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时间:2019-05-12 03:3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阳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阳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第一篇:张阳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2014年天津市基础教育 “教育创新”论文评选申报表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的主题图颜色鲜

艳亮丽、种类情境丰富多样,相比之前的旧版来说更加的吸引孩子的眼球,更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加符合现在新课标的要求,即“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令教师很难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

图,有的教师忽视主题图弃之不用,主题图成为了摆设;有的教师只是开课创设情境用,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定位不够;有的教师使用形式单

一、缺乏灵活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只停留在表面与浅层上,不能正确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使得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画面鲜艳的教材喜欢看,但不会从数学视角去观察分析,面对繁杂的信息不会收集、整理,体会不到数学的本质。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对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培养学生发现“主题图”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变抽象枯燥的数学

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不同种类的主题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其相应的功能作用、价值、教学效果也不同。

我们教师自身要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正确全面的诠释主题

图,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想要更好地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那么首先就要切实的把握主题图的内涵,明白编者的意图。那么如何合理的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师充分理解主题图涵义的同时怎样将主题图融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对主题图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加工。

一、让主题图“动”起来

学生亲身经历的往往比看过或听过的更深刻,教材上的主题

图都是静止的,如果让这些图片动起来,让它们更生动、更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会更加强烈,改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枯燥印象。

1.老师展示要呈现动态效果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学校的课堂里不仅仅只依靠黑板来

教学,而新加入的多媒体就是老师动态展示主题图的一个好帮手。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对1分=60秒的概念并不熟悉,对于表针的运动规律更是一知半解。书中给出了春晚倒计时的主题图,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平时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秒针与分针运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2.学生参与更要动起来

除了教师动态展示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

起来,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节时,书中给出了一个三人握手的主题图,让学生单纯思考看图可能不能想到怎样搭配,这时老师可以假设一个场景,事情发生在自己班里,将同学分成小组,让学生互动表演一下,之后小组上台发言演示结果,并将结果画在黑板上,演示时其他小组可以思考和改进,这样既活跃了大家的思维,调动了积极性,又学到了知识,领悟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让主题图适时呈现

讲授知识时,主题图的适时呈现很重要,不同种类的主题图

有着不同的作用,在课前呈现起导入引入的作用,课中的主题图有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揭示原理的作用,而最后呈现主题图起到了总结知识,课后练习及探索的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理解主题图正确涵义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合理安排。

三、让住题图符合实际

教材中的有些主题图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图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些主题图创设的场景则是学生较少接触或是没经历过的,对知识的引入帮助较少,教学中可以将主题图适度改编,使

其更符合实际,才更有利于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2、5、3的倍数特征》一节中,在讨论2的倍数特时书中用一个进电影院的图片引入,图中孩子们根据电影票的单双号进入电影院,现在的电影院大多数是小厅放映,很少有单双号进入的情况,老师可以换个例子导入,例如五年级上册学过的身份证,身份证的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这时可以提问学生,女性是单数还是双数,男性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样既引入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总之,主题图作为知识的重要信息载体,拓宽了我们的教学

视野,不仅包含了数学知识,还渗透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教师只有在充分研读、用心领会、因材施教、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创新教学,才能充分利用主题图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会学、学会、善思,真正有效的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窦盼英.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3]程华忠.充分发挥教学教材中主体图的功能[J].云南教育,2006(1).[4]阎春阳.用主题图促进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

育),2010(7).[5]胡进明,王雪.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设计与功能探析[J].教育导刊,2009(10).[6]陈明荣.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 2005(9).[7]费岭峰.有了“主题图”以后[J].小学数学教育,2003(12).[8]肖祥森.“主题图”要注意深加工[J].中小学数学, 2004.(11).[9]王中甫,王静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J].中国教育,2011,22(3).

第二篇:小学数学中年级教材中的主题图的合理利用的研究结题报1

小学数学中年级教材中的主题图的

合理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引言

在新教材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故事的情境图无处不在,图画内容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而这些主题图能否发挥优势,还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将其活动化、现实化,赋予生命的活力。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和保合寨小学低段数学组的老师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题图”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文献综述

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学习内容要面向学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面向生活,学习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课程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要面向儿童现实生活世界又面向儿童可能生活世界。课程学习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目前已经有结合新教材中的主题插图的研究,有一定的合理运用主题图基本策略。但是在结合低年级学生,围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来研究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主题图的合理利用的相对还甚少。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步骤分工

(一)本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

旨在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深入研究主题图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研究如何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得教学方式有进一步的改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充分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本课题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应用主题图时出现的问题而选定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现状和教师课堂教学中主题图使用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探讨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挖掘出主题图丰富的内涵;把握主题图的最佳应用时机;掌握主题图的应用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同时辅之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即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实际问题,确定突破方向,充分借鉴并利用已有资源丰富素材库及课件内容,加以创新。此外,还要多方听取意见,进行探索性、验证性的实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研究成果。

(四)研究的进程与研究工作的实施。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通过文献学习开展理论研究。

2、开展教育实践摸索好的利用主题图的做法。

3、开展个案研究。

4、撰写论文及个案分析。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2月

(1)通过文献学习了解主题图的定义及现阶段此课题研究的成果。

(2)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确定各研究阶段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1)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将中年级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分人头进行计划,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改进调整教学方法。

(2)各位实验教师都要对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方法进行随时的记录、做好反思,积极在微观课题论坛上发表交流。

(3)利用我校提出“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3个读懂,结合自己的课题进行实践,并进行反思总结,撰写相关论文。(4)参与研究的教师均在完成各级各类公开课。

《小熊请客》——接待市教研室调研做课;

《100以内的数》——教研组观摩课;

《分一分》——区优质课二等奖;

《认识方程》——区优质课一等奖; 《精打细算》 ——教研组做课; 《包装的学问》——教研组做课一等奖 总结阶段2012年7月

收集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写一份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新课程已走进学校好几年了,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小学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尤其是教材中的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充满时代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这些主题图能否发挥作用,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合理开发使用, 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下面就结合我们两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合理利用”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读懂教材,挖掘主题图的内涵

“主题图” 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也是经过数学专家的再三斟酌、精心选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其深意,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要走近它,再走进它,正确全面的诠释主题图,并能够从中理主题图的数学学习目标,可以说,正确理解了主题图的意义,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是运用的“基点”。

(二)读懂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

小学生生性好动、自制力差,上课的铃声虽然将他们带到了各自的座位上,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立即专心致志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主题图”多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尽快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两校教师常采用下面的几种做法。

1、故事演绎主题图

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保合寨小学的胡建平老师在执教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比大小》一课时,将“少年演讲比赛”这一个静止的画面,巧妙地串成一个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中来。

故事讲的是一个四人一小组进行演讲比赛,由胡老师来客串主持人,故事一开始分别出现两位选手及他们的得分,主持人问到:“前两位选手的得分已经出来了,同学们你们比一比目前谁的得分高呢?”学生由于以前有一定的小数比大小的知识基础,马上调动了原有的经验,比出了高低。在全班交流中,彼此学会了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整数部分,如果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就要看百分位,以此类推。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三位选手的表现。”主持人说到。出现了第三位选手的得分后,追问到:“你们能将这三位选手的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出来吗?”在学生们短暂的思考之后,有的同学很快排出了名次。有的同学则慢了,在彼此交流中发现慢的同学是将这三位选手的得分两两相比,最后再得出名次;快的同学则是将三位选手的得分数位对齐排成一列,再按照刚才的方法从整数部分开始,很快排出名次。在共同分享彼此的方法之后,大家协商达成共识,多个小数比较大小时,写成一列再比较的方法又快又好。

“我们一起看第四位选手的表现,第四位选手的得分现在还没有出来,但是评委表示他的表现比目前的第一名差一些,比第二名好一些,同学们能估计一下这位选手的得分吗?”同学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猜测,接着主持人追问:“如果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这四名选手的最终名次是怎样的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学们一次一次接受着挑战,在思路的碰撞中彼此分享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2、动态演绎主题图

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面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原本静态的主题图变成动态过程的演示,使静止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的催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我校朱彩凤老师在执教《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课一开始,就出现一幅三个小动物进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其中小猴子的车轮是方的;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小熊的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伴随着一声枪响,动物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前进着。“同学们猜一猜看,哪个小动物最终获胜?为什么?”今天你们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了。再如:执教《24时计时法》时,新课开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挑战城堡》这一动画片,当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蓝猫和菲菲为在表上找不到“14时”而困惑时,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情境之中。

3、创编丰富主题图

教师不应该是主题图的执行者,而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者。也就要求我们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同时,进行灵活合理的改编,使主题图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例如,在执教《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教材中只给了两组数据,我对教材中的主题图信息进行了补充。课上先出示课件:小牛,小象和小熊三只小动物,他们的赛况如何呢?(屏幕出示: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熊:3分钟跑240米。)我启发学生想: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它们谁跑得快吗?学生有的说:“我觉得小牛和小象比较,小象跑的慢,因为它们都用4分钟,小象跑的路程短。”有的说:“我发现小象和小熊跑的都跑了240米,小熊只用3分钟,所以小熊快,小象慢。”我适时加以引导:“看来所用时间相同的,就比路程,路程远的就快。所走路程相同的,就比时间,时间短的就快。那你们再看看小牛和小熊,所走的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这也正是我创编主题图的用意所在。学生沉思一会以后,有的提议:“想办法让它们的时间相等。” “看看它们各自一分钟走多远。”我追问:“为什么这样可以比较出快慢?”学生纷纷说到:“时间相同,谁跑的远,谁的速度快。”学生经历了三次比较,充分地体会到速度的产生的必要,很自然地进入了关于速度的学习中来。这样的创编,最大限度地将主题图用“足”、用“透”,发挥最大价值。

(三)读懂课堂,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也丰富了教师、学生的认知。例如,我在执教《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课中呈现了人的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飞机的飞行速度约为12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等生活中常见的有关速度的数据信息。当同学们读完这些信息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大家:“通过这组信息,你们能否解释一下,在下雨天是先听见打雷呢,还是先看见闪电?”同学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这组信息中,片刻的沉寂后,同学们一下子顿悟了。这组信息既让学生从中感知了数学问题的存在,又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和爱数学的情感。的确,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很好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我们要慢慢地品味,静静地思索,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课堂。

总之,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它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相信,有了我们老师的潜心解读,有了我们老师的精彩呈现,合理改编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定将成为课堂中的亮点,使课堂充溢灵动和智慧,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附录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1.《教育实践与研究 小学版》、2.柏凌《也谈对主题图的认识与运用》 上海出版社 2005 3.韩洪刚《让“主题图”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载体》 4.肖祥森《“主题图”要注意深加工》

5.郭宗跃 田奇述《别把“主题图”教学上成“看图说话课》

第三篇:如何用好小学数学主题图分析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主题图

乐平市第六小学 吴卫华

(自我介绍)

(课件出示图片)翻开小学数学教材,我们看到的是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时代气息的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蕴含数学味道的小场景、一个个具有导向性的小问题„„有着丰富情景的数学主题图或情境图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

情境图是新课标的产物,其编排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境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若能利用好情境图,数学课堂就会焕发新的光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由于对主题图认识的误解和使用的偏差,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机械照搬,生硬处理,随意改编等问题,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主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一、情境图使用的“四方面困惑”、“四个误区”:

(一)四方面困惑:

1、读懂图意、有效提取信息方面

2、编排意图、隐含的逻辑性方面

3、情境图的深刻内涵挖掘方面

4、呈现方式、有效开发利用方面

(二)四个误区:

1、认 识 不 足

2、取 舍 不 当

3、本 末 倒 置

4、机 械 使 用

如何有效地用好主题图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线老师进行深思。我认真地认识和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同时反思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要用好主题图,必须先正确认识主题图,用心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正确认识主题图

(一)情境图的分类 根据其价值功能分类:

1、单元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

“单元主题图”顾名思义是一个单元的主题图,教材把若干个相关联的知识组成一个体系,形成一个单元,根据这个单元的知识,选择某一个主题构建一幅情境图。这些主题图因为要适用于整个单元,所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常常蕴含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

2、课时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

课时主题图一般是指新授课、例题中出现的主题图。信息量相对较小,主题明确,知识重点突出,知识问题化,明确呈现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解决的问题。单元主题图是一个整体,课时主题图是一个局部。

3、习题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

习题主题图就是与前面所学的新授内容有关的一些生活情境图,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习题情境。

根据其形式、特点分类:

1、自然情境类(课件出示图片)

其内涵是让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比较真实的、有趣或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学习数学,从而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社会、自然、生活。(举例说明)

2、活动方式类(课件出示图片)

它是直接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举例说明)

3、对话形式类主题图(课件出示图片)

它提供了师生、生生或小精灵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提示一些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这类主题图展现了数学学习过程、突出知识点,增加了数学教材的可读性,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自己如何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为自学数学教材提供了可能。(举例说明)

(二)主题图的功能价值

1、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

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依据主题图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版四年级上册第84页“生活中的负数”,主题图出示我国各大城市的气温。根据这一主题图,教师可以在新课前一天给学生交待任务,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听听电视节目中的天气预报。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感受负数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2、依据主题图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0页设计了一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习题情景图: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付出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就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从而引入验算的巩固教学。教师依据主题图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更重要的是把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学生在情境中更好了理解了“验算的意义”。

3、依据主题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验教材恰恰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

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在主题图中编者有意识地设计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等着学生去探索、发现、研究。于是,读图就成了学生经常进行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去读图,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解题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如此,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如(课件出示图片)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线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在主题图上找各种线,学生在大桥、光线、海平面找出各种线。在寻找各种线的过程中,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对它们的特性也有了初步认识。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充分显示出学生喜欢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钻研的愿望和能力。

4、依据主题图创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时机。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了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主题图多处呈现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如(课件出示图片)在探索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时,按照主题图的提示,利用1米长的绳子和各种测量工具,学生积极活动起来。有的把绳子拉直,有的拉米尺,有的用20厘米长的尺子一下一下地认真测量。绳子稍有不直,直尺稍有衔接不好,就有“拉直、拉直”“放好、放好”的提醒声。测量后大家一起计算,得出了“1米=100厘米”的正确结论。再如,在总结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法则后,教材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法则的模式,而出示了小组合作、自主发现的情景,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好的提示和建议。直接给出法则往往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乏创造性,而按新教材所示去做,学生乐学、爱学,而且很容易地记住了法则,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5、结合“主题图”渗透思想教育。

“主题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特点。

如(课件出示图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第88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滴水实验,介绍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再如教学“第几”中的排队购票图,这是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除了引导学生看图,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外,还要结合主题图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如果教学中忽略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一任务,再好的教学也是不完整的。

三、灵活使用主题图

如果我们认真去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透过美丽的画面细细的品味和思考,就能发现新教材主题图、情境图的内在魅力。想要让这些场景素材发挥优势,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主题图、情境图,将其活动化、现实化,赋予生命的活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在教学中淡化甚至忽视了主题图的功能。这在不少中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这些教师长期从事数学学科教学,对传统教材的知识编排很熟悉,会习惯性地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主题图教不教无所谓。

二是不能正确理解主题图和情境图的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随意替换或更改它们的内容,片面追求教学效果的立竿见影,而抛弃教材编写者力图把数学还原于生活,不给学生一种定势,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的编写理念。

三是对主题图和情境图任意扩展,随意发挥,置教学目标的落实于不顾。具体表现为教学中对主题图或情境图的信息进行随意的扩展,以大量的活动加以渲染,致使教学重难点本末倒置,严重影响了“双基”的落实。四是以固定的模式,盲目机械地使用主题图和情境图,似乎它们只有一个作用——为新课的导出提供创设教学情境所需的素材和场景,很少有新的突破。

其实,主题图或情境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它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但由于它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有时确实令教师们难以理解和把握。那么,如何有效地处理主题图和情境图,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理解与创新相结合。这是用活教材主题图、情境图的关键。

要用好主题图,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主题图,领会它的内涵,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主题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合理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方式

“主题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主题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主题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主题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主题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主题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

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34页主题图包含了“拔河、套圈、打乒乓球、做操”四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2、变静态为动态过程。

(1)演一演“主题图”情境。(换例子)

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例如(课件出示图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8页“用数学”,教材把例题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灵活地贯通在一幅主题画面中,画面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很喜欢。但教材上的画面是静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本课时,有的教师灵活地运用了这幅插图,把它做成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的整体情境,以旅游团到大森林中游玩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再根据教学内容依次拉近小鹿和蘑菇图、小鸭图、小猴图,让学生逐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形式深深吸引了低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目标。

(2)模拟“主题图”现实。

模拟指学生身临教师创设的虚拟活动情景中获得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0页“购物”可依据主题图提供的情节,在教室里先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购买喜欢的物品,结合学生所买物品灵活处理与重组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每个小组也开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进行模拟演练。学生在回答售货员找钱、顾客钱不够怎么办时,思维踊跃,能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

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我听一位老师这样上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0的认识”。

师:今天小猫一家去钓鱼?你们猜猜他们的成果如何? 生:(很有兴趣地猜)

师:(课件展示猫爸爸)猫爸爸钓了多少只鱼?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课件展示猫妈妈)猫妈妈钓了多少只鱼?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课件展示猫姐姐)猫妈妈钓了多少只鱼?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课件展示猫弟弟)猫弟弟贪玩,他钓了几只鱼?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老师在这节课上用小猫一家钓鱼的故事串起了情境图图,吸引学生极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义。

(二)恰当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

数学知识以“主题图”的形式编写,通过画面场景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对于“主题图”的呈现时机的把握,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教师会选择在课始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提取有效数学信息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但是,恰当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会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换例子)比如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把主题图的呈现放在课末,在学生已经归纳了的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运动会主题场景图,问:“这是我们学校上星期的运动会的场景,你能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的提出没有任何的旁支,非常一目了然,学生马上就领会到主题图的隐性资源,回答:“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这个问题谁能解决?”生:“3 +9=12。”师又问:“这里的3、9各指什么?”学生回答:“3指跳绳的有3人,9是指踢毽子的有9人。”老师抓住问题的关键,马上追问:“这个算式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呀?”学生回答:“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12人。”从这样的一个环节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主题图的运用真的落实到了实处,从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中,梳理学生的的知识构架体系。让学生把新知和实际运用紧密联系,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把原来放在前面的主题图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应该说更加有效地体现了教材原有“主题图”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处理教材主题图的价值是充分体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让学生的思维在应用与巩固的同时,从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达成本环节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我认为,不一定要放在课前,而是要考虑什么时候呈现合理更有效?什么时机呈现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适当把握,也要灵活地处理呈现的时机,使其充分体现出主题图所蕴涵的内涵和价值。

(三)按图教学变为用图教学

(换例子)在一年级上册“元、角的加法计算”主题图是这样的:有三束不同形状的气球,圆形的气球每个0.50元,葫芦形的气球每个1.20元,心形的气球每个0.80元。一位小女孩手里拿着圆形和心形的气球说:“我买这两个,要多少钱?” 一位小男孩手里拿着葫芦形和心形的气球说:“我买这两个,要多少钱?”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能从中发现什么信息?学生纷纷根据图意回答。然后教师问:“你们知道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别要付多少钱吗?”学生说出算式:5角+8角,1元2角+8角。第二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开始是观察图意,说说从中发现什么信息?然后教师问:“如果让你挑选两种气球,你会挑选哪两种?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反思两位老师的设计,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位老师是尊重图意,按图教学。第二位教师则开发图意,用图教学。第一位老师对主题图的使用,完全按图意进行教学,经历了“引导观察、说明图意、说出算式”的过程,但总让人觉得对主题图的处理太简单化了,而第二位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气球,这样让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使学习行为因需要而产生,同时这样的安排使问题开放些,学生可以列三道算式,更灵活。

(四)拓展主题图的多样使用

有些教师认为主题图的功能只用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结果学生仅仅是开头几分钟在情境中学习,剩余的时间就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这不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没了兴趣,还对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换例子)如人教版三年下册第63页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材所提供的一幅主题图,从图中只能引出本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个算式,信息量比较小,主题图利用率不高。如果对此进行增补两个人和3个问题的信息量,主题图的内容就显得充实了,实际情境就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多元的整合,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当教师问:你能列式解决谁的问题时,学生列出算式。聪聪:24×3 = 72(元);明明:24×8 = 192(元);阿姨:24×10 = 240(元);欢欢:24×12 = 228(元)„„学生在一幅图中同时解决了四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的计算起到复习知识技能和了解学习起点的作用,后一个问题引出了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学生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这是主题图的一次运用。同时,当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初步掌握计算技能,联系实际问题时还可对增补后的主题图进行二度开发。例如:聪聪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聪聪和欢欢共用了多少钱?欢欢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学生在同一现实背景之下,不断地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同时也不断地用竖式进行了计算。使学生悟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在联系,同时,也知道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即是求两积之和。这种练习形式不仅提高了练习密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又使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得到更多机会的练习。

上面这个案例,主题图的使用贯穿整节课。教师先用主题图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出例题,解决问题后,然后又用主题图编排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所以说,图不在多,关键要用足,用透。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题图,并深入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灵活地、创造地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

第四篇:运用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运用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各个学科的教材编排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到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主题图”,这一变化不仅美化了教材,也给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同时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合理科学地运用主题图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会大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运用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主题图,这些图片?槭?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内容也非常多样,有的是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有的是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利用主题图来辅助教学,能够给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活力,使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主题图进行恰当的使用和取舍,导致其作用和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主题图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的探讨.一、让主题图“动”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图片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和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想办法让静态的主题图变得动态化,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游戏活动等让主题图“动”起来,这样就能打破传统的看图教学法,使学生融入主题图描绘的情境中,而且,学生在亲自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学习热情也会更加高涨.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中的主题图是一幅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平面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布局,各个建筑分别在什么方位.这个图片虽然比较详细,但是一来有些学生没有去过天安门广场,二来图片对于相对位置并没有展示得十分直观.为此,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用不同的物品分别代表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并按照平面图上的方位、顺序摆放好,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了解到天安门广场各个建筑的分布情况,而且能明白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校教学楼为中心,来说一说学校里的建筑物是如何布局的,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位置和方向”的相关知识.将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二、把握好主题图的呈现时机

虽然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几乎都有相对应的主题图,但是主题图并不是在每堂课的一开始就呈现出来的,一方面,如果教师固定在课堂的某个阶段呈现主题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主题图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知识点不同,与其相配的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也是不同的,因此,利用主题图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活动的需求来把握和调整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以便使主题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比如,“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节内容的主题图是小运动会的场景图,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学生在踢毽子,有的学生在投沙包,有的学生在滚铁环……经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讲完课后出示主题图,并向学生提问:“你能根据图片创编出利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根据主题图中隐藏的信息来创编应用题,如,有的学生问:“跳绳和投沙包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既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体系,也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让学生创编数学应用题,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使主题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由此可以看出,把握好主题图的呈现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三、适当增删主题图,突出教学重点

虽然主题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给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而且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有帮助,但是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在运用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对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增删.如果教师对主题图不进行精心的选择,并且加上对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主题图就会演变成观赏而非教学,不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的教师将主题图绝对化,认为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目标都要通过对主题图的理解来实现完成,而且要运用上教材中所有的主题图,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发生偏移,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将一些繁杂的主题图进行大胆的删减,删除一些没必要的主题图,以及华而不实的主题图,突出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重点.总而言之,主题图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资源之一,不仅美化了教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数学知识,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图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其功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参考文献】

[1]顾建华.浅谈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开发与运用[J].吉林教育:综合,2015(1):80.[2]陈庆红.如何运用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89.

第五篇: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心得体会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也许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了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会得到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每天微笑着面对别人,包括我们的好学生,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我们的努力也将是最美的。

我从事过低年级语文教学,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纯洁而无暇,他们需要老师最无私的关怀和爱护,我们只有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去爱护每一个孩子,用我们无私的真诚去培育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

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有感情朗读。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范读。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下载张阳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阳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情景教育的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基于情景教育的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以其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数学教材编写理念。这些主题场......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阶段性小结[五篇]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主题图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自2008年8月开始准备,并进行实施研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

    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认识与运用

    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认识与运用 上传: 饶芬更新时间:2012-6-2 8:51:24 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认识与运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的......

    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合理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的五月,我参加了网上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天地万物,以人为贵”,“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实践与探索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 翻开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和卡......

    (张世琼)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新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教学汇总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新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教学 古木镇中心学校:张世琼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 要合理有效地用好主题图 , 教师就必须反复研究教 材 , 人教版实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合理使用(5篇材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合理使用 赣县城关四小 高云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在以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利用的是粉笔和黑板,靠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学生的停讲和用笔演练来完成书本知识的学习。 随着现代技术装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