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教师听课评课心得感悟
心得感悟
听郭老师讲《春》,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与此同时,又学习到很多很多。高效课堂怎样呈现?导学案如何有效运用?
首先,郭老师紧扣散文“诗的味道”,从诗的语言、意境、声韵、用喻入手,引导学生在有层次的朗读中体味文章的诗化语言。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郭老师通过列举正反两例(弹棉花和敲锣鼓),充分使学生感受长短句的声韵美。一切空洞的讲授不如实际的举例,在浅显的举例中,长短句的句式特点及优势显而易见。学生再次朗读文章时,读出层次感,也读出了丰富的情感。
其次,郭老师课堂设计四问学生,每一问都用意极深。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本堂课结束时,学生不仅感受了语言的美,同时落实了语言的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去描写紫藤萝,做到了一课一得。郭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下水作文,文章写得唯美有内涵,为学生作文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常练笔,常写作,最后,郭老师课堂的幽默风趣,营造出学生最喜爱的课堂环境。这点也非常值得我学习。一个吸引学生的课堂,一定会有一个吸引人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个老师感兴趣,才会对他的课堂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听过郭老师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学习、努力备课、精心磨课的信念,希望自己可以加快成长的步伐。
第二篇:语文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语文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一、听课
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三、评课
(一)评论什么:
一般评课三标准:教态自然,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板书好。太表面化了。我认为公开课要评论教学设计(按某种“计”来设立有关项目。
计:理念、追求。设立:
主观选择。
项目:哪些项目基础上的具体内容选择)。
教学设计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和理论追求。
评课有四个层面:
第一,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哪儿是起点:指向什么终点。走的一条什么教学路线。第二,这种教学设计思路成功与否。
第三,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什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第四,这种教学思想本身是不是正确的,先进的。
现在评课往往“好,很好,太好了”:教态自然,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板书好。太表面化了。该如何评论,举例如下:
创新教育现场研讨会。
----一堂物理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先通过讨论理解某个定律,再用实验证明这个定律。然后再举例说明这一定律的运用。然后总结这一定律的运用基本规律。最后作拓展性综合性练习。定律----运用。理论----实践。书本----生活。
----这种设计思路的关键是理论解释的正确性,运用这条定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在这两点上都达到了要求,都是好的。
----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一条演绎的认识路线,是知识教学、接受性学习的经典的思路。基本方法是演绎。
-----但这种教学思想是陈旧的,至少没有体现会议的主题: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的认知路线是:事实----理论----运用。
步骤:应该是观察和实验----分析与总结----问题与解决。基本方法是归纳。
李海林评课:这位老师走的是从定律----运用、从理论----实践、从书本----生活。这条路走得好,走得很成熟、很成功(看见该教师脸上笑嘻嘻),这套路子最适合教知识,他的主要学习目的是接受性学习,但作为创新性教学,他应该走的路子恰好相反,应该是通过方法和实践抓住事实,通过分析和总结抓住理论,通过理论把问题解决,他走得恰好相反,因此常规性地看,传统立场的看,好课。从会议主题来看,从现代教学理念来看,也许不能算一堂最好的课(该老师的脸色慢慢地凝结下来)。
(二)评价标准
不外乎教学难点抓得是否准确、教学容量是否恰当、普通话是否标准、形成性评价是否及时。都对,但不够透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对关系处理得如何为出发点来评一堂课。
1、目标与方法
目标对不对,方法运用熟练不熟练,完整不完整。最主要的是目标与方法是否统一。举例:《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体验、感受课文的意境和语言的表现力。
方法和步骤: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探究、交流与讨论。
第一:目标是对的。
第二:方法是不熟练的,不完整的。简单的。
第三:目标和方法是没有统一的。
上网查阅资料,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资料的作用是体验和感受吗?资料的作用是提供背景和参考的,对体验和感受是次要的。体验和感受的直接对象是文本。如果你要以体验、感受课文的意境为目标,你一上来就要紧紧抓住文本,把它拥入怀里,这才。
探究:解决懂不懂,是指向思维的,未知。探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现在要体验、感受课文的意境和语言的表现力,不是知不知的问题,是有没有体验和感受的问题。是接触没有接触文本,接触以后是不是可以披文入情的问题。要探究没实际意义。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一种倾向--伪讨论,动不动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最后演变为辩论,讨论好不好不管,但你为什么需要讨论,你要讨论干什么?讨论是一种教学方式,不是所有的讨论都体现了主体性,伪讨论就恰好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交流与讨论:主要是互相启发,认识对照。对于体验和感受来说,感性的心理过程来说,关键不是听别人的,而是自己与文本对象的亲密度。
体验、感悟文章的意境最好的办法是诵读、想像、揣摩、涵泳。
2、目标与内容
第一,目标定得对不对。标准:目标体系、教材内容。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内容本身是否准确、深度是否恰当。(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
第三,目标与内容的统一。(最主要)
浙江一位老师的案例:
《项链》目标:理解小说情节的深刻含义。
带领学生讨论3个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讨论了整整25分钟,问题如下:
“假如项链没有丢,假如项链丢而复得,结果会怎样”
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个学生“创造”了以下情节: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便萌发了复仇的心理,先是雇私人侦探找了丈夫路瓦栽的不是并与之离了婚,然后是充当佛来思节家的第三者,十年之后,小说中她与佛来思节夫人的见面自然是掉了个儿。老师评价是:真有想象力。
李海林评课:“假如项链没有丢,假如项链丢而复得,结果会怎样“这个问题和“理解小说情节的深刻含义”有什么关系?除了我们作为传奇放在小报上读,有点刺激性以外,什么意义都没有。莫泊桑这个小说家,这个世界著名小说家之王,就是为了搞点刺激性的情节给你们,《项链》是以情节的曲折著称呢,还是深刻的人文关怀?他揭示了人的一生中什么最宝贵?是青春。一个女人想戴条项链,去跳跳舞,这有什么不对?一点都没有不对,问题是当你拿戴条项链去跳跳舞、得到别人艳羡的眼光和你一生的青春比,哪个更重要?当然青春更重要。可她偏偏为了这些东西失去自己的青春,读后令人可怜,叹惋,深思。这和你的丢而复得不复得有什么关系?你的目的是理解小说情节的深刻含义,当你却把学生导向对情节传奇色彩的关注,目标和内容脱节。
例
2、《荷花淀》:
教学目的是领会这篇小说特有的审美风格。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群妇女?”问题没错,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领会这篇小说特有的审美风格。孙犁,他写小说的艺术风格是轻柔、愉快、轻松,他不愿意写得紧张,不愿意写得,所以写到女人。可讨论的结果是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连女人也上了战场,可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抗战必胜。这是社会历史背景,与我们领会孙犁小说的轻柔、优美的审美风格有什么关系?内容和目标脱节。
例3《愚公移山》,目标是领会寓言的表现方法,初步掌握寓言的阅读方法。
该老师先串讲一遍,然后讨论“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还比如有的学生学了《愚公移山》后批评“愚公”没有经济头脑,没有效率观念,学了《南郭先生》(讽刺小品。不学无术)后赞扬他有“参与意识”,“善于抓时机,有胆识”,而最后“激流勇退,毅然地离开乐队让贤的做法实在令人赞赏”。目标和内容脱节。
例
4、鹬蚌相争。
学生提问:夹住你的嘴不放,怎么会说话呢?
这不就是新课程提倡的生成性资源吗?小组讨论。给编辑写信。上网查资料。
这个问题是语文问题吗?夹住了能不能说话。动物能不能说话。寓言能不能写动物说话。为什么要讨论呢?讨论的目的是分清是非。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分清这个是非吗? 评课就要把这些荒谬之处指出来。
3、内容与方法
第一,内容本身是否准确,深度恰当。
第二,方法本身熟练不熟练,完整不完整
第三,内容与方法是否统一(方法是由内容决定的,解决的问题恰好是内容)
例
1、《祝福》教学内容:祥林嫂人物分析。《祝福》是内视小说。写内部世界,描写人物的内部世界,描写思想心理文化状态;不是社会小说。《祝福〉采用倒叙,一上来就把祥林嫂的灵魂摆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直逼祥林嫂的灵魂,小说一上来就采用了第一人称,中间换第三人称,最后回到第一人称,为什么?内视小说,分析祥林嫂这个任务,其实就是分析她的内部世界,更深刻的是分析祥林嫂的思想、心理文化状态
有一位名师,设计了一堂“祥林嫂案审”。一上课,老师满脸的严肃,煞有介事地说:“昨天晚上,在一个古镇的郊外,公安人员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年龄大约四五十岁,身上未见刀枪痕迹,为了查明死者的身份、死因及凶手,我已派出三个调查组分别到鲁四老爷家、贺老六家和卫老婆子家进行调查,要求迅速侦破此案,现在就请三个调查组汇报各自调查的案情。”接下来几个学生先后发言,述说祥林嫂不幸的身世,最后共同认定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鲁四老爷、卫老婆子,还有鲁镇的人。下课时老师赞扬这几位同学办案迅速准确,有侦破天才,将来可以做一个出色的侦探。
他使用的方法是案审、法庭调查。案审,解决什么问题?弄清事实,分清责任。可祥林嫂之
死是由于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导致她思想崩溃、内心痛苦而死。这与法庭调查是风马牛不相及。
例
2、项脊轩演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 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有一次到某校听课执教者上的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教学进行到第三段时,老师先找两位女同学站起来表演,一位扮演老妪,一位扮演归有光的母亲,老师还嫌学生表演不到家,就亲自参加表演,结果引来更大的笑声。项脊轩志写深切怀念母亲、妻子,写得很深情,很凄苦。滑稽的表演是对这一内容的破坏。
例
3、孔乙己告状。
教学内容是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格的内涵。关键是体验小说的情感基调,由调侃、微讽转向同情。情境想像、心理体验。关于孔乙己该不该打,与小说整体没有关系。
孔乙己是个可怜的人。被赵四爷打折了腿。孔乙己告状。法官、律师、原告、被告、写状子,写辩护。
以告状来教学的目的是辩明是非。对于我们理解孔乙己悲剧性格的内涵无关。这种设计叫无事生非。
这三个标准,相当于三个显微镜,相当于三把手术刀,能够看到很多课例的矛盾。
第三篇:听课评课心得
“如何开展听课评课的教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开学之初,老师们正投入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九月份,我校为继续推进课堂革命,加大教研力度,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开展了“授课、听课、评课”课堂革命大展示活动。这次活动,再一次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思考、总结、共享的平台,它引导、帮助和鼓励着教师们记录自己对教学的思考与成长。
在讲课中,新课标理念在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位,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指导课堂教学。总结起来有如下优点:
1、基本功扎实,仪表端庄,板书工整、美观、大方。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民主平等。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目标把握准确,重难点处理恰当,教学流程能够体现教学策略,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环节设计合理、科学,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3.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做到针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景中分层解决知识点,整个课堂节奏紧凑,过渡自然。
5、能够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采用评价奖励机制评价学生。在评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在认真的思考着,发表着自己的看法,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我想通过这次活动,每个教师都在无形中进步了。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仅增长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和信心。最后我要对自己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不断努力奋进,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勤奋工作,认真教学,在不断的锻炼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第四篇:听课评课心得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张丽
在“两课”活动中,我听了学校部分的文科课,如:语文、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等。总体印象是:我校教师讲课、评课能力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提升,紧跟时代步伐,密切结合教改,摸索出了适合各科和本校学生发展的新思路。这与各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结晶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欣慰之余,也深感我校教学教研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需要积极研究和改进,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某些学科没有结合《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教师的个
人素质而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要更加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实际,将过去的老路“学会”逐步变为“会学”。建议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学习讨论《新课标》,并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学会横向和纵向比较。
二.依然存在个人备课流于形式的情况,没有理顺常态课与优质课的紧密联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加大推门听课力度,这一才能促使教师们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优质课一样认真对待。
三.课改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程,要逐步增强全员参与意识,并将好的办学理念方法与我校实际相结合,走特色立校之路,而不要盲目照搬照抄。
四.我校硬件资源缺乏,电教化设备在平日教学中应用过少,导致每次对于上级的检查忧心忡忡,如果能逐步完善各种对教学有益的设施,将平日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备无患,我们的工作才更加主动积极。例如:讲课教师的录像资料由于以前很少用到摄像机,这项工作相对而言完成起来比较被动仓促。
五.由于分组教学在我校处于萌芽阶段,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听了几个班的教改实验课,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比如:培养小组协作能力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保障,一切等于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深层次地理解钻研教材,将教学任务更加具体化,明朗化,才能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课堂,教师主要发挥引领示范督导作用,逐渐杜绝纪律涣散的同学利用分组讨论时间趁机开小差甚至扰乱课堂的现象发生。
六.作为校教研室主任,本人年轻,缺乏经验。教研室工作是一项繁杂细致的过程,在当前课改阶段,我们听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分析、加工、处理和协调。由于本人是家中独生女,缺乏合作意识,以后要多向前辈请教,虚心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切忌盲目上传下达,应付检查,将工作做到实处。多思考规划,提前布置实施,变被动为主动,尽量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否则成天疲于奔命,没有实效,苦干不如巧干。
七.有些教师处于一种职业倦怠期,工作热情不高。在这点上,我比较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读书的好习惯。终身学习是一生的护照。我们一定要广泛涉猎各种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书籍,如:教师专业成长类,人生励志类。我平日经常购买《英语学习》、《英语沙龙》《21世纪报》等英文杂志报刊,密切关注时事,从书中学习先进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坚持写读书笔记,有空翻译成英文版,既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又可以学促教。此外,我经常收听英语广播,尽量学会英语思维,并指导学生用英语思考,真正把语言教活,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来自生活的。(Language comes from life.)在课堂上大胆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做好教改工作。
三.通过听课可以发现有些班级师生关系紧张。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课堂上哪些环节有缺陷,通过师生联系本这一平台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并完善评价奖励机制,如:星级奖励办法,课堂作业英语鼓励评语等。及时总结反馈课堂教学不足,并开展学科研讨会,与同行共同成长。建议英语教师多听网上的空中英语教室广播,多观看优质讲课说课视频。
四.把教学本职工作做好,这是保障其他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不断领悟反思,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疾苦,才能对症下药。时刻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而不能一味指责抱怨学生的不是,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可能很多老师都或多或少地跟我一样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带一个班比以前两个班还累?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沉着冷静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才能逐步解决问题,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这一定是建立在师生幸福指数相对较高的基础上的。所有我们每天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变苦学为乐学?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将“学会”变为“会学”?上次参加的省教研室举行的荆楚名师讲座学习,深受启发,回来后我们把新课程的理念反复琢磨,指导自己的常规教学。
五.利用校讯通平台加强家校联系,推广“家长——教师——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前段时间我了解到有位老师借鉴黄冈中学家长协助老师监考的做法,家长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实每位家长都极其渴望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真实表现。“百闻不如一见”,身体力行往往比直接的说教更具说服力。“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由此我想到了西方国家的学校开放日,并率先在本班开展家长听课活动,记下听课感悟,课后再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讨论孩子的学习方案制定计划。这一活动还可向班主任工作辐射,从教室外的巡视走向教室内的听课。(由于时间关系,不一定要听完整节课,关注学生上课情绪)
以上诸多感受都是我个人对上阶段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真实感受,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还请专家同行指点迷津,共同促进我校教学教研向下一个新目标迈进。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把它浪费在走别人的道路上。不要受教条羁绊,那是在用别人的思考成果活着,要有勇气听从内心的召唤。” 在当今社会,教师要想教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善于思考,并经常总结反馈,只有复合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学生,适应多元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浇灌每一位花朵,重视情感教育,从培养自身情商开始!
第五篇: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
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顾汉吕老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收获:
第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