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技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劳技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不仅需要领先的科学,还需要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更需要具备现代劳动意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素养和能应付未来社会挑战的广大劳动者。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全体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获得从事基本的劳动技术活动的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合格劳动者,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理念
1、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
劳动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操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并不只停留在单纯的操作技能的训练上,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追思、学生对技术学习方法的体悟,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应注重技术训练中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2、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活动是劳动技术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项目是组织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和劳动技术教育的活动。一般地,一个具体技术项目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学生通过系列性的学习过程,能够获得相应的材料与工具,技术设计、制作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发展。
3、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
劳动技术教育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广泛应用于生活。要克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采用单一的学校教育途径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倾向,强调学生的生活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生活取向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富有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在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设计与组织上体现农村与城市的不同特点。
4、劳动技术教育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劳动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它强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能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强调融和社会、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它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技术探究,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劳动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利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它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新的技术原理,获取新的技术能力。
二.课程目标
㈠认识劳动世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深化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㈡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学会自我的生活管理,掌握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2.增强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㈢主动进行技术实践,掌握一些现代生产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并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
2.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简单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制作。
3.了解作物生产和农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规律,了解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并进行技术实践。
4.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做出多方面的有一定根据的评价。
㈣发展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技术活动和进行技术学习的基本态度与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技术意识。
2.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3.通过体验和探究,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技术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技术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
4.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形成一定的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发展迁移的共通能力。
三.内容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包括技术基础。技术包括传统工艺、基本技术等内容。传统工艺包括雕刻、编织、刺绣等,选学其中的1个项目:基本技术包括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简单机械维修、农机具使用与维修、缝纫、农作物栽培、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技术、农副产品贮藏和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树木种植等,选学其中的2个项目。
四.实施
㈠实施的基本原则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劳动技术教育是初中阶段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同时接受正常的劳动技术教育也是每个初中生的基本权利。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实施中,应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学习的一般方法,获得可持续的、终身的技术学习能力。
2.实施过程的综合性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校外真正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家政部分的学习应当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如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可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技术项目的学习过程应当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等。
三是注意劳动技术教育各个具备条件项目之间内容的联系与各年级的衔接。
3.活动组织的科学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有较好的基础,抽象思维也得到初步发展,耐力、平衡性、协调力以及对技术对象的控制性、技术原理的理解力都有较大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生理、心理上的这些变化,同时要遵循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科学的设计、组织学生的劳动技术学习活动。要注重各年龄段教育在内容上的衔接和方式上的协调。
4.教育结果的实效性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案、安排实施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开发活动软件,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并加强计算机在技术设计学习上的应用,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形成这一基本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课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我区、和本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传统与特色。
㈡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劳动技术学习的主人,都能成为活动的受益者。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突发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加强巡视指导,做到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5.注意指导过程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应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指导风格和指导个性。
6.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技术教育,并加强在模拟仿真训练和技术设计方面的运用,以提高指导效果。
7.根据初中生的性别差异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安全。
8.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新的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㈢教学材料
劳动技术的教学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学具等。
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也为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学习,可以就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编写材料。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
——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相统一。
——体现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的特征。
——便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技术探究。
——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方法与能力。
——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经验基础。
——对教师和学生同时具有拓展和挑战意义。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技术学习的特征组织学习内容选进内容应注重以下几点: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要求,整和各类教育目标。
——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组织学习活动。
——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视野,注重各方面、各项内容的联系与整合。
——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做到图文并茂。
——突出安全注意事项。
五.评价
㈠评价特点
1.发展性
劳动技术的学习评价并不着眼与对学生结果和发展水平的区分,而是在于用评价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凡是参与劳动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都应当给予肯定。对那些设计与制作成果特别优秀,或有所创新、发展者,应给予特别鼓励。
2.整体性
劳动技术的评价是整体性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劳动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劳动技术的操作技术(含技术设计);劳动技术的实践能力;劳动技术学习的成果质量。评价中要突出对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3.全程性
在注意结果评价的同时,还要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即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评价,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4.多主体
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等多个主体。在评价中尤其要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在一次受教育的过程。
㈡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作品评定、日常观察等形式。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平时考核可以是单一性考核,着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是总评性考核,以一学期或一学年各方面情况的综合作为依据,由教师给出评语和评定等级。考核的方式应为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评定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待合格三种。考核的成果应当作为学生综合评价和改革依据之一。
第二篇:劳技学科经验总结
构建学生喜爱的劳技课堂
在《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总目标。围绕这一课程总目标结合我校“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育追求为我校学生制定“我设计,我制作,学技艺,我快乐”培养目标,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不仅掌握了各项技能,还丰富学生们的劳技课堂生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作为劳技教师现将近几年基本学科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劳技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材依据我校特色特点调整并拓展教材内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主题教学。如预备年级开展的主题有帖画系列;雕刻系列; 中国结系列;实用结系列; 缝纫系列; 初一有木工系列; 金属丝系列;食品系列等。社团拓展内容: 丝网花及插花系列;珠子系列);创意作品装饰系列等。主题教学既可以拓展教材,丰富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学习某项专业技能,达到熟练掌握某项技艺。
其次:开展这么多项主题教学,课堂会涉及到很多工具的使用,作为老师必须保证课堂安全性。各种工具的使用务必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课前需要教师检查工具对损坏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或者报废,课堂上也一定要先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方法,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才能发给学生工具正常上课,课后工具整理整齐,摆放位置固定。如美工刀,剪刀,各种刻刀,鲁班机床,必须先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才可以发给学生上课,确保课堂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第三:要提高劳技课堂的有效性。劳技教学一节课教师既要讲解工具使用方法,又要讲解作品的制作过程,创意要求,材料的合理利用,学生还要制作,而且要保证作品的成功率,这就必须要求教师教学全方位考虑,老师精讲,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师指点到位,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
第四:教会学生节约使用材料。劳技教学会使用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一定要教会学生节约使用,能够循环使用的就循环使用,不能循环的一定要求学生尽量做精致作品,老师对一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关照,甚至与他们一起设计,一起制作,学生不做废品,尽量做到不浪费材料,节约材料,提高作品的成功率。
第五:争取提高学生作品的创意性,艺术性。劳技课堂的有效性某些方面可以从学生完成的劳技作品中看出,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学生在设计作品时教师尽量高起点高要求学术设计时就要考虑作品的艺术性,创意性,突显自己的个性与创意,教师可以帮助一起设计,或者学生分组设计,甚至全班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完成某件作品的修改,不仅提高作品的成功率,更要提高学生作品的创意性,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采取一些激励方法激励学生要做就做精品,少做次品,不做废品,鼓励学生做精致作品,做有创意的手工艺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能。
第六:在劳技课堂除了学生掌握各项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多项能力各种意识。在制作各种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启发创造力,激发想像力,掌握技艺,培养毅力与耐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在掌握技艺中渗透文化内涵,并养成良好习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形成安全意识、节约意识、成果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与等。
通过以上能力最终使我校的劳技教学充满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创造性,学生作品布满劳技教室,劳技教室成为学生快乐的家园。
第三篇:劳技学科总结
劳技学科总结
一、劳技教学内容决定劳技课堂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要达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劳动的潜能。因此,我们制定教育目标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密切联系社会。
1、基本生活劳动技术大家全掌握。
基本劳动技术指一些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的生活必须掌握的劳动技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教育学生从小学会洗脸、洗头、洗澡、穿衣、梳头、刷牙、缝纫、烹饪等等基本技能以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管是谁,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还得人人具备。不至于上了大学,连鸡蛋要剥壳吃也不知道!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何来人类社会的发展。
2、特色劳动技术丰富学生生活,美化学生生活
特色劳动技术指一般生活劳动技术以外的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的技能。诸如陶艺、刺绣、园艺、泥塑、木工、等等特色劳动技术,不必给学生定出整齐划一的标准。只要学生掌握方法,会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会美化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因此,我们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分别对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想学习的内容和想达到的层次。这样无疑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劳动技术教育质量的全面丰收。
二、劳动技术课堂教育形式要密切联系实际。
学生劳动知识的获得,劳动技能的形成,绝不是仅靠课堂上教师的教能解决的,它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实践出真知,劳动技术教育尤其如此。没有劳动实践的劳动技术教育只是纸上谈兵,不能算真正的劳动技术教育。那种光说不练的方法是教育不出有能力的学生的。所以,劳动技术教育形式要让学生充分动手。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
通常的教学总是教师站在讲台前教,学生坐在下面学。这种形式不利于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技术教育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大可不必老站在讲台前,不妨走到学生的后面去,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时,教师甚至可以是学生的同学,和学生打成一片,同学,同玩,同做,同乐,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教、学、做合一。课桌也应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合理布局,不拘一格。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学会劳动,学会协作。
2、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务劳动建卡立制。
学校教育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而家庭教育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制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内容,分散在一个学期里。每生一卡,按周编制,每周规定一两项劳动内容,学生再自行选择一项,家长负责督促子女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填写执行情况,每周反馈一次。把家务劳动情况与学生品德操行评定结合起来,鼓励鞭策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劳动,培养体贴孝敬父母,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3、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生天生爱玩,如果把劳动技术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游戏法:游戏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使孩子们通过模拟活动发展想象能力,认识周围世界。动用游戏的技能训练设计方法,就是在强制与基本强制性的训练中引入儿童在游戏时所能体验到的那种轻松活泼、自由选择的情感,实现在训练过程中师生、学生间的全面合作。我们可将劳动内容编成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技能。例如泥塑小动物(创作课),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海底世界”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海的世界。教师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一直陶醉在其中。开展想象,泥塑出自己下的海底动物。游戏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具体方法如下:(1)小组分工 :对原先的主题进行详化或修改。组长从中协调,修改计划、达成一致。汇总报告(2)汇报计划 : A创作的名称B外形特征、颜色。创作要求:教师出示各种实物。造型分两种:
1、与小动物外行酷似;
2、卡通造型。建议学生发挥想象,不要拘泥于实物。只要美观、新颖即可。创作开始
在悠扬的海底世界音像中塑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各组把泥塑成的海底小动物放入事先画好海底世界的背景中,这样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泥塑图就做好了。(小组合作、组长分工、组员合作)
比赛法: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组织合理的小型比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如可进行钉钮扣、做垫子、绣手绢等比
赛。由于比赛时学生十分投入,因此收效甚高。
表演法: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国茨基曾讲到表演教学的好处:一是由孩子自己进行,有直接生活感受,二是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表演完全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因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事先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表演小组,然后按根据特长选定内容。由于内容形式不受限制,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表演时学生总能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这样,准备、表演多次练习,学生的技能自然得到了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
实践法:劳动教育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管课内课外都要坚不管课内课外都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总之,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育要以学生实际为基础,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这就是我对这一学期的总结。
第四篇:劳技学科教研组计划
浦东南路小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劳技学科工作计划
裘衍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思路以及劳技教育教学常规,本学期我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过程中,应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新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这门学科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具体工作
1.《劳动技术》学科的任教教师都不是专业教师,所以任课教
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指导纲要,加紧对教材的研究,结合课堂实际做好总结,尽快将教学纳入正规轨道。
2.加强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努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课堂实效。
3.每位任课老师认真完成《劳动技术》的日常教学,做到专科
专用。抓好备课、教学,实践操作、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做好新教师的带教工作。根据目前教师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好教师本学科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
4.进一步重视劳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实施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积极变革,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010.9
第五篇:劳技学科考查方案
劳技学科考查方案
八年级劳技 2012.12
一、指导思想
采取灵活多变的、民主的、宽松愉悦的评价方式,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是评价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二、具体评价内容
1.平时表现:40%
多元评价,采取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等方法进行。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实验中的观察情况、与同学的合作意识、实验参与情况等。
2.期末评价:60%
期末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它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表现,以及学生平时作品的完成情况。
评价标准:
优秀:上课情况良好。按时完成作品,且作品情况良好
良好:上课情况良好。基本按时完成作品,作品合格
及格:上课情况良好。能够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作品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