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

时间:2019-05-13 04: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

第一篇: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

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

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带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乘车来到革命苏区将军县—红安。走进了这片红色的神奇土地。一首《铜锣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我仔细地聆听这历史的声音,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回响。彷佛真实地再现当年黄安人民积极参加革命的情景。为了纪念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国民党反动派第三次反围剿“黄安战役”中的历史意义,“黄安”被改为“红安”。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馆共展出著名烈士230余名;陈列烈士的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展品800余件。着重展现在苏区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精神风貌和光辉业绩。朱德的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对此,我感慨万千,似乎他们毕生的使命是为中国革命而来,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意义天长地久。也许不去参加革命教育,就体会不到革命的艰辛,就更不知道什么叫珍惜革命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就不了解为什么要继承革命传统,也不知道什么是震撼心灵,什么是壮烈牺牲,什么是临危不惧......漫步在红安纪念馆,最能映入眼帘的是每个红安籍将军的画像简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最知名的有董必武、李先念、韩兴楚、钱基伟等革命者。鄂豫皖苏区有数十万优秀儿女为革命英勇献身,仅红安县牺牲的群众有10多万,已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万余名。他们是一代英杰、万世楷模,业绩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

走进红安。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深埋着烈士的忠骨,每一株草木都被烈士的鲜血浸染。那历史的岁月,动人的故事一拨接一拨扣人心弦。壮士的豪情一桩接一桩,把江河震撼!

走进红安,重温那段峥嵘的岁月,抚摸那段沧桑的历史,感受红安今日的发展,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走进红安,那山坡河谷间,一个个村湾星星点点。鸡鸣犬吠,袅袅炊烟;小溪如织,山路蜿蜒;森林茂密,山脉伸展。朴素的红安人,那憨厚的笑脸,永驻我的心间;每每和他们攀谈,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

红安作为革命根据地比井冈山的名气小,但作为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一块奇葩,依然光彩照人。领略过井岗山的雄伟气魄,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红安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红安革命根据地之所以震憾的是因它的历史厚重与事迹感人,值得人们敬仰,在他们中间有夫妻烈士、兄弟姊妹烈士、全家烈士、群众参加的多,革命烈士坚久不衰,革烈的名单、革烈事迹在红安当地家喻户晓,观资料、听讲解,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

离开红安时,我再次回眸烈士纪念碑,默念着《铜锣谣》,再一次被红安人的纯朴、自强不息所感动,历史的声音也渐渐地离我们远去,坐在车上,心情难于言表。我想我们应该感谢红安。是这片红土地教会了我们很多用言语无法表述的东西,很难给这次红安之行下个准确的定义,是重温历史?或是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的爱国情怀?我想红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斟酌回味。

钟市输油站:潘超智

第二篇:聆听历史的声音

聆听历史的声音

----崂山八中青年教师比赛课听课感受

历史组 解丽丽

本学期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比赛课活动,为我们历史组提供了自我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历史组参赛的有赵锟和孙涛两位老师,听了他们执教的《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同课异构课,我充分感受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一、两位老师都采用板块式教学,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孙涛老师是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文原来的设计,设计了三个重点探究:

(一)探究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色,(二)了解顾恺之及其作品,(三)探究辉煌的石窟艺术。这样设计师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赵锟老师则是对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艺术再加工,创设了新的情境,将这堂艺术欣赏课设计成一个“鉴宝”栏目,穿插历史史实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

二、课堂导入新颖,符合课题,注重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来调动学生,激发兴趣。孙涛老师导入时,展示了学生的习字作品并简单评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赵锟老师则开门见山直接角色转换充当了《鉴宝》栏目的主持人,并出示“马”字的各种字体,让学生角色也转换成大众评审团,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给学生提供了展现个人风采的机会。

三、教材处理得当,挖掘到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条理、有层次、有深度。

孙涛老师根据新课标精神,积极的开发和利用了新课程资源,把本节课的重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顾恺之的绘画艺术和云冈龙门的石窟艺术,处理的精当、鲜活、生动、深刻,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艺术的创造者。

赵锟老师则通过让学生出示宝物,其他同学根据书本知识进行鉴别,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几个探究题,如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书法吗?为什么?又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北魏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而修造的,那么这些石窟的存在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们应该怎么评价这种带宗教色彩的石窟呢?对教材进行了深度挖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参与面广。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接受,能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愿的积极参与。以课本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师生交流融洽,情感渗透充分,注重学生感悟能力,引入主题愉快轻松,在内容呈现上更是凸显了教师的深厚内功。孙涛老师,设计了角色表演《书成换白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了解了王羲之的思想,体现了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还让学生动手临摹《兰亭序》中的几个典型字,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王羲之的书法特色。还引导学生讲故事,如《洛神赋》、《女史箴》等。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何看待石窟艺术?”,引导学生辩证学习历史。

赵锟老师则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即兴表演、视频、音乐等方式,更多的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展现个人的风采。

五、充分体现了历史知识的内外迁移。

孙涛老师主要体现了知识的内迁移,如出示龙门石窟中的北魏《帝后礼佛图》问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由石窟艺术联系到上节课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赵锟老师出了内迁移外,更多体现了知识的外迁移,如联系语文中的古诗《江南春》,讨论石窟的现实意义等。

六、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两位老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还有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家的可贵品质,如王羲之身上有哪些治学品质?顾恺之有哪些人生智慧?等。

即使美玉也有暇,针对两节课,我觉得各有一点点小瑕疵: 孙涛老师,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少,想通过生生互动来解决“王羲之的艺术特色”和“石窟艺术的内涵”,但把的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灵活处理知识和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赵锟老师的课立意新颖,但细节上略显粗糙,在框架结构、师生对话和材料的选用上可再详细研磨一下。另外因电脑故障,老师略显凌乱,影响了课堂节奏。

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可更多的加入一点美术课的东西,使文化内涵更丰富一些。

在听课之后我也有几点感悟:

一、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学贯中西,博采古今,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满意!

二、多动脑、多思考。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思考,需要动脑,充分考虑我的课该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三、多交流、多合作、多反思。我们要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好好研讨我们的课堂教学。自己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多反思,才能有所提升,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说,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着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闪光的一面,而我,愿自己是只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后,最终酿成蜜!通过听课总结出以后讲课时要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知识信息,并重视信息的交流,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亲身体验比学生被动的学要记忆深刻。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历史情景模拟是很好的随时都简便可行的途径

学法研究得重视

要想讲好课,心态最重要!心态决定行动

总之,我在听课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加强业务学习和进修,多与同事切磋教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更希望学校多提供给教师这样学习的机会,因为,人人都需要学习,需要历练,否则大家都会落伍的。

1、反思:

1、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素质两者显得更为重要。要求教师在史实的占有量、历史观点的明确方面、对学情的把握和分析方面,应有扎实的功底。另外,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要有较强的思维素质。这就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和导学案。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知识水平,我想这点是最难把握的,却也是最最重要的。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注意整体设计的逻辑性。加强活动中的设计链接,上一个活动要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为学生搭好台阶,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提高,学生也能更容易地学会和掌握。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及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经过一节课的教学,还是感觉自己这两节课教得不是很成功,甚至有失败的成分:三大块的内容都涉及,但重

点还是不够瞧突出;在能力培养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教育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学生方面还是有比较深的感受,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还没有具体的表现出来,或者说应该通过一种

特别的渠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精神才是重要的;难点还是没有分解。这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通史得到克 服,将这一课教得更好。

第三篇:聆听历史的声音

聆听历史的声音

——渤海中学历史听课有感

安仁镇中学 2014 年10月

王超

聆听历史的声音

——渤海中学历史听课有感

2014年9月29日,我参加了德州市历史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期间共学习了两位老师的课,一堂是庆云县渤海中学贾荣艳老师的新授课《洋务运动》,另一堂是高保新老师的《工业革命》。两堂课听下来,很受启发,感触颇深。

贾老师这节课我也刚刚讲到,认识更加深刻。这节课设计新颖,用为弱国把脉的形式,用诊病因、开药方、看疗效、作结论等形式,充分展示本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小组教学让学生对整节课内容全面认知,通过讨论透析整节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前后桌组成小组,水平不尽相同的同学,在沟通中深入认知知识点。利用学案导学,实现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传授方法,在讲授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全面解读知识点。总体看,本节课注重整体,提倡高效,全面剖析,用快节奏认知本课内容。

高老师这节课,主要特点是容量大知识面广条理性强。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意知识串联,实现了知识的统筹兼顾。讲练记有效结合,全面认知当堂问题。重视关键词的提示,帮助学生认清易错点和易混点,对要点重点点拨,实现知识的升华。通过中外历史联系对比,复习知识并深入联想记忆。在讲授中不忘回归课本,总结本节内容,并努力实现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作为初三课程,问题与知识充分结合,并联系中考,实现了内容升华。

通过听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两位老师授课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录音,图片,历史故事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又紧扣教材重难点。课件内容丰富,用心用力,充分挖掘了有用的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组织。

二是组织好课堂语言非常关键。两位授课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多媒体的展示,将学生带入了历史中,课堂语言极富感染力、衔接过渡自然。

三是课堂活动要形式多样。讲课教学,不单单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听,可以打破这一定式,通过小组合作等新颖实行,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是授课过程要重点突出。要牢牢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做到课堂结构紧凑,重点突出,知识点清晰明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两节课学习,我收获很大,两位老师在授课中,立足课本知识,配合生动形象的讲解、详实丰富的图片,为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洋务运动和工业革命这两段中西发展史上的重要历程。讲课过程抓住课标要求,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取他人之长,丰富完善自我教学,努力提升自身水平,促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聆听窗外的声音 有感

聆听窗外的声音

聆听窗外的声音有感(六中赵永彪)

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组织开展聆听窗外的声音,在活动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我们应该把影响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各种问题,如科学道德、环境和资源问题,培养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感、敬业精神、敬畏感、知恩图报思想、树立社会公信力等人文的与科学的精神元素及时补充和吸收到课程中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聆听些“窗外的声音”,增加他们科学的和人文的精神营养。

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要办学目标,所有与考试和升学不相干的声音都被“屏蔽”掉了,不允许学生去聆听与考试无关的“声音”;学生因为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早已变得麻木不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聆听“窗外的声音”。图书阅览室、阅报栏、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和班级电视机等设施设备,在很多学校成了摆设,尤其是校园各个角落的一块块黑板报,几乎百分之百是升学考试的“导航仪”。

要把中小学生打造成国家的栋梁,学校应该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尤其要采取相应措施,营造氛围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而不是把他们封闭在教室里。

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的主战场。各学科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并具有自觉提升、拓宽课程的能力。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经常补充和有意识地渗透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同时,能及时聆听到“窗外的声音”,拓宽视野,挖掘潜能,激发学习内驱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经常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世界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立足学校,面向世界,谋划未来,既要及时“请进来”,经常组织形势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以及各种讲座,又要主动“走出去”,定期组织学生下农村、进企业、去军营、走访社区和观看各种展览会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的紧迫感,增加忧患意识。

再其次,运用硬件设施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事实上,学校图书阅览室、阅报栏、黑板报、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以及班级里的报刊杂志,都是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的重要通道。我们要建章立制,善做管理“加减法”,坚决规范办学行为,设法腾出时间和空间,让所有硬件都来发出育人的“声音”,积极发挥硬件的育人功能。

学校没能很好地“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根源在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为实际上还是“两张皮”。因此,当下最要紧、最艰巨也是最根本的任务,还是在于促使校长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使他们把挂在嘴边的先进理念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实际行动。校长要多一点理性思维,少放一些无谓的“空炮”。校本培训应该从强化教师课程意识、提高教师课程能力抓起,使每堂课和每项活动都能与日常生活和“窗外的声音”相链接;校长更要主动规范办学行为,有勇气和胆略去克服各种困难,自觉抵制各种压力,用实、用好并用活可资利用的所有资源,真正让学生从重复低效的作业堆和无休止的考试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努力冲破考试“牢笼”,淡化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去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要自觉走向社会,主动“对接”世界,引领学生争做敢立世界潮头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五篇:红安行感悟

红安行感悟

“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首铜锣谣唱出了红安革命的气息,在红安每一寸土地上都流淌着英雄的鲜血,每一块地转下都沉睡着一个烈士的英魂,或者大多数人都只记得红安县是一个有着两百多位将军的红色故土,感慨红色故乡的上孕育的人杰,但是又有多少人为此献身的,多少烈士为了革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身首异处,潘忠茹誓死不屈,戴克敏满门忠烈,他们为了一个信念无怨无悔,“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家”。望着那厚重的纪念碑,心中无比的沉痛,缅怀先烈,祭奠英灵,更让我们感受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只有握紧手中的钢枪横练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只有加倍呵护,用心享用,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珍惜现有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国捐躯的先烈们,用他们不朽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让子孙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缅怀革命先烈,是告慰那些革命先烈们,今天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党,为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用献血和尚命铸就的民族精神,牢记你们矢志不灭的遗愿和追求,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激励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的意志,坚持理想,制度,道路自信。履行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承载今人的理想和重托,把革命先辈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我们怎样才能不负先烈的期望,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毕业奔赴祖国的高山海岛,荒漠,戈壁,深入基层,扎根各个基层单位,只有练硬本领才能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只有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有所作为,这是祖国考验我们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修正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让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奉献中升华。

人民英雄用自己的生命铸造起来的魂,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撑起了国家的脊梁,是树立在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是一部凄美雄壮的史诗,在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丰碑,筑起了牢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百废待兴的革命年代,舍小家为大家,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用激情和汗水创造了艰苦奋斗的人间奇迹,还有那些舍己为人的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去别人的生的光芒,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还是我们现在建设具有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缅怀先烈,就要学习他们的无畏精神,投入到美丽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去,已实现中国梦。没有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的奠基,就不会有今日的辉煌,不会有今日的成就,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拼搏,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才能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东方,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告诫后人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用先烈们的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团结奋进,奋勇向前。

我永远无法忘记这段旅程,那些年轻的革命先驱义无反顾的扑到在革命的路途中,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举起手中的武器,黄麻起义震惊全国,多少的先烈埋骨荒野,“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四十八万人参加革命,十四万人马革裹尸,有些甚至尸骨无存,为英灵致敬,当之无愧的将军县。

望英灵不散,你们的名字将永不褪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下载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聆听历史的声音—红安行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安行心得体会

    武汉遇上红安 ――革命主题教育红安行心得体会 “不胜不休!”大家高喊着这样的口号争相冲向了天台山顶。来自武汉的我们仅在早上刚刚听完原红安县党史办何主任的专题报告,就......

    红安行心得

    赴红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得 一个神圣的日子,汶川大地震4周年纪念日、护士节这一天,我们武汉科技大学部分党员老师及一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共140余人赴将军县——红安,进行了为......

    聆听历史最美的声音(精选五篇)

    寒夜风拂铃动, 黄卷香茗诗颂。 千古恨如烟, 不见北朝南宋。 荒冢,荒冢, 恩怨是非轻重。 ——顾清平《如梦令·深夜读史》 一杯香茗,一棒盏菊,一轮婵娟中,我与古色古香的她——历史......

    读《聆听春天的声音》有感

    读《聆听春天的声音》有感 “只要你心中有爱,它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爱的付出是会有回报的”,“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就是爱的播撒着与传播着”,“宽容所引起得到的震动......

    聆听课堂声音

    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 孙盛法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境: 1、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

    聆听窗外声音

    聆听窗外声音 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他们虽然也接触世界,但是他们所接触的世界是经过选择了的世界,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声......

    聆听窗外声音

    聆听窗外声音工作计划 随着新教育在我校轰轰烈烈的开展以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围绕“聆听窗外声音”这一主题,本学期将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新教育实验行动研究,力争把我校新教育......

    聆听声音-抒情作文(大全)

    聆听声音-抒情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