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马原实践教学安排

时间:2019-05-13 04:3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11-2马原实践教学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11-2马原实践教学安排》。

第一篇:2010-11-2马原实践教学安排

2010-201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占20分。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采取菜单选择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作业,按要求完成。

一、实践活动安排:

1、每8人分成一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作业。每组选出小组长一名。最好在一班中间分组,如果跨班分组,一定要在小组名单中写请班级。

2、实践教学题目共15题。每题可由2个实践教学小组来做。若出现多个小组选择了相同的题目,则小组之间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由教师主持抽签决定。

3、时间安排:社会实践作业完成时间为从本“安排”公布之日起的8周之内(即第9周上交作业)。学生首先要在三个星期之内选定实践作业题目,第三周第一次课上,由各班班长统计每班小组组成情况(包括小组长和小组成员的班级、姓名和学号)和选题,并上交教师。第四周最后确定分组情况和作业题目。第九周上交最后作业。有特殊时间要求的,按其规定进行。

4、作业的格式要求:作业包括论文和课件(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来做)。最后上交的纸质作业用A4纸打印,字数一般为2500字左右。课件正式页数不少于10页,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制作中要有图片或音像资料等作为文字观点的辅助说明,以做到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所有小组在作业的封面写清楚小组成员的班级、学号、姓名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

5、作业考核:由一人课堂讲演,其他成员负责回答问题。根据课程进度安排课上讲演时间。成绩根据小组和每个人的表现决定。

二、实践教学题目

1、走近伟人。读马克思、恩格斯传记,讲故事,写感想。要求:写清所阅读书籍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所写故事要在文后著名出自哪个章节和页数范围。

2、“郁闷”与“解闷”。调查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矛盾、问题,并就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解决策略。

3、专业理论中的辩证法。此为大的范围,需要在其中确定具体题目。

4、生活、学习中的辩证法。此为大的范围,需要在其中确定具体题目。

5、现代科学方法与辩证法。(此为大的范围,需要在其中确定具体题目,如系统论与辩证法、控制论与辩证法等)

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此为大的范围,需要在其中确定具体题目,如周易与辩证法、《道德经》中的辩证法等)

7、探索真理的方法。读科学史或科学家传记,总结科学认识的方法、要素、规律等(只要一个方面即可),联系认识的本质、认识运动的无限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等其中的一个原理谈感想。要求首先写明所读书籍、文章、报告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8、寻找榜样。寻找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榜样,介绍他的事迹,分析他的精神。

9、我与环保。可写成论文、进行调研或举办活动。若调研,要求上交调研报告;若举办活动要求上交活动计划、活动过程记录和活动总结。

10、从2010年抗灾中看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11、大学生流行语与大学生心态。可写成论文或进行调研。

12、上海世博会与创新精神。

13、从文化方面看上海世博会(选取一个角度,如文化理念、文化意义、文化内涵等)。

14、影评。可选取任何一部电视剧、电影甚至动漫、游戏,就其主旨、观点进行评析。

15、读美国人权报告看资本主义民主问题;或介绍、评价某国民主制度。字数不少于2000字。

四、注意事项

1、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单纯讲述原理或单纯叙述事件都属于不合格的作业。

2、要求用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篇文章中用多个观点分析若干问题,重点不突出也属于不合格的作业。

3、根据选题指南给定的范围,自己拟定论文的具体题目。论文题目要小、2 要具体,分析问题要深入、丰富。

4、文中引用他人或其他文章观点要在文后的注释中注明。

5、一般情况文章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进行,体现文章的真实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6、课题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要体现出不同的分工,如:文章书写者、课件演讲者、回答问题者、问卷调查者、搜集资料者、拍照录像者等。

7、课堂演示时间5——8分钟。

8、严禁抄袭,一经发现,作业按0分记。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2011年2月21日

第二篇:马原实践课教学安排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实践教学安排

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配合理论课教学,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确定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调研活动。通过实践调研,努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开展全学年范围内的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及汇报活动。调查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参考教师给定的调研内容。

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查时间:第六教学周

二、参加人员:2012级全体本科学生

三、调查结果:调研报告

四、调查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等,组织学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参观考察或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工厂、城市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材料,运用所学习的哲学原理进行思考、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结束后,需上交一份3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作为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

本次调查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实践教学安排,对象为2012级全体本科生。学生以4-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组内要进行明确的工作分配,对所选题目进行实践调研,研究方式自选、题目自定,写清组内成员的姓名和学号以及明确的任务分工。所有小组应该按时完成调研作业,调研报告采用A4纸打印(含电子版)于六月初上交。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2013年9月

附件:学生调研报告标准格式要求

1、文章采用A4纸打印,页面设置:上、下、左、右2.0。行距1.5倍行距

2、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

3、文章封面除论文题目外,还要标注组内成员的姓名和班级学号以及明确的任务分工。

4、文章正文前要有摘要和关键词,后应附参考文献。

具体格式参看如下例文:

大众文化内涵理解的三个关键问题及反思

作者名

摘 要:大众文化作为工业社会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如何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是理解所有大众文化现象的关键。本文从什么是大众入手,分析了大众文化的内涵,进而从是什么决定着大众文化;如何看待商业化和产业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对大众文化的内涵做出了自己阐述。关键词:大众文化; 大众; 内涵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但是,当我们走近“大众文化”时,便会感到这是个容易引起歧义性理解的概念,而对于所有大众文化现象的解读,都离不开对这个概念本身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这一概念,首先需要对“大众”进行清晰的界定。

一、何为大众与大众文化

1994年,奥苏利文等人编纂了《传播与文化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写到大众文化,称大众的含义是民有、民享、为民所喜闻乐见。大众本来是“善”的同义词,就词源上看,大众不是泛指普遍民众,而是用来指民众的绝大多数,它的对立面是富人阶级、特权阶级和受到良好教育的阶级。因为后者是前者天生的敌人,所以大众一词在他们那里,自然而然就成了粗俗、低级、庸俗的同义词。法兰克福学派则是认为“大众”是现代工业组织将民众非个性化,同一化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大众化”的过程。在阿多诺等人看来,现代社会中民众的本质就是他们的固定不变的大众性。这种单质、固定不变的“大众”观受到英国文化研究者的反驳。他们认为“大众”或“民众”“人民”这类概念表述的是一种价值,一种相对的立场,而不是经验性实体或固定本质。而且,“民众”也并不是单质的整体。所谓的“民众”实际上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由具体利益关系,政治立场和社会联系形成的群体,是一个杂多异质的关系组合。美国文化批评家麦克唐纳则认为大众就是一种文化上的群氓,彼此之间毫无联系,而只是同某种遥远的,抽象的、非人文的东西发生联系,大众故而是孤立的原子,大家是千篇一律,无分彼此的。尽管对于大众的观点不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各派的理论阐释中看出“大众”的一些根本特性。

1、大众文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英]C·P·斯诺:《两种文化》,陈克艰,秦少虎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2][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3][美]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引》,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4][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 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12_16页。

第三篇:2012马原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教学安排(6-8学时)

一、自学第六章、第七章,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自学内容及资料撰写小论文。要求字数1000字以上。

论文题目参考:

1、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怎样的再认识?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神圣化及其后果是什么?

4、共产主义是“空想”吗?

5、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理想性?

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7、论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艰巨性。

8、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找一个身边出现的关于医患矛盾的案例,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某原理进行分析。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三、交付时间:第15周。

四、不允许打印,统一使用A4纸。

第四篇:马原实践

实践内容

一、讨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的哲学定义:价值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有用和有害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世界万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是每个具体事物都具有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价值是具体事物具有的一般规定、本质和性能。人和具体事物、主体和客体、事情和事情、运动和运动、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统一是价值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在哲学上,价值首先是一个关系范畴,其所表达的是一种人与物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即事物(客体)能够满足人(主体)的一定需要。其次,价值又是一个属性范畴。价值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属性。首先,价值具有社会性或者主体性。其次,价值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再次,价值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综上所述,价值是标志着人与外界事物关系的一个范畴,它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外界事物的客观属性对人所发生的效应和作用以及人对之的评价。所以,任何一种事物的价值,从广义上说应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事物的存在对人的作用或意义;二是人对事物有用性的评价。(1)人的价值 ①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对价值的理解:

1.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对人的积极意义。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2.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

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②人的价值的内容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自我价值)③对人的价值的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什么。(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理解价值观:

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B.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小结:

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务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什么是价值评价,价值评价的意义?

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或称为评价性认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的评价。简言之,即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它有别于对事物事实的评价。因此,价值评价的前提是价值事实和人们的

价值观。事物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以及人自己对这一情况的感受和理解是怎样,他的评价也就怎样。这就是评价所反映的对象。评价反映的对象也叫“价值事实”。

要理解概念,从这两方面来理解:

1,评价依据于客体自身的属性。所以评价一个事物,总是围绕着这个事物来进行,根据其自身具有的属性来进行评价,要注意的是,事物的属性往往是多方面的。

2,评价还来自于个体的特殊的经历经验和知识。这是从主观意识的角度来说的,每个人都不同,在评价的时候毫无疑问会渗入个人的主观意识。

因此,价值评价要考虑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的;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以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知。正确的评价各种事物的价值是必要的。就拿人生观的问题来说明吧!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即从以伦理道德及其理想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轨迹

第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教师更多地以自身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而不是真正地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作为自己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从而削弱了教师道德示范作用和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学生则更多地以自己所掌握的、超越教师传授范围的知识和信息出发,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举止进行审视、判别和接受,这使得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削弱,进而使原本稳固的师生关系受到挑战。

第二,个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向的融合促使师生双方都开始更多地关注在双方关系中个人价值的体现。例如,部分高校的部分教师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惜以牺牲学校和学生的集体利益为代价,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教师在学生中应有的良好形象,消解了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第三,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社会主流价值观中世俗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地位和影响的不断提升更是直接导致了高校师生关系的世俗化和物质化。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不再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的事业来看待,而是将其作为谋求更加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的手段;不再将自己所面对的学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去关心、爱护和培养,而是将其作为可以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源泉来对待,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放在世俗的标尺下衡量,并将衡量的结果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依据。另一方面,以世俗化、物质化的价值观为基础,在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招生分配体制改革的多重影响之下,高校的许多学生更是将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定位为纯粹的知识买卖关系,认为教师就是知识商品的出卖者,自己是购买者。在这样一种观点的指导下,学生必然会失去对教师的基本的尊重与认同,而将自己放在商品买卖关系中顾客“上帝”的位置上,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失去伦理基础的苛责。以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师生关系必然出现淡化、疏远、冲突、对抗甚至是激化的现象。

事实上,无论一个社会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其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之间始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期间,中国的社会主流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主导价值观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但是,这种高度的一致性是处在高压状态下的表面的稳定,其内部实际上潜伏着极端不稳定的变革因素,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这种被压抑的极端不稳定的因素以缓慢的速度逐步消解,而不是瞬间地爆发。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自然地回复到其应有的状态:由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保持绝对一致的一元价值观向由社

会主导价值观引领的一元价值观和由大多数社会成员实际认可的多元价值观共存转变;由只强调集体利益忽视和排斥个体利益的整体价值观向既重视集体利益也重视个体利益的价值观转变;由只强调社会理想讲求无私奉献的理想价值观向既强调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又承认世俗利益的需要的价值观转变;从只强调精神激励的社会价值观向既重视精神激励又重视物质驱动的价值观转变。

4.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从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到价值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价值取向趋于社会与个人兼顾、奉献与索取平衡,价值评价标准更加现实化,总体上呈现出多元、矛盾、困惑和不稳定的特点,同时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移。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正确的方面

1、正确积极的政治态度。当代大学生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受了我国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肯定的。经过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大学生认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赞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一味地坚持错误观念,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理性态度,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当代大学生善于接受和运用新生事物及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维护国家发展的良好的思想态度。

2、主动务实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的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

育的束缚,开始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增强,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强烈的民族观念和集体观念。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祖国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效力和争光。【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不正确的方面

1、在衡量价值时不能分清孰轻孰重。一些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简单地等同于个人的知识或一技之长。他们忽视了思想品德所具有的价值意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知识的多少,能力的高低,智力的强弱,的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思想品德的锻炼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2、功利思想,拜金主义的兴起以及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存在。一些大学生以有用或功利为标准,讲求实惠而轻视理想,注意实际而忽视理论,追求功利而忽视贡献。在一些的大学生看来,自我价值就是自私自利,钱是万能的,金钱至上,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从而陷入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误区。更有一些大

学生过分看重物质享受,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这里。他们将大量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有的为了达到物质上的享乐,甚至不惜损害人格、国格,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的大学生,对周围事物经常抱怨和指责,对社会发展、祖国前途漠不关心,对政治学习、社会活动、集体活动厌倦,无所用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从而导致了价值偶像的的错位。

3、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应该维护祖国统一而且坚决同民族分裂活动和势力作斗争,憎恨甚至仇视一切污蔑和凌辱中国的事情。但是大部分同学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空有一腔热情,却几乎不付诸实践。大部分人都只对国际交往的不平等、腐败现象、就业困难等现象极度的愤恨,但是很难要求他们以积极地态度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更有的同学从来不关心我国的整体现状,也无心改进甚至促进大家的民族精神的进步,对相关实事信息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不读书读报,在网络上也从来不关注相关信息,对国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4、诚信缺失,缺乏责任意识。诚信是每个人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但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表现是很令人担忧的,考试抄袭之风在校园蔓延,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屡见不鲜,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表现为在简历中提供虚假材料,如伪造证书、编造社会实践经历等,在面试中自我拔高,对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还有一些人随意毁约,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有这些,暴露出的深度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离。而责任意识的缺失包括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盲目夸大自我价值,片面追求自我发展,他们的学习目的从单纯的一张文凭转向校外竞争激烈的实际生活,人生价值取向表现出不确定性和不正确行。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一切以“我”为中心。当集体利益与个

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利益。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工作轻松稳定等。

要求:1.分组和分工(8~10个同学为一组)

2.讨论结果观点阐述

第五篇:马原第二次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第二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一、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论文及备选题目

1、马克思主义离现实有多远?

2、网络淡化还是密切人际关系?

3、对世界各国成立孔子学院的理性思考

4、罪感文化与乐感文化

5、恐怖主义是否会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6、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7、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8、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冲突的文化根源

9、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

10、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二、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1、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阐述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要求文章言之成理,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努力体现自己的理论素养、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

2、任选其中一个题目,也可自选题目报任课教师同意(邮件方式)。

3、字数在2000以上。

4、用A4的打印纸,正反两面写,必须手写,打印者没有成绩。纸张的上边距留3厘米,左、右、下边距留2厘米,学院、学号、姓名写在大标题的下面一行,便于统一装订存档。

5、交作业时间和方式:第十四周(12月9-10日,上课时间交学习委员)。

三、学生论坛:备选安排

1、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课内或课外2学时举办学生论坛。

2、每个班推荐优秀者上台演讲,具体名额由任课教师确定。

3、论坛方式:主持人(男女学生各1名)围绕选题安排论文作者发言、听众提问、讨论、总结;教师最后点评。主持、发言计入平时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3年11月17日

下载2010-11-2马原实践教学安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11-2马原实践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特别说明: 1.马原四次平时作业均在本方案中选取,不再另行布置。 2.实践教学具体时间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表自由裁量。......

    马原实践教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报告科学中的辩证法 小组成员列表 论文正文: 辩证法之于科学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辩证法的创立者被亚里士多德认作是爱利亚学派......

    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特别说明: 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采取组合菜单方式,要求学生根据组合菜单按要求完成。 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本期实践教学采用......

    马原实践教学作业

    问卷调查: 网络时代的正能量传递 〖你好,非常感谢你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请你耐心回答这份问卷。本次调查所得数据仅用于研究之用,请放心填写。〗 1.大学以来,游戏和睡觉占掉你......

    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原学生讲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指导方案 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进行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始终是我们的教学宗旨,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原》停课安排

    因开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停课2周,请同学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具体实际,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或调查: (1)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的心得体会;......

    马原实践心得

    马原实践心得 经过一周左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我感慨颇多。它让我看到了河海大学学生们的某一面。讨论、决定课题、遇到的种种情况还在脑中盘旋,感谢这次的实践活动给......

    马原实践报告

    《中国哲学史》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冯先生认为,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