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精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精细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贯彻执行《扶风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常规》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常规工作要求
(一)教师听课
1、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2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17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2节、教师不少于10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2、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
(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听课记录的核心内容。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请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3、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二)、教师业务学习
1、集体学习
(1)、学校利用集会定期开展业务学习。
(2)、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要改变照本宣科,我念你听的方式,要为更多的干部教师提供多种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
(3)、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有主要学习内容解说及研讨记录,其中研讨记录要成为学习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4)、组织的集体学习教师必须有学习笔记。
2、自学要求。
(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2篇,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反思不少于2000字。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识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专著。
(3)、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写下所感所悟。
(4)、每次摘记要注名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
(三)、教学工作检查
1、教研组每学期对教师计划、备课、学生作业、相关材料等普查4次;教导处对教师教学反思、听课记录、业务学习、远程教育培训笔记、教研组活动记录、各部室相关资料等普查一次。
2、职责要求
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教师通报。
(四)、校本教研
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1、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教研组,每组一名骨干教师任组长,并落实教师教科研制度。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文理科教研组活动不少于10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安排。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3、做好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分析,考勤记录、活动安排表、每次的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内容、过程记录等)。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得的效果等。(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
4、活动内容、形式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竞赛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教研组活动可围绕如下进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学习研讨课程标准、研究教材,集体备课、说课,教学案例研究分析,朗读、习作竞赛等,如①这个教学内容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②这个难点我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突破;③谈谈我的一次教学得与失;④这个内容我怎样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一道题的多种解法;⑥后进生的成绩是如何提高的„„ 每个教师每次只谈一个问题,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
5、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构为总结成绩(重点)、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再次基础上,教导处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五)、教学计划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依据《扶风县小学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常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先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2)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空、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①贯彻、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
②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措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
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
④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
(4)后进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3、计划的管理:
教导处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一年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六)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景,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检查)学生准备响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④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练、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6)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
━━关于备课管理的几点意见(1)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2)关于资源共享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可参考优秀教案,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
(七)上课
上课即课堂教学,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形成素质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争取最佳的课堂效果。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密地组织教学,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正确地阐述教学内容,讲清基础知识,设计好基本的技能训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保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3、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具、学具、尤其是电化教学设备,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去。
4、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压堂,中途不离开教室。
5、教师在课堂上要精神饱满,衣着整洁,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板书工整,尊重学生,不斥责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教师在每节课后要进行课后自我小结、自我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八)作业
1、作的功能
(1)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2)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地发展。
(3)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
2、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是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有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劳动、品德、社会、自然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2)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①语文作业要改变单一的只抄生字、词语和造句的呆板模式,把朗读、口语交际、练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实践中学习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可不必强调课课有、人人有书面作业。大小作文的习作内容,可以参考课后练习和练一练的题目要求。也可以因人、因季节、因本班实际合理调整。
②数学作业要体现“数量要适量,形式要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
一、重复无效的劳动。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③英语作业可分为书面、口语或听力等不同形式,要注意把作业与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相结合。
(九)辅导
辅导是对学生的帮助于指导,辅导时要注意因材施教,课外辅导尤其是要抓好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提高。
1、优等生可根据其特点,加深和拓宽知识、发展特长,鼓励他们参加是和于自己兴趣爱好的活动课程。
2、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只是漏洞较多的学生要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帮助指导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鼓励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任课教师要利用早自习和课余时间主动地对所教学科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指导复习、预习和完成作业。
(十)学生评价与考核
学期末要给学生作出综合评定,认真填写评价手册,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课堂提问、回答问题成绩。单元形成形成性检测,期末综合性检测成绩。期末总评成绩:即根据学生平时成绩、单元检测成绩、期末综合成绩的比例进行总评。
二、常规工作检查考核
1、考核内容
(1)教研组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辅导、校本教研等情况做出评定。
(2)教导处对教师听课,业务学习、上课、教学成绩、学生评价、教学反思、远程教育教学等情况做出评定。
2、考核办法:教导处会同教研组对教师执行常规工作做出综合评定,评定等次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学末分别奖励80元、60元、40元,不合格教师不予奖励,并限期改正。
第二篇: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我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管理效益;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的真正落实;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对我校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修订。
一、贯彻执行要求
制度是一种刚性约束力,必须成为人人遵守的纪律,必须予以全面的贯彻落实。要不抓则已,一抓到底,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必将失去其应有的效力。在贯彻制度过程中,努力做到:
1、贯彻制度要调动好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贯彻制度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3、贯彻制度要结合平时检查评价,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4、贯彻制度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5、制度要全面落实但也要注意重点贯彻,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弱势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自新修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发布之日起,原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刻停止使用;全体教师遵照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教学活动。
三、具体内容(附后)目录如下:
1、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2、学校领导专题讲座制度
3、学校领导、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4、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
5、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6、教学会议制度
7、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8、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9、教研活动要求
10、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1、备课要求
12、学生作业要求
(一)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1、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1)项目填写齐全。(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听课记录的核心内容。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二)学校领导专题讲座制度
1、学校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学改革背景和学校教学实际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分析报告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此外,要参与教导主任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教导主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校本教研情况,要从优点(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专题结构,每学期2次。
(三)学校领导、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集体学习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两周1次,教师每月1次,并做好笔记记录。(2)要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每学期都要拟定学习内容安排表,包括时间、内容、主题、主讲人等。
(3)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要改变照本宣科,要为教师提供多种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
(4)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有主要学习内容解说及研讨记录,其中研讨记录要成为学习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学要求
(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4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并在学校博客上发表。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
(3)提倡对学习笔记进行简笔画装饰。
(4)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写下所感所悟。
(5)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以及摘记日期。
(四)学校领导参与教研制度
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参加学校教研组长会并深入各教研组活动,校长每学期2次以上,教导主任每学期4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
(五)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1、坚持重点培养,塑造名师 每位学校领导确定自己的培养对象,其中校长至少带1名、教导主任至少带2名教师。
2、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 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其中校长每学期不少于3节,教导主任每学期不少于6节(在听课笔记上端注明“重点”字样),并有评课指导记录。
(六)教学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每学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总结布置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3、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有专门的会议记录,诸如奖励升级、评选先进、举行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竞赛活动、大型会议以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重大事情有详细记录。
4、每项活动都要有过程活动记录,归档备查。
(七)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每学期在学期初对教师学科计划做好检查,备课每月检查两次、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期末检查一次,教研活动记录每周检查一次、学生作业本每月检查一次、学生评价记录每月检查一次;每学期教学分析、卷面分析两次(期中、期末)、听课记录每学期检查一次,对教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及评价手册要随机抽查1次。
2、职责要求
教导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配合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教导主任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教师通报。
(八)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1)制定以师德、能力、出勤、实绩为重点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与细则。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含等级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写出评语鉴定;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升级的依据。
(九)教研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形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1、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研组分别为语文教研组,成员为全体语文教师,数学教研组,成员为全体数学教师,每组由一名骨干教师任教研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形成学校把关--教导处--教研组的管理网络。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大型教学活动不少于3次,小型活动根据学校安排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安排。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3、做好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记录等。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活动记录本要留足记录活动过程的篇幅。
4、活动内容、形式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评课、说课、竞赛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
教研组活动可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学习研讨课程标准、研究教材,集体备课、说课,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二十四字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等,如①这个教学内容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②这个难点我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突破;③谈谈我的一次教学得与失;④这个内容我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一 道题的多种解法;⑥后进生的成绩是如何提高的;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每个教师每次只谈一个问题,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
5、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框架为总结成绩、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十)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要体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的观念。
(2)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①贯彻、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②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措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要从“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④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 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
(5)后进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
3、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十一)备课要求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检查的管理,并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资源共享”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也是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优选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总的要求是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而应根据学科性质,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上课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导入环节,导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特别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着重课堂生成知识的开发。④练习设计,练习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要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依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5)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语文、品德、外语、社会、自然、劳动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课书要有板书设计。数学课要求新授、复习课有板书设计。(6)教学后记(课后反思),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可写下教后感。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学情如何?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如语文课。
——部分学科备课的重点要求(1)作文
每学期作文8篇,要有指导和讲评备课。作文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提倡教师写下水文。讲评备课应包括: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集体评议、进行修改几个部分。日记每月不少于15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语文课堂作业的形式布置,不单设日记备课。教师要注重口头作文的训练。
(2)数学学科:复习课板书应体现知识网络。(3)英语学科:要有必要的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
(4)品社(生)学科:不要求教案中反映出“重、难点”环节。(5)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目标确立时应区别于学科课程,要把侧重点放在能力、情感、行为习惯、非智力因素方面。
(6)体育学科:教案中要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关于备课管理的几点意见(1)提倡教案内容实用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3)关于资源共享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可参考优秀教案,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
(4)保证备课的时间专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保证备课时间的专用,不要本末倒置,侵扰正常备课乃至教学的其他环节。
(十二)学生作业要求
1、作业的功能
(1)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2)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3)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
2、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最佳值为数量标准,避免数量过大,次数失控,讲求科学性,不搞无效的机械重复。
(2)比较性作业: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判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考查,在比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归纳性作业: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系统进行分类归纳,可以起到新旧联系,扩展知识面,找出知识内部联系的作用。
(4)思考性作业: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需要笔答。
(5)创造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经验进行创造。
(6)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亲身体验,培养操作与运用的能力。
4、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品社、科学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
(2)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①语文作业要改变单一的只抄生字、词语和造句的呆板模式,把朗读、口语交际、练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实践中学习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可不必强调课课有、人人有书面作业。作文日记的习作内容,可以参考课后练习和练一练的题目要求。也可以因人、因地、因季节、因本班实际合理调整。每学期作文8篇,观察实践性习作必须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实践、思考、构思的时间,力求减少作业的盲目性。日记每周不低于3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布置,提倡教师尽可能全部批阅,随时讲评,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打好基础。
②数学作业要体现数量要适量,形式要活,针对性要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
一、重复无效的劳动。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可不必强调天天有、人人有作业。
③英语作业可分为书面、口语或听力等不同形式,要注意把作业与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相结合。书面作业每课书安排一次即可,以会抄写字母、句子为准,口头作业要突出交际性,灵活性,教师可同时安排个人背诵、合作表演、创编对话等不同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听力作业可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安排。
(3)各学科教师要注意对作业效果的及时批改和反馈。
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因班级人数而定,每次精批数量占班级人数2/3。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旁批和总评。要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评语忌套话、大话、空话。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学会按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尝试把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的修改写在下面。提倡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同样,教师在面批后,对学生作文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应在后面进行改写。对其他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浏览式批阅,以便了解学生习作的总体质量水平,便于作文讲评和再指导。
(十三)教师候课制度与要求 候课是指讲课教师在预备铃响之后,正式上课之前2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
(1)预备铃响,授课教师带好教案、教具等候在教室门口;
(2)候课时,教师要面向学生,用目光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师生进入上课预备状态。
(3)候课时,教师要情绪稳定,精神饱满,站立挺直,姿态大方。(4)候课教师不得心不在焉或与他人闲谈。
(5)授课教师要按时候课、按时上课。候课不得迟到,候课时教师不得提前进入教室上课。
第三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方面,占考核总分的35%。考核项目和内容如下:
(一)教研活动(10%)
1.坚持按时参加集体备课,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每缺一次扣0.5分;
2.认真参加听课活动,每月听课不低于2节,每缺一次扣0.2分;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参与集体听评课,每缺一次扣1分;
3.认真参加学校及上级布置的听课、研讨、观摩、优质课、演讲、竞赛等活动,有活动总结报告并组织教研组内学习,每缺一次扣2分。
4.每学年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一篇加计1分(最高加2分)。
5.应积极主动上公开课,每学期上一节,加计1分。
6.期末按时完成教学总结,上交学部存档,未完成的扣2分。
(二)教案(5%)
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每周进行的课要加以研讨,统一进度、内容和要求。各部根据每次教研活动检查和平时抽查结果,给出该项检查的分数。
1.教案完整或其他完整备课批注、条理、记录清晰等计2分;
2.设计“课课练”习题计1分;
3.坚持课后教育反思计1分;
4.按要求开学前备好两周课,计1分;
5、被评为优秀教案(不超过1/3)加计1分。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10%)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计2分;
2.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管理稳定、有序、安全,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计2分;
3.课堂组织得当,教学秩序井然;“学习型小组”建设组织完备、制度健全、考核评定及时,计1分;
4.坚持课改,探索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新课题,效果良好,计2分;
5.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能够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达标,计3分。
6.对教学中指出的问题整改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受到学校通报批评的责任教师扣除业务考核分数1分/次,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加倍处理。
7.通过听评课、推门课等形式对教师评定,取多次活动平均值。
8.以上以学校督导检查为主。
(四)批改作业(5%)
第四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第一章教学管理
第一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特别是健康、科技、环境、综合实践课等);
第二条、使用教学常规手册;
第三条、教师相互听课;
第四条、教研工作具体落实,备课组有集体备课记录;
第五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善,过程落实;
第六条、狠抓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第二章课堂教学
第七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
第八条、组织严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九条、合理使用电教设备;
第十条、用普通话上课、表达清晰、书写规范汉字、板书整洁美观合理; 第十一条、教学设计合理。
第三章课业负担
第十二条、各科作业量适当;
第十三条、作业批阅及时认真;
第十四条、有个别辅导;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教辅资料使用“三限”政策;
第十六条、节假日严禁补课;
第十七条、禁止参加未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竞赛。
第四章学籍管理
第十八条、严格学籍管理,按照规定办理转入、转出、休学、复学、借读手续,不拒收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拒收正常转入学生;
第十九条、不拒绝办理有正当理由的转出学生手续;
第二十条、有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和防辍控流机制;
第二十一条、按时审学籍及时上交各类报表。
第五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细则。
一、计划的制定
学期初,教师要及时制定规范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订要作到:据标准(新课程标准)、依教材、切实际(符合时间排合理)求实效。
1、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④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2、计划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教务处审阅通过,符合要求准予实施,不符合要求者,重新制定。
二、备课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堂讲课,新聘、调入教师必须按教材体系备好详案: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任务重的老师可以备略案。
2、备课内容必须与上课内容符合(以学生班务日志记录为准),否则视为无效。
3.电子备课,每节备课应有: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三、上课
1、教师在上课铃前1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
2、上课要有计划,要实践教案。教学过程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3、上机、实验实作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体育课、音乐课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每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严禁整堂课学生自由活动安排。
5、自习课教师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得离开教室,不得在走廊外聊天等。
6、教师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上课禁止打接电话和抽烟等。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难易适度。作业批改中杜绝大“√”大 “×”现象,作业本上应可批注。
(一)初中
1、语、数、外、理、化书面作业检查要求:
⑴作业全批全改,每期批阅次数语、数、外不少于60次;物理、化学不少于50次;政治、历史不少于40次;地理、生物、音乐、美术按实际课时记数。
⑵期末复习阶段的作业可以试卷讲评为主,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已批改可做为三次作业处理。
2、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作业应详批详改,无学生批改现象,无划大勾现象,严禁弄虚作假,一次批改多个日期
3、作业检查每月一次,年级组长负责组织检查,教导处抽查,教师应在检查前将收交的学生作业发还。作业检查以查学生登记收交记录和作业本为主。
(二)高中
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量应达课时总量的2/3以上,语文、外语、专业高考科目的作业布置及批改量应达课时量的1/2以上,非专业高考科目的作业布置及批改量应达课时量的1/3,政治、礼仪、健康每期布置及批改2个大作业,非计算机专业每月一篇电子作业,语文教师每月应布置及批改两次作文。
五、考试、阅卷
1、各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务处、年级组通知的具体时间提前准备试卷。
2、按时组织考试、认真阅卷,按时上交成绩册(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教务处保存)。
3、毕业班月考3天后,必须将成绩交到班主任处。
4、每次考试结束各年级组长组织该年级教师开好总结会。
5、对试卷准备不充分,师生反响强烈的和不按时上交成绩册的教师,不予发放该次监考、阅卷津贴。
6、对不尽职尽责而造成重大失误、严重影响考试正常秩序的,上报行政严肃处理。
六、常规检查
1、早晚自习由值周领导巡查,正课教务处巡查。
2、备课、作业分每月定期检查和每周不定期随机抽查。定期由教务处负责,不定期由行政会成员检查。
3、每次检查和巡查结果在下周周前会上公示。
七、处理意见
1、不按时上交计划、总结的扣当期教学绩效50元。
2、备课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视为无效备课;备课节数不足的每差一节扣教学绩效5元。
3、作业批改量没达到规定标准的,每差一次扣教学绩效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