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心得体会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也许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了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会得到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每天微笑着面对别人,包括我们的好学生,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我们的努力也将是最美的。
我从事过低年级语文教学,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纯洁而无暇,他们需要老师最无私的关怀和爱护,我们只有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去爱护每一个孩子,用我们无私的真诚去培育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
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有感情朗读。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范读。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二篇: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的五月,我参加了网上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天地万物,以人为贵”,“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也许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了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会得到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每天微笑着面对别人,包括我们的好学生,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我们的努力也将是最美的。
我从事过低年级数学教学,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纯洁而无暇,他们需要老师最无私的关怀和爱护,我们只有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去爱护每一个孩子,用我们无私的真诚去培育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
朗读训练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朗读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有感情朗读。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范读。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数学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三篇:学习《合理有效使用体育教材》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学习《合理有效使用体育教材》心得体会
通过对《合理有效使用体育教材》学习了解到。教材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基点为主要考虑来进行教学的。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明确教材的结构和要求。因为每个学校的环境和不同,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材内容不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不容易操作,教师还可以对其作必要的删减。当然,这些调整都要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应当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规律,选择教材中适合学生水平的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的良好的环境中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相应的体育技能。并且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有自己明确的认识见解。发挥创造性思维用活教材。在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心得体会[打印] [繁體中文] [字号:T|T] [收藏到: QQ 百度] [下载本文]导读: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文章“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心得体会”正文开始>>
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体会: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但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不满足了,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
免费
分享
创新
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如我在讲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活学活用,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数学课。我也觉得非常的慰藉。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四篇: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何墨荣
提出问题:
1、目前美术课存在以下现象:
⑴ 自创课程-教师上课自由安排,不用教材,以自己研究的、喜欢的、拿手的内容。认为自己擅长的就是内容。
⑵ 偏离教材-不按教材中搭建的知识结构安排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好上的,随意摘取部分内容,而自己安排的课程不能贯穿为体系。
⑶ 教学无中心-缺乏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捕捉不住教材的核心,抓不住重点。⑷ 教教材-没有把教材转化为课程,怕听课的人说重点不突出。欣赏课此现象更多一些。
如何解决:
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在课改深入发展的阶段,重新认识美术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如何结合实际使用教材;如何通过对教材的有效合理地利用,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引导教师认识教材、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我指导北京市教师参加 2007年无锡全国美术课展示时,要填写本课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年级,明确要求,在送选手参赛时,使用哪个版本教材、第几课。今天我们也要 展示与分析有效合理使用美术教材而取得成效的典型案例,使大家对“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给予重视。本课程以知识讲座、案例比较、教师对话、课例展示与评析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希望通过本次学习和完成课后作业,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将教材转化为课程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今天分四个问题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对美术教材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教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3.用活教材 发挥创造性
4.从典型课例看三维目标的落实。
一、对美术教材的认识
什么是教材,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包括教科书,视听、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是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教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美术课程标准》从几个层面诠释了美术教材的性质,帮助我们对教材进行重新认识。
1、美术教材在美术课中的地位——“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系。”
2、美术教材的定位——“完整把握《标准》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
3、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特点——“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4、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材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要用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理解教材 把握教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如何做。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教材。不只是看一本教材,要了解使用的这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教材特点。要看到每个学段 教材的课程内容,教材结构的纵横关系。明确“四个学习领域“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的编写集中了美术界、美术教育界的精英,其中有美术理论家、研究教育教学的专家,有一线教学优秀的名师。(图片:教材结构)
课改教材的特点是什么:新教材既有知识内容又有教学活动建议,有评价形式和内容,有思考讨论的建议,完成作业的多种途径,兼顾到不同学校的情况,有作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性。(播放: 16 册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材分析。2 分 30 秒。)
第二:梳理教材。把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理出头绪。分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吃透教材。教材传达给我们哪些信息,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学习。
第四:补充教材,整合资源。美术课这条最重要。美术教材篇幅有限,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处理教材、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教材。
利用教材,首先可以表现为“调整”、整合教材,变换教材中各个单元顺序。“整合”教材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形成自己的思路。
第五:把教材转化为课程。根据教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根据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及工具材料等多种因素安排课程。
三、用活教材 发挥创造性 目前的问题:
o 教师自己选择一些图片作为补充,有的不够恰当。o 有的课缺少教学环节。o 有的教师定的目标与教材不符。
如果我们重视学习、理解教材,认真备课,按照教材提示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一)认识教材资源,利用教材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各学段学生的美术素养都有目标和指标,这些都通过每册每课教材体现出来。
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基点,教材内容包括: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较少的篇幅中包含多方面的信息。展示了学习方法和过程。教材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材通过典型图片、说明文字讲解来介绍美术、知识技法,并告诉和提示教师教学思路。各课均设置一些栏目,提示给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习。如小组研究、小组活动(活动方式)、作业提示(解决难点)、小资料、小知识(相关知识)、画家论述(创作理念)、自我评价(学习收获)、回答填写(划勾)等。教材版面分析。
(二)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活教材
教材给了我们菜名和配料,如何炒才有营养,而且好吃,需要“转化”,即把教材内容变为合理有效地课程。包括课时安排,每课的环节、时间的分配等。
1、我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出有特色的课。
在美术教学中: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有自己明确的认识,见解。如,本课的主线是什么。知识脉络是什么。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以往的、需要复习的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活教材。怎样用活教材?要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我们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自身专长和学校办学特色,编写出本校美术教材,形成学校美术特色。
3.我们鼓励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是指面对同一课程,每个教师设计出自己的教案,不同地区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形成多条思路,展示课例,进行交流,这是教师间相互切磋,研究“合理安排课程”的非常好的教研形式。
(三)专家的话对我们的启发 .希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教材主题视觉因素的理解与认识要紧紧把握,能够更深刻地对美术文化和学科问题进行引导。.在演示方法、工具、步骤、意义、作用,为什么这样使用等方面,要能够更贴近儿童的心理,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范画的演示方面,要尽可能的规范,板书的书写,对材料的处理更加熟练,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与处理做得更到位。最后,希望老师们在专业上继续努力,对美术课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四、从典型课例看对教材合理有效使用和三维目标的落实
1.百变团花(小学)课件中体现的文化性,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有层次,有深度。
2.比较“服装”(初一)课的设计,看如何将教材转化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3.“奇妙的效果”(3 年级)课件,让学生乐于参与。4.线条的表现力(初中)。
第五篇:教材使用的心得体会
教材使用的心得体会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3 e d u 教育网 关键词
地理新教材 使用 培养 兴趣 合理取舍
摘 要
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展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各种能力。新教材还强调,教材的使用时,要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正 文
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和灵活性。即每一节都是以设疑激趣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能力,并在能力行程中巩固、发展兴趣。新教材还强调,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地理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新教材的实践,浅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 设疑激趣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这一点,在每一节的开头总是精心设计疑问,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求知的热情,培养了各种能力。善于使用,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书本上现成的以外,教师也可在其启发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更为合适的方法,已达到贴近学生、更好地激发求知欲。
1.1 实验现象激趣法
如讲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表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时,做这样的实验:一个盛满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时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为什么?又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
1.2 使用诗词歌赋作为引导
如讲到水循环时可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问:是真的不回来吗?若不是,是怎样回来的?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又如:为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1.3 谚语的使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学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讲到大陆性气候时,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如,讲锋面雨时可使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
1.4 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季风时,可以用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就可以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这样就可以把季风引出来讲了。
二 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新教材在设疑激趣以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自主钻研教材、探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教师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掌握独立研究的本领。同时发展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趣味,使之成为不竭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发展是以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传统的地理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寻新知识。同时,传统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的智慧品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2.1 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简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幻灯、电视录相、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适当开展地理演讲、考察等第二课堂地理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与实践性,一新、奇、趣吸引学生,提高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思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2.2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动机
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揭示他们观察的要领和对比线索。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让学生便于进行空间想像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了想像和思考。
三 恰当取舍,科学组织
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脚本”,在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取舍、科学组织。
3.1 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发展与知识更新,学生发展与素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破除基础知识不变的看法,对传统教材作必要的改动与增删,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手段。
3.2 教材的再加工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范围。钻研教材,而不能就教材论教材。重要的是要在钻研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组织处理、创造加工,重新将其组织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
对教材的创造加工首先要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因素;然后考虑把陈述性的知识进行程序化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了解其前后关系与层次,列出结构,揭示内在联系及组成。总结规律,便于客观掌握,图文转换,利于形象记忆,绘列图表,加强技能训练成定量分析等。伴随这一系列,活动就需要有综合、分析、类证、判断、归纳、概括等思维训练,在这中间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就会逐渐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形成。这一切仍是围绕教材这个知识的载体进行,但教师的思路要开阔,联系要广泛,这并非喧宾夺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内容更丰满。教师通过这样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后,讲起来就决不是客观地“白描”,而是有体会、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教人”,不再是单纯的“教书”。这样不仅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将得到体现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不一定过多、过细、过全地讲。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确实没有必要。只有对教材进行科学组织、合理取舍,正确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注入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大胆地取舍教材,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学好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