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物理学科德育育人
浅谈物理学科德育育人
江夏区法泗中学 张武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体系严谨,结构完整,科学性极强。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主要可以渗透三个方面的情感教育,即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教育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结合我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加以阐明:
1.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根据德育目标和中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学科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力争迈好中学物理学习第一步,为八年级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物理开一个好头。在绪言课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向学生大力宣传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我国古代物理化学上的发明创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通过这些生动史实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现代化学学科的伟大成就:新中国诞生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奋图强,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应看到由于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多数领域里还比较落后。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3)我国现当代著名科学家的爱国事迹:例如我国制碱的先驱者——侯德榜、“两弹”元勋邓稼先。回顾中外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那些真正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科学领域里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理想和在科学上楔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因此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为中华的振兴作贡献。通过以上材料介绍大大激起了学生爱国、报国的巨大热情,使学生了解祖国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更加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2.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教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像河底的鹅卵石一样,深深地嵌在历史的河床内。可以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故事太多太多,无数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所以我喜欢在自己的教学中穿插讲述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在做出发明与创造时的喜悦与激动,以及遭受挫折时的沮丧与懊恼。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从呱呱坠地之时与普通人无从区别的这些巨匠们具有怎样的一种创新品质与科学精神;能够学习伟人们认准目标、百折不挠,严谨认真、勇于挑战,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精神与品格。
3.崇高的道德品质教育
在实际的物理学科教学中,我通过“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等内容的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坚持真理的高尚品德。此外,我还通过理论推导、合作交流以及精准的计算等方式,培养学生刻苦学习、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因此我们要在相关活动中强化德育,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形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
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科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这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物理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所谓整体素质,一是从学生个体来说,不仅要求重视智育而且要求重视德、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谐地培养学生个性。二是就学生群体来说,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物理学是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的先导学科,在人类的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掌握物理知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运用,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的变化发展其根源在事物内部矛盾,变化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等,从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介绍我国近代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科技的丰硕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述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不受国外高官厚禄的引诱,毅然报效祖国的故事均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渗透。
第三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古邳中学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 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 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 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 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 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如果光*教 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 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 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渗透,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 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 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 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 2 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 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 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第四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体会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体会
根据学科内容分层次地,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是当前中学物理的德育主要目标。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物理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素。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思考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了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认识德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作为物理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能力之外,还应该通过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物理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师德,不仅要教书,而且要增强育人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自身的德育水平,乐观上进、敬业爱岗;将传授物理知识与德育二合为一,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同时增加德育艺术技巧,把握好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方法,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内在的德育因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校教育。如今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教会学生记住多少物理知识,而是应该带领他们掌握物理学的钥匙,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物理趣闻及我国最新的科学成就,以及多举一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人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使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的新时代。人们根据古代独木舟利用浮力的知识,发明了轮船、潜水艇等水
上交通工具,进而气球、飞船利用浮力而升空的事例。针对目前石油、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局势,分析寻找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珍惜能源的意识。无疑,生动的实例既给学生以启迪,又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唤起他们探索身边科学和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四、挖掘德育素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责任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世界科技宝库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在物理新教材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介绍了我国大量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墨经》论述杠杆原理,小孔成像、面镜的观察研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三国时代的曹冲称象表明人们已懂得如何利用浮力。明代建造的北京天坛回音壁介绍了声学共鸣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近年我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渗透这些德育素材,可以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形成,调动和唤起学生学习物理浓厚的兴趣、激情,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五、改进教法,灵活渗透德育
1.用新的说法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火药和活字印刷的发明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骄傲的,但它们却被侵略者利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获得和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等。
2.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进行德育渗透。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适度地掌握“分寸”。教师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怎样将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全面地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种现象、一个发现、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都能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喜悦,受到科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
第五篇: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物理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一、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 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 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 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 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 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如果光*教 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 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 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渗透,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 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 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 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 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 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