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桂梅一年级识字课怎么上
窦桂梅——我教一年级识字课《早操》
今天第一节课,我给一年一班同学上了一堂识字课。这是听了一年级两位老师教学这节课后的教学。由于两位老师没有教过这套教材,而且其中一位从英语组转到这里来,自然对老师是个挑战。看到她们反复认真备课,并共同听课评课的情境,心中油然一种感动。感动的意义是要对他们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那就是,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就识字环节,如何扎实并落实,或者如何更好地让教师们赶快“上路”。于是,在她们的课堂启发下,我进行了今天的教学——算是抛砖引玉。
《早操》是一首儿歌。既然如此,从识字的方法看,可以采用韵语识字。但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主题识字”研究。“主题”在这里含有“文化主题”之意。因此,识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基于课文体裁的教学法上,还要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渗透中华民族古老的汉字的迷人之处。因此,有些字在教学的时候,尽量从造字的规律与特点出发,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爱上汉字,从而体会出汉字的“生命意义”与“精神意义”。于是,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既基于常规识字教学的模式,又从中体现了这一方法的渗透。因此,写下教学后记,供教师们研讨。
一、听读儿歌,读准字音。
现在提倡自主学习。看到大多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比如这两位教师讲课的时候,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题目“早操”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的确,学生也许真的会读,并能读好。比如“妈妈教我的”;“我看拼音学会的”;“我在幼儿园就认识很多字”等等。但有一点,刚刚上小学两个月的孩子,即便自学能力再强,也不能忽视年龄和学龄特点。万一学生有的字音读错了呢?一下子读错,就“先入为主”,像配错了药一样,再改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时间的增加,再慢慢放手为好——我以为。
我“以识字的方式识字”,引出课题后,让学生看60页和61页的图,看看图上有谁起的早?学生马上观察到——小鸟起得早,蹦蹦跳跳在唱歌;小蜜蜂真勤劳,起得早,就采蜜;小露珠起得早,滚来滚去跳舞呢……他们生活在这里,就在这里做操。简单观察图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教科书的图画,体现图文并茂的意味。紧接着我说,“有位叫胡木仁(这里也顺便关注书中的注脚,引起学生注意)的叔叔看到这一景象,写下一首儿歌,想读吗?”说着,就进入了“听读”环节。
我故意说:“我相信有些同学已经会读了,不过这里窦老师却要读,你们看我读的正确吗?”学生们在“左手扶书,右手指字”的口令中——听读开始了。他们一个个好像要给我做鉴定似的,特认真地听着。真好。
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慢慢地读。每一个小节中,注意有些字音需要强调。别看是北方学生,发音相对正确,有些还是要重视的。比如“早操”这两个字音都是平舌,但两个放在一块比较难读。我就在出示“早”时单独强调,出示“操”时也单独强调其发音。最后再连起来读正确。还有“绿叶”的“绿”防止读成“路”;“树枝”两个字都是翘舌,读到此词的时候,都要重视。
书后要求记认的一类字和二类字中,除了“早操”以外的“飞、叶、去、光”比较好读,随文读准就可以了。
这堂课,整首诗四个小节,也算长的,但在不同的听读环节中,读了五遍。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读准这些字音,又为后面的理解背诵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其实,上面读的环节和下面谈到的这个环节不是脱节的。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也一次次地,分步骤落实对生字词的理解,了解诗表达的大概内容。
于是,从整体入手,第一次学生自己读的时候,老师帮助学生梳理每一个小节写一个“人物”——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学生。他们都“起得早”。第二次再指名读各个小节的时候,弄清他们是怎么做早操的。于是,学生就对号入座说出小露珠是“滚来滚去”,小鸟是“跳来跳去”,小蜜蜂是“飞来飞去”,小学生是“跑来跑去”。第三次读的时候,进一步弄清楚小露珠是在“绿叶上”做操,小鸟儿在“树枝上”做操,小蜜蜂在“花朵上”做操,小学生在“阳光下”做操。
你看,在儿歌中,字娃娃们都有好邻居,他们手拉手就组成了一个个词语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分组,读一读。于是,黑板上的板书呈现如下:
小露珠
滚来滚去
树叶上
小鸟儿 起得早 跳来跳去
树枝上
小蜜蜂
飞来飞去
花朵上
小学生
跑来跑去
阳光下
板书的内容就是在一次次朗读中顺势写出来的,不过,是把诗“横着”提炼在黑板上的。这时候,让学生再读每一个小节,试着把这些词串连起来,表达。学生呢,在韵语的语感中,此时已经完全能够脱离书本,借助“词串”独立读下来,并且背出每一小节的内容。
到此,根据分类,“纵向”让学生比较这些词语——为什么他们做早操的地方会不同?学生们就很自然地,结合刚才看的书中的插图,联想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很清楚地说出,小鸟儿愿意高高兴兴在枝头,所以说它跳来跳去做早操;小蜜蜂来到花朵上采花蜜,真勤劳,所以说它在花朵上做早操……其实,这里不仅理解这几个词语,也在渗透“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更有,把这“跳来跳去”“滚来滚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纵向放在一起比一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来”和“去”每一个词中都有,而且有学生说,这些词语读着有点重复的意思。这样的叠词积累恰恰是小朋友需要积累的。紧接着,让学生用动作表演,比较这些词语的不同。学生们真可爱啊。可以想象他们的表演多么形象。尤其是“滚来滚去”有的用身体摇动表示,有的用手势表示。一次,就很好地理解了“字义”。就这样,这类词语放在一块儿醒目地比较与体验,就是培养对这类词语的“语感”及印象。另外,平时总觉得学生见过的题型太少,有时遇到新题型不知道怎么答,这种训练方式也能起到让学生感知一种新的题型的作用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用上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词语自己也编一句诗。没想到有一个学生说:“小蚯蚓,起得早,钻来钻去,在泥土上做早操。”(帮助改成“泥土里”),有个学生说:“小螃蟹,起得早,爬来爬去,在沙滩上做早操。”原来,像那两位老师一样,以课文为出发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如此说话训练,学生,就成了真正的创造者。
以上,生字没有单个拿出来讲意思,就是在上面的语言情境中感悟理解。要知道,任何生字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不然的话,每一个学生手里拿个字典不就成了吗?
三、利用韵语渗透“字理”识记字形。
当课文以及生字字义理解之后,接下来就要检查生字识记情况。由于黑板上的词语学生早就读下来,这个时候教师要逐个擦掉多余的,只剩下生字让学生识记。黑板上只剩下七个生字“孤零零”地站在“原地”。这个时候,随意指认生字。如果记不住,就引导生字的位置,去想一想,“顺一顺”就记住了。
当黑板上的生字随便打乱顺序巩固后,又让学生进行“猜字游戏”——这个环节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他们特别愿意参与。为了更好地加深记忆,我也和学生进行猜字游戏——手里拿着生字宝宝(字卡),让学生猜是哪个字。这个环节也有意思。学生有时候一下子猜对,有时却把黑板所有的生字读出来才猜对。其实两次游戏的过程,就是一次识记生字的过程。浓厚的参与兴趣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这些生字。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最后,把黑板上的字擦掉(擦的过程又读了一遍),重新归成:只要认识即可的和必需会写的两组。用词卡分组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重点谈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
这回,可不是上面韵语记忆中,“混个脸熟”的整体记忆与巩固,而是要说个一二三来。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识字。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可以体现“主题识字”的一点味道。
比如课题“早操”的识记——课前我这样出示题目中的“早”:写一个日(稍扁些,但不能写宽不然就读成“曰”了),学生马上读了出来。然后在“日”下面再出示一个“长横”——这是地平线。读“旦”(有学生一下子说出)——天刚刚亮,太阳紧贴着地面,还对大地依依不舍呢。这个“旦”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过几天我们就要过元旦,所以表示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那么“旦”加上一个“竖”,就是指太阳离开地面啦。突然间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原来字里面有故事啊!真好玩。
为了进一步理解“早”,我提问:早上的时候,我们都做些什么呀?学生说穿衣服,刷牙,吃饭,上学,做早操。于是“操”顺手而写。要一边写一边强调做操要用手,所以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的部分表示读音,这个字也叫形声字。虽然这个字是二类字,但教师随嘴说说,也是只有益处没有坏处的。而且,“操”这个字,采用的也是“形声字”记忆法,也是基于汉字规律的识字。
下面,重点谈谈摆在黑板上的,要求会写的“早、叶、飞、光”。我们一起看看师生是怎么完成以下学习的。
学生记“早”时说,上面是个“日”,下面是“十”。教师要赶紧给该同学总结:用的是结构记忆的方法。当然老师也可以提示用刚才老师解“早”的方法也行——“会意”识字。
学生记“叶”也是用结构记忆。这时也可以用会意识字法点播给学生。古人造这个字时,“口”表示一片叶子,“十”表示树枝——说到这里,学生们笑了。这笑说明学生也会意了。于是“叶”就变成了有生命的“叶子”。
有个学生记“飞”,“横折斜钩”(这个名称没有说好,老师帮助的结果)好比小鸟的头和身体,里面的“点撇”就是小鸟的两个翅膀。这个时候要马上表扬——她的办法就是古人的象形字的造字法!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就是拉近了千百年来故人与今人的感情与思想。孩子们还不懂得这些,但是,作语文教师的我们,会感受到,今人的血液里已经有古人的文化基因——竟然小小的儿童有着和古人相同的理解。如果就这样渗透文化的情感与精华,我想,几年以后,这些孩子对汉字的认识就绝对不会停留在只是认识字,认识汉字就是为了写作文这样一个浅层次上了!
有个学生记“光”,也是用结构记忆,我呢也用会意识字法告诉学生下面的“儿”表示人,上面的部分表示火把,黑夜里人举着火把就有了光亮,这个字就是这么来的。有个学生马上在我的基础上,又用了故事联想的方法:“一”个“小”“儿”子,拿着一个火把。这名同学的进一步引发,不就是后人的一种超越吗。原来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可以想象的故事!
当然,教师采用的主题识字的点播,不是故意生拉上去的,而是在学生识记自觉地渗透。最后,让学生组词,延伸对字义的理解,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又一次加深记忆。而且,加上前面的“温度”,我想,刚才的组词就升华了前面谈到的两点,而是渗透一种更大的价值——中国的汉字,因一个字就可以组那么多词语,表达那么多不同的意思,而不像英语,一个单词就是新的组合,而且每一个单词永远也不会让你因形产生这样生动的记忆。
四、观察比较指导写好字体。
从音、义的把握,到下面的“写”,都很重要。尤其在汉字书写“式微”的今天。因此,我用了10分钟时间在此环节指导书写。如何有效?
第一步,看田字格中的“早”和“叶”字。先比较“早”和“叶”。发现这两个字中有一个相同的字是什么。学生发现是“十”。于是再进一步观察,这两个“十”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十”字做底的时候,横要长些,“十”字要拖住上面的“日”所以写的要比“叶”中的“十”大些。“叶”呢,是左右结构“十”写的就要稍微瘦长一些,这也是左右结构字的特点。但是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窄又宽,所以“十”要比“口”大些。
在此观察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开始看看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首先看“早”,要想写好这个字,哪一笔最关键?学生发现,“一”这一笔最关键,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这样一来,“日”就要写在横中线上面。提示同学要横平竖直。于是学生找这个要求慢慢在生字本上“描”了一个。
“叶”呢,“口”要写在书中线的左边,最后一笔的封口“一”要贴着左边的横中线,这样“叶子”就长得好看了。“十”的“一”在右边的横中线上边一点,然后挨着竖中线写一个“竖”。这样叶子就长在树干上了,“十”离“口”太远,叶子就掉下来了。学生于是又描了一个。
第二步:看田字格中的“飞”和“光”。两个字再一次比较,飞的斜钩和光的最后一笔,哪个“弯”的更大一些?学生马上发现,光的最后一笔弯的大。于是告诉学生这叫“竖折弯钩”。在田字格中写的时候,学生也发现了“飞”的“竖折斜钩”是贴在竖中线上的,千万不能太弯,不然鸟就“飞不起来了”。“光”呢,中间的横一定要在横中线上。上面的小字变形的写法一定要注意,是“先中间后两边”,最后一笔的竖弯钩也要贴着下面的竖中线。
为什么把这四个字归成两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会明白,相近笔画或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比较,就会深入体会到这样做的意义及效率。
参考书中安排两课时,这样,剩下的一课时就好好指导学生写好这些字,并注意并强化训练学生的写字姿势等。
以上粗略回忆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虽然没有按照课堂教学的流程记录,采取分类归纳的方法说明,但,力图体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有效性。我要力图体现的是,看似一节简单的识字课,什么课件也没有用,只充分利用书本及黑板也能实现乐学甚至会学。我这样做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们知道,家常课也许就可以这样上。
不过看似简单,但,深入的备课,或者说细致的备课还是要的。低年级虽然不及高年级的教学内容深邃,教师的调动,及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和生字的归类分析等等,也都需要功夫。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识字教学要体现出自己学校的识字特点。好啊,课讲完后,一年级老师们纷纷向我讨要关于“字理”方面的工具书,看到我手里有一本《字源谈趣》,大家纷纷要自费去万圣书园买。我相信,这个年级的识字教学,会有灵动的,有生命的血液填充,让主题识字教学有了分量,他们的教学研究不仅仅是识字教学法,而是利用那些教学法,走上一条探讨中国汉字对中国人的影响,甚至深入地研究下去,因此改变当今信息社会对汉字的错误认识。怀着深深的敬畏,让汉字成为中国人的灵魂的图腾。
第二篇:一年级入队讲话窦桂梅
08,特别的入队仪式
——在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上的讲话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依稀记得一年前,伴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歌声,懵懵懂懂的你们走进了清华附小这座书香的校园。一年来,同学们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你们不仅具备了一名合格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更达到了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的标准。因此,我们要举行一个入队仪式,欢迎同学们加入到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中来。
但,这次仪式却有特别的意义。一是因为你们的入队时间是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二是你们在小学生的身份之外,又有了第二个身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更为重要的是,今年我国四川省遭受特大地震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同学们庄严的入队仪式里面,就更加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先说说“六一儿童节”。这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想必老师一定给你们讲过“六一”节的来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里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既然叫国际儿童节,每逢这一天,普天之下所有的少年儿童就应当共同庆祝。可是,我们知道在今年的四川地震灾区,有数不清的儿童已长眠地下,再也没有机会过六一节,再也没有机会拥抱灿烂的阳光和精彩的人生了。还记得废墟中露出的那一只握着笔的手吗?如果没有被埋在瓦砾当中,也许他还在想要写完最后一笔作业,要解答出最后一道难题。但由于灾难的降临,这一切已变得不再可能。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但不论怎么做,也换回不了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了。
而那些在灾难中得以幸存的孩子们呢,有的要在失去亲人的哀痛中度过六一,有的要躺在病床上、在与死神的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中度过六一。08年的儿童节,对于他们而言,那会是怎样的儿童节啊?也想也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个无声的拥抱,但不论做什么,身心的伤痛也只能依靠他们自己来愈合。
此刻,亲爱的少先队员们,你们感受到幸福了吗?每天,我们有爸爸妈妈陪伴,有老师呵护,衣食无忧。节日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欢笑,幸福的感觉就像阳光下的花朵,应当尽情地绽放。在这样的幸福当中,我想告诉同学们,不要忘记,还有着那样的我们的同伴,过着那样的六一儿童节呀。让我们从心底里祝福他们,祝福他们的儿童节也是快乐的,带着笑容的„„
接下来,再说说“少年先锋队”。一个如今已经20多岁的,我的学生,她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入队那天,看着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曾经好奇地问我:“窦老师,您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可旗杆上的红旗怎么不缺一角啊?再有,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那是怎么染上去的呢?”我和同学们都笑了,告诉她,红领巾是一种象征,意味着你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戴红领巾,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一种装饰,而是牢记我们的责任——用祖国人民的利益,以及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指引我们前进。
是的,戴上红领巾,我们就成了少年先锋队队员。想想吧,先锋是什么?是为人类前进开辟道路的人,是为人民的利益走在前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人。
还记得那个3岁的郎铮小朋友敬队礼的照片吗?在废墟里的他左手手臂已骨折,整个手臂没有知觉,他的左手小手指和无名指部分截肢,头部与面部有挫伤。可小郎铮却吃力地举着右手向解放军敬了一个队礼!他还不到入队的年龄,可他敬队礼的镜头,让我们有一种特别的感动,那感动叫勇敢,也叫坚强。
在这次的汶川地震当中,就有着许许多多这样了不起的少年先锋。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徒步行走了10多个钟头,逃离了灾害的现场。汶川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康洁,地震时,康洁先是钻到桌子下面,短暂考虑后即从6楼纵身跳下,并努力让屁股先着地。康洁脱险后,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许多同学不敢跳,她就把他们推下去,有两位甚至是被她踢下去的。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后不能动弹,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他们往外拉。就这样,她不但成功自救,还救出了10名同学和多名老师。这样的同学是真正的先锋,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先锋。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同学们去模仿他们的做法,我们当然祈求永远不遇到这样的情况。但由此,我想说,作为少年先锋队员,我们必须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比如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不能总当父母怀抱撒娇幼
稚的宝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你们有志向、有抱负,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再比如,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等的优良品行,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还有,作为少先队员,要从小培养过硬的学习本领。以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各门功课,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敢于创新,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当然,作为少先队员,还要讲求卫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前提所在。
说了这么多,我想,此刻的你一定觉得,今天的入队仪式的确特别,的确庄严而神圣。我相信,在含满泪水、沉痛悼念死难同胞的时日里,你们一定会记住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一定能从特别的今天启航出发,走向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一年级识字
使用说明
这本小册子共分三部分,前二部分没有注音,是供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阅读识字用的。
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虽然孩子们都会按顺序念,但不一定认识其中的字。他们可以借助已经会读会背的儿歌,自己安静地认读儿歌下面打乱顺序的生字、生词,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就能“自学”便成为现实。自学的意识和能力一旦形成,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入学教育可以由讲道理变为读儿歌。
第二部分从《a o e》开始是汉语拼音情境歌,一边学拼音,一边读儿歌,一举两得。
1.熟悉的儿歌
上学校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功劳 劳动 学校 太阳 小鸟 爱 为什么 书包 学习迟到 照 笑
第三部分的三字童谣,学完拼音时练习拼读,为拼读课本打好基础。
没有识字基础的孩子,会读儿歌即可,倡导学有余力的孩子认字。老师、家长携手让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
此为循环教材,注意爱护。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蹦蹦跳跳 耳朵 萝卜 可爱 吃菜 竖起来 爱 真 兔 两 竖 又 吃 白 只 可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风雨 多少 春雨 知晓 落花 耳闻 夜 处 眠 啼鸟 声 觉 落 夜 知 落 晓 多
小书包
小小书包背身上,装满家长新希望。北海学童有志向,祖国建设心中藏。
装满 心中 建设 志向 学童 书包 希望 祖国 身上 背 藏 新 建 装 祖 童 希 志 海 满 设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 明月 举起 前头 低头 霜 地 思
我们都是好朋友
点点头,拉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打打鼓,弹弹琴,我们都来唱唱歌。拍拍手,踏踏脚,我们都来跳跳舞。弯弯腰,伸伸臂,我们都来做体操。
跳舞 朋友 打鼓 弹琴 弯腰 伸臂 体操 唱歌 踏脚 拍手 拉手 点头 我们 都 来 做 是 好 琴 鼓 臂 腰 脚 踏 拍 体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汗滴 锄地 辛苦 盘子 当 粒 谁 皆 餐
好学生
好学生,懂礼貌,背上书包上学校。见到老师说声早, 见到同学问声好。尊师爱友守纪律,人人夸我有礼貌。
礼貌 纪律 懂得 同学 学生 问好 学校 老师 尊敬 见到 背书包 懂 夸 守 纪 声 貌
升国旗
晨光中,校园里,奏国歌,升国旗。
小朋友,齐努力,早立志,勤学习。建设祖国更美丽。
努力 学习祖国 更好 立志 志向 升起 建设 早晨 校园 勤劳 国歌 国旗 美丽
早睡早起
公鸡来报晓,催人起得早; 谁要睡懒觉,脑子不开窍。早睡又早起,有个好身体,早起又早睡,聪明又智慧。
睡觉 懒觉 头脑 身体 聪明 公鸡 智慧 聪慧 报晓 开窍 催 早 谁
国旗
国旗国旗真美丽,五颗星星亮晶晶。十月一日国庆节,我向国旗敬个礼。
美丽 国庆节 敬礼 亮晶晶 国旗 向 颗
坐得正
坐得正,像口钟。站得直,像棵松。走路时,挺起胸。
2.汉语拼音情境歌
a o e
大公鸡,o o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e e 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四声
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i u ü
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
啼叫 伯伯 蚂蚁 山坡 过河 公鸡 四声
阿姨 带到 村西 乌龟 驮 金鱼 笑呵呵 坐直 挺胸 好像 松开 松鼠 走路 时钟
写字姿势
随时注意写字姿势,正确执笔身体坐直。离纸一尺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贵在坚持。
近视 注意 正确 眼睛 身体 姿势 离开 白纸 尺 写字 坐直 预防 爱护 执笔 坚持
爱护眼睛
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好孩子,讲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b p m f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水上冲浪b b b,小猴推车p p p,兔采蘑菇m m m,一根拐棍f f f。
两拼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蘑菇 拐棍 爱护 声音 后来 喇叭 播音 重要 一根 推车 山坡 不要 佛祖 仿佛 碰歪 兔子 爸爸 冲浪 爬坡 轻视 短短
d t n l
悟空本领特te别大,天兵天将全不怕。打败哪ne吒三太子,乐得de悟空笑哈哈。
闹钟笔插d d d,模特表演t t t,一个门洞n n n,一根小棍l l l。
表演 乐呵呵 模特 兵将 门洞
打败 笑哈哈 闹钟 特别
哪里 哪吒 孙悟空 笔插 怕 棍
g k h 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送回家。
一只鸽子g g g,小鸡出壳k k k,荷叶荷叶h h h。
劝阻 公鸡 蝌蚪 弟弟 河边 送走 回家 听话 捉住 鸽子 出壳 很忙 哥哥 壳 送 蚪 捉 荷
响声 京戏 洗衣机 帮忙 气筒 衣裳 妈妈 吹 星期 嗡 积 表演 真正 盖房 顽皮 藏 离 嘴
j q x
洗衣机,嗡嗡响,星期天,洗衣裳,妈妈洗衣我帮忙。
积木盖房j j j,一只气筒q q q,表演京戏 x x x。
j q x与ü相拼规则 小鱼真顽皮,见了jqx,泡泡藏嘴里,离开j q x,泡泡又吹起。
z c s 四只小刺猬,一齐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学。
写个2字zzz,有刺植物ccc,丝瓜须子sss。
zh ch sh r 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
蜘蛛结网zh zh zh,一根皮尺 ch ch ch,人舞狮子sh sh sh,大树生杈 r r r。
跳舞 刺猬 树杈 搭救 结网 跟着 植物
皮尺 红日 蜘蛛 伸腿 念书 学习狮子
同伴 带领 办法 字母 老师 须子 四只
y w
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i uü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ü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进。
叫声 前进 向 齐步 乌鸦 带路 单独
ai ei ui
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éi、éi、éi,小羊羔,快快过来吃青草。
标调规则
有a不放过,没a找o e,i 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韵母 放过 并列 规则 篱笆 没有 高矮
青草 包围 标记 羊羔 快慢 吃菜 找到
ao ou iu 身穿鸭绒袄,拍着小手笑。游泳健儿不怕冷,海鸥边飞边叫好。
穿衣 拍手 海鸥 鸭绒 花袄 游泳 健儿
un
ün 抬头看看云,再看温度计。我是小小气象员,每天按时报天气。
ang eng ing ong
ie
üe
er 中秋夜,月儿明,妈妈讲故事,孩儿静静听。
an en in 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天安门。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越看越开心。
听讲 中秋 摁遥控器 色彩 故事 月夜 安静 荧屏 放映 开心 鲜艳 越来越快 音乐
星期天,天气晴,小朋友们放fang风feng筝。
有蜜蜂,有长龙long,还有一只大老鹰ying。
晴天 温度计 风筝 老鹰 再见 报到 气象员 长龙 蜜蜂 星期天 抬头 云彩
按时 天气
第四篇:一年级学识字
新的目录语文 找到漂亮名字长大可以图画写字组词写信小鸡数字两个座位树枝节日妇女节劳动节国庆节水桶听说课文第一 家长爸爸妈妈爷爷花朵树林奶奶姐姐铁丝木板屋里安家娃娃唱歌画画好人习惯读书觉得特别大海太阳跳高出来美丽很尖蓝天飞机将来盘子镜子你们笑着回答抱着流水出汗白帆外面世界精彩
医院
开会
生字
派出
报纸
绿色
送给
苹果
下课
鸭子
每天
化肥
树叶
早起
千万
万一
后面
说话
斑马 留心餐厅节约办法银行说明歌曲每天学习入住我们还给秋天喜鹊绿叶抢行很远左右好像发现农业信用城市两元自己红色放学李子吃饭很带快乐合作月亮上班平安声音多少吵架 有趣东西很多光明马路邮局商店新华书店村子公告卫生喜欢生活认识道路街道车站楼房单元 五角超市集市新闻动画外面很多经常图书答题毛笔天鹅拼音字母书架它们火把拔草树皮葡萄西瓜南方大风北方辛苦值日扫除洒水扫地擦桌子带鱼身体衣服尾巴回来 怀抱老师头发豆子儿子排队口袋写字学生队列铁路姐姐别人皮鞋早操露珠村庄大人羊群树林因为电灯停下行走安全走路春天还有惊吓听话前面男女老少纠正帮助普通
第五篇: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墨砚完小 谢丽芳
[内容摘要] 湘教版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识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就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充分享受课内资源;积极享用课外资源。
[关键词] 课内资源 兴趣 趣味性 培养 课外资源
湘教版新教材低年级语文倡导 “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识字量比较大。第一册教材中的读写生字449个,识记的量有303个,会写的有146个。这些字,不仅要求在本课中能认读,还要求能逐步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这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主动识字,我们有必要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感受识字的快乐。
一、充分享受课内资源
传统的识字教学以反复诵读甚至书写及至熟记于心为主要手段,识字成了一项极其枯燥的学习任务。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学习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充分挖掘课内各项资源,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孩子乐于识字,首先必须要培养识字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识字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畅所欲言,所以老师应该着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大情景,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因繁就简地融入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引导孩子乐于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学的第一目标。怎样让孩子乐于识字,能主动识字呢?(1)看图讲故事,随机识字。
湘教版教材是一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材,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能够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于是我先让孩子看图说话、讲故事,再随机出示孩子故事中出现的一些字词,引导识记。(2)利用造字规律,集中识字
汉字的造字方式主要有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帮助孩子了解一些汉字特点,了解一些汉字造字的规律,将能极大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拓宽孩子的识字空间。
(3)设计多种游戏,优化识字 机械化地教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可以采用编故事巧记字形,如“夜”字:天黑了,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有一个人闭上了眼睛休息了。(4)利用教材资源,拓展识字
3、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孩子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语文识字也一样,字与字之间总有着很多的联系,如果能利用旧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识字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4、重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一年级上册全书要求认字449个,写其中的146个。据统计,这449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常用阅读材料中的50%左右。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1)在预习中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是孩子自主识字的过程,可以指导孩子读准字音,先读读生字条中的字,认识的旁边打个小五角星,不认识的去文中圈出来,读读上面的拼音,记住字音,然后再去读读生字条中的字,会读了,把拼音朋友请来,写在字的上面,以便巩固。
(2)在教学中巩固字形。经过课前的预习,课堂教学时,老师再有意识地问问“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组织大家汇集好的记忆方法,集思广益,学习互补,可以巩固字形的识记,掌握最佳识字方法
(3)在阅读中理解字义。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朗读,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从而强化识字。
二、积极享用课外资源 湘教版语文新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在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课外识字的途径。
1、在熟悉校园中识字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进入小学,对于学校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奇的,我在带领孩子熟悉校园时有意识地教孩子指读校名、班名、办公室等处的室牌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识记一些字,也给学生的自主识字指点了一条途径。第一个星期,我还教小朋友识记了各个任课老师的姓,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2、在与同学交往中识字
进入一年级,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新的,怎样让孩子们尽快认识呢?我又找到了一条识字的途径,我在每个同学的桌角上贴上了他的姓名标签,让小朋友在相互的询问、介绍中识记同学的名字,并承诺请认得最多的小朋友帮老师发作业本,没想到孩子们的认字热情出奇的高,不到一星期,有些小朋友已经能认得所有同学的姓名了。
3、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课外识字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课内识字的延续,我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请家长帮助摘录广告词,学习广告词中的一些字词。
4、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课外读物是比课本更广阔的识字教材,读这些读物时,孩子比课本有更浓厚的兴趣,又没有作业负担和思想压力,精神是愉悦的和放松的,教师、家长如果组织得当和善于鼓励,孩子从中所识的字可能比课本还多。
一年级小朋友经过大概七个星期的拼音学习,已经至少认识了70多个常用字,能借助于拼音阅读一些简单的课外阅读,这时我就开始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可以是古诗、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及儿童图书报刊等,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拼读音节,也可向父母请教,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并要求家长记录每天的阅读字数,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识字的目的。这也和新课标的要求一致:“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尽管新教材第一学段的识字任务相当的重,但如果教师能合理开发识字资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自主识字,让学生在快乐的识字中成长!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