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聆听春天的声音》有感
读《聆听春天的声音》有感
“只要你心中有爱,它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爱的付出是会有回报的”,“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就是爱的播撒着与传播着”,“宽容所引起得到的震动又是远远超过惩罚”“有爱的地方就有阳光”“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一句句令人感动的话语,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省吾身,自己做到了多少?以后自己该如何去做?
从我们日常的工作来看,看上去是较多的烦心的、累心的事情。诸如每天一大堆的要批阅的学生作业;你坐在办公室里,不时地有学生来向你告状,×××干什么了;这个学生又不做作业了,那个学生又生病了等等。同时,还有来自同行的压力和竞争,还有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上级要求各种“征文”活动,让我们的身心几乎没有片刻安静,一个字“累”,二个字“疲惫”,三个字“……”。可是,我们必须冷静,必须忍耐,必须沉着、自信地处理好摆在我们面前的所有事务。因为,最重大的工作是我们每天要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我们每天走进班级,要和几十双纯洁的目光对话。他们或许能了解一些老师的工作,但是他们不会去理会和体验老师的心情,他们也不愿意看着老师的脸色行事。他们最期望的就是每天能看着老师的微笑,快乐地学习、游戏。因为,在老师的微笑中,他们感觉到信任、鼓励和对自己的承认、满意。想到这些,我们就需要迫切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曾经不正常的脸色。我们许多时候,是否已经把自己的不良情绪
传染给了学生。我们自以为的忧伤、叹气只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懦弱、避让、沉默,而原本他们多么希望老师和自己一样充满天真、活泼,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那么让我们每天至少给孩子们三个微笑吧!三个已经是够吝啬的了!
早晨给孩子们一个微笑,灿烂的,毫无掩饰的,发自肺腑的,让孩子感觉真诚,感觉亲情,感觉到温馨的阳光,如沐浴春风。中午再给孩子们一个微笑,充满鼓励的,和蔼可亲的,作用有可能相当于一顿午餐,让他们自由地在微笑的笼罩下,时刻充满活泼,远离成人的精明与深沉。傍晚也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使大家都感觉到每天都是一个艳阳天,充满对快乐和美好的认识与享受,甜甜地跟你说:“老师,再见!”……其实这也是给我们自己的微笑。因为微笑是沟通心灵之间的桥梁,我们也会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原来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多么充实而有意义,自己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周围的一切是多么美好!我们给孩子们的三个微笑结果又回报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微笑——温暖着你、温暖着他、也温暖着我。一个连微笑都吝啬给与学生的老师,将永远做不成成功的老师,因为没有微笑就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怎能吝啬我们的那一点点爱?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中去吧!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让那份爱记心中,用一腔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让他们更茁壮成长!让我们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二篇:聆听窗外的声音 有感
聆听窗外的声音
聆听窗外的声音有感(六中赵永彪)
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组织开展聆听窗外的声音,在活动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再不能呈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我们应该把影响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各种问题,如科学道德、环境和资源问题,培养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感、敬业精神、敬畏感、知恩图报思想、树立社会公信力等人文的与科学的精神元素及时补充和吸收到课程中来,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聆听些“窗外的声音”,增加他们科学的和人文的精神营养。
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要办学目标,所有与考试和升学不相干的声音都被“屏蔽”掉了,不允许学生去聆听与考试无关的“声音”;学生因为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早已变得麻木不仁,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聆听“窗外的声音”。图书阅览室、阅报栏、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和班级电视机等设施设备,在很多学校成了摆设,尤其是校园各个角落的一块块黑板报,几乎百分之百是升学考试的“导航仪”。
要把中小学生打造成国家的栋梁,学校应该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尤其要采取相应措施,营造氛围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而不是把他们封闭在教室里。
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的主战场。各学科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并具有自觉提升、拓宽课程的能力。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经常补充和有意识地渗透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同时,能及时聆听到“窗外的声音”,拓宽视野,挖掘潜能,激发学习内驱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经常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世界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立足学校,面向世界,谋划未来,既要及时“请进来”,经常组织形势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以及各种讲座,又要主动“走出去”,定期组织学生下农村、进企业、去军营、走访社区和观看各种展览会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的紧迫感,增加忧患意识。
再其次,运用硬件设施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事实上,学校图书阅览室、阅报栏、黑板报、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以及班级里的报刊杂志,都是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的重要通道。我们要建章立制,善做管理“加减法”,坚决规范办学行为,设法腾出时间和空间,让所有硬件都来发出育人的“声音”,积极发挥硬件的育人功能。
学校没能很好地“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根源在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为实际上还是“两张皮”。因此,当下最要紧、最艰巨也是最根本的任务,还是在于促使校长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使他们把挂在嘴边的先进理念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实际行动。校长要多一点理性思维,少放一些无谓的“空炮”。校本培训应该从强化教师课程意识、提高教师课程能力抓起,使每堂课和每项活动都能与日常生活和“窗外的声音”相链接;校长更要主动规范办学行为,有勇气和胆略去克服各种困难,自觉抵制各种压力,用实、用好并用活可资利用的所有资源,真正让学生从重复低效的作业堆和无休止的考试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努力冲破考试“牢笼”,淡化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去聆听“窗外的声音”;学校要自觉走向社会,主动“对接”世界,引领学生争做敢立世界潮头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三篇:春天的作文600字:聆听春天的声音
春天的作文600字:聆听春天的声音
冬雪消融,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亲爱的朋友,你听见春天在歌唱吗?随我一起去聆听春天的声音吧!
听,春天像一把神奇的梳子,先“簌簌”地把残留在林间小树上的雪球梳理掉,又将肆虐的寒风送走,接着,春风将大雾吹散,那雾中的水珠,“丁东”坠下,发出阵阵脆响,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听!那沉睡了一冬的冰河正一层层地挣脱笨重的冬衣。坚硬的冰块慢慢消融,袒露出河流透明而纯净的躯体。他用无形的手掌爱怜地抚摸着身边的一切:摸着石头,“泠泠”作响;摸着小鱼,“哧哧”乱笑;摸着泥土,“咯咯”翻滚;突然来个急转弯,竟发出“哗啦啦”的欢叫……
听!山上的小草正在苏醒。这些绿色的精灵,听到春天的召唤,早已按捺不住,一得到大地妈妈的同意,就迫不及待地冲破泥土的束缚,钻出地面。她们探出嫩绿的小脸审视新世界,在和煦的春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哧哧”的笑声。
听!百十种鲜花竞相绽放,虽然时常腼腆地掩面低笑,却将世界装扮得姹紫嫣红。蜜蜂辛勤而快乐地飞来飞去。蝴蝶绕着她们钟爱的花瓣跳着轻盈的舞蹈,翅膀在日光下扑闪扑闪地打着拍子。花儿次第开放,花丛中满是欢喜的声音。
听!春雨来了,踩着轻快的鼓点,微笑着在天地之间拨弄着她的琴弦。她给花草捎去甘甜的露水,给大地送来醇香的美酒,和着琴声与欢乐的人们一起歌唱。
春天来了,阳光直透云层,在天地间有力地铺开,小鸟儿在山林中鸣鸣啾啾,叶子轻轻抚平身上的褶皱,舒展身体,露水从她们身上愉快地滑落,掉在地上发出珠落玉盘的声音。忍冬的枝条“刷”地抬头,抽出嫩绿的新芽,孩子们在校园里开,心地追逐、玩耍,有两个小女孩在表演模仿秀,“哼哼哈嘿”一阵后,又把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地——天地间都是动听的声音。
在这万象更新、花香袭人的时候,我的朋友,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那是她心灵的悸动,是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第四篇:聆听花开的声音—读《完美的花朵》有感
聆听花开的声音 —读《完美的花朵》有感
成长也许只要一朵花开的时间,蜕变却需要开到荼蘼„
花木棉,花一样的名字,如同花般美丽的女孩。十四岁的女孩花木棉酷爱绘画艺术,她自由叛逆的个性使她与学校的教育格格不入,一心想跟随画家表姐花木槿过自由艺术的生活。
一个美丽的春天早晨,表姐画完最后一幅画后,木槿花凋谢了„木棉因此极度自责、自闭﹑“失语〞不得不回家休学。
没想到,凋谢的木槿花又以另一种形式绽放:她遗留给木棉的最后一幅画极具收藏价值,从而引出许多人物。在于这些人物的接触中,木棉的心智和思想在飞速成长着,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感受着世界。
突然有一天,偶遇儿时的小伙伴。木棉童年的记忆复苏了,终于开始说话了。她不再拒绝发育成长,不再拒绝青春—“木棉花”终于开放了„
我会去哪里呢?我与世界如何融合呢?花木棉的迷茫和率性属于每个成长中的男孩和女孩。这本书柔婉又犀利地塑造出一个要走自己的路的女孩形象,真切展露出青春时代的愤懑和温情。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花木棉的奇妙经历︰逃学、流浪。可每个孩子都有花木棉一样的个性:直率、叛逆。
时间一下就回到了八年前,我独立上小学的第一天。
风吹着柳条,柳条在那儿摇曳着;风吹着迎春花的枝条,迎春花的枝条在那儿手舞足蹈;风吹着月季花的花瓣,带来阵阵芬芳;风吹着我湿润的面庞,吹干了我的泪痕。
想起我昨晚信誓旦旦,拍着胸脯对爸妈保证,明天自己一个人上学,就疑惑了。当时自己哪里来的勇气?
妈妈抱着正在牙牙学语的妹妹,送我过了小区大门前的马路,嘱咐了我几句,正准备离去。“妈妈,你就没有什么别的事了吗?”“哦,差点忘了,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等爸爸来接你,不要乱跑。”
望着妈妈愈来愈迷糊的背影,之前的信誓旦旦一下就不见了。直到妈妈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这车水马龙中,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这样崩塌了。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
一个背着书包,穿着宽大的校服,扎着俏皮的羊角辫的女孩,蹲在人行道边,显得特别的渺小。
“嘿!小妹妹,怎么啦,怎么哭了啊?”黑墨镜、黑胡子、黑衣服。这样的外貌让我一下就联想到了电视里的杀人犯、黑社会、人贩子之类的坏人。于是我的哭声更大了,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这位“黑叔叔”。
时间就像牛鞭一样,鞭打着这些懒惰的人。
八点半了,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了,当然“黑叔叔”也走了。所有的人都忽视了这样一个小女孩。我依然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道干什么。
“怎么还在这!”身后传来了熟悉又威严的声音。“内个„”我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说什么。说什么呢,坦白自己是因为害怕?不!这怎么可以,不可以认输!
“我遇见坏人了,黑胡子、黑墨镜、黑西装,长得可凶了,内个他„他还想诱惑我,给我汤匙,还好我聪明,没去。后来我怕他会在我上学路上绑架我,所以就没去!”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妈妈并没有拆穿我的谎言,嘴角微微上翘。我却还在为我刚刚漏洞百出的谎言沾沾自喜。
拥有一个丰富的经历,就是完美的。
初二:蒋淑娟
第五篇:聆听课堂声音
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
孙盛法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境:
1、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
2、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
3、更有甚者是听而不闻,把老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好„„似乎略有所思,其实是心不在焉。
其实,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什么是倾听?《现代汉语小词典》注: 倾听, 细心地听取(一般指上对下)。而本文所言的倾听则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细心地听取, 其特征表现为目的性、思考性和完整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分享。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会倾听”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良好的指导。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诱发兴趣,激主动参与
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有趣的情境
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窗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的《笔算乘法》时,我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引入,再借助三位主人公的话(每句话有12个字),引导学生以此内容提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教材中习题的内容加以创新,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
3、选用身边的素材
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在教学“估计”时,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许多豆子,随便抓一把,先估一估有多少,再数一数,还让同桌学生比赛看谁估计得准确。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倾听欲望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运用多样的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使学生乐于倾听。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几个学徒修补椅子的事,分别模拟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的旧椅子承受推拉的情境,在学生个个捧腹大笑的时候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斜着钉成三角形的椅子不会摇摆,而其它钉法的椅子修补后还是会摇摆呢?”“钉椅子”这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要求学生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倾听别人的想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组织引导,点细微之处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需要我们细化训练,使其学会倾听。
1、规范倾听行为
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努力表现自己是认真倾听的,于是把双手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一种假听,如果学生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因此,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双手平放,腰挺直,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在真听。当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人,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2、学会倾听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还要强化听的意识。新接到一个班级,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就会告诉学生: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在班级中,我对学生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三心:一是专心听,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当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刚才他(她)讲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位同学复述;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道理?谁还有补充?谁还有更好的意见?你能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吗?„„ 用这些问题去换醒学生应该注意倾听,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归类。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
生 1:因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师:谁听清楚他所说的?你认为他说的怎样?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应该说三角形面积是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谁能解释的更清楚一些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说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在这里,通过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同学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细听同伴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倾听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学问。
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在两个班级中各出示这样一道题: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当时这两个班都有学生做错,而且错的人数差不多。进行这样的讲评:在(1)班讲评时,让做对的同学直接讲一遍就结束了;而在(2)班讲评时,先让做错的同学说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他们做错的原因在于把72米误认为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重点指出这里的“72米”到底指的是什么?再请做对的同学说说应该怎么做,而后同桌复述解题过程。过了一个星期,又在两个班中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结果(1)班正确率76%,而(2)班正确率达到了得93%。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课堂中不一定非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回答,有时也可先让学困生或表达能力不够好的学生先来说,让这些学困生倾听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之处,促使他们进步。
三、激励评价,树名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可以即时进行口头评价,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的多认真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要向他学习。”
“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多棒啊!” 这些评价语言没有更多的华丽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我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不一定用语言去激励,有时可用无声方法的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下来,结合学生课堂上倾听的表现,评出班级倾听小明星。这样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更乐于倾听了。
四、持之以恒,促课堂生成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写一个式子,让学生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
师:12÷4
生1:24÷8
生2:36÷12
生3:6÷2
„„ 师:15÷3
生1:30÷6
生2:45÷19
生3:150÷30 „„ 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使学生静下心耐心听,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倾听习惯,更有可能出现创造性的课堂生成。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一定能成为“荡水、击石”的高手。用力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方能成功。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更要学会倾听同伴的心声,教育就是如此,如果每一个课堂上,学生之间若都能用心去倾听,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听到更多真实而有灵性的声音;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和诚意,把这些声音放大,与学生分享、讨论,就一定能让其更和谐、更有生命力和教育意义。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更是一种尊重。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数学课堂学生的倾听习惯吧!
2013年6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