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04:0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

稿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 “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 “近”、“有”和“无”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分组读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胶片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认真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

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说课稿<一>

韩延芝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说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因此我把 “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说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的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四、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 “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 “近”、“有”和“无”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分组读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胶片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六、说教后反思

认真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

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

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

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

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

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

7.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三篇: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画汽车》说课稿

《画汽车》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结合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 疑问导入

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奇奇买汽车的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汽车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汽车,为后面画汽车做好铺垫,并为学生设疑问,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二)引导启发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三)自主探究 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我的汽车我做主”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展示欣赏

评价作品,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到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五)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课虽尽,但趣无穷”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汽车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特点

《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紧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 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 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三、说教学策略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3~5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读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

2、细读古诗,读出韵味

细读古诗,就是要读好古诗。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 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 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线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诵读古诗,读懂诗意: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背读古诗,加深体会: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这样就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字词训练,反复认读: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先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了。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通过这样反复认读训练,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通过初读、细读、诵读、背读、认读这五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当然,以上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诚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人教(部编版)

教材解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 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 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 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可以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

基础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本课要认的 10 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 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读中重点正音。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1)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166 听、近:互换偏旁。色:“爸”换偏旁成“色”。

(2)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3)借助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有—无、来—去、远—近。”(4)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生字

词语举例

句子举例

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明亮。还 色 还是 色彩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有 3 个独体字。这 3 个独体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 或竖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3 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然 后教师示范典型字,学生练写。

画,独体字。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画,合体字。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4 画,独体字。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画,独体字。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来

第五单元 16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如“水手、口水、雨水、上去、上来”等,学 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这首古诗,画中景物与生活实景不同,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在比 较中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趣味性。

1.朗读指导。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此外,画中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

异,朗读时,可将差异之处适当体现在重音上,以凸显是一幅“画”的特点。朗读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学生在熟读成诵后,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古诗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4 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理解运用。采用对比,理解谜底“画”。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再启发学生根据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课文,找出诗

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 语诗的谜底是画。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在学生反 复朗读后,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熟字组成的反义词:

大—小、上—下 多—少、里—外 东—西、南—北

课文中有几对反义词,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1)“来─去”。演一演:小鸟飞来,小鸟飞去。(2)“远─近”。说一说:小丽离我近,小冬离我远。(3)“有—无”。做一做:一只手里拿东西,另一只手不拿东西。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去”2 个生字。

168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 “山、水、花、鸟”4 个字。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 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 3 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 3 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 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

通过画和文的 结合,帮助学生提 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找 准不认识的、读不 准的生字,教学时 可有针对性地突出 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巩固 生字,增强生字识记 的效果。体现了“一 字带一串”和“同一 个字可以用多种方 法来识记”的思想。

第五单元 169 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 字。

(2)课间操“说反话”。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

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读课文。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 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

170

写字指导不仅 要看教师范写,还 要看是如何对学生 写的字进行反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 己写的字,找到改 进的方向。

这一环节采用 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对比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差异性,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感悟画 的特点,领悟诗句和 画之间的关系。

不同。

3.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生活所见: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4.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

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

理由。

头戴小红帽,千条线,身穿大白袍。万条线,走路摇摇摆。(鹅)

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下载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