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习作教学中如何玩”思维导图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玩”思维导图
【摘 要】阅读到综合实践,再到写作,这一路走来,思维导图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思维导图运用的冰山一隅,从这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中,切切实实的明白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能起到积极地导向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作文教学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38
思维导图与我的课堂教学虽说结缘于阅读教学实践,但至今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一个“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专题。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单元学习,所以个个精神饱满,激情高涨,都想一探究竟,玩出个新花样。于是,接着孩子们在阅读教学中掌握的思维导图基础,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自学本单元的第一课单元导读。
2、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你的学习内容。
孩子们接到学习任务后,争先恐后的行动起来。为了不让孩子们走弯路,我及时顺势引导:看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活动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孩子们听到我的引导,立刻茅塞顿开,个个嘴角微微上扬,仿佛瞬间明白了许多,便忙碌着开始画了起来,没过多久,我巡视了一圈之后,发现孩子们把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要求、活动的内容以及要注意的事项都清晰地罗列出来。孩子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已呈?F出他们对本单元要做的事情,要去看的书,要学的内容,然后要准备去做的事,重点是做什么,都一目了然的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后来的教学不用我说,孩子们已经清晰地知道每一个时间段,他们的学习任务及预习准备的方向是什么?当每一项任务或者每一项内容学完之后,个别孩子们还会在思维导图上,把已经完成的地方做一个标记,同时还来提醒我,老师,我们这个内容已经完成了,我们下一目标是不是该做“„„”什么了。所以我觉得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帮学生梳理学习任务思路,同时也帮师生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因为很多内容学生从思维导图自发式的就能提前学习了,有的时候就可以跑在老师的前面了,跑在前面的这些同学就可以带动后面的同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这难道不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吗?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更激发了我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将“思维导图”迁移到习作教学中来呢?这一“玩”,又让习作教学如同锦上添花,思维导图更让孩子们喜欢上了习作教学。
在中段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既形象又直观。它的视觉感非常强,孩子们对它的理解比原来生硬的板书效果好的多。首先思维导图罗列出来后,孩子们愿意看。其次,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孩子们看的时候一目了然。
班里有一位学生原来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一般会把作文提纲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出示在黑板上,按理说课堂上她也听了,板书也看了、记了,可等她写作文的时候这个提纲就又看不懂了,这个时候,家长也会打电话问我,然后孩子也在群里问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也没办法说清楚时,我还是要在群里给孩子们讲提纲要点,这样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比较麻烦。后来自从用了思维导图以后,我先是学课文的时候用,当孩子们会画思维导图线条以后,我就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始尝试着用思维导图罗列提纲。没想到这个原来写作文最头疼的小女孩,她画作文提纲的时候,竟然用思维导图能清晰将自己习作思路表达出来,我想,既然思路很清晰,她写作文也就困难不大了,虽然说她平常积累词汇量不是很多,但最起码这个整体的布局谋篇方面,她已经不是过去的“问题学生”了。
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时,我通过思维导图为教学手段,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习作教学。
第一步: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习作的相关要求,自由选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围绕习作要求自由想象并把要点记录下来。
第三步: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寻找习作内容的切入点,围绕主题想用什么内容来丰富它,画一画本次习作的思维导图,再根据导图完成习作,巡视一圈之后,我还发现,学生制作的习作导图基本画出了文章结构和写作要点,而且更富有趣味性。
以前在习作练习前,我总是让学生打腹稿、列习作提纲,为学生的习作指引方向,然而我发现习作前列提纲较为适合优等生,对于基础较弱学生来说:要用通顺的句子概括文章段意,那简直是难上加难,有了思维导图,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把阅读教学中导图的画法迁移到习作中来,学生借阅读文本的篇章结构,学会为自己的习作“布局谋篇”,这样反而降低了教学难度。这样,学生在动笔前已经有了这样的“习作导图”,写起来思路清晰,不遗漏,保障了习作的质量。
课后,我在班里做了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导图比以前的列提纲简单多了,按学生的话来说“只写关键词语,不用再写句子(段意)了,简单方便”。多数同学表示自己将会把这样的导读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习作中去。
思维导图让我深度反思:
1.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2.把握了文路,为阅读铺路搭桥。《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等,这些核心的阐述就是要理清文章思路。思维导图在文章中的合理运用,就是为学生篇章阅读指引方向,更好的引导学生把握纹路,梳理文章脉络,进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3.提高效率,为习作布局谋篇。快速阅读,为课外阅读提质。
4.让“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加成熟,进入深度再思考。(1)预习课文,以学定教。(2)复习知识,梳理总结。
5.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时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亟待面对,加以提升能力。
(1)关键词提炼较困难。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毕竟阅读能力有限,对关键词的提炼不能达到准确掌握,甚至有些还是错误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低段运用要慎之又慎。我认为,思维导图是概括性极强的东西,是思维产物的结果。就小学阶段而言,比较适合高段学生,在实践中,我觉得它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提供了帮助,今后教学中,我还会再选择合适的教学单元及内容,继续探索,做好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以便能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并能适当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去。
第二篇: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7-12-21 11:22 阅读(110)评论(10)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工具,思维导图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与实践的层次,给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将知识资料个人化,提升为对学习的拥有感和成就感。
思维导图使学生完成思考的过程有一个外显的结果,从而使他们在完成思维导图后拥有思考的成就感,淡化思考过程度枯燥与难度,唯美的心态使思维过程变成了无意的活动,从而提高思维的效率。3.帮助实现探究式学习,提倡有意义的学习。
做图的是在意义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思维导图可以强化探究行为,优化探究结果。4.帮助学生做笔记。
5.促进互相学习交流使能学生更加于专注学习。
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交流方式,在比较导图中他们能更专注于思考学习的内容。
6.可自行调校学习的深浅,设定适合的学习进度。7.把知识及概念图像化以加强理解及掌握。8.提供反思学习的空间。
不深刻理解反思的意义,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就要打折扣。9.促进师生间的双向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10.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管理组织能力方面。
第三篇: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本学期,我校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导学案思维导图习得法”正式实施。“导学案思维导图习得法”即全脑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物,以思维导图为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目的,以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习得为抓手,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这种模式强调导学习得、导图习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既是思想,又是方法,既重视知识,更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既体现学习优势教育,更体现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导学案习得法和思维导图各自有自己的特点,这里重点谈一下思维导图要从在数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精髓是促进人类大脑左脑和右脑的合理应用,促进大脑的潜能开发,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让自己用一个开放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轻松。实验证明: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数学教学有共通之处,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在预习、复习、笔记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多数学生而言,所谓数学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有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显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在阅读时能够集中精神,在短时间内把握住阅读内容的要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能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果。另外,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迅速找到学生对该内容的思维障碍点,确定重点与难点,使讲课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进行复习总结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在复习中,首先,学生独立对整章知识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清数学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区分重点难点,画出思维导图。其次,我通过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第三,在复习课堂上抽取部分典型的作品,先由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进行补充与深化,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提升,教师的提高主要是将本章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提取。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联系,把所有的思维导图编织成自己的知识网,整个过程也是其乐无穷的。
三、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传统的直线型笔记仅仅是对教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改变自己是课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知识的习惯,形成了思维惰性。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和单词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教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联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思考着,而且,思维导图也能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图形,有的画成大树,有的画成花朵等等。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这么有创意的图画,学生怎么会忘呢?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重要的一点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学会学习的目标。思维导图还是一个新事物,如何更好地运用它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不管怎么好的教育理念,都离不开教师的奉献和付出及学生的投入。我们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四篇: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70 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理论基础的不同。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素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认知论。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也是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内容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7+-2个组块。这样一来,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思维导图将概念分层,从而加大了知识的组块。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了可供加工的信息。
3、组成要素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表示的是知识网络包含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由概念图、命题、连接词、层次和交叉连接组成。因此概念图在表现形式上是网状结构的。
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由颜色、线条、图形、符号组成。
4、应用领域的不同。
概念图的目标是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为了促进教学效果,主要用于教学评价工具,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多用于概念较多的理科教学。它以整体的方式来呈现、组织知识, 有利于知识的传播、理解、记忆和巩固,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画的概念图表达了他们对概念正确的或错误的理解。常用的概念图制作的软件是CampTool、Inspiration.下图是我们自己用Inspiration制作的一节课程的教学设计:
而思维导图是呈现思维过程,主要用于讨论、笔记、准备报告、论文写作、计划安排等,多用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文科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让隐性的思维过程可视化, 不让一闪而过的灵感跑掉,它也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与头脑风暴教学法相结合,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有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层次上的交流。常见的软件是MindMapper、MindManager、EasyThinking。
第五篇:浅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地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是教师能够更有效率的备课、授课,使教学过程更有趣、更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影响课堂效率的几个关键环节——学生的预习、教师的课堂精讲、课后的知识归纳总结等,通过图形、符号、关键词等要素的组合运用,将各知识点的层级关系进行梳理,并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教师的发掘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导独特性;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关键词:教育教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理论的逐步完善,有很多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到了课堂中,为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在教学中,思维导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下面将从思维导图的发展、运用、以及在课堂中运用的情况等方面介绍。
一、思维导图的历史:
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他首先将其应用于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成为同年级中的佼佼者。1971年Tony Buzan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二、什么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这些分支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思维导图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简单的说,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在商业中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刑侦中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刑警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准确地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加快破案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样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教学质量。
四、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1.有利于教师高屋建领地把握化学新课程标准全貌。教师只有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吃透,确教学的指导方针,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将一本书的内容缩在一张图形中,理解和参考起来方便快捷。
2.有利于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了选择更适合的教学内容,需要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提出最优方案。思维导图在协助小组教师共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显得非常方便和实用。例如由一名教师做纪录,把每位老师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从中心展开,向四周发散,所以什么观点都可以写在上面,最后分类整理,以全面把握知识模块和重难点内容。这不仅实现了教师间的共同协作,又让教师获得了个性化的成果,打印材料人手一份,供个人或集体参考和使用。
3.提高备课效率与质量。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快速地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具体做法如下:将课的主题放在图的中央,以中心发散的形式添加内容和教法。第一分支是主干知识,再进行二级、三级分支,为主干知识增加细节。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以放在图上合适的位置。第一次的书写如果杂乱无续,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整理,每一次的整理都有助于巩固所学和加深思考。这样的过程,按照传统方法,至少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而使用“思 维导图”仅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还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不同色彩的使用,粗细曲线的变化,图形的美感、文字的字体使用等等创意,都增加了大脑的兴奋度,使教师既工作着又快乐着。
4.改革传统板书,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我们曾称“教师一支笔行走在课堂中”,而且仅是一支白粉笔。勾勒“思维导图”时大量彩色粉笔的使用,将白粉笔一统黑板的局面彻底打破。它把一长 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边讲边展示在黑板上,最终学生以知识块的形式保留在大脑中,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既提高了板书和笔记速度,又便于学生参考、复习、记忆。在实践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用于创意和构思时是自由、发散、随意的,但板书体现时必须要工整、美观,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既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也要有助于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传统的板书要占去课堂不少时间,因为有些无关的文字需要反复书写,而“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由于只需写出关键字和词,所以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5.在小结和复习时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和增强识记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应用
1.改革传统笔记,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几乎每位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在笔记本上做笔记,而且很容易出现记了这句,没听见下句讲的什么,如果教师在课上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辅助授课,不仅节省了课堂中的时间,而且也方便了学生记笔记,提高课堂效率。有研究证明,人类记忆图表的能力比记忆文字的能力要强很多倍,所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笔记可以很好的刺激大脑去更好的进行信息分类,方便记忆。
2.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知识不断获得的同时,思维导图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当有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被提出的时候,这促使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或者集中思维找出答案,也可以利用定势思维和创新思维,既尊重规律又在新的条件下进行变化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有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我们知道,其实有很多文字可以通过简单的图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难点住关键点,掌握重点。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这样提高了复习效率,尤其是在准备高考的期间,提高学习效率是很重要的,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忆更多的知识点。
4.有利于学生摆脱“题海战术”。
5.利用“思维导图”,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和记忆, 提高核心概念的理解度。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引入了“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在学完一个化学章节或单元后, 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然后, 在全班学生中, 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 并由学生投票评选“思维导图”优秀作品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给学生积极的激励与评价, 同时进行适当的奖励, 如一本书、一本笔记本等, 提高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并不再是一件难事。
五、对于“思维导图”的思考
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不要过分地要求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 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思维导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具有优势。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结合起来,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思维导图的修改和增删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可以将绘制好的思维导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展示和发布,例如课堂、网络等,这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现在还处于试验与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完全依赖于思维导图,就如同多媒体投影仪和幻灯片的应用一样,课堂上该有的内容,该解释说明的重难点内容不能过于简单,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整合单元信息,或者联系紧密的几章知识点的整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在更多的教师的努力下能够不断加深和完善思维导图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一6.[2]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7(7)[3]安牧冰.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2月第20卷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