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死水》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04: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别康桥》《死水》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别康桥》《死水》说课稿》。

第一篇:《再别康桥》《死水》说课稿

第一册﹒第二单元

《新月派诗歌二首》说课稿 《再别康桥》《死水》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课文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为主,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能够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再别康桥》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意象选择。

2.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来感知“三美”。

设计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美读法:自读、范读、齐读

象《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美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

2、情境教学法

《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

3、点拨法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预设的生成。

2.学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联系上下文法等。学生在课前找有关本课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则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行

第一册﹒第二单元

巩固和迁移。设计依据:《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以及分发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音乐伴奏的中文朗诵片段,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完成目标——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流程:

1、导入时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及背景简介。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

设计理由: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 ①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

②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将在这里点到为止。

6、作业:(1分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

1、通过复习导入

2、完成目标——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朗诵法,比较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

步骤:

第一册﹒第二单元

①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②请一个同学来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③ 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④ 听名家诵读

⑤ 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⑥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

4、作业:

板书设计 诗歌三美:

音乐美——音节(押韵)

建筑美——匀称(句式)

绘画美——辞藻(意象)《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式】 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相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3分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2分钟)

三、朗读课文(4分钟)

四、分小组进行讨论,把握诗歌意象(15分钟)

1、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

2、找寻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明确:(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3、总结意象。

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五、掌握“三美”(15分钟)

1、建筑美。

A、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一节有几行? 明确:7节,四行一节

B、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句子的排列有何特点? 明确:不一样。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落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

C、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音乐美。

A、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 “回环往复”

B、提问:找出韵脚。

明确: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3、绘画美。

明确:选用了色彩的词语: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

运用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使每一幅画都

第一册﹒第二单元

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六、作业:(1分钟)板书 第二课时

一、通过复习导入(2分钟)

二、掌握诵读技巧(25分钟)

1、齐读: 明确:增加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2、请同学试读

明确: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情感。

3、学生点评

明确:“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4、听名家诵读、老师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6、小结诵读要点。

三、答疑解惑(7分钟)

明确:根据本课的目标,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疑问。

四、布置作业(5分钟)

《死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死水》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死水》是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闻一多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死水》则是最能体现他艺术风格的诗作。学习《死水》重点是要领悟“死水”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了解反讽手法以及《死水》所体现出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2、能力目标: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领悟“死水”的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

3、情感目标:品味作者的爱国之情。

重难点:

1、领悟死水的象征意义。

2、把握诗歌的意象,了解反讽手法。

3、感知《死水》体现的“三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诵读、分析、讲授。媒体设计:播放《死水》朗诵视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一册﹒第二单元

由《七子之歌•澳门》导入闻一多。再由老师介绍闻一多及诗歌的写作背景。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主线。他的诗风沉郁凝重,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写作背景:《死水》写于1925年。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1925年,当他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提前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他心中的梦骤然破灭。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二)诵读吟咏,体会情感

1、看视频朗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齐读,点明要注意把握诗歌情感,朗读结束后评点并正音。

(三)初步体会

朗读结束后,让学生概括对死水的初步体会,引导学生思考死水的象征意义。

1、问题设计:从诗中感受到死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肮脏、污浊、腐烂、变质„„

2、问题深入:具有这些特点的死水,有什么象征意义?(提示:结合写作背景)明确:象征黑暗的中国。补充其他两种象征意义。知识补充:

“死水”的象征意义大致有三种: 1.从创作时间看,“死水”象征表面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美国社会。2.从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北洋军阀政府。3.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黑暗的中国。最后一种说法较为权威。

(三)诗歌鉴赏,问题设计:

鉴赏该诗我主要从诗歌的意象、运用的反讽手法与“三美”在诗歌中的体现这几方面入手。(1)诗歌意象的分析与反讽手法的了解相结合

诗人选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一系列华美的意象,从分析这些意象所隐含的诗人的真实情感入手,引出反讽手法,进而分析作者运用反讽的真实意图。表面上看是写死水的美,实则是写死水的丑。

为了批判揭露死水的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描写一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丑恶写的越美,越容易引起人的反感,越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死水的厌恶与憎恨。

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

作者运用反讽,意在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3)感知“三美”在诗歌中的体现。

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指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是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

诗歌《死水》中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在用字、用词上富有色彩感,尽管是写丑恶,却也艳丽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绘画美”; 从

第一册﹒第二单元

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

(四)课后作业。

1、品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就诗歌中的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诗歌赏析。

2、预习徐志摩《再别康桥》。

(五)板书设计

第二篇:《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您们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环节把我的执教思路与设计向大家展示一下。

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体现了新格律诗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

该诗入选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第一册诗歌单元,《再别康桥》为该单元第一首现代诗歌,可以说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属导学课文,需精讲精学,因此对于这首诗歌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任务是加强意境感受与诵读,目的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意境与技巧上鉴赏诗歌,从而能广泛欣赏其他现当代诗歌。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关键就是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虽以前不少进行诗歌学习,但他们对于意境美及情感的体验较为肤浅,缺乏一定的理解鉴赏能力,常觉得诗歌很美,却不知为何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因此想法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其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意境,并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走进徐志摩,了解其生平、代表作品; 2.掌握诵读技巧,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3.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和意境。

4.感知《再别康桥》体现的诗学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赏析诗歌“三美”。教学难点: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

五、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有:

1、诵读法:通过视频朗诵、老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感情基调。

2、情境陶冶法,激发兴趣。

其他的还有参与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多媒体课件

在学法上,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法、讨论法、探究法整合发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侧重在介绍诗人,营造意境,通过意境整体感知诗文,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3分钟)

播放蔡琴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听一小段),同时图片展示康桥美景。

提问;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淡淡忧愁的情境。

再告诉学生: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是以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为蓝本创作的,欣赏到的优美风景正是康桥(剑桥大学)的风光。剑桥大学是诗人徐志摩的母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感受作者离别母校时的情感。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5-10分钟)

通过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可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亦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体悟情感(3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逐步感知,通过多媒体放映《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视频,增加学生对康桥景象的直观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获得情感体验。

在朗读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标注生字词读音,划分诗歌节奏,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

本过程解决以下问题: 1.生字词正音; 2.划分节奏;

3.体悟诗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这个环节会通过设置问题,提问、点拨的方式,师生总结出诗歌抒发的情感(对母校依依惜别之情)。第二课时:侧重在精析诗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点拨总结。通过朗读感受诗歌韵律和谐的音乐美;通过全面把握,讨论归纳出诗歌匀称整齐的建筑美;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结合“”等意象展开联想,再现诗歌色彩绚丽的绘画美。

(一)诗歌解析,划分结构(10分钟)第一部分(1),作别母校,生离愁; 第二部分(2-6),泛舟康桥,来寻梦 第三部分(7),悄悄离去,心忧伤。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母校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分析探究,赏析三美(20分钟)

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富有节奏感;每一小节2、4句押韵,节节换韵,诗歌韵律和谐。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诗歌的建筑美:共有七节,每节四行,分节匀称,句式整齐,具有美感。

引导学生寻找诗中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及动作性很强的词语,讲解诗歌的绘画美:结合诗歌意象,营造出画面美。

(三)品味意境(5分钟)

再次播放《再别康桥》朗读视频,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四)总结(5分钟)

通过感受徐志摩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母校,引起共鸣,升华情感,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5分钟)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再别康桥》,并课后搜索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抄写赏析并背诵,进行延展学习。

七、说教学反思

此课做了两课时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视频、图片、反复诵读,充分感受意境,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这个过程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我说课到此结束,其中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再别康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诗两首》,这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课,由于篇幅原因,我设计了两个课时,这次重点讲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是这篇文章是的第二首诗。《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风格特点。诗歌记录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把自身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心绪。

二、教学目标

根据这篇课文以及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诗中语言清新、音韵和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新月派”提倡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的创作主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把握诗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形式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作者在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3.诗中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而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了解体会诗人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

三、说学生情况

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过诗歌,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感悟力还不够。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解诗歌背景,使他们更能和和诗人的感情相近;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们领悟到文学欣赏中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学中我会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同时,采用情景教学法,带领大家朗诵课文,融入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让读贯穿始终,以读带讲,在读中探究,加深情感体验。在课改精神指导下,作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②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根据朗读产生的感悟,在课堂上交流,同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描写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③搜索意象,把握情感。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抓住一些动作性强、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④探究修辞,体会作用。引导学生找出修辞的诗句,感受回环反复创造出得深邃意境。感受诗人对母校深沉的挚爱,从而突破教学难点。⑤课堂小结。针对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知识总结。总体上这节课应把握作者铺陈的情感脉络,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新月派”诗歌有简单的了解。课下搜集徐志摩其他的诗篇,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徐志摩”为题的随想。六.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名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一.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结构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回环反复 三.再别康桥的形式美(音乐、建筑、绘画)四.我眼中的徐志摩

第四篇:《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板书题、作者),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特点。这首诗也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悟诗的意境,品味诗的意象美

2、方法目标:掌握现代新诗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本诗感情,提升心灵境界

学生喜欢故事性的文章,对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对课文提不起兴趣,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 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 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说教法:

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3)配乐朗读法——反复朗读,深入体会。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第一,朗读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联想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第三,理解领悟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分步实施

第一步:

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让学生熟悉诗人,对诗歌的内容有一定感知)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

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第二步:自主学习

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再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同时扫清字词的障碍)思考:本诗表现的情感意蕴是什么?(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第三步:合作学习

体味诗歌的意象美,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

思考:

1、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

2、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体会诗人对康桥永

久的恋情)

第四步:综观全诗,发掘诗歌的建筑美,并听配乐朗诵,观看康桥美景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五、小结及作业布置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作业设计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第五篇: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确立本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诗情的领悟。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

第一,以诵读为主。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第三,亮点探究法(好词、好句品味)让学生朗读、品味,不做整篇的分析,教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

三、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我谈谈我是如何导入课文的。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导入新课(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

课件展示:

1919年徐志摩的照片(简介其曲折的爱情经历)

1924年泰戈尔访华留影

康桥风光、剑桥大学风貌(配上剑桥的优美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

第二步: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

第三步: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在让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谈朗读体会。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我从中国诗词中找了几个写黯然销魂的离别的诗句,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 课件展示:

此地别燕丹,壮士怒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第四步:把握与体味诗歌的意象美。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让学生自读,思考: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课件展示:

(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长篙 ……

星辉 ……

…… ……

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首先我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件展示:

色彩明丽

绘画美

立体、动态

第六步:结合画面,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

第七步:迁移应用。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布置作业题: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提示:可从离别对象,诗歌意象,诗歌表现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鉴赏。

我的说课结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再别康桥》说课稿 2 没有过程

一、说教材地位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它以美的语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那似清烟如微波般是离情别绪,犹如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轻柔舒缓,令人回味无穷。鉴于本诗的这些特点,我制作了带有蓝天白云,岸边垂柳,潺潺小溪等画面的课件,再配上轻柔的具有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首先为学生营造出自然景物与个人自由天性相融合的氛围,并以诵读法贯穿教学全程,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其别具一格的意境之美,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说学生

作为高一学生,他们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感情体会较肤浅,并且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常常拿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品味诗歌的意境,所以我将训练学生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的要求,我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简介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2. 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3. 感知《再别康桥》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能力目标:

1. 继续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德育目标:

1. 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

2.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说教学重点

1.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2.把握意象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诗歌的意境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难点

1.从诗歌的意象和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六、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诵读将有助于学生很好的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感情,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与诗人发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优美的、精练的,诵读也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它以美的语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那似清烟如微波般是离情别绪,犹如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轻柔舒缓,令人回味无穷。鉴于本诗的这些特点,我制作了带有蓝天白云,岸边垂柳,潺潺小溪等画面的课件,再配上轻柔的具有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首先为学生营造出自然景物与个人自由天性相融合的氛围,并以诵读法贯穿教学全程,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其别具一格的意境之美,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说学生

作为高一学生,他们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感情体会较肤浅,并且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常常拿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品味诗歌的意境,所以我将训练学生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的要求,我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简介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2. 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3. 感知《再别康桥》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能力目标:

1. 继续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德育目标:

1. 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

2.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说教学重点

1.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2.把握意象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诗歌的意境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难点

1.从诗歌的意象和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六、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诵读将有助于学生很好的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感情,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与诗人发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优美的、精练的,诵读也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下载《再别康桥》《死水》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别康桥》《死水》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板书题、作者),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一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教材: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叫梁晓凤,是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选的课题是《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练习及布置作业、说板书设计等......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一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理......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给大家阐释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一......

    再别康桥说课稿(5篇)

    《再别康桥》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歌《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主要从七个方面......

    再别康桥说课稿_898

    语文备课吧——http://yuwen.beikeba.com——免费下载 《再别康桥》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

    再别康桥说课稿[合集5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别康桥说课稿,欢......