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有感

时间:2019-05-13 04:2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有感》。

第一篇:听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有感

听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有感

奉贤区四团小学 王振明

引言

又一次近距离聆听了朱煜老师的课,是一堂作文课,看图作文——《已死的母熊》。听后,我犹如享受了一顿饕餮大餐,以至于过了几天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朱老师真情睿智的教学语言、独具匠心的教学智慧、润物无声的过渡衔接„„就像一位高超的乐队指挥者,激昂澎湃地指挥着乐队——学生们时而凝神细思,时而各抒己见,时而笔下生辉,时而缓缓道来。置身于如此美妙的境地,慕名来观摩的老师无不惊叹、折服、感慨。

由朱老师的作文课,对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一直想破解上好作文课这个难题,于是一连在网上听了好几节作文课,期盼从中汲取一些共性的东西。看到朱老师已经几次在关注我的课后反思,为不负厚爱,所以先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拿出来以求得朱老师的悉心指教——想一个人细嚼慢咽来领悟专家们作文指导的真谛那是路漫漫兮,尽管如此,吾还是将上下而求索,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

正文

关注细节,让学生笔下生辉

——以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为主浅谈作文指导课

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语文教师,一说起这个话题,教师就倒苦水:学生怕写作文,即使写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如何写具体„„其实呀,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多进行摘记丰富语言积累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通过关注细节,让学生乐写、能写,最终写好。朱煜老师执教的《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将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关注心到,让学生情动辞发

古人说得好,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作文指导课应该始终要让学生保持心到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真诚的微笑、亲和的语言、激励的评价很重要。

真诚的微笑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微笑是相互感染的,你赠与微笑,他回报微笑。朱煜老师执教《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时,始终带着他的招牌式的微笑。真因为他微笑,所以他怀有宽容之心,学生讲得不好,他也会微笑而友善地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真因为他微笑,所以他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纵横驰骋于课堂之中,不急不躁,犹如春风拂面,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其实,放眼整个名师课堂,他们无不以灿烂而真诚的微笑展示在学生面前。

亲和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亲和的语言应该是像朋友式的,互相是平等的、真诚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有别于思想教育课,如果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更多的应充当良师的角色——谆谆教导、以理服人,那么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益友——循循善诱,以情动人。在这点上,我们很多老师会不屑一顾,不以为然。以情动人,人心聚之。朱老师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俯拾皆是。从他语“轻”心长中,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朱老师对学生的真诚、对学生的尊重,那是一种不是朋友胜似朋友的心与心的召唤、相映。

激励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情动辞发。于永正老师说:表扬是最大的法宝。表现好的,马上进行表扬,并说出出众之处。如朱老师:“很好,一下子抓住了主人公,也抓住了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这个女孩很聪明,她能够结合文章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就是把文章读进去了。”听到这些话后,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更想说了。表现欠缺的,也要善于找出它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并善意地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或帮他“自圆其说”。碰到类似的情况,若教师“欲抑先扬”,或“先抑后扬”,相信学生还会因仍有“成就感”而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如朱老师:“你前半段的发言和后半段的发言有点脱节,不过呢,老师理解她的意思„„”后来,我注意到这位学生的举手频率不减之前的。

让学生有愉悦的心情,始终敞开心扉,最终做到在作文课上情动辞发,教师必须要努力营造学生“心到”的氛围,而且,这要一以贯之于整个课堂。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表达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果说营造心到的氛围是让学生解除写作的戒备,建立积极的良好的习作心理,那么创设情景就是让学生对所写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以写好教师指定的作文为乐。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的情景,让学生乐此不疲。创设乐于表达的情景,主要的形式是范文引路。这正是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朱老师上课伊始,他就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屠格涅夫的名作《麻雀》,然后要求学生“请结合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观点”。出彩的朗读、隽永的文章,交相辉映,像磁铁一般,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学生结合语句的交流,起到了一石两鸟的作用,既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式,也理解了文章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有《麻雀》范文的铺垫,让学生写《已死的母熊》,相同的主题,类似的情节,学校就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以范文引路的例子是很多的。如于永正老师在《训练对话》的作文指导课中,就先节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这个故事,让学生对对话描写的形式、表现方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之后的写作作了铺垫。

创设乐于表达的情景,还要注意教师的命题要使学生感到有意思的、有趣,同时题目不可以太宽泛。朱煜、于永正等老师的作文讲座都不谋而合地谈到了这点,大家可以不妨拿来听听。

三、巧设坡度,让学生能写会写

有了习作前范文引路等情景的预热,一旦进入写作阶段了,教师就要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设坡度,让学生顺坡而上,能写,会写。

1.写之前的“说”要有坡度。朱老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把猎人、母熊、小熊放在一起,推测一下是个怎样的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你觉得哪个部分一定要写的?”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有内在的联系,而且是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因为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不同,所以学生的回答是互不相干的。第二个问题,教师旨在让学生把他人零碎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把它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条理有情节的故事,在为“写清楚”作准备。第三个问题就是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一一板书:环境、猎人、母熊、小熊,母熊保护小熊,母熊如何抗争,猎人如何„„这其实在为“写具体”作准备。

2.开始动笔“写”要有坡度。学生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写,然后进行交流。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方面,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与其一下子把学困生吓到,产生排斥心理,倒不如降低要求——完成自己喜欢的段落——给他们习作心理一个宽松的良性的暗示。另一方面智慧的火花只有在不断的碰撞中才能迸发,绚丽,一下子让学生全部写完可能质量不高,倒不如先抓紧时间写自己最有信心最有能力写得好的部分,这样通过交流互评后,学生在补写完整时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如,朱老师在三个问题解决好之后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哪些应该放在一起呀?”这个问题难不倒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分三个部分。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动笔写作了,朱老师没有一下子让学生全部写好,而是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部分写。学生把各自喜欢的部分写完之后,教师马上请三位同学交流,在师生点评之后,朱老师才让学生把文章的其他两个部分补上。有了这一次的交流,相信原本会写的同学会写得更好,不会写的同学也会依样画葫芦,照着交流同学的范文写下来。

四、渗透要点,让学生不断习得写作知识

新课标强调: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进行学习。每节作文指导课,若我们都能传授并训练相关的写作知识,积少成多,学生会习得更多的写作技能或技巧,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朱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就强调了看图作文要注意的三点:关注题目、关注细节、关注主次,并一一板书。于老师在上《训练对话》的作文指导课中,同样强调了写对话的注意点:要学会分段,要写好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要有变化,说话人的表情、动作、语气,以及说的话要展开合理的想象。于老师也一一把“分段、提示语、变化、想象”等注意点板书在黑板上。

五、重视互评,让学生的习作写生动

作文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写清楚,二是写具体,三是写生动。作文指导课要力求让学生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学习他人长处,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写生动。其主要做法有二:一是在学生修改之前交流优秀范文。二是请学生互动参与点评。朱老师在学生选写其中的一个部分后,请三位同学上台进行交流,然后,朱老师说:“谁来表扬表扬他们?”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随后又问“有没有对他们的文章有好的建议呀?”。如此的点评互动,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会自觉而有效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不断出彩。在这堂课上,朱老师还别出心裁地请学生自我挑战:“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这样一来,文章又上了一个层次。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指导课中如果能关注这些细节,并一一落实,相信学生会因不再惧怕写作文,而乐于表达,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

第二篇:听邱老师作文课有感

听邱老师作文课有感

近日,我有机会听了邱静老师的一堂作文课,课堂上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然流畅轻松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营造自然流畅轻松的教学氛围的前提。如何在语文课堂,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邱静老师作文教学课堪称楷模。那么,她是怎样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呢?

一、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邱老师这堂课是“多角度作文”指导课。她首先放了一段录象。大体情节是,一位外国老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录象中,老师出人意料地一步登上讲台,在学生们的惊呼声中,老师说:“怎样才能看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东西。你们都站上来看一看。”接着学生们一个个依次登上了讲台。这时候,屏幕上学生的欢呼声与上课同学的欢呼响成了一片。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屏幕上气氛轻松和谐,课堂上的气氛也轻松和谐,两者产生了共振共鸣。

二、学生自己的作文创设情境

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是他们自身的创作实践,是他们生活和知识的积累,也是他们自身情感流露。用他们自己的文章作为品析对象,使学生感到有趣、亲切、饶有兴致。

邱老师首先用两组作文题进行比较,作文题均出自学生平时的作文。如:“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与“养成习惯是我们的失败”;“也说孙悟空”与“一只流泪的猴子”;“花样年华”与“草样年华”等等。学生纷纷发言,表明见解,通过比较,同学们认识到,应该从贴近生活,贴近情感的角度去选材立意,才能写出好文章。整个比较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邱老师接着朗读了学生的三篇优秀作文。三篇作文写得各有特色,有的老练凝重,有的幽默俏皮。其实,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便是对学生的理解与肯定。她的朗读不时被学生会心的笑声和掌声所打断。此时,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轻松愉悦的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印象之二:实行民主教学,沟通相知相融相通的师生情感

课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向我展示的是张扬的自我。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如当邱老师举了自身的一个例子学生分析时,同学们各抒己见。邱老师前几天病了,但还坚持上课,让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发表看法。有的同学说,这是奉献精神,值得赞扬;有的说,这不值得提倡,身体是工作的本钱,治好病才能更好地上课;有的则说,这是对同学们的折磨,带病上课效果差,老师没精神,学生难受,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老师对这三个角度的看法均作了充分地肯定。师生从不同角度,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情感沟通。

课堂上,邱老师亲切地来回走动于学生之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讨论问题,像在探讨,又像在谈心。她的机智、幽默的语言,不时引来同学们开心的笑声。这堂课结束前,邱老师幽默地说:“讲到这里,我真想站到讲台上去看一看------”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的笑声呼喊声响成了一片。有的甚至喊:“老师,您上啊!”高老师笑着说:“可我不能上。有位哲人说过,第一个敢于登上讲台的是英雄,这第二个------”“是狗熊!”有个同学喊道。“对!我可不做狗熊,我要爬到桌子底下去看-------不过是在家里。”这机智风趣的语言令人忍俊不禁。

这短短的一堂课,老师和学生既不是演员,也不是观众。老师是这堂课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他们用精彩的自我演绎着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三篇:听于永正老师《珊瑚》作文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珊瑚》作文课有感

2013年3月19、20日,我们学校有幸邀请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泰斗人物于永正先生来指导教学。早在去年5月,我已在东莞体育馆欣赏过于先生的《祖父的园子》现场教学,当时就被他简洁、清新、高效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了。而现在,我竟然能与这位“偶像”级人物近距离接触,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更是不言而喻。

这两天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20号上午于老师在阶梯教室讲授的《珊瑚》作文课。《珊瑚》一文本是语文书上的课文,于老却能把一篇平时只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活用为作文课的生动教材,真让人佩服。记得上课伊始,于老出示了很多珊瑚的图片。色彩斑斓而又形状各异的珊瑚,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个个孩子瞪着大眼睛仔细地看着,偶尔还发出惊叹。看着看着,于老试着让孩子们给珊瑚取名字。一开始,不少孩子对这个问题都感到有些难度,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比较少。于老一点都不慌,他慢慢地对孩子们进行点拨。于老说,你们觉得这个珊瑚像什么?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孩子们随着于老给的思考方向,不一会儿就把珊瑚的名字想出来了。按照同样的方法,于老让孩子们给许多珊瑚都取了名字,而且于老还会给孩子们介绍每种珊瑚的特点,加深了孩子们对各种珊瑚的认识。就这样,于老把许多许多的珊瑚带到了孩子们的心里。说实话,当我不断的听着于老用同样的方式教会孩子认识珊瑚的时候,我不禁在想:鼎鼎大名的于老,教学方法怎么会如此单调?这样不怕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吗?带着疑问,我耐心地听下去„„随着课堂的渐渐深入,于老开始引导孩子们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根据每种珊瑚的不同外形,给它取个适合的名字,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珊瑚的不同特点,想象珊瑚活动的情形,把自己想到的话串起来,变成一段通顺流畅的话。于老先让孩子们把想到的内容在班上跟其他同学作交流,孩子们也纷纷地作出评价。随后,于老还让孩子们把他们想到的话写下来,再加以适当的评价,这样一篇佳作就诞生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于老之前重复了很多遍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是用来潜移默化地交给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一最有效的方法。正因为孩子在这种不断反复的教学中把老师的方法内化了,才能收到这么多的课堂生成的优秀成果啊!

于老的这节课,让我至今还不断回想,获益良多。最让我敬佩的,是于老用自己那最简单、朴实的教学风格,去感染学生,感染在场的所有老师。于老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简单的方法,只有“简简单单教语文”,才是语文课永恒的真谛。于老在上《珊瑚》的时候,他的ppt绝不像我们公开课那样精美,这里插一个动画,那里插一段背景音乐。于老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珊瑚的特点写珊瑚。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于老用了大量能体现出珊瑚各种形态、特点的图片,力求把珊瑚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很多青年教师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想尽办法都得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亮点,尽可能在同一节课里安排各类环节,用上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打造出来的课堂,也许能让人心里留下些许精彩的镜头,可是课后却缺少让人回味和深思的地方。于老的课堂教学简洁而高效,实在而精彩。

还让我深深敬佩的是于老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代名师,于老对待学生以及平时的待人接物是那样的亲切友善、平易近人。早就听闻于老跟学生的关系相当亲近,这大概就是跟于老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犯的错误,还有哪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孩子,于老从不会破口大骂,只会给他们善意的提醒和耐心的教育。在我身边,我偶尔会看到有的老师经常批评学生,甚至会用一些比较过分的言语,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还让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人”看,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多多深入学生的内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要知道,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的一句狠狠批评,可能会让学生更加无地自容,心里更加难过,也伤害了师生间的关系。如果在这时给学生多一点包容、理解和改正的机会,学生就会认为,你就是那个最懂我的人,就是我的好朋友。

听于老这节课,还有一点小小的得意之处,因为这天的晚上,正值我出阁之喜!能在我人生如此重要的一天,有于老作伴,真是增添了无限光彩。带着于老给我的“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宗旨和“与人为善”的为人之道,我相信我会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四篇:听朱浦老师报告有感

听朱浦老师报告有感

中国中学

沈妙莉

听朱浦老师的报告,历来是非凡的经历。朱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我们深深浸润在报告中,浑然忘了时间的流失。事后细细品位,却又回味无穷。而更让我们受益非浅的是朱老师对待每一次报告的态度,他可以每天凌晨3,4点睡觉,为了从几十份案例中精选一份合适的,他可以反复斟酌,让每一页幻灯片多一字显得累赘,少一字不足以表达意思。

这次关于应用性阅读的报告更是具有针对性,让我们受益颇多。报告初始,朱老师就要我们认识到“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然后朱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三方面,在将“理解性阅读”和“应用性阅读”进行深入对比的同时,配以精心选择的案例,用以教授我们“应用性阅读”的设计理念。“应用性阅读”的目标设计应摒弃习惯,以词,句为基础带动语篇,语境的学习倡导有效的,以语段,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句的学习。目标设计的语言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测的行为形式的表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朱老师更明确地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经,他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调整,补充。基于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的再构的设计意识将左右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教师对于教材的态度,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朱浦老师更是为我们精心总结了教材再构的要点,以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借鉴。最终,朱老师让我们认识到“应用性阅读”“要求学生思考文章内容,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思考文章结构或形式,其目的是强调阅读是互相作用的过程,即阅读者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个人观点和体验。”

听了朱浦老师的课,我深有感触,在有关教育部门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努力下,我市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在写作能力还相对滞后,存在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问题。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一般不开设专门的外语写作课,没有对学生英语写作基本功进行系统训练,往往是要求学生单纯的背诵课文,或是进行短期的突击性应试模拟训练,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可以说尚属空白。以往的英语阅读课以理解性为主,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为最终的检测目标,朱浦老师的报告给我们开始了新的探索方向,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以读促写,延伸和深化阅读课的教学。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更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储存句法、语篇知识,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大量阅读又有助于培养语感,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用英语写作就必须用英语思考,这与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不注意往这方面的引导,造成汉化英语写作。撇开阅读谈写作犹如谈无米之炊。我们对学生进行“多而杂”的阅读训练,即向学生提供程度相当、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结合单元话题补充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 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语言词汇、强化语言结构、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篇章结构知识、训练篇章理解能力,再结合阅读指导学生写作,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写作,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五篇:听朱国荣老师讲座有感

听朱国荣老师讲座有感

金瓯学校瓯北校区陈丽萍 很荣幸参加这次永嘉县小学数学90课时的培训,尤其是我作为民办学校的数学老师,我感到很庆幸。通过这两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昨天我们听了温州特级教师陈加仓老师如何“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尺子””的观点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话“上一节让学生和自己终身难忘的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深深让我感到了自己还远远的不够,和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今后要追求的目标。

接着今天我们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关于《“基本活动经验”的教与评》,又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到的见解,朱老师以解释经验切入话题,引出大家耳熟能详的“小马过河”故事,向我们强调学与教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还特别强调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不能教形式,而要教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习,使之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天时间转眼即逝,朱老师处处显露着一位特级教师的风采。让我感悟颇多,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努力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最后期待着下次能再有这样的机会!

2013-8-15

下载听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朱煜老师看图作文课《已死的母熊》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