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在自主中绽放精彩
生命在自主中绽放精彩
——陕西省宜川中学学生自主管理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陕西省宜川中学创建于1941年,滨临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中心,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37658平方米。现有103个教学班,7338名学生,421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生命教育思想,坚持“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在全国首创以“自主课堂”和“自主管理”改革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明校发展的创新之路。学校被授予“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理事长学校”、“中国绿色高中共同体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十佳现代学校”、“全国高效课堂新九大教学范式”、“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基地”等百项称号。学校被誉为“陕西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学生自主发展的一大样板”。
孙明贤校长,男,1963年3月出生于陕西宜川县,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陕西省洛川师范毕业参加教育工作,先后通过进修获取大专、本科学历,2004年7月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农村小学、初中教师,宜川县西郊初中教导主任,宜川中学团委书记、副主任、主任、副校长等职,2004年至今担任宜川中学校长。曾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先进校长”、“中国基础教育百佳杰出校长”、“全国十佳现代校长”等众多称号。
生命的意义在于自主和自立,在于激情和活力,在于创新和超越,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从2008年实施以自主课堂为核心的新课 1
程改革同时,大力开展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的德育改革模式。教师对学生授权和放权,将班级、年级的一切事务,甚至学校的部分事务彻底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广泛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校,让生命在自主中绽放精彩。
一、在行为自主规范中强化生命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人格力量的基础。”
学校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都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机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范、制度和章程,都由学生讨论制定,学生监督考核。这样最大限度的克服了过去学生执行制度的逆反心理,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个个达到自律”的良好局面。
高二(15)班同学觉得自己制定的班规过于繁琐,惩罚多,奖励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及时召开班会,广泛征集意见,将原来的班规改为公约,实现了依法治班质的飞跃。如:卫生公约:每天按时三打扫,区域教室不能少;摆放死角很重要,暖气底下也不落。学习公约:自主安静不吵闹,仔细斟酌深思考;展示自信思路巧,活而不乱本色好。
二、在活动自主组织中彰显生命的青春活力。
青春是浪漫的,是美好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学校是激情燃烧的校园,是放飞梦想的摇篮,是成人成才的殿堂。所有到宜川中学参观学 2
习的人谈起最深感受都是两个字“震撼”。省学前师范学院领导说:“这里的学生精气神十足,乃浩然之气!”省教科所领导说:“看了这里的学生,就看到了90后的希望和素质教育的未来。”感动和震撼源自学校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阳光大课间将激情与活力尽情点燃。阳光大课间每天安排两次,上午是激情跑步,下午是阳光健美操。激情跑步之前有5分钟的疯狂英语朗读,在领读员的引领下,同学们拿起手中的英语校本教材尽情朗诵,书声如潮,蔚为壮观。激情跑步令下,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宏亮的口号,齐刷刷如沙场练兵,茂腾腾似战前检阅。阳光健美操音乐响起,同学们踏着欢快的节奏,从四面八方有序的跑步入场,随着音乐的变换,青春、美丽、阳光的健美操在动作和造型的变换中,强健之美、柔韧之美和动感之美浑然一体。
升国旗仪式让创新和期待成为常态。每周一的升国旗将原来的班级轮流制变为申报制,想要承担下周升旗仪式的团队,需要提前一周向政教处递交申请,政教处从中筛选出最具创意和感染力的策划团队。可谓一变带来百变,每周的升旗仪式大家不知道是哪个团队承担,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创意出现,但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让人满怀的期待和一次一次的感动。高一(11)班升国旗,学生演讲结束后,全班同学在国旗下宣誓,班主任请长假的日子里他们要比平常做的更好,他们要和兄弟班级挑战,他们要给班主任一个惊喜。“和弦”文学社团升国旗,主编演讲了他们如何向校长建议将班级文学社变成学校文学社的感人故事,副主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文学刊物中的一篇美文,引起了全体师生雷鸣般的掌声。
主题班会成为学生风采展示的平台。各班主题班会有大小之分,3
每天晚自习前有20分钟的小班会,或工作总结,或安全教育,或问题讨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部由学生组织。每月一次40分钟的大班会,主要结合班级焦点确定主题,精心策划,悉心准备,全员参与。高一(14)班的主题班会“名校与成功”感动了来校参观学习的陕西富县阳泉中学副校长赵广宇。赵校长为同学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同学们看后激动不已,随即召开主题班会“在激励中成长”。随后赵校长通过书信和学生及时进行思想交流,同学们主动聘请赵校长担任他们的班级顾问。
百里远足让生命在体验中更加壮美。每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都要举办由高一年级师生共同参与的“百里远足”活动。这是对师生意志的磨练,极限的挑战,情感的培养,团队的锻造,这是对师生进行爱国的教育、自然的陶冶和生命的升华。生命因体验而变得更加壮美:启程的路上,同学们兴高采烈,信心满怀,心儿同山花一起烂漫;烈士陵园扫墓,同学们神情凝重,思绪万千,寄托无限哀思,点燃崇高理想;返程的路途是遥远而艰难的,也是幸福和美好的。大家用坚持、搀扶和鼓励共同收获了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团结、友爱和互助。
三、在文化自主构建中提升生命的诗意情怀。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一位老教育家说过:“让学生身心舒展地活着,毫不畏惧地尝试着,充满诗意地期待着,这才是教育应该给予的。”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让师生广泛参与,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用诗意的情怀提出创意。
班级走廊文化、年级橱窗文化和学校花园文化相互映照,共同营造了“走在校园中,如在画中游”的诗意氛围。班级走廊文化主要包 4
括班名、班徽以及班级目标管理牌和文化园地。班名和班徽含义深刻,耐人回味。高二(8)班的班名火焱燚,由八个火字组成,代表着八班学生有火一样的激情和活力,火的依次增多,预示着八班学生将以星火燎原之势奔向美好未来。高二(10)班的班徽是一只在烈火中紧握的拳头,预示着团结就是力量,即使前进的道路充满艰险,大家也会勇往直前,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会不断出现,但是,我们始终坚信:只要能将学生真正看成学校的主人,坚定不移走学生自主管理改革之路,不断丰富自主管理的内涵,不断提升自主管理的品质,尊重学生生命特征,遵循学生生命规律,为学生自我发展创设更为科学、民主、人文的环境,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尊严、生命质量、生命价值自然会与日俱增,大写的、洋溢人性光辉的、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人”自然会成为我们德育改革最令人骄傲的成果。
(2014年1月14日,被全国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二篇:生命在平凡中绽放
生命在平凡中绽放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八年级二班冯子坤
9月3号上午,我们在学校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不经意间,心里有了极大的触动。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美就在我身边”。【开学第一课】讲了好多伟大的人和他们各自伟大的事迹,例如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女孩——刁娜等。
最令我震撼的就是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了,他们都奉献了自己,给所有人都充满希望,给全世界都充满了希望。
张丽莉,是奉命到山里教学三年,可是山里的孩子个个那么天真,那么善良,使张丽莉不愿意离开那虽然艰苦但又很快乐的生活,本来三年期限已经到了,可孩子们的苦苦哀求与张丽莉的善良,最终留了下来,因为爱......吴斌,是一位普通司机,当时,他正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如其来的一片铁片打破了防风玻璃,穿透了他的身体,而他并没有先为自己着想,而是在他受伤后的45秒中,做出了伟大的事迹,他拯救了24位乘客的性命,而牺牲了自己。这件事情立刻传遍了那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那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他默哀。
他的女儿吴悦在【开学第一课】上用她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她眼中的爸爸。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美丽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需要我们去悉心发现的。美丽不仅仅是指美丽的花朵美丽的风景,更是指身边每个平凡的人身上不平凡的美丽。美,就在我们身边,美,无处不在。
第三篇: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
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
——城关镇实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在桐柏县城文化路的东段,泱泱淮水的南岸,有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校园——实验小学。它于2013年8月在原职业高中搬迁后的校址上改建而成,现有47个教学班,2885名在校生。五年来,学校遵循“绿色教育”办学理念,以培养宽厚博爱、善学会用、富有潜力的绿色少年为目标,以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为主线,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绿色校园———润泽鲜活生命 绿色教育,绿意文化,润物无声,滋养心灵。
走进实验小学,门口橱窗上“实施绿色教育,关注生命成长;激发个性潜能,润泽多彩人生”引人注目,橱窗里的办学宗旨、育人理念、校风校训、校徽校歌清晰可见。笃行楼上校园的三风建设发人思考。学校以“向真向善 求美求新”为校风,以“以爱育爱 善教善导”为教风,以“自主自律 乐学会学”为学风,教师以“爱心最真、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责任至高,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师”为座右铭。这些绿色教育核心思想无声地润泽着师生的生命成长。
进入校园,举目四望,满眼青翠。植物园绿得含蓄,行道树绿得张扬,各班植物角绿得灵动,建筑群绿得精湛。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呢?绿,是春的消息,是生命的底色,是季节的希望。选择绿色,就是选择未来和希望。选择绿色教育,就是选择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选择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的掩映之中,四栋大楼的楼名隐约可见,它们分别是 “崇礼楼、博学楼、尚美楼和笃行楼”,每个楼名出自何处,都有注解。他们既是楼名,又是要求;既是先贤之语,又是传统文化。绿色教育就是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去培养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南院墙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与天地日月,风云雨雪的对话,引导孩子们关注自然,观察物候,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东院墙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西山墙的橱窗主要展示了绿色德育、绿色管理、绿色生态课堂、绿色教育实践活动等过程性材料及图片。实验小学真正实现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达到了“面面墙壁会说话,棵棵花木能育人”的生态学习环境。
二、绿色德育———播撒一路阳光
绿色教育,德育为首,培根立本,成德达材。
学校将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诵经典文,做文明人”成为工作的常态,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成为德育学习的重要课程,将传承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孩子心中,教师将各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定为学生培养的目标。主题活动月,月月有创新,同学们在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环保教育的明媚阳光中茁壮成长。
2015年秋,我校被定为“亲近母语”实验基地,学校将这一实验与“诵经典文”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教师,书香少年”开展活动。为打造书香班级,培养阅读习惯,师生共同整理了各年级课外阅读节目,制定了读书口号,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布置了绿色板报,教室内张贴了小学生必背八十首古诗词。校园的课间广播也做了引领,加上每天的晨读,午书,课前诵读,寒暑假师生开出的阅读书单,常年开放的图书馆,各种阅读交流活动,征文活动……阅读图书,诵读经典,已经成为实验小学师生的一种生活需要,也成为家庭亲子活动的一部分。
为传承、弘扬优良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促“政风”树“新风”,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家长会等多种渠道晒家风,送家训;举行“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举办“亲近母语,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家风,践行当代价值”主题艺术节……通过各种活动让“小手拉起大手”,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少先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支生力军。他们以身作则,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宣传,利用中队活动进社区,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文明县城的创建尽一份力,为祭奠先烈清明节踏青扫墓……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将鲜艳的队旗飘扬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
家校联合,也是德育活动的一项有力措施。班、校两级家委员会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每期的家长会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这里的家长会不是“告状会”,而是“学习生活汇报会”、“优点放大会”、“教育方法交流会”。家长会的召开,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
三、绿色教学———滋养教坛百花 绿色教育,绿色师资,生态课堂,百花齐放。
教师是办好学校之本。为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实验小学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打造自己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作为绿色师资的目标来完成,而绿色课堂教学实践则是教师必修的课程。
(一)、常规教学,求真务实。实验小学教师坚持集体备课,坚持课后反思,坚持做批改记录。翻开实验小学教师导学案,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每节课的反思,大家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在反思中成长。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记下了每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培优补差。
(二)、赛课评课,勇于创新。实验小学在原有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很好地吸纳了西峡“三疑三探”的疑探思想,创建了“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即设疑生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高、总结评价、拓展运用,在全体教师中推广。以教学名师、课改标兵示范课为引领,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为榜样,坚持“全员、随机、常态”的原则,持之以恒地开展教师赛课活动,把课改落到了实处。
实验小学的生态课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课堂上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探索,结论由学生得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与展示中完成生命的成长,教师在尊重、倾听与追问中教学相长,师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共同完成学习的目标。
在这样的生态课堂教学思想引导下,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是更多惊喜。课前的古诗词诵读,孩子们击掌快诵,铿锵有力。课中,自学时,他们圈点勾画,表情专注;讨论时,他们你争我辩,互不相让;展示时,他们落落大方,声音洪亮;质疑时,他们咄咄逼人,打破砂锅;评价时,他们指出缺点,敢于挑战… 生态课堂给孩子带来了真正的快乐!
(三)、绿色教研,细节入手。学校坚持寒暑假教师校本培训研修与外出学习相结合,走科研兴校之路。校本教研内容:一是加强小课题研究,如《如何引导学生提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加强》、《学生不会编题怎么办》等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大研究。同时做好省市课题的申报、结题工作。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实验小学的教研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细节入手,小处着笔。
(四)、绿色活动———绽放生命绚丽色彩 绿色教育,绿色活动,展示才艺,张扬个性。
在绿色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了师生情操,张扬了师生个性。“六一”文化艺术节学校已举办四届,“十一”经典诵读比赛年年进行,元旦节的歌咏比赛如芝麻开花,每期一次的师生运动会或队列队形比赛越办越好,春秋季的研学旅行踏春赏秋,更是孩子们的最爱。
孩子们在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中,创造积极和谐的精神生活: 排练现场舞姿优雅,音乐教室琴声悠扬,美术教室瀚墨飘香,体育场上身姿矫健……在文化艺术节、书画手工作品展、经典朗诵会、作文竞赛、环保手抄报设计、研学旅行、社团活动等的舞台上,学生尽情展示个性发展的风采。绿色教育给孩子们一个神采飞扬的现在,为孩子们许下一个绿色的未来!
实验小学的大课间,也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上午,孩子们在校园做操、诵读经典,展现师生昂扬的精神风貌;下午,四五六年级跑步,一二三年级跳绳,孩子们踏着有节奏的鼓点,或跑或跳,轻盈的脚步,踏出多彩的健康人生。
教工活动也很丰富,如三八妇女节的登山比赛,元旦节的辞旧迎新联欢会都是老师们的最爱;十九大之后,学校组织了“学习十九大,争做好老师”、“说身边事,做身边人”教师演讲比赛,还有为提升教师基本功而进行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基本功训练活动。活动是载体,活动是媒介,师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艺,共同成长,绽放生命的光彩。
好风凭借力,风正好扬帆。我们坚信,选择了绿色,就是选择了未来和希望;选择了绿色教育,就是选择了生命之绿如花绽放。“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愿更多的孩子如花雷般绽放在这无边的绿色中……
第四篇:让生命在赏识中绽放异彩
让生命在赏识中绽放异彩
我有幸听取了中国赏识教育讲师团首席讲师张辉春老师所做的赏识教育报告。他的报告,总结了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的教育经验,以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事例教给了我们如何去赏识教育孩子,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周弘经过二十几年的教育探索,他把教女儿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炼为“赏识教育”。那就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或老师,他让家长要回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状态,允许孩子失败,老老实实地按规律种庄稼。还告诉人们,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赏识导致和谐,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是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能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赏识教育的特点是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周弘把赏识孩子理解为“花苞心态”,把孩子成长中的缺点和不足看成是优点的花苞,待放的花苞,只问播种,不问收获,相信孩子将来一定可以开出灿烂的花朵,他说所有孩子都是为希望而来到人世的,家长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挑毛病的教育方法,做一个自己快乐,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1
周弘,一位普通的工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用其二十年生命探索出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我同样是一位为人父母的,我是怎样教育自己健全的子女的呢?我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学生的呢?扪心自问,自惭形秽。
一位老师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评价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尤其是赏识性的激励评价。难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罗杰-罗尔斯,由于校长的夸奖,使他真的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托尔斯泰由于屠格涅夫的赏识,最后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著名摄影家陆沙舟固为得到工艺美术导师的赞赏,才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家,美国作家刘塘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识才的指挥家,能在合唱团‘放炮’的歌手中听到最美的音色,而去发掘他,使其成为独唱家,识才的将领,能把最顽劣的士兵,调教为最勇敢的战士,识才的伯乐,能从一群病马中看出千里神驹,识才的老师,能把每个孩子调教成天才。”
老师们,家长们,让我们做一个慧眼识金的伯乐,以“花
苞心态”去赏识每一个孩子——承认差异,树立自信,正面强化,赏识鼓励,注重过程,轻视结果,培养情商,激发动力,教书育人,张扬个性。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在赏识激励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和谐、完美,让所有的生命在赏识中绽放异彩!
第五篇:让生命在关爱中绽放美丽
让生命在关爱中绽放美丽
——对小学生实施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
究
[内容摘要]:生命是美丽的,让班级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幸福、快乐地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存在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容易做出极端行为的现状,提出了珍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在学科教学中认识生命;在课外实践中感受生命;在自我生活中理解生命;在温馨氛围中欣赏生命。实践证明,通过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对优化学校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 键 词]: 生命教育
珍爱生命
关爱
感悟
体验
一、引言
生命是美丽而伟大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生命,留下了无数生命的颂歌,生命的绝唱。然而,在我们的周围,却经常发生着一些令人心寒的事,请看笔者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搜集到的一组材料: 1、2000年5月,某校六年级一女生方某晚自习就寝时,因为与同学发生摩擦,有同学说了她几句,就冲到走廊,跨上栏杆,要从五层楼上跳下来,幸亏周围同学、值周教师及时拦阻,才未酿成悲剧。2、2003年9月,某校六年级一成绩并不理想的女生来到教师办公室,问老师:“你们大人的生活是否会过得很累?”她说,她过得太累了,在校学习压力大,在家要干家务,而且父母稍有不如意就打她。她觉得自己活着太没意思,不想再活了。3、2003年11月,某中学一男生因与三位同学发生纠纷,就拿出一把尖刀在大街上追赶他们,并扬言要砍了他们。后被当地警察制止。4、2004年3月,某校几名学生在打乒乓球,因发生争执,一学生顺势将球拍砸在另一学生头上,致使该生头部鲜血直流,上医院缝针包扎。
女大学生自杀、马加爵事件,像这样小到颓废、消极,大到打架斗殴、自残自杀、溺水、纵火、投毒等践踏生命的偏差行为频频发生。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如今,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往往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甚至轻率地走上人生的不归路,不仅漠视和践踏了自己的生命,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悲剧和不幸。
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那么短暂,生命却因短暂而弥足珍贵。漠视生命,轻言放弃生命,这是何等可怕的现象啊!面对这一出出事件,触目惊心的同时,不由得令我们去追问,去深思。什么是生命?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到底有多少了解?如何让他们领略生命的伟大和美丽,进而去欣赏、去敬畏、去珍惜?可见,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珍爱生命教育的基本特征
所谓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一般认为是指“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一种有关人的意义、理想与实践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珍爱生命的教育除了具有一般教育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
1、全员性:生命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每一个生命尽情地成长是教育者的职责,因此,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学习优秀的、品德良好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独来独往的、少言寡语的、学习与品行较差的学生。可见,对每个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情感性:珍爱生命的教育,需要教育者灌注满腔的热忱,给每位学生以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需要学生用心来感受生活,体验生命。因此,情感性是贯穿生命教育的一条主线。
3、实践性: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教育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因此,实践性是珍爱生命教育中一个突出的特征。
4、整合性:实施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环境的布置、课程的开设、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也包含学科间内容的相互交叉、融合,因此,实施生命教育就有必要对此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合力。
三、实施珍爱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生命教育的最基础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让学生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体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视生死,珍惜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也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是以能够更积极、正向的行动。如何达成生命教育这一最基础的目标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认识生命,感知生命的尊严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住课堂契机,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保护生命的能力,是生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将课堂教学当作攻坚战来对待,把珍爱生命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张扬生命、释放生命活力的好场所。
首先,整合有利教育资源。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合理地挖掘这些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然后在教学中相机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无痕迹的教育中得到有关生命的知识,进而认识生命,学会关爱生命。如: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共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一文中,品学兼优的赖宁为保卫国家财产,挺身救火,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这篇报道中,作者更主要的是赞扬赖宁舍身为公的精神,我们也不可否认这种精神的确需要倡导和发扬。学完课文内容,了解了赖宁的伟大精神后,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说说你认为赖宁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去效仿?”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在辨析各种见解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遇到特殊情况,你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动口说,动脑想,能使学生不仅明白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习到保护生命的具体方法,真的是获益非浅。
其次,树立健康的理想。理解生命的意义,首先要找到一个生命的支点。贝多芬在自己的遗嘱中写道:“我旁边的人可以听到牧童歌唱而我听不到,使我几乎绝望……是艺术留住了我。在患难中支撑我的,使我不致自杀的,除了艺术还有道德。”贝多芬将艺术和道德作为人生的支点,创造了生命的辉煌。可见,确立自己生命的支点该有何等的重要。利用学科资源,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教育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学科渗透式的生命教育,能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生命并了解生命的意义,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主题班会中深化生命教育
主题班会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阵地,利用好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什么是死?死对自己、对周围的人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都只有些许的认识,只有当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跃动,了解生命的挑战,了解生命的独特,才能真正体会她的伟大与神圣,才能既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努力去善待他人的生命。
首先,开设专题讲座。利用班队活动课专门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播放生命成长过程的课件、影碟,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认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着生老病死,生命中处处充满挑战,体会生命成长的艰辛,正视生命的轮回,学会关爱生命并对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识。
其次,开展专题研讨。对高段的学生,组织开展一些生命教育专题的研讨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生命,了解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开展《假如只有三天光阴》的专题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多方思考、积极讨论,让学生在反思、讨论和交流中,在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中,在濒临死亡的体验中,在生与死的强烈反差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感悟到不爱惜生命将给周围的人带来巨大的悲痛;在《如果发生……》的专题讨论中,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护、自救的措施,激发起他们更热爱自己的生命,理解生命的尊严,从而学会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
第三,开设摹拟课。根据小学生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征和社会现实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到生命。如通过讲故事、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懂得如果遇到各类社会性事件时应提防受骗,增强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外界的应变能力,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于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二)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圣
课外活动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有意义的事,文明活动,不极端行事,不自暴自弃,这是对生命敬畏的最朴素的体现。
1、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可贵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阅读有关生命知识的刊物、儿童文学,收集有关生命教育的图片、名人事例、名言警句等,开展有益的生命教育集体活动,观看有生命价值的影视节目,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生命的价值观。在阅读、收集、学习和不断的感悟中,他们不仅能明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还理解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无形中得到认识和升华。
2、在课外实践中体验生命的神圣
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机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社会实践,更可以让他们感受生命的绚丽。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生命的外延相当广泛,一颗草、一朵花、一只蚂蚁……他们都是生命,只有对身边的万物充满感情,才能更真切地理解生命的伟大,人的伟大。在教室中开辟“生物角”,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生物角”种植一些植物,养殖一些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定期观察他们的生长;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课外时间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播下一粒种子,看它发芽、生长,进而开花;观察青蛙的卵,看它孵化,由小小的蝌蚪成长为美妙的歌唱家;观察那丑陋的毛毛虫,从蛹中蜕变为美丽的蝴蝶……他们常常为一颗草的发芽而欢欣;为救助一尾小鱼而同心协力、竭尽所能;为一只蚯蚓的死去而伤心落泪。在亲身实践中,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由此更热爱生命。
其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进产房,一起去倾听新生命诞生的嘹亮乐音;带领学生进入敬老院,给迟暮的老人带去关爱;组织学生向残疾人、向希望工程、灾区等献爱心……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学会如何关爱身边的生命。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生命的美丽和来之不易,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心中自然涌动起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三)在自我生活中理解生命,分享生命的快乐
因为孩子的生命有无限多的可能,不能妄想把他们塑造成和我们想象中那样多么完美的人。生命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和孩子一同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感觉,并且享受生命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惊喜和悸动,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和体验。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我们会时时发现生活的美丽,感受生命的快乐。
在一本杂志的卷首语中,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一次,在学术报告会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走上讲坛,面对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霍金,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扣击键盘,宽大的屏幕上显示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的理想,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敬仰霍金,因为他的智慧,我们推崇霍金,更是他直面痛苦时的坚强、乐观和勇气。拥有感恩之心,是生活中珍贵的财富。笔者带领学生真心接触了这篇感人的文章后,适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罗列幸福的清单,并写一写生活的体验:“我拥有……”。于是,学生们发现了生活的真爱: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长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邻里的帮助……生命在幸福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在感恩中感悟了存在的价值。
当生活失意时,更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用心感恩生活,找出幸福的理由,罗列生命的精彩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和积极地对待生活。
2、教育学生勇于承挫
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和大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能正确对待,采取退缩、逃避甚至极端错误的做法,只能失去年轻的生命,毁掉光辉的前程。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耐挫力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从而正视挫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对感受生命的快乐有更积极的意义。
耐挫力的教育和培养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分步实施;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对各方面表现出色,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挫折,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对各方面表现不佳,经常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充分利用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实施耐挫力教育,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此外,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耐挫力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
3、鼓励学生学会倾诉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烦恼和不顺心,如:达不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自己的某些愿望不能实现,与同学、老师或家长的冲突等等,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如果这些矛盾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出现焦躁、悲观、消极、自暴自弃等心理,甚至因此而走上自虐、轻生的道路。因此,学会倾诉,也是珍爱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1)设立“心理问题咨询信箱”。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虽然有着心理困扰,但并不想公开自己的心理,他们需要心理上的安全。为此,在教室的一角设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绝对保密的“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为学生提供倾诉心中苦闷、吐露心灵秘密的一个渠道,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信箱,教师向学生伸出温暖之手,一次次谈话,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学生获得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力量。(2)支持同伴间的相互交往。融洽的班级氛围是建立在同学间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班风良好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感受同伴的关爱,能结交到朋友,当有心理困惑时,能在相互倾诉中排遣烦恼,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同伴关系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我们要支持并鼓励孩子间的正常交往,给予正确引导,让孩子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愉悦,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RL·史蒂文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一个有自尊的人,他才会树立起安全感,肯定自我身份、自我形象、有归属感,才会与集体融合在一起,享受生命。在交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他们都是完整的个体,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要学会尊重自己,享受完整的自己;同时,也要学会接纳同伴,尊重同伴的生命。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赏识。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多赏识同伴,放大同伴的闪光点,懂得谦让,体验给予的快乐,体验关心与被关心的快乐。如开展“夸夸……”(人物)等称赞游戏和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
第三,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同伴之间的交往难免会遇到摩擦,产生矛盾。对于交往中的矛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处理一些自己能处理的矛盾。对一些比较大的矛盾,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疏导,给予提醒和暗示,有机地讲一些待人接物的准则和道理,培养他们和同伴的交往能力。
(四)在温馨氛围中感悟生命,欣赏生命的美丽
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营造温馨、民主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在家校的共同关爱中快乐生活,享受生命的乐趣,欣赏生命的美丽,是珍爱生命教育的又一重要手段。
1、转变家教观念,营造温馨亲情氛围 蔡元培说:“习惯固能成性,朋友亦能染人,然较之家庭,则其感化之力远不及也。” 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调查表明,凡是家庭中受到不良影响和心灵上受到创伤的孩子,每每是学校最难教的孩子,也常常是漠视生命的群体。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形成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就对家长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1)根据实际,尽力办好家长会。在班主任工作中,将定期举办家长会纳入工作计划,有准备、有目的地与家长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重要影响作用。引导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常用“心理换位”,认真考虑自己的言行会引起孩子什么样的反应;引导家长学会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面对孩子的不是,要耐心说服,从孩子和大人的不同角度谈问题,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引导家长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把家当作舒展生命的港湾,把父母当成分享生命的知己,当子女在学校或社会受到某种压力或产生心理矛盾时,能在家里有宣泄、排解的机会,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并组织家长开展讨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家长该如何做到言传身教?》等专题讲座,及时有效转变家长的教育偏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教子的方法。
(2)发动家校,创办班级“家长报”。“家长报”是联系家、校的一条重要纽带。以往常常是学校——家庭单向的交流方式,工作中,笔者发动学生,将学校、班级、同学中发生的事及时定期地编写出来,让家长能真实地了解学校的生活和教育动态;发动课任教师记录教育随笔,教育心得,编写教育专题;同时更是发动家长参与到当中来,交流自己科学育子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共享教育成功的快乐,交流教育过程中困难和失败,共同探讨教育中的迷茫,使单向交流的“家长报”向多向交流发展,成为促进珍爱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
2、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温馨人文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了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要关注生命。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利。只有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并实现其育人的伟大职能。
(1)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生命教育中宝贵的隐性教育资源,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得到锻炼。在配合学校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努力创设“三室文化”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并结合开展大型的 “我爱我校”和“捐资助学”等德育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舒适的人文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关爱,体验自我,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2)给予特殊的人文关怀。在开展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也应注重对特殊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正,用心关注那些需要关爱的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关爱弱势群体。班级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弱势群体,我们暂且把他们进行归类:胆小内向、随波逐流型;经常失败、郁郁寡欢型;品行不良、自暴自弃型;交往紧张、患得患失型。其实,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关注、爱护和引导,这些弱势群体对此更为需要。
关爱弱势群体要做到: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人与人的平等为起点的并行关系,强调民主、平等与和谐,是交互式的教学相长。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只有从心底里尊重教师、认可教师,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才能接受教师的关怀,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第二,因人而异的情感教育。因为弱势群体存在的类型不同,采取的教育手段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怎样,教师要加强情感的投资,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如为胆小者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挑战自我;为屡遭失败者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增强自信;为自暴自弃者分析其自身拥有的长处,让他们看到光明„„此外,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队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只有教师走进学生,善于细心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偏差,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关爱每一个需要爱护的人,才能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理的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包容问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偶发事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偶发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其间必定包含着发生的必然性。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要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犯错误的生命,以平和的心态积极进入工作状态:第一,全面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述说,细心了解周围人的叙述,及时分辨事情的真伪和始末,切不可凭主观武断判断事情的原委,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抵触和后果。第二,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加强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对问题学生放任自流或严厉斥责都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教师要用真诚的感情感动学生,要以宽厚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接受学生心灵的倾诉与情感的流露,努力为学生营造表露心迹的环境,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针对学生的倾诉,恰如其分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第三,关注问题学生,防患于未然。平时对这些问题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观察其日常行为,经常谈心、加强心理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经常呵暖问寒给予生活的照顾,发现有心理偏差及时予以疏导,促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自己的生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让学生形成生命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角度着手阐述,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观,自尊、自爱,善待自己的生命;只有家校转变教育观念,拥有丰富的生命内涵,共同关爱孩子,尊重并珍惜每一个生命,生命之花才能绚丽绽放。
参考书目: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年10 月 出版
2、《家庭教育学》
彭立荣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3、《珍爱生命》
余旭林 著
《班主任之友》2004年总第2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