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诊器的由来(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15《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天后街小学
颜春花
设计说明
《听诊器的由来》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蕴含科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教学中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 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17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能正确读写“赶紧、诊断、木板”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树立长大后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字。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情景
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课之前想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鲁班发明了伞,谁发明听诊器?又是怎么发明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现在老师还有个谜语让你们猜猜,看看谁猜的准。(出示课件谜语)生:抢答(听诊器)。
二.出示课件听诊器的模样,引发兴趣。
1.看听诊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在哪见过这个东西,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板书“听诊器”。
2.教师: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理解其意思。3.了解雷奈克,(课件显示雷奈克 的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打记生字。2.课件出示生字卡片交流。
3.教师带读,学生跟着读,然后学生举手带读,要求尽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四.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1.齐2.3.再读易错字,组词或写句子。
五.细读课文,加深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见课件显示)(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想: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3)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以交代听诊器发明的原因。(4)从读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①雷奈克是法国医生。
②他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很难过。③他想怎样能及早发现人体内出现的病变。
板书:看到病人的痛苦——想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
2.学习第2-4自然段。(见课件显示)(1)点组朗读第2自然段,要求: ①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②画出动词(弯着腰.耳朵紧贴.划着)。③要是靠着病人的胸腔能听出声音就好了。④跑回家、找木棍、给病人听呼吸。板书:受到木板传声的启示——用小木棍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3.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1)小木棍(2)空心木管(3)两端喇叭状 4.给课文分段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制造过程。
板书:改进小木棍——制造听诊器
5.整体感知:思考(课件)(1)第一个听诊器的人是谁? 生:雷奈克。
(2)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 举手抢答:因为看到病人痛苦地死去,而得不到诊治。(3)听诊器是怎么发明的?
指名回答:雷奈克是从孩子那里受到启发。6.深入探究(见课件显示)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呢?
请生回答:他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而痛苦地死去,心里非常难过,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发现人体内出现的病变呢?
师问:“非常难过”、“一直”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生1:非常难过—说明雷奈克关心病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医生。生2:一直—说明雷奈克这件事想了很长时间。7.回顾课文(见课件显示)(1)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2)听诊器的改进。
(3)雷奈克为什么能发明出听诊器?
板书:创造发明,观察思考
8.提问:(见课件)
(1)你喜欢雷奈克吗?为什么?(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9.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小结(课件飞入)
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对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心中装着病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医生——雷奈克。
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课后“词语花篮”的空花朵里。
八.板书设计 听诊器的由来
看到病人的痛苦心里难过——想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 受到木板传声的启发——用小木棍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改进小木棍——制成听诊器
第二篇:《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二
《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诊、克,治”等到17个生字,会写“内,板,紧”等8个生字及“木板,紧贴”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听诊器的挂图,引发兴趣。
1、观看听诊器的图片,让学说说在哪见过这个东西,它是做什么的,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机板书“听诊器”。
2、师导言: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在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理解其意思。
(二)尝试读文,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想想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要求尽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三)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抽读生字卡片
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再读课文
1、生找朋友互读课文,注意把每个生字都读对了。
2、请个别同学分段读课文,并纠正其读音。
(五)书写指导
1、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
(1)“病”字主要写好“丙”字,不是“两”,最后一笔是个点。
(2)“内”第二笔是横折钩,里边是撇,点,不是撇、奈。
3、让生读读,写写。
(六)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第1自然段中“非常”表示难过的程度很深,要让学生体会到雷奈克是个关心病人,很负责任的医生。“一直”是说想的时间长。
2、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语境理解“站、贴、蹲、划”等动词了解两个孩子的不同姿势,并引导学生明白这也是雷奈克感到好奇的原因。而后通过细细朗读,让生从中休会雷奈克医生的兴奋心情和迫切的举动。
3、第四自然中,引导学生从“第一个”体会其创造的价值和意义。
(七)课堂练习,积累语言
1、再读课文,在小组内说一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课后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
五、教后反思:
第三篇:《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最终版]
《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难点:
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教学方法:讲解
谈论法
学
法:读中感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教学难点:
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 找准入口
1、观看听诊器的图片,让学说说在哪见过这个东西,它是做什么的,相机板书“听诊器”。
2、教师: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在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理解其意思。
二、初读感知 提炼主旨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要求尽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三、研读理解 深情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3)指导朗读。读出心里非常难过的语气。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5)你觉得雷奈克是位怎样的医生?
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呢?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受到什么事情的启发?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3)雷奈克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又告诉他什么呢?
(4)分角色朗读雷奈克和孩子们的对话。
(5)木板真的能传声吗?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出示一块木板,一个学生在木板的一头划着,另一个学生蹲在木板紧贴着木板听声,然后请做实验的同学汇报。
(6)课文中哪句话也说明雷奈克听到了声音呢?找出来读一读,果然说明了什么?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7)当雷奈克发现木板能传声的时候,他是怎样表现的呢?读一读,读出高兴的感情,赶紧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从赶紧中你体会到什么?
(8)看图,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画面,想象他会听到些什么?当他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他又会怎样表现呢?用惊喜的语气朗读“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9)齐读第二自然段。
(10)雷奈克从此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在使用过程中,雷奈克又发现了什么?做了怎样的改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说说雷奈克发现的第一听诊器的样子,并动手把它画下来,展示学生的作品。
(12)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精读内化 品味赏析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你喜欢那部分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积累运用
1、你喜欢雷奈克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对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心中装着病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医生——雷奈克。
六、达标测评 听诊器是谁发明的?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课后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
八、板书设计:
看到病人的痛苦,心里难过
想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
15、听诊器的由来 受到木板传声的启发
用小木棍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改进小木棍制成听诊器
第二课时略
第四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青岛版教材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了“野营”这一情景串,从野餐到野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再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将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以“手拉手”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城市学生来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生活体验、城乡学生分别时的美好回忆。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其余每个单元亦是如此。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例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想了解一些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在活动中让学生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然后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最后小组进行交流。“户外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和统计知识之后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调查、统计学生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同时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习惯。
第五篇: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枫亭中心小学 郑丽芳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