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步课评
《散步》教学反思
我所上的这节《散步》是一节不错的整合课。这节课教学设计结构完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分析得当。我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教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特别是在本课教学活动1中,我播放《FAMILY》公益广告,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了一个家的环境,从而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散步》。这样的导入生动形象,视频的内容讲述一个家庭关系的变化过程和本课的学习内容完全符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好,也为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品读浓浓亲情的句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活动环节2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找出容易犯错的生字词,并让同学写在白板上,通过白板的交互性特点,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并及时评价。如果要是在移动终端的课堂上,效果会更好。由于学生人手一个终端,通过镜像上屏功能,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总结不同的字词,体现差异性教学效果会更好,我也可以通过下发资源的方式,对学生的上屏内容进行汇总和反馈,效果会更好。在教学活动3中,我运用了微课进行教学讲解语言之美,更加生动形象。但由于白板教育课单一呈现方式的限制,微课的使用不是尽善尽美。如果换成移动终端课例,人手一机。把微课的呈现设计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观看,我也到解放,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不仅利用资源支撑了学生学习,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4中,我的资源运用相对较少,其实可以收集相关亲情的图片配上音乐做成数字资源,直观展现环境和动作描写的内容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会更好。在课堂教学我利用音频资源,创设情境烘托气氛,从而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使情感价值观目标得以达成。如果是在移动终端课中,我可以将资源换成另外一种表现亲情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上屏呈现,我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我想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散步说课
《散步》课后说课材料
东田庄学校
刘庆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莫怀戚写的《散步》。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文章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浓浓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特点,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朗读和圈点勾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积累语言;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但同时又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强化,从中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了课文浓浓的亲情。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质疑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上课伊始,为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我设置情境充满情感进行导入新课,同时荧幕出示课题作者并配乐《让爱住我家》。通过用一段充满情感的话语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调动学生,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从而造就灵魂,激发创造,让我与学生在上课前就先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为本节课定下了感情基调。
在整体感知,怀着真情读环节。我让学生首先走进字词认识作者,巩固“双基”。接着怀着真情读课文,并设计一道问题,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小组推选代表选择喜欢段落朗读进行小组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通过朗读思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互动合作,带着真情品环节。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并让学生带着教师大屏幕出示的问题再次速读课文。这篇文章重点就是要学生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教师为学生设计精彩的问题空间,让学生反复读、品味,鼓励他们对发表独特见解。同时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质疑,与学生进行互动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理解问题、回答问题,品味了文章挚真的亲情,初步挖掘出课文的主旨。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品味的基础上,我又设计探究合作,赏读一些美句环节。分四人小组合作,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学习本文运用语言的方法。在探讨这问题时,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语言特点,使他们在探究合作中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文章理解到此,学生们已经被这份感情所感动,为了让学生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这一环节我做出假设,让学生感悟一种亲情。在做出假设环节时,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这一问题把孩子们领进了精彩的空间,它既关注了作品 人物情感态度,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激发了他们的表达兴趣。同学们用自己的生活感悟出文中丈夫对家人的情感,让文章的主旨在假设中再次被挖掘。
此时的学生情感已经沸腾,他们急切的想要倾吐自己的心声,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拓展感悟,涌动真情说。荧幕出示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节选段落,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的感情尽情释放,使文章的主旨再次升华。
本节课在情感流露中已近尾声在学生急于对情感表述的情况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充满真情写。以“我爱我家”为题,写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总结课文这个环节,我说出本课学习的收获和启示,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讲完这节课,从我设计教学到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我常常被我的学生感动,对我的心灵产生一次次巨大的震撼。因为我和学生通过上本节课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贵。现在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哭,一同笑,一起想办法,一起渡难关。我感谢新课程,感谢《散步》,感谢学生,感谢一切可以感谢的美好的事物。
第三篇:《散步》说课文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课《散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说一下我的讲课思路。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
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第四篇:《散步》课例分析
《散 步》课例分析
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吴双莉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课堂实录:
师: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他又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师: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有助于学生掌握作品的感情基调)生:各小组流利的、带有感情的朗读。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a、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b、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能把当时散步的情景简单叙述一下吗? 生: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设计此练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复述课文能力)
师:散步对我们而言,是大事还是小事? 生:小事。
师:对,也就是说:散步其实是件又平常又普通的小事。但文章表现上来的东西是不是散步这么简单? 生:不是。
师:是啊,作者从这件小事中还真散出些“大事”来呢。我们一起学习吧。
师:首先请同学们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全体学生思考)
师:好,男同学们读得又整齐又响亮。来,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
学生甲:人是:包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他们是——?
学生甲:一家人。时间是春季。师:春季的哪个时候? 学生甲:初春。
师:哪些词句表现是初春这个特殊的时节的关键? 学生甲: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学生甲:地点是田野。
师:为什么要到田野去散步呢?
学生甲: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劝她多出来走走。学生乙:还因为田野空气好,景色又美。师:补充得不错!
师:从原因上看,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生:很好,很孝顺,很会替母亲着想。
师:可不是吗,这虽然是小事,但可充分体现了“我”的孝心,同学们可要像他学习啊!
师:“我”对母亲很孝顺。“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很好的了。让同学们找找看:哪一句话表现了这样的关系?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句。师:很好。虽然散步是小事,母亲能在这春天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为什么?从来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甲:因为她身体不好。学生乙:从“熬”字可以看出来。
师:好,散步去!请女同学读第四、五自然段。师:田野的景色美吗? 生:很美。师:怎么美?
生:“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师:哎,“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就想起“生命”来了? 生: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师:和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思考一下。生:(思考后)有。师:什么关系?
生: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感悟到生命。
师:说得多好!同学们把这些观点总结一下,整理在课本上相应的句子旁。(学生整理)
师:他们一家人散步是怎样走的?
生: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师:谁发现了这个情况? 生:“我”的儿子。
师:他把发现的这个情况怎样表达出来的?
生: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这表现了这个小家伙的什么特点? 生:天真、聪颖。师:小家伙的话充满生活情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同时还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接下来,请全体同学把剩下的三个自然段齐声朗读读一遍。师:后来怎样? 生:发生了分歧。师:什么分歧?
生: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师:“有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有趣。
师:谁来解决这个分歧。生:“我”。
师:为什么是“我”呢?
生:因为课文里说:“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
师:这说明了我在家中是怎样的地位? 生:是中心、核心。因为我是强壮的,高大的。师:这个分歧,“我”觉得容易解决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左右为难,因为找不出两全的办法。师:最终我决定怎么办? 生:委屈儿子,走大路。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
师: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我”对母亲的—— 生:孝顺。师:问题结束了?
生: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师:从这个改变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儿子无比的—— 生:关爱、爱护、疼爱。
师: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 生:爱!
师:总结一下,这一家人真有意思:年纪老的、大的对年纪小的态度是—— 生:爱。
师:年纪小的,大的对年纪老的态度是—— 生:孝顺。
师:用一个词概括他们一家人的关系: 生:温馨和睦、尊老爱幼。师:概括得不错。师:小路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师:怎么有意思? 生: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师:小路平坦吗? 生:不平坦。
师:不好走的地方怎么办? 生: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
师: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生:因为是小路,路不好走,怕母亲摔着了。
生:我觉得他们走的不仅是平常的路,不仅是散步,同时也在走过人生之路,所以走得仔细。
师:分析得有意思,我觉得这位同学还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平凡普通的散步中,“散”除了深刻的东西来。于平凡中见深刻,于“小”中见“大”,不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吗?
同学们能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吗?
生: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一家有老有小,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这是中年的责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要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师:我们对天下所有老人都应承担一种责任,老吾老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是每个人来应尽的责任。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高尚情感,认识到每个人所应担负的责任。
师: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电视剧,你喜欢看娱乐节目,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散步》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平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处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及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文,主要设计以读促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堂上积极营造一种美得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散步》是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我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那些饱含深情的词句的理解,感悟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如开头的“又”字和“熬”。“熬”写出了母亲冬天过得不容易,写出了儿子一冬天对母亲的担心,也写出了此时儿子的欣慰。另外,“熬”字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熬”的种种表现,从而体会情感,也体会作者遣词的恰切和生动。“又”字则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厚度,冬天对母亲来说,是考验,是沟坎,这样艰难的经历已经不止一次了,儿子的担心牵挂也不止一次了。这份牵挂与被牵挂的过程,就是亲情体现的过程,历久弥深。还有母亲“摸”孙子的头的动作,还有她看出去的目光,还有结尾的特写镜头,在这棵大树上,可以摘取的饱含亲情果汁供咀嚼的鲜果到处都是,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鲜果,品尝这些鲜果,评价这些鲜果。这鲜果,就是文章的语言要素,那些活生生的语言材料。
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一开始我的思路也稍微有些乱,但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师生都渐入佳境,我认为本节课我在问题设置这个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由浅入深,一步步揭示主题。但也有不足,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文本剖析的不够透彻,文中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的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因选取的内容容量太大,备课中设计的拓展练习没来得及做,只好布置为作业,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
第五篇:评课稿
评课稿
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听了四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自己听了赵静老师和王瑞平老师的收获。
听了一(3)班的赵静老师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赵老师人年轻,漂亮,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漂亮,让人佩服。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例如本节课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打扫卫生情境图引题,请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熟悉又简单,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老师又及时准确的表扬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没有得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些失望,紧接着老师又说:“今天学习新知识时,大家表现好的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成长卡”,更加激化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赵老师还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手,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特别好。
听了一(1)班王瑞萍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强化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重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例如王老师在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理解0的两种意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0,教学0的写法,0的加减法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五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开学一个多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还有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别舒服,值得我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以下两方面注意些:
1、在课堂中教师要少让学生齐声回答问题。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齐声回答问题的现象比较多。我认为这样不好,因为一般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中等生或学优生,这样的回答听起来热闹,但其实是放弃了中下学生和学困生,这些学生本来就习惯不好,基础差,懒予动脑,如果老师只让学生齐声回答,他们就会只看热闹。我认为,教师应多让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简单的问题让中下学生或学困生回答,并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这样既能强迫了他们学习,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可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
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学习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 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互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