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社会学科德育渗透总结12-13上[精选]
品德与社会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2013—2014学年度上)
4—6年级
上园镇炒米甸小学
品德与社会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是个系统的工程,内容也比较多,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2、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不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
4、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5、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第二篇:德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最终版]
德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
观看了《品社》这节课后,使我对德育教育在品社学科中的渗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德育是个系统的工程,内容也比较多,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习《贴春联》一课,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感受浓浓的春节气息,通过对家乡民间文化传统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例如:《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课,针对当今学生耐挫能力差这一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以此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若能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工作,学生定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为建设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谈“感恩”教育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在上周的教研组活动中,我们观看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范例,使我颇受启发。当前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因此我认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因此我在利用《品德与生活》这一资源不失时机地进行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记得在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说暑假里最有趣,最快乐的一件事时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个个举起稚嫩的小手,有的说:“我暑假吃了香喷喷的肯德基。”有的说:“我了芜湖方特游乐园。”还有的说:“妈妈给自己买了花裙子„„”学生说得兴奋,我听得认真,可是一个名叫陈飞的学生说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我最快乐的事,是妈妈在我生病时,妈妈为我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我感觉是我暑假中最难忘的事,也是最快乐的事,那是哈哈哈爱,那是妈妈爱我的心,我要感谢妈妈,谢谢妈妈为我做了可口的馄饨。”说完之后我心头一热,被眼前这个相貌普通的孩子的话感动了,震撼了。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的确在大多数孩子眼里,这不过是碗普通的馄饨罢了,而在陈飞的眼里却认为是哈哈哈爱,他懂得哈哈哈苦心,懂得感恩,多么难得呀!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让全班学生对陈飞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热烈而持久;对他进行了表扬,表扬他懂得孝敬父母,懂得谢谢父母,懂得感恩。于是我不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感谢老师的批评教育,因为老师使你一天天懂事起来,是老师给了你智慧,给了你知识„„;要学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帮妈妈拿一双鞋,一句问候“妈妈辛苦了,谢谢妈妈„„”;感谢同学在你摔跤时扶你起来,在你画画时借笔给你等;总之要感谢的事有很多,在你受到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于是我在班里开展了“爸爸哈哈哈好孩子”、制作“赠送感谢卡”、“我为班里做好事”等活动,结果每个学生的表现比我预想得还要好。进行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在每个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就像三月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因而受到广大家长与校领导的好评,都说我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上得好,教得“活”,抓得“实”。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将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让感恩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亮点。渗透于教学之中。
第三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拟写人:闵书誉
我学会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 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 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可渗透的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
(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李明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丽丽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电脑出示课文
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
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
(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不怕困难
规则在哪里}成功规则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道理,人人要自觉遵守,能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2、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情感目标:
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
行为目标:
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3、法制教育渗透点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的关键: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确规则的意义及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图片。
3.设计一个小故事,内容为小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活动。如:大部分同学按规则 的要求去做,一些同学有违反行为,把冰棍纸扔在地上。
或做游戏的时候不排队,爬到文物
上照相或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要求我们要讲规则的,遵守规则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
自己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规则在哪里
(三)、学文理:
1、找
一、两个学生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2、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同学们在做游戏,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3、看后提出问题:
1、游戏中有什么规则?
2、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
3、同学们做游戏时有没有遵守规则?
4、如果不按规则做会怎么样?
4、教师小结:
做游戏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同学们除了做游戏要有规则之外,哪儿还可以找到规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他们是怎样找到规则的。
6、电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讲讲大家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7、认识和遵守规则。
三、教学延伸
1、出示有关规则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规则的意义,明白到社会中,家庭生活中,学校 中都要有规则。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遵守规则的,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害处?
四、巩固练习
出示问题,大家讨论,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过马路时没有走人行横道。
2、小红在排队买电影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人,他不想排在后面,向前面的朋友小花挤挤眼 睛,想排到她的面前去,小花摆摆手,说: “不行。
3上课的时候,张伟争着举手发言,得到老师同意了,他站起来回答。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规则在哪里
家庭生活中
学校生活中 都有规则 社会生活中
第四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我学会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可渗透的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 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李明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丽丽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a)电脑出示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
规则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道理,人人要自觉遵守,能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2、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情感目标:
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
行为目标:
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3、法制教育渗透点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的关键: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确规则的意义及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图片。
(3)设计一个小故事,内容为小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活动。如:大部分同学按规则的要求去做,一些同学有违反行为,把冰棍纸扔在地上。或做游戏的时候不排队,爬到文物上照相或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要求我们要讲规则的,遵守规则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规则在哪里
(三)、学文理:
1、找
一、两个学生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2、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同学们在做游戏,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3、看后提出问题:
(1)、游戏中有什么规则?
(2)、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
(3)、同学们做游戏时有没有遵守规则?
(4)、如果不按规则做会怎么样?
4、教师小结:
做游戏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同学们除了做游戏要有规则之外,哪儿还可以找到规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他们是怎样找到规则的。
6、电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讲讲大家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7、认识和遵守规则。
(三)、教学延伸
1、出示有关规则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规则的意义,明白到社会中,家庭生活中,学校中都要有规则。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遵守规则的,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害处?
(四)、巩固练习
出示问题,大家讨论,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过马路时没有走人行横道。()
(2)小红在排队买电影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人,他不想排在后面,向前面的朋友小花挤挤眼睛,想排到她的面前去,小花摆摆手,说: “不行。”()
(3、)上课的时候,张伟争着举手发言,得到老师同意了,他站起来回答。()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规则在哪里
家庭生活中
学校生活中 都有规则
社会生活中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来自社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4、法制教育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出行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及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安全和礼貌。
4.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法制教育渗透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2、交通安全方面的其他法规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
2.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
第一课时
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
1.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表演出来。各小组可侧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安全、乘车文明、问路。
②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三、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己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
②学生制订计划。
③交流。
第二课时
准备活动:
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学生到学校或家庭附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
2.找一找图片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哪里?
二、介绍、讲述自己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
三、交流与展示
1.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
2.介绍与展示记录表
3.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画一画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备注:演一演可以自己与小伙伴创设情景,也可以动作模拟)。
五、“小小交通工具设计师”
二十年后,交通方式会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大胆想像,自己设计未来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
1.学生设计。
2.展示作品。
3.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六、延伸活动
当一回小记者,调查、采访一下,这几年,你的家乡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
第五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上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张乘龙
本人承担了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 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