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 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因其独特的历史、民族、地理环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藏汉双语教学,藏汉双语成为与写作的契合点,以阅读丰富写作,以写作升华阅读,是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起来进行探究,以简要阐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契合重要意义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进一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
关键词 教学 阅读 写作 契合 有效性
一、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坚定地认为,阅读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阅读,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滋养心灵、充实头脑,是使他们终生受益、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拓展阅读是以课文为基础,对文本解读的补充、迁移和延伸,所拓展的阅读资料是丰富多彩的,拓展的方式也是形式多样的,它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更大的深度、宽度,真正服务于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语文”教育观下,积极创新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推动课内汉语和藏语阅读教学和课外拓展阅读的衔接和整合的实现,从而对学生加强拓展阅读的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小学阶段的语文、藏语习作教学要求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他们的思维却往往会被现实所制约着,他们的阅读量少,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当前许多的小学生的通病是一提作文就畏难,因为缺乏写作的素材资料,语言文字也空洞无味,所以他们在习作时感受最深的就是“无米下锅”。所以,要想提升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进行拓展阅读,鼓励他们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这一名句正好说明了拓展阅读对提高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重大作用。古往今来,许多的名人作家对阅读都有切身的体会。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孩子们围绕文本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让他们在各种阅读中体会大师的语言风格,领悟名家的文化思想,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学习高超的写作技巧,陶冶高尚的情操,激发写作的灵感,在不断地吸收经典文化作品的精华的过程中转化为自己所用,那么孩子们在习作时的文思必如泉水般涌到笔端,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如定时幵放图书阅览室让学生看书、读报,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借书,在互相传阅、讨论交流、分享成果中激发了他们拓展阅读的动机。
(二)有利于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也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其基本理念中就有“丰富语言的积累”的要求。因此,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实践研究证明,我们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立足文本,走向生活,进行拓展阅读,不但有利于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而且也是促进他们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很好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也强调要使学生爱学乐学、轻松地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是以课文教材为中心,向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一篇文本的阅读到多篇拓展的阅读,从课内有限的阅读到课外广泛的阅读,从精读课文到博读相关的阅读资料,从而不断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丰富了他们语言材料的积累,发展了他们语言表达、创新。
(三)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爱读、乐读、多读、会读、博读的阅读氛围,特别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挑选合适自己的读物,以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洛克也指出当孩子们兴致很高、自己心里想做时,就是他们进行学习的最合适时机。课堂的吸引力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拓展阅读是能使课堂焕发活力,产生吸引力的元素之一。拓展阅读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于它本身的性质,因为它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向孩子们推荐一些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的阅读资料,如“名人铁事、“童话故事”等等,提高孩子们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需要,有的放矢,因势利导,指导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描述所感兴趣的事物,鼓励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
(四)有利于陶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文学巨匠巴金老先生曾提过,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作家为我们写下了不少的文学经典,这些成为了我们珍贵的文化宝库,使我们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变得更加高尚。是啊,阅读一本好的书籍,等于是在跟那些品德崇高的心灵对话。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委会严格筛选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道德情操会受到熏陶,思想境界会得到提升,一言一行会受到影响,独特个性会得到发展,精神世界也会进一步充实,然而小学语文教材里课文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幵展拓展阅读,以课内带动课外,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如在学习了《黄继光》这篇课文后,为了更亲近英雄,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推荐同学们找找其他革命先烈为祖国抛头颜、洒热血的故事来读读,革命英雄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孩子们的大脑深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当代的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对阅读的认识理解,教师的自我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功利化导致阅读目的歪曲。甘南地区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升学考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能够取得阅读上的高分,把阅读考试作为日常阅读训练的根本出发点,根据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设置大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与阅读课文之间的交流时间减少,学生自我控制阅读进程、自我领悟课文内容的时间也少。大量问题消耗了学生上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时刻准备回答教师可能提问的问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领悟交流。这种被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做题训练,学生并没有积极真正地参与到课文阅读中去,也不能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容和内涵,久而久之,形成了考试阅读问题能回答对,但阅读后收获很小且对文章理解不充分的怪现象。
(二)阅读侧重点转移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加强藏汉双语文字的说服力,净化学生的灵魂。但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训练字词句篇的理解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往往忽视了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甚至个别教师直接将阅读训练替代阅读教学,把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直接当作阅读训练教材,设计训练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训练,这种方法严重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学生们经常抓不住课文的关键语句,产生了对课文的理解、思考和消化障碍,导致阅读能力停滞不前。
(三)甘南州作为民族地区,学生的自主阅读被教师的思考和经验代替,小学生接触个性化阅读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用教师自我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盲目代替了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面上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变多了,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但学生与课文的对话机会却减少了。教师采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学习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内容,但缺少语言的间接应用能力,这都是由于没有思考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而导致阅读能力没有实际提高的原因。
(四)课外阅读松散化。学生对课外阅读一直保持很高的热情,对课外知识充满向往,课堂上,由于阅读教学流程化,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学生没有清晰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十分困难,经常是有什么材料就读什么,喜欢的内容就细细品读,不喜欢的随便看看。缺乏时间的统筹安排,缺乏教师的阅读指导,部分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认为课外阅读与教师无关,缺少必要的指点。学生这样易形成不好的阅读习惯,纵然遇见好书也没有细读的准备。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过程,这好比学生在学校里精读个别文章就是为了将来理解成其他文章一样。掌握课堂内容,再延伸课外内容,它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不断创新的学习过程。
(五)教师盲目扩充阅读内容,学生的研究讨论缺乏核心内容在新课程要求的影响下,大语文观使语文教学的内涵不断壮大,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内容和内涵的扩充。外加上语文阅读教材自己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很多知识汇聚在教材文本之中,课文拓展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必然,教师大量延伸课本的知识,让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又关注语文教材课文中其他的学科,指引学生扩展学习。同时,教师更重视知识的拓展,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对于课文的基本内容,阅读技巧的培养,文本中写作能力的运用,语言结构规律等没有得到教师有效的关注,类似这样的拓展对于语文教学起不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如何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思考 甘南藏族自治州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阅读时能全心投入,写作时能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实用的写作技巧,将阅读与写作融会贯通,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要从选材入手,保证阅读材料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正面引导作用;革新阅读形式,信息技术视域下的阅读不再是文字唱主角,而是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元素的碰撞与融合,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在生动逼真的阅读情境中获得丰富、新奇的阅读体验,逐渐学会自主发掘多种阅读渠道与阅读形式,阅读兴趣日趋浓厚;分清学习阶段,丰富阅读内容,对于低段学生,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如神话、童话、寓言等短篇故事或《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都可走入课堂,针对农村学生引入描写农村自然风物、社会人文的材料,还可就阅读内容进行仿写、续写,重在引发学生想象,启发学生思维,而高年级学生则可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长篇作品,重在品味阅读乐趣所在,体会人物、景物的刻画与描写,感悟历史与社会的变迁,获得情感丰富与能力提高的双重体验。另外教师可列出课外阅读书单,可涉及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最好附有书籍导读,帮助学生快速把握阅读方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育的最终目的与效果评定不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摆在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快速适应知识的更新、社会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引导发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泛读、精读相结合,泛读时把握好时间,做好段落标注,掌握阅读材料的大致内容,精读时勾画出材料中或描写引人入胜之笔,或刻画惟妙惟肖之处,体会文章的用词准确、句式错落、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等特点;第二,摘抄与仿写相衔接,在阅读过程中,以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为基础,进一步深化阅读,摘抄下文章中的精美语句,按照人物刻画、景物描写等进行分类,为写作积累素材,根据摘抄语句进行仿写,有助于体会语句的意蕴,锻炼语言组织能力,锤炼写作思维;
(三)激发和鼓励学生写作热情。提起写作,许多小学生的表现是唯恐避之不及。作文课上,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东拼西凑来的文章形式缺乏创新、内容空洞无物,甚至为了博得老师表扬、同学赞赏而抄袭作文书上的文章,写作动力不足,写作热情低下,没有主动利用写作来表达自我情感的意识。写作是倾吐的过程,只有素材积累得多、整合得好,才能言之有物,厚积方能薄发,写出内容丰满、情感真挚的文章。阅读是写作的灵感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尽量延伸阅读领域,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来增加学生阅读体验,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充分发掘自然、生活等资源,丰实学生写作内容。
(四)作文教学技巧指导。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本地区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学习作者运用的描写手法、叙述方式等写作技巧,通过练笔、模仿等来进行反复练习直至运用灵活,用出自己的心得,用出自己的风格。例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学生很容易发现文章就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味道进行了描写,农村学生对石榴极为熟悉,在获得共鸣的同时对描写手法体味更为深刻,可将其引申到其他景物描写中。在技巧指导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既要吸取长处,又不能囿于阅读材料的套路与框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再绝妙的技巧也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切不可舍本逐末地追求技巧的高超与形式的华丽,却使得文章空无一物,欠缺真情实感,要记住真实的感情才是作品的灵魂。
四、结 语
甘南藏族自治州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契合来改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是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明智举措,是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学生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与正确指导下,学会自主阅读,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写作灵感,积累写作素材,在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其写作热情被点燃,斟词酌句,反复琢磨,将阅读成果与自我情感进行融合,倾注笔端,方能写出情感丰满、刻画精妙、鞭辟入里的好文章。
第二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教学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要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效率 有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语文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不明了教学目标,未找到教学重点,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时,需要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并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对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应在一旁作上标记。对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查检结果写在一旁。
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教师需要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以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以便课堂上予以指导。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讲,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这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的角度,还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来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都会增强学习效果。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强调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做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三、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发展学生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
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读诗,然后展示幻灯图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弄懂了诗意,而且提高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语文教学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才能行之有效。
(责编 金 东)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万山区高楼坪中心完小 刘艳 《铜仁日报》 2013.11.14 语文是教学的生命,生命是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独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生活中见实效,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帮学生提供自 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倡导朴实的教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首先,要提高启发式的效率。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次,要关注讨论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的.同 时,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有距离,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四、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五、必须具备有效备课的能力。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
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何尝课堂有效性不能提高?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小事情。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阐述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法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开始系统学习的基础,能否有效掌握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小学而言,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难就难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上。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上,虽然很多教师都在想方设法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就结果而言,并不尽如人意。教师们付出的大量的心血,学生们学的努力辛苦,但结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充分理解与认识到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每一个教师都希望教学能够更有效,但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怎么做才能让教学更有效?从整体上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组成,即教学投入、教学结果以及教学体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就教学投入而言,主要指的是教与学的时间,包括了课堂教学时间以及课后学习时间;教学结果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指的是学生经过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有效性。从根本上来说,教学结果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结果表现的重要方面;教学体验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就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教学体验在教学有效性评价中容易被忽视,但教学体验对于教学有效性来说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很多教师都会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学体验可以说是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确保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
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组成方面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以成绩论英雄
虽然教学结果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教学结果的主要形式。但从长远来看,教学投入与教学体验才是教学有效性的长期影响因素。一时的好成绩,并不能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加大教学时间投入可以提高教学结果,但却会大大降低教学体验。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需要的是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我们有些教师一味的追求好的教学结果,采取一些不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加大教学时间的投入以及降低教学体验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虽然在短期内会一些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教学有效性反而会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缺乏师生互动,教学不相长
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生与教师的一种互动过程,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轻视了小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了绝对的中心位置,学生的“学”基本是在教师的既定步骤下完成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往往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学习兴趣,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明白其重要性,也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取得成绩的有效催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能够运用的方法与手段有限,效果也差强人意。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处于自发或是偶然触发的状态。教学过程缺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础,对于教学有效性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4.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不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在其中无疑是处于主力位置。这其中,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多数教师基于种种原因,在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方面略有不足。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往往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与理论,但在创新与推陈出新方面却显无力,未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时代学生的变化特点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说,也是不利的因素。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在正确认识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教学策略,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
1.在快乐中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教学体验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应是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与根本。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快乐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个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注重孩子的学习体验,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来给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注重教学体验是双向互动的,可以采用的方法也很多,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究教学等,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体验来不断修正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要紧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小学生受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相关的故事当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孩子爱表现,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适当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来进行生字生词的教学,也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作为教师来说,要善于发掘,善于利用,善于总结,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备有别于他人的特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运用赏识和激励教育原则去挖掘每一个孩子潜在的智能,学生只有在公平对待中才能增强自信心,才能有成就感,才能具有充分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与积累处于一个飞速的状态,在教学领域也一样。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是取得好的教学成就的关键。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是关键,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教学方法上、理念上推陈出新,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水田坝乡辛家坪小学:周志勇
暑期到湖北大学培训学习,授课教师中有一个叫董耀红的湖北名师曾讲到:“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不过几月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下子就成了教学研究的热点。我想,以后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会随之而来。现就以上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效教学?知道了什么是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好理解了。我认为“有效教学”并不是难懂的新概念,教师以朴实、扎实、平实的教风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学生学习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就语文而言,如果赋予它更宽的外延那就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对教学目来讲,它是有效果的,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是有效率的。其次,从教学的意义来讲,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能提高语文素养,师生能获得共同发展是有效果的。其三,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同宇的特征。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是语文教师追求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以前进行“学法指导”、“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整合教学”等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的去实现教学有效性。不可否认,在具体操作和实践中有些偏离中心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些偏离使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改革中的语文课堂可谓是五彩缤纷,有点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前我通过不同渠道聆听了不少省市、县名师的展示课、竞赛课,我特别佩服那些学生,他们聪明伶俐,回答问题常常语惊四座,赢得阵阵掌声……,回来再看看自己的学生一个个都像丑小鸭似的。后来看得多,听得多了,就知道了一些门道,也就不足为奇了。再用一颗平常心去欣赏自己的学生,我发现—他们其实很可爱!
现在上网、翻看教育杂志,你会发现,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的话题。我认为进行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不是要否定长期以来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而是要更加强和深化已取得的经验,以便让语文课变得简单起来、平常起来。时间和实践将证明,讲实效,不讲排场;讲实际,不夸张;讲效益,不作秀的语文课才是最好的。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不好教,难就难在如何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难就难在如何把握教学目标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关系上。农村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并不高,但经过长时间的一线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真实可用的。根据县信息中心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在学校做了一些了解,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全体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归纳总结为:
1.从“实”出发,体现“实”情。现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本身就体现了从“实”出发。一位教师在《三“实”而立》的文章中,论述了对语文有效教学基本要素的认识。提出了在课堂实施中应该求真实、求朴实、求扎实,体现一种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实实在在的教学作风。这里的“实”还应体现在教师教学前需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结合班情、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前提。这个前提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东西,体现“实情”能给予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指导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教学设计。
2.语文教师要扎扎实实教语文,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学语文。我校有不少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后教材变了,课标变了,但语文的性质、任务及责任没变,评价制度和形式也没变,语文还得靠时间、靠汗水来提高实效和质量。这些教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校近三年来,教学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学生语文素养是否形成和得到发展,毫不隐瞒地说,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现在评价教师工作业绩还是用质量来衡量的,教师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考试,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考好了,扬眉吐气,考得不好,什么都别说了。“一票否决”导致考试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可以说,考试从某种程度败坏了学风、校风,滋生了腐败。我这样说的本意是,语文教师要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做到真实有效。
3.熟知课标,把握好教学目标是实施语文有效课堂的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七年了,从通识培训到学科培训,再到提高培训,可谓是进行了一次大洗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还有教师不知道什么是“三维目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课标还要学习教材,如不同学段对识字写字就有不同目标要求——第一学年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阶段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养成主动学习汉字的习惯”……。课标在设定目标时考虑到低年级儿童身心特征,还有一个很重要指导思想,那就是多识字少写字,识、写分开。如果我们在上课时不加区别,做的就是无用功,提高教学实效就无从说起。教师不学习是会误人子弟的。
教学目标必须体现语文的教学价值,即学生要知道什么?应学会什么?悟出什么?“三维目标”是基于一个单元、一篇课文而设的,也是并不是非要每一节课都要设定“三维目标”。一堂课也就40分钟,不能顾此失彼。教学目标只有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
4.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培辅”计划。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多严格要求一个学生。十指不会一般长,一个班级总免不了有那么几个让教师犯难和头痛的学生,他们因人而异,有的叫“德困生”,有的叫“学困生”。面对现实,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谈何容易!不妨试试分层教学,他不是新的,但也许是管用的。
不知是哪个教育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想想也是,我发现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从来不会放弃一个学生。课堂优先发言的是他们,作业优先批改的是他们,回去最晚的当然也是他们……。不懈的努力你将惊奇的发现,他们并非不可救药。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才是最大进步。所以培辅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
5.进一步更新观念,吸取经验为我所有。下面摘录几段我参加暑期培训时的总结:其一,“看到其他学科的教师普武汉各大院校培训学习,我心里非常着急,担心自己是否有机会参加新一轮的小学语文培训学习,六月下旬,我惊喜得接到入学培训通知。7月1 0日,我带着一颗求知若渴得心河一路风尘走进湖北大学,开始了为期九天学生生活。时间不长,但我收获却很多,感悟也很深,特级教师、名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
合情合理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聆听他们的讲解后,我终于发现我跟这些名师的差距有多大,差距在那。”
其二,“今天上午听了张的三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下午听了曾志梅《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受益匪浅——虽说他们都是大城市的特级教师,但他们的讲解那么贴近,那么深入浅出,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真的名不虚传。我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常常会因有许多困惑因不得解而困惑,听了他们的课,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培训时间虽短,但讲课教师却为我们这些乡下教师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不断学习,使我不断进步!”。摘录心得绝不是为了凑篇幅,我是为了说明:教师要知道自己的差距,承认自己的缺失。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学习,吸取经验为自己所用。
6.与远程教育接轨,开展语文与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工程。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语文学科与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第七册语文第五组课文,教材通过对长城景色的具体描述,赞美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教学中要抓住两点进行重点突破:一是由远及近,由概貌到细处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能力;二是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具体描述并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时,如果按一般讲读课文的模式上,学生的情感很难被调动,重难点突破也只是说纸上谈兵。如果在远程教育专用教室上课,结果则会大不一样,因为,你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还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长城构件展示,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期盼的课堂。再如《颐和园》这篇课文,它向我们介绍了古典园林颐和园的主要景物,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时仅凭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几张图片展示,来让学生感受颐和园景色之美和作者赞美之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运用远程教育设备,辅助教学,可以达到最理想效果。开课时,先让学生观赏视频资料——古典园林颐和园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颐和园,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最后再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颐和园主要景物之美。
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是一个很广泛的课题,远不止以上六个方面,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共同研究,我将边实践边研究,力争有所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