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的学习体会
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的学习体会
上周末,我有幸和学校里的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去xx一笑参加窦桂梅团队带来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议,听取了窦桂梅团队带来的单篇经典教学、群文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和整本书教学四种不同教学模式的观摩课和基于四种教学模式的相关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讲课的六位教师,讲课风格各异,各有深入研究。现在我就谈谈我从中获得的关于主题教学的一些感触。
一、基于“语文立人”这一价值定位的“1+X”课程 窦桂梅教师团队展示的不同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观摩课,都是把“语文立人”这一价值定位做为课程的出发点。他们认为语文是指向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母亲,并注定儿童的一生。他们认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情趣、学会改变、家国情怀。他们倡导的四种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思想的。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目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与学纵横关系系统,整体“立人”。
他们同样认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既有语言的听、说、读、写作为基底,但同时又认为语文主题教学有高位的精神价值引领,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与学纵横关系系统,整体“立人”。所以,他们将这种思想与实际相结合,认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外显目标就是“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在窦桂梅教师团队的观摩课,都是以此为目标进行展开的。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给学生明确主题,让学生带着主题去阅读,教会学生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例如王玲湘校长在讲《朝花夕拾》的时候,向学生提供了关于浏览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去提取信息,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体验自己总结的成就感。
三、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学生越来越不爱读文学作品。教育部门虽然已给中学生提供了许多“文学作品必读篇目”,但真正去读过的同学很少。窦桂梅教师团队的这几节展示课,让我感觉到他们只是在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一个任务,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查找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方法,而不是等着老师将整理好的、现成的方法展示给你。就像《鲁迅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引导学生鲁迅博物馆的建立需要有什么准备、展示什么,这一现实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手里查找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主题等等内容。听完这节课,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孩子们建的鲁迅博物馆的雏形了。
四、语文主题学习是以“工具撬动”为途径的 清华附小这几位老师的展示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板书不仅仅由粉笔字构成,而是借助一些卡片,将关键信息写在上面,通过一些卡片位置的波动来体会文章情感等等的变化。例如窦老师在讲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就是通过工具位置的变化,让其中的情感不说自明。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这几位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创新地运用主题学习的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第二篇:清华附小1+X课程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参加清华附小1+X课程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
教学观摩活动(2016.3.27)所思所悟
窦建斌
1.一个教师绝不能仅仅关注本学科知识内容,要关注多学科、跨学科(学科间)的教学联系、教学思想。
2.清华附小“造就完全人格之教育”,暨“成志教育”。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即(1)身心健康;(2)善于学习;(3)审美情趣;(4)学会改变;(5)天下情怀。
3.清华附小教学中的“三个超越”思想,即“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4.清华附小1+X课程之“优化整合”,其中“1”包括:语言与人文;品格与社会;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X”包括:学校个性课程;班级个性课程;学生个性课程。
5.领导可以“一日蹲班听课”,发现“如果各学科教师的思想是零碎的,那又怎样要求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呢?”各学科教师之间必须要有所沟通融合。如《皇帝的新装》一课融合:英语、语文、戏剧、话剧、油画。如《雪景》融合语文、美术、歌剧《白毛女》、音乐《铃儿响叮当》。《数》的概念可融合:数的演变历史、语文古诗《一去二三里》、生活中的数字、门牌号码、球员秋衣号码等。学科间的融合一定要把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体育+美术„„不要割裂联系,知识融合避免重复浪费。
6.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为“三个一”目标,即(1)一手好汉字: 正确、规范、美观;(2)一副好口才:倾听、表达、应对;(3)一篇好文章:读懂一篇好文章(理解、统整、评鉴)、会写一篇好文章(积累、观察、运用)。
7.每堂课后教师可以列出“延学单”,让学生去搜集掌握与本节课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
8.语文教师可做“一周跟班”观察,认真观察一下不喜欢语文但喜欢其他学科孩子的课堂表现,也许会有不同的收获。
9.老师们往后“退一退、撤一撤”,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硕果。(让孩子们自己来选择)。10.在孩子节目被拿下流眼泪的瞬间对孩子说:“老师的心胸不是窗户的缝隙,而是窗户外的天空啊!”孩子随即转忧为喜。11.12.教师必须先走进儿童,先理解儿童,然后再学科教学。“消弭式”的教育,强调“学科内、学科间、跨学科教育的润无声”。13.14.先解放老师,然后再去解放儿童。
德育工作“六大主题”课程,即“言行得体;自律自强;用于担当;尊重感恩;协商互让;言行得体”。15.教师每天都要想:“我的教育痛点在哪里?”教师要关注不同生的转化问题,把“职业”看成“命业”。16.17.18.课堂是遗憾的艺术!预学——共学——延学,延学单的使用。要关注孩子的“实际获得”。
建议老师们“课上前10分钟,老师把嘴闭上,认真倾听孩子们的问题是什么?”(一个一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学会倾听儿童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19.20.21.22.要锻炼孩子们“搭台补台”的能力。看不见的思维要体现在看得见的工具上。教师要不断追问学生:“你还发现了什么?”
课外阅读要让学生牢牢记住作者姓名、国籍、主要作品、主要内容、主人公等。23.24.让学生推荐书目,要说出推荐理由、主要内容有哪些。征集学生的“笑脸照片”。
第三篇: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心得体会
清华附小1+X课改 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心得体会
山东省庆云县实验小学
刘艳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人生路上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我谨慎地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浅薄的教育阅历。
这次德州窦桂梅团队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对我县“单元整合,海量阅读,读写并轨”课改模式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活动共有七位专家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清华附小的1+X课改创新成果,我有幸亲临现场,收获颇丰。借此,我简要向大家做以下汇报。
一、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
“全民读书,阅读经典”已经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此大前提之下,清华附小的窦桂梅老师带领的团队给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要求学生阅读100本书。这听起来好像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但是他们却做到了。这次,窦桂梅老师在她的阅读推荐课上给孩子们推荐了十本书,课堂紧紧围绕“奇遇”推荐。在书中,作者安东尼·布朗根据十个经典儿童文学故事来创作插画,把所有角色都替换成大猩猩,而原著主人公正是威利本人。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看似调皮冒险,却与相对工整难啃的文学著作碰撞出火花,让文学艺术展现出另一种新鲜的风貌,呈现出有趣且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她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本书的主人公,还给学生带来了彩笔,画纸,让学生大胆进行创作,把自己推荐的理由,书目图片都制作在卡片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创作到台上去展示的时候,他们一个读,一个高举图片,让台下的学生猜书目,课堂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同学们双眼放光,兴趣盎然,早已经按捺不住想要阅读的强烈欲望。
改变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就要从阅读经典开始。窦老师推行全科阅读,即每周必须要有一节语文阅读课,数学阅读课和科学阅读课,阅读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窦老师推荐阅读的方式别具一格,推荐书目的数量也是我所见之最高。近两年,我们学校也在大力推行“海量阅读”活动,学校也为全体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为此,我积极践行学校要求,利用阅读课,早读,晚上亲子共读活动,周末、寒暑假等的时间让孩子们大量阅读。阅读书籍从语文《同步阅读》到经典小说,再加上同学们订阅的《当代小学生》,《创意作文》等的优秀书籍,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积累。虽然我也一直在努力,但与窦校长比起来,真是愧叹不及,所以我们还要好好研究窦校长1+X课改的研究成果。
二、“群文阅读”贵在践行方法渗透。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主题相似或相同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教学,等同于我县的单元整合课程。熊忠雄老师是“市十佳班主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他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了《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跨越百年的美丽》,《梦圆飞天》三篇课文。教学中,他先是对《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这篇课文进行深入地分析,提炼出形、事、情三个方面,然后列表后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学习,最后学生汇报展示。
这种方法是教一篇课文,学一种方法,再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其他课文中。这正好与教研室王主任所提出的教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放在同类课文中进行印证的观点。正所谓“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我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在我们教学拓展阅读课,即学习课文之后进行拓展阅读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先选典型文章重点分析,再将方法加以运用。这样,一天天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学到更多的解决语文问题的典型经验。
清华附小的林长生老师说:“阅读是最好的整合母体。”让我们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方式,让阅读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我想“单元整合,海量阅读,读写并轨”教学改革,将在不久之后,在这里开花结果!
第四篇: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 汇报交流材料
“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汇报交流
2017年5月20日,我在榆林高新一中有幸聆听窦桂梅老师的单篇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清华附小的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亲自执教的示范课,她的课堂,一串串妙语连珠的话语,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引得观摩的老师掌声不断。我觉得听窦桂梅老师的课,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
这次的听课,我的关注点是生成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这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篇课文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在窦老师的带领下,我亲眼看到生成课堂的原形。我感触最深有以下几点:
1、让我震撼的是窦老师充满激情的驾驭课堂,行云流水般带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课堂中成长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真正的做以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课堂理念。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走进教材。
2、这节课的课堂设计非常独特,每个环节都紧密相扣,质疑开启本节课,如出示课题时:先板书阿长,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快速找出阿长其它的5个称呼都是什么?然后写《山海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目的,在于训练高段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接着又抛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文本的第二次阅读,然后对关键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接着进行汇报。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生的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拔,使学生有条理的完成汇报任务,而当学生没有勇气登台时,她富有煽动性的语言,点燃了学生表达的激情。从最初的胆怯羞涩不敢表达,慢慢的主动积极的表达,我的确看到学生在慢慢的成长。但在窦老师循序善诱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求知的小火苗在慢慢的点燃。整个环节围绕“阿长”的故事,找出少年鲁迅对阿长的印象或感受。紧扣文本,提取鲁迅对此印象或感受的依据。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窦老师强调的效率,1分钟,30秒钟等这些时间的指令,让我想到了高效的课堂。在学生汇报时,窦老师时而等待,时而善诱,她所有的技巧,仿佛巧夺天工,看出设计好的痕迹,此时,我不得不佩服窦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快速的提炼出“切切察察、摆成“大“字、逼吃福橘、买《山海经》、谋害隐鼠等等几件事,然后在相应的事件后面,让学生找到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不太佩服、无法想象、不耐烦、敬意、麻烦等。我原以为到这个环节,课堂已进行三分之二,但是没有想到,她在黑板上画一个坐标,坐标点的上方为正(我对阿长的态度喜欢),下方为负(我对阿长的讨厌。让学生通过事件的感知判断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学生只把买《山海经》这一件事摆在正方,其它的几件事摆在了负方,在这个时侯,窦老师看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我写人时,都写优点,为什么鲁迅在写阿长时,却写了这么多的缺点呢?(学贵有疑)这些事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我们应抓住重点事件来讨论?再次利用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围绕(1)逼吃福橘;(2)摆成大字,为什么是无法想像?任选一件事,寻找依据。然后小组分享汇报。此过程通过人物扮演的对话,用情的读对话,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朗读,在用情的读中品悟阿长在每件事背后真的用意。引导学生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观摩,我发现窦老师在教一篇课文的时侯,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这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或许这就是真正”生成课堂”的魅力!
我感动于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窦老师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总能回到课的预设中去。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
我感动于窦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每一堂教学实录中,我能看出窦老师提倡的是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的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的是课堂的“文化含量”、“思维含量”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的。“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渊博的知识广度,根植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教学深度,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都将成为指引我前行的力量。
窦老师就这样,一点点激发学生的信心,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激情,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洞开了思维的空间。正如她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很爽,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最后我想用窦桂梅老师的经典语录做结尾:“让语文有激情,让语文有生命,对待孩子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给老师。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本节课,学生以不同形式分组交流各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此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此活动,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他人的视角正确评价自己的实践成果与实践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此环节,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学会与他人共享研究的体验与体会,科学合理的评价实践研究成果。
二、活动准备:
1.通过亲身体验,写好体验日记。
2.根据同学的感受和爱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组内回忆、交流实践活动过程。
(三)分小组上台汇报。
1、互助小组汇报。
小组长吴爽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本组搜集到的纸样及纸的不同用处。
2、快乐小组汇报。
小组长公付鹏熙向大家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和生产纸张的过程。
3、进取小组汇报。
组长闫意超向大家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及油纸伞、春联、纸风筝、纸灯笼文化特点。4.、学习小组汇报。
组长路倩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展示折纸作品,介绍作品折叠方法。
5、.群星小组汇报。
组长刘小坤向大家介绍小组调查纸张浪费情况及调查数据,提出节约用纸倡议。
四、评价交流。
1.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学生们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具体表现,对自我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2.学生互相评价:
可以同一研究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成果展示课让我和同学们更加喜欢综合实践活动了,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各个小组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动。希望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你们能更好地锻练自己,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