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
读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心得体会
暑期再次拜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真是开宗明义受益匪浅。冯先生在书中以记实的写法诠释他的教育变革经历、成果和社会效应。旨在向教育界展示当今社会教育的真谛:“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最终归宿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始终贯穿着彰显着一种精神——变革和创造。变革的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创设了校本课程特长化,构建了学校的德育文化。创造了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创造了让学生享受的教育、创造了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教育。冯先生在建平中学及教育集团任校长期间,一直都在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并突出个性特长的教育环境和平台,供教师享受讲台、供学生释放潜能,尽情地展示自己成就自己。他推行的“走班制”、他创造并践行“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他建立并实施“ISO9001全员全程过程最优化文化建设管理标准”,把建平教育集团推向全国走出了国门,为国家教育改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荣获了教育界“北魏南冯”的美誉。冯校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骄傲。
教育只有在适合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平台上才能更大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及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课堂是主要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为了使学生达到一个统一的超常的标准,大都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结果总是顾此失彼不尽人意。这个让差的学生吃好,让好的学生吃饱的问题就变成了一百年来一直缠绕着教育界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级的难题,却被冯校长以差异发展为理念的差异课堂模式即按程度分层次教学轻松化解。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
课堂教学管理的变革能释放学生潜能的50%,那么校本课程这个第二课堂的建设还能继续释放学生的潜能。冯校长说:教育质量提高,不能只延伸国家课程,让国家课程实现日光加灯光,让学生实现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是有缺失的,培养出来的是合格是规范。“圈养”出规范,“放养”才能出个性。校本课程也能出质量。当然,学校不能没有国家课程,但也不能只有国家课程。国家课程要校本化,校本课程要个性化,从而支撑学生差异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异是在休闲的时候表现的。没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不可能造就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冯校长把3点钟以后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冯校长说:115门校本课程支持学生组建了56个社团,这115门校本课程和56个社团支持了1800名师生,再加上18门国家课程,使我的学生能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我的师生享受着教育,享受着快乐。这是多么恢宏的场景,这是多么快乐,多么和谐,多幸福的教育环境!
社会不但需要合格更需要有特长的个性化的公民。大家都知道,当一个学生走出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的时候,决定他的命运的是分数。但是一个人最终都会走上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社会职业,并且享受职业的成就。当一个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他对社会的贡献第一位的恐怕是特长而不是分数。现在社会最不缺的是高分高学历有知识的人才,他们就业是多么的艰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养活自己的继而为社会做贡献的一技之长。尽管知识富裕,又不得不再去读职校。这是为什么?谁之过?难道这不是当下教育的缺失吗?不是他们没有特长,而是他们的潜在的特长在18年教育中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
冯校长首创并践行“合格+特长”的办学模式,就涌现出了许多因特长的发展而成就人生的实例。陈一同学5岁痴迷收藏,高三卖掉了5件古董,拥有了一部裸车价224万人民币的奥迪车。后来,北京大学资源文物学院的院长在一次文物鉴定会上发现了他鉴定才能,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决定他人生幸福是他的特长而不是他的一本总分。
一个中考平均分比最差的一个还要低20分的学生,冯校长把他推荐到旗下的机器人灭火俱乐部。两个月后,获得全国机器人灭火大赛二等奖。高二的时候设计了“红外线导向的盲人夜视仪”荣获了国家青少年发明大赛特等奖并获得专利。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在获奖的第二天就请求冯校长保荐清华大学,当时他在高二年级中总分倒数第一名。这是一个在国家课程中不合格的学生,可在特长上却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学生,他将来对社会的贡献有多么大!他的人生也一定很幸福。
正如冯校长所说: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能五育不合格,但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不能只有五育合格而一无所长,在我们的教育界存在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重合格、重优秀、轻特长。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骑的再快,也追赶不上路虎,说明平台很重要。构建“合格+特长”的教育平台更重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接收冯恩洪先生的教育管理理念,从我做起,从我的课堂做起,从我的学科做起,去建设适合学生的教育。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的时间!
第二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感想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这本著作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我们现在有的教育方式,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需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第三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推荐)
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
单位:迁安市蔡园镇孟官营中学
姓名:张敬生
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
孟官营中学 张敬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
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第四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新学期伊始,在学校的倡导下,我有幸地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先生的大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是一本教条式的书,没多大意思。当空闲时间打开时,才发现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深刻、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谈心般的交流。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感受良多。
冯恩洪先生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书中讲述了他教生涯中的点点滴滴,他的所感所悟,他的经验与反思。冯恩洪先生离我很远很远,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和他当面交流,可是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感悟离我很近很近。同样身为教育工作者,他遇到的很多难题,很多困境,很多疑惑,我也遇到过。可是,我没有先生的胸怀,没有先生的睿智,也没有先生的勇气。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如果我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有意识去多读读这样的好书,那么我想我在第一届的班主任工作中会减少很多的遗憾。
在这里,我很荣幸地把我的读书心得与大家交流。书中金玉良言颇多,发人深省,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读书报告中很多同事都会谈到,所以今天我只想谈谈一句话,这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很久。
冯恩洪先生说:“教育是一种享受。”“如同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一把刀,一个好的演员是一出戏,一个好的老师则是一堂课,一个优秀老师的每一堂课是用一生心血上出来的。”什么是心血,我的理解,除了竭尽全力更重要的是无怨无悔。这就是“享受”。最初读到这句话时我揣摩了良久,很多往事涌上心头,有点心酸,有点遗憾。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教学充满了激情,满腔热血,因为我是真心地喜欢这个职业。我每天坚持听课,每天中午留学生写单词,每天很晚下班回家。一学期之后,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主任。想到这,我觉得非常愧对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因为,渐渐地,我就觉得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了。原因有很多,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太繁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时间好好休息。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任务重,学校要求高。也因为教师的绩效工资实在不算高,特别是班主任,他们的付出与收获相差太远。回想初为人师的前三年,我真的不觉得教学是一种享受。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太计较得失,太看重结果,反而输掉了过程。尽管我所带的班级高考成绩不错,但我总觉得在过程中我丢失了很多东西。三年之后,当我重新站在高一的讲台时,我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我不会再说“这道题刚刚讲过,你们怎么又不会做了?”我不会再说,“这个单元的单词今天必须写完,写不完罚抄写。”我也不会再布置很多很多的作业,我不会再拖堂,我也不会再一口气讲完两节课。我明白了,我的工作对象不是物,是人,是会不断犯错,会偷懒的孩子们。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多给学生一点宽容,一点时间,学生也会多给教师一些感动,一些尊重。记得中秋节的时候学校发放月饼,每个学生只有两个,却有好几个学生拿来送给了我,怎么推也推不掉。记得半期考试之后,有个学生在我的办公桌里偷偷地放了张纸条,真诚地感谢我她的英语成绩进步了。记得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说他的孩子现在喜欢上英语课了。我才明白,教育是一种享受,享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握在手中的一团沙,握得越紧,反而流失得越快。摊开手心,打开心怀,包容生活中的不足,享受生活中的感动,这就是幸福。
从09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我看到我们年级有很多年轻教师当上了幸福的妈妈。我看到了她们孕育生命的艰辛,我看到了她们抚育孩子的繁琐,有时她们也会抱怨带孩子实在太辛苦。可是,每当我看到妈妈们谈论起她们的孩子时,她们的眼睛是明亮的,是发光的,那是按捺不住的欢喜与幸福。我想当孩子第一次开口叫妈妈时,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深情的母亲,当这个母亲把孩子交给学校的时候,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妈妈。妈妈不会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妈妈更多关心地是孩子的身心健不健康,孩子的生活开不开心,孩子在校有没有用功读书。所以,我认为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教师的价值体现,也是教师的亲人,是教师的幸福源泉。当学生在过道上真诚地道一句“老师好”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幸福的,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不去眺望远方的高山,而用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过程的美好。
一本好书的作用在于逼人深省,这本书做到了。从冯恩洪先生身上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我看到了生活的态度。感谢学校把这样一本好书发到我的手中,我会不断的汲取精神食粮,在教育战线上和学生共同成长。
谢谢大家的倾听。
第五篇:《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1
从今天开始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作者冯恩洪是远伤害建平中学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以说是教育界的一位高人。此书从课堂改革、教育环境、德育、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阐述如何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看后令人颇受启发,下面就自己认为好的只言片语和大家共享。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是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3、教育不仅要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能让学生在课堂里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5、知识就是力量应该这样理解: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光有知识不一定具有力量,简单的知识堆积不产生力量,只有应用的知识,知识才是力量。
6、教师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东西,也不要讲学生听后依然不会的东西。只有这样,方能使课堂从低效走进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7、美国国家教育中心的实验报告:调动多种感官获得知识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30%,而交流、合作、讨论,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50%。
8、对积极地教育环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
9、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
10、我们应该是给他提供人生必需的而他的家庭不可能提供给他的那一点东西,这是教育的价值。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2
利用十个月时间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对我触动很大,感悟很深。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其中关于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进行教师自我提高的这部分内容。
在这部分中我读到了:在三尺讲台上,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真诚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在书中,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在书中,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在书中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3
偶然的机会,将这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收纳到书橱里,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这本教育类读本,不像其他著作曲高和寡,咬文嚼字,而是用大量的事例、典故、寓言等带领我们探寻教育的真谛。
作者冯恩洪先生,曾经是上海建平中学校长,他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在建平中学推行“走班制”,首创并践行“合格 特长”的办学理念。他著作的这本书深入浅出的向我们讲述了教育的真谛,提倡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实施实效德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学校文化内涵等,每一个章节都有他亲自开展的教育实践,读罢,让人对这位著名的教育家仰慕万分!
冯恩洪先生开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老虎办学》在有趣、诙谐的语言中,仿佛又给教育了一个重重的警醒,故事讲述的是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这个自编寓言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要培养一模一样的学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个个成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对于有差异的.学生给予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如何能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课程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基于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课程,即将国家课程校本化!而第三课程也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是解决学生差异教育问题的最好办法。第三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需、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发展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逐步树立自信心,发展自己的特长,即冯恩洪先生提出的“合格 特长”的办学思想。
很荣幸,我校正是以建设“合格 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 特长”的学生为办学思想,多年来,我们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大社团课程,即第三课程,课程涵盖舞蹈、音乐等20多门学生喜欢的课程内容,十几年的坚持中,我们走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再读冯先生的著作,更加坚定了我们要继续走下去的决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战线上,我们将精益求精、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4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专著。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感触之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感触之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感触之三: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5
翻开书,首先看到了作者冯恩洪的简介: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等等称号,以及对于他的点评。其次看到目录,分为9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很吸引人。
开始进入读书之旅,本以为又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读了前言之后发现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应该说这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书——喜欢!
读这本书时,总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感觉这块儿说得挺好,那块儿写得也很有道理,总想把这些内容都记下来,但是又记不住,所以就潜意识地多翻几遍。在主题1中提到: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讲了三方面:第一方面,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其中提到根据学生的差异应该发展和培养哪些能力,又谈到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自然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是不是也应该想到学生是有区别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分对待呢,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第二方面,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文中提到“和谐”,包括“倾听才能和谐,合适才能和谐,选择才能和谐,享受才能和谐。”第三方面,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人都是有潜能的,而且潜能无限。那么什么是潜能?就是潜在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我们现有的条件让学生释放最大的潜能呢?如何让学生的潜在能量在我们的课堂里充分燃烧呢?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在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冯恩洪校长是这样说的。这也是值得我深思的。
在课堂上我们充分释放学生潜能,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率,正如书中说的:教师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东西,也不要讲学生听后依然不会的东西。只有这样,方能使课堂从低效走进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备课时下功夫,其中备学生是不可少的环节。
看了这本书感觉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6
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怎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法。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冯恩洪前辈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他的讲座对我来说非常震撼,他是因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个40分钟。
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怎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法。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
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
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冯恩洪前辈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他的讲座对我来说非常震撼,他是因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个40分钟。
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怎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法。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冯恩洪前辈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他的讲座对我来说非常震撼,他是因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个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