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微课资源扮靓思想品德课堂
运用微课资源扮靓思想品德课堂
摘 要 首先对微课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就如何运用微课资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66-02
前言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继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之后,在教育教学领域又出现“微课”,产生微课教学模式。将微课引入思想品德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颠覆性冲击,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生本教学理念。微课的出现大大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微课是集音频与视频于一体的教学辅助媒体,用于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给枯燥沉闷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注入生命活力,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教师的说教与学生的机械记忆。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抽象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微课资源,能够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意义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集视频与音频于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能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微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烦琐的知识简约化,形象生动的视听效果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提升学习效率。
有助于培养学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可以实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对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造成颠覆性的冲击,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对新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实现“先学后教”,提高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可以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开展自主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观看微课,可以进行独立思考,通过网络及课堂上互动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微课中设置的重播、回放、暂停等功能,自由选择微课播放方式,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选择反复观看,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提升学习质量。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微课视频一般在5~10分钟,短小精悍,知识点集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观看微课之后,对微课后设置的训练项目进行思考与探究,能够促进对教学重难点的深入理解,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此外,微课的条理性、简约性、形象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与理解,提升学习效率。运用微课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策略
运用微课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在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预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有效作用。实际上,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往往对预习不感兴趣,原因主要是预习材料单一,缺乏目标,预习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将微课融入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对现代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体现,学生对微视频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感兴趣,也会形成预习动力。
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预习新内容,并且将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学习时提出来,与教师及同伴共同讨论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的空间,预习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问题的过程。为了优化学生的预习质量,提高预习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提供微课资源,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看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1]。
如在教学“消费者的权益”相关内容时,教师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网站或学生的个人网络空间,让学生在课前点击下载预习新课内容,在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后,再搜集相关内容的微课视频点击学习。学生在预习中通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做好记录。在课堂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进行检测与反馈。通过检测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内涵、消费者维权的方法等都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将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探究与交流,以求问题的解决。如有的学生提出:有些商品价格很便宜,但它是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在购买了此类商品后发现上当受骗,而用相关法律程序来维权觉得太烦琐,不值得,这种想法正确吗?应该如何做?还有的学生提出: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央视每年都要举办3?15晚会,并对一些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曝光,为什么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将课前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集中探究解决,尝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喜欢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运用微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脱离实际的抽象说教充斥整个课堂,学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微课视频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参与微课的制作,营造生活化的微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2]。
如教学“合作?竞争?”相关内容时,教师用微课视频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竞争的场面,如学校运动会精彩的竞争场面、拔河比赛、长跑比赛等,学生看过微课之后,根据教师设置的题目思考:在学校生活中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竞争事例,并说出其中的竞争主体各是什么吗?由于微课所体现的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他们通过理解与体验更能引发共鸣。
再如在讲到合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示企业合作成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思考:企业能够成功地实现合作,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举出在生活中你与别人或者团体合作成功的经历吗?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理解了合作的内涵,联系实际谈自己的合作经历,深入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意义。
运用微课,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微课一般在5~10分钟,上传于网络以后,学生可以进行选择性观看。学生更喜欢在观看微课视频以后参与小组交流与探究,通过探究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减少生硬说教,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如教学“法不可违”相关内容,本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教师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制作微课视频,学生观看后对于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学生理解的层次还比较肤浅,因此,教师以微课引出探究性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展开辩论比赛,正方观点是: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反方观点是:一般违法与犯罪是有区别的,但没有联系。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辩题进行资料的搜集。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有的学生负责相关资料的搜集,以支撑辩题的说服力;有的则负责幻灯片制作,使辩论更形象生动;组内的辩手则要学习如何使辩论更有感染力与说服力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辩论,学生更加明确了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因此,将微课资源与学生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微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思想品德教学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微课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深入浅出,重难点突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其学习的方式与进度各不相同,而微课正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学习重点,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接受情况选择微课的回放、快进、暂停等按钮进行播放,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进行反复观看,直到弄清楚为止,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与个性化,体现了主体学习地位。
同时,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可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给学生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实践能力。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其他学校开展??践探究活动的方法,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与成果,还可以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及成果动手制作成微视频与同伴分享。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倡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制作微课,提升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如在“世界环境日”,让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情况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至网络进行分享。各组可以对其他小组的微视频进行评价,达到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目的。结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动力。教师要运用微课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确保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陆群.对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的几点想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4):33.[2]范秀华.微课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52-53.[3]巩付刚.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152-153.
第二篇:用多媒体教学扮靓思品课堂
用多媒体教学扮靓思品课堂
摘要:中小学思品课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说教、成人化、抽象化的樊笼,使思品课疲软,从而影响思品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缺乏持久集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这些生理及心理特点更要求我们在思品课堂上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因此,优化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刻不容缓。
关键词:多媒体;思品;课堂;教学
中小学思品课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说教、成人化、抽象化的樊笼,使思品课疲软,从而影响思品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缺乏持久集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这些生理及心理特点更要求我们在思品课堂上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因此,优化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刻不容缓。在思品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手段能寓情于景,情理交融,以景激情,达到知行统一,实现激情——明理——导行的教育目的,并且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之以情,增加情感深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用多媒体上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晓之以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材第四册《谦让》一文时,我采用放“孔融让梨”动画片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孔融自小懂得谦让,受到大家的夸奖,这一收获是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自然得到的,为下文分析孔融为什么让梨、理解谦让是一种美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样,在动情型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去引发学生情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进一步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共鸣,最后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行。例如在《孝敬父母》一课中,课始,教师先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培养,例举其中最受感动的事,表露自己对父母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你们,爸爸、妈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教育。接着,播放录像《妈妈的好帮手》,让学生从同龄人孝敬父母的事迹联想到自己应该对父母关心。最后,在MP3《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父母说什么,想为父母做什么,并在预备的卡片上写下新打算。至此,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了。
二、展示内容,学文悟道,减缓明理坡度
思品学科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了解道德观点,提高道德认识,并用这些道德观点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明理是思品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教学中,如果局限于教材中,尤其是明理型课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便很难奏效。针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我把明理型课分为“感知——形成——深化”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
例如教学《谦让》,教师把课后的儿歌改编制作成“两只小山羊过独木桥”的动画,在揭题时使用。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纵鼠标帮助小山羊过独木桥,这样,通过形象展示,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感知“谦让”的道理。
当然,在中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明理是至关重要、也是循序渐进的环节,更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种情境下,采用多媒体手段,更能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1.用多媒体缩短时空距离
如第七册《坚持民族气节》中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用动画可缩短时空距离,深入浅出,配合第二自然段文字设计多媒体动画,汉武帝派出苏武出使匈奴,亲手交他一根“使节”,使学生认识到苏武此行任重道远。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多媒体动画,内容是苏武被单于用种种手段逼迫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再抽拉单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苏武抛进地窖,用饥饿和寒冷折磨他。画面中苏武形销骨立,奄奄一息,但他还是没屈服,这就是民族气节。而后添加苏武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牧羊的动画情景,配上悲壮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感情朗读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如何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
2.用动画化抽象为形象
抽象的事物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没有映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珍惜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珍惜时间?怎样珍惜时间?”,而“时间”这个概念对中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利用动画打出字幕,朗诵录音同步进行,学生兴趣盎然,针对“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人重视,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也做不成。”话语,学生一番争论之后,得出谜底:“时间”。抓住这个时机,播放一段资料: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工人能生产8.26吨钢;一台采摘机可摘西红柿69公斤;彩电生产线可组装一台半彩色电视机……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时间的理解。
三、再现场景,加大导行力度
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中小学生处在道德行为的形成时期,要他们把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变为行动,还会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导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针对小学生思想活跃但分辨能力不强的情况,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定的行为辨析情境,让学生通过训练,使道德认识从感性向理性升华,学会正确地认识道德现象、评价道德行为、选择道德方式,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节约每一滴水》的教学中,我展现了通过网络下载的一些关于人类、动物、植物生存、活动与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使学生充分认识“水是生命之源”。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听到的大人们有关用水的议论,再出示反映缺水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组网络资料:
(1)人们用手捧水洗脸;
(2)庄稼地里,土地干裂、禾苗蔫枯;(3)盛夏山村,人们排着长队等水;(4)人们去远山用牲畜驮水。
这样就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地把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诱导学生在动感中不知不觉地增长知识。学生看过后,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情感体验很深,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还如在教学《真正的友谊》时,用录像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振和小翔是同桌,而且是好朋友。一次考试,小翔被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想请小振帮忙,小振很大方地把考卷移过去给小翔看……让学生辨析讨论:小振的做法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像这样的辨析,既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教育深度。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有较强的开放性,更需要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作结,提高学生道德辨析能力,导之以行
人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这样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小学第四册《爱祖国》时,在学生认识了祖国版图,知道了国名、首都,知道了我国各族小朋友都是中国人,都要热爱自己祖国的基础上,再放录像片断。先让学生领略同一季节祖国东南西北呈现出的不同景色,感知祖国幅员辽阔;再播放新疆的哈密瓜、葡萄,海南的荔枝、椰子,北方的鸭梨、苹果……使学生感知祖国物产丰富;接着播放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源远流长的长江与黄河、神奇秀丽的黄山和桂林山水……使学生感知祖国江山美丽多娇。至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还如教学七年级《与陌生人交往》一节内容时,在阅读课文相关材料后,播放有关少年儿童因盲目交往陌生人而被拐卖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讨论如果是你自己,该怎么做?以强化主体,不上坏人的当,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都应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新课改的精神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追求目标,充分发挥电教技术的作用,让多媒体在扮靓课堂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呆板,使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更灵动,思品学习内容更精彩。
第三篇:小学体育微课与课堂运用
小学体育微课与课堂运用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将微课带入小学体育课堂,以及怎样在课堂上运用微课,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课堂效率,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修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
问题
微课
一、前言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一段视频,不超过10分钟),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一节40多分钟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重点内容是短暂的、瞬间的。而小学生因为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去接收到教学的重难点。那么,换一种讲述方式,将教学的精彩部分排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自主学习,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反复的观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微课的制作
1.了解需求。微课的制作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好学习与发展。在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在正式制作微课程之前,先要去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上哪些部分感兴趣,希望更加深入地去学习,以及对哪些部分还有疑惑,需要进一步澄清。根据学生的这些需要,制作相应的微课程,以更好地达到学习的成果。
2.结合课程。小学体育微课是对小学体育常规课程的补充,所以在制作课程时,要仔细地研究课程设计与要求,以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结果。
3.制作培训。要想制作更加精良的微课程,就需要更加规范的技术。但是一般具有专业体育知识的体育老师,并不一定具有专业的微课制作技术。这就需要组织培训,对制作老师进行摄影、录制、剪辑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将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专业的微课制作技术相结合,从而制作出高水平的微课。
4.正式制作。在做好详细的微课设计后,正式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类型包括四种:教师讲述类,微课程的录制还是老师讲述,但是与常规课程不同的是,由于微课程的时间限制,老师只讲述课程中的精华部分;教师示范类,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领悟运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练习类,通过展示学生一步步的练习,纠正错误,熟悉动作要领,让观看的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去学习;优秀表演类,向学生展示优秀的连贯的表演,让学生能在放松心情的同时,熟悉整套动作的大致思路。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使用这些方式,也可以相互穿插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微课如何与小学体育课堂相结合
1.学生在线学习法。将录制好的微课放在网上,向学生展示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和精华,让家长监督孩子在线学习。学生通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微课程,可以更好地去学习体育课程,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2.课堂插入法。传统的体育课堂模式是“讲解+示范”,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上课的时候还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室内课堂中,老师可以采用微课“讲解+示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注意到微课程中的内容,而对于一些运动技术难点,可以采取多次播放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3.课后复习法。课堂记忆毕竟是短暂记忆,很多内容在课后就开始慢慢忘却。而微课就可以摆脱时间的障碍,供学生自由学习。学生在课后继续观看微课,可以巩固自己的运动技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四、将微课程运用于小学体育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搞清教学主体人群。微课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群体的特性。在制作小学生体育微课时,就要考虑到他们本阶段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可接受的程度,避免出现成人化等现象。
2.搞清教学课程主题。在设计微课时,要抓住“小学、体育”这两个关键词,微课的内容也必须和他们相契合。在微课的内容上,也要注意微课的主题,按照主体框架进行设计,不能出现微课内容与微课主体不符的现象。
3.注重微课的质量。微课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载体,所以要尽可能地保证微课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微课的制作方面,一定要尽可能地保证制作技术的专业化,避免出现拍摄不清、层次不明、马虎大意等现象;二是在体育理论及实践知识上,不要出现理论错误,或者示范动作不规范等现象,容易误导学生。
五、总结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微课对其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合理地与常规教学配合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对于运动教学的兴趣,进而让他们更乐于去参加各类运动,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整个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说课文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是海子中学朱远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首先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建议设置,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教材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展开,让学生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在内容上,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再到单独纹样的形式变化,循序渐进并强调学以致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带有传统纹样的样品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初中生的学情,学生个性心理增强,对一些新鲜事物感觉较强,而且抽象思维已有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体地位,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播放一些有关的录像、图片、实物等等,让学生在新鲜的氛围里愉快地去学习。同时还有直观演示法,用于讲述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
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传统纹样的直观感受,本课运用大量的图片去欣赏,但是这样做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是让他们“会学’。所以这节课学法主要采用了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课堂小结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看一些录像、图片、视频等。这些录像和图片内容包括了鲜花摄影图片展览、纹样的变形、生活中的花卉纹样等等,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传统纹样的创作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在贴近生活的氛围里认识纹样,有助于初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会展示一些传统纹样实物,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举例说明传统纹样的寓意,表达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关注、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讲授新课从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入手,从而能让学生掌握传统纹样的各个方面。根据功能装饰效果的不同本课将讲解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自由纹样不受外形限制,表现自由;适合纹样得适应外形限制,表现具有规律性。讲述这里有老师展示相应的图片交由学生分析对比,从而更容易直观的了解它们的不同。也可以展示一些单独纹样,让学生了解,为以下的设计作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在刚才老师讲述的知识基础之上,有学生自主的去创作纹样,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纹样表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绘画方式、制作用品等等。要求纹样表明主题,设计效果不做过多要求。
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注重情感表达,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课堂小结
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内容做铺垫。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教学反思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微课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这一形式在学校一经尝试运用,便迅速成为校园的时尚,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它作为学校教学的一种创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教师的微格反思、教学研讨和教学资源中,有的甚至成为学生自学和家长辅导孩子的资源。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助力器”。微课究竟有何优势,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才能巧妙、恰当、高效,本人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微课的优势及特点
1.微课之“微”
微课一般限定在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片断,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短时间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微课之“实”
微课程、微视频等多种形式,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把生硬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具体、鲜活、富有活力,有效弥补教师的欠缺。
3.微课之“新”
微课是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它将逐步走向课堂,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于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4.微课之“活”
现代通讯业的发展,使得教育共享成为可能;“三通两平台”校校普及,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为可能;家家通、人人通,使得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如果各年级各学科都能把知识点做成微课放到“班班通”、“家家通”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就像到超市选购商品一样,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再现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我首先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特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效的开启了他们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这一课时,我在开场播放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搏击风浪的FLASH课件,屏幕上出现黑云滚滚的天空,浊浪滔天的大海活动画面,再配上电闪雷鸣的音频视频效果。课堂伊始,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边欣赏海燕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的画面,一边倾听老师激情澎湃的导语……从而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调动了学生兴奋的神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因势利导,传授方法
“句子仿写”是训练学生修辞判断、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形式。以往我也曾讲过句子仿写的要领及步骤,可是学生写出来总是难以做到“形神皆像”,于是在复习过程中我选用了一段微视频:玩转语文系列之――《跟我学仿句》,视频中授课老师从网络流行体入手吸引学生眼球,明确什么是仿句,仿写句子“四部曲”,分别从仿句式、仿内容、仿修辞、仿字数入手,结合具体实例一步一步操作,配以诙谐的语言和精美的PPT,学生顿时觉得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听得津津有味,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吴锋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或教学的社会价值。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每个中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一定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困难与压力过大有关,可见,心理状态对人的学习、工作影响很大,试想一想,在课堂上正襟危坐,欲动不敢,欲言不能的人思维能够活跃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变传统高压型为宽松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呢?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的双向关系,课堂是师生互动、互学合作平等交流的平台。课堂上,学生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和教师平等对话,教师要以平常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讨论争辩,对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教师要多接纳,少排斥;对学生的看法,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对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多激励,少责备,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在学习和生活中喜爱交流,乐于质疑,勇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学习氛围。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训练和技能训 3.调动感官,品味鉴赏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很难感受到文中父子挚爱的真情及父亲车站买橘的艰难动作。授课时我精心选取并让学生欣赏《背影》中的“车站买橘送别”的微视频,视频中既有饱含深情的诵读,又有父亲蹒跚背影的再现,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蹒跚地走,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一系列艰难的表示动作的词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此时老师任何的分析都显得苍白。
4.跨越时空,升华教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咏雪送别诗中的佳作,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奇异景色和雪中送行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瀚海阑干的场景,愁云惨淡的感情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是抽象的。因此我在课堂中巧妙地插入一段微视频,视频以一副中国山水水墨画的长卷轴为背景,突破时间、空间呈现给学生的是沙漠纵横冰封千里,长空低沉彤云密布,辕门外红旗冰雪封冻,天山路友人渐行渐远,天地浑然一体的场景,再配以低沉雄浑,抑扬顿挫的解说分析,音色兼备、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平淡质朴中表现真挚感情,慷慨悲壮中升华教材内容。
微课走进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也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