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化教师角色上好思想品德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摘要】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正应那句老话:穿新鞋走老路。所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课改中迫在眉睫的关键。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合作、兴趣、氛围、能力
一、创设民主气氛创设民主气氛创设民主气氛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这种“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是成为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有限的课本知识点的工具,至于主动探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欠缺的。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大家都认为我是班里最风光的学生:出色的班级干部、不错的学习成绩、文静秀气的长相,老师信任,同学敬佩。但是,有些时候,我心里也非常难受。就拿前几天发生的那件事来说吧,爸爸给我讲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讲了好几遍,我还是没有听懂。爸爸急了,大骂我笨。看到爸爸着急的样子,我哭了。妈妈看到我哭了,就和爸爸吵了起来。爸爸妈妈经常为我的事吵架。吵架时还说一些要离婚之类的话„„”。这是一个老师在《超越自负,告别自卑》公开课上一个学生倾述的心声这倾述中包含着这个学生的勇敢,也包含着她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她勇敢地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将内心深处的心结打开。课堂氛围真实、感人,那种在知己深聊之后出现的心理感受──信任、满足、平静、激动,我们在课堂上见到了。遗憾的是那位老师没有停下来好好安慰一下这位学生,那怕是温柔的拍一拍她的肩,或者是一个安慰的眼神,从学生失望的眼神中,可想而知这节课是失败了。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比如,上课时,有学生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己违反课堂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颗宽容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气氛又和谐,岂不是一石多鸟。如果此时,老师严厉批评他一顿,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觉得老师不通情达理,因此,师生关系可能因此僵化,整个教学气氛会因为你而紧张,这样既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达不到教学效果。当然,这些教学细节不一定都是在备课中全部能打造出来的,更多的是在课堂讨论中,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中迸射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对每一堂课的精雕细琢。
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动力,培养学生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动起来,又落实课程目标,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能激“能”,激“趣”,又能增“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简单的语言也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电脑课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反面材料以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让学生看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这样不用教师再灌输,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接受洗礼,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但借助多媒体手段并不等于依赖多媒体,我曾经听过一堂《走进青春》,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时而听到声情并茂的《啊,青春》诗朗诵,时而看到垂挂的屏幕上出现了纪录片的片段,时而是学生们把各自的照片或收集的图片通过实物投影仪纷纷展现出来。除此以外,小品表演、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手段在课堂里纷纷亮相。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教师在短短四十五分钟里,竞能把能用的教学手段一样不落地全部用上,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然而学生在这样一堂课下来的感觉是“挺好玩的”,除此以外。别的东西似乎并不多。这么华丽,这么出彩的一堂课收到这样的效果不能不令人遗憾教学手段只是一个载体,教学的艺术与经验才是公开课的真正目的。这种做法,已是本末倒置了。过于突出教学的手段,必然会对教学的核心有所忽视。《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未必是手段越多效果越好的。殊不知,当这些“现代化的手段” 一一亮相时,有些本来属于学生的活动权、思考权已经在无形中被剥夺了。学生和听课者一起在欣赏着这种浓妆重彩的舞台效果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的研究者、参与者”等角色不知不觉被淡化,取而代之为欣赏者、接受者的角色,上课的教师更是变成了类似“放映员”的角色。这岂不是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师生同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师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吗?因此,《思想品德》的任课教师无论是在开设公开课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过于重视表面化的东西,而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当我们在公开课上真正展示了一个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提高和探索时,这种耗费时间多、耗费人力多的“现代化手段”,即使不用,还是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上述片段中,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小品表演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是易于接受、表现。2
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变化教学方式,除了借助多媒体手段外,许多课内容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一个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他将愉快地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而这自我一旦成功,又得到班集体的认可,那他会感觉到尊重和爱护,也会品尝到成功的愉快,他的情感自然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同样在“超越自负 告别自卑”教学中,可设计情景如下:自负的小枫,自卑的小林,自信的小佳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都考了100分,放学了,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四人小组5分钟准备,派代表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最生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还生动表演,教室里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告诉我们这一活动设计的成功。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最终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如在讲到珍爱我们的生命时,通过讨论“艰难的抉择”这一故事来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接着可设计一些情境让同学扮演主人公进行求生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也深了,积极性也高了,教学效果也就实而不浮的。但如果表演的成功率很低,学生会比较失望的。尤其在表演动作中很滑稽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保持课堂秩序。
(三)辩论赛
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活动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特别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体验到赞赏、成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人文精神。辩论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辩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可以以“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激烈的辩论中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小组合作活动
当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交往频繁、高度相互依存的社会,因而也就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对于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自我,就要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素质。有人曾提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由重点培养竞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的教育”。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的最基本的素养要求。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学中,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主体活动——直面人生的威胁。“艰难的抉择”这一短文先由学生选出的朗读能手读一遍,再围绕“巴尼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巴尼,你会怎么做”这一中心问题,经四人小组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在阅读,分析,思考中,使学生体会在两难情景中作出选择的艰难,学会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体验人生中遇到意外时永不言弃的困 3
难和坚强,在自主合作中永不言弃的主题得到内化。
当然,创设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旨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博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更何况当前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兴趣非常广泛,对国内外诸多“热点”问题,喜欢了解,更喜欢评论。这时,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号准学生的思想脉博,再把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既有说服力有又增加了吸引力。学生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取得学生的共鸣和支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开卷考试题,有关时事政治、乡土材料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题型涉及选择题、简答题和以材料为背景的分析说明题。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功课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所以对一些背景材料不了解,很难正确回答问题。据了解,每年中考考试中后,有一部分考生走出考场第一句话总是抱怨“书上找不见答案”。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摆脱过去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学习只限于死记硬背,既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不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见试题涉及的都是课本中没有的社会热点,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书本知识与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从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目前,社会上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问题在展开大讨论。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热点作为切入口,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网络是把双韧剑”这一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先放一段事先编辑好的有关目前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录像,然后教师列出四个问题,要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中学生上网各有哪些利弊?
(2)、谈谈你怎样正确利用网络。
(3)、在对网络的利弊认识中,我们应该把握怎样的观点。
(4)、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充分利用网络,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充实?
最后让每一组学生可以演小品、演讲等形式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学生们经过激烈讨论后,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此课的学习,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热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走向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要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自己的见解。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管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最需要的是做到每堂课有理有节,活而不乱,取得学生的信赖,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能驾驭课堂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很容易使课堂气氛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主次不分,主题不明,所以说,教学模式可以推陈出新,但最基本的课堂驾驭能力应该是永葆长青的,当然,这得有待于不同的教师用心积累,希望本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篇: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摘要:思品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人品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叛逆的多发期。学生要是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性,慢慢会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自主学习
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不仅仅是纯知识性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认识;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磨练学生道德意志的必修课。
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对刚刚接任初中思品课的我而言,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又面临着初中学科的考试改革。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想上好这门课难,究竟如何上好它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障。老师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
1、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得把这门课给学精了,教学内容吃透了,重难点明确了。需采用什么样的引导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良好的发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有所知晓,生活经验要善于积累。如:课余时间,我经常收集整理一些时事政治,生活案例和典型故事,以及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把它充分利用到实际教学中,好对学生的理解,领悟有所帮助。能让学生通俗易懂,且乐学。假期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学习,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内容,它是上好思品课的必要条件。图片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就好比精心打扮一个人的外表,就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夫。
4、老师要有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会用所学知识灵活多变的上好每一堂课。可见,加强教师业务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
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进行设计创新,思路清晰,环节清楚,教学重难点突出,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只有教师熟练掌握所教内容,明确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另外,思品的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后又为现实社会服务。初中生又是人生第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正处在思想品行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与社会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事例来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也许另有原因”时,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本里一个个小故事,然后,分别让学生来归纳。我根据学生归纳进行整理,得出教学重点: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斤斤计较;学会善待他人。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后,再谈谈自己身边或亲身经历的内似事情,这时学生兴趣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连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这样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既激发学生的热情,又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上好思品课的重要途径
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备教法,而把学生这一主体地位给忽视了。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者。因此,教师应先确定好本堂课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为实现此目标,便会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与诱惑作斗争”时,我设出以下三个问题:
1、生活中不良诱惑有哪些?
2、不良诱惑会造成哪些危害?
3、我们中学生如何抵制和战胜不良诱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讨论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因势利导,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来出示目标,让学生既知道要学习什么,又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四、一堂课下来要有所收获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每位教师的评价与衡量标准都不一样,那么,一堂课里,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发生了变化。主要从以下这四个方面看:
1、获得一点知识没有:这里的知识包括教材里的知识、课外获取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知识。一堂课中学生多少要获取一些新知识,如果学生一点新知识都没有学到,可以说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变化太小了。
2、得到一点感悟没有: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熏陶、感染。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案例等的学习讨论、交流。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和爱有点感悟没有。
3、懂得一点道理没有:学生从教材和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案例的分析学习后,明白一点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指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道理、科学的道理和人生的道理等等。
4、引发一点思考没有:课堂内容本身的内涵能引发学生思考,老师引入的事例和案例能引发学生思考,学习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大小事也能引发学生思考,还有对自己各种行为的反省等等,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课后有所收获,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理念的要求。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还需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改进、完善。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只要自己心中有“爱”,爱生活,爱岗位,爱学生,爱敬业,爱钻研,就有动力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将来健康成长和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就是我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宗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责任编辑
刘智宏
2、肖锋,《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10.3.3、王淑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下),2010.4.作者简介:
丁洪仙;性别:女;籍贯:云南省新平县;出生年月:1968年8月;学历:专科;职称:一级教师;单位:新平县戛洒一中;邮编:653405。
第三篇:上好思想品德课经验交流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说理为主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解,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给学生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往往不太感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想品德课呢?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
1、补充新观点、新材料
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某些观点和材料有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思想品德课教学又要求与时俱进,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驾驭教材的基础上,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某些观点和材料,而应及时准确地补充经过实践证实的新的理论观点和典型材料。这样既可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鲜感,又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同时又能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扮靓教学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丰富学习资源。如在上《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通过录像把学生表演的小品《考试之前》迁移到课堂上来,真实地再现了学生在考前的忙乱与不知所措的情景。学生们看到录像后,意识到考试焦虑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开办了“问题诊所”、“小组专题支招”,通过录像现身说法,介绍学习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整节课生动、感人,丰富的学习资源精彩纷呈,让学生耳目一新。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思想品德课内容由于理论性强,加之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多数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九年级的国情国策,学生尤感枯燥。其实,一个合格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就是将学生从枯燥的思想品德课阴影中引导出来,培养其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让其走进充满乐趣的课堂。
1、关注时事
通过要求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培养其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比如,有些教师常常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时事演讲,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节目,开阔他们的视野,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做到时政教育结合,要天天关注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并把其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事说理
恰当地将课文中的理论知识与典型事例结合起来,最好是与身边大家比较熟悉的事例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讲述,能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讲了发生在河南省的“瘦肉精”事件,通过实例,学生深受启发,认识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去证明理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3、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使课堂生动而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要广采百家语言之长,兼容并蓄,并注意语言的深刻、严谨、规范、精确、幽默和通俗。这样,既可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说明毒品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我形象地运用禁毒格言——“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同学们就在笑声中领悟到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三、让生活实际融入课堂
1、结合实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原因是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空洞、脱离实际、实用性差,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在这种心态下,教师就应该将思想品德课中的观点、理论、原理等,与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人和事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能和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相印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观点时,列举了在玉树救人遇难的香港义工“阿福”的事例,学生听了非常感动,同时也意识到了“阿福”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出了不朽的社会物质、精神价值,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延伸了生命的价值。又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这一框时,首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安排自己的零花钱,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说谁的安排比较合理,谁的安排不合理。通过学生身边一些鲜活的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案说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律常识的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涉及到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采用联系学生熟悉的案例解说法律的方法。例如,我在讲解七年级下册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时,列举了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的案例加以说明。这样既避免了单纯枯燥的说教,又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的能力。
四、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学期都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开展。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看到、听到的事和物深刻地了解我国的政策和国家大事。今年是建党90周年,作为中考内容,我在课堂上列举了很多有关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党的宗旨和性质,以及党的正确领导。同时,我也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我校附近的一些企业,调查农村的变化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等,使学生一下子就认识到了我国在党的领导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有的学生在总结中所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的党和政府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材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有所升华,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想品德课。
当然,要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方法远不止于此,只有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精于总结,就一定能找到适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好经验,使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篇: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我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坚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更新,必然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
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个体教师来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途径,困难是很大的,而集体备课则给了我们一个互相补充、交流学习的平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同伴合作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价值。而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将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集体备课还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个案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使教学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模式可概括为“集体研讨、完善充实,轮流主备、备讲备学,自主使用、避短扬长”。从宏观上讲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阶段性教学整体分析。主要包括:上周教学实施反馈(即教学反思)、下周教学提出依据、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的问题、教学策略等。二是主备人说课和集体议课。依据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的一节典型课或涵盖重点内容的课为研究课,先由主备人进行说课,时间为20—25分钟,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解决方法、教学流程(知识课前铺垫、新知相关链接、新知设疑导读、新知设疑思考、动手探究验证、典型例题分析、课堂分层练习,课堂讨论实录、课堂学习心得、课后分层作业、必记知识检测、疑难破解提高)。
第五篇: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教育叙事范文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踏上思想品德教学的讲台已经三个月了,在感受思想品德教学任重道远的同时,更感受到其教学的乐趣,思想品德教学总有挖掘不完的东西。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三个月下来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上好思想品德课应该做到:
第一把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说到调到积极性我认为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比如:我们课的内容是“ 身边的诱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我截取了泡泡堂游戏的一段高手表演的场景,顿时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热情高涨,而且很顺利就过渡诱惑这个话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都愿意去了解和学习。另外在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特点,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点拨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比如:我上课的时候为了讲述面对诱惑可能出现的结果,我选择了一个很逼真的QQ聊天的场景,先观看里面两个同学聊天的场景,然后再分出讨论其接下来聊天可能出现的结果。给学生宽阔的想象空间,再由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在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他们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第二,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来引导学生思维。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多的是在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也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调悉一些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在讲解这些的时候,可能大的道理显得过于枯燥,但是如果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就更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例如:在讲解身边的诱惑的危害以及面对危害时的态度和做法的时候,我选取了校园里的题材组合成校园AB剧——“校园擂肥”和“沉迷网络游戏”,让学生在思考这些案例的同时,也警醒自己,同时配以学生表演其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后果,既给了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也给了他们施展表演才能的机会。而且在表演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一拒绝,这些不良诱惑的方法,使学生在玩来的同时也不忘学习基本知识,密切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使大家每人都有话说,乐在其中、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