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梅一中高一必修课程分层走班实施方案
黄梅一中2015年秋季高一必修课程分层走班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鄂教基〔2012〕81号)精神为指导,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性的需要,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欲望。
二、分层教学依据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在理论上说明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差异性的分组、分层教学。即以“上不封顶,鼓励冒尖;下要保底,全面合格;各有发展,凸现个性”为宗旨,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在共同的教学方针下根据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走班实施方案
1.分层对象:2015年秋入学的部分高一学生 2.分层学科:高一数学、英语。3.分层操作:
(1)宣传认同:8月20日-25日,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向家长、学生、教师认真解读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分层依据,操作办法,让各方面认同分层走班教学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同学校在分层教学实施中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为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2)分层设计:我校2015级高一新生1500人,分为20个行政班,高一(1)-(10)班为对照班,高一(11)-(20)班为分层实验班。分层实验设A、B二个层次。再将高一(11)一(20)分层实验班分再为上下两个半区,高一(11)-(15)班为上半区,高一(16)-(20)为下半区。每个半区各设置A层次2个班级,B层次1个班级,将5个行政班按层次分为5个教学班。
(3)教师安排:学校各选派高一数学、英语教师中的3位教师担任A层次教学任务,2位教师担任B层次教学任务。(4)学生选择: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层走班教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中考成绩、兴趣爱好、发展目标,在老师、家长指导下,可自主选择担任数学、英语A、B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学生报名名单,汇总编排班级。
(5)教师选择: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分层教学目的,需适当控制班级人数,老师有权选择学生。
4.教学要求(1)设计分层
设计分层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分层。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
(2)教学分层。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3)作业分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应有不同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既有共同作业,也有针对性作业,各得其所。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
(4)辅导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已有差异,辅导学生应重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采取“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说就是,对学优生,要在掌握双基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和广度;对大部分中等生,重点要掌握双基;对学困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促进学生基本掌握双基。
(5)评价分层
针对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考试采用不同的试卷,难度不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试卷,无论选择何种难度的试卷,均给出相应的等级,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分层走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教学督导。成立“定海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管理领导小组”、“定海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督导小组”,加强对分层走班的组织实施,管理协调,保障分层走班的顺利开展。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提高走班质量。
2.设立教学班班主任,制订教学班考核办法。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增设教学班班主任,对走班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安排固定座次,每节课,教学班班主任都要查人报单;成立教学班班委会,制定教学班考核办法,从纪律、卫生、节约、安全、公物爱护等方面对教学班和学生加以量化考核。3.加强学生管理。分层走班后的教学班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每个行政班选定一名科代表,科代表负责掌握本班同学的上课纪律、负责作业的收缴,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堂教学的意见等,协助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做好本班的工作。
4.科学选班,动态管理。
必修走班学生每一学期调整一次,依照该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单科成绩根据排序进行重新划分层次,层次划分成绩按原班额人数由学校确定。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比例分别为30%和70%。
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
2015年8月
第二篇:湖北省黄梅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范文]
湖北省黄梅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
湖北省黄梅一中,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随着深化普高课改和创建湖北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深入开展。我校积极开展选修课程多样化,必修课分层化的尝试。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我校从2015年秋季开始,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次、走班制教学改革,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差异发展、个性成才。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背景 1.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明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素质教育尽管强调教育平等,但追求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而只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为前提的。
2.传统教育的不合时宜
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传递——接受”模式,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强制性,统一性,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要求,面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均不满意,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道而驰的。
3.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
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学科偏科现象严重,表现出学生的层次多。统一编排的行政班,一个班级各种层次、各种性质的学生都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克服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多层次学生的差别化教学。只能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进行教学及考核,结果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不满足,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个体个性化的成长发展。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积极意义 1.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
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学会持续学习和思考、辨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感知、掌握的敏感程度是不均衡的,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均衡。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差异发展的目标。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是要立足于人本身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形式和方法,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不断提高和进步。
2.以学定教,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仅是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更强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而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是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以学定教,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3.走班教学,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对目前学校的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和划一的评价标准的一种挑战,更是推到育人模式的转变。如何面对全面普及的基础教育现实和学生潜能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努力追求学生个个成才,实现学校办学多样化、教学的多样性,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变革、办学特色形成、教师专业结构调整、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 1.宣传动员、准备实施阶段
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利用2015年7月上旬,召开高二年级教师大会,宣传动员。确定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分层走班的行政班,分层走班的教学层次,分层走班的任课教师等。让相关的任课老师在假期做好分层走班的备课任务。
2015年8月中下旬,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介绍分层走班的具体做法,并以书面形式将高二年级分层走班的具体目标、原则、实施办法向家长和学生做介绍。
2015年9月1日公布学生分层名单、任课教师名单、上课地点等相关信息。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从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学习基础来确定,学校开设的学科课程包来进行。
2.根据学生差异,组建分层教学班
学生根据学生在高一一年或半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各学科的兴趣差异,生涯规划,结合学生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学生自主选择,最终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3.2014级具体分层走班方案
①方案一:高二理科平行班1-17班,17个班 a.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a.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根据高一任课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最终将高一理科平行班17个班分成三个层次。
A层4个班,B层9个班,C层4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a.分层走班的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
②方案二:高二理科18-21班,文科22-27班 a.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a.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18-22班为1个走班序列,23-27班为1个走班序列。10个班5位英语老师,18-22班走班时,5位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23-27班走班时,5为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
根据学生成绩及自主报名,走班成5个教学班。其中A层2个班,B层2个班,C层1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a.分层走班的学科 语文、英语学科
4.重排课表、调整教师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①.课表编排:按照“同一时间不同教师授课”的原则安排课表,例如上午第一节18-22班都安排物理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第二节23-27班都安排物理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
②.教师安排: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按照“不跨层”的原则安排教师。
“不跨层”是指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办法 1.学生管理
(1)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下,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特别是任课教师即教学班班主任要明确职责。确立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就相应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班班主任。对任课教师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课后行政班班主任负主要管理责任,与教学班班主任通力合作,信息互通。
(2)学生自主管理: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小组长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3)制度规范行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班学生守则加以约束。如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除向行政班班主任请假外,还要向任课教师写请假条;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后及时带走自己的物品离开教室;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公物损坏由责任人负责赔偿;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自己产生的垃圾课后及时带走。做到走班时清理好自己的物品,桌面保持干净,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而学生来源于各个行政班,学生分散,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晚自学坐班老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任务。(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教师管理
(1)年级主任负责管理,统一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落实。(2)设立分层教学班单元负责人:协同年级主任,带领本单元任课教师,组织好本单元的教学与管理。
(3)设立分层学科组长:分层备课组长,统一协调下具体负责本层次的教学安排。
(4)实行双负责制,加强复合管理
行政班班主任不变,实行走班教学时,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学、维持秩序、做好考勤,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
五.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机制
1.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实行量化管理,计算公式为: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模块学分认定考试成绩=总分
(2)量化结果作为学分认定、评优树先等方面的参考标准。2.教师: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结合。
采用横向评价,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
黄梅一中
第三篇:分层走班案例
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中个案辅导策略研究 一.情况概述
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分层走班教学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于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
自2011年9月起在数学英语教学中实行了“走班制”。即把我所任教的八年级(3)(4)班,按学生数学、外语两门学科的学业成绩总分,重新组合分为A、B两个教学班。A班相对是学业成绩较弱的一个班,而B班是相对成绩较好的一个班。分层走班是分层递进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
分班之后,学业成绩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便于教师在授课时提出与他们的可能性相协调的要求,采取适宜的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也有利于学生展开竞争。B班尽管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但其中也不乏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八年级(4)班李莉同学,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该学生英语成绩在班里都处于领先,数学相对差一些,但仍处于中上游水平,而她的数学成绩在分班时的一次摸底考中只得了63分。对于一个在B班学习的学生,她数学学科的分数在班里是属于最低档。经过几方面综合分析,我认为造成李莉同学数学学科成绩不良的原因是学生自己本身在学习中存在文理偏科现象,而数学又是其薄弱的一项。但是李莉同学本人学习勤奋刻苦,人品正直,资质不错,有学习的潜力,且愿意在学习上下功夫。
二.个案辅导策略
现代教育指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教给学生独立地掌握知识的本领。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现在公共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改进他们的教学;一是学生如何改进他们的学习。加涅将这两个问题概括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师教学和课后辅导相结合,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
李莉同学的数学学业成绩不良,有其客观性,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普及文化知识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数学学科的教学还只是处在入门阶段,如果在入门阶段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那么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状况会得到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进一步地提高。李莉同学学习自觉有热情,教师关键要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予以辅导。在分层施教的教学环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其自身差异的特点,利用开发这些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操作方法
(一)学习策略的辅导
学习策略是指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有机统一。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而且包括能根据学习任务和情景特点,制定合理的计划,运用合适的学习计划,正确的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1.制定学习计划
首先让李莉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及生活习惯制定一份个人学习计划,要求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原则,安排好每天的数学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学习,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个人及教师要定期进行指导与督促。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尽管李莉同学学习比较自觉,但有些学习习惯却尚未养成,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手段。
(1).预复习――课前能独立地进行自学、预习新课,为上新课提供一定的准备。课后进行当天学习的总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定期进行系统的复习,增强记忆,同遗忘作斗争。
(2).记笔记――笔记的作用是“以备查考”,在课堂上能及时、正确地记录笔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复习时结合笔记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3).勤于提问――“心之官则思”,提问的过程也正是动脑思维的过程,任何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大脑地分析、判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地机械学习,终将一无所得。善于提问的学生往往学得会更多。(4).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书面检查,要以认真地态度对待作业。在作业中出现错误,要有错必究,每错必究,如果普遍的问题要在错例本上进行记录,引起重视。3.学会自我评估、自我监控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在对学习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的过程中要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评定。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要进行简单地分析,如遇到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学习障碍,应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载,并且记录下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及其后果怎样。自我监控则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对照学习的执行结果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进程。(二)教学策略的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所提出的“掌握学习”策略,是对班内学生已有的差异、学生学习可能性差异的态度而言,这是一种着眼于消除差异的教学策略。分层递进教学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提出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地发展。1.制定学习目标
结合李莉同学的自身情况,制定近、中、远三个学习目标。即近期目标为: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把七年级的2本数学教材自学一遍,在期中考试时成绩达到75分左右;中期目标:把考纲中的词汇、语法进行系统地归纳、记忆,争取在期末成绩测试中达到80分以上水平;
2.重视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
在B班的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分层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从某一角度分层,并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整体水平。如李莉同学,其个体内部就有差异。3.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习和方法。在八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高一层次的学生把旧的知识向低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复习和讲解,优先让低层次的学生提问或释疑,让中层次学生进行补充与说明,最后由高层次学生进行评价。4.精讲多练,循环复习
数学教学有其独特的一面,要注重实践,精讲多练,才能达到效果。如在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复习的两个月中,要注重多练,让学生有熟能生巧的过程。
在不断地循环练习中全班掌握知识的水平有所提高,李莉同学的成绩也取得了明显地进步。
5.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师生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改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外来务工子女的李莉同学平时的学习与生活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指点。而作为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她优先享有教师的个别辅导权,教师要优先接受她的教学反馈,对存在的作业问题进行面批。借一些参考资料与试题给她,不仅在课堂上讲解、阐述能力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对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也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能渗透进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四.个案辅导的成果及其意义
对李莉同学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个案辅导,李莉同学通过其自身的努力逐步完成了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在期末考试中李莉同学考了84分的好成绩。李莉同学改变了原先数学学科学业成绩不良的状况,提高了学习成绩。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与方法。
对于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只要其资质正常、主观努力肯学,教师就应该用经常性的反馈以及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作为班级授课制制度下分层递进教学的补充。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符合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篇:余姚第八中学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余姚第八中学
余姚市第八中学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
余姚市第八中学创建于1956年,2014年7月成建制搬迁到余姚城区,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辉煌的教学业绩。随着深化普高课改和创建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深入开展。我校积极开展选修课程多样化,必修课分层化的尝试。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我校从2014年开始,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次、走班制教学改革,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差异发展、个性成才。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背景 1.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明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素质教育尽管强调教育平等,但追求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而只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为前提的。
2.传统教育的不合时宜
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传递——接受”模式,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强制性,统一性,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要求,面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均不满意,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道而驰的。
3.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
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学科偏科现象严重,表现出学生的层次多。统一编排的行政班,一个班级各种层次、各种性质的学生都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克服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多层次学生的差别化教学。只能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
要求进行教学及考核,结果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不满足,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个体个性化的成长发展。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积极意义 1.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
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学会持续学习和思考、辨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感知、掌握的敏感程度是不均衡的,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均衡。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差异发展的目标。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是要立足于人本身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形式和方法,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不断提高和进步。
2.以学定教,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仅是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更强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而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是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以学定教,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3.走班教学,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对目前学校的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和划一的评价标准的一种挑战,更是推到育人模式的转变。如何面对全面普及的基础教育现实和学生潜能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努力追求学生个个成才,实现学校办学多样化、教学的多样性,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变革、办学特色形成、教师专业结构调整、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 1.宣传动员、准备实施阶段
2013级学生必修课走班: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
利用2014年7月上旬,召开高二年级教师大会,宣传动员。确定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分层走班的行政班,分层走班的教学层次,分层走班的任课教师等。让相关的任课老师在假期做好分层走班的备课任务。
2014年8月中下旬,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介绍分层走班的具体做法,并以书面形式将高二年级分层走班的具体目标、原则、实施办法向家长和学生做介绍。
2014年9月1日公布学生分层名单、任课教师名单、上课地点等相关信息。
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从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学习基础来确定,学校开设的学科课程包来进行。
2.根据学生差异,组建分层教学班
学生根据学生在高一一年或半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各学科的兴趣差异,生涯规划,结合学生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学生自主选择,最终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3.2013级具体分层走班方案
①方案一:高二理科平行班1、3、4、5班,4个班 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根据高一任课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最终将高一理科平行班4个班分成二个层次。
A层2个班,B层2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较好。分层走班的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
②方案二:高二理科2班,文科6、7、8班 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理科2班与文科6班为1个走班序列,文科7、8班为1个走班序列。2个班2位英语老师,理科2班与文科6班走班时,2位教师按2个层次,2个教学班上课。文科7、8班走班时,2为教师按2个层次,2个教学班上课。
根据学生成绩及自主报名,走班成5个教学班。其中A层1个班,B层1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a.分层走班的学科 语文、英语学科 4.重排课表、调整教师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二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①.课表编排:按照“同一时间不同教师授课”的原则安排课表,例如上午第一节1、3班都安排物理课,两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第二节4、5班都安排物理课,两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
②.教师安排: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按照“不跨层”的原则安排教师。
“不跨层”是指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办法 1.学生管理
(1)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下,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特别是任课教师即教学班班主任要明确职责。确立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就相应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班班主任。对任课教师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课后行政班班主任负主要管理责任,与教学班班主任通力合作,信息互通。
(2)学生自主管理: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小组长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3)制度规范行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班学生守则加以约束。如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除向行政班班主任请假外,还要向任课教师写请假条;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后及时带走自己的物品离开教室;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公物损坏由责任人负责赔偿;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自己产生的垃圾课后及时带走。做到走班时清理好自己的物品,桌面保持干净,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而学生来源于各个行政班,学生分散,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晚自学坐班老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任务。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教师管理
(1)年级主任负责管理,统一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落实。(2)设立分层教学班单元负责人:协同年级主任,带领本单元任课教师,组织好本单元的教学与管理。
(3)设立分层学科组长:分层备课组长,统一协调下具体负责本层次的教学安排。
(4)实行双负责制,加强复合管理
行政班班主任不变,实行走班教学时,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学、维持秩序、做好考勤,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
五.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机制
1.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实行量化管理,计算公式为: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模块学分认定考试成绩=总分
(2)量化结果作为学分认定、评优树先等方面的参考标准。2.教师: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结合。
采用横向评价,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
余姚市第八中学
2014年7月
第五篇:分层走班制教学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2012-11-07 15:41:31)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文摘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转自http://blog.163.com/yxezfzh@126/blog/static/***65444105/
“分层走班制教学”学习资料
默认分类 2010-09-25 18:15:21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以人为本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要“以人为本”,不能“以分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以认知评价为主,忽视对良好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注重“一刀切”,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定量”,忽视“定性”;评价过程单一,强调静态,忽视学生的转变与发展;评价结果单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严重挫伤了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的“分层走班”教学评价是“绿色评价”,发展性评价,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评价项目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不仅重视认知评价,同时重视学生兴趣、信心、习惯、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见表
三、表
四、表
五、表六);二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反馈、调节功能,淡化评价的检查、选拔功能,各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三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四是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我们的理念是:着力于多维评价,着眼于长远发展。分层次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层次教学班划分评价、学生成绩评价及教师绩效评价四个方面。
(1)考试评价:要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标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实验中,平时月考检测实行“分层式”,各个层次考题不同,即“一卷三层”,就是一份试卷中分为A层必做题,B层必做题和C层必做题,但都应体现双基。期中、期末采取“统一式”,作为层次班流动评价因素之一。
(2)学生成绩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方面,自评:互评:师评=3:3:4;主要评兴趣、信心、习惯、方法、知识点、思维能力、发展潜能及其它能力;先定量得分再化为定性结论的优秀、良好和合格三等。定量方面,原始成绩的四次平均分。
(3)教师绩效评价:①行政班评价:行政班平均分×50%+行政班及格率×30%+行政班优秀率×20%=行政班综合得分。②层次班评价:层次班平均分×50%+层次班及格率×30%+层次班优秀率×20%=层次班综合得分。③层次班教师评价。定性方面,师自评:学生评=5:5。定量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同层:(2个班期中综合分+2个班期末综合分)÷4=学期综合分,异层:(1个班期中综合分+1个班期末综合分)÷2=学期综合分 二是提升幅度分,同层:(2个班期中进退分+2个班期末进退分)÷4=学期提升分,异层:(1个班期中进退分+1个班期末进退分)÷2=学期提升分
同时,教师绩效评价方面还设立加分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老师实行加分奖励制度。也就是对每学期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视级别不同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制度,并以此作为该教师年终评定职称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每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教师、在一些重要杂志和学术报刊发表文章的教师、学部举行的命题比赛、解题能力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等等,都可以加上相应的教学分值。
表三:教师课堂观察检核表
项
目 说
明
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
1、参与有关的活动
2、初步理解
3、真正理解并掌握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
1、认真
2、一般
3、不认真
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
1、积极
2、一般
3、不积极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1、经常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1、能
2、一般
3、很少
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1、强
2、一般
3、不足
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能
2、一般
3、很少 表四:看我今周的表现
姓 名
班 级
周 次
上课认真 ☆☆☆☆☆ 完成作业 ☆☆☆☆☆ 与人合作 ☆☆☆☆☆ 活动中表现 ☆☆☆☆☆ 自我整体评价
家 长 观 察 在孩子发生的变化或出现的情况前打√
()喜欢和家长谈论自己的数学教师和同学。()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数学课堂的表现。()乐于完成家庭作业。
()能够自觉地或根据教师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说明:表中涂星部分由同桌操作,“自我整体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家长观察部分由家长操作并签名。)表五:学习情况学生互评表
姓名: 是 不是 学习态度
他/她喜欢上数学课吗?
他/她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做的吗?
他/她上课认真吗?上课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吗?
他/她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吗?
他/她总是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学习策略
他/她喜欢查阅数学资料吗?
他/她在课后跟同学讨论数学吗?
在小组活动中,他/她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吗?
他/她在学习中会想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总评
很好,我要向他/她学习。
不错,我相信他/她还可以做得更好。
他/她需要努力,需要帮助。
填表人
表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表。
姓
名: ☆☆☆☆☆ ☆☆☆☆ ☆☆☆ 自觉预习
专心听讲
能提出合理、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积极思考
能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料
填表日期
上课大胆踊跃发言
6、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课前准备、班级管理、课后辅导、作业收发等方面给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个别学生时常上课晚点、忙着赶课、心情浮躁。铃声响了,人数到不齐,物品带不齐,作业收不齐,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课后要找个别学生订正作业错误,也找不到人。为此,学部就如何加强任课教师及班主任职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分层管理专门召开研讨会,明确各自的职责,争取管理工作不留漏洞,从而对“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具体办法是:(1)自备学习袋。针对刚开始分层时,经常有学生忘记书本,文具等情况,我们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专用塑料文件袋,把分层上课所用的一切物品放在里面,即使遇到上室外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遗漏学习用品。
(2)分层选干部。B层、C层次班分别推选举一个班长和两个学习长(每个行政班1个),A层次班每班一个学习长。他们负责层次班的课前准备检查、课间纪律的维护、作业收发,并向行政班班主任及时汇报同学的表现。
(3)分层上晚修。由于各层次班上课要求不同,作业不同,住宿班的学生如果回行政班上晚修,不便于老师下班辅导,分层上晚修后,对A班和B班的同学来说,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4)改变管理观念。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首先,班主任除了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外,还要对调整流动的本班学生,配合原层次班任课教师和接收班教师对该部分学生的学情、习惯、特点进行密切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其次,分层学科任课教师每周保证同每个学生的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通过信息平台发短信汇报学生学情一次,每月保证同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至两次。第三,兼任分层学科科目的班主任有义务对班级内非自己所任教层次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必要指导。
三、“分层走班”,师生越走越精彩
1、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学理论也认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是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走班“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比如,C层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并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补充思维拓展内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下等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走班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也比以前主动了,从而使这部分学生逐步形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势。使大量的A、B层学生分别调到B、C层,逐步实现了“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
2、逐步改善了非智力因素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态度等属于非智力因素。“分层走班”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使得每个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还能形成有效的评比与竞争;人人都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既“解放”了优秀生,也“解放”了中等生,更“解放”了学困生,优秀生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作业,中等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困生也不再是看客,减轻了心理压力,使他们从学习困境和学习焦虑苦闷中解脱出来(见表七)。表七:分层前与分层后学生课后疲劳发生率对比表
观察人次 早期疲劳率 显著疲劳率 总疲劳率 分层前 384 51.8 10.7 62.5 分层后 384 32.6 1.3 33.9 分层前与分层后的差值
-19.2 -9.4 -28.6
表中数据说明,分层教学学生疲劳率的发生比传统教学要低得多。所以,分层教学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有效值大幅度提升,各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满意程度,A、B、C三层均达95%以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前后,例如C班已由75%提高到96%以上;自评能力提高程度:分层前后,如B班则由70%提高到90%以上;作业减负满意度:分层前后,A班由58%提高到90%以上。
3、进一步优化了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习惯,通过学习方法的分类指导,同学们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了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例如,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作业的习惯,课上自觉提问的习惯。另一方面,老师分层备课时针对各层学生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讲解思路、寻找规律、讨论疑难、分析错误的机会,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桃子”,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密切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效率。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强化,肯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的进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分层走班”教学,由于学生在比较平等、轻松,没有压迫感的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所以“问题”意识日益得到了强化,养成了肯问、好问的习惯,提高了会问、善问的能力,既能“有疑处见疑”,又能“无疑处见疑”。
4、全面提高了学习成绩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所以“分层走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分层走班”教学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让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较大的提高。三年的“分层走班”教学,正逐步朝这个目标迈进。现在,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各层次的学生压力减小,身心愉悦,形成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问题”意识,有力的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值。从下面数据对比中(见表
八、表
九、表十)可以看出,六年级上学期三次测试各层次的学生数学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表八:六年级数学期初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50%)及格率(30%)优秀率(20%)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C2 36 36 100 88.6 C3 29 29 100
C4 29 29 100
C5 29 29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4 33
0 B4 23 23
0 A1 16 16
0 21.1 A2 13 13
0
年级平均 314 314
表九: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4.5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9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3
B3 33 33
B4 24 24 100 62.5 A1 16 16 37.5 0 A2 12 12 年级平均 313 312
表十: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表 班级
应考
人数 实考
人数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综合得分 C1 37 37 100 97.3 C2 36 36 100
C3 29 29 100
C4 28 28 100
C5 30 30 100
B1 34 34
B2 34 34
B3 33 32
B4 23 23 100
A1 16 15 63.4 60
A2 12 12 100 25
年级平均 312 310
因而B层每学期结束后都有部分学生升入C层,甚至A层也有个别同学直接升入C层,C层队伍不断壮大。还是以第一批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六年级为例,经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各个层次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四年级刚分层时的起始成绩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的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A层的进步特别明显,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19.5分,及格率提高了,优秀率提高了;B层的教学瓶颈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其平均分比分层初期提高了9.8分,及格率提高了15.6个%,优秀率提高了,从而在4个B层次班中又扩展出一个C层次班;C层的优生率大幅度提高,95分以上的学生占85%。所以,现在A层和B层学生正明显减少,特别是A层学生,现在每个班只有11至12人,形成了倒金字塔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分层前的第四和第五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36人次;而分层后参加的第六、第七两届数学希望杯比赛中,四、五、六年级获全国三等奖的共99人次,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获奖等级上也有了突破,共有4人次获全国二等奖,2人次获深圳市特等奖。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的科学推进科学的教育,已经是时代的呼唤。通过“分层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数学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摒弃了“分数至上、见分不见人”的数学质量观,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数学人人都能学”以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础”的数学质量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2007年9月以来,参加“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老师,共撰写经验总结或案例70余篇,交流或获奖论文十余篇,有45人次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辅导员证书,2人次获深圳市优秀教练员证书。现在,“分层走班”教学不仅成为高段数学老师的专业生活状态,也已经成为学部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和源动力。
四、“分层走班”,还需在实践中继续思索
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实施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在学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师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招留生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分层走班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它有着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目前也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深化,还有一些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提升,以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分层走班”教学体系。特别是不同层次班的教学模式、学法指导模式、数学学习中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模式。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实验教师,以更为敏锐的理性和更为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分层走班”教学的深化研究实践中去,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也一定会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打造学校教学特色开辟一条光明之路、胜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