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小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陈
琳
摘 要:通过列举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分析,发现小学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进行教学的利弊,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广大教师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效果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课堂 利弊 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也正呈蓬勃之势,许多教育部门、学校、老师视之为掌握先进教学技能的标志,以至于每个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手、课件制作人都成为“大忙人”、“抢手货”。不可否认,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进入小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仍有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正确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优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平台,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的感受!视觉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动画技术,音像剪辑和粘贴组合技术,化静为动,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由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演示钟表、扇子、红领巾等;然后去掉屏幕上的实物画面,只留下闪烁的角,并配有声音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们吗?我们都是角!”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抽象感知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图文声像并茂,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传统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可运用图表与色彩等手段来特别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更有效的注意。[1]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率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适合于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例如立体图的展开问题、平移问题等等,另外,在回放“活”的生活经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在对这些现象做出解释的过程中,如何提取重要的信息及排除生活多变的干扰因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手段显得尤为突出与必要。例如:
北师大版三年级(一天的时间)片断
创设情境,导入部分:两个好朋友约好了在八时见面,双方都按时到了预定的地点,却没有见着面,为什么?
方法1:教师仅用语言表达进行展示。
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见着面吗?
生:老师,可能他的表走不准了„„
生:可能睡过头了„„
生:记错地点了,或者离得挺近的,却没有看见。
„„
方法2:课件辅助:创造了完整的情境,并适时加上点钟显示8时,及早晚自然情景的变化。
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见着面吗?
生:他们对8时的理解不一样,一个是早上,一个是晚上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显现出了它的“全貌”,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令人“郁闷”的地方。
(一)教师层面的缺失
1、为用而用,以辅代主
现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辅助教学的教师是越来越多了,这种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下,那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先进,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才显气派,才紧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现代教育技术独霸课堂,教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2、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1)许多青年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2)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3)少数教师把以前做好的课件拿来使用,课前不再注重教学内容的演练,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学错误;(4)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以至于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失去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不强
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都是半路出家,只是进行短期培训和自学后,就承担起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工作,计算机基础知识欠缺,不能独立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会使用音频编辑、图像处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等软件和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视音频采集卡等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硬件设备。在一些公开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教师仅仅是因为音量过大刺耳、一个小小的误操作或简单的部分软件间的切换而手足无措,以至于课堂教学中断,只得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操作人员随堂跟班的情形,加上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教学资源库,教师制作的媒体课件质量不高,有的不但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
(二)学生层面的缺失
全盘灌输,不利思维
由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往往使一节课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电”,过多的知识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图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根本无法多作停留,更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但知识容量、密度不够,课堂就显得松散、脱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也不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较多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却降低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明显不利,使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图表等要表达的本质性内涵。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 “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
(三)课件本身的缺失
1、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兴奋的抑制能力较弱,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采用过多的影音来辅助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有时还插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同时频繁跳转切换画面,甚至还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标题背景音乐,这种只求装饰不求效果的课件,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蕴含着潜在数学内容和关系的对象上。本想吸引学生,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集中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反而理解不深,影响了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
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应让内容决定形式,当用则用,所以课件要紧扣教材内容,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并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素材。一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而其它内容运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形式。对于干扰教学内容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应尽量避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2、形式繁琐、环节机械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但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
目前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授课教师欠缺的正是灵活变通,为我所用。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课便是“流水课”,抛开教学机智,教师一味地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既定流程上来。教学过程被现代教育技术牵着鼻子转的现象似是通病。
虽然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课件的制作是制作者按他的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认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甚至为课件而设计教学。
三、解决方法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多方面技能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教师要有一种全新的学生观、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直接使用者与受益者,教师对待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其最终的结果与效果。
1、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时,决不能为技术而技术,也不能因为他人或别的学校采用了某种新的教学技术,自己仅仅是由于害怕落后,而同样趋之若骛,这样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实际上在教学中使用了某种复杂的教育技术,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能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中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学技术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教学技术的运用是否符合学科的特点。目前多数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很多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或是认为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比较省时、省力。一次费力做好课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一劳永逸”。在这种心态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教育实践证明,仅仅有形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的提高需要两种意义上的技术紧密配合,精心设计。强调把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思想的改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提高技术水平。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既要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传播工具在教育中的运用,又要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智慧手段和思路的加入,并意识到可能蕴涵着的一场新的学习革命。如今虽是大力提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但应避免走向极端,否则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尽管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但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不是每门课、每次课都需要使用,某些教学内容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而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显得更实在。
3、加强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水平的前提。现代教育技术技术的运用要求我们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才能控制好课堂气氛,讲课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故障,教师如果能够处理的得心应手就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使课堂的学习气氛出现高涨。
大部分教师通过观摩都能切实感受到这一现代技术的优越性,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也具有运用这一电教手段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如果能适时的给老师们进行工具使用的培训,同行们互相切磋课件等相关问题,有问题也有高手指点、释疑。这样,不仅能解决老师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避免满堂电灌
要有选择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演示有关教学内容,可以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而不必满堂放,使整个课堂始终被现代教育技术所控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 火候”,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如对已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答案及板书内容大胆取舍,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如可以利用学生的一些准确回答来作为板书内容,用粉笔写在黑板上,也同样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加深知识的理解,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对于一些教学的内容并不适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舍得取舍,试图以现代教育技术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三)提高课件实用性,发挥其辅助功能
1、精心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内容,提高课件实用性。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设计,必须因课程和内容而异,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与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加以介入。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课件只是板书的简单替代物;二是认为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运用的媒体种类越多越好,色彩越鲜艳越好,声音、图像的动感效果越强越好。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表现媒体,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制作出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技术优势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巨大威力。
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力求美观大方、屏幕内容可读性强。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习者的特点,合理组合呈现方式,确保重点内容得到突出。恰当使用图形、图像和声音,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灵活处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教学辅助功能。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切忌为了装门面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且有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东西。第二,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第三,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最后,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3]
总之,从目前看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计算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全国许多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改进教学环境,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仅仅从外部条件重视,表面理解,而忽视了内部的具体操作,无法真正领会其作用,将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改进及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兴利除弊,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孟繁增1,闫惠兰2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302;2.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西安 710302)摘要:本文以科学认识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利弊分析;对策 0 引言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缺乏研究,致使多媒体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只有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合理、慎重、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采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更为强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交互性。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合理设计交互界面,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有利于突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次,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精确性。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教学信息是教师事先经过斟酌整理的,字迹清楚,字体规范,版面整洁,图形、图像直观、清晰、精确,改善了视觉效果,克服了因教师口音不正和板书不清造成的信息误传和漏传,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据研究表明: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能力约为4.4比特/秒,对图像信息的接受能力约为46比特/秒。从传输容量看,传统教学的最佳通道容量为25比特,而视听媒体的最佳通道容量为70比特。与传统的黑板书写、模型演示、挂图示意等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节奏快、信息量大、表述清晰、内容精练且易于更新等优点,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教具、录像等为载体,难以实施本学科内容的更新和共享。多媒体课件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核心载体,既可以便捷的通过网络获取本学科的新内容和新消息并及时地反映到多媒体课件中,又可以长久保存并通过网络或其他通讯手段传播,实现了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所料不及的负面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多媒体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理论上讲,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交互性的课件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互动是其显著优势。但实际上,由于机械地使用多媒体,使得大多数多媒体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兴趣。主要表现为:①教师一言堂。教师埋头演示课件,没有形体语言,没有师生眼神的接触与碰撞,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幕布上,只能被动地接受,弱化了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②师生被禁锢。由于ppt激光演示笔、无线麦克、音响及灯光等多媒体设备配置不到位,教师被无形的脚镣禁锢在多媒体控制台,学生被“关”在黑屋子里,既束缚了教师手脚,又浇灭了学生学习的激情;③多媒体唱主角。多媒体课件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违背了学生的主体要求。
2.2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但若过分强调加大教学信息量,则易形成“内容多,演示快,思考少,消化难”的恶性循环。即:①内容多。教师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罗列,但许多信息是游离在教学目标之外的无用信息,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②演示快。为了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讲解和点击PPT文稿的速度,加快教学节奏;③思考少。在接受快节奏、大容量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因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无暇思维;因知识和答案的直接呈现而无权思考;④消化难。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但知识对大脑皮层刺激不深,致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理解所授知识,形成消化不良,不利于加深记忆、知识内化与能力培养。
2.3 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不利于发挥多媒体自身优势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因受多媒体技术水平所限和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理解不到位,没有把多媒体手段与课程内容恰如其分的整合,不能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主要表现在:①界面设计不尽合理,影响教学信息的展现。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过分注重视觉效果,过度渲染屏幕和音效,冗余信息过多,重点、难点不突出,忽视了界面设计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有利于辅助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落在了多媒体本身,而非教学内容;②内容编排跳跃性太大,阻断了学生的连续思维。从人类认识和记忆的规律来看,多媒体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非线性网状结构设计,将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信息通过浏览、查询、注释等操作进行展示。然而,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过多改变原教材内容的顺序,出现内容的频繁链接和跳转,学生的思路容易被打断,影响学习效果;③形式简单呆板,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多为授课教师本人,大多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及制作软件不够熟悉,再加上课程资料储备较少,导致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单一。最常见的就是将教材内容或教案机械地搬到屏幕上,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2.4 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他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如果不加选择地滥用,既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又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为:①脱离传统教学手段,忽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一些教师不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多媒体教学,而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一些青年教师忽视了传统教学在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师生交流等方面的优点,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驾驭能力差,对多媒体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②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深度不够,忽视了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许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没有把这种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而是作为孤立事件,就事论事。所以,教学方法改变了,但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模式等教学过程的其他组成部分却依然如故;同时,由于对教学设计和对多媒体教学艺术研究的欠缺,教师制作的课件不注重学习者的需求,没有合理的层次结构,甚至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授课过程弱化了师生互动,缺少了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致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应有的教学利用价值。
2.5 长期接受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期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过程类似工业化流水生产线,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课件编排的格式化轨迹思考,几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想象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想象力,不去思考,无法思考,懒于思考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长期接受直观刺激,对过程、图形、形象等信息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真实再现,逐渐形成思考惰性,势必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扬利弃弊,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要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和构建多媒体教学制度体系等方面出“组合拳”,形成立体化解决方案,才能逐步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多媒体教学不断走向成熟。
3.1 加强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仅仅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的一种,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首先,高职院校教师要在工作中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其次,要在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它只是具有鲜明优势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秉承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即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又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职业教育要求,提升教学效能,提高教育质量。
(2)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职院校双师基本素质要求教师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通过下厂锻炼、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锤炼,提高学科学术水平。
(3)开展教师职务培训,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自理工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普遍缺乏语言艺术表达、板书合理使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综合应用等教师基本职务培训,因此,开展教师入职和职中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育法规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等核心课程培训,增强教师入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基本功培训,使入职教育更有助于新教师起步;三是重视和加强教师的职中培训,开展教学问题讨论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经验分享和教师团队素质能力的持续互助提高。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创作、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美学、传播学于一身,是一种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这就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掌握现代教育媒体的工作原理,领会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学会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原则,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能力。
(5)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与有效融合。先进教学媒体的出现不代表就要摒弃传统媒体,传统教学在师生直接沟通、知识传播、行为示范、情感交流等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手段为辅助”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灵活适用的教学模式,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遵循创作原则,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作为信息呈现的载体,其质量对课件的使用者和受众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加强教学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1)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原则。①将那些易于用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表现的形象化的内容,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形式呈现,重在突出重点,化解难点;②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以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来创作课件,使课件有实用价值;③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设计实用的交互界面,增加学生的教学参与机会,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课前预先制作的,因此强化了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加之,多媒体教学节奏较快,学生更加不易发现错误,减少了揣摩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教师更应对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概念和规律等内容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力求表述准确无误。
(3)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因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给人以美的享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设计实用、内容准确,而且还要求画面美观、声音清晰、影像流畅、具有较好的可视性,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加深人地融入多媒体教学情境。
(4)软件平台的适用性原则:课件的风格与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息息相关,在选择软件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到主讲教师的教学风格、多媒体技术水平及其可操作性,它是创作多媒体课件的前提备件。目前,多媒体制作工具很多,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课件大王等,其中,前三种应用较为广泛。3.3 合理配置硬件设备,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设备为物质基础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多媒体教室、合理配置多媒体硬件的目的在于,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1)科学规划多媒体教室,构建人性化使用环境。①根据教学要求,统一规划院系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与布局,避免利用率低下、管理不便、设备兼容性差等弊病;②多媒体教室建筑结构要能满足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对建筑的需求,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接口位置、管线预埋等统筹考虑;③注意设计教室的光线效果。光线过强影响投影效果,光线过弱影响学生记笔记和师生表情的交流。长时间在不适合的光线环境中学习,会导致学生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合理设计灯光位置,避免各种眩光的影响。④按人机工学要求设计多媒体控制台。计算机显示器的安装角度和控制台的高度相协调,使教师能舒适地看清显示器屏幕内容;留有笔记本接口、U盘接口、展台接口并预留电源插孔,便于设备扩展;⑤根据使用教师要求,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正确版本,优化计算机运行环境;实施硬盘分区保护,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
(2)合理配置硬件设备,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根据多媒体设备更新换代快、使用寿命短的特点,以“实用为主,兼顾长久”为多媒体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从设备数量少而精、功能够用为度、易于管理等方面全面考虑,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①设备数量少而精。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设备的数量,提高设备的质量。一是利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普及,二是减少设备故障,三是减少设备投入;②功能够用为度。一是音频系统、视频及显示系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功能要能保障教师便于实现其教学构想,如配置实物展台、激光笔、无线麦克等硬件,提供教学软件、课件等教学资源,接入互联网、局域网等;二是设备功能不要追求多而全,避免不必要的功能投入;③易于管理。采用单机控制的多媒体控制系统,设备操作要尽量简单并符合多数人的理解和习惯,避免因操作不便导致的时间浪费或者误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集中控制管理模式,减少教学辅助时间,提高管理效能。
3.4 加强教学管理,构建多媒体教学制度体系
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缺失、监控考核力度不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必须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构建多媒体教学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1)健全制度体系。①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与维修人员工作职责;②教师培训制度。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为目标,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研发、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并形成相应的培训制度,确保培训的经常化、正常化;③审核认证制度。建立多媒体教学的申请准入制度、课件审核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审核把关;④奖励激励制度。制定多媒体教学奖励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竞赛,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
(2)完善评价体系。①参照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制定内容涵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线答疑与辅导、课程考核、教学效果等主要环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质量标准”,作为多媒体教学管理与评价的重要依据;②结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方法,力求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将该考核结果作为对教师奖励、评选、聘任的参考依据,引导教师自觉改进多媒体教学工作;逐步形成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
4结语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但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有在科学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的分析其优缺点,才能找到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从而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英卫峰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6,10.[2]孙丽君.合理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于教学的思考[J].教育技术,2005,06.[3]顾明远.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刘衡.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透视与思考[J].教育与管理,2011,09.作者简介: 1 姓名:孟繁增,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04,籍贯:河北任丘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务:建筑与热能工程学院 院长 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 2 姓名:闫惠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10,籍贯:河南西峡 单位: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职称:翻译 研究方向:专业英语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负”的目的。因此,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推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虽然高效课堂成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观点已经被绝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但当前绝大多数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 高效课堂的要求相去甚远。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目前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主动的学。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具体表现有:问题是由教师提供的,而不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学生往往无权主动提出问题;一切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数据是由教师提供的,不是由学生自己去获取的;所有作业、练习的评价依据也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没有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评估。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所形成的交往结构也主要由“教师—全班学生”、“教师—学生个体”的交往而组成。课堂教学的形式,往往表现为教师向全班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课堂,即使教师偶尔提问,也是教师与单个或少数学生之间单一的交往,不是教师学生间的多向交往,学生间的交互式交往更是严重缺乏。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学活动的道具,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2是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稍微注意一下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一般模式不外乎为:“复习旧知—传授新知—课堂总结—巩固新知”。该模式反映了学校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又一弊端—以传授知识为本位。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其它方面的教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沦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即便是在知识传授中,也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掌握知识等同于记住知识,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记住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教师问题的设计也都是一些记忆性的陈述性知识问题,学生只要略加思索就能回答,在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让学生记住现成的结论,轻视整个运算过程的推导。认为只要能应用结论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是用什么办法推导得出的就无需去了解知道,需要思考的一些程序性知识的问题,教师总是一概避而不问,这样,这种枯燥乏味的知识记忆式教学,严重违背了学习规律,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落千丈,导致课堂气氛低落。
3是以完成教案为目的。根据传统教学的观点,课堂教学必须按照进度有计划地进行。每节课无一例外地要完成规定的课时教学任务。这样一课时紧接着一课时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的教案撰写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案中,往往是关注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的安排,至于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能力,教学中间需要哪些方法能实现目标,怎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并没有加以分析。这就使得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或通过模仿别人的经验撰写教案或抄写教案,至于怎样从学生的角度衡量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标能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等情况。自己心中无数,也没有真正的去钻研。由于教师在备课时,把重心放在了备教材和教案的编写上,就导致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 如何传授好书上的知识,如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如何控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忽视了学生的学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紧紧围绕自己的备课方案,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完成教案为上课目的,不是根据学生对象的变化和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时,教师就突然紧张而感到束手无策,无法调控课堂,只能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思维回到教师原先设计的方案中。这就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不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当然以上问题的存在我认为不完全教师,更多原因在于:传统教学的功能是传授知识,教师处于知识垄断的特权地位,试图包揽教学过程的一切。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他们很少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更无法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抑制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大计。
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的关键。笔者认为教师在思想上要做到:
一、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激活思维;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三、努力精心设计课堂,促进迁移。
一、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激活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不限于知识传授,而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完整的统一体。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让学生机械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意义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加强知识过程的教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大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频度等方面的训练。一方面教师要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善于提出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争辨、评判,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和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时,教师不能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对于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创造性的见解,我们应该倍加爱护和引导。因为这些见解是学生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如能得到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体验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互为依存的一个活动的两个层面。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之上,要实现“教”的目标,需要“学”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因此,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此外,教和学的充分开展依赖于教学交往结构的完整。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忽视师生的双向互动,更不用说调用生生交往这一资源的作用。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调动学生个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注重生生合作,群体参与这一资源的建设性功能。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开展学生集体合作学习,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有利于发挥合作学习的整体功能,有利于调用生生交往这一资源的作用。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而且也使得他们的情意发展、社会性水平大大提升。当然,根据需要,我们也可以尝试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三、努力精心设计课堂,促进迁移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具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运用知识的同化理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同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观念进人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作准备的传觉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新旧观念的同化过程。根据这个理论,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总是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实际掌握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越多,则越能顺利地获得知识,即学习的正向迁移就越顺利。这就要求教师应在系统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备课。备课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不是象以往那样从备教材出发,即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案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哪些使能目标,分析学生达到最终目标时需要哪些支持性条件,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这样,我们的教师不但知道每个步骤怎样教,而且还知道每个知识点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避免教学过程出现只重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的情况。当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撰写的教案仅仅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依据。
在行动上就是要按照乡中心校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就是模式是:
1、新课导入;
2、设定目标;3指导自学;
4、交流反馈;
5、提问导学;
6、组内探究;
7、达标检测;8预习引领。八步式教学。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并创设新情境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导入新课,让新课导入与学生基础零距离。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创设问题情境,引人入胜,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使学生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创设实验情境,观察体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设定目标——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结果,是教学行为的指向与教学评价的尺度。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学目标这只无形之“手”,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定向作用。同时,它也是检测最后教学效果的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环节师生双方都要明确教学目标,呈现目标时牢记目标,自学时围绕目标,反馈时深化目标,测评时巩固目标,小结梳理时总结目标。设定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功底的重要体现,它显示了导教导学的功能,为学生提供认知学习的方向性与指令性,其中学案的编制或基础问题的设置等是重要手段。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编制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书,从而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自主学习。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和兴趣,本环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性问题,难度不宜过大,要让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解决。
课内自学——解决问题
教师用教学媒体展示教学目标、针对目标提出系列程序性导读问题后,让学生自读教材,教师进行巡视、答疑、辅导。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较一般性泛读不同,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能明显提高,思维活动的局限减少,其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材料的分解、编码、重组时精力集中,阅读速度加快,识记知识较多。学生对照目标自学,领会教材内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努力做到“三到”,即手到、眼到、心到。在阅读方法上要分三步提高,即粗、细、精三个层次阅读训练。要求粗读知大意,细读钻字眼,精读明要领。同时要求做到“三标记”,即用“?”记疑难;用~~~~记重点;用———记需理解的注意事项、方法与技巧。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重点对困难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并调整后续教学的目标和进程。交流反馈——暴露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对教师呈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交流,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问题理解透彻。学生交流评价时,其他学生暴露的问题是矫正补救的核心,也是学生展示才华,迸发智慧的关键,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学生质疑,自评互评,也可以是小组互评,竞赛对比,教师进行精要评价。
提问导学——深入问题
本环节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让学生在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中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惑的地方,师生一起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开始小组讨论。通过生生间讨论、交流、互动与对话,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深入问题,提高创新思维与质疑能力,最终领会科学的实质。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中易错、易混、易漏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不讲学生自学能学会的内容、不讲怎么讲也不会的内容。
6课内探究——动手实验
本环节是第5环节的辅助部分,教师在充分理解科学探究目标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好探究教学,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探究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教师是探究教学的“向导”,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已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争取做到自己能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设置探究的梯度,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管理好探究活动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的内容和想法,总结探究的结果,不断扩展自已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最终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达标检测——检验效果
在新课结束前几分钟,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互检互测。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组一起编写好学生的练习题,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可让学生各学习小组或同桌邻桌交叉评定,记载测试效果,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练习题尽量要结合生活实际,且不宜过难,要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8预习引领
引导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四篇:多媒体与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多媒体与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1.前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但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不知道如何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它通过丰富的信息汇集把文字、图像、声音与数学学科内容有效整合,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明化,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对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
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2.创设问题情境 走进生活实际
“数学问题的探究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的优化组合,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人手,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当学生对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感到欲求而不解时,就会去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用2-6和乘法口诀求商”时,笔者利用课件先展示了一个童话故事。兔妈妈从菜地里拔回12个胡萝卜,它想给每只小兔分3个胡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画面上出现兔妈妈着急解决问题的表情)这时再借机激发学生思考:“兔妈妈想请同学们帮它解决这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她吗?”学生们欣然接受,经过激烈的讨论很快就找出了3种解决办法:①1只小兔分3个,2只小兔分6个„„4只小兔分12个;②第1只分3个,第2只分3个„„4只正好分完;③乘法口诀:三四十
这样借助电教媒体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沟通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时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学习情景 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的精髓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经常看到在数学课上,学生往往只学习了数学知识,而对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却关注不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实验”具备一些特殊功能,比如:绘图、列表等,这些功能为突破数学抽象性所造成的学习困难创造了条件。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活动中,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帮园林叔叔算一算平行四边行草地的面积”这一生活情景,再借助F1ash动画课件“拼、割、补”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感悟到“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4.创设生活情景 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多数学化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必须擅于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具有发散性、趣味性的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长度单位问的换算时,首先运用幻灯片展示出一些图形,比如:大桥、长江、黄河、条形磁铁、圆珠笔„„让学生来认识这些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想知道它们的长度吗?这些长度怎么得到的?”对于这些问题有些学生会回答:“用手中的直尺来测量。”“不能量出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查看或者查阅资料书,了解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学生明白了它们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千米等,最后引出这些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问题。这就给了学生一个用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机会。
5.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赋予抽象的数学课堂以灵动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够充分运用电教多媒体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处理好现实的直观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有效生成高效数学课堂。
第五篇:浅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小学数学的结合
浅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小学数学的结合
黄启东
(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
甘肃
定西
730500)
内容摘要: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是改进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们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也可以转变教学方法。既然如此,实现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小学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结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小学数学要求学生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要有效的结合起来,这就必须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正是这样一座桥梁。所谓结合,不是简单的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也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多媒体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与小学数学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相结合,有效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形式。这样可以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设计出一幅幅更美丽的图案,以便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这一课时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漂亮的已经设计好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拼一拼,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设计好图案,并到投影仪下为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美丽的作品,这样就将一个枯燥欣赏,独自设计的教学转化成了全班共同参与,学生自主设计,大家共同欣赏评价的有效活动,这是一种有效的互动,也变成了一种游戏教学,学生不仅乐于参与,并且收获也会不小。所以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可以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可以转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要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形式。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结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如:在教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节课时,整堂课要体现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其算理,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把学生自然引入新课,并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学生有用摆小棒的,有用画图的,也有用计数器的等等,再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示自我,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会轻松地探究到本节课所以掌握的知识,再安排一些游戏形式的课堂练习,通过游戏活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机也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多媒体和学生产生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所以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诱发学生独立、深刻地去思考,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扩大课堂信息量 网络也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的来源,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如教科书、实验仪器、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和影视音像等可以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选用教学资源进行有目的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变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便于接受,不需要为大量口舌还讲不清楚,从而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还使得我们对多媒体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能真正实现教学的差异性,兼顾不同学生不同需要,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我们要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合作探究的的能力。相信随着教学时间的深入,我们在这方面的运用会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