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张山营中心小学 贺玉先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还多。新课程对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也很明确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写字的要求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可见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识字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的接受有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大量生字不能经常去复习巩固生字回生率高。部分学生在生字学习中显得力不从心。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识字是很多老师探究的问题。
一、制定“字理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根据课标识字要求分册教材制定一套“字理分析”的配套生字表总结出独体字有哪些字的部件有哪些并根据部件之间的联系把要学习的生字进行归类。在和学生一起找寻生字部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认一认分一分做一做等办法辅助学生进行有效地认知和记忆在反复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中达到学习巩固生字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
1定向在学习生字前引导儿童进入准备状态产生对学习新知的趋向心理。每一册的教材开始学习之前给学生一个生字学习的明确要求和目标使得学生对一个学期的生字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并把整册教材上要求掌握的生字按偏旁结构相似部件等类别进行归类组合印好材料发给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之前花1到3分钟的时间检查自学情况并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对生字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明理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字大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也就是含有一定的字理可表达一定的意思。汉字造字有六书象形字源于绘画见形知义指事字源于记号和图画的有理组合表示一定的意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组成的也表示一定的语义形声字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成仍然是以象形、指事为基础的表意符号也可以说是表意兼表音的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载体载负着一定的文化、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展示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的办法阐明字理。如用实物彩图和汉字的对照使学生明白象形字源于实物源于大自然用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字形表现的客观物体的形状在头脑中绘出与汉字相应的具体事物彩图体会汉字演变过程同时还可以借用已经学过的独体字的部件来进行组合和分析加深字意和字形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字的意思来辅助和巩固字音。
3析形在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后将楷体汉字各部位与客观物体各部位进行对应分析这是形义联系的关键步骤。许多字在造字时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而对其余部分进行了一般的造形。在字形分析时也只要抓住代表物体本质特点的部分进行对应而对其他部分只求大体对应即可不必拘泥。
4练习教师指导儿童对所学的汉字进行读、写、用的练习重点是指导书写运用。教材对每一课的识字和写字都有练习的要求只有在练习的巩固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利用生字表生字卡片进行同学相互检测还进行定期的验收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做到心里有数。每一课都有写的要求做到下笔就保证写正确笔画写端正漂亮定期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和字使得学生有强烈的意识不断提高写字水平。
二、立足课堂联系文本激发“字理识字”的兴趣 六书中的象形、会意、形声字在小学阶段运用频繁利用象形、会意、形声字的特点分类对生字进行教学能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中以形式多样 3 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字学习中联系现实生活的情境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主动地认识和研究生字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生字从而达到在运用中复习和巩固的效果。
1象形字的教学。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象形字多为独体字它们多在合体字中充当形符或声符是学习合体字的基础。教材在识字的初始阶段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独体字学习教师要抓住契机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既打下汉字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的基础又要善于揭示汉字字形藏理的奥秘学生在独体字的字理上打实基础有助于学生较快地理解合体字的字义更好地把握合体字的字形较早的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质量与品位。如课本中的“禾、手、雨”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教学时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教学“木”第一步出示树木图片接着出示象形字“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找一找“木”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哪一笔是树干哪一笔是枝杈哪一笔是树根引导学生发现“木”是古人根据实物——树“画”出的汉字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感知中初步了解象形字“木”的特点。
2会意字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譬如学习“灭” 4 字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迎刃而解。借助汉字形旁的表意作用进行探究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科学系统。在每册“字理分析”配套生字表中按照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归类总结把同一偏旁的字整理出来观察分析它们在意义上的联系。我们随时在复习课中指导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系统归并注重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有序地归纳所学生字言字旁多与说话有关语、计、训、让、调、谜语月字旁多与肉有关肌、脏、脖、脚、脸彳旁的字多与道路行走有关行、往、征、街、径、徘徊歹字旁的字多与死亡、灾难、不祥相关死、歼、殊、残、殃、殉、殡。系统归并再现了汉字系统内部诸字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有助于体现汉字系统的科学、稳定及有序状态有利于学生总结规律把握识字要领。
3形声字教学。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字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如“青、请、清、精、睛、静包、泡、炮、抱”等成串的字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的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还可以借助汉字声旁的示音作用巧妙编写字族儿歌进行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字规律。《方字歌》好儿童赵小芳放学路上不闲逛。5 回家经过纺织厂 叔叔阿姨工作忙。优秀教师是街坊 常有记者去采访。解放军叔叔去站岗 深山老林守边防。国庆佳节气候爽各种花卉吐芬芳。颐和园内有石舫永远停泊不起航。公共场所守规矩妨碍他人不应当。《尧字歌》相传古代有位尧 他是帝王本领高。日出东方天破晓 粮食满仓真富饶。有水可以把田浇 动手才能挠一挠。丝线多了要缠绕大火熊熊在燃烧。猴子表演踩高跷小鸟尾巴向上翘。尧字一共有六笔请你一定要记牢。
三、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拓展“字理识字”的成果
1扩大识字量。为巩固“字理识字”效果扩大识字量我们在课外发动家长的积极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开展全方位的“字理识字”活动。例如在学习第一册识字一中的“木”的时候我们就把后边识字课中的“森、林、棵、枝、格”放到一起来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木”字字形的变化过程抽象出“木”及和“木”有关系的汉字都表示像树一样的植物这一概念。然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配套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短文中带有“木”的字想一想你还在哪见过这个字学生们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从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的名字、故事书及生活中所见等举出大量木字旁的字。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深刻性。
2帮助理解生字。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如果能用字理来帮助理解效果也会非常好。如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烹饪”在遇到“烹饪”时可以用已掌握的字理知识来分析它们。“烹”有个四点底四点底是“火”的变写表示火“烹”的意思一定与火有关“饪”有一个食字旁食字旁是“食”的变写表示食物“烹饪”就是用火煮东西。总的来讲学生掌握了字理运用字理来理解词语意思既方便又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6
3帮助理解词语。运用字理析解一些词语可以化难为易让词语变得形象生动。如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国石》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接过来一看真是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肖形石”大多数不学生理解但有个别学生就能从关键字“肖”的字理上入手来理解肖从小从月肉意为小孩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小肉是父母亲生养的因此小孩一般都很像父母的。由此引申出相象、好似的意思。这样“肖形石”就可以理解为“像某种形状的石头”了。
四、写端正漂亮的汉字达到“字理识字”的更高要求 语文难难在识字、写字3000常用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钩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在左有的在右让人眼花缭乱头脑发昏。我们在写字中渗透字理使汉字就会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学生过目不忘兴趣大增。
1指导书写。与常规识字教学一样我们注重老师的范写和讲解具体到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重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运用“字理识字”的原理指导学生这个字该注意的地方同时在哪个字中也曾设计到这个方面做到学习上的迁移和联系。在书写的基础上重视指导组词、造句等等。
2强调默写。我们从默写笔画和偏旁入手扎实地进行字型部件的练习使学生对字的掌握更注重基础的落实。写字是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从笔画入手从偏旁抓起学生才有一个良好的写字基础。做到扎实有效地掌握使学生从小写端正的汉字。
3听写。这是儿童的再认过程。对于强化儿童记忆的保持克服识记后 7 的短时期内的遗忘提高当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检验“字理识字”是不是真的巩固和有效的有力手段。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字理识字法抓住了汉字的本质规律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它既有自身特色又博采众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同时主张在识字时同步读写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发展。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Xkt2013333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 吴小红所在单位汉阴县城关一小
课题研究
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调查我校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申报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参阅相关教学理论与识字教学专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起学生识字兴趣;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2月)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让识字教学中枯燥识记的现状得到改变,让识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部件意义的理解,体会汉字意象之美,领悟汉字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独特魅力,增强自主识字能力。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和课件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4年3月---4月)
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利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改进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验字理识字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为了激发识字兴趣,我们探究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猜字谜记生字。字谜是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以汉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同学们智趣双益。记得我教学汉字“选”时,出了字谜“一位老先生坐车走了。”待学生猜出后我又随机启发“你们会编字谜吗?”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把大刀把西瓜切成八块”(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金)„„.此时此刻,识字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是多么活跃,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我也体会到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2、编儿歌识字。孩子是听着顺口溜伴着儿歌长大的,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区别形近字“喝”和“渴”,我教孩子说“口渴想要水(氵),喝水要用嘴(口)”把字理渗透在顺口溜中。经过这样一说,这两个字就不会混淆了。
二、字理识字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借鉴前人字理识字经验的基础上,在实施识字教学实践时我从字理识字入手,探索研究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归纳整理出字理识字教学优点如下:
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辨析形近字,少写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效率高,效果好,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从运用字理进行教学,学生的错别字很少,即使有错,给学生讲明字理后就极少再错。汉字中形近字比较多,只有从本质上进行区别,才能真正提高识字效率。例如“晴”和“睛”只是一横之别,如果孩子明白了“晴”的“日”字旁表示太阳,和天气有关,而“睛”的“目”字旁表示眼睛。从字义上区别了这两个字,就不会出错了。
运用字理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近两年我们班在语文期末质量检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县之首,这主要得益于平时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存在的困难
及解决困难 的策略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方法以来,确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果,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困惑:第一、教师缺乏专业的指导。第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了让字理识字能在我校甚至更大范围内推广,首先就要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只有教师本人掌握了字理识字的有效方法,对汉字的历史进行研究,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比如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购买专业的书籍资料;把字理识字教学作为校本研修的主题等。
2.让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有机地结合。学校要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鼓励学生多看书,以书为伴,提高识字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识字量、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为日后的大量阅读做准备。
3、创造识字环境。教孩子识字并不仅局限于课堂这个小环境,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识字教学是开放的教学。比如: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认识同学的名字;和父母逛街可以认读街道名称、小区名字、广告牌、店名、食品商标;看电视时可以认读动画片名字、地名、广告里商品名称……教孩子认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实物和生活情境,让孩子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汉字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调查问卷
发表时间:2010-04-13 23:04:29 [查看原文]
前言:
我主持的识字课题面临着结题,特拟定了这两份调查问卷,水平有限,很多地方都考虑得不到位,特发出来,让大家给我出谋划策,请赐教!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家长调查问卷
班级:
姓名:
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识字途径,以利于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工作,请各位家长如实填写,谢谢!
请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填上所选择的序号。
1、您的孩子除了书上教的字,平时还能自己认识一些字吗?()
A.能 B.不能
2、您的孩子通过什么途径认识字?(可以多选)()
A.父母特意教的 B.通过看书看报 C.在学校环境中自己学的 D.在买东西等生活情景中无意认识的 E.借助一些生活物品认识的 F.请教父母、亲戚、小伙伴或其他人
G.借助光盘、报纸、磁带、广告等媒体无意间认识的 H.有时候会翻一翻字典 I.没注意孩子究竟怎么认识的
3、您的孩子喜欢采用哪种识字方法识字?(可以多选)()A、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B、编顺口溜、编儿歌识字法 c、生字对话识字法 D、生活识字法 E、猜字谜识字法 F、配话识字法 G、借助工具书识字 H、其他
4、您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识字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调查问卷
班级:
姓名:
说明:这份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同学们识字时所采用的识字方法,以利用教师总结识字课题时使用,请各位同学如实填写,谢谢!
1、你喜欢采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吗?()A、喜欢 B、不喜欢
2、你喜欢哪些识字方法?(可以多选)()A、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B、编顺口溜、编儿歌识字法 c、生字对话识字法 D、生活识字法 E、猜字谜识字法 F、配话识字法 G、借助工具书识字 H、字理识字法
3、你觉得多种多样的识字法有哪些好处?(可以多选)()A、可以独立认识很多生字,并且可以记得很牢固。
B、可以独立阅读,不用爸爸妈妈读故事了。C、多识字对写话也有帮助!D、不觉得有什么好处。
4、通过多样化识字,你觉得你有哪些改变?()A、没有改变。B、我越来越觉得每个生字都很有趣。C、我最喜欢采用自己的方式识字。D、我越来越喜欢阅读了。E、其他。(可以补充)
标签: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毕节市第二实验学校 安凝华
一、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好识字关,学生语言的发展就能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并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识字量特别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这种背景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识字效率不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常常把学生识字看作是教师教字,不顾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识字,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只知一味地读死书;二是回生现象严重。苏教版实验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识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即使是暂时记住了,但没有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三是学生识字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教学脱离学生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重整体,轻个体,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一教育传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被动的消极状态,对智能的顺利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能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小学语文识字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各个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语文,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周围的事物中学会感悟、品味。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2.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依据,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好玩、爱动、表现欲强、好奇心重等特点,在教学汉字时,带着学生进行智力游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当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时,接受的知识才能真正消化吸收。
三、课题实施预定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努力实使,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识字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研究,利用编排多样化的识字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过程
1、激发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营造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为老师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老师们正确认识短文作为识字载体的作用,教学中都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识字。
(2)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比如苏教二年级下册的识字七和识字八,就是融入了对象形字 的学习,无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3)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学中,简笔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象形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有位老师在教学“影”字时,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了一座亭子,亭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学生把图和字比较、观察,发现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影”字。
(4)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可采用奖励、评比的方式,使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
2、经常温故知新,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他们的识记特点,在教学尝试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傍”与“榜”、“茵”与“烟”、“抱”与“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就能较快掌握新字,又能复习旧字,一举两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如学“青”字的时候,我就把“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学,让学生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在我的启发下,小朋友会比5.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识字方法。
(1)趣味识字: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频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与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①游戏识字法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在识字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果子”、“风车转”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②编顺口溜记忆法
在集中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孩子们很难接受,为了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我们自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如学生难辨“峰、锋、蜂”,可这样编:山高路远登高峰,金属磨练才锋利,蜂虫酿蜜采蜜糖。通过形象易记的顺口溜,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峰、锋、蜂。
③儿歌识字法
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段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如教学 “青”,青字加偏旁的生字很多有“清、请、情、精、睛、晴等”,有些学生就无法区分了,为此我这样编儿歌:有米人精神,有言要说请,有水水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心情爽,有
人很倩丽,让学生比较朗读记忆,再通过填空练习巩固。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④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有这样一个例子对我启发很深:一位老师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老师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老师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
(2)在情境中识字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情境教学形式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均有记述。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指在识字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识字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产生识字愿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字型、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掌握识字方法,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形成识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目的。
(3)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同时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引
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复现频率,从而做到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对话、电视中哪些字是认识的?在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招牌、店名等,哪些字自己学过的?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儿歌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阅读中感受到汉字的丰富内涵。
六、存在问题
在开展《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继续探索和深化研究:
1、班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教师较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造成班级学生的识字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偏少。倘若这种现象长时间持续存在,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扩大。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缩小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2、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仍有一部分孩子不爱识字,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量少,家长因为工作忙不能配合,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口头识字检查教师无法一一检测,只能是抽查为主。虽然每周都批改,可他们是否每个字都会读也不尽可知,因为有些家长并未按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去读,存在应付的现象。
3、片面夸大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熟悉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很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的问题。我们实验组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工作忙,时间紧,科研水平有限。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学习理论专著,邀请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尽可能多地给实
验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为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确保
2、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识字教学应关注所有的学生,并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学习效益。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有效识字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师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识字教学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时时反思,不断地追向“自己的识字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识字教学”。
第五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各科教学都离不开识字这一基础性的内容。因而,把识字教学视为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基础教育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是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又往往存在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读、写、抄,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从而使识字教学多是机械的重复,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的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的快,也忘得快。再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2)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究新知提供可能。内容上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能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程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又加强了整合性,提前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了早、多、杂的特点。早是指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就要认识70个常用字;多指认识字量大,一年级的识字量达到950个,是以往的两倍多;杂是指在学生识字过程中,大量识字是随课文学习进行的,有不少生字学生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2、培养识字的独立性、主动性,巩固识字效果。
3、转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识字教学中改变单一,被动,陈旧的教与学方式,寻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4、让学生获得成功识字的喜悦,培养兴趣,树立信心。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明晰地体现出向独立识字发展的方向。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结合本地教师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走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之路,抓住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不仅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大量的汉字,为阅读和习作,乃至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这样的目标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又能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课程的理念
3、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五、课题的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很显然是让学生更多的去实践,通过自己拼读、自己识记、自己理解、自己归纳、自己纠错等一系列亲身识字、写字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能力,最终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2、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觉习惯和识字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识字成功的体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4、差异性原则:学生识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人人学有所得。
六、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阐述给我们传达了很重要的信息,我的课题研究内容就是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深入地研究识字教学: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单一识字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会生字,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还要让学生在识字认字的同时,学会一定的识记方法,掌握一定的识字技能,感悟新的识记方式。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分析法。
3、活动探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九、课题的研究的过程
1、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11——2008、3)这一阶段是课题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理论学习、现状调查。
第二阶段(2008、4——2009、11)这一阶段是课题的实践研究阶段。主要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实验检测。
第三阶段(2009、11——2010、2)这一阶段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完成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识字教学效果检测,考查质量,总结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和途径。
2、研究重点:正确识字、牢记生字、准确运用。
十、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了九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可以获得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教学内容是一些蔬菜的名字时,上课前,可以事先准备好这些蔬菜,上课时,每教一种蔬菜,都出示实物让学生看。学生熟悉的,就先让他们说出名称,再出示生字;学生不熟悉的,可先出示生字,再出示实物。有实物看,就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识记。
2、游戏法。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
(1)找朋友。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鸟字说:我是''鸟'',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蛋的学生马上出来和鸟排在一起,说:我是''蛋'',我和''鸟''组成''鸟蛋''。全班同学齐读鸟蛋一词。
(2)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杨、扬、刻、孩、栏、拦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不同的词。
3、歌诀识字法。
儿童对歌诀有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利用歌诀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记的汉字。夜的歌诀是: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学习卡字可编歌诀: 上面一个上,下面一个下,不上不下卡住了。学习郑字的口诀:把耳朵关起来就是郑。
4、拆字法。
根据合体字的构成,可以用拆字的方法识字。如口天吴弓厂张米青精 女子好双月朋等。
5、比赛识字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有劲头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完生字后,让学生分成两组,组成两列火车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6、联想实物识字 在识字中,有的字是形声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事物。如学习板凳的板字,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联想到板凳这个实物。板凳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右边反字和字音有关。
7、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教学时,让相近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哇、洼、娃、蛙、挂五个字就可以比较记忆。
8、相互交流识字
每个学生把新认识的字教给同桌和伙伴,让每个孩子都有新收获和成就感。
9、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如路牌名、车站名、商店名、商品价格牌、广告牌、交通标志、校园的警示语、商品的使用说明、电视节目名称等。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认识新字。
总之,通过以上各种识字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探索、大胆想象,运用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使识字学习由乏味变为生动,由枯燥变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