视基础知识,不讲难题、偏题。教法上争取步步到位,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都注意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让大部分学生踮一踮脚就能摘到桃子,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物理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四、对两类题的教学探讨。
简答题和综合实验题,是很多学生感到很难的两类题,包括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在历次的考试中,丢分严重。对于简答题,有一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用哪些物理知识来解释;成绩好一点的知道解答题目所要用到的知识原理,可也是表达不清楚,写了一大篇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在这类题上,我们还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题多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弄明白,题目的意思,该用什么知识原理进行解答,怎样描述得准确、完整。
综合实验题文字多,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学生一见就怕,为了答好综合实验题,应该做到:1、务实基础、联系实际、训练多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2、重视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审题,通过阅读,能对题中的一些信息进行摘取,重组和加工,找出实验目的、已知条件、有关数据、相关信息等。
五、认真抓做好期末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每个阶段,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验题都要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对稍差一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争取提高会考的合格率,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复习重点。
物理教学心得14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共振教学的感悟
发生共振的条件是: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时,物体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当外界的策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学生学习欲望达到“共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和家长的策动力“频率”要接近学生学习的欲望的“频率”,这里既要搞清楚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的“固有频率”,还要搞清楚使策动力频率更加接近学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途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研究社会的需要,需要知道工作的目的,努力改进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两者达到共振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2、整体法与隔离法教学的感悟
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学习中用得很多,当我们要求解外界对一个整体的作用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系看成一个系统,不再区分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更有实效性;当需要研究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就需要进行隔离,把需要研究的物体单独隔离出来,研究外界对它的所有作用,从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作用。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首先从整体着手,再进行隔离分析。这对我们教师的工作和对学生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对学生研究首先是对学生整体的研究,研究他们的整体水平,整体的需要,整体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对我们物理学来说,什么是学生最为有用的,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的要求等等。然后才是谈具体的教学研究,每一节课该怎么上,怎么处理等。这也对我们社会生活有所指导,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总是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看法,这就要有一个首先看整体,再看个体的方法。当然,不同的人需要研究的整体和个体是不同的,比如国家的领导人首先应该考虑国家利益,然后才能考虑集团利益,最后是个体利益。辨证唯物论指出: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能得到最大发挥。
3、建立物理模型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很多,而建立模型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和周围的物体有作用和联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完各种因素,总是考虑主要的,影响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比如我们平时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都忽略了空气对物体运动的较小影响,当然如果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空气阻力影响比较大,就不可忽略了。把物体的运动抽象成模型,就可以用模型所遵循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了。物理的学习就是要学会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需要。这一物理学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会面临许许多多,各种问题交错的复杂局面,有时候让我们焦头烂额,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就要用考虑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来建立各种模型,用解决模型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不要斤斤计较,把许多次要矛盾考虑进来,使问题无法解决。
辨证唯物论指出: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4、临界问题教学的感悟
在物理学习中由量变到质变,由一种规律转变为另一规律的现象普遍存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物体,水平拉力从小开始慢慢的增大,物体就会从静止变成滑动,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经过最大静摩擦力的临界状态变成了滑动摩擦力。被斜面上绳拴着的小球,当斜面体发生加速度运动时,在一个方向上的加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会逐步的减少,经过压力为零的临界状态,就会离开斜面。从这里看到,要发生质的飞跃,就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我们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量的积累。我们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靠平时认真的学习与积累,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多到知之甚多的一个积累过程。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如果不愿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努力,而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或者急功近利、企求“侥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持某种物质的相对稳定,又要注意“防微杜渐”,要能够提前防范。
发展观指出: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5、选择参照物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上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了参照物才能考察其它物体的运动规律,没有参照物就谈不上物体所遵循的规律。只是许多时候我们都默认选地球和与地球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这里我们明显看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选择好了参照物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比如,一艘在匀速流动的河水中匀速沿河岸航行的船,从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过了半个小时,船上的人才发现,返回追回漂浮物,问再过多少时间能够追回漂浮物。此题选岸作参照物就比较麻烦,如果选水作参照物,则非常容易解决。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是要考虑方法的,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我们要变换一下参照系,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归,这对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相当好的指导意义。
物体学的内容宽广而又深厚,虽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它的许多分析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物理教学的任务,不要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科学本身的传授,还可以发展到一个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启迪。
物理教学心得15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较为普遍的提法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学、肯学、有学习的求知欲。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项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学是否有效落实的基本环节。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使学生“要学、肯学、有效参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在开始的时候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可以较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效度:教学中能不能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提问的有效度。
1、教师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提问。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要提高提问的有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特点入手进行突破。物理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物理知识,而只能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一步步进行正确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提问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3、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或是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渡,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直接指向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达到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第三、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利用》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我先取两块完全相同的铝箔,让学生将其中一块揉叠成团,让学生猜想:如果将揉叠成团的铝箔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铝箔会沉到水底。我把折叠后的铝箔团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对的,然后问:“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我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另一块铝箔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可以将这块铝箔做成一只“铝箔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提高了学生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积极性。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冲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第五、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第六、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增加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它能否被有效地利用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满堂灌”与“放任自流”都是教师要避免的。合理教学时间结构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证。教师要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师生互动时间来梳理知识,自己学习反思、练习、师生互动反馈等时间。此时,教师把师生共同学习时,自己没学会的那部分滞后的学生,帮助他消化吸收;没吃饱的学生给他开小灶。并及时给与反馈信息。试想一下,如果课堂练习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再评讲的话,学生可能连题目都忘记了。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合理的时间结构非常重要。例如在压强概念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留有时间自主活动。自主练习。让学生拿起一支笔,两只手指压笔尖和笔尾的两端,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解决如“书包带做得宽点好还是窄点好?为什么?”的问题,估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等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有效掌握。
总之,什么课堂是高效课堂,应该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模式,教学促使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有效的。
作者简介:支永刚、男,出生于1973年8月10。贵州省普安县人氏,大学本科文化,现在贵州省兴义市顶效开发区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详细通讯地址:贵州省兴义市顶效开发区中学邮编:收件人姓名:支永刚电话:
第四篇:物理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
来到天马已经好几年了,对于教育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紧张而忙碌,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讲台的我,刚开始以为对付中学物理知识性问题不在话下,只是经验不足而已,其实不然,在这一年来深入教学实际中,才发现,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学时没有搞清,在大学也未认真思考过,要教好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诚然,中学物理不需要那么深入的理解,但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渊博的知识,才能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诸方面居高临下,运用自如,避免一叶障目的现象。这一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各位老教师的不断提携。教研组老师第一次查看我的教案时就指出,要多看别人写的教案,多总结别人教案的优点,特别是教案中的教学后记的记录。其实,认真及时地写好教学后记,是教师责任心强、教学积极进取的表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其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经验教训,为后一轮教学提供最佳方案,教学后记写什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例题课,可记问题的多种解法和比较,物理现象的延伸变换,问题的延伸变换,答案的引伸变换,学生思想的独特点、创造性、认知偏差、错误思路和思维障碍等。理论课,可记教学方法的优劣所在,改进方案,学生疑虑点和认识偏差等。另外,学校领导提倡我们多听课,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听好课。教学经验是教好书所必需的,但一个人的经验和才干毕竟有限,这就必须吸取他人经验以补己之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的老教师的课,二是多阅读有关物理教学的书刊。把人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性、心得体会,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采百家之花,酿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绝不可生搬硬套。若真的这样做了,并持之以恒,就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处理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筹。
除了备好课,积极向老教师学习以外,我挖掘自身长处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人类迈入了21世纪,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一个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它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语言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为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要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工夫,这是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良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生动活泼的素材,学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况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学生普遍地从中感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的应用,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完全被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 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这时可能连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活跃起来,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轻松地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难点和突破重难点的效果。这特别是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形象地用动画模拟出来,使物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另外,在演示实验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有些实验,虽然能在实验
室中做,但因为各种因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把现实和虚拟的东西对比起来学习,还可以把部分实验室做不出来的实验模拟到多媒体课件中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我们教师因材施教,所以,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新式武器,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对上学期整体工作的回顾,我有如下一些具体心得:
1、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
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
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3、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4.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考试考的是题,所以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解题的过程。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练习,学生难以做到熟练准确。每次练习其实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缺陷的一次填补。以前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要多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另外,要适度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不能过分的扩充知识。不然就会喧兵夺主——扩充的知识既不是考试的重点,又占据了学
生大脑的大部分空间。转移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利于重点知识点的深化。然而“读书便唯读书”的观点,是我一直都很反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扩充,但是太多太杂,扰乱思维,适得其反。《老子》有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们要培养的是新一代的社会栋梁,那么就不能让他们成为杂而乱的麻!让他们 的思维向深度发展,太浮于表面的“博”只能是门门懂样样瘟。在知识的扩充和兴趣的培养上,我得出了新的观点——潜心书本,关注兴趣。备课时自己的思路要以课本为牵引,讲课时要指引学生的思维围绕着课本、以及资料展开。如果思维脱离教本过远或者思维扩展过快,由于学生的思维有限,便很容易出现上课走神。如果这个现象长久了,对于智力不太好的部分学生来说,这将成为他们的困扰,随后变为负担,然后自我放弃,最后轮为差生。5.注重实验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激发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
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
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第五篇:物理教学心得
物理教学心得15篇
物理教学心得1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初中物理课标就是初中物理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
(1)课标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2)它是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估计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二、《物理课标》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
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2)突破学科中心
课标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难、瀪、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3)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加强评价体系指导
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各学科课标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标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课标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作硬性规定,从而我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良好的环境。
物理课标的主要特点是:体现新课程的五点新理念。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认识: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缜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所以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应具体做到:
一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二是创设情境,精彩导入。三是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四是开发课程资源。
总之,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物理教学心得2
“你是大摆,我们是小摆,你怎么摆我们就怎么摆,我们和你发生共振,学好物理,实现心中的梦想。”这是我在上完共振后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话。这使我又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要好好利用物理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与方法,有效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有意识渗透人生观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共振教学的感悟
发生共振的条件是:当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时,物体的振幅就越大,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当外界的策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也就是从外界获得的能量的效率是最高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学生学习欲望达到“共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和家长的策动力“频率”要接近学生学习的欲望的“频率”,这里既要搞清楚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的“固有频率”,还要搞清楚使策动力频率更加接近学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途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研究社会的需要,需要知道工作的目的,努力改进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两者达到共振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2、整体法与隔离法教学的感悟
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学习中用得很多,当我们要求解外界对一个整体的作用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系看成一个系统,不再区分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的研究更有实效性;当需要研究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就需要进行隔离,把需要研究的物体单独隔离出来,研究外界对它的所有作用,从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作用。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往往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首先从整体着手,再进行隔离分析。这对我们教师的工作和对学生的研究都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对学生研究首先是对学生整体的研究,研究他们的整体水平,整体的需要,整体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对我们物理学来说,什么是学生最为有用的,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的要求等等。然后才是谈具体的教学研究,每一节课该怎么上,怎么处理等。这也对我们社会生活有所指导,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总是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看法,这就要有一个首先看整体,再看个体的方法。当然,不同的人需要研究的整体和个体是不同的,比如国家的领导人首先应该考虑国家利益,然后才能考虑集团利益,最后是个体利益。辨证唯物论指出: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能得到最大发挥。
3、建立物理模型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很多,而建立模型的方法是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和周围的物体有作用和联系,而且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完各种因素,总是考虑主要的,影响大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比如我们平时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都忽略了空气对物体运动的较小影响,当然如果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空气阻力影响比较大,就不可忽略了。把物体的运动抽象成模型,就可以用模型所遵循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了。物理的学习就是要学会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需要。这一物理学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会面临许许多多,各种问题交错的复杂局面,有时候让我们焦头烂额,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就要用考虑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方法来建立各种模型,用解决模型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不要斤斤计较,把许多次要矛盾考虑进来,使问题无法解决。
辨证唯物论指出: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4、临界问题教学的感悟
在物理学习中由量变到质变,由一种规律转变为另一规律的现象普遍存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物体,水平拉力从小开始慢慢的增大,物体就会从静止变成滑动,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经过最大静摩擦力的临界状态变成了滑动摩擦力。被斜面上绳拴着的小球,当斜面体发生加速度运动时,在一个方向上的加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会逐步的减少,经过压力为零的临界状态,就会离开斜面。从这里看到,要发生质的飞跃,就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我们要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量的积累。我们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靠平时认真的学习与积累,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人生经历也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多到知之甚多的一个积累过程。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如果不愿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努力,而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或者急功近利、企求“侥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持某种物质的相对稳定,又要注意“防微杜渐”,要能够提前防范。
发展观指出: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5、选择参照物教学的感悟
物理学上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了参照物才能考察其它物体的运动规律,没有参照物就谈不上物体所遵循的规律。只是许多时候我们都默认选地球和与地球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这里我们明显看到,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选择好了参照物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比如,一艘在匀速流动的河水中匀速沿河岸航行的船,从船上掉入水中的漂浮物,过了半个小时,船上的人才发现,返回追回漂浮物,问再过多少时间能够追回漂浮物。此题选岸作参照物就比较麻烦,如果选水作参照物,则非常容易解决。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是要考虑方法的,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当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我们要变换一下参照系,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叫殊途同归,这对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相当好的指导意义。
物体学的内容宽广而又深厚,虽然它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的规律,但是它的许多分析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物理教学的任务,不要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科学本身的传授,还可以发展到一个人的人生方方面面的启迪。
物理教学心得3
初中物理自从教材用苏教版新课程以来,本人在教学中收获和感受很多,苏教版初中物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科学探究过程贯穿着初中物理课程的始终,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段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的问题,交流与合作。这些步骤对于我们学习物理、学好物理是必需的。下面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要重视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运用和理解。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指研究一个物理与国一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影响这个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物理量与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我们在需要用控制变量法解题时,要注重理解“控制什么?改变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变?”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举两例进行剖析。例如:在研究影响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果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那么就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改变,而要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那么,如何控制不变呢?方法就是始终保持木块的底面与木板接触。那么,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呢?方法就是在木块上添加砝码改变压力(当然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摩擦的大小。再例如: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那么就要控制保持电阻不变,而要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如果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那么就是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而要换用不同大小的电阻(即改变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在该实验中,如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呢?方法就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总之,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除了上面举的二例之外,还有许多。例如,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功、焦耳定律、电磁铁磁性强变等等的影响因素都用这种方法。
二、新课程改革要重视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所谓物理类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将将研究的物理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找出它们的某些共同点、相似点或有联系的特征,从而据此推测出待研究的对象还可能具有熟知对象的另一些特征。这一逻辑推理方法就叫做物理类比法,它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初中学生运用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知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对比,能以旧带新,启发思路,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效率。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很多的,例如:在电压一节的教学时,把电路模型类比水路模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然后将两幅图进行类比分析,找出一一对应关系,比如阀门对开关、水轮对灯泡、水泵对电源、水路对电路、水流对电流等等,进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为有水压,那么电流的形成是因为有电压。所以学生很容易通过类比法的学习,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再例如:初中物理新课程学习中,我们可以把声波跟水波类比,把学习电磁感应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和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去割水稻这样一个动作相类比……。
三、新课程改革要重视比较法的学习和应用。
所谓比较法就是指通过事物间相同的特征或相异特性的比较,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区别。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新概念等方面加深理解,可以帮助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加以巩固、对比,避免错误的发生。例如:晶体与非昌体的比较,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比较,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比较,压力和重力的比较,质量和重量的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串联电路特点与关联电路特点的比较,汽油机与柴油的比较,交直流发电机与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比较,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功率的比较……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能够迅速、顺利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简答,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新课程改革还要重视其它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例如运用等效替代法在解决长度特殊测量“化曲为直法”的应用以及在解决9年级物理上册P88活动1:用替代法使用电阻箱间接地测量电器的电阻……等等。例如运用推理法解决牛顿第一定律、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结论等等……。再例如运用推导法,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及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等等。
总之,我认为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特别注重探究实验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牵涉的面广,影响的因素不定,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把自己在教学过程想到的、看到的好的方法,经验及时写下来,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努力达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物理教学心得4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
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
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
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
③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
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
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
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
(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
(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
(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呀袄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
(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
(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
(3)用钢铁制造的大块在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
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1)理解透彻,记得牢
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
(2)语言简炼,记得快
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哪来哪去,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源器线加电键,逐个顺次是串联,电路分叉属并联”。
(3)反复强化,记得准
对有些知识,需反复强化记忆。即凡涉及到该内容时就不断强化刚形成的条件联系,并及时运用、巩固,以加强记忆。
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
(2)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总之,阅读、观察、实验、思维、记忆、练习等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物理教学心得5
一、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
二、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低。对这类问题我没有责怪学生无知,更没有认为是出怪相而批评学生。我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三、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物理的方法,对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物理教学心得6
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紧张而忙碌,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讲台的我,刚开始以为对付中学物理知识性问题不在话下,只是经验不足而已,其实不然,在这一年来深入教学实际中,才发现,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学时没有搞清,在大学也未认真思考过,要教好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诚然,中学物理不需要那么深入的理解,但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渊博的知识,才能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诸方面居高临下,运用自如,避免一叶障目的现象。这一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各位老教师的不断提携。教研组老师第一次查看我的教案时就指出,要多看别人写的教案,多总结别人教案的优点,特别是教案中的教学后记的'记录。其实,认真及时地写好教学后记,是教师责任心强、教学积极进取的表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其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经验教训,为后一轮教学提供最佳方案,教学后记写什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例题课,可记问题的多种解法和比较,物理现象的延伸变换,问题的延伸变换,答案的引伸变换,学生思想的独特点、创造性、认知偏差、错误思路和思维障碍等。理论课,可记教学方法的优劣所在,改进方案,学生疑虑点和认识偏差等。另外,学校领导提倡我们多听课,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听好课。教学经验是教好书所必需的,但一个人的经验和才干毕竟有限,这就必须吸取他人经验以补己之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的老教师的课,二是多阅读有关物理教学的书刊。把人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性、心得体会,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采百家之花,酿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绝不可生搬硬套。若真的这样做了,并持之以恒,就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处理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筹。
除了备好课,积极向老教师学习以外,我挖掘自身长处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人类迈入了21世纪,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一个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它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语言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为青年教师,利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要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这是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良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生动活泼的素材,学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况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学生普遍地从中感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的应用,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完全被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这时可能连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活跃起来,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轻松地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难点和突破重难点的效果。这特别是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形象地用动画模拟出来,使物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另外,在演示实验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有些实验,虽然能在实验室中做,但因为各种因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把现实和虚拟的东西对比起来学习,还可以把部分实验室做不出来的实验模拟到多媒体课件中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我们教师因材施教,所以,多媒体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新式武器,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对上学期整体工作的回顾,我有如下一些具体心得: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物理教学心得7
我们学校由于班级数目少,教师人数少,没有机会像大校那样,一堂课可以在几个班级先试讲几次,并且为了保证学生的新鲜感以及教师本人上课的新鲜感,我也没有到其他班级或在自己班级先试讲,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物理组没有磨课。当我定了课题后,就开始花心思备课本,备学生,在网上查找了经常看的一位物理老师的视频,看看别人的长处在哪里,我有哪些地方可以学习。拟定好教案,学案后,就开始反复的和另外两位老师说课,准备怎么上这堂课,学生在哪个地方会出怎样的问题,题目选取的原因,第一次说完课后,两位前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又结合自己班的学生水平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改进教案以及习题,第二次说完课后,还有些许的细节问题要关注,继续改进,第三次说完课后,基本上没有大问题,在两位前辈的肯定下,就准备这样去上课了。
物理这门学科的课有太多不确定性,因为有实验的存在,教师演示实验都不能保证次次都准确无误,何况是学生实验,所以为了保证实验能够最大限度的成功,上课前花了大量时间准备实验仪器,给学生做实验的都是能够调平的杠杆。课前也花了不少时间让学生落实巩固前一段的学习内容,毕竟是一堂复习课,而且在去杜郎口中学学习以后,自己也一直在尝试习题课让学生多讲。在这样充分的准备下,从杠杆的基本概念复习开始,课堂就交给了学生,再到力臂的做法,一位学生上黑板演板,其余学生再来总结一次做力臂的步骤,再到最小力的做法,同位之间互相讨论,派代表上黑板为大家讲述最小力的做法,再到重温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注重实验的细节处理,以及最后的冲击中考的习题,整个过程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比较流畅。
在我们物理组集体的力量下,这堂课上的还算成功,获得了领导及同仁的一致好评。我想,即使以后这个活动不开展了,我们也会定期的自发的这样去做,因为在与教学比武中,不管是老中青哪一代教师,都重新学到了东西,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还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素养,并且,在这样气氛融洽的磨课中,我们都获得了快乐。
一、我们要抢的是效率而不是时间
有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累?因为我们的教育占去了他们太多的时间,或许他们一个星期里没有一天可以睡懒觉,甚至没有一天可以睡午觉,因为中午有午自习,晚上有晚自习甚至晚晚自习,周六学校上课,周日学校不上课被家长送到了外面的补习班去上课。如果某一个学校开始加长晚自习的时间,其余的学校害怕在时间上输了,立马也效仿起来,可是,这样抢时间就一定有作用吗?
在这次的与教学比武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的是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放开手脚,快乐的学习。
在这次比武中除了听物理组老师的课以外,还听了其他青年教师的课,在一堂英语课上深受启发。那是七年级的一个平行班,学生的基础非常差,或者可以说对英语没有基础,而那位教师利用了各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英文歌引入,学生们都拍着手唱着,用小游戏巩固对序数词的记忆,还为学生们总结了记忆序数词的口诀,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的各种图片加深学生对新单词的记忆,最后还利用了小黑板加强了学生对句子的书写,当时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们都参与到了其中,更何况是那些学生呢。我想,这样的一堂课,就算没有作业,没有课后的一对一辅导,也应该会有好的效果。
在听物理组两位前辈的课时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氛围,我们没有多媒体教具,但我们的法宝是实验,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的课上,我看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在动,都在投入,而一堂课上学生的全身心投入比课后做大量辅导资料效果有好的多。
听了他们的课后,学习之余也在反思自己,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吸引学生?巧妙的引入,层层递进的学生能够完成的设问,流畅的思维,精炼幽默的语言,引人入目的演示实验,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实验,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的更加细致的地方。或许,在与教学比武的过程中,我们都能有高效的课堂,让自己轻松,更让学生轻松的课堂!
二、让自己快乐,更让学生快乐
网上曾有人做过调查,说现在的人的幸福感指数越来越低,尤其是大城市。想想也是,工作的人有工作压力,学生有学习的压力,升学压力,在各种压力下,学生学得苦大仇深,我们教的也苦大仇深。
而在不断的学习,与教学比武中,我似乎慢慢的感受到了快乐。去年毕业的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物理,因为上你的课最轻松。”多数情况下,初中的学生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一门课,只有喜欢了这门课才会学的轻松并且有好的效果。
如果每天皱着眉头进教室,我想没有学生会愿意看见我,所以最先要做的是要让自己快乐,其次,自己要有过硬的教学素养,肚里要有货,学生问的问题要能够解答的出来,让他们信服,第三,要有渊博的学识,除了物理知识还能扩展学生其他的眼界,让他们崇拜,最后,要有吸引他们的课堂,让他们能够听得懂,没有畏难情绪,让他们花有限的时间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做到这些的前提都是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个人业务水平。
总之,在这次的与教学比武中,我学习了,思考了,感受了,提高了。在今后教学的路上,也不会忘记这项活动,争取在不断的比武中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为我们的物理团队献一份薄力,让自己的课堂变为高效的,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的课堂!
物理教学心得8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应该发挥其有效性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有效教学成为众多教师都积极探索的目标。我认为,有效教学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的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缓解,改进教学过程。
一、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有效教学。
(1)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实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设计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做成样品,进行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相信这些物理规律的存在,例如“瓶吞鸡蛋”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连带着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这就是爱的迁移。当学生喜爱的老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会由于对这位老师的喜爱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和蔼而严肃,不能随便批评学生;教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亲近学生,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积极主动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合理运用多媒体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或凭肉眼不能看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提升学习效果。
二、准备充分,实施有效教学
1.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知道老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对此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到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把握,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 1)明确目标
教师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情况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合理有效地确立三维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教师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过程方法方面,教师要突出本节课的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和经验的交流,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制定计划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定时间和有具体教学内容的活动,所以在初中物
理教学之前必须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有一个统筹计划。根据整体的长期计划制定单元计划,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进度安排好,最后细化到每节课,制定课时计划,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教学有明确的安排。
三、安排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1.注意教学技能,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1)教学语言技能
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是幽默风趣的,这种幽默风趣不是滑稽而是一种智慧,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的表现。这种幽默可以让学生多一份轻松感,少一份紧张感,课堂气氛;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符合物理学科专业术语的要求,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有很强的启发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物理课堂上的语言应该与表情、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言有机结合,能够起到强化的作用。
(2)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上提问量与提问技能对有效教学起一定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剖析,一步一步提出问题,一环扣住一环,体现连惯性。在设计问题时,实例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体现目标性、清晰性、科学性、启发性,而且难度要适当,不能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注意教学方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下,有效实施教学也必须按照这些理念进行。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用。
四、注重评价反思,实施有效教学
反思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专业成长和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面谈和实验的操作,来评价学生在此教学方法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达到有效教学。
物理教学心得9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关心、牵挂他们。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物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永远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趣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以《磁场》一节引入新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讲:“在我国的古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却很迷信。有一天,宫外有位自称叫奕大的人求见,说是有宝物要献给皇帝。汉武帝一听,马上召见。只见奕大从怀中取出一对棋子,说这叫斗棋,放在一起争斗不已。汉武帝命人拿来棋盘,奕大把两只棋子靠近摆在一起,果然能够‘相距不休’。一会而,奕大又换了个法子,两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开。这个玩意而可把皇帝给逗乐了他马上下令封奕大为‘五利将军’。同学们,如果你是奕大,你会用什么来做那两只棋子呢?”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很多科学论述都在世界遥遥领先,如《墨经》关于杠杆的论述、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记载,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国超导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等等,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学中也应让学生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辨证主义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揭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利与弊”向学生阐明“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道德品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方法,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4、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那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
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物理教学心得10
一、高中物理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校的高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精神,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xx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已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的教学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动手能力差,主动学习性差,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很慢。我们既要面对学生素质较差的现实,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消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事物,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重继承而不重创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三、物理教学探讨
3.1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3.2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3.2.1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3.2.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作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我负责初中72班,初中96、97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初中教学在完成新课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第一轮总复习。初中教学重点在初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衔接,思维模式的转变,物理模型的建立上。
二、成绩和缺点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效益
(1)重三基。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习《超重、失重》一节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我布置学生课外站在磅秤上亲自实验,从而加深了对这一物理过程的理解。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延伸。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设法将难懂的知识通俗化,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在学习《波的传播》中我把问题口诀化:“上下坡反向”、“向右看齐”等。
(2)重能力。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习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对一道习题,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小制作小组,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家学习。我把四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习总组成员。我和四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月考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行编号,更有利于学习的共同进步。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变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成绩自然而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错题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还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感想。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比较好的得5分,有一些错或不整齐的给4分,错的较多的给3分,数量较少的给2分。对这样的措施,学生一开始还比较重视,时间一长就疲塌了,错题仍然错,不见长进。
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对错题集整理比较好,符合要求的打个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只用红笔勾出错处。由于有些章节题目较难,多数做不好,只有少数几个得5分,也有时题目比较容易,多数能得5分。这样,学习好、整理认真的学生经常得5分,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得5分,学生的错题集上只出现5分,不出现其它的分数。一学期下来,我发现错题集比原来整齐多了。每次错题集一发下来,学生都翻开看看,有的自言自语的说:真好,又得了一个5分。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5分,却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可以转化成继续努力的愿望。虽然我不再做更多的工作,无形中作业质量也提上去了,错误率明显下降了。
三、方法和措施
(1)坚持课堂随时练
在平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习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习。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
我每周都要抽一节晚自习,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坚持章节单元练
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习巩固。我精选习题,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习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我在周报上给予公布,以形成激励。
(4)坚持物理天天见
在初中教学中,我又坚持物理天天见。由各班课代表负责统一安排,每天由一个中等偏上的同学精心挑选一道习题,抄在后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思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在和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我每个班随机找15名学生进行研讨。让他们总结一下前一段学习中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老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应该避免哪些,你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月考后,开边缘生动员会。我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会,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并激励他们,你们有一个好的前途,很有希望,但考试成绩不理想,一定要仔细分析原因,相信你们会更优秀!也有些学生入学基础差,但我并不因此而忽视他们。除了平时主动接近他们,和他们谈话之外,还专门为他们开激励会。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方。
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探究与实践共行,汗水与心血同伴。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去奋斗、去探索。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工作中去,为我校建成示范性中学而努力!
物理教学心得11
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因此,对于年轻高中物理教师怎么教以及教好这门学科也是一大难题;我据这两年在教学上的探索,有以下反思。
一、重视把握教材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以及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老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而把握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做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注意高频考点在教材中的分布。
3.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注意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
根据新课程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需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于了解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认真批阅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三、充分驾驭课堂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也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对老师素质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能否驾驭课堂成为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驾驭课堂我的体会是:
1.充分认真地备课,预先设想授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3.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及时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板书、引入的方式、例题的选择、课后的小结等等,然后我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备课本注明并写下反思,两年下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的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心得12
第一类:学习暂时困难型。该类型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能力较好,学习中所遇问题,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第二类:学习能力缺乏型。这类学生主要特点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题能力,都较低,但学习行为习惯较好,意志比较坚强。
第三类:学习动力缺乏型。这类学生的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低于上述两类学生,主要由于自身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
第四类:学习整体困难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较差,求知欲低,意志和好胜心不强,所以总体能力和个性发展水平均较低。
针对四类学生的各自特点和共性特征以及各自在学生中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当前,我认为自己应当作的是: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确立学习目标。通过对聊、座谈、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明确学习动机、确立学习目标,并分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能够好的信心,努力搞好学习,从而走上正常学习轨道。
2、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认识到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在物理教学中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
3、注重实验。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长期来看更是对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形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有深远的影响。
4、注意加大多媒体的应用。今天,多媒体设施在农村中学基本普及。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将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轻松地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难点和突破重难点的效果。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应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在课堂上,从而使物理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应用性认识的提高和物理原理的理解。
总之,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工作,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手段,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物理教学心得13
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对上学期整体工作的回顾,我有如下一些具体心得:
1、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3、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4。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考试考的是题,所以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解题的过程。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练习,学生难以做到熟练准确。每次练习其实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缺陷的一次填补。以前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要多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另外,要适度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不能过分的扩充知识。不然就会喧兵夺主——扩充的知识既不是考试的重点,又占据了学生大脑的大部分空间。转移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利于重点知识点的深化。然而“读书便唯读书”的观点,是我一直都很反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扩充,但是太多太杂,扰乱思维,适得其反。《老子》有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们要培养的是新一代的社会栋梁,那么就不能让他们成为杂而乱的麻!让他们的思维向深度发展,太浮于表面的“博”只能是门门懂样样瘟。在知识的扩充和兴趣的培养上,我得出了新的观点——潜心书本,关注兴趣。备课时自己的思路要以课本为牵引,讲课时要指引学生的思维围绕着课本、以及资料展开。如果思维脱离教本过远或者思维扩展过快,由于学生的思维有限,便很容易出现上课走神。如果这个现象长久了,对于智力不太好的部分学生来说,这将成为他们的困扰,随后变为负担,然后自我放弃,最后轮为差生。。
物理教学心得14
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措施: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情境;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创设针对性、趣味性强的实验情境。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新课标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物理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遇到过来于自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学习兴趣;教师对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的教学生硬直白,不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因而造成物理教学效果不好,总体教学质量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情境创设的角度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一、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情境
学生们需要快乐,快乐才会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教师因为急于求成而变得脾气暴躁,对学生大声训斥,严厉批评,甚至发生一些暴力行为。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克服紧张和不安,改变节奏太快、压力太大的局面,努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里自主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
为了避免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教师应多举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简单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尽量不让学生产生怯场心理,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讨论发言,从而避免引起学生产生思维疲劳和反感情绪。
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学生,详细理解教材,创设出最适合他们能力的、宽松的、平等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二、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盲目无效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
有些现象学生有了疑问,教师先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求证,他们在讨论过程中会逐渐地去寻找正确答案,此时教师再针对相关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力争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例如,在讲解影响蒸发的因素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应该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
学生会想出用火烤、摊开晒、用电熨斗烫等方法。
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每一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提出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就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方法逐个分析,师生之间展开拉锯式的辩论,教学过程从而变成了不断地质疑和释疑的科学探究过程,答案便会清晰明了起来。
三、创设针对性、趣味性强的实验情境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形成物理概念、导出和理解物理规律、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认真研究教材,针对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的内容,并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升华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2]。
例如,在教学汽化的两种方式之一———沸腾时,教师可提出:“壶里的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少,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仔细观察水烧开的过程。
加热的过程中,让学生准确记录相应的数据。
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烧杯内水的变化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随之热烈,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做好实验的同时,和学生探讨如下问题:气泡为什么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气泡为什么在水面破裂?水为什么在不断减少?在这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明之处继续进行实验来观察并验证,或者和周围同学讨论。
这样一来,不仅物理课堂气氛逐渐活跃了起来,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只能帮助和指导学生,具体实验还是要由学生亲自完成,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动手、动脑及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结语
创设多种行之有效的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师生双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做到“诱导、引导、指导”并举。
这样就可激励学生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使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做到动中思、思中议、议中明,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和协作互动的讨论、推理、归纳、概括,逐步得出结论,形成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物理教学心得15
由于管理岗位的调整,本次有幸回到阔别16年整的初中物理教学讲台,回到天真好奇、充满幼想的初中学生中间。走进课堂刚好满月,体会颇多,可以用“情、细、精、活”来表达。
一、情:
情是情感的意思,指学生对物理和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一种克服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有了这种情感,学生会千方百计想办法、抢时间,精神饱满,不仅课堂效率高,而且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利用率也得以最大化。我平时非常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如课堂的生动、抽时间帮学生解惑、向学生征求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细:
平时的教学工作要细腻,不仅课本的主要内容要讲深讲透,而且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小实验、科普知识都要讲,尤其是教材中安排的探究实验、活动等,要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为了增强实验的真实性,尽量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建议我们的初二物理教师,在新授课讲解时要讲到位。因此老师们平时备课要多下功夫,课本备好以后再把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练习册上习题完成,从而再来充实和完善课堂教案。
三、精:
做到“三精”,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课堂结构,精心选择训练方法,最关键是要紧扣教材、大纲和课改精神“精备精讲精练”。,为了避免教学中出现疏漏和不精,我在备课过程中经常反复参阅《教师参考用书》,充分领会编书者的意图和目标,同时把学生《练习册》上的配套题做一遍,以防在物理知识点和技能应用方面的疏漏,也帮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解惑。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明显的。
四、活:
中考主要依赖于一本一纲,但不局限于大纲,从初中物理知识点来看,其内容和实验比较简单,定性的多,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多,但解题的思想和技巧、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处理物理问题方法的探究,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于到讨论问题中,老师讲的少一点,一起讨论问题、研究方法的机会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