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模版)

时间:2019-05-13 04: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模版)》。

第一篇: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模版)

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宁明县城中镇第四小学 何秋梅

【内容提要】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字理识字教学根据字理,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灵活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使学生轻松学习汉字,减轻学生负担。因此在教学汉字时,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识用结合,培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经过实践,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字理为本,激发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一般来说,很多教师喜欢通过学生对评比、荣誉、奖励的追求,即通过插小红旗、贴小红花,甚至物质奖励,来间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不能否认这种间接动力在一定的阶段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但绝不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不竭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内驱力。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生字“家”时,我引入了有关汉字文化的知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可爱的小猪头,学生的兴趣顿时大增,都发出了“好可爱”的赞叹声。接着我适时地在猪头下面写了个“豕”字,教给学生读音与字义:古代把猪叫“豕”。原始社会时人们靠渔猎为生,那时的猪都是野生的,人们把活捉来的豕养在屋里就成了现在的家畜猪。讲解到养在屋里时我在猪头图像上加了宝盖头,板书“家”后教念口诀:“野猪是个宝,养在家里头。”“‘家’字以前是这个意思啊!真有趣!”学生在汉字知识中熏陶,很好地识记“家”的音、形、义,不仅加深了对“家”字的理解、记忆,还认识了一个新字“豕”,明白“豕”就是猪,并粗浅地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教学“家”字,让我感受到识字教学引入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内涵,热爱祖国文化。

又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的新课伊始,我为孩子们带来一位“汉字朋友”,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而且拉近了学生与汉字的心理距离,使孩子们带着与汉字交朋友的心理来学习,无形地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

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魅力,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雨”是一个象形字,象形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汉字,有着鲜明而独特的直观性,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我不仅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画和汉字之间的联系,还把“雨”字从甲古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配以生动的讲解,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出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那一刻,学生对于学习这个看似简单的象形字的兴趣已被充分激发了,从而快速识记了“雨”字,掌握了记字的方法,并产生了热爱祖国汉字的自豪感。引导孩子进行“字理”分析,让孩子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孩子们便能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形成识字技能,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二、根据规律,设计教法,激发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汉字虽然字形结构复杂,同音形似字多,容易混淆,但是汉字的规律性也很强,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文字学方面的学习,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爆学生的兴趣。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字体解析,使汉字在孩子眼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汉字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需要。

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三、加强直观、化难为易

低年级地重的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许多抽象的概念单凭教师生硬的讲解、灌输的是难以凑效的。如果教师适时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便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

如教学“鸟”字的字形,字义是一个难点。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字理演示;电脑屏幕首先出现了一只停在树上的鸟,同时在鸟图旁出现古体的“鸟”字,告诉学生:“鸟”字就是根据鸟停在树上的样子造出来的。接着,利用动画演示了古体“鸟”字

演变为现代“鸟”字的过程,加强了直观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难为易,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字形和字义

四、爱汉字爱字理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上世纪50年代曾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的确,从我国汉字的源流、构字原理来看,汉字有她独特的意义,独特的美。是音、形、义有机结合的美妙绝伦、趣味无穷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完美的方块字。正如黄亢美先生所自勉的:“活用汉字三千,人生风光百年。”希望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来爱汉字,活用汉字;爱字理,研究字理,利用字理进行识字、析词教学,那将是事半功倍啊!

总之,字理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魅力,学生越来越爱语文课了。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威宁二小李昇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的主渠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每一堂语文课,让语文课堂活满活力。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会坐如针毡。语文界的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我从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灿烂的微笑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还记得刚调到这所学校时,不知是因为环境陌生、同事也陌生?还是接任的六年级大个子学生太调皮?或是对职业有了怠倦感?反正我总是摆出一副严师的脸孔出入。记得那次上了一堂公开课下来,许多老师的评价是:“课上得不错,只是从头到尾没见你笑过。”我能笑得出来吗?这是六个班分出来的,“大杂汇”,差生聚集,淘气包大全,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敌意……哎!明天装一个笑容进教室吧!第二天,我一改常态,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上讲

台,学生惊奇地望着我,整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孩子还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原来,李老师也会笑啊!”

从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微笑!记得微笑!

学生犯错时,我会微笑着询问:“为什么?”他们对老师的这种温和的态度是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在仅有的一道心理防线溃败而无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只能以羞愧、诚实的态度来面对老师,袒露内心的真诚;上课铃响了,我会挂着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学生也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手心朝上,一个优美的“请”,让学生倍感亲切;当他们答对问题时,微笑着说一声“我喜欢你的回答!”“来!老师和你握个手!”“来,咱俩击个掌!”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充满了信心;下课后,我不会忘记微笑着向学生道一声“再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对老师下节课有深深的期待。这样,学生从心灵深处,对老师产生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和深深的折服感!

一年下来,恶习基本杜绝,学生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成绩也明显进步。我最大的秘诀就是:微笑!

可见,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影响有多重要!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深深地记得那天在三(5)班上的《画杨桃》,其中我问学生“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女孩子大声说:“老

师,就是您这个样儿啊!”我再次笑了!“言教不如身教”果然如此啊!

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记得那次优质课评比,我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地震带来的巨大伤害,我出示了汶川大地震中体现父爱母爱的相关图片,加上我深情并茂的旁白:“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当他经历了万般曲折找到自己的儿子时,儿子早已被倒塌的房屋夺去了生命。但父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盖在儿子头上,并背起儿子,目的只有一个:带儿子回家„„”学生被深

深地打动了。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位父亲挖的时间长,再想想他在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带不同语气读这句话,读出父亲的劳累,读出父亲的疲惫,读出父亲的焦急,读出时间的绵长„„读到第三遍时,孩子们早已声音哽咽,再看评委和其他老师也是泪光闪闪了„„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优雅的教态是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这个人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

教师同样是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亲近,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老师抱着手臂对学生说话,学生对老师的感觉肯定很

差。如果老师改变了这种肢体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每位老师都要对学生张牙舞爪,而是要注重体态的节奏和韵律美。身体和语言的协调应该是和谐的。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你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这对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堂。我们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莫要忽视了它的另一个重要性,那就是人文性——培养人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所以,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甚至是学生的人生发展。切记,莫信口开河。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生命,因为活力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活力而更动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那么你的舞台将会变得光芒四射,甚至你的人生也将熠熠生辉!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陈学华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四川省双流县东升二中陈学华

伴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我不由得感到它的魅力所在。我们只有真正将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机,才能使语文教学逐步提高。通过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富有活力。

一、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讲究一个“活”字,只要课堂活起来了,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妙趣横生。当然,一堂好的语文课还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心态,幽默的语言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调控课堂的气氛,让语文课“活”起来。

首先,音乐引入,诱发情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导语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开头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为整堂课“活”起来奠定基础。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导语是可以用“得体”的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创造良好情景的。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我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作为导语引入,恰当的运用了与课文感情基调相符的乐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首感人的音乐,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一句妙趣横生的设问都可以作为一堂课的导语,只要我们设计的合理,就能起到激活课堂气氛的作用。

其次,图像再现,沟通情感。为了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恰当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再现课文中的情景,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沟通、交融。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安塞腰鼓”这种舞蹈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我播放了一段声像结合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学生屏息凝视,看完后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安塞腰鼓”这种舞蹈真带劲儿,真过瘾。以此激发了学生对这种舞蹈的热爱,对生命中奔腾的活力的赞美。又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为了有力的揭露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哄抢国宝、火烧圆明园这一丑恶行径,我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片段。通过具体可感知的画面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雨果对英法联军罪恶行径的厌恶,又激起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

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常让自己惊喜,还时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尝到了成1

功的喜悦,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因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妨“解放”学生的眼睛、脑子、双手、嘴巴以及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在新课程陪伴下“动”起来。

首先,要动口去说、去唱。说的形式很多,可以朗读、叙述、辩论等。如: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让学生就父母令“我”去向好朋友万芳要回羚羊木雕这件事做的对,还是不对展开辩论,正反方你一言我一语的展开论述,这样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明白了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而孩子在事前也应该给父母商量一下,征求父母的意见„„这样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何乐而不为呢?再如:我们学了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后,我便教学生唱这首歌,一听说要唱歌,同学们热情高涨。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学生既背下了这首词的内容,又在优美、悦耳的旋律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更加深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

其次,要动手去画、去写。在学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充分的发挥想象,给这两句诗配上画,并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其余学生在纸上画。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画出自己心目中大漠奇丽壮阔的景象。又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像,给自己喜欢的段落配画。从中他们不仅理解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五幅图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小练笔也能让学生“活”起来。如学习《再塑生命》一文后,我让学生就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我班的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我以前总认为自己很不幸,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抛弃了我和母亲。从此,我便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也因此缺少了幸福。自从‘认识’了海伦之后,我才真正懂得自己不知有多幸福,拥有那么多东西。海伦·凯勒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从她身上找到了战胜生活的勇气,‘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读后,我很有感触,想不到一次练笔,让我看到了一个学生的思想变化。

再次,还要动脑去想、去演。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皇帝穿新装”这一故事情节,我便让学生在了解这节内容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进行排练,教室里成了一台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学生在演练的过程,对皇帝丑态把握的更准确,对童话中夸张的修辞手法也感受得更加深刻。这种学习过程。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

三、让我们的课堂闪现生活色彩

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仍然是一种间接经验,要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教材,会用教材,莫过于让学生去感知和实践,再现生活。如:在教《喂——出来》这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亲戚,让他们谈一谈对环保这个问题的看法。采访前,学生要做好如何提问的准备,可有的学生虽已胸有成竹,却总也不敢去采访,不知开始怎么讲,于是,我就帮助他、鼓励他,让他树立自信心。采访后,我又让他们谈谈这次采访的感受。有的说:“这项活动使我学到了好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说:“这次采访锻炼了我的胆量。”有的说:“这次采访我感到很快乐,很过瘾,希望老师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认为新课程是一个新鲜事物,要一下子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还不是容易的事,这还有待于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探索,不断完善,真正做到语文教学常教常新,真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第四篇: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范文

创造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语文课堂

韩寒东

关键词:新课程 创造 课堂教学 生成性

内容提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结合作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了生成性课堂的创设,对当前的教改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深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但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无形中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成的课堂是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生成性课堂呢?笔者试图粗浅地谈点看法。

一、预设学情。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一切教学都应该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成度更高。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 什么,要标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环节的预设,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

如汉语拼音教学,大部分学生入学前就有所接触,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如忽略学情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拼音的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在备课时应该充分预设学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预设还要有弹性的回旋空间,尽可能多的考虑学情,设想学生对环节的反应,在预设学情时我们应该多这样思维: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我该怎么办;如果学生一无所知,我又该怎么办;如果学生这样说,我该怎样引导;如果学生那样争论,我又该如何调控;多预设“如果”,多预设“怎么办”,课堂上教师就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机智,从而使自己灵活驾驭课堂创生更多的生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

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所以仅有预设的课堂大多数还停留在“走教案”层面,课堂上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很少有自主发展的空间。预设学情还应留有空白,使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师要适时把握这些不确定因素拥有的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

二、创生机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更是师生间动态地交互发展的过程,学生思维变化的不可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反映和个性差异性等价值取向,都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善待错误。

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责怪他们无能,更不应冷嘲热讽,而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搭建平台,巧妙诱导,帮助学生挽回尊严。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执教《程门立雪》一课,要求学生用“尊”字组词,一位学生说:尊,遵守的尊,引来学生哄堂大笑,但贾老师神情自若:别着急,他还没说完呢。继而转向该生:是遵守的“尊”去掉„„学生心领神会,连忙说:是遵守的“尊”去掉走之底,就是尊敬的“尊”。贾老师运用自己高超的教学机智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2、尊重“异举”。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思维活跃,经常会有“异言怪举”。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牵着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跑,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顺势挖掘?实是挑战教师的理念与智慧。

笔者曾执教示范课《画家和牧童》,课堂伊始,为了突出画家和牧童的地位年龄不同,就用一大一小字体书写课题,后来在学生充分感悟画家谦虚,从善如流和牧童的勇敢、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美好品质时,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改正课题,本来预设用正常字体改正课题,但一名学生却站起来说:我认为把课题应该写成艺术字的样子,而且要有点坡度。我没有立即否定他:你真有艺术家的眼光,想法很独特,课下我们可以改改看。孩子美滋滋的坐下了。课堂结束我正要总结时,又一个小男孩跑上讲台:老师,我把三画都写了。(在这之前我让学生进行给画配话的训练,三幅画让学生任意选择一幅即可),面对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看了看他的校签停止了总结,大声的读出了他的名字:xxx同学非常了不起,这么短时间给三幅画都配了话!同时我又把一个漂亮的大拇哥送给了他,他雀跃着回到了座位,课堂和会场上同时想起了掌声。

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生成”于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顺势鼓励。由此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我们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生成”,让异样的声音有表现的舞台,那么“异样的声音”将如山泉丁冬,清新悦耳。

3、抓住时机。

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会手忙脚乱,仓促处置而留下不少遗憾。而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机会,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

体育课上学生正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听老师讲解立定跳远的要领。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了一只绿色的小青蛙,在队伍中跳来跳去,顿时,操场上热闹起来,再也没有人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了。

看着这只“惹祸的青蛙”,教者不打一处来气,本想把它扔得远远的,但转念一想,何不让这个立定跳远的“小能手”一起参与到课堂中来呢?于是教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全部围到青蛙四周,仔细观察青蛙怎样立定跳远的。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有的说“青蛙先是双腿弯曲,跳出去的时候后腿好象非常用力。”有的说“青蛙着地时,是前脚掌用力,身体全部展开。”有的说“青蛙跳远时两腿是分开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在了解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后,教师又让学生开始模仿青蛙的姿势、动作进行练习。有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小教练”,学生一个个跟着它模仿、练习、纠正、再练习,甭提有多高兴了。体育课顺利结束了,这只惹祸的小青蛙俨然成了赫赫的“大功臣”。

上例中的这位老师,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应变能力,把一只惹祸的青蛙变成重要的课堂生成资源加以利用。该老师敏锐地感觉到,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安心听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围着青蛙,观察、模仿,学生呢,两眼就像摄象机一样,拍摄着青蛙跳动的“特写镜头”,议论着青蛙立定跳远的姿势、动作,在模仿练习中学会了立定跳远。

由此可见,课堂中教师拥有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缺乏所谓的教育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教师。”但是拥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并非一日之功,它是教师深厚底蕴的积淀,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历练的高超境界。

三、践行反思。

波斯纳曾提出过—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知,实践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大意义。

笔者曾多次听过特级教师的公开课、自己也曾上过示范课,最大的感受是不能事先接触学生,向学生渗透太多。因为这样的课很容易一帆风顺,根本看不出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大有“表演”作假之嫌。相反我很赞成一位资深教师的说法:“让公开课‘危险’一次” ——尝试让最后进的学生读课文,尝试让学生说出哪里不懂,尝试让学生大胆求异,尝试激发学生当场让你陷入“维谷”„„可以说,“危险”一次,教师就有了一次迎接挑战、发挥潜能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让学生经历过程,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在学法中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倡导写教学反思。因为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1)成功处反思。

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稍纵即逝。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失败中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生成性课堂经常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梳理,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的情感积淀。笔者曾在执教《画家和牧童》一课后及时捕捉了教学的“遗憾”,进行了触及心灵的反思。(详见《心灵的责难》一文)

(3)重构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对教学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重构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①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②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③《教学月刊》

④2000年《语文教师》(作者单位:苏州九中)

第五篇:班班通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小议“班班通”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

皮绿会

550400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结合本校“5115”有效课堂的改革,笔者初尝到了班班通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快乐,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班班通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此文从班班通的运用;班班通的运用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班班通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三方面阐述了班班通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班班通

语文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学校决定推行“瓮安四中5115有效课堂”,如今,这一教学模式已推行三个多学年,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5年中考中,这一教学模式下的九年级毕业生中考成绩刷新了学校中考成绩的记录),在实施“5115有效课堂”过程中,我初尝到了课改带给教师和学生的快乐,特别是班班通在教学中的运用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我对班班通的运用与学生的发展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现与大家交流,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最初,班班通的使用对于我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相当新颖的教学手段,刚开始我真不知道如何做,因为多媒体的教学对于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把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拿到课堂上去,用班班通给学生展示,由于对多媒体课件和班班通的使用不熟悉,一节课下来,我经常是手足无措,学生们也是云里雾里,课堂教学没有了往日的挥洒自如,我的教学思路被这个新颖的教学手段打乱了。我的第一节多媒体课成了“尴尬”,下课铃响了,我草草收兵,狼狈离去。下课后,我对这节课作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对班班通的使用不熟悉;第二:我在网上下载的课件不适合;第三:我对课件出现的顺序不熟悉,我讲课的内容与展示的课件内容不一致,导致课堂出现尴尬。找准了问题的关键,我就开始着手去解决,我才知道,班班通的使用不仅仅就是放课件给学生看,它的使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班班通的使用,教师还要能自制课件,并且要把课堂的各个环节和课件的内容衔接好,才能保证课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和班班通的使用中,我感到迷茫,由于我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有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越是难的事情我越要去尝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有空就去听学校几个能熟练使用班班通的老师的课,向他们虚心请教,认真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也能熟练掌握班班通的使用,我制作的课件也非常不错,在课堂上,我又找回了自信,我的课堂又充满了活力,在一次示范课上,我执教的《苏州园林》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这几年来,我一直在用班班通上课,感觉这一教学模式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利用课件凭借班班通模式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形成信息空间,给课堂带来许多好处,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直观,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信息方面的传授方式,同时改变了交流方法以及教师备课、学生自习等方面受到的限制;班班通的运用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实效性,多媒体课件让课堂的容量加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和渠道大大增加。班班通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尽的快乐,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班班通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和收获。

首先:班班通网络资源的运用,比较形象直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境,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视听觉感受,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我在网上收集了园林的图片制作成了一段三分钟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视频,感受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园林,在制作视频的时候,我按照本文的说明顺序:园林的设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图画美,图案美,色彩美来制作,学生一边欣赏视频,教师一边讲解,让学生们在感受江南水乡的温润滋生出的精致儒雅的园林的同时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运用视频把苏州园林的秀丽景色设置为动态效果,枯燥的内容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了初步的了解,面对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学习的灵感和兴趣自然而然便产生了,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我深有体会,在制作课件时,我把自己在壶口瀑布的一张照片放在PPT中,当我给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时,学生们兴奋起来了,就对着我问这问那,我一边给学生讲解图片,一边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然后又将我在壶口瀑布录的视频放给学生们看,学生们感受到黄河壶口瀑布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画面后激动不也,带着这种激情,学生们深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读出了黄河的惊涛拍岸,读出了黄河的万丈狂澜,整节课,学生们都兴趣高涨,激情满怀。这堂课效果极好,在兴奋之余,我想,这样生动直观有趣的语文课,学生们都喜欢,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主动投入学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以生动的画面给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画面美,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了多渠道信息传递,为教学注入了新生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其次,班班通的运用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实效性,多媒体课件让课堂的容量加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和渠道大大增加,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学校“51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通过班班通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比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时,本次综合性学习包含的内容很多,要给学生讲解戏曲的发展,戏曲的种类,戏曲的角色,戏曲的表现形式,脸谱的知识等等,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这么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在制作课件时下花了很大的功夫,首先是戏曲知识部分,我选取了重点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其次是对戏曲种类的学习,我选取了黄梅戏的代表曲目《天仙配》、《女驸马》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黄梅戏优美动人,悠扬委婉的曲调,让他们感受这种芬芳的泥土气息,培养学生们喜欢祖国的传统文化;我还选取了豫剧代表曲目《穆桂英挂帅》、《花木兰》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们感受艺术的魅力,学生们一边听一边模仿,有几个会的学生兴高采烈的跑到讲台上边听边舞,教室里充满了笑声,不知不觉中学生们掌握了这两种剧种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最后我播放了《说唱脸谱》音频,这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学生们可高兴了,边唱边比划,整堂课都在欢快的气氛中,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总之,充分合理的运用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极大的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打造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但是,在运用班班通教学中,笔者也有一个小小的困惑,就是长期使用班班通教学,教师的板书就相应的减少,原本设计漂亮的板书被多媒体课件取而代之,原本规范流利的粉笔字也写得少了,这样长期下去,不知教师的板书这一技能会不会退化。

下载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字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字理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作为汉字的主要特点,汉字教学的独特资源,字理成为设计......

    字理心得体会

    字理研究心得体会 寄宿部 韦善琳 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参加了我校举办的《加强字理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讨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聆听了全校语文老师的“我......

    字理论文

    字理识字,注入情感因素,激发识字兴趣,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字理识字,将一个个汉字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图画,故事,身体语言,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

    字理教学

    字理教学,使识字更轻松 市十小元思娟 《课程新标准》提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那么,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们该如何教孩子识字呢?怎样才能在识字教学上找到更有效、更轻松的路......

    加强字理教学

    《加强字理教学,传承汉字文化》结题报告 葛坡中心校字理课题研究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

    字理学习心得两篇[本站推荐]

    字理教学心得一 覃日丰 1.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识字之中,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字理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提高识字质量的同时,受到美的熏......

    字理识字摘录(范文大全)

    字理识字摘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是低年级学生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

    字理论文

    领悟汉字蕴涵的文化内涵,彰显汉字语言独特的魅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及作文的基础。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形成独立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