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反思
摘要: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政治课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政治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 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政治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必要性?我们政治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试做些初步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政治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政治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质量。
2、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曾子曰“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反求诸己,扪心自问”,这都强调人都应具有反思意识,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政治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1]。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用心去达成。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政治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3、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艺术,增强教学实践智慧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增强教学实践智慧。如何灵活驾驭复杂的课堂教学,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亲身教学实践活动的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二、新课程下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1、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政治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政治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首先,转变政治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丰富政治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政治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政治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政治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 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政治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政治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 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政治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二篇:新课改下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贾凤丽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对于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我来说,及时准确把握地理新课程标准,尽快学会实施方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尽早地把信息资源转变成师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这既是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的本职工作,又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表现,更是教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我就地理新课改下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
1.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建立新教材观、新学生观、新教学观、新课堂观。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并吸收了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任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同时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来设计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2、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这使得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具体实施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此,课改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某某问题。”而课改前我们经常说:“这节课讲授或今天上第几章第几节„„”,让人总感到有点居高临下。在“存在生命的行星”一段教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极具探索性的内容,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学生畅所欲言,教学形式更加开放和生动。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惑: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教材连续性与统一性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是许多教师的困惑。
3、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要妥善处理需要时间。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增长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激活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篇:新课改下政治教学方法浅析
新课改下政治教学方法浅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有新的标准。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政治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学生质疑 强化训练 教学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67-0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破了以往的政治教学注重课堂讲解,忽视学生活动,注重课堂形式,忽视学生思维的模式。新课程改革仿佛一阵春风,唤醒了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当前教改的趋势,也是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政治课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教“教材”,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政治课。学生学得更深入更扎实,而且越学越有滋味。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我省实行课改三年多,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政治教学环节中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质疑
过去的老教法是教师教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师问生答。而结合新课改要求,在阅读学习的内容时,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能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感悟自己周围存在的一切,从而获取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愿意去学。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尽量的少提或不提,问一大串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受到制约,失去了质疑的权利与机会。在教学中,多让学生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反之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难点,适时让学生质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强化训练
学习政治既是认知过程,同时又是实践过程。还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离不开求知实践。为此,我们必须把“过程”放在比“结论”更重要的位置,把学生的参与落在实处。习惯上,人们一提起参与就会觉得是指学生课堂答问。教师也常常把不能按照教师的设计顺利答出答案叫做“不配合”、“不参与”。这种只求“结论”不重视探讨“过程”的做法,即使问得再多,对学生的思考、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训练也是毫无裨益的。因此,重视“过程”的实质就是重视学生的思维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过程”的训练:
第一,强化“读”的过程。读,是学生直接感知教材的最主要的环节,没有充分的读的过程就不可能产生深刻的理解。
第二,强化思考的过程。我们倡导的启发式教学的要义在于教师提供指导性参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逐步探出问题的结论。思考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直至完善的过程。那种“教师即问,学生即答,回答不出,教师自答”的简单问答式是不可取的。
第三,强化表达过程。表达即信息交流,表达过程就是思维流程的展示过程。强化这一过程的结果,必然使思维从无序到有序,有紊乱到条理分明,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
第四,强化动手过程。也就是说要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标记、圈点、批注,学会在动手中获得知识、方法,获得能力。
三、教学中要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利用教学新手段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引起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必须结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光碟软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料,新闻时政等资源。为此,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满足自己原来的业务水平,而要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切入点,把政治教学和实施网络化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政治教学的课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网络为现在的教学和材料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把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知识引进课堂,使课本知识和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形成交互学习方式。如在讲述《哲学与生活》的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只会去用书本上“神舟三号”的照片或读一些有关的资料,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现在可以直接让学生从教室内的计算机里查询最新的科技信息,如“神舟七号”的发射及成功返回等,并于电视机内播放出来。学生在找和看的过程中思考老师出的相关的一些题目,如“神舟七号”的成功是谁的功劳?这是不是证明人可以改变规律来为人类服务?这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是什么关系等。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明显高涨,问题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因此,学生自己在网上收集信息远远比老师帮他们收集整理好效果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他们对知识和信息收获的喜悦和对网络的喜爱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就对哲学知识感兴趣了。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新的教学手段对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
鄢陵县一高 杜玮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启动。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里,追寻着新课改的步伐,每位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转换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目标。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五点浅显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从传统的教育观看,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记忆背诵这些现成的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角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教法,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有师生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转变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大大扼杀了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更限制了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要从被动走向主动,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六课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是“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又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情感态度。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转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自己探索与合作的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实施“八让”,即:(1)目标——让学生明确;(2)新知——让学生发现;(3)过程——让学生参与;(4)教材——让学生讲解;(5)问题——让学生提出;(6)学法——让学生归纳;(7)内容——让学生小结;(8)教学——让学生评判。这样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加强课堂讨论,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和积极思考有重要意义。我在组织课堂讨论时,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每4——6人为一组,4张桌合并,围绕布置的问题进行课堂发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对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和提高教学实效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更要明确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此才不至于将手段变为目的。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探索
——观摩全省政治新教材优质课有感
【摘要】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在我省有序展开。本文着重从教学改革入手,阐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2005年4月12日至15日,在临沂市一中开展了为期4天的政治新教材优质课评比活动,来自全省各地市共30多名教教师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老师们的激情演绎给在座的各位同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现撷其一二,以做思考。
来自菏泽的老师在《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框讲解关于“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时采取了如下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划分选区),然后按照选举程序选举各选区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走进各自代表的选民中间,听取选民的呼声并形成文字;在人代会上将自己的报告提交给大会。。会后接受记者采访,谈谈作为人大代表的感受。这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记忆。
来自青岛的老师在讲解本框时采取了如下方式:以大家所熟悉的“开心词典”为载体将本课内容贯串其中,以问题为中心,使同学们亲身感受现场抢答的兴奋和乐趣,寓教于乐,回味悠长。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给了我深深的思考。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发挥其主战场的作用。其任务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
本文以教学第一线教师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着力点,浅谈几点看法。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下(尽管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多年),教师们的教育目标不是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是放在对自己有利的阶段性成果上,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这样的一种教育观念指引下的教育教学,丢失了教育的主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堪称失败的教育,长此以往,我们国民的素质谈何提高?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教育的主导者始终是教师。作为教育先锋队的教师,如果观念不转变,那么我们教育改革就失去了基本的指针。所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理应成为此次教育改革的首要议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这种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是一种典型的教条主义思想在作崇。这种理念不是关注学生而是从书本和老师出发,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宗旨。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这种做法是师道尊严思想的产物。它使得以教为主,教学脱节,既压抑了学生思想,又助长了教师教育的惰性。这其中残留着封建残余思想,与新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为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是本本主义的怪胎。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浩如烟海的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来时,我们教育者如何应对?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在过程体验中学习知识,发现方法,提高能力,使自己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必须走出为教而教的怪圈,向着实践的需要迈进。
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教学改革必须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一、要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为寓教于乐、增加兴趣式的探讨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陈旧,不少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水平上;教学方法单调,往往是不加分析地使用讲授法,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或存储知识的口袋,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影响下,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理应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方法,努力树立生本理念,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在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集直观、实用、高效于一身,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再如本文前面提到的以竞答方式教学、回答记者问等方式都不失为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需要我们摒弃以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二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今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我在讲授经济生活时就经常以事实来引入课堂的学习。譬如在学习价格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会以同学们家长贩卖蔬菜为例来讲解:今天蔬菜是2元一斤,这里的2元是指什么?可不可以是1元?可不可以是10元?为什么?家长怎样才能盈利?如果今年蔬菜比较便宜,你们家长是怎么办的?如此,我就把学生带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使他们明白,原来经济生活离我们很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会将同学们自由组成合作小组,让他们将自己家长经营蔬菜或其他商品遇到盈利或亏损时的应对措施集中起来,然后我再加以总结,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又让他们在具体的体验中尝试了过程的艰辛,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情商,做到了三维一体教学的有机统一。前面提到的几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都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在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我们各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此次课改的重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一个质的飞跃,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