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J教学设计大全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模块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进一步学习,也为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这节的学习做一个铺垫。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来对图表信息进行加工和表达。(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表的运用方法,通过图表信息能正确清楚的认识和分析各种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首先明确任务,其次争对问题收集相应的数据,然后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一套解决方案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过程。
2、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值计算,包括求和、平均数、运用函数运算等
3、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掌握分析图表数据的方法,领悟用图表分析或说明的优势及意义。
4、针对不同信息需求,灵活运用各种图表,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挖掘数据间的内在联系。
5、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节要求学生对Excel能熟练的操作,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但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平时练习操作的还是比较少,且基础都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在操作上遇到较多问题,希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己专研很快熟悉这个软件,从而完成各种图表的制作。
三、教法及教具
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网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国家金牌大丰收吧,总共得了多少枚金牌啊?但是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总共得了多少枚奖牌啊,那么其他国家呢?好,那么我们马上来看一下屏幕上的这个表格,大家就清楚了。
大家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工具可以把这个表格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呢?是的,可以用Word,但是这张表格体现的更多的是数据统计方面的功能,所以我们这堂课来学习另一个软件Excel。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板书)
2、介绍Excel操作界面
首先,我们启动Excel,依次单机开始|程序|Microsoft|Excel,大家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啊?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Excel的操作界面,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和工作簿窗口等组成的。(演示在Excel中如何输入数据)
3、传授新课
明确任务需求:在我们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加工和处理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最终
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在本课中我们需要根据班级评优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得到一份带有结论性数据报告,具体而言就是各项的平均分和总均分的比较。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二维表格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然后在利用图表的形式将各组数据之间的对比情况更直观的展示出来,配以必要的文字,最终形成简洁的分析报告,提出意见,得出结论。具体总结来看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可以概括为如下过程:(找同学回答)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板书)
任务1:建立表格:P50页图3—12,完成Excel中的数据录入,只是点讲解,在大部分同学完成数据的录入后,教师对以下两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说明:a、合并单元格 b、设置单元格底纹
任务2: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在我们完成的数据录入的表格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哪个班的纪律分最高,哪个最低,卫生哪个最好有事哪个最差,但现在我们要求平均分和总分,我们怎么办?
教师演示:
1、总分的计算:a、选定图3-12第一周表格中B3:E5区域,在工具栏中单击“求和”按钮,完成总分统计。b、选定B6单元格,在工具栏中单击“函数”按钮,在粘贴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常用函数的”“Average”,并根据提示完成“纪律”平均分的统计。c、用鼠标拖动填充柄方式完成“卫生”、“礼仪”两项的平均分统计。学生任务—统计各班总分和平均分在老师讲解和演示总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录入好的表格进行总分和平均分的统计,得到最终图表。
任务3:表格数据转换为图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P52,演示数据转换成图表的步骤: a、选定“评比总分统计表”中A2:D5区域。b、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工具按钮,出现一个对话框,单击“图表类型”的“柱形图”,并选择“子图表类型”为“簇状柱形图”,其他默认。c、单击“完成”按钮,得到一个统计图表,调整其位置。任务4:图表数据的转置:让学生动手做,P53页任务5,教师归纳总结点评。调换后的图表表示的意义与原来相同吗?师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不相同。调换后表示每班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
任务5:教师引导学生完成a、选定图3-15中表格B2:D5之间的区域,b、点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工具按钮,出现一个对话框,单击“图表类型”的“柱形图”,并选择“子图表类型”为“折线图”,然后点击“完成”。
讨论:根据已学过的教学知识讨论一下,各种统计表有哪些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4、形成报告
我们已经利用图表的形式来加工数据并展示结果,这种方式确实有很大优势,但要完成一份报告,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使用图表,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附上一些相关文字说明,并进行修饰,从而丰富报告形式,以方便阅读、突出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数据图表处理结果,配上相关文档,做成简短的分析报告,可以参照一下课本上的报告形式,当然最好是自己设计。
5、小结
本节讲述的是图表加工数据的意义,不同的用途要用不同的图表进行分析,在运用图表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合适的图表类型、表格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有机会结合起来,是表达意图更加充分,生动和准确。
五、板书设计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部分学生在初中有接触过,可多数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基于生活,以学生较喜欢的奥运会例子来引入,让大家明白首先需要明确任务需求。在这一节课中,对于教学的导入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和学生间的沟通,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所需加强教学设计,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有收获,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扎实基本功。
第二篇: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 教学设计
讲课比赛教学设计-----《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上传: 刘小强
更新时间:2011-12-25 23:41:2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李鸿琴
一、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因此,本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的理解,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应用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思想,此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并利用电子板报的形式组织文本信息,生动丰富地表达意图。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使用方面的概括与提高。文本的简单加工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讲过,而信息的加工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呈现主题和表达创意,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三、学生分析
对于工具软件使用,高一年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但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了解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师以电子板报的形式介绍如何用文本信息表现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分析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如: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和图形等形式加工表达信息;(2)熟练选择使用合适的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3)理解电子板报的一般制作过程;
(4)熟悉电子板报的评价标准,学会评价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走进合肥”电子板报,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任务;
(2)通过“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提供的所需素材和技术支持文档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着做”去完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4)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情感目标: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形式加工表达信息;(2)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板报形式表达意图。难点:(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学会评价作品。
六、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任务驱动法
3、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环境及软件资源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大屏幕投影仪
3、“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
4、《电子板报》评价量规表
5、教学网站的“学生上传资料”栏目、“协作学习”栏目的作品投票平台。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五分钟)
教师播放“走进合肥”幻灯片,①文字式表达“合肥简介”②项目式表达“游玩项目” ③结构图表达“旅游机构”④表格式表达“票价”⑤流程图表达“旅游投诉工作流程图” ⑥图形表达“旅游标志”。
师: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我们要常常借助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使表达更直观、更清晰。有时,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同时具有结构化和形象化的两种特点。不是所有的文本信息都可以采取结构化或者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示的。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播放“走进合肥”幻灯片意在锻炼学生思维方法,掌握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思想。
师: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板报、海报、名片、贺卡、合同等都可用字处理软件制作出来,而且为了节约设计制作时间,人们设计了好多格式的模板供用户使用,使用模板时,我们不需制作复杂的格式,只需组织编排文本信息,添加到相应的板块就能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电子作品。教师播放多张不同用途的模板给学生观赏。
师:今天我们用老师提供的电子板报模板来制作作品。先看《走进合肥》电子板报样例。
教师展示《走进合肥》电子板报样例,学生观赏,分析板报版面结构。设计意图:引出任务,运用模板制作作品。让学生掌握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
2、技能迁移 学习新知(十分钟)
以下是提供模板的文本信息加工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完成。活动一: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
学生打开桌面上教师提供的“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走进合肥》模板1,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如需帮助可打开技术支持文档“制作电子板报步骤”参看制作方法和设置步骤。
活动二: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
学生打开《走进合肥》模板2,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如需帮助可阅读资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差异性,提供多任务选择。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回顾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当遇到问题时,会主动阅读资料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3、竞赛引路 协作学习(二十分钟)活动三: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布置、完成任务。
师:运用提供的模板3,制作一份围绕“走进合肥”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在这个主题下可以从合肥概况、合肥特产、合肥景观、合肥民俗4个方面选一个子课题设计制作,也可选其中的多个方面综合制作作品。
教师提供学习评价量规表,要求学生阅读,每3人一组,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素材分组制作电子板报《走进合肥》。宣布比赛规则: ㈠以小组为单位,在20分钟内,自由创作完成作品。㈡上传作品。友情提示1:
㈢“自我展示”,阅读评价表,点评作品。
㈣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友情提示2:
学生创作作品;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可从课本、“制作电子板报步骤”文档中寻求帮助,组内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作品。第二环节:上传作品。
友情提示1:①作品另存为jpeg文件。(方法:打开‘作品名.doc ’文件,编辑-全选-编辑-复制后可在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粘贴)中显示出来。在画图程序选择“文件”菜单的“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择‘jpeg文件格式’。)
②打开‘提交作业’word文件,按住ctrl键同时单击鼠标左键进入“学生上传资料”网页,按要求上传两次图片文件,选择上传类别“协作学习”,写上所在组组员的姓名、作品标题和创作感言。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上传提示”提交作品。
设计意图: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第三环节:自我展示,点评作品。
教师从提交的作品中选出不同课题的两个作品进行展示,作品所在小组各派一位代表说出制作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内容表现”“版面的艺术性”“创作的技术”“作品创新”四方面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点评。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
第四环节: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友情提示2:①仔细阅读评价标准,填写评价表。再欣赏另一组作品、评分。
②最后作品投票,按住ctrl并单击鼠标左建进入“投票系统”网页,给心目中最佳作品投上一票。
学生在教学网站的“协作学习”栏目中,浏览他组提交的作业,并根据学习评价量规表对各组(含我组)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投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投影用文字归纳电子板报的设计要点,要求学生在课后对照评价标准修改作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九、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用结构化和形象化形式表达文本信息的思想。教学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分层,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设计比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学习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诱思探究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子课题表达主题内容,在感受、学习的同时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第三篇:《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新整合点
本教学设计将整堂课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项目中,通过如何实现数据分析的实例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了如何通过将社会科学类的项目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二节内容,重点讲解表格数据的加工和统计,是对前一节知识的一次运用与实践,所以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本节课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系统学习过有关Excel的基本课程,但对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所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表格数据的加工统计在数据分析以及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表格处理工具Excel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点;学会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统计(排序、分类汇总)的方法;掌握数据的图形化以及对数据的分析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利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公式运用、图表插入等基本操作;体验利用数理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一般过程;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表达;掌握一定的挖掘数据背后规律(或现象)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运用科学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态度;体验数理统计、分析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过程
1.创新学习,阅读导入
教师让学生阅读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作品《新形势下邯郸市中学住宿生消费调查分析与研究》。
学生快速浏览该调查报告,思考并合作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报告中的相关结论是如何得出的?②数据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的?③这样的做法对报告的可信度有何意义?
教师指出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并使其学会数据分析。这种“让数据说话”的方式很有说服力,从而导入本课――表格信息加工。
2.举例说明,理论生成
通过典型事例《啤酒与尿不湿》的例子来学习研究性学习中数据加工的一般过程。
3.承前启后,知识回顾
教师进行Excel知识回顾(学案)。
(1)Excel与数理统计
①工作簿、工作表。注:【文件】―【新建】产生一个工作簿;一个工作簿中包含若干个工作表,默认为 个。
②行、列、单元格。注:行号依次为 ;列号依次为。
③单元格数据引用。注:引用单元格的一般格式是。
(2)Excel与数理统计
①数据输入与自动填充柄。
相同数列(如1,1,1,…)。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等差数列(如1,2,3,…)。注:选中 个数据向下拖拽。
②公式应用。
等比数列(如2,4,8,…)。注:运用公式前一定要先写上。(提示:公式中^表示方根,输入方式是Shift+6。)
(3)综合练习
绘制F(x)=x3,x属于[-2,2]的函数图象,步长精确到0.1。素材文件用.xls格式表示。
参考步骤:①输入有规律的x(等差数列)。②利用公式和自动填充柄计算F(x)的值。③选择“数据―插入/图表―图表”图表类型(XY散点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注:插入图表前一定要先选择。
4.联系实际,重在应用
①研究目的:调查我校学生的实际消费、消费观等概况。
②研究过程: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数据。
③呈现任务:全班五个小组分别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加工。
④操作步骤:
步骤1:学生登录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系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区,问卷是匿名的。
步骤2:将网页中的数据复制到电子表格(素材文件.xls中的原始调查数据表)中。
步骤3:统计加工数据(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对相应题目的统计结果进行研究;排序、分类汇总)。
步骤4:代入“具体选项”。
步骤5:分析数据(图表)。
学生自己分组对问卷上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然后各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统计结果。教师在必要时要对学生的总结表达给予指导。
5.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三个“一”:一种研究工具――Excel;一种研究方法――采集数据;一种研究态度――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由于担心课堂内容较充实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我对学生活动的时间安排得有些仓促,在知识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马建辉老师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操作”,而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表达”这一完整的过程,并结合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引导学生揭示数据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老师通过自己开发设计的问卷调查平台,现场采集数据,现场分析加工,很好地为学生呈现了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
第二,利用Excel绘制函数图象这一前置练习,既巩固了电子表格工具的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等,又为后续顺利进行调查问卷数据的图形化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三,整节课下来,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既有基本概念、基础操作的强化,又有三个“一”的总结提升。更难得的是学生通过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懂得了分析研究需要数据支持的重要性,从而回归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其操作技巧性很强,且完成一个任务往往有多种方法,每个方法都有优势。例如,在输入函数定义域等差数列时,使用菜单“填充―序列”要比拖动“填充柄”快速、准确得多;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在学案中作为拓展知识补充给学生。总之,信息技术课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这算是对本节课提升的一点建议吧。
第四篇:“表格信息加工(一)”教学设计
课题:《表格信息加工》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涵的信息。其中表格的图形化数据的表达和信息多元性加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和分析问题,使他们能在掌握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性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一节刚学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能让学生对文本和表格信息的不同加工方式、不同表达结果产生强烈对比,进而充分理解表格表达信息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建立表格、录入数据、设计表头。
2.选择适当的公式或函数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要求学生能掌握简单的计算(如求和、平均值、最大、最小值等)。
2.各种类型图表的适用范围,挖掘隐藏在图表背后的信息。
教学过程:
2008年的8月对于全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骄傲自豪的日子,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我们就来回顾我国奥运健儿夺金的精彩瞬间。
播放视频:在比赛中,其中一项运动叫3米跳板,这是我国的强项。我手头有一张北京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的比赛成绩表,我们要通过这个成绩表分析出各国运动员五次跳板成绩哪一次发挥的更好,哪个运动员的总体成绩最好,最终形成一份图文混合的分析报告。
提问: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软件来加工这些信息?
生: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的学习。
师:打开excel,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表格数据的创建
工作薄:一个excel文件称为一个工作簿,它的扩展名为“.xls”,一个工作薄可包含多张工作表。
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excel工作表中的一行称为一条记录;一列称为一个字段。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和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录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行用数值“1、2、3„„”表示;列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
提问:d2表示第行第列所在的单元格。
生:为节省时间,老师课前已经把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米跳板决赛成绩表已经录入了excel电子表格中,现在根据这个表格首先完成第一个任务:
任务一:把sheet2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1.打开桌面“跳水成绩表.xls”,将工作表名“sheet1”改为“成绩表”。
提示:击工作表标签名称或击工作表标签选择“重命名”命令。
2.在h2单元格输入“总成绩”。
3.将表格标题“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米跳板决赛成绩表”合并到整个表格的宽度,字体大小设置为18。
提示:选中a1:h1单元格,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按钮
4.将表格2-13行,行高设置为25。
提示:选中第2-13行,选择“格式”→“”→“ ”。
5.仿照样表,添加表格的边框线。(内框浅蓝单实线,外框蓝色双实线)
提示:选中a2:h13,选择“格式”菜单→→标签进行设置。
关键步骤教师演示,有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过渡语:“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漂亮的表格,下面我们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看一看,各国运动员五次跳板成绩每一跳谁发挥的更好,哪一个运动员的总体成绩最好呢。”
二、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讲解:进行公式和函数计算时,首先要输入“=”号,如“=c3+d3+e3”和“=sum(c3:e3)”
任务二:
1.分别用公式法和sum函数求出每个运动员的总成绩
提醒:如何求其他运动员的总成绩?填充柄拖动法或双击填充法,操作要领:注意鼠标指针形状的变化;
2.用max函数求每一跳的最大值;
拓展:通过下面的方法也可以方便地求和、求平均、最大值和最小值
1.选中要计算的单元格区域,右击状态栏选择相应的命令;
2.单击“插入”菜单的“函数”命令。
思考:为什么在公式中引用的是单元格的名称而不是其中的数值?
三、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图表的创建)
为了使表达的信息更加直观,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变为直观的图表。
任务三:利用图表展现我国运动员五次成绩的变化趋势和各国运动员的五次成绩比较图。
演示变化趋势操作:
提示: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按向导的提示进行操作。(注意系列产生在“行”和“列”的含义的比较,)
(简单介绍图表类型)
探索:
1.如何删除创建好的图表,另外修改表格中的数据会引起图表的变化吗?
2.如何给图表填充色彩让图表看起来更美观一些呢?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米跳板的比赛成绩表的分析,学习了excel电子表格的创建、求和、最大值等简单计算,以及图表的生成。通过多重角度和图形化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个项目上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成绩取得的背后依靠的是运动员们坚忍不拔、顽强的意志力的训练。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要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不怕困难,打好基础,将来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表格信息加工
表格信息加工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表格信息加工》。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表格信息加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课的内容,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人性化信息加工方式之一, 是信息加工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教材中占用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结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使用图表形象地显示和分析数据。(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难点:
1、如何使用数据生成图表以及图表类型的选择
2、图表数据分析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为学生学习理请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归纳总结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提出问题:有多少同学课余时间上过网啊?此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营造了欢快的课堂气氛。
继续展示课件,同时提问:那么中小学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自由回答)
同学们已经谈了自己的看法,不过,我们应该知道:只有通过调查分析,你才有发言权,才能得到的结论更确切!
展示调查报告初稿——“当前中小学学生上网状况”统计的数据,数据表格还不能形象、直观地显示数据之间的差异。而利用Excel的制作的图表则能形象直观表达。
由此引题《利用Excel图表分析中小学学生上网情况数据》。2.采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内容(12分钟)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打开存放数据表的excel文件“调查数据.xls”
任务
1、在sheet1中建立“中小学学生上网人数分布”的饼图或柱形图。图表标题:上网人数分布。
任务
2、美化你所建立的图表。
这个过程可以让相邻同学之间讨论,然后制作,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看Excel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检索的能力。在大多数同学都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并让其他同学给他评价打分,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随后呈现多媒体课件:演示使用“图表向导”插入图表。3.归纳反思(5分钟)
同学们我们会做图表了,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表达信息呢?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图表的使用规则(柱形图、饼图、折线图)。讨论后各组派代表表达讨论结果,教师给与评价,最后总结图表的使用规则。
4.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任务3: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在sheet2中建立“上网对学生的影响”的图表。系列产生在列。图表标题:上网对学生的影响。注意:完成后要保存文件。
经过分析和练习,同学们大多数很快地完成了本任务。
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跟同学们一起评价作品,打分,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一,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方法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设置任务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4,学以致用,提供一个综合的例子,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图表,而且能够从图表中得出相关的结论。
实践内容:课本P76(2)
这个任务,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还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
最后我以<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危害><遵守网络道德>来结束本节课,同时多媒体课件呈现出了中学生因沉溺网络犯罪的图片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5.归纳总结(3分钟)
通过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训练分析归纳能力,并能触类旁通。掌握方法,寻找规律,使知识转变为能力。
6. 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清晰,把内容主干知识书写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利用Excel图表分析中小学学生上网情况数据 7. 布置作业:(2分钟)为巩固所学知识。分析奥运会中国的成绩(过渡)这节课上完后,教学效果怎样呢?
七、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同时存在着困难与不足
(1)硬件设备的不稳定性可能会给课堂造成一些不可预知的麻烦;(2)学生个体的差异,完成任务情况会不同。
由于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经验和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真心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指导、帮助!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不懈奋斗,我们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必定会更加辉煌!
以上我为大家说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